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武当仙踪 (zt)
相关主题
[合集] 武当山紫霄宫通愚道长 - 对修炼练功“走火入魔”之我见道言浅见说- 张三丰
罗汉大战何仙姑,原本都是一家人 (1)道教圣地武当山
关于神仙可以分下面几种(ZT)张三丰全集-(转,不知真的假的)
广莫道人谈吃素 (转载)版主
西方有人学道教内丹的吗?武当绝技
纽约想学道家养生道教十大人物 (转载)
道家内丹术 Zt有谁知道张三丰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传奇人物吗?
大道论(张三丰--转自恩威商务网)金庸政治学之《倚天屠龙记》(zz天涯)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武当话题: 武当山话题: 太和话题: 道人话题: 修炼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r
发帖数: 3875
1
引 言
武当山又名参上山、谢罗山、太和山。然武当山称太和山由来最久,使用最长。由民国
上溯,历代山志皆称为太和山志。
武当何称太和,太和何称武当?查《本和山志》方知个中原因。明清山志有“序”介绍
说,武当山原本无名,自五帝时的玄帝不愿从政,在此山修炼,得道后被上天册封为北
极玄武大帝,统摄下界。因武当山按古之九州分野,属“荆南火方”,为“楚主祝融火
神”之位,武当山之七十二峰朝大顶的莲花状,乃像火焰,有火盛之象。古之五行学说
认为,金木水火土之为五行,惟不可偏激方利万物。南方火旺必为不祥。然武当山自有
玄帝坐镇。因玄帝为北方水神,水能克火,所以自玄帝得道于此,此山便水火相济。“
武当之名‘太和’之义或寓于此”。又因此山火气旺,非玄帝水神坐镇莫属,后世便有
此山“惟玄武之神足以当之”。“武当”之名也便缘此而生。
真武大帝的传说有否根据,古之五行学、风水学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不是本文论及的事
。然细究“太和”之名,它倒应该是与古之道家修炼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修炼养生气功的人一般都知道,道家修炼指的就是气功。不过,道家修炼气功是
要达到最高境界和层次的。因此,他们在完成“筑基”功夫,即炼己阶段后,第一个条
件就是要选择安静环境,以便从事大丹修炼。武当山山大林深,古时交通险阻,离都市
人烟甚遥,这个世外桃源满足了道家的首要条件。再者,自然环境里的自然之气适不适
合道家修炼,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古之道家修炼,讲究“采山川之灵气,纳日月之精
华”,其理亦在于此。现代人说,山青水秀的地方负离子含量高,空气新鲜,对人健康
有好处;而工业区大气和环境污染严重,或者什么矿、什么化学物质对人体有辐射现象
,危害人的健康。这之间道理是有些相似的。当然,道家修炼所要选择的“自然之气”
其含义比这要更深、更广。
道家修炼对于环境里的自然之气是否适宜,选择方式是通过气觉,即气功态下的直觉。
这种气觉感受是很敏锐的,遇斥遇吸都将使修功人感到不舒。只有浑化的感觉才为适宜
。这种外部的浑化之气感,古人称之为太和之气。
我们应知,武当山的出名在于它的道教;而武当道教的兴旺却源于这里是道家修炼的集
聚之地。而道家能前仆后继、经久不衰地集聚于此山修炼,却在于此山的太和之气。
追古抚今,武当内家功夫是那么名著于世,是那么令人迷往。那么,武当山从古到今气
功武术的情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这是当今人们普遍期望了解的事。
笔者与世人心同此望,多年前便在进行这一探索。迄今,虽未探个水落石出,倒也略有
所得。愿将这一粗浅之得诉诸笔端,献于世人,以表栽梧引凤之心。
d*******r
发帖数: 3875
2
一、追古:何处所栖是高真
武当山,方圆八百里。《太和山志》所记有名的山峰为七十二,洞为三十六,涧为二十
四。实际上,它的大小山峰有数百,石穴岩洞大大小小难以数清,涧峡也有数百之多。
据考,自唐朝开始在武当山大兴道教宫宇,历宋、元、明、清,道宫佛寺多达二百余处
。元代武当山高道刘道明所著的《武当福地总真集》就曾考证说:“按图经,武当(乃)
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之者众。”
武当山道教,在元、明两代曾有过特别兴旺的历史。据考,在兴旺的高潮期,在庙道人
曾达到三四万人之多。
然而,翻阅各代《太和山志》,所载的名真高道却是寥若晨星。当然,这是说,历史上
他们与在庙道人的总数相比,悬殊太大。
原因何在呢?这一现象其实在元代就已引起世人关注,并进行过深入调查,得出了一些
结论。如《武当福地总真集》在指出这一原因时认为,真正的修道功夫并不一定在庙里
,而主要是在深山密林中完成的。这是为了造成与外界人世隔绝的清静环境。为了绝对
保障这种环境,“夫养生之人多隐其名字,藏其时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闲名落
人耳目。”其实,“是山证道升真者何可胜记!”所谓历代志书搜罗的名真高道人数较
少,在于“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
这种结论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当我们查阅元明以来的《太和山志》和《均州志》,从
大量的诗词歌赋中、谕敕旨诏中、摩岩碑文中、仙真事迹中,可以看出,几乎武当山的
每个地方都与道家修炼有着联系。推而论之,可以认为,数千年以来,方圆八百里的武
当山,每一个可以供人栖身的地方,可能都曾留下过道家修炼的踪迹。还可旁证的是,
近年来我们在武当山,通过山民和在庙老道长了解到,清末到民国间,武当山的峰涧岩
穴间仍有不少隐修的道者。至于今天,有些发现仍令人吃惊(这点将在第三篇作专门介
绍)。
为了让人们了解到一些历史上武当山的名真高道情况,本篇乃将志书上与其它古典中所
录的具有特别影响、或具有特异事迹的人物略述一二。
周代
尹 喜,号文始先生,是周康王时大夫,距今有2200年之久。尹喜原任函关令尹,至周
末,一日忽见紫气东来,料有大修炼家经此。不久,果遇老子经关。尹喜率弟子出迎,
拜请老子授道。老子便于此写下《道德经》五千言。并约“后会蜀之青羊”,遂而西去。
尹喜得老子真传,自此托疾不仕。未几便向蜀地出发,经武当,见此蜀地(注:据考,
周时武当曾归蜀辖)山水不凡,乃遁入三天门石壁之下的石室之中。石室旁即青羊涧。
后来老子又访尹喜于此,应了“后会蜀之青羊”之说。
尹 轨,字公度,山西太原人,尹喜之弟子。早年博览群书,晚年从喜学道,后入武当
山之杜阳宫,被弟子奉为太和真人。
汉代
戴 孟,亦名甑,汉武帝之将军。时武帝信长生不死之术,令戴孟到武当山采药。然戴
孟见武当山钟灵氤氲,乃归隐不返,受法清灵裴真入门下,后飞升而去。因飞升时帽落
于峰,后此峰被称之落帽峰。宋之陈抟在武当修炼时有诗曰:“我爱武当好,将军曾得
道。升举入云霄,高岭名落帽。”即指此。
马明生,名君贤,号明生,修炼于五龙宫自然庵。炼得太阳神丹,丹成服半剂携弟子周
游天下。三年后携妻同隐武当,后白日飞升。
阴长生,光武帝刘秀阴后之族人,马明生之弟子。得师神丹之诀,丹成能肉体飞升周游
四方,后于浙江缙云县介山飞升而去。
燕 济,字仲微,明帝时人,弃官归隐武当,专习睡功。能经年,衣不破蚀。功成行路
如飞。
晋代
刘允常,字道通,历阳人。太康年间弃官归隐武当,师戴孟,得炼神冲虚之妙,能飞行
于悬岩绝壁之间。自称为“谢罗仙”,言谓他谢脱了罗邑宰之职成为得道之人。武当山
一名“谢罗山”,历代武当山志惯称其“谢允”均缘因于此。
徐子平,安帝时做过华阴县令,后归隐武当砂郎涧钓台之下,隆安二年得道飞升而去。
唐朝时有御史李虚中等人朝谒武当,夜梦徐子平赐书。次日在砂郎涧钓台下徐子平修炼
处果得三篇丹经。
刘宋
刘 虬,字灵预,泰始明帝时为晋王记室之官,后辟谷于武当山刘爽岩,得道仙去。因
此岩历代归隐之士居多,后称隐士岩。
唐代
姚 简,太宗之佐将,因开国有功,封均州太守兼武当节度使。贞观年间,天下普旱,
太宗遍诣名山祈雨不应,遂命姚简代旨谒武当五龙峰祈雨,立显灵验。太宗遂降旨在武
当建五龙祠,以奉五炁龙君之神。由此姚简亦生弃官慕道之心。太宗准之,即携家小同
隐武当。后羽化于此山。宋朝进封为“忠智威烈王”,在紫霄宫外建观以奉香火。
吕洞宾,本唐皇室族,父姓李。举进士,递中状元。后因武则天即位杀戮李氏子弟,乃
从母姓归隐。先于华山得三元之道,常游武当山,居紫炁峰,有《题太和山》诗留世。
今南岩存此诗碑。
宋代
陈 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传说其身原是陈氏夫妇从河里打捞的一个肉团。四五岁
尚不能语,在涡河边洗澡遇青衣妇喂奶,自此聪明异常。
唐长兴年间,陈抟屡考不第,便游乐山水之间,得遇道家之流谈论出世法和不老之术。
自此,陈抟慕道志坚。孝道完即将家产散于乡邻,携一石铛离家云游。后遇孙仿獐和皮
处士荐隐武当。
陈抟在武当山归隐达三十余年,在五龙观研究周易,在诵经台体悟太极,曾居白云岩、
九室岩习五炁龙君所传蛰龙睡功。生平重要著作大都在武当完成。五代末移居华山并羽
化于此,享年118岁。逝后七天身有余温,洞中生五色祥云月余不散。
房长须,人不知其名,南宋时隐居武当,日以栽植松杉为事。一日遇一道人问植松杉何
故,答曰:“修积功德。”道人夸赞后又言:“怎奈你嘴脸无须,不近仙家之相。”言
毕将其脸颔摸抚一下离去。是夜,房长须只觉有丝状物萦抚于胸,掌灯视之,脸面胡须
已长出尺余。自知得神人点化,此后便选隐僻岩穴辟谷修炼。淳熙元年,人见房长须跨
鹤而去。清时人所见五龙宫四周古杉皆房长须所植。
田蓑衣,人知其姓,不知其名,隐五龙峰隐仙岩石室,四季仅以蓑衣伴身,人便称之为
“田蓑衣”,隆冬赤身露膊热气蒸腾,炎夏蓑衣加身却温凉如玉。每折蓑衣草与人治病
,嘱病者将草数寸煎水服,百病皆灵。端平间不知去向。
谢天地,人不知其名,隐南岩更衣台下千仞绝壁之石穴之中,鸟兽难近,其飞行自如,
似履平地。遇路人问话,久之则答:“谢天谢地。” 除此无他语。人以“谢天地”称
之。后不知所终。后人称其修炼处为“谢天地岩”。
曹观妙,岘山人,自幼出家武当,嗣五龙派,因道德清高,后举为住山之职。一度曾被
派往茅山任领山,晚年仍还武当。
一夜,曹观妙梦山神告曰:“明日三茅真君到此,你当远迎。”次日观妙即率弟子出迎
会仙峰。至日暮不见三茅真君来到,观妙欲返,见有三农夫经此,便请担挑行李。待回
观中,三农夫皆给观妙下拜。观妙欲付脚钱,三农夫忽而不见,只留下满堂异香。曹观
妙愧悔不已,对弟子们言:“我受三茅真君礼拜,必遭天谴,后难避刀剑解尸之厄。”
端平三年十月末,刀兵祸及武当,曹观妙果死于刀剑之下。死后体如白玉,无点滴血出
。兵见甚异,乃丢下兵器叩拜而去。
孙寂然,名元政,号寂然子,北宋末出家茅山清真观。南宋绍兴年西登武当,见武当庙
宇毁于兵火,乃立复兴之志。遂入江南民间以符水解疾,享誉遐迩。经数年缘募,五龙
宫观恢复一新。高宗得闻,诏入京师,见其符法果验,大加赞赏,敕度道士十人。后还
山无疾而终,年百余岁。
邓安道,孙寂然之弟子,自幼随师开复武当,得师上清五雷诸法之妙,后朝廷敕命为五
龙住持。后邓安道率众扩建五龙宫观,新建大殿,因殿基须削岩成阔,道众、工匠刻凿
甚苦。安道见状不忍,择夜,默运神功五雷法,驱使风雨雷电将顽岩崩碎,成事半功倍
之大德。
嘉泰中,邓安道在五龙宫封固六门侧卧仙逝。其时大风呼啸,林木欲倒,弟子见其乘风
而去。后称之为邓真官。
唐疯仙,名守澄,湖北随州人,自幼出家武当,曾任武当领山。守澄鹤体松形,性情怪
癖,每于长藤拐杖上挂药葫芦数十个,往来均房之间为人疗疾。面无慈容,每以粗语骂
人,得骂者必获福庆。隆冬天常立积雪中,或卧道旁,每有虎豹伴身。人皆以“疯仙”
呼之。开庆己未忽不知踪迹。
元代
鲁大宥,号洞云子,湖北应山人。官宦世家,幼学道武当,以野菜代食辟谷四十余年,
得救灾捍患、预知福祸之道法。时人称为“天兵”。至元乙亥,同汪贞常领徒众开复五
龙宫、紫霄宫道场。功成,结茅紫霄岩修炼。朝廷诏请,谢而拒之。民间求医,百求百
应。治病每以墨点片纸,患者服之立愈。至元二十二年正月无疾而终,面若童颜。
叶希真,号云莱子,浙江丽水人,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年三月初五日生,系唐天师叶法
善族裔。早年好道,得清微法,后避兵乱,修行武当。至元乙酉应诏赴京演清微法,祈
祷雨雪祛病疗疾,无不应验。深得朝廷崇敬,敕领都提点,并任武当山护持。不久隐退
山中无人之处,后无疾而终。
张道贵,讳云岩,号雷翁,湖北长沙人。至元间出家武当,从师汪贞常,兼从黄洞囦真
人,得先天大道,精清微妙法,利济四方。道贵又精武当内家拳法,他的拳术时人赞之
为“动落花流水之机,适闲云幽鸟之趣”。于武林游,有“忘情消白日,高卧看青山”
之句。一生哦吟颇多,后弟子搜录刻板成《观物吟》一卷。后于五龙宫自然庵无疾而终。
张守清,名洞囦,号月峡叟,湖北宜都人。幼习儒业,至元二十一年三十九岁,出家武
当从师鲁大宥,同道众创建武当宫观。至大三年奉诏进京祈祷雨雪,屡有验应,赐封“
体玄妙应太和真人”之号,管领教门公事。后退隐于清微妙华岩精修无极上道,无疾而
终(今武当存张守清碑石多处)。
明代
张三丰,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祖籍江西龙虎山人,为张天师之后裔
。祖父精星占,南宋末预知王气北起,遂率家迁居辽东懿州。父名居仁,字子安、仲安
,元太宗时弃仕隐退。定宗丁未(南宋淳祐七年)四月初九日三丰降生,为第五子。三丰
五岁患眼疾,久治不愈。时遇方外异人张云庵收为弟子,眼疾遂解。学道七年返家,又
攻儒业。中统元年举茂才异等,次年以文学才识列名朝廷备用。至元甲子秋游燕京待诏
,结识平章政事廉希宪,奏补中山博陵令。修政之暇常访葛洪山,遂冷宦仕之心。后因
亲人病故回归故里,视世更淡。遂于家乡择山林幽居,研读道学。后疏尽家业田产,简
装出游,往来名山大川。如此凡三十余年,道学、武学广采博收。意犹未尽,隐秦陇,
见宝鸡山清秀幽邃,居留其间,自号三丰居士。
延祐元年,三丰年六十七,入终南山,始遇火龙真人传于大道。更名玄素,又名玄化,
合号玄玄子(元元子)。别号昆阳。住终南四年,方受火龙真人传丹砂点化之诀。遂混俗
民间数载。泰定甲子年南登武当山,隐形潜修达九年,八十五岁道始成。约于此时,又
将太极之理熔于武技之中,遂创以延年益寿为本、不图技击之末技的武当内家一派拳法
