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梵我如一 and 如实知见?
相关主题
轮涅不二否定证初果必须以涅槃为所缘的相应部经文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友好的交流佛法智慧的环境
四圣谛5心解脱与慧解脱
帕奥禅师略说四圣谛【回顾与展望】幸福和如实知见
ZT 无明是初果断还是阿罗汉断?请教什么是“法”?
四圣谛的次第的疑问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学佛的不同阶段用神经生物学去理解安般念止禅修习
禅宗之宗旨(ZT)涅槃( Nibbāna)的探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如实话题: 二论话题: 知见话题: 佛教话题: 解脱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y
发帖数: 6523
1
Quarrel makes people feel busy, but whomever is free now, could you let me
know what they mean and how they differ? Thanks!
S**U
发帖数: 7025
2
如实知见,是如实知见五蕴是无常、苦、无我,缘生。若想离苦,唯有以八圣道断烦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杂阿含84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次经亦如是说,差别者∶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
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
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
悲恼苦,是名圣弟子如实知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5相应28经/恐惧怨恨已平息经第一(入流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这么说∶
「屋主!当圣弟子的五恐惧、怨恨已平息,具备四入流支,以慧善见、善洞察了圣
方法,当他愿意时,他就能以自己记说自己∶『于地狱已尽,畜生界已尽,饿鬼界已尽
,苦界、恶趣、下界已尽,我是入流者,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彼岸。』
哪五个恐惧、怨恨已平息呢?屋主!凡杀生者,缘杀生而产生当生的恐惧、怨恨,
也产生来生的恐惧、怨恨,也感受心的忧苦,这样,对离杀生者来说,那恐惧、怨恨已
平息。屋主!凡未给予而取者,……(中略)屋主!凡邪淫者,……(中略)屋主!凡
妄语者,……(中略)屋主!凡榖酒、果酒、酒放逸处者,缘榖酒、果酒、酒放逸处而
产生当生的恐惧、怨恨,也产生来生的恐惧、怨恨,也感受心的忧苦,这样,对离榖酒
、果酒、酒放逸处者来说,那恐惧、怨恨已平息。这五个恐惧、怨恨已平息。
具备哪四入流支呢?屋主!这里,圣弟子对佛具备不坏净∶『像这样,那世尊是…
…(中略)人天之师、佛陀、世尊。』对法……(中略)对僧团……(中略)具备圣所
爱戒∶『无毁坏……(中略)导向定。』具备这四入流支。
什么是以慧善见、善洞察了圣方法呢?屋主!这里,圣弟子善如理作意这缘起∶『
像这样,当这个存在了,则有那个;以这个的生起,则那个生起;这样,当这个不存在
了,则没有那个;以这个的灭,则那个被灭,即∶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以行为缘而有识
;……(中略)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但以无明的无余褪去与灭而行灭;……(中略
)以触灭而受灭;以受灭而渴爱灭;……(中略)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灭。』这是以慧
善见、善洞察了圣方法。
屋主!当圣弟子的这五恐惧、怨恨已平息,具备这四入流支,以慧善见、善洞察了
这圣方法,当他愿意时,他就能以自己记说自己∶『于地狱已尽,畜生界已尽,饿鬼界
已尽,苦界、恶趣、下界已尽,我是入流者,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彼岸。』」
相应部55相应29经/恐惧怨恨已平息经第二(入流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中略)
「比丘们!当圣弟子的这五恐惧、怨恨已平息,具备这四入流支,以慧善见、善洞
察了这圣方法,当他愿意时,他就能以自己记说自己∶『于地狱已尽,畜生界已尽,饿
鬼界已尽,苦界、恶趣、下界已尽,我是入流者,不堕恶趣法、决定、以正觉为彼岸。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46.htm
c****g
发帖数: 3893
3
真的是7窍通了6窍野,PF。

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
转与还灭。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实知见,是如实知见五蕴是无常、苦、无我,缘生。若想离苦,唯有以八圣道断烦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 杂阿含846经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 次经亦如是说,差别者∶
: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
: 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
: 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

S**U
发帖数: 7025
4
杂阿含258经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弗言∶
「所谓无明,无明者为何谓耶?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言∶「不知是无明。」
「不知何等?」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受……想……行…
…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
不如实见、不无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成就此法者,名有无明。」
又问∶「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知者是明。」
「为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
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
如实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者,名为有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8.htm
杂阿含3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木*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不如实知,苦灭圣谛不如实知,苦
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得脱苦。
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于苦集圣谛如实知,于苦灭圣谛如实知,于苦灭
道迹圣谛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解脱于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于苦不解脱、解脱,如是,舍恶趣不解脱、解脱;堪能舍戒退减、不舍戒退减;
能自说得过人法自证,不能自说得过人法作证;能于此外求良福田,不能于此外求良福
田;能于此外求大师,不能于此外求大师;不能越苦、堪能越苦;不堪能脱苦、堪能脱
苦,如是上诸经重说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92.htm
T*******y
发帖数: 6523
5
Thanks! But could you explain 梵我如一 as well? How do they differ exactly?

