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索达吉堪布---湖南师范大学问答
相关主题
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索达吉堪布湖南师范大学演讲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索达吉堪布西北大学演讲
佛教的利他性——索达吉堪布山东大学演讲科学怎样成为幸福的阶梯——索达吉堪布西安交通大学演讲
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2013-06-29 圣者法语
佛教的利他性——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山东大学演讲是皈依呢,还是皈依呢,还是皈依呢?
2013-07-02 圣者法语觉醒与艺术的对话:索达吉堪布访谈
不苦也需要学佛吗?达真堪布:名利与修行
科技发达时代的佛法教育——索达吉堪布香港科技大学演讲如果没有闻思修行,那学佛就只是一种形象而已
<<悲惨世界>>索达吉堪布 著 --野蛮的儿童索达吉堪布:复旦大学演讲与问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慈悲话题: 没有话题: 父母话题: 堪布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1
发帖数: 182
1
索达吉堪布---湖南师范大学问答
http://www.zhibeifw.com/dxyj/yj_list.php?id=8428
(一) 问:我是来自长沙大学的老师。最近在看一位法师的弘法讲座,他说:“佛经是
一半骗一半劝。骗是为了劝,开始都是骗大家,让大家产生敬畏之心,但最终的目的,
是劝大家断除贪嗔痴慢疑。”对于这句话,您是否赞同?
答:他说佛经一半是骗人的,这个我肯定不承认。我学习佛法、研究佛法这么多年,没
有一刹那这样认为过。
只不过,佛经有了义、不了义之分。所谓的不了义,是为了接引根基不够的众生,暂时
给他讲一些特殊法门,到了最后,待他的根基成熟了,再慢慢宣说究竟的法义,引导他
进入更深一层的境界。如果把不了义认为是“骗”,用词可能不太恰当。
要知道,语言有贬义词、褒义词之别。作为佛教徒,对佛经的金刚语,应该有正面的评
价。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确实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纵然大海离开了波浪,佛
陀也不会欺骗众生,这是前辈大德异口同声赞叹的。佛陀所讲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
个道理,都是颠扑不破的无价之宝,不论过了多少时代,也都经得起推敲与观察,所以
,这并不是一种欺骗。
(二) 问:我是酒店管理专业的。请问,佛教慈悲观对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作用是什
么?
答:佛教慈悲观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现在很多人追求金钱,但实际上
,就算你拥有很多钱,可以买车、买房子,百般享受也随之而来,你也不一定真正快乐
,钱财也很难陪伴你一生。而你心里若有一种慈悲观,这种“财富”就会用之不尽,无
论你在人生中遭遇什么,面对它都可以游刃有余,同时还能帮助身边许许多多的人,这
样的生命非常有意义。
所以,希望大家能渐渐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现在人们提倡“低
碳”生活,而我们佛教中提倡“低贪”生活,只有贪心越来越少,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欲
望,以随缘心来面对一切。这样的人不管在哪里,即使住的是露天郊外、吃的是粗茶淡
饭,也会感到心满意足。否则,一辈子都在贪心的驱使下,拼命地往前追、往前赶,到
了死时,才发现人生竟然如此苍白,这时候叹息也没有用了。
问:作为一个大学生,怎么样才能生起这种慈悲观呢?
答:慈悲观的产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
有善知识的引导、好友的鼓励、家人的影响,以及经常翻阅大乘经论。更重要的是,还
要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善根。
没有善根的人,听了多少佛教的慈悲理念,也一点感觉都没有;反之,前世若是修学过
大乘佛法,即生中上师稍微指点一下,哪怕只听了一次短短的讲座、看了佛经中的只言
片语,自己的善根也能马上苏醒过来,从此人生有着巨大的改变。
在佛教中,这被称之为“福报”。有福报的人,经常会有一些佛缘;没有福报的人,总
是遇到各种魔缘。所以,每个人的根基和因缘不相同,生起慈悲观的程度也不一样。
(三) 问:我是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请问,佛教对生死持什么样的观点?