,与少林拳法并称于世。随后遨游湖南、四川诸名山大川达十数载。由此,武当内家拳
法也流世颇广。
至正初,张三丰返故里扫墓,年已过百岁。复入燕京,昔日故交皆已过世。西山得遇邱
道人相叙道,乃知邱为早年相遇之高士。别后复至秦蜀,又游荆楚之吴越,侨寓金陵,
传道沈万三。后仍入秦,居金台观。至正十九年九月二十日阳神出游,弟子杨轨山以为
羽化,置棺收殓,适阳神回归。三丰念轨山朴实善良,遂携其隐去。后二年,元朝数尽
,明主未立,张三丰又结庵武当山。时已一百二十余岁。居武当搜奇揽胜,见遍山宫观
皆毁于兵火,乃言“此山异日必大兴”。遂领道众将各处宫观废墟一一清理,草创庙观
以延香火。时授高足有邱元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孙碧云等。张守清
也得与三丰相交,结为道友。
洪武年间,朱元璋两度诏请三丰入京,皆避而不见。永乐初,朱棣又命侍读学士胡广诏
访三丰,岂料胡广在武当与三丰遇而不识。永乐十年,成祖朱棣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
众,经十年,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庞大工程建筑。其时三丰混
迹于民众之中,朱棣派人屡访不遇。永乐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广寻三丰不力,胡广再访
武当,终见三丰。后成“明殿飞升”之说。此时三丰年已一百六十七岁。后不知所往。
按清汪梦九先生言,雍正初曾遇三丰真人多示其教。此时三丰应有470余岁。不知是否。
李素希,字幽岩,号明始,河南洛阳人。元末弃家入道武当。洪武初为五龙住持,后隐
自然庵深研周易,精修道事。永乐三年始,屡遣道人诣京进献榔梅。得诏入京,奏对以
道,成祖欢悦,礼待甚厚。时武当仁威观有方丈和尚曰花脸,每藉佛事匿猥民女,但恃
武功高强,官府也奈何不得。李素希路见不平,乃以武当绝技将花脸和尚擒获伏法。素
希为武当榔梅派拳法的开山祖师之一。
永乐十九年六月初五日,李素希端坐瞑目于五龙宫。焚化后骨齿皆青,话为神仙之谈。
享年九十三岁。
麸子李,人不知其名,因其辟谷仅以麦麸为食,人称麸子李。明正德间武当隐修道人。
荆藩永定王请其入宫,问及长生不老之术,反以儒论相对,不作他答。永定王无奈,赐
以厚礼放还武当,并着十余校尉放舟送行。舟至汉口,麸子李忽从船上失踪。校尉回报
,令再访武当。待校尉至武当,麸子李已尸解仙去。
雷普明,均州人,游龙虎山得天师道祈雨法。在武当归道。一年奉旨从京师送玄武神像
到武当玉虚宫,船至乱石滩水浅不能行,乃书符一道投于水中,是夜雷雨大作,河水猛
涨,船即顺利前行。时宫廷御马、监马传瘟疫,普明医之皆愈。因功任净乐宫提点,又
授太常寺丞,后升为少卿。
雷蓬头,名太云,成化年间隐武当。人不知来历,仅见行走蓬头垢面,步如飘云。人见
于山下,或仰头,又见他在山上。荆王慕其名,特到武当求见,皆以不恭之语相答。荆
王怒,令将捉拿,人忽不见。后不知所终。
李孤云,河南人,李素希之同乡,洪武初入道武当,与素希结为方外之友。后得上道,
往来悠忽。年九十二,忽一日语素希:“神游仙境是我等了终之事,现既有成,我乃先
去。”言罢瞑目坐化。
王一中,湖北武昌人,学道龙虎山上清宫,随师云游,得师清微道法,以符水济人,能
御旱灭灾,莫不有验。永乐初奉命游四方名山福地。永乐十一年,武当张守清真人举荐
为南岩宫提点,十四年无疾而终。
简中阳,字致和,湖北武昌人,自幼弃家浪迹江湖,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
洪武二十四年隐居武当紫霄峰辟谷坐忘,传同乡弟子众多。后又隐福地峰闭室静修。人
皆称其有先见之明。后大兴武当,言道场已昌,乃瞑目仙去。
范了髻,不知何处人,无论冬夏仅穿单衣,饭食避咸,山中小石洞为居,貌瘦神清,目
光炯炯。人与之语,满口儒言。后不知所终。
阎道人,不知其名,先修行于净乐宫,后于沧浪亭坐化。遗有衲衣一件,俗民争相穿戴
,皆以为穿此能疗病化灾。
不二和尚,法名圆信,北京房山县人。出家白云山,拜高僧德敬为师。嘉靖三十九年入
武当虎耳岩修炼,凡四十二年,道名远振。万历三十年坐化,享年一百二十余岁。
清代
二虎王,不知其名,陕西人,明末弃官隐遁武当修道。因常有二虎伴行,人称二虎王。
二虎王在武当兼修武功,每于深夜,手持线香遍走峰涧,如履平地。香尽始返。一日,
有强盗上山欲抢庙观运粮骡马,不知路途,遇二虎王,逼其领路。二虎王将强盗领至所
居石穴,呼出二虎,咆哮向强盗。强盗恐极乃告饶,发誓不行歹事,二虎王才准其下山
。顺治八年,二虎王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余岁。
段云阳,陕西西安人,出家净乐宫达五十余年。颇精道法。时凡均州有旱涝之灾,每请
其祈祷,无不应验。乾隆六年,一日告徒众:“吾将去矣”,遂瞑目端坐,鼻垂青丝尺
余,蜕化而去。终年八十三岁。
桂柏老人,不知何处人,原常在河洛一带民间施药。乾隆三十年,四川人张邦伸到河南
赴任,晚宿开封旅馆,有客叩门而入,年四十余,自言与张是同乡。邦伸问是何人,客
言乃镇远将军李扁头之弟,合州人,离家已七十余年。邦伸因算镇远将军已死百年,胞
弟当有百余岁,乃不信。客言确已一百三十五岁。邦伸观客面容,谅为撒谎。客乃去。
又过十余年,有朋访邦伸,言在京城见一异人道法甚高,时京城大旱,每请方士祈雨,
皆无所应,此异人请命再祈,一举成功。皇上问他是何人,言是镇远将军胞弟。皇上赏
赐一概不受。乃赐“桂柏老人”之嘉号。异人又善擒烈马。时京城马贩甚多,常有烈马
不可制服,但请异人,必服无疑。邦伸问及异人容貌,俱与十年前所见无差。邦伸这才
忆及,当年异人谈他常于武当、嵩山、武夷山修道,并以丹药济人。自此,邦伸再也没
有见到桂柏老人。
d*******r
发帖数: 3875
3
二、搜闻:鸡犬空中觉有人
武当山道教的历史很长很长。如果把它比作一部几百集的电视连续剧,那么,过去的百
分之九十九的镜头我们都没能够看到。
然而,历史是剪不断的,就像一架从泥泞地走过去的车辆,虽已走过很远很远,无法看
到了,但它总是会在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辙。这“辙”有时会被丛生的“乱草”掩没,但
留心的人们也总会在“乱草”丛中窥见它。
笔者生长在武当山下,美丽动人的武当山传说给少年时代的我曾带来无限遐想。随着年
龄的增长,也便渐渐知道,有些传说只不过是人们虚构来作为教化而已。但还有些传说
那便是在一定真实依据上的夸张;还有些传说,是道教在里面专门包藏着一些隐含义,
甚或是不解之谜。
武当山的传说很丰富,可分三大部分:一、真武神修炼的传说。二、山水自然传说。三
、道教人物传说。后者传说与前两者不同,不同之处在于:1.均以有史可考的道教人
物为根据,人物历史、事件与时间、地点不相违。2.传说具有零星片段的不完整性。
分析这些道教人物传说的特点,可使我们看到,它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武当道教在内功武
术方面的一些历史和现状。
现就多年来搜集或采访到的一些有关道教人物传说作一简叙。
古代部分
张三丰的传说
1.嚣川的来历
武当山下有个地方叫嚣川,据说原来叫箫川,是因张三丰的一支箫而取名的。
张三丰当年曾帮均州城吴老汉做工,两下相好结为亲家。张三丰要走,吴老汉舍不得。
张三丰便给他留下一支箫,说:“你需要我时,把箫一吹,我就来了。”谁知吴老汉后
来有事无事三天两头地吹,把个张三丰跑得不亦乐乎。张三丰就把箫要来扔到汉江河上
河上也就变成一道川口,后人就叫它箫川。时间久了,人们错写成嚣川,相沿至今。
2.张三丰画画
武当山地区都传张三丰叫邋遢张,说他会画画,画的牛能犁地,画的鸟会飞,专帮穷人
做好事。这事叫官府的蔡明兴知道,他把张三丰接去,想弄几幅神画赚大钱。谁知邋遢
张晓得他是个贪官“财迷心”,就有意要惩治他。他给财迷心画了一幅神雀图,要财迷
心买上千笼子装。卖笼子的穷人和邋遢张早就叫好了板,专要高价钱。财迷心想吃小亏
占大便宜,于是都买回来。
待上千神雀都装进笼子,邋遢张使法蹦出个大狸猫,把神雀都惊飞了。神雀飞上天越集
越多,一哄飞到财迷心的庄园,把他的庄稼啄了个精光。
3.张三丰扎针
邋遢张会扎针看病。他有七根银针别在破笠帽上,别成个“三丰”字样,可别人认不出
。他经常走游民间为人治病,无论啥病,他一扎就好,还不收人分文。
4.张三丰玩把戏
张三丰到河南炼真宫出家,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当家的病在床上。张三丰就上山摘回两
个带青叶的杏子,当家的一吃病就好了。
张三丰要走,当家的舍不得。张三丰就留给他一双旧草鞋作遗念。谁知当家的见是一双
破草鞋,便顺手扔出门。这一扔,烂草鞋变成一对鸽子飞走了。别人只当张三丰会玩把
戏,只有当家的才晓得张三丰的道术高。
5.张三丰看喜鹊和长虫打架
邋遢张在武当山爱打懒瞌睡。有一次他在乱草丛里睡着了,猛被一种声响惊醒,发现原
来是树上的喜鹊在跟草丛里的长虫(蛇)打架。打了半天都没分胜负,最后才散伙。但他
却从喜鹊的轻灵飘忽和长虫的伸屈柔游中悟出了武功妙理,创出了武当太和拳。
6.张三丰抱牛娃
邋遢张和武当山一户穷人对了亲家(指干亲,让对方子女称干爹),天天帮人家种庄稼
。这户穷人的水牛下了个牛娃,张三丰便天天没事抱着玩。牛娃一天天长大,他照样抱
。三年下来,牛娃长成大牛,张三丰因此力气也大得惊人。
7.张三丰练轻功
邋遢张不但抱牛娃,还天天在脚上拴着砖头走路。小砖头换大砖头。大砖头换石头,越
换越重,越走越快。后来把石头一取,走路跟飞一样快。他只用一个时辰,能把亲家从
武当山背到杭州去看戏。
8.张三丰当厨子
永乐大修武当山时,邋遢张混在民伕里当了个厨子,一个人包几百人吃饭。原先民伕不
信他有这能耐,后来看他:砍柴不用刀,多粗的枯树一拔就掉,枝枝桠桠用脚踢踢就断
,一担能挑几百斤;担水不用扁担,多粗的水桶,手里提着,嘴里咬着,跑得飞快;并
且还管民伕顿顿吃饺子,这下人们才服了。
有个小机灵民伕叫王小,他觉得邋遢张一人能管几百人顿顿吃饺子这事奇怪,有天就抽
空从工地跑回来偷看。这一看不打紧,他发现邋遢张的饺子原来是蹲在灶台上拉的大便
。于是,开饭时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他却一个也不沾。邋遢看出劲气,就说:“不怕
你王小奸,日后难成仙。”果然,武当修成了,民伕们都修成神仙,就王小一个还是凡
人。
9.吓死武教师
武当山下有不少武教师,听人说邋遢张武艺高不服气,就带信到武当山与他约下日子比
武。这天,武教师们来到武当山邋遢张住的草棚前,只见满地栽的尽是粗木桩,不知做
啥用的。进屋见没人就坐下等着。不一会儿,只听外头喊声“闯哟——!”就见邋遢张
手托一个一丈多长的条盘走来。走到场子上,左一脚右一脚,把栽有五六尺深的木桩平
地踢断,顺顺当当进了屋。放下一看,那盘上放的是一桌酒菜,再看那条盘,原来是龟
碑亭里大石碑。武教师们个个吓得直吐舌头,连滚带爬溜跑了。
10.站在席片上漂过河
邋遢张在武当山庙观打杂,道总叫他每天给老爷(神)烧表。他每天趁烧表练拳功,把一
叠一叠香表都打得稀巴烂。道总要拿办他,他跑了,道总就派人追。追到汉江边上,看
看要捉住,谁知他捡块烂席片扔到河里,站在席片上漂过河了。
李素希的传说
1.蛤蟆功
李素希是五龙宫当家道士,是张三丰的单传弟子,人称榔梅真人。他练的有个功叫蛤蟆
功。练法是,每夜趴在地上,手指和脚趾着地,身子支起,八面换位。每换一个方位,
各吸吐一口气,一个手指和一个脚趾分别地练。就这样练了几年,到后来,手指一按能
纵上高树,脚趾一点能弹上楼房。再加上别的练法,他就创造了武艺超群的榔梅派功夫。
2.捉花脸和尚
五龙宫北边十几里有个仁威观,观里的当家和尚一脸花斑,人称花脸和尚。
花脸和尚仗着武功高超,专干伤天害理的事。他借庙里香火不知糟蹋过多少民女,官府
也拿他没办法。
李素希行侠仗义,要替百姓出这口气。他瞅个月黑天,用轻功跳进仁威观。谁知竟被花
脸和尚发现,一声吆喝,大小和尚出来几百,把李素希包围起来。但李素希三下五除二
就把花脸和尚按在脚下,和尚们也不敢乱下手了。就在这时,李素希抽个空儿,把花脸
和尚挟在腋下,脚一点,跳上房子走了。
后来,李素希把花脸和尚交给老百姓。老百姓在地上挖个坑,把花脸和尚埋得只剩下个
脑袋,用铁耙把他活活耙死。把仁威观也烧了。
金指头王爷的传说
清末,武当山雷神洞住了个道士,姓王,人称王爷。王爷每天除了给雷神爷上香外就是
打坐修功。有次他打坐,恍惚间面前站个跛子,说:“我是铁拐李,明天我们八仙到你
这里来。”说罢就不见人影了。
第二天,王爷不敢怠慢,早早打扫净香案洞室,就站在洞口迎八仙来。不过,等了一歇
又一歇,就是只见香客不见八仙。
晌午过,一路来了八人,中间也有个跛子,见了王爷直笑。王爷拿不准是不是八仙,可
又怕错过缘分,就直磕头求点化。跛子就说:“你跟我来。”
王爷跟着跛子到了后坡树林里,跛子拉堆屎叫王爷吃。不吃吧,怕真是仙物,吃吧,又
怕上当,王爷就用食指沾了点闻。一闻,臭不可当!王爷破口就骂那跛子。跛子直是笑
,转过身和那七人一起跑了。
王爷转身就去洞里沁水泉洗指头。谁知指头越洗越黄,越洗越重。往亮影里一瞅:嘿,
指头成了金子的。这才抱屈失了缘分。
不过王爷的金指头以后可出了神,凡有病的人,无论啥病,经他指头一点准好。
……
以上传说大部分广为流传在武当山民间。而金指头王爷的传说则是20世纪80年代初,武
当山在庙老道长陈化荣说的。他说他早年亲眼见到过王爷,此事是真的。
近代部分
近代部分和当代部分的传闻,都是笔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采访,由有关人追忆提供
的。
何爷的封口功和辟谷功
何爷是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净乐宫的一名老道士。净乐宫坐落在武当山下七十余里的
均州城里。何爷修功很特别,他不择僻静清幽处,而端端坐在城里的大街上闭目打坐。
先是人们当热闹看,可无论人们怎样指手划脚谈论,他总像泥雕一样坐在那里不动。有
些人爱逗趣,常常不休地贴着何爷耳朵问话,故意搅他。可人们后来就见他耳朵塞着棉
絮,嘴巴上贴上膏药。
净乐宫离当时的县中学、县小学都不远,学生姓儿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从这儿过。日子长
了,有些淘气学生就使坏,凡从这儿过,就捡石子瓦片打他。何爷后来不得不转回大殿
打坐修功。
何爷在大殿打坐,学生娃儿们又发现一个怪事,见何爷一坐几天都是老样子,好像从不
吃东西。于是,他们就想做个试验证实一下。二天,学生们弄来一把大铜锁把大殿的门