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
转与还灭。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实知见,是如实知见五蕴是无常、苦、无我,缘生。若想离苦,唯有以八圣道断烦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转与还灭。
: 杂阿含846经
: 如是我闻∶
: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
: 次经亦如是说,差别者∶
: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如所说∶是事有故,是事有;
: 是事起故,是事起;如∶缘无明,行;缘行,识;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
: 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

b**d
发帖数: 7644
6
梵我如一,简单的说呢就是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种东东叫梵,这个梵是大光明,是万
事万物之源,梵我如一,就是说和本源和二为一啦,和大光明,大能量,这个宇宙的源
头和一啦,回归本源啦。
如实知见,就是去除任何的conception, 没有任何人为的概念的影响之下,去认识万事
万物的实际面目。有些修行体验讲到,看见万事万物飞速的变化,没有任何可以hang
on to 或者执着的东东。 等等。等等。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在 T*******y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But could you explain 梵我如一 as well? How do they differ exactly?
:
: 恼(烦恼是苦因),则五蕴苦灭。如实知见四圣谛,也可以说是如实知见十二缘起的流
: 转与还灭。

N****n
发帖数: 6571
7
佛经也许只是一场骗局呢。-------- 看高僧传,那些自焚供佛的,非要和这个肉体
过不去,就怕人说有我。---------真是众生皆苦。
b**d
发帖数: 7644
8
的确有可能。俺也就是想增长点智慧,保健保健身体,其实没有非常高的理想。其他东
东,纯属闲聊。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佛经也许只是一场骗局呢。-------- 看高僧传,那些自焚供佛的,非要和这个肉体
: 过不去,就怕人说有我。---------真是众生皆苦。

r****r
发帖数: 755
9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47033.html
======================================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
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
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土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
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
,不断强调突破物质限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以出离轮回为根本,以涅槃
为取向的原始佛法,也就是大乘污蔑的小乘佛法(小乘在印度是很粗俗的恶语,指低劣
的意思)则受到大乘的歧视,斥责为焦芽败种,甚至在梵网经菩萨戒里有一条就是不能
阅读小乘佛经的戒律。也有绝不证小乘果位的经句。
不过我也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大乘的人发明出了万法都是真如变现或者幻起的根据之一
,: 因为古时印度修行人修禅定非常普遍,在修禅定的时候有修法叫做地遍,水遍,火
遍等 ,当它进入很深的禅定的时候,它将出现周围全都都是火或者水的禅相,受这种
禅定境 界的影响,有些人就想象物质也很可能就是心如此创造出来的,但是这样就有
回到佛陀 最反对的神创论的危险,于是就开始变换说法,发明出8识以及真如心等各种
类似概念 ,而且很有欺骗性,但本质其实就是印度的梵我概念
另外,由于原始佛法是无我论,这个概念实际是非常难理解的,这个无我论一直被外道
总觉得无法满足,他们无法想象记忆这些是如何保留的,所以就创造了一个种子说,后
来又发展出能藏,所藏,也就是如来藏。这个如来藏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厉害,它变成了
可以生万法的本体,后来就有真如生万法的理论。
不过8识,如来藏体系的理论确实是非常玄妙的,发明了大量的名相来补自己的窟窿,
又和不二论结合,万法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万法(但绝没有waichi说的万法就是缘起的
理论),生死和涅槃不二这些玄说,靠着这些玄论以及诡辩(尤其龙树的中观诡辩论)
,大乘迅速在印度发展起来,但可惜最后这些伟大的创新反倒成为印度佛教灭亡的根
本原因之一,当商羯罗出世以后,看到了大乘的概念非常接近梵的思想,于是就进行了
融合,然后使得婆罗门的梵的思想和大乘的思想几乎一致,印度佛教失去了独特的个性
,最后衰败灭亡。这正应验了佛陀当时的预言,“像法出,正法灭”,佛陀的正法实际
仅仅兴盛了500年,就因为大乘学说的兴起而衰败了,佛陀对此也做了准确预言,说正
法只住世五百年。
想想这些历史,确实让人慨叹,众生的无明使得佛法越来越变质,佛陀累劫轮回,而终
于在2500年前证悟宇宙的真理,提出了缘起说,以及四圣谛,但是众生由于贪欲,由于
无明,在佛陀入灭后短短的几百年时间,佛法就开始变质,直到现在已经变得不成样子
了,整个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完全一派乱象,也因此才被清海,waichi这种外道邪
师钻了空子。而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代表原始佛法的上座部佛教还有一些保留,我们还
能够依稀看到原始佛法的原貌,但是还远远不足够。正法的光非常非常衰微。
原始佛法,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必然灭的。
======================================
净土,就是后期佛教版的天堂,因为这是99%的凡夫所需要的,而涅磐让这些凡夫感到
恐惧和压抑。佛教的净土化也就是佛教的基督教化。
d******e
发帖数: 4192
10
行了行了,你就别添乱了,这个贴你转了5千回了.
正法是要灭的,但是不是你这篇文章就证明了的.
成,住,坏,灭嘛, 怎么能不灭呢?
人都是要老,要死的.地球,宇宙都有大灾大难的.
另外有说法,现在密宗盛行,现在在台湾,大陆都很盛行啊,
我真的看见西藏生死书满大街了,有佛教的地方就有生死书啊.
密宗和末法有没关系?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47033.html
: ======================================
: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
: 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
: 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 土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
: 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