答:佛教对待生死,跟世间人完全不同。世间人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出生,如同大地上
长草一样,突然就冒出来了;一个人的死亡,如同灰尘被风吹走了一样,说没有就没有
了。但事实上,每个人并不是只有这一世,无始以来,我们在生死中流转了无数世,只
不过现在不记得了而已。而且就算我们这一世死了,生命也一直会延续下去,并不会以
此而中断。
所以,佛教中为什么劝人要多做善事?就是因为如果你没有做善事,经常杀生造恶业,
也许今生中果报没有现前,但是在来世,它一定会成熟在你的身上。一切苦乐皆自作自
受,故望大家不可不慎!
问: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应该怎样对待生死?
答:要永远行持善法、永远断除恶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就是佛教对我们行
为的基本要求。若能如此,将来你无论转生到何处,都会感召快乐。
也许有人觉得:“不可能吧,从小到大,老师就没有这么讲过,父母也没有这么讲过。
”其实,有些真理,老师和父母也不一定懂,毕竟他们的成长环境跟你相似,不明白这
些也不足为奇。尽管他们在某些层面上,对你的人生有诸多指点,但在生死大问题上,
他们却跟大多数人一样茫然无知。
其实,我跟你们年轻人交流,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懂得生命的这种延续,明
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真理,在佛教中讲得特别清楚,并不因为我是佛教
徒,想拉拢你们,就拼命地自卖自夸,说佛教如何如何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信
不信这些,完全是自己决定。但大家不要因为是大学生、是大学老师,未来似乎有美好
的前程、有丰厚的待遇,就以傲慢心来掩盖一切。
你们以后有时间的话,还是应研究一下大乘佛教,看里面到底对生死是怎么讲的。古来
许多高僧大德都强调“生死大事”,生死,确实是最应关注的终身大事。很多人认为找
个对象,一辈子相依为命,就叫做终身大事。但实际上,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夫妻两个
人一起生活,最多只有几十年,然后就没什么感觉了,而只有生生世世的快乐和痛苦,
才是每个人最需要重视的,才是你们的终身大事!
(四) 问:现在有个慈善家叫陈光标,捐出的善款已达几亿人民币。但他做慈善非常
高调,比如,他会砸掉自己的大奔,要求员工和他一起骑单车上下班,以此提倡低碳环
保;或者他本人五音不全,却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给参加演唱会的农民送猪、送拖拉
机、送红包……如今不少舆论都抨击他是在作秀,不知道在佛教里,是否赞成这种高调
的慈善行为?
答:关于他的有些报道,我也看过,但具体情况是怎么样,我没有详细了解过,所以不
敢妄自评论。
总的来讲,假如自己所做的善行,真的对别人有利益,就算高调一点也无可厚非。像比
尔·盖茨、巴菲特,他们举办的慈善晚宴,也都比较高调,在很多公开场合,也常常宣
扬慈善理念,这一切不但不值得抨击,反而理应随喜。
当然,一个人的善行若是表里不一,有很多漏洞的话,慢慢也会被人们发现的。如今中
国的慈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前不久,创立“壹基金”的李连杰就说:“中国的
慈善,若想达到美国的标准,起码还需要三十年。”的确,如今慈善缺乏相应的立法,
因此,有些慈善家的慈善行为,确实还有待规范化。
不过,按照佛教的观点,一个人的善举只要对众生有利,哪怕高调一点,也没什么大问
题。毕竟别人一般不敢出头露面,他却顶着众人的攻击,为了利他而不顾自己,这种精
神相当可贵。当然,也有些人打着慈善的旗号,为了自己而大肆敛财,种种行为特别恶
劣。所以,这些方面很难下定论,大家需要睁开智慧的眼睛,然后细致地作取舍。
(五) 问:我是经管系自然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直以来,我很崇尚佛教的
慈悲观等教义,但近年来,当我出入一些旅游景点,发现宗教逐渐被商业化时,觉得很
愤怒、很痛心,甚至会敬而远之。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在宗教商业化的问题?正统的佛
教,未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应当怎么样立足?