给锁上了。锁上后,把这事也就忘了。一直过了两个星期才突然想起来,就赶快去开门
,生怕何爷饿死了。谁知开门一看,何爷还是一动不动坐在那里。
20世纪50年代,何爷不知去向。也有人说死在当地。
杨爷的修炼功夫
20世纪50年代初,紫霄宫后的太子洞住着一个道人,叫杨爷。他住的洞里,除有一堆供
他垫坐的乱草外别无他物。一年四季,身上都是那一套从未洗过的破单衣。他从不睡眠
,昼夜只是垂目打坐。每个月只有一天的时间到紫霄宫大殿上香,然后和宫里的道友打
个招呼又进洞去。杨爷每天吃一顿饭,由庙上小道士王永乾送来。数量是一瓦盆,饭全
是稀苞谷粥,没有菜。小道士把饭送到洞口放下,也不说话,然后把前一天吃过的空盆
端回来了事。这样过了几年。
后来,庙里的道士都被划到农业社劳动,杨爷自然也修炼不成了,他就离开武当山回到
河南老家,在一处无人管的破庙里继续修炼,有时也给地方群众看看病,群众都很喜欢
他。
谁知“文化大革命”来了。造反派说杨爷搞的是封建迷信,就把他拉到大会上批斗。因
他年纪大,又无民愤,就让他坐着。他坐着照样又练功。因批斗他,没群众发言,造反
派没劲,又把他锁进牛屋里。但过一天去看,他却在牛屋外闭目坐着。再锁进牛屋,过
一天又见他坐在外面。造反派也不知咋回事,反正后来就不管他了。
据说20世纪80年代初,杨爷羽化在河南,终年近百岁。
童合全的内功
童合全是20世纪60年代武当山在庙老道人,为龙门第十六代传人,是徐本善的弟子之一
,本地人。他随师父修武当内功数十年,太和拳功夫也很高超。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
庙道人都划入农业社劳动后,他带着年轻道人毛发顺继续秘密修功。后来农村生活艰苦
,连饱饭都吃不上,他借此练辟谷,十天八天不见五谷照样挖地抬石头。那时农业社把
道士当封建迷信对象看待,和对待四类分子差不多。但由于他专干重活脏活,干部也就
没得岔子找。
三年自然灾害时,童合全看社员都没饭吃,索性托病不起,昼夜辟谷,数月后坐化。生
前百般告诫毛发顺不能丢功夫,说道门还会有兴的时候,功夫还有大用。毛发顺也就听
了他的话,每夜更深夜静就练功,从不叫任何人发现。20世纪70年代后,道士的待遇逐
步好转,毛发顺提前抽回紫霄宫当文管员,练功就更勤了。
那时紫霄宫是当地群众到南岩的近路,有时半夜还有群众从宫里出入。而毛道长恰住在
紫霄大殿一侧偏房。后来有群众说,偶尔半夜从他房前过,见他屋里点着蜡烛,一个人
双膝跪着在砖地上走路,不知咋回事。他只要听见房外有动静,便会立即把蜡烛吹灭上
床睡觉。
无名道人的轻功
据已故武当异人朱诚德道长讲,20世纪30年代他在武当出家时,那时庙里有个道人轻功
很好,他曾在河南郑州打过擂,并当众表演过履水轻功,即从湖面上走过,湿鞋底不湿
鞋帮。说他年年要到河南一次,但从不给人留名姓。
无名道人的太和拳
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和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相继设在武当山下
的草店镇和周府庵。八分校和五战区经常组织官兵到武当山旅游。有年五战区官兵在紫
霄宫举行春游联欢会,会前听说武当道人会打武当拳,就邀请庙里道人在联欢会上做表
演。但庙里道人个个说功夫不行,表演会露丑。后来官兵们就问谁的功夫好,道人们说
,只有在后山山洞里修炼的师父功夫最好。官兵们就同道人们一起到后山请这位师父。
到了一个小岩洞,只见洞口全用石头砌着。道人们趴在石头缝上轻轻向里喊师父,喊了
半天才听见里头应声。道人们就扒开洞口石头把师父请了出来。官兵们看时,那道人仅
穿短裤一条,满脸皱纹,头发蓬乱雪白,看年纪有一百多岁。待这老道知明来意同意到
宫中演拳时,他伸了伸手脚,搓搓手把脸一拭摩,顿时满面皱纹消失呈红润嫩细貌,看
上去竟变得只有三四十岁。老道长在前面随意走,虎虎生生的当兵人都撵不上。
老道长到紫霄宫为五战区官兵们打了一套武当太和拳,博得了官兵们雷鸣般的掌声。然
后,老道长向官兵们抱拳施礼毕,脚一踮跳出几百人外,如飞一般又上后山洞去了。
徐本善的武当功夫
徐本善为龙门第15代传人,从师明了真人,民国20年前为武当山全山道总。
徐本善出家武当后,跟师父学武功很苦。终年鸡叫起身燃香夜行山路,限时往还。还专
门只身夜驻深谷听虎啸狼嗥,以练胆志。又于独木上练金鸡独立,或单趾行走,或单指
勾挂于檐。还于双臂各套铁环(单环重一斤)十只,发臂甩环远击目标。还练就夜行三五
百里的上乘轻功。
清宣统己酉年(公元1909年),有均县朝山香客恃强在紫霄宫闹事,徐本善规劝无效。香
客扬言要以武力相交,徐本善见状,便将庙里盖房用的一丈余长的粗木头挥将起来,又
一脚将粗石栏杆踢成几段,闹事人见状都吓跑了。
1931年,红三军开进武当山,徐本善和其弟子用高超武功为贺龙同志保镖,还用轻功一
夜往返六百余里到老河口为红军截来枪支弹药。为此,贺龙专从徐本善学武当拳。红军
走时送给徐本善两斤黄金,后被地方民团土匪马老七得知,几番来抢掠,都被徐本善用
武功打败。一帮土匪没法,次年用暗枪把徐本善杀害,时年七十二岁。
李合林的武当功夫
李合林是徐本善的高足,几乎得其师父的全部武功,另还学有明朝武当道人张守性的武
当太乙擒扑二十三式。民国20年前后他任武当山庙观寮房之职,负责巡护山林和庙观的
安全。也曾担任过贺龙的保镖。民国18年,他将武当太乙擒扑二十式传与清皇室子弟爱
新觉罗·溥儇。
腊道长谈武当道乐里的武功
腊万慧道长是华山派第二十六代传人,为武当山高功,1991年11月羽化,终年九十六岁
。腊道长生前讲述过,他的师父(当时未问姓名)内功很深,胸膛运气后,将一团和好
的面放在上面能烙成烧饼。
武当道乐也称斋醮音乐,专门用以斋醮法事。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由于庙观香火不
盛,武当道人们为求温饱,经常到民间从事斋醮法事。那时能从事这一活动的道人有一
百多人,若给大户人家办丧事道场,一般可连续进行七昼夜。斋醮道场活动从一个侧面
可以看出武当道人很高的气功和武术功夫。
斋醮道场有很多仪式。如“散表”,是用大方桌层层叠起来,有五六层高,高功身披道
袍,手执宝剑和香表要从最底层跳上最高层,然后踏罡步斗颂念经文。由此能显示出轻
功功夫。
“跑桥”则是用木头搭成高桥,道人们装扮成阎罗、无常、判官、小鬼、护桥大师、宝
相真人、亡灵等,一方要送亡灵通过“奈河桥”,而另一方则阻止,双方于是开战,最
后宝相真人战败鬼魔,送亡灵顺利渡过“奈河桥”。这一场面最能表现武当武术的功夫。
武当山的法事音乐最令人叫绝的一招叫“甩铙”。铙是两面大钗,直径有70多厘米,每
面有十几斤重,而甩铙手拍击起来轻松自如。在人多的场合,甩铙手为显示功夫,会随
着音乐将大铙轮番抛向一丈多高的空中再接着拍,还从胯下拍、绕身拍,有“洞宾背剑
”、“黑虎钻裆”、“枯树盘根”等几十种套路。这是一种既独特又罕见的艺术型武当
武术表演。
“放焰口”、“放施食”是高功颂念经文超度亡灵,配有法事音乐。高功不但要有满腹
经文的渊博知识和记忆力,还要有流利口才和好的嗓音,还要有很深的内功,甚至要具
有特异功能。当时有马成环、赵必正两位高功,念起经文来,人们可以看到棺材打颤,
在场人可以进入幻境。腊道长回忆时甚至说,此二人还能一令牌打出土地神来。
异人传异功
紫霄宫在庙毛老道长数年前对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他在武当曾拜过一个师父(毛道长没
有露他师父的名姓。他说,道门有个规矩:言祖不言师。难怪很多道人都不露其师父的
名姓)。师父讲他学道之初在武当山见到一个少年,少年说:“看你天分不薄,我愿传
道与你。”谁想师父以为这是幼稚天真的少年作戏,就不理那少年。那少年也就笑嘻嘻
地走了。从此在武当山再没见到这少年。时过三十年,师父又在武当山遇到这少年,面
容、举止、衣着跟三十年前一模一样。师父才知道这是位真仙,三十年前是自己慧灵不
通才失去道缘,于是当下磕头打跪求真仙指点迷津。这位少年也就把内丹秘术教授给了
他。这位师父后来活了一百多岁才仙逝。
当代部分
赵元亮的武当刀术
赵元亮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金花树(冲虚庵)在庙老道长。1980年笔者在武当山文管所工
作时,因到金花树搞文物普查见过赵道长。当时仅知道赵道长知识很渊博,且精中医,
50年代后期的政治运动波及到庙观,赵道长还蹲过几年监狱,后来无罪释放又回到庙里
。我们到赵道长那里时,发现他一披银髯丰厚地搭在胸前,满面红润,牙齿洁白,穿一
身宽松的黑色夹衣道服,确有一派仙风道骨。他给我们沏了茶正要拉开话题谈谈,不料
找赵道长看病的老乡接踵而来。我们不便打扰就告辞了。
后来,听武当山道人讲,赵爷是华山派第二十九代传人,他原来读过多年书,三十岁左
右出家武当山,跟师父不但学精了医术,而且还练就一身武当绝技。而他最擅长的就是
刀术。后来武当道人中会刀术的就仅剩他一人。当时我就计划抽一专门时间去访问一下
他的刀术,或可还有别的什么。不料后来为古建筑维修出外近两年,回来不久又调动了
工作。这样一误就是三四年。后来待我真准备动身采访时才知道,赵爷就在1985年前后
仙逝了。
三天门道人唐道成
1986年,我买到一本《我国百岁老人长寿秘诀》的书,发现里边有则报道说,河南省泌
阳县中草药培植场有个退休老职工叫唐道成,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他已113岁而健在
。说他原是湖北武当山人。这引发了我很大调查兴趣。但上了几次武当山访问在庙老道
长,都说不知道这个人。后来才大致把这一情况搞清楚。
原来,唐道成出生地并不在武当山,他是早年不知从何处来武当三天门出家的道人。他
在三天门得了师父的真传,清修子几十年,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离开武当山云游到河南
。新中国成立后,大约那里没有了庙观,又上了当地户口,但他懂医药,才在药场住了
下来。因为他离开武当山的年头多,加之80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后,武当山在庙老道人年
纪都比他小,当然也就多不知道。其实唐道成每隔一二年就要回一趟武当山朝真武祖师
。1986年前还年年来。后来他有个七八十岁的河南弟子郭高一,来武当庙观挂单时向在
庙道人讲述了这些往事。但他的师父是谁,他修的是什么武当功,因他和他弟子都不讲
,别人也就无法知道。唐道成是1986年羽化的,享年117岁。据查武当山道门各派分布
点,三天门在晚清当为清微派所居,敬三茅真君,若按唐道成的“道”字辈,当为武当
三茅派第十代传人也未可知。
何爷练的什么功
何爷1991年96岁,是健在的紫霄宫老道长。据武当山在庙道人讲,何爷是武当山当今在
庙道人中出家最早、修功最长的一个人。20世纪50年代后,部分武当道人因打入农业社
劳动,曾一度停止过练功夫。但何爷这时却跑到了外地庙观继续修炼。70年代末才回来
。何爷到底练的什么功,我曾几次到紫霄宫欲访问他,但都不凑巧,有时他几天不开门
,有时好不容易见着他,他又不说话。1991年冬,我又特意去访他,不巧他又与几位道
友一道云游去了。
神秘莫测的见感
1987年,我在金顶与罗道长谈及武当道人的武功情况。他没有正面回答此事,只谈及一
件事,说一年前有个秘人到了金顶,在紫禁城南天门上做了个别人看不出的标记。这标
记做在常人除非搭高梯才能够着的地方,所以武林中人一看就知有两重意思:一,显示
轻功不凡;二,欲比武技。他们还发现这个秘人一连几天隐在金顶周围不走。后来金顶
有个道人趁更深夜静又在秘人标记更高的地方又做下一个标记,第二天便发现此秘人下
山去了。
再一件:金顶李道长1990年某天在金殿值班,看看日落西山,香客逐一离去,周围无人
,便舒展身体打起太和拳来。正打着,忽有人喝彩道:“没想到武当山仍是藏龙卧虎之
地!”李道长急收拳举目,见是一位行家。那人苦求李道长授艺于他,李道长直说是闹
着玩的,那人无奈才走了。
1991年冬天,我在金顶向李道长问及武当当今的名真高道情况,他向我透露了一个令人
不可思议的见闻。他本无心让我公诸于世,但他既然已经透露,我就如实记述出来。
李道长说:“1986年,我还住在紫霄宫。那是个深秋的夜晚,月色很好,我从屋里出来
准备在大殿前练练拳。刚出屋,无意中朝大殿后父母殿望了望,却发现一件异事:从太
子洞后的古林上空飘下一个人来,看不清面孔,却分明像是个老者。那人身体瘦瘦的,
穿的单衣,头发有五六尺长,身体飘飞的姿态像在水中游泳一样,双手斜向前,一腿弯
曲,一腿后伸,头发飘在身下有三四尺。那人围绕着父母殿飘飞了一周,又静悄悄地向
后山飘飞而去。
事情过了不久,我老家光化薛集有位名叫石头的八旬老人朝山敬香到我这里,让我帮他
在武当山中查访一位叫杨爷的道人。我问他杨爷在哪个庙观,他说杨爷没住庙观,在山
洞修炼。我问他杨爷在哪个山洞,他说不知道,反正近几年杨爷有信给他,人还在武当
山。我问杨爷在武当山修行有多少年,他说不清,但说总有两百多年了吧。我问他杨爷
现有多大岁数,他掐指排着甲子算算说,到1986年就是268岁。我问他怎么认识杨爷的
。石头老人说:我爷爷从前在武当山出家,拜杨爷为师,后来还了俗,但还是俗家弟子
。我爹也出过家,也认识杨爷。40多年前杨爷到过我们家,我也见过他。那时他到我家
,一是不进门,二是不吃饭。他的白头发有两丈多长,就在我家门前他把头发盘成个蒲
团坐在上头打坐。后来走了。走时他说,他一生都不会离开武当山,他能看到我们后来
子孙几代。我相信他还在武当山,因为他总是有个啥信在告诉我。’”
……
这些事该咋解释?前头是我亲眼见的,后头是我亲耳听的,孰真孰假,任人自评。
以上搜罗的这些传说,不免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是真是幻,是虚是实?
传说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后,院里的鸡犬因服食了剩下的仙丹便也都跟着升了天。这些
传说,在武当道教历史的延续上,不正像刘安得道,鸡犬升天,那空中留下的遥遥远去
的声音么?
d*******r
发帖数: 3875
4
三、探幽:还须有分得问道
世上的事,人不感兴趣也就罢了,若感兴趣,就当要追出个究竟来。
固然如此,能否追得个究竟,缘分还是要有的。缘分听来很神秘,实不外物质在时间、
空间、速度上的看似偶然实则自然的一种偶合而已。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其间十几年,我对武当山道教的有关事得以采访调查,其缘分
在于自己是武当山人,工作又不断和武当山发生联系,也和武当道人建立了一定感情。
在今天的武当山道人中,亲眼观察和直接交谈所得到的气功武术情况又是如何呢?
