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何谓解开”身见”结?
相关主题
[合集] 何谓解开”身见”结?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
Re: 不要往邪路上走——致wengw和waichi、oneascetic等远离四种执著 宗萨钦哲仁波切 12年于台北 (转载)
藏传佛教四大派 (转)藏传<百业经>故事: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历史上最激烈的大小乘斗争:大寺派和无畏山派旅途脚印 (少 眠)
什么是无明我见无常无我百业经故事: 生乐母
斯洛维尼亚前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谈素食 (转载)百业经故事: 五百位牧童
藏传佛教萨迦派宗萨钦哲仁波切:三现分
六根本烦恼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行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身見话题: 耶见话题: 萨迦话题: 身见话题: 色法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h
发帖数: 2262
1
何谓解开”身见”结?
初果要解开”身见”结,这就是”无我”了吗?
也就是,从此以后彻底”无我”吗?
请大家帮我厘清。
f********4
发帖数: 253
2
什麼是有身見?
誤將所見的五蘊身、心現象,理解為[恆常、自在的]「我」(atta),這種錯誤的見解
,就是“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此巴利語彙是由“sa-"、
“kāya"、“diṭṭhi"三者複合而成。接頭詞“sa-",有「可見的」、
「存在的」之義涵;“kāya"意指「聚集」、「蘊」、「身」;“diṭṭ
hi",則是指「邪見」、「錯誤的見解」。當“sa-"與“kāya"結合構成“sakkāya
",意思是「可見的、存在的『名』、『色』之聚集」(「色」是身體現象、特性;「
名」是心理現象、特性)。總言之,“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
,是將「名、色」之聚集錯當作「我」、「眾生」的一種錯誤見解、邪見。
與眼識有關的有身見
眼見物的當下,同時存在著「眼」、「光或顏色等所見物」及「能見的眼識」。三者中
,前二種是「色法」(rūpa),本身不具「能識知」的特性,若遇到冷、熱等不利處境
,便會發生變化6,無論如何,它們是“anārammaṇa"(沒有識知的能力);至於
後者,即具有見物之能力的「眼識」,則是「名法」(nāma)。因此,眼見物時,存在
的只是「色」與「名」而已。但是一般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而把名色之聚集錯當作「
我」(atta)。這樣的見解就是「有身見」。
如此,「眼」以及包含眼的「身體」,被錯認為是能見物的「我」(atta)。比如說,看
自己的手時,認為:「『我』在看我的手,能見的主體是『我』」;「眼、所見物(手)
、眼識三者,都是同一個『我』(atta)的一部分」。這樣的見解,就是「有身見」。此
外,看其他人時,會以為是我看見一個人、男人、女人或眾生,這也是「有身見」。總
之,將眼識等一切的「心」、一切的「心所」7,乃至整個身體,視為皆屬於自己所有
,因此而執取「我」,這就是「有身見」。有身見,是常存於凡夫心中,根深柢固的邪
執。已斷除此見的人,在世間是極為稀有的。若人深入學習「阿毗達磨」(abhidhamma)
及其他佛典,也許可能稍稍減少對「我」(atta)的執著,但是如此就想要徹底根除我執
,是不可能的。
將「阿毗達磨」純粹當作知識來學習,並不能讓人從「有身見」的束縛解脫。然而,若
能在見、聞、觸等之時,實際修行「毗婆舍那」(vipassanā),則能親身體驗「無我」
,而在修行的當下,暫時地去除「我見」;但是一旦「毗婆舍那」修行中斷,「我執」
仍會再次生起。是故應知,唯有「聖道」成就[即得證初果之人],才能徹底拔除「有
身見」。吾人應不斷地努力修習能引生「聖道」的「毗婆舍那」,以便去除「有身見」。
四種我執
印度有許多書籍,對於所謂的「我」(atta),有詳細的描述、探討。[此類我見約可分
為四種:](1) 認為人可成就自己想獲得的任何事物,這是名為“sāmī"(擁有者)的