答:你这个问题很好!你的感觉跟我有一个地方相同,就是看见许多宗教场合被商业化
时,自己很痛心、很伤心。但不同的是,我并没有特别愤怒,也没有对谁生气,因为这
种现象的产生,可以说是众生的共业所致。
当然,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问题。现在汉地许多寺院,都在卖门票,人们花了很
多钱进去以后,基本上听不到佛教的教义,只是看到一些佛像。这些佛像在他们眼里,
好像也跟美国白宫旁边的华盛顿塑像,没有什么区别,寺院完全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这种现状令人悲哀。
其实,我在极个别寺院也讲过,现在有些寺院,根本不需要很多钱,该造的殿堂已经造
完了,出家人也没有用过这些钱,那么,供养三宝的钱都哪里去了?大家应该好好观察
。作为当地政府,最好不要把寺院当成赚钱的工具。如今很多寺院没有自主权,好多决
策都是政府在操控。游客去寺院买门票的钱,大多数也落到了政府手里。就算是为佛像
贴金、对佛像作供养,钱也不一定100%都能用上。
而我们藏地,除了极个别的大寺院以外,到目前为止,许多寂静地方的寺院,并没有沦
为旅游景点。有人去那里朝拜的话,不用买门票,而且有法师讲一些佛理,让大家回去
时内心满载而归,原来对佛教不懂的地方,这次终于恍然大悟了。可是在汉地,据说有
些老板把寺院全部买下来,让一些人假扮成和尚,花言巧语地骗游客,让这些人掏很多
钱求保佑,结果钱却落入了他们的腰包……
这种现象特别可怕!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再次呼吁:佛教道场跟旅游景点要分开。旅游
景点,可以让旅游局来管理;而佛教道场,谁都可以去,不用买门票。进了佛教道场以
后,大家不仅可以朝拜佛像,同时,还要有法师给他们讲经说法。
如今想了解佛法的人特别多,包括大学生等年轻一代,也对佛教非常感兴趣。然而,现
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传法的人。假如出家人把佛教最简单的慈悲观、利他观,经常给
大众灌输,那么别人去寺院哪怕只有一次,也能对他的一生都有帮助。
(六) 问:我是服装设计班的学生,是个无信仰主义者,今天的问题若有冒犯,还请
您谅解。现在科学证实,动物蛋白质可使人体更强壮,但佛教却不主张杀生;科学认为
,人的生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而佛教认为生命是在不断轮回。那么请问,您觉得科
学发展与佛教文化怎么样共存呢?
答:我特别喜欢非佛教徒的问题!你们的提问,有时候对我似乎更有价值。
佛教与科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科学分为三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智科学。其
中的“心智科学”,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研究得很少,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
方才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像如今的哈佛大学,在研究生命真相、前世后世存在、轮回的
科学性等方面,就有着前所未有的一些突破。
你说现在科学证实,动物蛋白质可使人体更强壮。但这种观点,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支
持的。像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当年就反对肉食而提倡素食 [1] 。
现在人们常常听到“科学证实……”,有时候也不一定就是科学,而是一些广告。好多
营养品,明明对人体不利,却打着“科学”的旗号,堂而皇之地走进千家万户。而在西
方,许多营养学家和医学家,从来不吃这些营养食品,因为谁也不敢保证里面添加了多
少有害物质。
此外,你说科学认为人体源于精卵结合,这是以前的一种观点。现在很多公认的科学家
,也正在探索生命是否可以延续、前世后世是否存在等问题。这些方面的案例,我在其
他学校也引用过,希望你有机会的话,可以详细阅读一下这方面的书。
(七) 问:我是树达学院的一名老师。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中,就有一种恩叫父母
恩。但现在很多学生对父母有想法,平时对父母的伤害,也往往最大。请问,我们应该
怎么样对待父母?
