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入行论》学习体会
相关主题
美国智悲讲修菩提学会《入行论》开班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
《入行论广解》 心不缘一切 索达吉堪布 译讲《利他主义与菩提心》 丹增嘉措活佛 讲述
原创:遇恩师 入学会 菩提大道携手同行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入菩萨行论》 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入菩萨行论》 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国际佛学网 http://www.buddhistweb.org/菩提心的分类
千万别把傲慢当自信要利益众生,这个是保障
请教一下,佛教的除了参禅念佛读经之外还干什么?佛教与人生
如何修出真正的菩提心ZzRe: 大家讨论讨论佛教吧,不要老是钉着基督教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菩提话题: 入行话题: 菩萨话题: 修行话题: 佛法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1
发帖数: 182
1
我虽从小随母亲皈依佛,但由于没有深入闻思,对佛法的认识流于表面,甚为肤浅。一
方面因为佛教书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而我缺乏指导,不知从何看起;另一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放逸散漫,没有集体的督促,学习起来总是三天打渔,两天嗮网,无
法坚持。
2006年,索达吉堪布组织居士学习《入行论》,解决了我的两大问题:一、堪布帮我们
挑选论典,制定学习计划,使我能够系统而学;二、集体的学习起到严格监督的作用,
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提问,使我不敢放松,提前在家听光盘,并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完成了《入行论》201课的传承,对大乘佛法有了
坚定的信心和热切的渴仰,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自我为中心的邪知邪见,树立起
一个佛教徒应有的人生观,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爱他弃我执,所以,入行论
是引领我趣入正道的一盏明灯!
在一开始学习时,上师就讲过,入行论是集汇集论、次第论、实修论和解隐论于一身的
殊胜论典,而我自己也觉得,我从这四方面获益很大。
《入行论》是一部汇集论。它是根据《学集论》的内容而成,而《学集论》又是从105
部佛经中摘抄而成。在学习《入行论》的同时,我翻阅了《学集论》,看了以后,我非
常震撼。原来《入行论》中的每一个颂词都是寂天菩萨从众多佛经中提炼出来的,每个
颂词背后都有大量教证作支撑,这也是一开始寂天菩萨说的“此论未宣昔所无”。大菩
萨们深知末法众生寿命有限、智慧有限,为了让后人只学一个论典就通达大乘全部教义
,寂天菩萨将大乘经论的所有精华汇集一处而撰著了《入行论》。每每想到这里,我总
是被感动得双眼湿润了,从中让我体会到寂天菩萨利生深切的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寂
天菩萨及诸传承上师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完美地注释了《入行论》的精神,也开启了我对
菩提心的信心及渴求。
《入行论》是次第论。以前自己学习佛法时,没有按照一定的次第,见解混乱,碰到很
多问题自己无法解释,对佛教一直没法形成系统,整体的认识多年来未能真正入道。而
《入行论》将佛法中关于菩提心的教言严格按照道次第进行编排,先是前三品讲发心的
广大利益,集资净障的殊胜窍诀等引导我们的内心对菩提心产生强烈的意乐,让未生者
生起了菩提心,接着四到十品按照布施、持戒等六度的次第依次引导我们在实际生活中
如何修学行持并使菩提心不断地稳固并增长。每品的开头都有承上启下句,充分体现了
寂天菩萨思维紧密严谨,通过环环相扣的思路来渐次引导,成熟我们的相续,让我们顺
利地掌握趣入菩萨行的窍诀,也把佛法灵活善巧应机施教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从
这点,也让我对佛教的智慧产生很大的信心,这种信心跟我以前只知道学佛就是烧香上
庙有着天壤之别!
《入行论》是实修论。学习本论之前,我一直认为所谓实修就是闭关,或者禅坐,或
是修学走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做的,初学者不宜实修等等,在见解上也一直将闻思修世
出世间法截然割裂开,无法圆融,待人处事偏执。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索达吉堪
布的讲解和师兄们的辅导将我这些错误或不圆满的见解全部纠正过来。
原来,对初学者而言,最好的实修就是思维修,而《入行论》就是一部着重培养我们思
维修的殊胜论典。通过朗读、背诵《入行论》颂词并反复思维其中义理,就能让我们逐
渐摈弃邪见而相应于寂天菩萨的正思维。精思入微,这种培养我们正思维的修法正是止
息妄念、开启智慧最好的实修方法。而且将听闻的佛法反复思维、抉择,直至这些法义
融入自己相续,这一过程将闻思修有机地结合起来,闻中有思,思中有修,修的体验又
促进我们听闻的希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彻底颠覆我以前对禅修的错误观念
,并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想到这里,我对寂天菩萨、索达吉堪布还有辅导的
同修心存无尽的感激!
此外,当我们把《入行论》的到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一种实修。这一过程,让
我明白了大乘道的修行就是在利益众生中消融我执。“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
世间苦,咸由自利成。”这一坚定的信解让我改变了以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狭
小心量。决心在实际行动中,给予他人更多的关爱,凡事要先为他人考虑,将心比心,
修持自他相续。这样串习一段时间后,我的心胸宽广了,生活也比以前快乐了。而这些
转变都是得益于《入行论》。如“第六品”,菩萨用巧妙幽默的比喻(“譬如屋着火,
燃及他屋时,理当速遗弃,助火蔓延草”),尖锐的理证(“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
,愚痴我何故,骄慢不待众?”)和殷切的教诲,还有“第八品”的自他相换的修法等
等,教导我们如何止息嗔念,调伏相续;再者,本论用了相当的篇幅,从不同侧面,不
同角度让我们思维死亡无常,暇满难得等内容,每每忆起这些颂词,就会有一种刻不容
缓的急迫感涌上心头,使我不敢懈怠。如“第七品”的“他尚勤俗务,我怎悠闲住”,
一想到世间人仅为生计都能付出如此艰辛的劳动,起早贪黑地勤作,那更何况我们是为
了自他解脱大事,又有什么理由不精进呢?所以,现在我的瞎眼时间也比以前减少了。
本来这样的教言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拾取几例说明,在我看来,这论中每一个教言
都弥足珍贵,足以改变我们的一生!
《入行论》是解隐论。般若智慧是佛教的精华,《入行论》中每一品都闪耀着智慧的光
芒,而“第九品-智慧品”更是着重阐述了智慧的本体、分类、修持方法等,开显佛陀
二转法轮的甚深密义。在没有学习《入行论》前,我一直对般若空性有点望而生畏,但
这次堪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空性的内容,并避开了各大教派之间的许
多辩论,直接抉择中观应成派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法义,令我系统掌握了空性法门的
教理。也了解了佛教四宗的不同见解,增强了我对空性智慧的兴趣和信心。彻底明白了
让我们生生世世流转轮回的根源是烦恼障和所知障,而根除它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修习空
性法门。在实际生活修持四念住时,我也发现用空性教言对治烦恼很殊胜,它比其他方
法来得更直接,更猛利!
总而言之,《入行论》是一部能使顽者廉、弱者立的旷世巨著!在此结笔之际,我也诚
心发愿,将穷尽毕生精力学习此论直至相续中产生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同时,也愿未来
清新的《入行论》的黄花能在每一个众生的心间绽放!