我執;(2) 認為身體內永遠含藏著「我」(atta),這是名為“nivāsī"(住者)的我執
;(3) 認為是「我」在行、住、坐、臥、見、聽、動等,這是名為“kāraka"(作者)
的我執;(4) 認為是「我」在享樂、受苦,這是名為“vedaka"(受者)的我執。就此,
人們無論是以其中哪一種方式來執取「我」,基本上,他們都認為[常恆、自在的]「
我」(atta)確實存在。然而,佛陀的教導,明白且肯定地否定「我」的存在。在《無我
相經》(Anattalakkhaṇasutta)等的經典裡,佛陀即明確指出這一點。印度大多
數人相信有「我」,認為「我」確實存在,並且認為若能了知或接觸到「我」,所有的
苦就皆會停息。描述此類觀點的書籍,在印度可說是比比皆是。在緬甸雖然找不到認為
人身中有「我」的這類書,但是大多數的人卻也仍然執著「有眾生、有我」的邪見。這
種「我執」,其實不只是一般凡夫的特性,在動物的身上也是能見到的。
引生眼見物、耳聽聲的過程之名、色法,被錯誤地總括到單一實體的「我」之內,這種
根深柢固的邪見,就是「我見」,或說「有身見」。
因聽聲等而起的有身見
耳聽聲時,如眼見物的情況一樣,「耳根」(色法)、「聲音」(色法)及「耳識」(名法)
,可被明顯辦識。這些明顯可知的名、色之聚集,被當作是所謂的「我」、「眾生」。
同樣的,聲音的說話來源,也被誤認為是「眾生」。這是名為「有身見」的邪見。
鼻子嗅聞氣味時,「鼻根」(色法)、「香,或說氣味」(色法)以及鼻識(名法),也是可
明顯識知的。將這些可知的名、色聚集,當作是「我」或[21]「眾生」,此即是「有身
見」。
同樣的,舌嘗味時,「舌根」(色法)、「食物的味道」(色法)以及「舌識」(名法),是
明顯可辦知的。將這些可知的名、色聚集,當作是「我」或[21]「眾生」,此即是「有
身見」。
身觸的現象,範圍則相當廣,身體的任何部分都可能有「身觸」產生。大抵而言,見的
現象只涉及兩眼,聽的現象只涉及兩耳,嗅的現象只涉及兩鼻道,嚐味則只涉及舌根;
但身觸的現象,可發生在身體內、外,從頭到腳任何功能正常的部位。其實,整個身體
可說是遍滿了「身淨色」(kāyapasāda)。當身觸發生時,便包含了三法,即:「身淨
色」(色法)、「所觸」(色法)[22]及「身識」(名法)。若將這些名、色之聚集,錯當作
「我」或「眾生」,即是「有身見」。
想像、思考、計劃的時候,「心色」(色法)、所緣(色或名),以及能了知、思考、計劃
的「意根」(名),是可被明顯識知的。將這些名、色之聚集誤認為是「我」、「眾生」
,這見解亦即是「有身見」。
事實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整個聚集,也會被誤認為是「我」
的一部分,這也是「有身見」。
滅除有身見的重要
就那些聽聞過佛陀教法且從中受益的人而言,見、聽、嗅等的現象,只會被理解成相續
生滅的「名」、「色」之流,他不會受強烈的「有身見」所逼迫。但是,未曾聽聞佛法
的人則會牢固地執著「有身見」,全然相信「我」真實存在。有的人甚至相信每一個個
體裡都住著一個「靈魂」,這「靈魂」在身體死亡時會捨棄舊的住處,並以將出生的嬰
兒的身體做為新住處。
只要我們還受「有身見」的支配,「不善業」(akusalakamma)就可能生起,從而提高墮
入「苦趣」(apāya)的危險性。可以說,通往「苦趣」的門戶是敞開的,隨時迎接著仍
在「有身見」中打滾的人們。這就是何以「有身見」的斷除,被視為是第一要務的原因
所在。若能徹底根除「有身見」,之後就不可能再投生「苦趣」。換言之,既不會造作
讓自己投生「苦趣」的不善業,而且過去所造的不善業也自此不能引發墮入「苦趣」的
果報。這時,通往「苦趣」的門戶就會永遠地關閉。斷除有身見者,從此不可能遭遇「
苦趣」之苦,之後即使再生於人間或天界,也不會超過七次。也就是說,投生七次以上
所帶來的老、病、死等的苦已徹底拔除,在這最多七次投生的期間,他必然會證得最上
的阿羅漢果,證入涅槃。
至此,大家應該都已理解,斷除「有身見」有多麼的重要!也能理解,為何佛陀在《劍
經》裡要勸誡我們應該儘快地藉由聖道斷除有身見,所謂:被劍刺中的人,不應容許任
何遲疑,必須採取立即的行動,拔除身上的劍,並治療傷口;頭頂著火的人,應關注的
是如何儘快撲滅頭上的火。同樣的,去除「有身見」,立刻撲滅「有身見」的烈焰,是
首要之急!生命充滿著不確定,我們應該即刻開始努力,來達成這個目標。畢竟,我們
無法確定自己這一期生命會有多長、無法決定自己能夠活多久,也難以預知自己何日、
何時會死亡。因此,時間很重要!刻不容緩!我們實在經不起任何的耽擱。
S**U
发帖数: 7025
3
赞叹马哈希尊者清楚的解释!