相关主题
四圣谛的次第的疑问否定证初果必须以涅槃为所缘的相应部经文
学佛的不同阶段友好的交流佛法智慧的环境
禅宗之宗旨(ZT)心解脱与慧解脱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w*********r
发帖数: 2192
11
请证明梵我的概念是错误的。
也请说明为什么万法唯识就是错误的。
我觉得我们不能因为考证佛陀的原始佛法里没有这样说过
就否定。 只能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OPEN的问题。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相对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一步步REFINE的。
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远兮,人类需要继续求索。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47033.html
: ======================================
: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
: 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
: 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 土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
: 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

N****n
发帖数: 6571
12
你能不能简短几句说说你的看法,还是你觉得有必要说这么多才能说清楚?
不过,我得同意这个:佛教的净土化也就是佛教的基督教化。------什么往生西方
之类的东东,即使是比喻,也是很莫名其妙的比喻。----------与我佛的究竟涅磐
不相干。
l*****g
发帖数: 408
13

我现在对生西之说不是很反感了。
因为说不定我们现在恐怕也是生活在某个佛土上。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能不能简短几句说说你的看法,还是你觉得有必要说这么多才能说清楚?
: 不过,我得同意这个:佛教的净土化也就是佛教的基督教化。------什么往生西方
: 之类的东东,即使是比喻,也是很莫名其妙的比喻。----------与我佛的究竟涅磐
: 不相干。

d******e
发帖数: 4192
14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我们这里是佛土?我不同意.
你不会说,佛就在你心里,心净则净土吧.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对生西之说不是很反感了。
: 因为说不定我们现在恐怕也是生活在某个佛土上。

l*****g
发帖数: 408
15

西方世界可以造出来。我们这个世界为啥就不可以是那样造出来的呢?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 我们这里是佛土?我不同意.
: 你不会说,佛就在你心里,心净则净土吧.