(深圳学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0jlt3.html
w****g
发帖数: 570
2
对大乘佛法感兴趣的,应该读一下这个。。次第还是很完整的。。
x******i
发帖数: 14369
3
《入行论》主要讲的就是菩提心,以前以为菩提心是个大乘佛教很美好的愿望,真正学
习后才知道。菩提心有世俗和胜义两种,我们凡夫先从世俗菩提心修起。世俗菩提心又
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个步骤,我们先从愿菩提心修起,再愿的基础上修六度万行。
菩提心不是发愿那么简单,是要修的,实修的,要容入心相续,调柔内心的,不是只是
很多人理解的做做好事为人着想那么简单。而且修菩提心是一个快捷迅速的方便法门,
能从根本上铲除所有烦恼和业障。实在是太好的一个法门了。
谢谢师兄的分享:)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虽从小随母亲皈依佛,但由于没有深入闻思,对佛法的认识流于表面,甚为肤浅。一
: 方面因为佛教书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而我缺乏指导,不知从何看起;另一方面
: ,作为在家居士,放逸散漫,没有集体的督促,学习起来总是三天打渔,两天嗮网,无
: 法坚持。
: 2006年,索达吉堪布组织居士学习《入行论》,解决了我的两大问题:一、堪布帮我们
: 挑选论典,制定学习计划,使我能够系统而学;二、集体的学习起到严格监督的作用,
: 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提问,使我不敢放松,提前在家听光盘,并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完成了《入行论》201课的传承,对大乘佛法有了
: 坚定的信心和热切的渴仰,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自我为中心的邪知邪见,树立起
: 一个佛教徒应有的人生观,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爱他弃我执,所以,入行论

x******i
发帖数: 14369
4
是的,其实不管是大乘还是南传,修任何法门都可以,但是都要以菩提心摄持。

【在 w****g 的大作中提到】
: 对大乘佛法感兴趣的,应该读一下这个。。次第还是很完整的。。
Y**u
发帖数: 5466
5
给大家分享一点具体发起护持菩提心的办法?。。:)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入行论》主要讲的就是菩提心,以前以为菩提心是个大乘佛教很美好的愿望,真正学
: 习后才知道。菩提心有世俗和胜义两种,我们凡夫先从世俗菩提心修起。世俗菩提心又
: 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个步骤,我们先从愿菩提心修起,再愿的基础上修六度万行。
: 菩提心不是发愿那么简单,是要修的,实修的,要容入心相续,调柔内心的,不是只是
: 很多人理解的做做好事为人着想那么简单。而且修菩提心是一个快捷迅速的方便法门,
: 能从根本上铲除所有烦恼和业障。实在是太好的一个法门了。
: 谢谢师兄的分享:)