ya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什麼是有身見?
: 誤將所見的五蘊身、心現象,理解為[恆常、自在的]「我」(atta),這種錯誤的見解
: ,就是“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此巴利語彙是由“sa-"、
: “kāya"、“diṭṭhi"三者複合而成。接頭詞“sa-",有「可見的」、
: 「存在的」之義涵;“kāya"意指「聚集」、「蘊」、「身」;“diṭṭ
: hi",則是指「邪見」、「錯誤的見解」。當“sa-"與“kāya"結合構成“sakkāya
: ",意思是「可見的、存在的『名』、『色』之聚集」(「色」是身體現象、特性;「
: 名」是心理現象、特性)。總言之,“sakkāyadiṭṭhi",即「有身見」
: ,是將「名、色」之聚集錯當作「我」、「眾生」的一種錯誤見解、邪見。
: 與眼識有關的有身見

c***h
发帖数: 2262
4

请教 SeeU法友一个大问题,
如果是这样,那不就是,初果解开”身见”结,就彻底”无我”了吗?
(指 365天每天24小时每一秒每一毫秒,都撤底”无我”)
但是,初果还有贪嗔痴,
彻底”无我”,怎会有贪嗔痴?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赞叹马哈希尊者清楚的解释!
:
: ya

f********4
发帖数: 253
5
为什么你认为贪嗔痴一定要建立在我见的基础上?
f********4
发帖数: 253
6
我觉得入流之后的贪嗔痴是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性太强大了,所以必须经历四次道心才能
完全消除……
S**U
发帖数: 7025
7
烦恼有两大类∶认知方面,与情意方面。
身见是认知方面的错误。
情意方面的错误,有认知与习惯支持。
认知改了,习惯不一定马上改。
初果没有我见,但还有我慢等烦恼。我慢是恃己凌他、与人比较。无明是不与四圣谛相
应,我慢属于不与四圣谛相应的范围,有学圣者还没有断无明,就会有我慢。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教 SeeU法友一个大问题,
: 如果是这样,那不就是,初果解开”身见”结,就彻底”无我”了吗?
: (指 365天每天24小时每一秒每一毫秒,都撤底”无我”)
: 但是,初果还有贪嗔痴,
: 彻底”无我”,怎会有贪嗔痴?

c***h
发帖数: 2262
8

不然,是怎么产生贪爱的? 我就不知了。
“无我”之后,会不会有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处 触 受 爱 ?
例如 : 先看”触”之后,会不会有 “受” ?
我认为,当然不会。
仔细观察一下
“受” 是”我见”污染”想”,才会产生 “受”
当我们看到一个漂亮的画,
因为这画不只漂亮,而且满足”我”的一些缺憾、不圆满,
什么缺憾、不圆满?
就是日常生活,那个”我”,老是欲求这欲求那,老是得不到。
于是一堆烦恼(苦受)累积着无法消除。
漂亮的画,让我愉快一点,减少一点我们四周那些丑毙了的东西的不愉快感(苦受)。
让”我”有满足感(满足”我”的一些需求) (乐受)
(什么需求? 对于”不圆满(苦)的消除”的需求) 叫乐受
于是,”我”又开始欲求(贪爱: 有”我”之欲望)这样的画,想买回家,
想永远看着它,让它时时消除”我”的缺憾(苦)。
当没钱买,这”我”的欲求得不到(贪爱,却无法达到),
于是一直执着,天天想着这幅画,非要不可。 取??
这样,贪爱这幅画的 身心(五蕴) 准备要产生了。 有??
最后 终于产生这样的身心(五取蕴),生。
这身心,此后,每天活着走着,都无法阻止贪爱的影响,就是有个意志想要那幅画
(无明 行)
工作累了,休息时,脑袋一想到那幅画( 意根(脑) 触 法尘 )
升起那幅画的影像 (根触尘 生识)
好棒的一幅画,太愉快了,
又开始做想要
人生中又有缺憾(没拥有那幅画) 不爽
……………
…………….
…………….
…………….
永远轮回 停不了
没有”我”,
触只是触。漂亮只是漂亮。
没有以上所说接下来的事。
简单说,缺憾、不圆满,只针对”我”。
没有”我”,就没有这些缺憾、不圆满的问题。 也就是没有”苦”的问题。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你认为贪嗔痴一定要建立在我见的基础上?
c***h
发帖数: 2262
9