毛道长的内丹功
毛道长是紫霄宫在庙道人,为龙门派第二十七代传人,生于民国初年,笔者记述他时他
已八十余岁,但看上去不过五六十岁年纪。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紫霄宫住时,就听当地人说毛爷夜夜练功,很秘密。
后来倒真让我也证实了这件事。那时我与毛爷刚好各住紫霄大殿东西两侧偏房,住地隔
殿遥望。我每日睡觉较晚,但无规律,有时凌晨一点,有时两点,视看书、练字和画画
的情况而定。这些事办完后便洗脸洗脚,再到大殿前练练功,然后睡觉。偶尔,我很晚
才到大殿前练功,便会发现毛爷正在大殿前打坐,于是我便悄然转去。有时我先在大殿
前练功,会发现他也来到。但他凡见有人即立刻离去。当时我和毛爷关系不深,又加上
他对任何人都守口如瓶,也就未能就此访问他。
后来我和毛爷渐渐熟了,加之宗教信仰得到国家法律的尊重和保护,道长们的城府
也就不那么深了。加上我也是个练道家养生功的人,一搭茬话头合得来,毛爷便谈了些
个人的修道经历。
毛爷是湖北监利人,出身贫寒。幼年出家长春观,由于人老实勤快,师父喜爱,授
道较早。三十来岁上,师父定要往华山寻师爷,他便陪同前往。经武当山下,师父突然
得病,便只好到武当山庙观挂单住下。不久,师父在武当山羽化。毛爷一到武当山就觉
得长功快,并且觉得和在庙道长个个有缘,就舍不得走了。师父一去,他便在武当山住
下了。且后来仅只数年,功夫已达六门紧闭法轮常转。虽然后来由于在农业社干活,体
力劳动重,练功时间无法保证,功夫有所耗退,但经过近十余年恢复,基本复归原貌。
毛爷谈修功第一是道法自然,第二就是悟性,第三是德行修积如何。有了这几种道
缘,功就长进快。他说,长功不是人想的,越想越不长。人不想时道找人,不练就不行
。人老想时道不见,练是瞎练。阴神出游、阳神出游都是有的,不过一个是假,一个是
真。是真是假都不要管它才会得正道。前辈高真带功也是有的,他在虎耳岩修炼,不二
和尚就给他带过功;羽化了的童合全道长也给他带过功。但这都是自然而然。要“想”
前辈带功,他才偏不给你带!为什么?功由德积,德积功合道,道与道相通。
毛爷还讲了很多很多。但也许是道门中还有什么规矩,毛爷一直回避谈他从了哪些
师父,师父是谁,更不说他练的究竟是什么功。
李二姑的内丹功
-李二姑,名诚新,武当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四代传人,紫霄宫在庙坤道。说李二姑的内
丹功夫很好,这是原武当道协李副会长介绍的。当我们听说李二姑是玉虚宫九十六岁李
诚玉道长的师兄时,就设想她一定是个头发雪白,面容苍皱、神态冷秘的老修行。待见
面,几乎怀疑李会长向我们介绍错了人。因为心目中近百岁老道的形象,无论如何与一
位看上去不过六十岁左右的、还在手不拾闲剥灯草的身板硬朗的坤道大不相符。可事实
上,她确已年近百岁。
李二姑是武当山下汉江北岸人,十二岁经家人同意出家于当地观音庙。中年时便到
了武当山。师父是西安人,在武当山传了她们师兄弟后便云游不归,说是“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这样互无牵挂,谁也不操谁的心。师父走后,李二姑到了白云洞修行。
白云洞在武当天柱峰东南数十里地,是三十六洞之一,古代在此洞修炼者很多。明
朝将白云涧建为正规香火道场,并划有田产。清朝以来,庙观渐渐残破,不复修缮,仅
存庙宇只可供三五道人栖身。所幸方圆百姓信奉者众,庙里香火供道人生活不成问题。
李二姑就在此一住数十年,潜心忘形地修行。
李二姑是个吃天斋的人,凡吃荤食皆会肠胃不适发生呕吐,她说这是天意安排她要
清修。但她不反对别人吃荤食。她说吃五荤的人只要心好,也能修成道。道不在口上,
在心上。说到辟谷,她说这要自然而然,有人修到一定程度见啥食物都不想吃,这才叫
真辟谷。或三四十天或一年半载,无定数。人要有意辟谷那就不对了,心里不让吃,肚
子饿得又想吃,那不行。不但会弄坏身体,人心再难以安静。再如道士打天盘坐式,她
说这是道家的习惯,其实不打天盘也能练好功。练功无非讲的是一个自然,咋自然咋好
,不要做作。但说没有讲究也不对,如打坐时的手抱太极式,指头在里面还要掐子诀,
这讲究就不是做作,是自然之理,它会加速周天功的实现。再如垂帘,垂帘也有讲究,
讲究不是死闭眼睛,而是顺其自然,不开不闭,半开半闭,不紧不松,视而不见;如果
闭紧眼练功,最后会把眼弄坏,这是大忌。
谈到气运周天的感受和升降火候之事,李二姑说,任督二脉乃至全身有这样那样不
同感受,是好事;但要过问它,那又是大坏事。什么升降火候,那是有人多起个名目,
道是管人的,人不是管道的,人要管它,不但管不了,还会越管越坏。功中出现象,那
都是假,不能以假当真。师父说过:“有形有象皆为幻,无形无象才是真”。
对人们练功往往静不下心来怎么办,二姑说:“人能做到一尘不染,那是大定,那
就到了神仙功夫。一般人做不到。但练功时若一念生起不能罢休,那就下丹(停功),顺
顺心。心静了再上丹。久而久之心也就自然能静。可是平常要多做功德,有德人心就好
静。”
问到李二姑现在修功到什么程度,她只说是法轮常转。问她法轮转的有何度数,她
说从不记它,转快就是快,转慢就是慢,反正不会停。
问及得道能不能成仙,成仙又是怎么回事,李二姑直言不讳地说:“把肉身修好那
就得道了。得道后先是肉体飞升,再就是脱体。一脱体那就是真仙,万劫不灭。”就此
她还讲了个故事,说韩湘子飞升后,他师父指着一个肉身让他看是谁。他一看是自己,
就说:原来是你个臭皮囊!李二姑说,这叫借假修真。世上能坏能灭的叫假,不坏不灭
的叫真。
同李二姑谈话,笔者发现她有三个特点,一是说起修功的理来她头头是道,百问不
烦;二是要扯起题外话,比如人与人的事,年代的事,或是生活的事,她忘得快(比如
我找她谈几次话,同在一天内,她每次都记不得我是谁);三是她说话一副孩子气,腔
嫩,语快,无丁点顾虑和思考,知道的就一古脑往外倒,不知道的就不说,连想都不想。
李二姑尽管是老师父,但她不带徒弟。她说:“带徒弟是要负责任的,把别人带好
了不说,带坏了还灭自己的德。但别人要问我咋修功,我就告诉他,不隐瞒,这是积德
的事。”
年近百岁的李二姑每天吃两餐,一顿一碗,在庙上道人斋厨里吃。而且她每天上午还要
在十方堂值半天班。下午虽不值班,自己仍去找别的活做。
武当道人的辟谷情况
在和道协李会长问到如今庙里道人修炼的情况时,他说:现在武当山的年轻道人都修功
,功夫好的不少。现有十几人(乾道、坤道都有)还练到辟谷阶段,有的已辟谷二三年,
有的一年。这些人中现在多数都借辟谷阶段在外云游。以前辟谷达数年的贾姐现在又开
始进食了。
李会长说,关于辟谷,世间人由于多不练功,再就是不了解内情,所以看得很神秘。其
实辟谷是功练到一定时候,自觉不想吃东西,或不吃粮食,但不是绝对不食用任何食物
。比如,有的在辟谷期间专爱服食某种中草药物,或专吃蔬菜水果,或专饮开水和冷水
,这是根据自个情况决定的。如果勉强那就不是真正在练功了。
在太子洞,我们碰到一位年轻的坤道,她是吃素的,也经常外出云游。问她外出吃不到
素食怎么办?她说:这情况经常有,那就饿呗!有时一饿五六天,天天还跑路,饿得头晕
眼花。一回到庙里就赶快吃东西补充。
年轻道人的困惑对话
有一次我们进紫霄宫,那时游人稀少,把守大门售票的一乾一坤两位道人正在闲聊。我
们经过时,恰巧听见他们在谈修功的事,便有意放慢脚步,想听听他们谈些什么。
只听坤道问:“你说辟谷是真不想吃东西还是假不想吃东西?”
那乾道答:“谁晓得。我想肚子不饿才怪!”
坤道又问:“你说打坐练功练的气是啥样?他们这样那样的感觉(当指别的道人出现的功
态感受)是真有那回事吗?”
乾道又答:“谁晓得。人家要那样说,你不让人家说?!”
坤道接着说:“我就不信真是那样……”
本来听他们谈这些事正好对我们的兴趣,无奈由于我们是路过,不好留步多听,便恋恋
不舍地离去。
看来在庙道人不练功的和不懂练功的也大有人在。
神秘的人迹
在一次武当古迹的考察中,我们从展旗峰密林穿过,就在离太子洞半里之遥无人出入的
山林中,发现了一个仅能容一人栖身的小岩穴。奇怪的是,岩穴里铺着一层约五六寸厚
的干野草。经判断,第一,它不是野兽的窝。因为这里离人区近,野兽不会选在这里做
窝。再者草上没有野兽卧过的痕迹,且草铺得整齐,也非野兽所能为。第二,它不是狩
猎人和樵夫过夜的地方。因为这里属文物风景区重点保护范围,严禁猎伐。再说,从这
里走出一里多路便是人区,没有在这里过夜的必要。何况,铺的野草也无人坐卧的痕迹
。判断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岩穴是道人用来修炼的。
既是道人选此僻静之处修炼,为什么草铺好而人不在呢?是这个道人只在夜里才来此练
功,清早又把草重新抖松铺好后又走了?是这个道人选此岩穴后又发现不太理想而另选
地方了?是这个道人功夫很高,坐在草上根本压不着草?这一切都不得而知。
这地方确也算得上清修的好地方,可惜我们无缘栖修于此。一行三人只有装模作样坐在
里面各照了一张练功照便离别而去。
不可思议的谢天地岩
谢天地岩坐落在南岩飞升台下千仞绝壁上。此处因唐朝有个不知姓名的道人在此修炼,
人问话不答,只曰“谢天谢地”而得名。
据说此岩“谢天地”栖息处莫说人不能近,就连野猴也爬不上去。1990年秋,笔者曾约
数人从飞升台绕下去,在与谢天地岩遥相对望的“大锅大灶”那地方观察过,真实不虚。
谢天地岩可供人栖身处上下相错有两石穴,上者穴小,下者穴大,但二穴皆浅阔。二穴
嵌于千仞绝壁之上。人可观望处离二穴约有20米,一道陡峭的岩缝将此岩与其它峰岩拉
开了间隔。
观察的结果令人困惑惊异。其一,二穴里皆有厚厚的干草。上穴的草多,足供人睡;下
穴的草少,仅可供人坐。因岩壁陡立,山头的野草无落进岩穴的可能;且这里开阔迎风
,随时飘进的草也必随时会被风吹走。用照相机的长焦镜头仔细观察,还发现,这些干
草不是枯腐的草,而仅是三几个月的陈草。更为奇怪的是,下穴中段穴壁有由下而上烟
熏的浓浓烟痕,穴壁根处似还有灰烬。只有“这是人为的痕迹”才是唯一的说明。
这是古代修炼之士留下的痕迹吗?显然不可能。即或认为是几十年前修炼之士留下的痕
迹也不可能。因为,即或是十年八年,风雨的剥蚀也会将那些干草和烟痕拭抹掉的。
是今天的隐修之士又将此处作为自己的栖身之地吗?这里上临南岩,面迎七星树,正是
游客往来喧闹之处,即使是深夜,古神道也偶尔免不了有行人通过,又怎么从来没听到
过有关传闻呢?
玉虚岩的清修道人
玉虚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名岩之一。从太子坡下五里到剑河桥(天津桥),由逍遥谷顺河而
进,穿行四五里的古林,陡然一壁立于人前,雄浑磅礴的岩壁之中镶嵌着一座古庙,这
便是玉虚岩。
玉虚岩现存庙宇是明代建筑,已经残破,木石神像数年前已被文物部门集中到紫霄宫,
尚存一些泥塑神像,虽是缺腿少胳膊,但神气不减当年。
玉虚岩坐落在苍翠的群峰之间,因为路不顺当,所以少有人至。近几年笔者为考察曾几
番前往。但每次去,都见荒颓的庙殿里垒有一灶,灶上除一口锅和一两个碗,石砌的岩
屋里铺着草,庙旁荒地里种有稀稀落落的瓜菜,除证明有人在这里常住外,却始终没发
现居住者。后来听说,常有外地一二游方道人在此清修。
1991年冬天,我们到紫霄宫,在王道长处认识了他的一位徒弟,很年轻,大约二十四、
五的年纪。因我和王道长交往甚密,拉起话来无拘无束,什么周易、八卦、现代科学,
都海阔天空地扯,由此而发现他这个徒弟人很谦谨,但偶尔插言也大不同凡响,暗知此
后生非等闲之辈。
事后打听,王道长此弟子姓祝,山东人,高中毕业未考上大学而矢志入道,今已八年。
八年间各地名山大川几乎访遍,一年前来到武当山,就住在玉虚岩。据在庙其他精通武
当武术的道人讲,小祝的内家功夫底子相当厚,若在武林中论,是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
。他如今住在玉虚岩是为了潜心静练内丹功夫,还带有两个小弟子为伴。他还未正式在
武当山受戒出家。武当道协有领导问他今后作何打算,即是不是要在武当定居下来,他
说:现在还无法说,既立闲云野鹤之志,一切顺其自然。
小祝的生活由王道长供应,他或一月或半月到紫霄宫来一次,一来给师父帮忙做些事,
二来带走些粮食。常于夜半而返。要走二十多里山路。
清微妙华岩的怪癖人
清微妙华岩是元明之际武当高真张三丰和张守清曾经修道的地方。岩洞在高耸的聚云峰
间。峰下为明代所建清微宫,历代为正乙派道人所居。民国年间宫遭火焚,现仅存破房
数间,经稍事修缮,住有两个道人,老乾道龚爷和坤道周师父。老乾道龚爷看其年纪有
百岁,但问及,答是八十一岁。我对此感到奇怪,因为在武当山,凡问及老道长的年纪
,大凡回答都是八十一岁。而经证实,许多为九十岁以上年纪。但也有不足八十者。想
来想去,估摸这许是道门的一个规戒,因道门有“道不言寿”之说。若言寿,那.“八
十一”便是隐语:九九八十一,九返还丹之义。坤道周师父,随县枣阳一带人,来此出
家已八年。
清微宫离金顶有五里之遥,由金顶西向崎岖直下便是。
1990年冬,我们来到清微宫。不想这旷无人烟的去处也深藏世外桃源之奥秘。
在残破冷落的清微宫里,我们共发现有六人:百岁道人龚爷,据说早年内功已修成
,现在在修德功,终日做些种地、砍柴、修补用具之事。那天我们在宫后树下见到他正
修理一个木桶。他身穿一件空筒棉袄,那棉袄像十几年没洗过;头发蓬乱,赤脚穿着草
鞋;面目无表情,对人说话虽有问必答,但亦像对山林树木一样。由此我们无法向他问
到更多的事。坤道周师父,年约五十开外,容貌颇可,衣着邋遢,但言谈甚是明诘。她
先不让我们拍玉皇大帝的照片,后听说我们同庙上道长很熟才让拍照,但要我们以后给
她寄照片。待人很热情,我们去后,她又是倒茶,又是拿刚摘的野葡萄给我们吃。还有
一位老大爷,年约七十余岁,人很朴诚,像是山里人,在庙里不多话,默默劈柴,像是
来做功德的。还看见一个双辫农妇,年近五十,隐避少语。据她说,在这里住近一年,
专为养病。但我们背后问周师父得知,那妇人是在此静修的俗家弟子。还见到一位山里
姑娘,有十七八岁模样,衣着朴素而合体,身材纤弱而苗条,面目清丽而文静,偶尔一
露便不见,十有八九想是在此欲寻出家的。在这房院里还碰见一位拿着砍刀正欲上山砍
柴的青年,二十出头,大个头,他看过我掏出的证件,说:“知道你的名字。”表示了
一番认同感之后,他上山去了。后得知这个青年人是四川来的,在这里潜习武功已有四
五个月时间。
我认定,即使我们不在这地方,这六人怀着各自的目的和信仰,在他们之间日常也
不会有好多的话交谈,他们的时间多数上是在沉默中度过的。
离开清微宫,我们走向左侧山梁上的岩庙去看看。岩庙虽不大,当年建筑亦甚精湛
。如今庙房虽已残破,但那数百年前的石案石龛,雕镂之精巧,石质之坚硬,以至直如
当年之新,令人感叹不已。岩壁上镶嵌的石碑完整无缺,为元明之物,无奈难以攀爬,
只好作罢。自这里望金顶,山势陡峭,林木苍古,拍景最佳,便向古林中钻进,以便选
最佳镜头。
忽有冷冷的话从对面林中传来:“把烟熄灭,不要烧着山林。”显然是冲我们喊的
。我们都乖乖地把烟卷扔在脚下,用脚蹭了又蹭,认定完全熄灭才离开。
说话人不像庙上那六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遥遥望去,终于发现了他——护林员?不
像。这话一发出来给人的直觉判断就不像一般人。但一时又难说出味道。
拍完照,顺道归来,兴趣使然,欲看看发话的到底是什么人。绕到那山梁路上,往
下望,坐着那人——冷冷地,静静地……是干什么的?