r****r
发帖数: 755
16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佛法与不二论 ZZ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可以安抚一些偏爱实验或折衷主义人士,它的长期影响将带来一定的“认知失调”,且
将回荡至内心深处和激起更大的混乱。
我的第二个意见:各种 “不二论”的灵修传统并非互相一致,相反地,所包含的诸种
意见可说极之不同,且难免会被包含它们的哲学思想所污染。在吠檀多派的经典里,不
二论是指最内层的‘我Atman’与‘梵Brahman’并无本质上的分别,而‘梵’又称作神
圣的真实、或世界的本体。从最高实现的观点来看只有两点:一、只有一个最终的真实
存在,那就是‘梵’与‘我’的合一;二、心灵修养的目标是要知道人自身的‘真我’
是永恒的真实,那就是实在、意识与极乐。
由于所有佛教派系均抗拒 ‘我’的观念,故此无人可以接受吠檀多派的不二论。从上
座部佛教传统的角度看,任何寻求自我的举动,无论是‘常我’或是一个‘绝对的我、
普遍的我’,将会被视为是一种错觉而被消除,或被视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产生
于没有适当地了解具体经验的本性。
根据巴利文经典,个人只不过是一个复杂的五蕴统一体,每一蕴均有无常、苦与无我这
三种烙印(基本特性)。任何有关此类瞬息万变、依赖因缘的五蕴现象所假设出来的‘
我’,都会被视为‘身见’,此‘身见’正是系缚众生于生死轮回中的最根本的‘结’
。佛教认为,获得解脱不能通过实现一个‘真我’或‘绝对的我’,而是通过消除对五
蕴有关的最微细的自我意识,消除所有制造‘我’、‘我所’等想法、潜在的‘我慢’
倾向等。
大乘各派虽有很大的分歧,但都同意要坚持一个论点,那就是声称:生死轮回与涅槃、
污染与清净、烦恼与智慧、迷与悟等等,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分别的。但从上座部佛教
的角度来看,这是荒诞不经的。对大乘来说,实现佛教修道所要达至的觉悟,正是要唤
醒此不二论的观点。大乘否决传统的、对立的二元论,因为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
由于缺乏任何内在的实质或本质,因此在共性之‘空’中,所有主流佛教所安立之各式
各样明显相反的现象终于不谋而合:“诸法(现象)皆有一性,那就是‘空性’或 ‘
无性’。”
在巴利文的藏经中,并无发现佛陀的教导有赞成过任何形式的不二论。我想补充一点:
也没有发现不二论的观点被含藏于佛语之中。同时,我亦不认为,有巴利文的经典提出
过二元论,安立一个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假设,供给知识分子们去认同。我认为佛陀的教
导特色,本质上是务实的,不是思辩的。
虽然如此,我想进一步说明,这种务实主义也非全无哲学根据,而是以佛陀所觉悟到的
、洞悉到的诸法实相为根据。相对于不二论系统,佛陀不是要发现隐藏于世间经验背后
或下面的一个统一原则,相反地,它采用具体的现实生活经验,以当中混乱一片的差异
与紧张为它的出发点与框架,从中试图诊断出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因此,佛教修道的指导原则不是最终的统一,而是灭绝苦痛,俾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
困境。
当我们如实地审查当下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它贯穿着许多极为重要的二元性,对灵
修的追求上有深刻的含义。佛陀在巴利文经藏中教导我们,坚定不移地专注着这些相对
现象,并且确认它们,才是忠实地寻找解脱智慧所必须的。正是这些对立的善与恶、苦
与乐、智与痴的存在,使追求觉悟与解脱成为那么一个极其重要的关注。
有为(受条件限制的)与无为(不受条件限制的)站在众多的对立面上:生死轮回是指
不断的出生与死亡,在那里,一切皆是无常的,变易的,令人苦恼的;而作为最终解脱
的涅槃状态是不生、不老与不死。在早期的文献里,虽然涅槃含有最终真实的意义,而
非仅是一种道德或心理状态,但没有些微暗示过,此真实在某深层次中,与它示现的对
立面 ——生死轮回有着形而上学的不可分辨性。
与此相反,佛陀一再地教导,生死轮回是受贪嗔痴影响的痛苦境界,在轮回中,我们累
积起来的眼泪远远超过所有的海洋;而涅槃是不可逆转之生死轮回的解脱,要实现就必