你的意思也是 知道归知道,可做不到,
还会有”我’的反应在日常行为发生
是不是 ”我”还继续渗入,继续 无明 行 识 ….触 受 爱 取 有 ….?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烦恼有两大类∶认知方面,与情意方面。
: 身见是认知方面的错误。
: 情意方面的错误,有认知与习惯支持。
: 认知改了,习惯不一定马上改。
: 初果没有我见,但还有我慢等烦恼。我慢是恃己凌他、与人比较。无明是不与四圣谛相
: 应,我慢属于不与四圣谛相应的范围,有学圣者还没有断无明,就会有我慢。

S**U
发帖数: 7025
10
理可顿悟,事需渐修。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的意思也是 知道归知道,可做不到,
: 还会有”我’的反应在日常行为发生
: 是不是 ”我”还继续渗入,继续 无明 行 识 ….触 受 爱 取 有 ….?

相关主题
斯洛维尼亚前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谈素食 (转载)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
藏传佛教萨迦派远离四种执著 宗萨钦哲仁波切 12年于台北 (转载)
六根本烦恼藏传<百业经>故事: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c***h
发帖数: 2262
11

我的头脑很简单,只抓大方向,只适合简单生活化实用的东西。
南传论师如果要以很复杂的论说,不知怎么用在日常生活的论说,才能解释佛法,
那可能不适合我。
吾道一以贯之, “无我”而已
如何”无我”? 观”无常”而已。
就酱,没有其它的了。
因为”我”的污染而有缘起法,而有贪爱,继续轮回。
因为”我”的存在,而”我”东要西要,想追求安全感,而必不满足,
有“我”,必是缺憾、不圆满。
这个缺憾、不圆满,就叫苦。 这个过程就是苦集。
”无我”则明 则没有贪爱 则苦止息 则不再提五蕴,也不再有圆满不圆满的问题存
在。
如何”无我”? 观”无常”而已。
五蕴无常生灭,而我们只一般做”常”观,且只看生,不看灭。
也就是只看连续的”生”,就以为有这样一个”我”的色受想行识。
可以先想想办法看”灭”,强力打破”生”的常观。
然后再想想其它办法。 e.g.佛陀提,观五蕴 非我 不异我 不相在。
再来有什么方法,步骤,再研究。

【在 f********4 的大作中提到】
: 为什么你认为贪嗔痴一定要建立在我见的基础上?
i********7
发帖数: 808
12
如果是这样认为,为何你还纠结于初果没有断无明?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理可顿悟,事需渐修。
G**W
发帖数: 1865
13
從來初果都還有貪瞋痴,初果是『見地』,他只是明白這個正確的知見,確定無疑,經上也
沒說初果是
彻底”无我”,所以說極盡七次人天往返.
而且初果還有『初果向』的判果,也就是趣向.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头脑很简单,只抓大方向,只适合简单生活化实用的东西。
: 南传论师如果要以很复杂的论说,不知怎么用在日常生活的论说,才能解释佛法,
: 那可能不适合我。
: 吾道一以贯之, “无我”而已
: 如何”无我”? 观”无常”而已。
: 就酱,没有其它的了。
: 因为”我”的污染而有缘起法,而有贪爱,继续轮回。
: 因为”我”的存在,而”我”东要西要,想追求安全感,而必不满足,
: 有“我”,必是缺憾、不圆满。