便走近他。他坐在林地树叶上,左手端着一本书看着,右手不时在身旁放着的饼干
袋里掏着饼干幽默地往嘴里送着,好像那饼干并不是食物,倒像是书上的一段段文章。
那人有三十开外年纪,面目清毅古峻,头上梳着洁净的扎髻,胡子像是蓄有半年之
久,二三寸长,稀薄;身着黄色旧军衣,蓝色裤子,一双黑色尖头皮鞋。
看看他身旁,还放着几卷书,大多是新的,经过他默许,我顺便翻了一下,有《伍
柳仙宗》、张三丰《金丹直指》、《大道论》等。
我向他说明身份,他虽未拒绝,但毫无表情地同我互相问答了一些话。
经询问,仅得知他是云南人,先说姓杨,后又说姓莫,使人不知就里。他说他是到
这里养病的,来有一年。当然这并非实话。问及修道及武林事,他古里古怪地回答了几
件不能连成顺序的事。一,他知道云南武林许多知名人士的事,也认识一二。二,他佩
服王立平的修道功夫,他说今日东方修道高人除王立平外,南朝鲜还有一人,皆已达肉
体飞升之高境界。他说武当山仍有高真,表示佩叹。三,他说他看过《武当》杂志,办
的不错。但我向他约稿,他却不从。四,他说今日之武当山有不少邪门在弄邪道,专采
别人的气。又说,这不足为畏,因为武当山是真武修道之地,还有历代高真的修炼,正
气还是大于邪气。这显然透露出他是在修什么功夫了。
问他住在什么地方,他向山上指了一下,谁也说不清他究竟指的哪个地方。
看他不愿多谈,再看看手表,已是上午十一点半,还要赶回金顶吃午饭,于是我们
便走了。
在金顶,我们向在庙道人询问了这个人的情况,他们所知也不多。仅知道他是云南某城
市一个汽车司机,因练功出偏才来到武当山静修。到此已有一年多时间,住在妙华岩洞
里。人们以前曾见他几个月都住在洞里,洞口用石头垒严。料在里面辟谷静修。
据道人们说,在武当山的各处峰岩涧谷,以前静修到今天的和今天又新来的这类人
,时而可见,影踪不定,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吕道长的太和拳
八年前笔者住紫霄宫时,同吕道长较熟悉。那时他是武当在庙道人唯一愿在人前露两手
拳脚的一位道长。但他演拳从来都不给人打套完整的,就是三两下,一耍了事。无论人
怎么恳求他也不会多打,只说是耍着玩的,并不真会拳术。
吕道长个头矮,人又瘦,胡须稀少,常穿一件用各色布块拼凑成的百家衣;加上道
人的发式,一双眯缝的小眼和凹陷的小嘴巴,看上去很像个老婆婆。他走起路来一摇三
晃,东张西望,活像顽童一般。我发现,吕道长同陌生人讲话,惯会东扯西绕装糊涂。
但对熟悉的人,谈到正经事,他却能给你说得有板有眼。
譬如,吕道长虽是全真教弟子,但他吃肉,喝酒,还抽烟。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
他说:“道不出世。”他解释说,人在世上五谷杂粮(含荤食之义)都要吃的,修道修在
人心上,要论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是假修道。道人本是吃十方的,要是忌这忌那,那
一年四季在外头化缘岂不要被饿死。不过,这里头也有讲究,道家以慈悲为怀,不能杀
生,如果你杀生而获口福,那就是罪过。但别人杀生那是他的劫数,他既已杀生,这被
杀之生对于你就是一般食物,物尽其用,你吃它就不会有罪过。你不吃,浪费了,那反
而又是罪过。另外,吃东西不挑拣,不过量,遇啥吃啥,适可而止,这对人并没坏处。
吕道长每天还喝两遍酒,一顿不超过二两。说到吕道长抽烟,他说虽是天天抽,但只是
抽着打打扰,嘴上冒冒烟而已,并没瘾。不像别人恶狠狠地往肚里吸,他只是抽到嘴里
又把它吐出去。
吕道长是山东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生下他后母亲便去世了。父
亲接了继母,又生两兄弟。因家境贫苦,后从伍当兵。在张作霖部下干过,也参加过辛
亥革命。吕道长在谈这段身世时,还向我唱了几段《辛亥革命军军歌》(记得这首军歌
由我提供线索,曾引起北京军区文化部重视,军队音乐家唐诃先生还到武当山来调查采
访过)。吕道长当了几年兵,后就出家到了武当山。先在山下的朝阳洞(打燕窝)庙观住
了十几年,后来就一直住在紫霄宫。他的拳术在当兵时学过一些,因有这个兴趣,到武
当山后便从师父学了武当拳。
我当时很想摸清吕道长所怀武当功夫的全部底细。但这老人古怪,凡看你打破沙锅
问到底的亊,就会戛然不语,或是把话题扯到别处。只有当你看似无意地问到某事时,
他才给你露出一点。因此,搜尽他与我谈到的功夫情况只有如下一些:
一、他所习武当武功叫太和拳。此拳为“太极真人所创,火龙真人所传,三丰祖师
发扬”。
二、太和拳是武当道家内功功夫,内可养生,外可防身。但技击之用历来不轻易外
示,非万不得已不得用之。
三、太和拳历来无文字图解,皆为代代师父口传身授。原因为保住拳秘,即保住武
当道门中最绝的一招。一般师父从不亮出绝招,只有把徒弟认准了或是羽化前才告诉弟
子。
四、太和拳的套路名称有仙人指路、黑虎跨裆等。
五、学太和拳,在基本套路练熟后,即掌握了基本原则后,可以自由发挥。这叫做
“一树百干,百干千枝”;武当之所以传出许多门派,道理就在此。
六、吕道长来武当山后,记得庙中武当武功高人不过三五人,其他会者不少,却都
一般。
因当时我初涉道家内丹修炼之门,对武当武术没能产生更浓的兴趣,以致对吕道长所掌
握的武当拳没有“跟踪追击”,只想慢慢讨问,谁知1990年上山一打听,吕道长竟已仙
去。只留下一片遗憾。
夹在经书里的武当拳歌
1982年,武当文物管理所在紫霄宫进行文物普查,偶从紫霄大殿神龛隐蔽处找出一本落
满灰尘的经书。翻开经书,里面夹了一张用黄草纸写的武当拳歌。歌词仅四句,配有简
谱,全文如下:
太极真传出武当,
功夫全在辨柔刚,
若能悟得真妙理,
强国强民亦自强。
根据笔者考证,该“武当拳歌”并非出自武当道人之手,应为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党
51师部队驻扎武当山时所为。主要原因有:
一、歌谱的纸张、字迹、陈迹状态都像是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的产物。而当时,庙
里道人绝无可能使用简谱。
二、20年代后期,国民党51师范石生的军队长期驻扎于武当山地区,此期间有部队
在紫霄宫长期驻扎;30年代初,共产党的红三军在武当山开辟红色根据地,一度也在紫
霄宫驻扎,但当时红三军的工作和战斗都很紧张,条件恶劣,除了知道贺龙司令曾秘密
从师徐本善学过武当拳外,其他战士无学拳的可能。而40年代的抗战期间,虽仍有第五
战区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八分校的官兵不断游历武当,但时至国难当头,一是无在
武当山驻扎的可能和事实,二是当时战争需要现代军事训练项目,他们也不会学武当拳。
三、“武当拳歌”显然是用于集体演练武当武术之用,从歌词内容看,还是把武当
武术作为重要内容来对待的。
四、20年代时,国民党军队演练武术风盛,当时是作方国术来对待的。
由上可以看出,唯有20年代末国民党51师军队在武当山时集体演练武当拳的可能最大。
想必那时他们到了武当山,因原知武当拳的名气,又亲眼见到武当道人的真功夫,所以
就把武当拳纳为军队训练的必修课。为求动作整齐划一,就编成歌,让官兵一面演练一
面唱。因武当太极拳打起来很柔和,不费劲,所以演练时配合唱歌是完全可以的。
金子弢与他的武当太乙五行拳
金子弢,本名叫爱新觉罗•溥儇,为清皇室子弟,宣统皇帝为其兄,金子弢为其
汉名。
金先生是1983年春受武汉市体委邀请,并偕沙国政、陈流沙等老一辈武术家、武术理论
专家同游武当山时同我认识的。而当时,他也是作为唯一所知的国内武当武术传人,受
到湖北省武术界及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的高度重视的新闻人物。
在金先生和沙老、陈老游览武当山时,我一直陪同摄影。因此,金先生向我提供了
不少关于他如何学到武当拳的经历。
原来,金先生的少年时代,根本未有学武的念头。他出生长养在清朝皇室,当然学
不着这些。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清皇室家族从此便被逐出皇宫。那时金子弢仅有
几岁。后来就跟母亲过着漂流的生活。当然,虽说漂流,但还是很有钱。他母亲离开故
宫时,曾搬有二十箱古董随身带着,随便卖一件就可换三五根金条。当时金子弢有一件
西服,纽扣全是宝石所制。然而,尽管有钱,作为世代统治根基被彻底推翻的皇族,其
苍凉心态可以想见。直到后来金子弢娶一爱妻,因夫妻恩爱生活温暖,苍凉悲观的心情
才得到平慰。
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金子弢结婚未几,就在他二十四岁上,妻子突然暴病身亡。
这一沉重打击使得金子弢刚刚平慰的心绪又割裂开来,并加上又一层痛苦,大有“国破
家亡”痛不欲生之念,遂生出世之心。接着便离家出走。他告诉我,他当时写过一首诗
,曰:“可怜江山一旦丢,束发仗剑四海游,浪迹天涯漂流逝,白云……。”(惜后文
被我忘却)。当年秋,即1929年秋天,金子弢慕名来到武当山。在紫霄宫他要求出家,
当徐本善道长得知他的身份后,不敢收留他出家,仅同意他客居。
这时金子弢已知道武当拳的名气,但他到庙里后,却很少发现有道人练拳。有个月夜,
他睡在床上,因脑海里翻腾着人生的许多事,辗转难以成眠,便披衣下床,来到紫霄宫
后紫竹林解闷消愁。这时他忽然听到竹林中不时发出轻轻的声响。走近一看,原来是李
合林道长在练拳。这才知道道人练拳从来是秘密进行的。
当时,他就恳切地要求李合林道长授艺于他,但李合林没有明确同意。
为了能从李合林道长处学得武当拳艺,后来金子弢便注意密切与李合林的关系,他
不但事事在李合林面前都很殷勤,还不断赠送给他一些字画古玩等。有回还一次送给李
合林300块钢洋。就这样,李合林才终于答应教拳给他。
鉴于金子弢的身份,李合林没有收他作徒弟,而当作师兄弟看待,同从师徐本善,
列为龙门第十六代传人,起道号为金璞倛,在紫霄宫立了派位。正式授艺那天,他同李
合林来到紫霄大殿的真武神像前,烧了香磕了头,并发誓说了些“我得此艺后永不外传
”的话,便由李合林领着到赐剑台无人之处的丛林中授拳。以后学拳的地方均选在这里
,并且都是在更深夜静里进行。
李合林传授给金子弢的拳名为《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该拳为明朝弘治年间,
武当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加入华佗五行图十式而发挥创造
的,历来秘不外传。虽说只二十三式,但可发挥打出七套,前五套为五行中金木水火土
各一套,后二套为一套五行相生,一套五行相克。该拳重在内修养气,贵柔,不求外观
好看,行拳全以躯体带动四肢,有朴实无华之美。据金先生说,你别看该拳打起来软绵
绵的,但用于技击,它可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快起
来疾若闪电,往往犯者自己还感觉不到就被发出去了。
金先生在武当山学了整整七个月拳术,因师兄弟劝说不让其出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了武当山。此后他隐居了八年,除终日习拳以外便是四海云游。中国的名山大川全跑遍
了。他当时想的是再寻名僧高道博其拳艺,但所到之处并未达到目的。金先生认为,这
不等于说当时各地没有名僧高道,而是当时社会混乱,他们隐蔽得很深,找不到。
从1938年开始,金子弢剪掉了辫子,渐渐步入社会大众的生活之中。新中国成立前
,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呆过,新中国成立后他定居浙江。他说他后来在浙江京剧
团当武打教练。
金子弢先生自在武当山学拳后,以后的五十多年从无一日间断过练拳,但他牢记师训,
从未向任何人显露过。就在1980年,山西太原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他得知
世人均持“武当无拳”说,才毅然决然将《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武当拳展示了出来
,一举轰动了国内武坛。当时,湖北省武术挖整组成员之一的陈流沙先生也在大会上,
见到金子弢先生表演的武当拳艺出群芳,欣喜若狂,即前往下榻处拜访。二人推心置腹
共话武当,皆有相见恨晚之叹,遂结为至交。遂后,金子弢先生欣然应邀到了湖北,到
了武当山。在武当山,金先生见昔日故交皆尽仙去,十分感慨。幸存王教化道长与之叙
旧,谈到沧桑艰辛之处,二人双双落下泪来。但看到武当道教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正呈
现岀发展建设的兴旺局面时,他们又时时乐得指手划脚。
金先生的拳后以《武当太乙五行拳》定名,得以整理出版,并由弟子赵剑英在武当
山下的丹江口市广为传播。
李道长的嫡传武当太和拳
武当山道教门中有世不外传的太和拳,笔者以前早有所闻。特别是前些年我采访吕明道
老道长时,就知道他也是位精通太和拳的人。但当时听他口吻似乎现今庙上已无人精通
此术了。看看当时庙里的十几位老道长,说话没有底气、走路踩不死蚂蚁的样子,谁也
不会对此抱有奢望。武当道教自清末以后的衰败到今天,太和拳的失传似乎也是自然而
然的事。
近十年,武当道教又有了振兴发展,不知为什么,年轻道人超凡的武技又一个个冒了出
来。而他们的武技,往往又截然不同于社会上流行的其他内家拳。这是否说明,武当道
门的拳法其实并未失传,而是仍在无声地承传呢?
带着疑惑和无把握的试探,1991年冬天,我们再次登上武当山,走进道人中间采访。
这些年,为宣传武当、弘扬武当武术,武当道协和武当山拳法研究会在工作上相互
配合,关系加深,可以说是这次采访取得重大收获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朱诚德的“
三天门悟性气功”和“三丰太极拳”,经过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的挖整、宣传,由此
引起国内外对武当拳法的更加注目和重视,毫无疑问地加强了武当道协的荣誉感和责任
感,这也可说是这次采访取得重大收获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时代的改革开放意识在
道门中不可避免的渗透,我们谦恭坦城地与道人相处而取得他们的信任,这一切“缘分
”,都可说是这次采访取得重大收获的诸种因素。
在武当道协的办公地紫霄宫,李光福道长向我们介绍说,武当山现有道人150人左
右。紫霄宫主要住的是老道长和坤道,他们中也有不少会拳术的,但老道长们所持教规
意识重,且现在生活,自由自在,极少与外人打交道,向他们采访难度大;而坤道们更
不愿与外人打交道,采访难度更大。他告诉我们,要采访武当武术最好到金顶,那里住
的都是中青年道人,大都习武,且思想较活跃,容易接触。至于他们都学的什么功夫,
因师承不同,也不是道协必须过问的事,所以道协对具体情况也不清楚。
所喜的是,李会长一下给我们列举了不少会武功的道人的姓名,由于这是道协举荐
的名单,所以到了金顶,我们首先就和这些道人一下子拉近了感情距离。
引发的话题是当今武术界部分人所持的“武当本山无拳”论。要说,这其实含着“
激将法”,也是。道人们反问我们对此持何态度。我们说,武当道教武功承传了上千年
,武当道门又没有断过香火,我们对此是持乐观态度的。但乐观态度应该有乐观的事实
来支持我们做乐观结论。
这个日子应该记住:1991年12月7日的晚上,在一个不被外人所知的小道长卧室里
,要求不要披露姓名的永光道长说:“我打一套太和拳给你们看看。”
什么,太和拳?它还在武当山?!我们强抑住内心的惊喜,看着永光道长的精彩表演
,并听他讲述着太和拳的源流和他与太和拳的承传关系。
永光道长介绍说,太和拳是历代仅在武当道门中承传的一种拳,因此也称武当本山
拳。太和拳体系中还有太和刀、太和棍、太和剑、太和内丹功等功夫。
古来武当道门有个严格规训,武当拳的其它功夫可以外传,太和拳若经过改编亦可
外传,惟祖师传下来的原始太和拳不得外传。违者必遭天谴。
太和拳为太上老君所创,火龙真人流传,三丰祖师发扬。但火龙真人是否就是张三
丰的师父,这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太和拳从来没有图谱文字承传,都是代代师父口授身
教,主要防止本山拳的外泄,年代久了,前辈师父的名字也就记不全了。
太和拳的承传关系,从永光道长可上溯五代,即:明了真人(不知名姓,龙门第十
四代传人,清朝人)——徐本善(龙门第十五代传人,民国初年武当山道总)——陈合龙(
龙门第十六代传人,民国年间人,为徐本善弟子之一)——伍教鹏(龙门第十七代传人,
当今武当在庙道人,1991年秋羽化,享年近百岁)——永光(龙门第十八代传人,现在庙
道人,伍教鹏十二大弟子之长)。
永光道长何以从师父处学得太和拳功夫的呢?据他言,他入道已八年,五六年前,
他常听师父谈及师太爷徐本善和师爷陈合龙的高超武功事,由此猜想师父必精武当拳功
无疑。但师父从未露过一招一势,问及此事也从来避而不谈。永光深知高人是不轻易露
出形迹的,后便生方要逗师父露露形。
从此,永光便常故意在师父面前耍些从别处学来的内家拳。师父起先仍不动声色,
日子长了,师父见他耍的纰漏很多,便忍不住冒出一些“你那不沾板”、“你那架子连
边都没沾”一类话。但要向他领教,他又说什么也不会,是说着玩的。这下真把永光憋
急了。
有一次,伍教鹏正在垂帘打坐。永光见此,壮胆生出一计,便从师父背后猛然偷击
一拳。他原想试试师父的斤两,点到为止;哪料此拳还未击到师父身上,自己倒莫名其
妙向后跌出七八尺远。就此他便深知师父武技超凡,但纵百般向师父讨教,师父仍旧不
肯,只叫他勿生邪想,好好内养调气,修炼功德。
三年前,一天,伍教鹏终于对永光说:“你师爷把武当武功悉数传与我,我一辈子
没外露,也没有传人。此因太上有训:‘佳兵者,不祥之器。’孙子又有训:‘百岁不
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以前不传给你们,那是要看看你们的德行,不然会糟踏了本
门功夫。现在看来,你们师兄弟德行都还不错,且我离去之日也不远,再不传给你们,
不但对不起你们的师爷,也对不起你们,更对不起祖师张三丰。你是老大,今后这门功
夫就由你再传与你的师兄弟们吧!”
此后,伍教鹏便悉心向永光传授了太和拳、太和刀、太和棍、太和剑等。永光知道
师父的武技很丰富,但师父不让他贪多,要他学一套能消化一套。所以,三年来他仅学
到了太和拳的系列功夫。总结三年来的学练体会,他觉得和师父相比,显然还未及皮毛
,然从自身修炼和技击两方面讲,觉得越练、越悟,越知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譬如
,练太和拳三年来,丹功有了神速长进;而技击之用,有时把人发出去,自己也感到奇
妙,因为好像很随便,也没注意。
谈到武当太和拳的特色,永光道长脱口道出六点:一,太和拳是武当道家炼丹的动
功,意在养生延年,不图技击之末学。但古来,庙上道人为防野兽、歹人,为保国御敌
,万不得已时也要用它。二,太和拳手眼身法步皆讲浑圆松柔,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招招势势朴实无华。三,太和拳演练不择场地,咫尺之内皆可练,坐在凳椅上也照样
可以练,不分男女、老幼、康病,各种人都适宜练。四,太和拳至简至易,整套拳仅有
二十二式,单教式子,十分钟便可将人教会。此即古人所说:玄妙真诀无多语,说破原
来笑煞人。当然,虽说它至简至易,但要悟其精奥,一辈子也学不透。能悟几分理,便
获几分益。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五,学练太和拳,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体养生,益
寿延年,学至功纯,自然所具防身御敌之效。六,太和拳在技击上,每招每势以化为发
,以防为攻,虚中有实,一动百动,连绵不断,犯者无论从前后左右上下来,皆能轻松
应付。
看完永光道长的表演,那“太和拳”近似太极拳的圆活松柔、而比一般太极拳更为
简朴无华,又听完永光道长一番介绍,说“太和拳”为武当道门古之所嫡传,信为不假
。不过,为充分证实此太和拳确属武当道门嫡传,我们仍请永光道长作些更细致的说明。
永光道长就说:“当今流世的各派太极拳与太和拳同出一脉,似不必一论优劣高下。但
武当道门所传太和拳,立名含义有二:一是道家炼丹非得太和之气莫成;二是武当山原
名太和山,取‘太和’以示本山之名。”
我们以为,只此立名一端,证明它是武当本山拳已够说明问题。谁想,永光道长又
一口气列出了太和拳二十二式的名称:
1.无极式(预备式)。2.运转太极。3.分开阴阳。4.阴阳变化。5.天地合一。6.翻
天覆地。7.雷火炼殿(闪电手)。8.左开玄门。9.右开玄门。10.一柱擎天。11.狮
子峰。12.上步滚绣球(绣球峰)。13.青龙搅海。14.黑虎巡山。15.天鹅展翅。16.