须完全消除贪嗔痴与舍弃一切有为的存在。因此,上座部以轮回与涅槃的对立为全面追
求解脱的出发点,更有甚者,它把这种对立作为达至最终目标的决定因素,那正是超越
轮回与实现解脱的涅槃。
上座部与大乘还有一点显著的不同:大乘仅把轮回与涅槃的对立,视为专为钝根众生而
设的初步教导,最终要由较高层次的实现不二论所替代;但上座部佛教并不同意,因为
从巴利文的藏经来看,即使是佛陀与阿罗汉,他们的苦与苦的止息、轮回与涅槃等,仍
然是不同的。
追求灵修的人士仍在探索不同的玄思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最高的灵修教导必须安立一
种形而上学的玄奥的统一,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觉悟的哲学基础。若以此假设为公
理,他们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巴利文经藏的佛教,与伴之而来坚持对二元对立面
作严肃的评估,是有缺陷的与暂时性的,有需要通过实现不二论来完成始得。对倾向此
想的人士,以终极的统一来消除二元的对立面,自然觉得更为深刻与完整了。
然而,这种假设正是‘我想’挑战的。‘我想’宣称:参照佛陀的原本教义,那种深刻
与完整不必以差别的代价来取得,就以成熟的世间反思,已能表露无遗的那些二元的对
立面与其多样性,就足可达至最高尚的成就了。此外,我想补充一点,此种坚持确认真
正的二元对立面的教导,最终会比较令人满意。它比较令人满意的原因是,尽管它拒绝
内心的渴望全面统一,它需要考虑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要保持立足
于现实。
我之所以认为保存在上座部传统里的佛教,远远超过任何解决人类心灵困境的企图,是
在于它的坚持现实而非坚持统一。佛法不是指导我们走向一个无所不包的绝对,在那里
日常的紧张与压力可消融于形而上学的统一,或莫测高深的‘空’性之中。相反地,佛
法指导我们面向现实作为最终的理解领域,以及如实地面对事物本身。
首先,佛法为我们指出苦、集(苦因)、灭、道等四圣谛,作为如实的解脱宣言。佛陀
宣称,这四个真理,是崇高的真理(圣谛),而导致它们的崇高,正因为它们是现实的
、不离正道的与不变的。就因为不能如实地面对这些圣谛,我们便在生死轮回中流浪了
这么久,也只有通达这些如实的真理,才能令人达致真正完美的灵修境界:一切苦恼的
止息。
继续下来,我打算讨论佛教中的圣法与不二论思想间的三个主要不同领域,这三个领域
即佛教中之三学:戒、定、慧。有关戒律(美德)方面,两者的分别并非立即可见,因
为两者在开始修习时,一般都会强调戒律的重要性。它们的分别不是在开始,而是在后
期,即在进阶时对戒律的功用有不同的评估方式。
对于那些不二论系统,所有二元的对立面最终都会在实现不二、绝对、或本体时被超越
,由于绝对包含并超越了所有的多样性,实现了它的人士即可泯灭‘好’与‘坏’、‘
善’与‘恶’等之间的区别。不二论者认为,二元对立面的区别只适用于世俗谛的水平
,并不适用于已达终极实现的水平,它们只对学员而非对熟练的行家有约束力。
因此,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历史形态(特别是在印度教与佛教的密宗)中找到如下的不二
论哲学特色:已觉悟的圣者行为是不受道德所规范的。圣者已超越所有世俗谛的‘好’
与‘坏’的区别,他的行为自发于对终极的直觉,因此不再受道德规条所限,那些道德
规条只对那些向着光明挣扎的人士有效而已,他的行为是一股难以捉摸的、难以理解的
流动,从所谓“疯癫智慧”中流出。
对于佛教圣法来说,道德与不道德的两种行为区别,是鲜明和清晰的,就算修道至最高
境界,这种区别依然会存在,就如南传佛教《中部》第114经所言:“身体的行为有两
部分:应修习部分与不应修习部分,两者是明显不同的。”佛教之完美圣者阿罗汉的行
为,无论在精神上或字面上说,必然已体现了最高的道德标准,对他而言,奉持字面上
的戒律是自发与自然的。佛陀说过,解脱者能依戒律生活,于微细的犯戒中看到危险,
他不会故意违反道德戒律,也不会受到贪嗔痴或恐惧所驱使,而去胡作非为。
在禅修或禅定上,我们又再发现不二论系统与圣法之间在外貌上的一个惊人差异。对于
不二论系统来说,由于任何区别最终皆非真实,禅修目标当然就不会着重消除内心的烦
恼与培养良善的心态了。这些不二论系统会说:烦恼只是虚有其表,没有内在的实质,
甚至说成是‘绝对统一’的不同示现,因此,进行任何消除烦恼的实践,都是徒劳无功
的,就像逃避一只虚幻的恶魔,设法消除烦恼只会加强二元对立面的幻象而已。在不二