f********4
发帖数: 253
14
甚至仅在第一个观智就能体验到的无我,经历了所有观智包括涅槃的人,竟然不能保持
,也太逊了吧……说的太多修的太少……
P******A
发帖数: 126
15
慧见烦恼诸过患 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师先破我
这一偈颂讲了欲求解脱者首先应当破我的原因。由于一切烦恼与过患的根本,是萨迦耶
见,所以要远离烦恼和过患,则必须要破萨迦耶见,而“我”又是萨迦耶见的所境,因
此要破萨迦耶见,首先应当要破我。
什么是萨迦耶见呢?萨迦耶见是一种妄计我与我所为行相的染污慧。
什么是烦恼与过患呢?烦恼就是贪嗔痴等,过患生老病死等。
三界所摄的这一切烦恼与过患都是从“萨迦耶见这一根子”上所引生的,这也是通过瑜
伽师的智慧所见而如实抉择的。
佛经中说:“萨迦耶见为根本,萨迦耶见为因,萨迦耶见为集。”乃至在没有破除萨迦
耶见之间,以萨迦耶见就能够生起种种的烦恼和业,由业就会招感生老病死等种种的痛
苦,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以萨迦耶见为因,以萨迦耶见为集而产生的。
为什么说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呢?因为由萨迦耶见执著五蕴是我之后,就会分判自他
的差别,这样有自他的分别之后,对于适合自己的方面起贪著心,对于违逆自己的他品
起嗔恚心,缘我而起高举心,这就是贪、嗔、慢;执著我是恒常或是断灭,这就是边见
;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为第一殊胜,这就是见取见;执著我见等恶见相属的恶行为第一
,这就是戒禁取见;如是就对于开示无我的导师佛陀,以及佛所说的业果、四谛、三宝
等法诽谤为无有,或心起怀疑是对还是不对等,这就是邪见与怀疑。由此可见,这一切
的烦恼都是以萨迦耶见所引生的。《释量论》云:“有我知有他,执嗔自他分,与此等
系属,生一切过失。”
萨迦耶见的所缘是我,因为我执唯一缘我作为所境而产生我执故。就像在黄昏的时候,
由于眼识不明而将绳子误为蛇相,心里产生蛇执,于内心生起恐怖的状态,感受痛苦。
此恐怖与痛苦的原因,是心里生起了蛇的执著,而蛇执是念念执著蛇的心里状态,它的
所缘唯一是蛇,唯一是蛇才能引起心里的这种恐怖,非其它花绳等有事法所能引起。同
样的道理,产生我执或萨迦耶见的所缘非名言中刹那刹那生灭的有事法,而是第六意识
执著五蕴上有我的存在,虽然没有真实的我,但心执著有我而起惑造业,受诸痛苦,所
以萨迦耶见直接的所缘境唯一是我,与比喻之理完全相同。
以上已经说明了流转的因缘就是缘我,有萨迦耶见;以萨迦耶见,引生烦恼和业;由烦
恼和业,在轮回中感召生死过患等无量痛苦。
接下来再讲如何才能得到还灭的情况?那就要从相反的方向走,才能得到还灭。要想断
除一切烦恼和过患,则唯一应当断除萨迦耶见,要想断除萨迦耶见,关键就在于通达无
我,一旦通达无我,萨迦耶见就能随之断除,由此自然能断除一切烦恼和业,如是层层
剖析就是解脱或还灭的方便,所以瑜伽师首先应当破我,如是表明了需要破我的原因所
在。
------<入中论>讲记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行传什么是无明我见无常无我
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到最低处?斯洛维尼亚前总统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谈素食 (转载)
(转载) 净界法师: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着魔藏传佛教萨迦派
往生善趣与解脱生死六根本烦恼
[合集] 何谓解开”身见”结?略说佛教各派互不相违
Re: 不要往邪路上走——致wengw和waichi、oneascetic等远离四种执著 宗萨钦哲仁波切 12年于台北 (转载)
藏传佛教四大派 (转)藏传<百业经>故事:农夫——清净心供养佛,土地变成黄金
历史上最激烈的大小乘斗争:大寺派和无畏山派旅途脚印 (少 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身見话题: 耶见话题: 萨迦话题: 身见话题: 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