打金钟。17.五龙捧圣。18.海马吐雾。19.金龟摆头。20.天柱峰。21.八卦转运殿
。22.太和充盈。
当我们听完这二十二式名称,不禁为之叫绝:这确是地地道道的武当本山拳,半点
不差!何以如此说?这太和拳二十二式中竟有十三个名称与武当山紧密相连。如,“一柱
擎天”为金顶天柱峰之誉称;“狮子峰”、“绣球峰”为金顶南向二峰名;“天柱峰”
为直道其名;“雷火炼殿”、“海马吐雾”为武当金顶自然八景之二;“黑虎巡山”为
武当古代活八景之一;“五龙捧圣”取自真武神在武当山修炼的传说故事;“打金钟”
、“金龟摆头”、“八卦转运殿”又为武当山三处古代人文景观。还不说“无极”、“
太极”、“阴阳”、“天地”、“玄门”、“青龙白虎”什么的名称,全都与道教术语
有关。这不是正宗武当道门的东西又是什么!
当然,按此二十二式名称细究起来,若说太和拳果从火龙真人处所传,由武当丹士
张三丰发扬,那么,这套拳的套路名称则一定是在明朝永乐年后,由武当道人做了改动
。因上述部分以人文景观命名的名称,其人文景观都是永乐年间修建武当宫观以后的事
。但即使如此,也可窥见它历史的悠久性。
既然武当在庙老道长中仍有如此武当拳高人,我们当然也急于想从永光道长那里了解到
伍教鹏的更多情况;以便能亲临采访。谁知永光道长很遗憾地对我们说,他师父已于
1991年秋羽化于河南老家。那是他家乡亲人思念他心切,1991年春来人百般劝说把他接
回去的。谁料一去竟成永诀。永光道长谈到这里喟然叹道:“都怪我悟性太差,师父这
几年老说‘要去要去’的话,我不解其意,还以为这是老人们的常话,于是没有向师父
讨教更多的东西。他一去,把许多武当绝技都带走了,这实在是难以弥补的憾事……”
我们也深为武当山失去这一武当拳高人感到心情沉重和内疚。如果我们的工作提前一些
、腿勤一些、工作深入一些……何至如此!
永光道长后来谈到的一些情况,又使我们感到欣慰和乐观。他说,武当山道教,历
史上有过几十个门派共存的现象。现在仍有龙门、华山、蓬莱、玄武、大茅、小茅、白
衣等七八个派别。师父、门派不同,所传的功夫也各有不同。现在各门派大都有武功和
丹功承传,内容仍很丰富。但是,各门派功夫一般不向其他门派传,而各个门派也都懂
规矩,互不过问。当然,这不是说各门派之间有什么矛盾,根本不存在这些,千百年来
大家都很和好,没发生过矛盾,何况现在。都是为了振兴武当,都是为国争光,目标一
致,不过是习惯成自然罢了。现在年轻的师兄弟们,想切磋交流就没有限制。
永光道长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秘密。他说,武当山高人还很多,庙里有,山
里也有。他们是修大功的,轻易不会露面。到了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出山的。但
他们不会表露出自已的身份,最后还要归心修炼。
谈到当今世人有“武当本山无拳”之说,永光道长平静地说:武当拳有上千年历史
,传播在社会上的也很广。只要都是武当山的拳,无论在本山还是在社会,没有必要去
标榜惟有谁才是正宗。尤其道家,以清静无为为要,以德为本,无论世人咋说,说有,
我们也不因此骄傲;说无,我们也不因此气恼。因为武当拳不仅属于整个武当,它也属
于整个中国,不是谁私人的。人无名利之心,什么都会想得开。因此,你们今后若公布
太和拳,也无须宣传我个人。要宣传就宣传祖师和前辈师父们,他们才是大慈大悲大功
大德的人。
回想起这些年来,笔者对武当山、对武当山道教、对武当山道人的考察也算得上是个留
心的人了,这中间固然是“有分”才得以问“道”,但当一次次离开武当山,回望着那
些古老的宫阙,回望着那些苍幽高峻的峰峦,回想起所闻所见的一些事,总感觉在这块
土地上滋生的道教文化,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的。有益的探索是应该没有禁
区的。当然,它必须要具有客观科学的态度,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善良目的。
d*******r
发帖数: 3875
5
四、发思:拨雾寻径叩玄门
粗粗翻阅一下武当山道教的历史,即会使我们感到,庞大浩瀚卓异的中国道教文化之光
彩,在它历史的一步步足迹中,都在武当山道教史中得以闪现。
若以广义的“道教”而言,武当山道教应自传说中的玄帝修炼此山始。道教传说黄帝时
,天上北方星宿虚危(二星名)之精降临人寰,脱胎净乐国而为太子,太子十四岁入太和
山修道,经四十二年得道成仙,得玉皇大帝册封为北极玄天上帝,坐镇此山以佑天下。
因玄天上帝乃玄武星神之化身,广具“护道降魔”之道法,所以,太和山“非玄武不足
当之”,因此名曰“武当山”。实则道教常常是以人造神的。如老子李耳被造为“太上
老君”,吕洞宾、韩湘子等被造为“八仙”,陈抟被造为“老祖”……如此之类,便是
明证。由此可见,所谓净乐国太子者,实有可能乃古之一方称为“净乐国”之部落酋长
之子,是真实的人;入武当山修炼气功,功成具有惊人的特异功能也可能是实;然被玉
皇册封为什么大帝实乃宗教为教化手段之需要所给予的神化夸张。由此联系元朝武当道
士刘道明所著《武当福地总真集》云,武当山“乃神仙窟宅,自黄老设教,神仙至人栖
之者众”,算来武当山的道教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是同步且同龄的。即是说,
它已经有了漫漫五千余年历史。
除了真武之传说外,武当山道教载入史典者有稽可闻始自周朝。自周至汉这段时间,武
当山主要是隐修派的乐园,且多为修炼大家所居,如尹喜、尹轨、戴孟、马明生、阴长
生、北极教主(诸葛亮之师)、诸葛亮、刘允常者流。
作为狭义之道教,在武当山盛之于唐朝,鼎盛之于元明,尤在明朝为一划时代的顶峰。
在明代,由于武当道教受到宫廷无以复加的推崇,不但身居天下第一的官教地位,而且
在庞大的宗教区内(八百里方圆,数百处宫观庙宇),也将全国各地道教庙观中出类拔萃
的道士抽调在此任职。这一现象的发生发展,使得武当山道教的教派最为庞杂,或说最
为丰富。不过分地说,当时中国道教中有多少教派,武当山也就有多少。像武当山道教
在明朝时的这一教派涵容量最大的状况,在中国道教史上实在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武当道教的如上特征,也就显示出了武当道教修炼术及其修炼证果方面的绚丽多姿
的表现。我们且从历来道人们的行为特征分为隐修派(出家但不住庙,隐于深林岩壑之
中专职修炼)、全真派(出家住庙,奉香火修炼,不事符箓)、正一派(武当正一派须出家
,可食荤,专职符箓道法)、综合派(出家,也住庙,也隐修,荤素不拘,间奉香火,亦
精符箓)四大类,分别看看他们的修炼证果趋向及其内容。
(一)隐修派
其证果趋向表现为:
1.能长期辟谷,或数月、或一年、数年。如汉燕济、宋唐守澄等。
2.不畏寒暑,炎夏体温如冷玉;隆冬,则能卧雪酣睡。如汉燕济、宋唐守澄等。
3.随身用物可作为药物为人疗疾。如宋田蓑衣折身披蓑衣之草寸许,让患者煎水服之
,病立愈。
4.能与猛兽为伴。如宋唐疯仙(守澄)、清二虎王等与狮虎为伴,狮虎听其驯使。
5.肉体飞升,亦指白日飞升。《淮南子》引《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
。”行路如飞,可往来于绝壁间,可跨鹤而飞,亦可以肉身周游六合。如汉马明生、阴
长生、燕济、戴孟,晋徐子平、刘允常、宋唐疯仙(守澄)、谢天地、房长须、明雷蓬头
等。
6.蜕化,亦称尸解:指遗其肉体而仙去。《太极真人飞仙宝训上经叙》云:“夫尸解
者,尸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蜕也,躯质遁变也,五属之隐适也。虽是仙品之下第,而其
禀受所承未必轻也。”似指练功达一定境界,遗下成为渣滓的躯壳而去。据载,尸解之
人仙去后,留下的躯体轻若蝉翼,仙去之身谓之道体,“聚则成形,散则化气”。如唐
孙思邈,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百余岁时,沐浴端坐,俄尔气绝,月余容色不变;及
入棺惟空衣一领。
蜕化虽亦谓尸解,但尸解似有二义:蜕化之谓尸解,乃解脱之解,言道体解脱于凡体渣
滓也。另一种尸解乃言借助水火兵刃加身,因肉体破解,道体借此仙去。好像小鸡在蛋
壳里成熟了,但一时还啄不破蛋壳,借助外物将蛋壳捣破,小鸡乘机就出来了。
纵观武当山道教历史,宋元以前主要是隐修派的天地。此间客观原因在于,武当山所处
鄂西北地区,地理位置正处鄂豫川陕的交界处,也即边缘地带,属神农架之支脉,山高
林密,地处荒僻,历史以来离都城偏远,但风景却清幽俊秀,这正符合隐修派“恨山不
高,恨林不密”的隐修环境条件。且汉唐时期神仙术流行,而神仙术的修炼也正需要这
样的环境条件。所以,按《太和山志》的有关记载可以看出,那时方圆八百里的武当山
,凡峰涧岩壑之间都曾遍布隐修家的足迹。
隐修派的修炼术,在选择清静环境这一总前提下,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类:一是外丹,一
是内丹。
先说外丹。外丹有两种:一种是铅汞之丹,即采用丹砂、水银、硫磺等物,经烧炼所成
之丹。据言此种丹初步炼成的为丹头,也称黄白丹,指这种丹可以点石成金,但不能服
食。因为有剧毒,服食会丧生。利用此丹头再行烧炼,得出来的为金丹。据言,这种金
丹已非是普通之金,而是将天阳之真阴,地阴之真阳,炼之为一体,盗尽天地之生机之
物。因之,服食后能肉体飞升,周游六合,且能万古长生,成为上仙。亦名天仙。另一
种外丹是药石之丹。即利用或草、或木、或石之类的入药之物进行炼制,成丹。据言,
此类丹服食之可辟谷,可轻身。能否飞升,今未可知。据葛洪《抱朴子内篇•仙
药》引述《申农》四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此所指即为外丹之前者
,也即丹砂、黄金、白银之类;“中药养性,下药除病”,此所指即为外丹之后者;所
谓“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次则太乙禹余粮,次则石
中黄子。次则石桂,次则石英,次则石脑,次则石硫磺,次则石粕,次则曾青,次则松
柏脂,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象柴……”等。由此
看,中、下外丹的服食是服食上品外丹的前阶段、前过程,是修补身“筑基”的过程。
“筑基”完成后,便可以服食上品外丹。
但修神仙术者,历来并非仅靠服食外丹一法,它的前过程要有修心炼性作为基础,也要
有静修过程的积累。如果没有完好的身体和净化的道心,便不具备烧制好上品丹药的资
格。何况,即使具备资格,在烧炼技术上也是十分不易掌握的。历来所言千万者成功仅
一二,可见大多数修炼者都是无缘分服食上品丹药的。
隐修派的内丹术,源流要比外丹早得多。自黄帝时,净乐国太子到武当山修炼的便是内
丹。不过那时还没有内丹之称。内丹之称是到了秦汉,出现了专门烧制外丹的神仙术以
后,一些内功养生家借用外丹烧炼的过程和术语来隐喻内功修炼,内丹一词便出现而形
成。据当代气功养生家及理论家王松龄先生考证,道家的“内丹”之说,最早见于隋&#
8226;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罗浮山青霞谷道士苏元朗所著《旨要篇》之中,该著
又收于《罗浮山志》(见华夏出版社1990年出版王松龄所著《中国气功的史•理&#
8226;法》第146页下)。
隐修派的内丹术多宗先天大道,尚老庄之无为法,且多以白日飞升为成功境界。历来属
正统道脉源流。《太和山志•仙真录》载,周之尹喜(号文始先生),函谷关遇老
子点化后,遂弃官入道,后归隐武当三天门石室中,后度弟子尹轨(字公度),百余岁时
入武当领杜阳宫太和真人。汉•马明生师安期生周游天下,后得太清金液丹经入
武当山石室修炼,志载后活五百余岁乃白日飞升。曾度弟子阴长生,授之太阳神丹之诀
携隐武当,丹成驭气飞行周游六合。汉•燕济弃官不仕,隐武当专习睡法,倚山
石古木,睡可经年,衣容不改,后丹成飞步云烟,人莫之近。晋,历阳罗邑宰刘允常(
字道通),太康中辞谢罗令,归隐武当,得戴孟授炼神冲虚之道,丹成飞行绝壁,后仙
去。因其辞谢罗令而遁道武当功成仙去,此后武当曾名“谢罗山”有年。又晋•
安帝时华阴县令徐子平,弃官学道于武当山砂郎涧钓台下,隆安二年飞升而去。徐子平
又精针灸和医药,生前为武当山驰名天下的百病灵药“八宝紫金锭”草创了基础。至唐
朝,纯阳祖师吕洞宾云游武当,修炼于紫炁峰,留《题太和山》诗一首,今诗碑尚存南
岩宫两仪殿外。又人称药王的孙思邈遍游名山,后历武当修炼,至唐太宗诏始诣京师。
永徽三年羽化仙去。宋之陈抟,五代时弃家,经鹿皮处士指点入武当修炼,服气辟谷凡
二十余年,感五炁龙君授以蛰龙睡法,后传与火龙真人。五代末移居华山,年一百一十
八羽化仙去。去后石室祥云萦绕异香弥漫,月余不散。又有田蓑衣、谢天地等,修于武
当,能绝粒不食,自在飞行于万仞绝壁之上。元明之际,又有大丹家张三丰修行武当,
丹成潜形隐迹民间,人称邋遢,吐词发语专以道德为本,事皆先见。或三五日一餐,或
两三月一食,穿山走石,行住无常。洪武初结庵武当黄土城,常栖五株古木之下,有狮
虎温顺依附为伴。数代皇帝诏求,避而不见。传弟子邱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
、周真德、孙碧云等。因早年云游访道,精于各家武术,居武当修炼有得,遂将内丹之
功熔于武技之中,开创出内修养生为本,且具“以四两拨千斤”、“打人不露形”、“
犯者应手即仆”的武当内家拳法。
武当山隐修派的内丹术,虽以无为为至上法门,专事静修,但汉唐以来,也多有间以烧
炼服食外丹者。此皆所谓得闻天元而兼地元者流。出类拔萃者不在其少。
隐修派的内丹功,一般认为要经过炼精化气(百日筑基)、炼气化神(十月怀胎)、炼神还
虚(三年哺乳)、炼虚合道(九年面壁)的过程。所谓百日筑基,并非指真正的一百天,只
是喻指一个打牢生理健康基础的初级阶段过程。这一步不解决,就谈不上再修什么丹,
炼什么道。
筑基过程,根据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悟性如何,在时间上是不等的。一般说,年龄大
、身体素质差、悟性低的人,筑基时间就会长些,反之亦然。筑基功完成,可以达到除
病祛疾益寿延年之效,古之称为人仙。筑基之功效,实际上道门中的其它吐纳导引意守
默念之法也同样能达到,甚至红尘之中有些人,心地朴纯,微劳体而不耗神,竟能逾百
岁不去,亦当属人仙之列。十月怀胎之谓也是一种喻指,是指内丹功的中成功夫——炼
气化神。这层功夫,一是使心神寂静安伏不动,二是使体内之元气渐次归补心神。这种
安寂的心神又称作元神和真知。当元神真知被元气滋补到圆满慧灵境界,心窍会从混沌
无知中豁然开通,有神具六通之验。能看到常人所无法看到的天上、人间、地下奇特之
事,称为天眼通。天上、地下、十方,能听出音外之音,虫鸣、鸟啼、兽叫,能油然贯
通,辨其音,知其义,是谓天耳通。能知众生心内隐微之事,是谓他心通。又能知己生
前死后之因,是谓宿命通。能预知吉凶,又能隔壁见物,且能调节局部天气阴晴风雨,
是谓神境通。精气不漏,阳物龟缩复如婴童,是谓漏尽通。六神通功夫,现被称为人体
特异功能。但实际上,内丹功的六神通与正一派的法术,以及与现代特异功能的训练方
法是两码事。前者是炼内功达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出现的功能,非追求所得,而且,还因
为它非为追求目标,而是一种副产品,还应被炼功者所不屑一顾。因为,若一贪此功能
之用,即使无为变成有为,先天变为后天,保神变为耗神,本应勇往直前登堂入室,却
会因此功亏一篑。弄不好还有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中成功好像一个分水岭,有了
“六神通”之类的验证,可使炼功者开拓一个全新的视野,领略到宇宙自然的无穷奥秘
,如,无中生有,静极生动,平凡中能产生不平凡,无奇中能出现有奇,这都是客观的