论者心中波动着的禅修主题宣称:“没有污染,也没有清净;烦恼与超越的智慧在本质
上是一样的;只有用激情才能消除激情。”
在圣法之中,禅修实践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以一种清净心灵的过程来展开的。此过程从
认知不善念的危险开始,这些不善念是我们的真正污染物,是我们需要降伏与消除的。
培育对治它们的善念,才能彻底销毁这些污染性烦恼,达致完善的境界。整个过程皆需
要明辨心念的善与恶、黑与白等质量,以及依赖努力和勤奋,就如《中部》第2经所言
:“修行者不可容忍任何一个出现的不善念,要抛弃它,驱散它,取消它,废弃它。”
又如《相应部》第46:40经所言:障碍是“盲目的原因,无明的原因,会破坏智慧,不
利于涅槃。”禅修实践可排除内心的污垢,为销毁诸漏(烦恼)作出最好的准备。
最后,在智慧的领域上,圣法与不二论系统又再各走极端。在不二论的系统里,智慧的
任务是要突破多元化的外表,以发现他们的统一真实基础。有分别和多样性的具体现象
,只不过是外表的状况而已,真正的实在是一个‘实在的绝对’,譬如大我、梵我、神
性等。或者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零,譬如空性、空的心性等。对这些不二论系统来说,只
有达致根本的统一,即一切对立泯灭无余、一切分别烟消云散,解脱才会降临。
而在圣法之中,智慧的目的是要如实地了知事物真相。因此,要如实地了知事物真相,
智慧必须精确地尊重事物的特殊性。智慧不会干预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存在,相反,它只
会揭示诸法(各种现象)的共同特性,希望深入洞悉它们的性质与结构。它不是向着认
同无所不包的一切方向移动,而是向着远离一切、脱离一切、放开一切的方向前进。智
慧的培育,完全没有藉着把具体现象贬为外表来损害它们,也没有视它们为本体的开放
窗口。相反,它审查与辨识,以了解事物的真相,如佛经所言:“什么是如实的了知?
修行者会了知:那是色,那是色的生起与消失;那是受…想…行…识,识的生起与消失
。当一位修行者看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时,他就会远离痛苦,这便是清净
之道。”
灵修系统往往会受其喜爱的比喻与陈述的教义所影响。不二论系统有两个突出的比喻:
一个是虚空,它包含一切,也同时渗透一切,但其本身却全无实体。另一个是海洋,在
众多变幻莫测的波浪下面,海洋仍能保持其自身的特性。而圣法中所用的比喻则甚为多
种多样,虽然如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它是一种对所
有可见物的清楚而精确的全景视觉,洞察到每一事物。
正如南传《中部》第39 经所言:“那好像在深山中的一个清澈、宁静的湖边站着,一
个有良好视力的人会看到贝壳、砂砾、卵石,也会看到浅滩里的鱼游来游去和休息。他
可能会想:‘这里有一个湖,它清澈、宁静,这里还有贝壳、砂砾、卵石,在这些浅滩
中有些鱼在游来游去和休息。’一位比丘也会如实地理解到:‘这是苦,这是集,这是
苦灭,这是导致苦灭之道。’当他如是知,如是见时,他的心便从烦恼中得到解脱,随
着解脱,他知道自已经得到解脱。” ——菩提尊者开示于2010年6月
注:根据维基百科,不二论是印度哲学中吠陀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属唯心主义思想。
Advaita,字面解为非二元,是一种一元思想体系。Advaita主要指自我和完整(即梵)
同一。第一个有系统整理不二论的哲学家是商羯罗。商羯罗将吠陀文献及乔荼波陀所倡
导的不二论理念整理出来。与部分奥义书导师及乔荼波陀一脉相承,商羯罗将不二论的
理念(非二元的现实)详细地加以说明。以下的箴言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梵是唯一真
理,世界是幻象,梵与自我终究是没有分别的。梵是唯一的、是全部、是唯一的真实。
除此以外,包括宇宙、物质都是虚假的。物质世界只是梵转化成的幻象。梵没有性质、
没有形状,是自有、绝对及不灭。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能不能简短几句说说你的看法,还是你觉得有必要说这么多才能说清楚?
: 不过,我得同意这个:佛教的净土化也就是佛教的基督教化。------什么往生西方
: 之类的东东,即使是比喻,也是很莫名其妙的比喻。----------与我佛的究竟涅磐
: 不相干。