答:报答父母的恩德,对每个人来讲非常重要。按照佛经的观点,即使将父母扛在自己
的肩上,转绕整个宇宙,也报答不了父母之恩。很多佛经中,都提到了对父母要报恩,
当年虚云老和尚三步一拜朝五台山,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大恩。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跟最亲近的父母,往往冲突最大,这种现象不太好。《弟子规》
中讲过,父母哪怕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也应以柔和的语言跟他沟通,不要惹他生气;如
果他特别生气了,这时候就不要说,等他心情缓过来了,再慢慢跟他讲;假如实在讲不
通,作为子女,也要尽量随顺。
有些子女可能因为前世的因缘不好,整天跟父母吵吵闹闹,对此,自己一定要忏悔,并
要学会理解父母,这样就能化解一些。不管怎么样,父母显现上再不对,子女也不能太
过分,而应以一种感恩心来对待他们。
(八) 问:我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利用暑假课余时间,我偶尔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
见到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如果有两个孩子同时需要救助,一个治愈的希望大,一个
希望小,而一笔资金只能帮助一个孩子时,许多人就会选希望大的孩子。但我认为生命
是平等的,这对另一个孩子不公平。请问,如果从佛教的慈悲观出发,您会作怎样的选
择?为什么?
答:这个难度比较大啊!我以前也碰到过。有一次,我遇到两个病人,一个说是癌症晚
期,没办法救了;一个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当时,施主只能资助一个人的治疗费,他们
就问我怎么办。
其实,从生命的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但当时医生已下“病危通知书”了,
说那个人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把钱花在他身上也是杯水车薪;而另一个人,医生说还
有一分希望。后来,我们经过共同商量,决定把钱用在另一个人身上。
从个人的角度讲,我们跟这两个病人非亲非故,对他们完全是平等的。可是若以医生的
语言为依据,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辜负施主的一番托付,我们只好作出了取舍。的
确,没过两天,癌症晚期的病人就去世了,万一钱用在了他身上,希望也不是很大。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此时,一定要跟大家共同商量。佛教中也
讲民主,世间人“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跟佛教的羯磨仪轨比较吻合。不然的话,让
我一个人做主,也害怕担不起这个因果。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大家还是要有民主意识
,跟相关人员来商量决定。
(九) 问:我是旅游管理班的。您刚才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么,我们在做
善事时,如果为了追求一个善报,是不是体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
答:佛教中做善事,层次是不相同的:
最低的层次,行善是为了追求善报,今天我供养佛陀、做善事,是想自己未来获得快乐。
中等的层次,是把我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给天下无边的众生,让众生得到快乐。
最高的层次,是明白所做的一切如幻如梦,我做的善事和“我”全部不缘,安住于远离
四边八戏的空性中,这叫做三轮体空。
当然,也有人连想获得善报的概念都没有,只是随顺别人做一个善事而已。
所以,做善事有很多种,并不只是为了求一个善报。
(十) 问:当今全球面临严重的精神危机,到处都存在着“压力山大”,我们个人也
要面对生活上、工作上的许多压力。我想问一下,这些大到全球、小到个人的压力,佛
教中如何来化解?有人说要放下,但压力不是说放下就不存在了。
答:压力太大了,往往也是由于欲望太大了。所以,即使大家不能完全放下,至少也要
懂得知足少欲,生活上一切随缘,不要让心中的贪欲过度膨胀。