现象。能对一切自然本质都有豁然之彻悟。尤益坚定继续修炼乃至攀登大道之巅的信念
。然而,中成功也好像一块试金石,英雄与懦夫,圣贤与凡俗,拙朴与机巧,都在此层
功夫的后期得以考试出来。所谓天堂与地狱相隔仅一念之差,最终分界线也在于此。
十月怀胎的圆满境界,是在出现六神通后毫不贪恋,继续入定,神与气在人体中丹田结
为圣胎。圣胎成熟,会从定中出定移至上丹田泥丸宫中,此须继续入定。这种入定功夫
称为止火。据言,如不止火,即心神有所动摇,会引发体内三昧真火,导致火焚禅坐的
危险,即发生一种人体自燃的现象。或者又会使阳神游荡远去,而发生一种昏昏然的安
乐死现象。古之炼丹者多有炼至此步把握不住火候前功尽弃而逝。
三年哺乳当然还是一种借喻,是指内丹功炼神还虚的上成境界。主要是指对阳神的调养
训练而言。
所谓阳神,又称圣胎。按丹家所论,它是精气神凝聚烹炼而成的一种无形无象、并可脱
离肉体相对独立的精神体。早期隐修派,大多以此精神体锻炼肉体,以达到肉体生命的
永久性存在,和肉体飞升周游六合之目的。而后期隐修派,部分遵循全真派大丹的修炼
,乃是最终让这一精神体彻底脱离于肉身而独立存在。后者隐修的丹家认为,由物质构
成的人之肉体,因有消耗与补充的不断新陈代谢,实质上是一个有生有灭的幻身,而经
修炼所培养出的阳神乃是道体,也即今人所说为宇宙间最本元的质态和精华,它不但具
有与自然同变化和与自然相互调节的本能,还具有不生不灭的超时空永恒性状。
但是,初步炼养成的阳神,由中宫即中丹田移至上宫(天宫)即上丹田,犹如经过十月怀
胎的婴儿,虽已成熟,但尚未分娩出世。也就是说,这时候他还只是存在于人体中,最
终是要脱离肉体而独立自由存在。但这要经过调阳神出壳,在空间范围上由近及远,在
时间限度上由短到长,在胆量上由怯到壮,在环境适应上由生到熟的一个调养训练过程
,使其坚固老成,才能达到最后的无边广大法力。但说到底,所谓三年乳哺,还是讲的
炼神入定。故而老子言:“初出定之阳神,易于摇动,调养入定之久,方能镇静而不妄
动。故定而又定,合乎自然之虚空;乳而又乳,养成真空妙相之圣体也。”这就像婴儿
出生后,经过母亲三年的乳哺,引导其跚跚学步,咿呀学语,到了三岁,自己能吃饭,
会走路,又会说话,基本能够主观能动地成长了。但比喻毕竟只是比喻,阳神虽可比作
婴儿,但他毕竟是道体,只能以虚静之法培养训调,任其自然生长成熟,而不能乱加干
预,这就是炼神还虚之功夫所在。
按丹道修炼,功至三年乳哺完成,便可得道成仙。达此境界,阳神出体入体纵横自在,
洒脱自由。出体则能分形化气,乘龙跨鹤,步日玩月,干变万化;入体则能驭气飞行,
周游六合,广具神通。
然而,内丹功修到神仙功夫还不算最高境界,要达最高境界,还有一层还虚面壁功夫,
亦曰九年面壁,炼虚合道。
何为炼虚合道?古之丹道家认为,炼神还虚在于忘却凡情,身入仙界;而炼虚合道却在
于忘却仙情,将阳神收归肉体,依灭尽定,而归寂灭。直至粉碎虚空,无形无迹,与宇
宙本原之道同体,修炼为万劫不坏的金刚之体。到此境界,有归无,无归有,其小无内
,其大无外,人同宇宙充塞无间,此乃为代肉大觉金仙。这实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状态。
据言,古之修道者,能达此境界者,千万高人之中,仅得一二。
道家内丹修炼一道,千百年来局外人评说纷纭,莫衷一是。信其有者,就有人将其吹捧
得千般神秘,万般玄妙,以致使愚昧之学者一步三顾,心生惶惑,不得其门而入;或是
刚临门坎便以幻为真,以假作实,落得个走火入魔坠入鬼域。驳其无者,又有人将其批
贬得一文不值,半分不屑,认为纯属无稽之谈,欺世误人。依我看来,实际上,金丹一
道,说奇不奇,平凡至极;说不奇又奇,玄妙至极。奥妙就在于,它的修炼方式是从最
平凡无奇处入手,以至平凡到无为、无法。然而正是这种平凡无奇的积累,却使练功者
取得超越常人的感受、效应和功能,这又是局外人始料不及、永远不得其中奥妙的地方
。所以说,数千年来,金丹一道前仆后继,代不乏人,未因吹捧而引起世人哄学,也未
因批贬而使它销声匿迹。看起来,任何事物,只要它能长期存在,必然有其合理的地方。
武当之隐修派,宋元以前栖隐者众。自从明代开始,武当道教成为声名显赫的官办道场
,武当山区已非昔日的山静林默,像后来张三丰之流的隐修之士渐趋减少,而香火道人
的数量则日益膨胀。
(二)全真派
道教全真派为金、元间陕西咸阳人王重阳(公元1112~1170年)开创。据言此派属内丹派
钟(离权)、吕(洞宾)一系,故与本系南宗张紫阳(名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生于公元
987年,卒于1082年,寿95岁)以地域相对称北宗;张因是浙江人,故其派后被称南宗。
武当山的全真教派主要是王重阳的后世弟子所传。史载,至元乙亥汪贞常入武当五龙观
嗣全真教,说明宋末元初全真教已传入武当。全真派在武当影响较大的为龙门派、华山
派、华山郝祖岔派。
龙门派为邱处机(长春)所开创,但不知传入武当为何时。虽今武当道士多言,邱处机当
年曾随师兄马丹阳共坐一个蒲团在武当山玉虚岩修炼,因辟谷有日,邱处机似有饥饿之
感,顿生一念:若有一碗稀粥至此解我二人之饥,该何等惬意!不料此念一生,即被马
丹阳感知,即对邱言:似你这等难去欲念之人,何能炼成大丹!遂向樵夫借来斧头,将
蒲团一劈两半,自携一半弃邱别去。自此,邱处机暗下恒心坚志修炼,终获成功。因邱
处机后来是坐在半块蒲团上修炼的,所以,武当山的龙门派也称半边蒲团派,为邱祖正
宗。此说固言之顺理成章,但考诸史志则无证据。虽然龙门派确实在武当山很有影响,
如紫霄宫约自明朝以来,就一直是龙门派的十方丛林,但在历代《太和山志》上却没有
关于邱处机的介绍,也很少有介绍龙门派著名人物的。
榔梅派,亦称为武当本山派。此派开派祖师有二说:一说为元末明初五龙宫住持李素希
。志载,明朝永乐年间,李素希数次将武当山珍果榔梅进贡宫廷,得赏赐甚厚,永乐皇
帝还向其咨询理国治身之道,因创武当榔梅一派。但《太和山志》仅记有进献榔梅事,
创派则无稽可考。另按榔梅派谱四十字也无“素”字辈。而查诸家派谱,李素希似应为
“天师正乙派”第十七代传人,而非为真正武当榔梅派。所谓李素希开创榔梅派,实是
进献榔梅一事的附会。一说榔梅派开创自孙碧云。此说《太和山志》亦无记载,仅言孙
碧云曾敕授为南岩宫住持,并曾事师张三丰。榔梅派开创自孙碧云之说见之《道统源流
》,言马丹阳传宋披云、孙碧云等后留传榔梅派。但孙碧云晚于宋披云七八十年,当为
再传弟子。按《大成捷要》“道教源流谱”载,马丹阳于南宋•光宗绍熙庚午年(
应为庚戌,公元1190年)传道宋披云等四人,惟宋能永其心传,元朝成宗时,西游至蜀
,传道李太虚,太虚传张紫琼,紫琼传赵缘督,缘督传陈致虚,致虚后传超凡入圣者二
十余人。但未具言二十余人为何人。但按相差之年代,孙碧云很可能为这一代弟子。据
白云观收藏的《诸真宗派总簿》(1926年手抄本)所记载,武当山确有孙碧云所开创之榔
梅派,派谱以“碧山传日月”起,共有40字,第一字为“碧”,证明孙碧云开创本山榔
梅派不假。近年,武汉地区民间又涌现出“武当榔梅派”武术传人,言其源流,与《诸
真宗派》所记相符,可为事实之旁证。从实际情况看,榔梅派兼有全真和正—两派特征。
华山派,本为郝大通开创。据言,郝大通之弟子蒋道德归栖武当而开派,故武当华山派
称为郝祖岔派。蒋为郝祖岔派第一代祖师。其派以“道铃治明惠”五字起首,共四十字
。按白云观《诸真宗派总簿》记载,郝祖岔派开基于明朝。照此说看来,蒋道德恐也不
是郝大通的直传弟子,而是再传弟子。但郝祖岔派到近代在武当山已无存,倒是郝大通
的华山派在武当山直传到今天,而且在近代武当道教史上还成为重要之派别。这一情况
原因可能在于,蒋道德在武当开基后立足未久,郝大通之华山派直系也到了武当山。因
郝之华山派为祖庭,原武当之郝祖岔派会依辈份重归祖庭,以至后来郝祖岔派无存。此
仅是猜度而已,不足为凭。
全真各派在武当开基以来,其道人所表现的证果趋向大致为:
1.预知吉凶。如元•汪贞常即具此功能。
2.能与狮虎为伴。如元•汪贞常带领徒众开辟五龙,有黑虎为之引路。
3.羽化后焚尸,骨齿结晶呈异色。如明•武当五龙宫道士李素希93岁羽化后即有
此异。这种现象佛家称为舍利子,道家则称为玄珠或丹。
4.长寿。志载明•李素希93岁羽化,明•五龙宫住持李孤云92岁羽化,明&
#8226;武当道士彭祖年83岁羽化,李德囦80余岁羽化……如此之类,举不胜举。直至当
代,武当全真道士的高寿现象依然存在。如1980年以来,武当山所羽化而去的王教化、
朱诚德、吕明道、陈化荣、马教化、腊万慧等数位道长,终年平均皆在90岁左右。现在
庙道人中,坤道李诚玉、李连香,乾道何爷、龚爷、吴爷、方爷等,年纪亦皆在90岁左
右。
5.预知归期,即提前知道自己将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离开人世。这种情况几乎表现在
所有修炼有术的古今道人身上,例证不可胜举。有些道人于归期数年前已预知,此间便
有条不紊地安排料理后事,到时即端坐而逝。
6.选择归期,即想在什么时候羽化就能即刻验证。《太和山志》记载明代此类全真道
人最多。如李素希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12年)六月初五日,忽嘱门徒:“当今教门已经
大兴,你等各自精修道业,我放心去了。”言毕端坐而瞑目。与李素希为河南同乡且结
为方外友的李孤云,早素希数年前忽言:“神仙仙境之乐是我等早年仰慕之事,现既有
成,何不归去,我当先走了。”言毕瞑目坐化。又如张三丰嫡门弟子刘古泉、杨善澄,
同隐武当宝珠岩修炼。后忽一日,刘与杨言:“今生到此足矣,今日不若解带归去罢了
。”言罢端坐而逝。次日,杨善澄也悠然仙去。又如元和观道士李德囦,洪武二十三年
(公元1390年)已80余岁,一日欣然嘱门徒:“我将归去,留诗两句以作纪念。”遂吟道
:“八十余年光阴,不染不着毫分;大笑呵呵归去,一轮明月当空。”言毕即瞑目而去
。五龙行宫道人周自然,80余岁时,一日将所藏道书、医术秘方尽数交给弟子,言其将
顺天意而去。次日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7.无疾而终。即指逝世时没有预知,但死得很自然顺便,无丝毫痛苦可言。这种逝世
的现象往往借助于一些小事故,如走路被石头绊了一下,因而一跌而去;或伏案打盹,
头忽一落,就此而去;或于床上睡眠,一眠而不返醒……如此等等。
按全真派属内丹派钟、吕—系,当属“道统正脉”,修炼之最高境界当与隐修派有相同
之处,即都应以得天元大丹以了道。有一个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的过程。无疾而终,是“炼精化气”即筑基功夫的效应,伴此效应的再就是长寿,由长
寿到无疾而终,这是内丹家的初成养生之功夫。由初成而进,便是“炼气化神”之中成
境界。此层功夫圆满,可产生六神通功能,预知吉凶,洞晓前生后世。也因神通内含祥
和之信,所以又能与万物和睦共处。武当全真道士汪贞常能预知福祸,开辟五龙又有黑
虎为之引路,当属六神通之中成功夫境界。又,预知归期,当亦属此中成境界。然如李
素希,羽化后焚尸骨齿皆青,人皆称为神仙,亦仍当为中成境界之效应。不过,此中成
是就天元大丹而言,若对常人而言,此不为神仙功夫,又当何论!盖功夫修到此种境界
,其身体元素构成也早异于常人,故有此奇。
据言,道家骨肉焚化之丹,其与佛家骨舍利几同。用现代语言表述,它们不但可能是丹
家骨肉特异元素的结晶,而且还可能蕴藏有丹家的生命信息,可良性施作于人。因而历
来被视为至宝。但道门丹家最高追求为“炼虚合道”,因而不若佛门对肉丹极为珍视,
常将“舍利子”视为镇寺之宝,建塔以秘存。
功夫修到能选择归期,大约已处于上成之炼神还虚,即“三年乳哺”之境界。这时,功
夫达到能调阳神出入于身体。因全真北派重性修,此种修法虽有合理之处,但也有偏激
的地方,即将人之肉体视为假幻之身,称之为“臭皮囊”。不重命修,所以,在修炼到
“三年乳哺”调阳神的阶段,极有可能随其一时兴趣将阳神调离出壳,一去不返。
把武当全真道士修炼证果趋向集中起来,和隐修派的证果趋向(并和后文所要介绍的正
一派证果趋向)比较,可以看出,全真派固也强调道法自然,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目标
的最高追求和有效方法的借鉴,显得偏于随遇而安,因而皆没有最高的证果现象。再加
上自全真教开创以后,全真教之道士已非像其先祖王重阳和北七真那样能真正彻底做到
修炼中的恬淡清静。因为他们大都是香火道士,有宫观戒律制约,有日常庙堂科仪活动
劳作,并经常与香客交往,很难做到心性绝对纯洁清静。所以,和隔绝尘世、长期在深
山密林连续修炼的隐修派道士相比,功夫程度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了。但全真派,自王重
阳开派当初,其意也主在普度教化,以适应大众化的信仰心理负荷,所以所定基调本来
不高;到邱处机“大辟玄门”,实乃更将其大众化。所以,全真派的证果程度也是它本
身出发点所使然。
(三)正一派
正—派在武当山开基,最早有记载的人物为南宋开禧年间(公元1205~1207年)的武当山
住山(约为道总之职)曹观妙。但《太和山志》云,曹观妙自幼出家武当山,嗣五龙宫五
龙派。这说明五龙宫五龙派也属正一法门。并且可以推断,此时既有五龙宫五龙派作为
本山派继嗣,说明此门派开创必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按五龙宫庙观创建始自唐初,时因
贞观初天下普旱,唐太宗遍诣名山祈雨而弗得,遂又命均州州守兼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
当山致祭。姚简至虔至诚,遂感动五龙峰五炁龙君普降甘霖,一时四海升平。太宗闻讯
,遂敕诏在五龙峰建五龙祠以祀。后姚简有厌官慕道之心,欲归隐武当,得太宗恩准,
于是携家于五龙祠侍奉香火,后亦羽化于此。由此估计,五龙派的创始人很可能为唐初
的姚简。但五龙派在南宋末,由于战乱导致五龙庙观被焚毁,此派便告终了。元初,汪
贞常来五龙开辟庙观,又立全真门庭。
南宋开禧时,作为正一法门的五龙宫五龙派在当时道教中具有相当高的名气。志载曹观
妙预知吉凶,精通道法,常有五岳三山道友慕名而来求教,因其出名,后被派往江苏茅
山任领山之职,晚年还归武当。
到了元代,武当的正一派日渐兴盛。因为五龙宫原有五龙派根底,所以元代的正一派道
士也大都集中在五龙宫,与五龙全真派道士共处,在修炼上经常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元代武当正一派知名道人有:
叶云莱,名希真,今浙江丽水人,系唐朝道教“天师”叶法善的族裔,因道法高深,曾
得朝廷崇重,至元丙戌年(公元1286年),授领统管京城道教的都提点之职。后还武当任
护持,再后归隐,无疾而终。
刘道明,号洞阳,湖北荆门人,与叶云莱同师黄洞囦真人,后写有《武当福地总真集》
、《武当纪胜录》留世。
张道贵,讳云岩,号雷翁,湖北长沙人,在武当从黄真人学得清微正脉,授徒二百余人
;且精武当内家拳法,常游身武林;一生吟哦颇多,弟子集成《观物吟》一卷。
如此知名道士有数十位。
到了明代,朝廷对武当道教推崇备至,不仅不惜重金劳民大修武当宫观,而且还将全国
各地道教名山的有名道人选拔到武当宫观来任职。在明•宣德年间所纂修的《太
和山志》中记载:永乐年间,一次“钦选各布政司道众”为292人,其中从江苏应天府
、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浙江金华府、嘉兴府、宁波府,江西广
信府龙虎山、饶州府、南昌府、临江府、抚州府、吉安府、瑞州府等南方各地正一道派
庙观抽选知名道士就达近百人。而且,在永乐11年(公元1413年),因武当诸宫观缺员,
由四十四代天师、武当高道张守清荐举朝廷,将学道于茅山元符万寿宫、并在句曲积金
山隐居静修过二十余年、后为茅山道官的任自垣赐任为武当领宫玉虚宫提点。因任自垣
治教有方,且道法精深,又博学多才,永乐17年奉旨进京领修道藏,永乐20年又返归武