d******e
发帖数: 4192
17
这个梵就是本源,我已经全搞清楚了.
我现在非常明白,各种修法都是为了这个"目地".
这个地,就是地方的意思,不是结果的意思.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在 w*********r 的大作中提到】
: 请证明梵我的概念是错误的。
: 也请说明为什么万法唯识就是错误的。
: 我觉得我们不能因为考证佛陀的原始佛法里没有这样说过
: 就否定。 只能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OPEN的问题。
: 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相对论,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一步步REFINE的。
: 所谓路漫漫兮其修远兮,人类需要继续求索。

d******e
发帖数: 4192
18
造可以是上帝那种,不是人人都可以当上帝的.
当然人人都有当上帝的可能性.
你那个要是"随心而化",那就是佛教也不承认的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你就想起你的"随心所欲"几个字.
"随心所欲"那个境界从凡夫的嘴里说出来,
就和说这个地球是佛土一样,让我觉得不能接受.
希望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哈哈.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 西方世界可以造出来。我们这个世界为啥就不可以是那样造出来的呢?

l*****g
发帖数: 408
19

表达清楚了。
反正我这个凡夫就喜欢"随心所欲"。 :)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造可以是上帝那种,不是人人都可以当上帝的.
: 当然人人都有当上帝的可能性.
: 你那个要是"随心而化",那就是佛教也不承认的了.
: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你就想起你的"随心所欲"几个字.
: "随心所欲"那个境界从凡夫的嘴里说出来,
: 就和说这个地球是佛土一样,让我觉得不能接受.
: 希望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哈哈.

T*******y
发帖数: 6523
20
en, it helps! Thanks!

万事万物之源,梵我如一,就是说和本源和二为一啦,和大光明,大能量,这个宇宙的
源头和一啦,回归本源啦。
事万物的实际面目。有些修行体验讲到,看见万事万物飞速的变化,没有任何可以hang
on to 或者执着的东东。 等等。等等。

【在 b**d 的大作中提到】
: 梵我如一,简单的说呢就是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种东东叫梵,这个梵是大光明,是万
: 事万物之源,梵我如一,就是说和本源和二为一啦,和大光明,大能量,这个宇宙的源
: 头和一啦,回归本源啦。
: 如实知见,就是去除任何的conception, 没有任何人为的概念的影响之下,去认识万事
: 万物的实际面目。有些修行体验讲到,看见万事万物飞速的变化,没有任何可以hang
: on to 或者执着的东东。 等等。等等。
: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回顾与展望】幸福和如实知见用神经生物学去理解安般念止禅修习
请教什么是“法”?涅槃( Nibbāna)的探讨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关于死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T*******y
发帖数: 6523
21
It is informative, and I like this kind of discussion with personal understanding. Thanks! I have a couple more questions. Could you answer them as well?
"大乘各派虽有很大的分歧,但都同意要坚持一个论点,那就是声称:生死轮回与涅槃、污染与清净、烦恼与智慧、迷与悟等等,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分别的。"
Is it so? I see things as neutral, but different. They are all part of the being, and I'd stand by the reality/truth... What do they mean exactly by "没有分别"? Is it all-part-of-the-being kind of "没有分别", or is it the same-thing-(emptiness) kind of "没有分别"?
"在巴利文的藏经中,并无发现佛陀的教导有赞成过任何形式的不二论。我想补充一点,也没有发现不二论的观点被含藏于佛语之中。"
If so, then why would you (or rcam) think that the 不二论 is implied by the Buddha to make his way practical, as you mentioned below:
"相对于不二论系统,佛陀不是要发现隐藏于世间经验背后或下面的一个统一原则,相反地,它采用具体的现实生活经验,以当中混乱一片的差异与紧张为它的出发点与框架,从中试图诊断出人类生存的核心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当我们如实地审查当下的经验时,我们会发现,它贯穿着许多极为重要的二元性,对灵修的追求上有深刻的含义。"
Who is that "我们" above? How can you know that it was what Buddha meant?
"对于佛教圣法来说,道德与不道德的两种行为区别,是鲜明和清晰的,就算修道至最高境界,这种区别依然会存在"
Morality is a social concept, which has different standards at different time and in different regions. How could you say that it has an absolute standard?
"在不二论的系统里,智慧的任务是要突破多元化的外表,以发现他们的统一真实基础。有分别和多样性的具体现象,只不过是外表的状况而已,真正的实在是一个‘实在的绝对’,譬如大我、梵我、神性等。或者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零,譬如空性、空的心性等。"
I really don't think that there is a separate place or entity that is the ultimate one, but rather, the God is the whole universe, and we are part of it, as we are living, or, all things are existing, by its rules.
"修行者会了知:那是色,那是色的生起与消失;那是受…想…行…识,识的生起与消失。当一位修行者看到诸行无常,诸行是苦,诸法无我时,他就会远离痛苦,这便是清净之道。"
This, I agree. Seeing one's own thoughts and emotions and being present is the way out of suffering. It can be done here and now.
But again, this is confusing:
"正如南传《中部》第39 经所言:“那好像在深山中的一个清澈、宁静的湖边站着,一个有良好视力的人会看到贝壳、砂砾、卵石,也会看到浅滩里的鱼游来游去和休息。他可能会想:‘这里有一个湖,它清澈、宁静,这里还有贝壳、砂砾、卵石,在这些浅滩中有些鱼在游来游去和休息。’一位比丘也会如实地理解到:‘这是苦,这是集,这是苦灭,这是导致苦灭之道。’当他如是知,如是见时,他的心便从烦恼中得到解脱,随着解脱,他知道自已经得到解脱。” "
What are 苦, 集,苦灭,苦灭之道 there at all? I don't see 苦, I see the
reality. It's peaceful to stand by the reality.