假如你们对生活的要求特别高,一定要买几套房子、几辆车子,一辈子当房奴、当车奴
,到死也没有还完债,这样的人生,压力肯定特别大。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应该降低
贪心、减少欲望,尽量地知足少欲,同时,还要懂得谅解别人,不要稍有一点点不开心
,就马上怨天尤人,抱怨社会、抱怨父母、抱怨身边的人。
其实,按照佛教的因果理念,你这一世若有福报,财富便会不求自得;没有福报的话,
再怎么样拼命追求,也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穷。所以,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些佛理,以随缘
的心来面对一切,如此才能活得自在,这也算是一种放下。
(十一) 问:我是一名老师,听了您的演讲,我们很受启迪!慈悲心对个人、家庭和
社会,确实非常重要。但在生活中,我跟朋友聊慈悲心时,有个朋友曾反驳说:“你在
高校里当老师,面临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我在公司里,竞争特别激烈,如果发起慈悲心
,就没有立足之地了,甚至连饭碗都没了。”我自己学得不好,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请
您开示。
答:对于大乘慈悲观,别人不了解也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是非常深奥的一种境界,有些
人以前从来没听说过,所以,不能接受也情有可原。
但这种思想,对人类社会十分有利,因此,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也应全力以赴地给
别人宣讲。有些人就算一开始接受不了,但慢慢地,也会从误解到了解、从了解到通达
,最后,倘若他从中受益匪浅,就愿意把这种精神传递给相关的人。
真理,本来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一定人人都能明白。但只要我们以一种对社会负责
、对人类负责的善心,将此传授给有缘的人,久而久之,他们应该会接受的。
问:我还有个想不明白的地方:慈悲心有没有国界呢?
答:真正的慈悲心,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信仰。只要众生受苦受难,
我们有能力的话,就应该无有任何偏袒心,去救济他们、帮助他们。
当然,慈悲心的范围,还要包括动物在内。现在我们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对动物的慈悲
。昨天我上飞机时,看到托运行李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搬行李箱时,见到有几箱兔子,
就故意一个个使劲扔,看见兔子的惊慌失措,他们开心得哈哈大笑。当时我特别不忍心
,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在飞机里默默念观音心咒。其实动物也是生命,从这小小的行为
中,也能看出来有些人的残忍。
所以,我们的慈悲心,一定要像阳光一样,遍及动物和其他人的身上。阳光的普照,不
分什么国家、什么种族,同样,我们对所有的众生,也务必要一视同仁。
(十二) 问:我十几年来深受精神障碍的困扰,我有一种强迫症,或者叫恐惧症,是
从小就与生俱来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可救药的,根本没有自信,不可能得到
救赎。虽然现在学佛后好了很多,但在全国,像我这样的病例非常多,医学却没办法治
疗。请问上师,如何才能消除这种痛苦?
答:假如今生患有一些恐惧症,按照《俱舍论释》的观点,是前世故意乱抛一些小生命
,让它产生恐惧心所招致的果报。若能经常念药师七佛的名号 [2] 及《药师经》,对
遣除这样的痛苦和疾病很有帮助。
倘若你有更高的境界,还可以观想:“世间上有许多像我这样的受苦者,愿他们的痛苦
我来代受,我的快乐回向给他们。”如此修持自他相换,也能迅速减轻自己的痛苦,并
逐渐获得康复。
(十三) 问:请问,您有兄弟姐妹吗?
答:有。
问:如果您没有兄弟姐妹,您会出家吗?
答:会。
问: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文化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您是独生子女,那么
,您这个抉择算不算不孝呢?