当,并升玉虚宫提督。宣德3年陛升太常寺丞,领天下道观并兼领武当宫观。宣德6年(
公元1431年)3月,任自垣领修《太和山志》十五卷行于世。由于元、明两代,有了张守
清和任自垣这样的正一派著名人物,正一派在武当山的兴旺发展是可以想见的。
在武当道教史上,正一派的证果趋向主要有:
1.法术
(1)符法
武当正一道的符法大多都为民间却疾解厄之用。按其用法,可分明符与暗符两种。
明符,即将符文、符图以朱砂或黑墨书写于桃木板或黄表纸上,书于桃木板上者可佩带
于身,出入于凶险之地而无恙;书于黄表纸者,可以火化于法水之中令病者服之可愈;
还可以符水投于井水之中,令乡里百姓俱饮,可治瘟疫。如南宋绍兴时期(公元116l—
1162年)道人孙寂然,见武当庙观毁于战祸,为集资重修武当,遂走游中原民间,专以
符水投井治四方瘟疫。因屡显神效,遂感召信徒无数,后经数年,五龙宫观便得以恢复
,其他庙观也遂得兴修。宋高宗得闻,诏请入京师表演符法,因皆验应,遂得赏赐,并
敕度道士十人。明代道人雷普明,奉旨从京师送玄武神像到武当玉虚宫,船至途中乱石
滩水浅不能行,遂书符一道投于水中,是夜雷雨大作,河水猛涨,船得顺利前行。宫廷
御马传染瘟疫,太医不能治,雷普明遂以符法治之即愈。因其德高术精,后任武当净乐
宫提点,又授太常寺丞,后陛升为少卿。关于佩带之符,古时武当正一道士云游,多携
有不同作用的符板于身。
暗符,即不明显书写符文符图,仅将有关符文以意念形式传输在某物之上,同样起到明
符之作用。如元初五龙道人鲁大宥,常于片纸之上点一墨点,病者服之立愈;再如前述
之武当隐修道人田蓑衣,每摘身上蓑衣草寸许,令病者烧成灰化于水中,服之立愈,均
属暗符之法。明符暗符实际都是气功信息和能量的外物托借形式。
箓与符既有相似之功用,也有不同之处。箓多为记述道教天神的名册。道人入道时须受
箓,后亦可佩箓于身,有护道降魔之作用。但箓的作用似乎为超自然之法力施于道人个
体后可再释放的法力,而不属于道人所习的道法,因而不属证果之列。它的证果当在于
人与这种超自然法力的沟通。
(2)咒诀
咒诀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用于祈、祝、令、禁、杀等方面。祈,即祈祷神灵给予帮助
,完成人所无力完成的意愿。祝,即通过虔诚良善的愿望乞求神灵,对自己的亲朋生前
死后可能存在的危厄予以化解。令,通过严肃的命令,驱使鬼神行使职责服务于施令者
。禁,通过秘咒严令禁止邪魔所要进行的邪恶行为。杀,利用剑、刀、戟、斧等兵刃(
可以别物模拟)配合咒、令、印的使用,对正在进行邪恶活动的鬼妖予以斩杀。
武当正一道士在咒诀方面最常用的是祈、祝两种。而“祈”咒最显著的是用于大旱大涝
之年祈祷风晴雨雪。历朝《太和山志》所记的显著例证有:
唐朝贞观年间,均州州守姚简代朝廷到武当山致祭,祈祷降雨,有应。唐太宗遂敕建武
当五龙祠。
南宋绍兴年间,五龙宫道众遍化有缘以重建五龙宫观。兴建大殿时,基址正处在山脚下
的坚硬岩石上,道众与工匠刻凿甚苦但工效甚微。此时有五龙正一高道邓安道看在眼里
,选一夜晚,默运上清五雷法召来大雨风雷,以雷电轰鸣将基址顽石击碎,不日工程告
完。
元朝至元乙酉年(公元1285年),武当五龙宫道士叶云莱应诏赴京,表演止风云、息雷霆
、祷雨雪、却病疾诸清微妙法,深得朝廷崇重,授都提点之职,并赐任武当山护持。
继叶云莱、鲁大宥、刘道明、张道贵等五龙正一高道之后,有四十四代天师南岩宫住持
张守清,于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奉诏进京祈祷雨雪,屡有验应,朝廷赏赐甚厚,并
御赐南岩宫匾额,赐张守清“体玄妙应太和真人”之号,管领教门公事。
张守清有弟子黄明佑,俱得清微妙法,凡有祈祷之事,无不感应。
明朝永乐年间,武当正一道人王一中,以所学龙虎山上清宫清微道法,御灾捍患,莫不
有验。后被荐举南岩宫提点。
清朝时,武当净乐宫开斋堂接待段云阳颇精道法,职司宫内斋醮高功,当时,有襄阳人
焦应林,膝下久无子,请段道人为之祈祷,次年焦妻即生双胞胎。当时均州每适旱涝之
灾,观察司及州牧只要请段道人祈祷,无不立显验应。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的一天
,段道人趺坐羽化而去。
此外,正一道的祈祝活动大多是在庙观和民间的斋醮法事上,主要的形式内容有三:一
,祈祷国运昌盛,社稷祥瑞,黎庶平安;二,祈祷历代祖先、宗师永享天界之乐;三,
为死去的人超度亡魂,使之早日摆脱地狱之苦,升入天堂。
这种宗教仪式的祈祝常不免流于形式主义的色彩,除了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的作用外,不
可能显示出道士的道法。
说到咒法,还有奇特的异人异事。宋朝时有个武当道人叫唐守澄,对阴阳八卦和《周易
》研究精深透彻,知人吉凶祸福,每与人作预测无不应验。他常于一根古藤拐杖上挂药
葫芦数十个,往来均州和房陵之间为民医病。因其道法高备,均州郡守命其开辟五龙香
火,终不受官命,独自逍遥。唐守澄相貌奇古,性格怪癖,多爱辱骂于人。但奇怪的是
,谁遭他辱骂,必获福庆喜乐之事,辱骂越重,获福愈大。人皆称奇,呼之为“疯仙”。
据载,武当正一道士还精于魔幻之术,但未详载其术究为何术。另还有预知吉凶之类,
此中既有占卜托借之术,也有直觉的预感之功能。
正一派之道法,在今天看来,似不能一概以迷信二字予以否定。其一,正统的正一派道
士是一贯排斥方士之邪术的,历史上甚至有正一道士利用道法镇服和惩治方士之邪术的
不少例子。其二,正统的道法有重复的可验证性。如元代四十四代天师张守清奉诏进京
祈祷雨雪一事,是事前京师大旱,在许多方士施法而无验应的情况下,皇太后闻近臣之
荐言,才诏请入京的。进京后一试即应。如果说这次应验或属偶然,那么,后来京师几
次干旱,均由张守清施法,屡试屡应,这就不是偶然了。此事后来记于由集贤学士赵孟
頫奉敕书(刻)题的“大元敕赐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中,碑云:“皇庆元年春三月,
京师不雨,遍走群望,诏武当道士张守清祷雨,而雨。明年春不雨,祷而雨。夏又不雨
,又祷又雨。既沾既渥,仍丈有秋。两宫大悦。……”
在中国道教历史上,因为方士行骗最终露馅而被朝廷杀者其例不乏。这当中,当也有道
法未精而轻于卖弄未获成功而掉了脑袋的。所以,像张守清此类道士,在道术上若无绝
对把握,是绝对不敢坦然数次进京的。况且,此类道士入京显法,并未想获取名利,也
不想做官,只是为了去完成一桩实不可推辞的职责。事毕即归,到后来竟归隐不出。由
此看来,真正的道法还是存在的。只是其间奥秘方内人永远不可得知罢了。
2、修炼术
正一派的修炼术,归纳起来主要内容有导引、存思、吐纳、丹药和道德的修炼即积德行
善等。修炼遵循的最高准则虽也不外老子《道德经》,但偏重于对神灵的信仰,并且视
天地万物皆有神灵存在,因而在修持上极奉道诫,极重存思。正一派修炼术的代表著作
类如《黄庭经》等。《黄庭经》认为,人之体内处处有神存在,五脏有五脏之神,头面
七窍有七窍之神,脑中泥丸分九宫有九真之神,命门有命门之神,还有人身上中下三部
八景二十四真,甚至“百节皆有神”。修炼中要诚心正念,根据精气循向和练功次第,
依次意守不同之神。且人身神有阴阳正邪,不同时辰诸神有不同行为,练功则要根据不
同时辰采取不同意守方法。这些方法除意念为主外,还包括堵漏固精、吞咽津液、按摩
、内视、胎息、食气辟谷等,某些方面还需要符、图、咒的配合。
正一道派在武当山,由于长期和全真派共处,其修持法门也受到全真教的影响(当然,
正一派的符箓术也会给全真教以影响)。例如,明清以来南岩宫所藏的《武当山炼性修
真全图》,就是武当正一道派将《黄庭经》与魏伯阳之《周易参同契》及张紫阳之《悟
真篇》熔于一炉之作品。但观武当正一派道人,在道法上有成者居多,但在养生修炼上
,除有少数得全真、清修派之真谛而有很高造就者,其大多皆为正一派修持法上的过重
有为,终不能得证人仙、地位、天仙之大道。
(四)综合派
所谓综合派,即指这类道士既住庙也隐修,既事正一法门的符箓令印之术,也研内丹大
道修炼之法,甚至也钻研外丹服食之法。在修持上不拘一派,不执一相,不限一家。
综合派道士在元明居多。这主要是,在这个时期道教各派别的道人都在武当山有自己的
门户,门户之间互相影响,必然导致岀现这种特定现象。如元初,武当山主宫五龙宫就
有宋朝丞相汪伯彦的后代汪贞常,以全真派的高真在此继嗣并开辟香火。而同时,又有
正一派“天兵”鲁大宥与汪贞常齐名,并与汪一起领徒众开辟五龙宫、紫霄宫等道场。
他二人的弟子中有不少人是同拜他们二人为师的。
另外还有:
元•道人刘道明,号洞阳,湖北荆门人。入道武当后,既拜黄洞囦真人学得清微
上道,又深研内丹。
元•道人黎一泉,均州人,原出家紫霄宫(属龙门派),后云游名山大川,在林
屋洞天又得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妙。
元•道人张道贵,于五龙先拜汪贞常为师学炼内丹,后又求教黄洞囦真人学清微
派正脉,后有大成,传弟子二百余人,明洪武初离山云游,不知所终。
元•道人单道安,均州人,元末出家南岩事师张守清嗣正一法门,张真人仙逝后
,独潜叠字峰屏绝人事辟谷清修。明•洪武初年,北游华山,西历终南,后居重
阳万寿宫事全真有年。晚归武当,无疾坐化。
明朝,最显著的综合派人物就是张三丰。
张三丰,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县东北塔营子村一带地方)人。据《三丰先生全集》“
三丰先生本传”载,张三丰祖籍原为江西龙虎山人,家族为天师(东汉五斗米道的创始
人张道陵)后裔。祖父精星相术,南宋末预知王气将由北起,遂率家小迁居北方懿州。
从这点家学渊源来看,天师道的修持法在后来张三丰的的修炼生涯中,客观上起到过一
定的影响作用。张三丰五岁得眼疾,久治不愈,遇全真道人张云庵收为徒弟,治好眼病
。张三丰随师七年,受师心传口授,懂得了很多的道学知识。后因其母思子心切,云庵
道长遂送三丰回家,又攻儒学。中统六年(公元1260年)举茂才异等,次年列名朝廷备诏
用。后受荐奏补中山博陵令。此时张三丰己从儒学对照道学,发现其间有默契之处。未
几,因父母病故,遂借机退出宦途,深研道经。后又散尽家业简装出游,往来于名山大
川之间参贤访道,三十余年未遇至人。但三十余年的游历生涯,使张三丰更深更广地涉
猎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内涵,客观上就连方士的法术和江湖上七十二行的行当,其
良善正邪,真假虚实,可取可抛,都在张三丰的人生追求中有过辨别验证。这使他的阅
历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广阔,认识上更趋于客观。为后来“三教圆融”说理论的创立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三丰延佑六年(公元1314年)67岁入终南,始遇陈抟之高足火龙真人传予至道,并从师
处得丹砂点化之妙术。但此外丹烧炼术,自秦汉由方士滥行烧炼而致屡无效验,甚至使
人误食毙命而声名狼藉,后代道家对此多有避而不问和谈虎色变之余悸。总之,不敢正
视。张三丰敢于接受此道,起码可以推断,他在三十多年的游历中,经过周密调查论证
,确认还有真正的外丹术存在人间。因此上,他得到真谛也就一举成功。在这一点上,
明朝万历年间龙门第四代弟子伍冲虚似与张三丰的见解不谋而合,他对外丹之说有两种
不同论点:一言无,认为世间无此法,并列举方士炼丹之虚假;二言有,认为仙家确有
秘传,并承认自己进行过试验,皆获成功。
还有内丹之阴阳双修法。按其经历,大约是在终南亦受火龙真人秘传,或此间也已得张
伯端之南派阴阳秘术。因《三丰先生全集》在介绍三丰先生经历时,对此段事处理得很
含蓄,仅言“立辞恩师,和光同俗数年”。由于阴阳双修在张三丰的修炼实践中得到可
行性验证,不失为像他那样已达老年者的最为快、近的一种“神仙栽接法”,所以,他
在严肃论证并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以《无根树》词二十四首予以大声疾呼。当然,由于
受时代和舆论背景局限,道家阴阳派的修炼术,因为极其容易被不辨正邪的人们混淆为
房中御女采战一类有悖伦理道德的行为,所以,他在著作中多以隐语喻言表述。不过,
他对此阐述的精辟理论为后来道教双修派的发展开拓了坦途,也在舆论环境中扫除了一
些障碍。
在张三丰的修持生涯中,即使对于方士的一些符咒卜祝之术,也不是一概否定的。不过
他认为凡是灵验的法术必须具备三种要素:德行、诚信、因缘。否则,施术人即使掌握
了形式,其验证效果也极有限。他反对术士以魔幻之术蛊惑人心、哗众取宠、骗人钱财
,所以,他也曾借用法术惩治过一些方士,并劝导人们不要在符咒卜祝上多费心思,而
重在修养积善除恶之心,宣扬“素行善必获福”、“素行恶必得祸”的天道因果。
正因为张三丰能广采博收众家之长,大量汲取前人和旁门之精华,终成一代千古罕有的
修炼大家。也正因为张三丰一生中能博采众家之长,阐综合之高论,所以,他所留下的
道诀有深、浅、顿、渐之分.可供资质不同的各类学者学练。
关于张三丰其人,清•汪梦九先生言雍正初曾得遇,并受其点化。按此计算,他
的年龄有四百七十多岁。今人多以为这个对于常人来说近于天文数字的年龄大不可信,
但笔者认为,对此事也不可武断否定。因为,既然道家修炼术都还是一个谜,那么,修
炼者的超长寿命能否真实存在,又何尝不是一个待揭之谜呢!
结 语
从对历代武当道士修炼证果趋向及其修炼术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即
在庙道人的修炼效果没有隐修道人的修炼效果好;单一内容的修炼没有综合修炼效果好
;唐宋以后武当道人的证道境界没有唐宋以前武当道人的证道境界高。若加以研究分析
,又可发现,上述差异可以说明几个问题。其一,环境清静(唐宋前与唐宋后比较)和心
地清静(在庙道人与在野道人比较)是修炼取得更高境界的根本保证。其二,有为法远远
逊色于无为法(这里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假人为造作、着意的广义无为),而从有为
法的修炼境界和认识水平去揣度无为法的最高境界,将会永远像盲人评估太阳的颜色一
样无知。其三,像张三丰这样的综合修炼家所取得的修道成就,足以说明道教各个派别
,在修持上尽管有目标的远近大小,方法上或有为或无为,或立己身为本或假外力施功
,总之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能将它们的精华吸收过来为己所用,必能提高修道进程
和证道功能。其四,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证道境界和功能是有可能存在的。本文所记、所
录、所闻、所见的传奇,必有可信的一面,当也有鱼目混珠的渣滓存在。欲想弄个水落
石出、风清月白,还须有勇于修道实践的人们深入武当去做不倦地追索。
b*********1
发帖数: 65
6
开眼了
d*******r
发帖数: 3875
7
谢天地岩图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金庸政治学之《倚天屠龙记》(zz天涯)西方有人学道教内丹的吗?
谎称英国留学 小伙藏身武当习武3年纽约想学道家养生
[ZGPT]武当弟子受聘小学当体育老师道家内丹术 Zt
杨幂:想闪婚可惜没对象 谈打戏称无对手(图)大道论(张三丰--转自恩威商务网)
[合集] 武当山紫霄宫通愚道长 - 对修炼练功“走火入魔”之我见道言浅见说- 张三丰
罗汉大战何仙姑,原本都是一家人 (1)道教圣地武当山
关于神仙可以分下面几种(ZT)张三丰全集-(转,不知真的假的)
广莫道人谈吃素 (转载)版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武当话题: 武当山话题: 太和话题: 道人话题: 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