【在 r****r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www1.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491623.html
: 佛法与不二论 ZZ
: 近年来,上座部佛教面对的一个具挑战性的问题,是传统的上座部止观禅与不二论的玄
: 思传统间的冲突。“不二论”的最佳代表,是印度正统哲学“不二论吠檀多”与“大乘
: 佛教”。面对这冲突的反应横跨两极:一极是激烈的对抗,另一极是各式各样的综合与
: 混合。当中的对话变化多端,本文实无法解释所有相关的复杂与微妙问题,然而,我想
: 以上座部佛教的经论立场来写,希望可以提供些微贡献。
: 我的第一个意见:一个禅修系统是不会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任何一种可信的灵修系统
: ,经常都是被发现在某一概念距阵之内,并用来解决或实现这概念距阵所解说的问题或
: 目标。因此,把互不兼容的概念框架里的技巧合并起来,实在是危险的。虽然这种合并

T*******y
发帖数: 6523
22
bump it up.
Do you know some examples that are at least self-claimed to have reached
those states? How do they differ?

know what they mean and how they differ? Thanks!

【在 T*******y 的大作中提到】
: Quarrel makes people feel busy, but whomever is free now, could you let me
: know what they mean and how they differ? Thanks!

Y**u
发帖数: 5466
23
如实知见的反面就是边见,就像上面有的同学提到的相对的见。边见是割裂的见, 是
无明的作用体现。 五蕴, 十八入,乃至苦集灭道, 和所谓的智慧都在其中。打破一
切妄想才能如实知见。
梵我如一, 不知道是从哪里看来的。 我觉的是一种表达吧。 有一种境界, 用语言说
出来, 只能这样说, 其实在哪个地方, 那有什么一呀二的。。。如果还有个一, 那
就不能算是最后的解脱。 万法归一, 一又归何处。。赵州和尚的棒子还在..ouch
T*******y
发帖数: 6523
24
en. I feel that some arguments are caused when one group of people assume
some things about the other group, and then attack those assumptions. It's
probably futile to try to sort out all the nuances, but just to stick with a
way that makes sense to each one.

是无明的作用体现。 五蕴, 十八入,乃至苦集灭道, 和所谓的智慧都在其中。打破
一切妄想才能如实知见。
说出来, 只能这样说, 其实在哪个地方, 那有什么一呀二的。。。如果还有个一,
那就不能算是最后的解脱。 万法归一, 一又归何处。。赵州和尚的棒子还在..ouch

【在 Y**u 的大作中提到】
: 如实知见的反面就是边见,就像上面有的同学提到的相对的见。边见是割裂的见, 是
: 无明的作用体现。 五蕴, 十八入,乃至苦集灭道, 和所谓的智慧都在其中。打破一
: 切妄想才能如实知见。
: 梵我如一, 不知道是从哪里看来的。 我觉的是一种表达吧。 有一种境界, 用语言说
: 出来, 只能这样说, 其实在哪个地方, 那有什么一呀二的。。。如果还有个一, 那
: 就不能算是最后的解脱。 万法归一, 一又归何处。。赵州和尚的棒子还在..ouch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涅槃( Nibbāna)的探讨ZT 无明是初果断还是阿罗汉断?
关于死四圣谛的次第的疑问
上座部菩提比丘對大乘不二論的激烈批判学佛的不同阶段
不承认涅槃是五蕴完全灭尽的几种情况禅宗之宗旨(ZT)
轮涅不二否定证初果必须以涅槃为所缘的相应部经文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友好的交流佛法智慧的环境
四圣谛5心解脱与慧解脱
帕奥禅师略说四圣谛【回顾与展望】幸福和如实知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如实话题: 二论话题: 知见话题: 佛教话题: 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