答:你问得很好!很多人担心我答不上是吧?呵呵,我遇到过很多,没问题啊。
以前我出家时,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但并不是因为有了他们,我就可以放心
地不管父母了。藏地和汉地的文化背景有些不同,一般在我们藏地,家里出一个出家人
,是无比光荣的事情。即使父母没有人养,他们晚年也可以到寺院附近,过安详的生活
,而不会有任何怨言。
其实,刚才在演讲中我也提过,按照莲池大师的说法,真正的大孝,不一定是给父母房
子、财物,而是应该对他们的生生世世负责。表面上看来,出家后似乎无法对父母尽孝
、承欢膝下,但实际上,子女出家修行的功德,对父母绝对是有利的。
在我们佛学院,有些汉族人出家,刚开始时父母也很不理解。但到了后来,这些父母接
触了佛教后,慢慢开始学习,甚至自己也出家了。
所以,我的回答很简单:无论我是独生子,还是有其他兄弟姊妹,由于明白了佛教可以
给众生带来什么,所以都会选择这一条路。而这种选择,可以真正报答父母的恩德。
问:通过媒体,我们常看到一些僧人开宝马,手里拿iPhone、诺基亚。虽然这也是很正
常的,但我想问,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
答:这种现象,可能要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佛教徒不一定全部是好的,里面也
有一些“腐败分子”。像有些出家人,把信众做功德、做慈善的钱,自己偷偷拿去享用
,该做的功德却没有做,这种因果报应非常可怕。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于有些上师,为了方便弘法利生,施主供养他一辆车,或者其他财
富。按照施主的意愿和要求,这个东西必须他用,这样也是可以的。佛教的《毗奈耶经
》中讲过,倘若你前世福报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缠万贯,那就算是一个出家人,
所住的房屋价值五百金钱,也是允许的;所吃的东西具足百味,也是可以的 [3] ,这
些都不算违背戒律。
现在是21世纪,出家人不一定都要穿破烂的僧衣,个别人有能力的话,也可以享用自己
的福报。但若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敛财,那么“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迟早会
受到今生或来世的各种报应。
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需要一分为二地去分析。
(十四) 问:我是刚学佛不久的一个佛子,接触佛法之后,我觉得爷爷奶奶非常可怜
,因为他们年纪很大了,特别害怕死亡,但又没有信仰,每天都在等死的心态中度过。
而藏族的老人非常有信仰,每个人都很快乐。请问,汉地老人应该怎样学佛,才能断除
对死亡的恐惧?
答:你说得很对!其实,我经常也有这种感觉,在我们藏地,很多老人从小就念佛,死
时也念佛,所以大多数对死亡并不害怕,只是把它当成换一件衣服而已。而汉地的很多
老人,由于没有信仰,到了临终时,特别恐惧、无依无怙,许多现象看起来非常可怜。
在座年轻活泼的学生们,其实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临这样的痛苦。那个时候,不知道
你有没有一点把握?假如大家在年轻时、在有精力思考时,懂得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到
了那时,内心就会有一分坦然。
当然,你们因为环境的影响,可能完全没有这种概念,一下子转过来也比较困难。但即
便你不信佛教,也可以思考一下佛教所讲的道理。假如它确实言之有理,那你为什么不
接受呢?不接受的原因,是教育导致的,还是因为它不是真理?……若能这样多方面观
察,并逐渐深入了解佛教,那么在以后面对死亡时,就不会特别无助了。
否则,一旦等你们老了,才让我讲一个道理,让你马上就不怕死,这有一定的困难。所
以,希望大家对死亡还是要尽早准备。
(十五) 问:我是中南大学西南分院的职工,请上师慈悲摄受。我看到一个不学佛的
人对佛法萌生了兴趣,就给他推荐您大学演讲的书来看,这对他很有启发。请问,您经
常不辞辛劳地去许多大学演讲,这是源于什么初衷呢?
答:不管是佛教徒、非佛教徒,许多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全人类得到快乐
。今天我来到这里,虽不敢说自己内心一尘不染,但也是因为看到现在许多年轻人思想
很空虚,自己虽说做不了什么事情,但作为一个出家人、作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还是
想尽心尽力为大家指一些方向,希望每个人能找到真正的人生之路。出于这种发心,我
经常去往不同的大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大家交流一些真理。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既没有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也没有站在非佛教徒的立场,而是站在
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跟你们一起探讨真理、寻求真理。
在座的每一位学子,可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如果开始的路就走错了,那么,今生也会
苦,来世也会苦;如果一开始就找对了方向,那即使以后没有得到很多的财富、很高的
待遇,至少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老师和父母,对得起整个社会。
我们今天的聚会,看似是一个偶然,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的因缘。对于有些人,我们以
后可能还会见面;而有些人,今后就再也见不到了。不管怎么样,这些都不重要,最重
要的是,希望你们以后能想得起来: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为此一定要早做准备;人需
要大慈大悲心,有了它,无论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都会非常有意义,它给自己带来
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超过一切。对此,大家一定要再三思维!
主持人结语:
非常感恩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开示和慈悲解答!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相信在座每一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
声,向堪布仁波切致以诚挚的感恩!
接下来,有请树达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会副主席致答谢词——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仁波切,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非常感谢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
精彩开示。堪布的演讲和对大家问题的解答,给了我们很多收获和启示,让我们认识到
佛教的慈悲观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贵。
的确,如果整个社会缺失了慈悲理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将不
复存在;如果我们心灵失去了慈悲,内心就会变成干涸的沙漠,不但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甚至会连最基本的幸福和快乐都不能获取。
当代大学生,不缺乏才华,不缺少智慧,最缺少的是高尚的道德教育。可以这么说,我
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大潮的冲击之下,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
于个人主义的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愈发突显,道德认知与日常行为
脱节,越来越多人求职和学习的目的,是奔着追求金钱和地位而去的。
这一切问题,在大乘佛教里,原来有着最圆满的解答钥匙。堪布仁波切为我们解释了何
为大慈大悲,以及对人的慈悲、对动物的慈悲。他为我们点燃了慈悲的烛光,给我们浇
灌了慈悲的甘露。这一刻,我们内心充满了佛法的滋润,也让我们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相信堪布今天的演讲,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开始。佛法如此博大精深,值得我们深入探
索。树立慈悲观和学习慈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在行动中,一点一
滴地去努力、去探索,唯有如此,人的心灵幸福、整个社会的平安和谐,才能够得以实
现。
再次感谢堪布仁波切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开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下午,值得我们深
深铭记,它将开启我们今后的佛法探索之旅、心灵慈悲之旅。
愿以此功德,庄严慈悲观,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让我们一起祈祷、共同祈愿,愿这些智者长久住世、广传佛法。热烈的背后,必定是一
次沉淀,让我们跟着智者的脚步,向心灵解脱的彼岸前进!
谢谢大家!
----------------------------------------------------------------------------
----
[1] 1930年爱因斯坦写过一段话:“虽然因为外界环境的限制,我不能成为一名严格的
素食者,但在理念上,我一直都是素食支持者。”
[2] 药师七佛的名号: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南无金
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南无法海雷音如来、南无法海胜慧游戏
神通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3]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云:“佛言:汝等若以信心投我出家情求涅槃修净行者
。此诸苾刍所著衣服直一亿金钱。所住房舍直金钱五百。所啖饮食具足百味。如是等事
我皆听受。汝并堪销。”又《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云:“佛言:我今听许。诸有
发心求涅槃人。来诣我所。修净行者。所著衣服价直百千两金。所住房舍价直五百。所
啖饮食六味具足。此等供养悉皆销受。”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索达吉堪布:复旦大学演讲与问答2013-07-02 圣者法语
怎样面对痛苦——索达吉堪布香港理工大学演讲不苦也需要学佛吗?
问:如何克服瞋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科技发达时代的佛法教育——索达吉堪布香港科技大学演讲
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能 -- 阿姜查法师答问<<悲惨世界>>索达吉堪布 著 --野蛮的儿童
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索达吉堪布湖南师范大学演讲来世生命及往生净土——索达吉堪布西北大学演讲
佛教的利他性——索达吉堪布山东大学演讲科学怎样成为幸福的阶梯——索达吉堪布西安交通大学演讲
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2013-06-29 圣者法语
佛教的利他性——索达吉堪布仁波切 山东大学演讲是皈依呢,还是皈依呢,还是皈依呢?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慈悲话题: 没有话题: 父母话题: 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