l****u
发帖数: 2166
6
这是第一次听到修南传要有菩提心的摄持

【在 x******i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其实不管是大乘还是南传,修任何法门都可以,但是都要以菩提心摄持。
w****g
发帖数: 570
7
出离心是解脱之因, 菩提心是成佛之因
j*******1
发帖数: 182
8
随喜大家的意乐!
《入行论》共十品,前三品是讲菩提心没有生起者令其生起的方法。其中,第一品宣说
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自相续得以清净,第三品主要讲菩提心怎样受持。因为我们相
续中如果要生起菩提心,首先就要知道菩提心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知道了以后,自己
的相续如果没有清净,菩提心不会无缘无故于不清净的法器中生起来,所以必须要忏悔
加以清净;最终生起菩提心以后,怎样按照大乘经典所讲的那样去受持。
入行论释·善说海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如果要了知可能需要次第的学习会比较圆满, 下面一些问题供参考:
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答: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平时的行住坐卧中,怎样做才算是把菩提心运用到生活中了?
答: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的就是“我要帮助众生”。这种心态不仅要在心里发,在实际
当中也一定要运用起来。不管是在哪个场合,只要有帮助众生的机会,我们就要把自己
的利他心运用起来,哪怕是看到路上有块大石头,也要想“这可能对过路的人有影响,
或者对车辆有影响”,然后把它扔在旁边。这种行为是无条件的,不希求什么果报,帮
助别人,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什么样都可以,只要能给他人带来一分快乐、一
分幸福,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人间的意义了。
以比喻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式说明:菩提心在相续中如何生起、护持,以至失坏后如何恢
复等过程。
答:比如说买空调,我们先要觉得它对日常生活有用,才会想买,这就是了知它的“功
德”。若要买的话,肯定要弄清它的质量,这相当于菩提心的“本体”。空调有多少种
类型,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标价,根据自己的财力选择适当的
价格,如果经济状况不好,买价格高的也许力不从心,同样的道理,菩提心的分类中,
讲了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作为凡夫人,只能付得起世俗菩提心的价钱,想“买”
胜义菩提心,自己的资粮暂时不够。
知道了质量和价格以后,下一步就要开始买了,买的时候,有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
从对境上讲,空调的厂家信誉度怎么样、资金实力是否雄厚,这相当于受菩提心对境的
善知识;考虑买了空调后,自己的住宅或身体能不能适应,这相当于受持者的身份具不
具足,到底是以七种别解脱戒为基础,还是一般众生都可以接受,这是对自身的考虑。
一旦自己和对方的条件已经具足了,购买的方式有几种选择——可以打电话让厂家送货
,可以亲自去公司挑选,可以托别人的关系购买,同样,我们受持菩提心的时候,可以
依靠善知识传授仪轨,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想,这是受持的方法。
空调买到了,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保护,这相当于我们获得了菩萨戒以后,怎样在日常
行为中护持。
最后,如果空调坏了,是要重新买、还是维修,同样,如果我们相续中的菩提心失毁了
,是重新受持还是通过忏悔来“维修”,这些我们也必须要了解。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
,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
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
就很合理了。
美国智悲讲修菩提学会简介及联系方式 :
http://www.buddhistweb.org/index.php/usa/mgfhdt/810-meiguoxuehu
f***2
发帖数: 162
9
让世界充满爱——学习“入菩萨行论”心得 (转自国际佛学网 http://www.buddhistweb.org/index.php/europe/ozbd/3404-%E8%AE%A9%E4%B8%96%E7%95%8C%E5%85%85%E6%BB%A1%E7%88%B1%E2%80%94%E2%80%94%E5%AD%A6%E4%B9%A0%E2%80%9C%E5%85%A5%E8%8F%A9%E8%90%A8%E8%A1%8C%E8%AE%BA%E2%80%9D%E5%BF%83%E5%BE%97 欧洲菩提小组学院原创)
英国 Andrew Miao
目前学习入菩萨行论已经有六个月了。真的很感恩诸佛菩萨和上师慈悲,感谢五明佛学
院和欧洲菩提小组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系统地闻思佛法。而在这短短的六个月
当中,我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在内心的想法和实际行动中,都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不但对
佛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人生也过的更加开心了。
我接触佛法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开始的一年半中,我虽然对佛法很感兴趣,也很
想学习更多的佛法,可是在实际中常常觉得佛法博大精深,浩如烟海,而且现在网络等
各方面信息都很发达,关于佛法的信息也是非常之多,常常觉得不知从何入手。结果这
里看一些,那里学一点,知识很凌乱,对佛法说懂又不太懂,说不太懂又懂一些,日常
行为也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自己有点气馁,对学佛也生了退心。
而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通过觉悟人生和菩提小组的圆敏师兄,我了解到了入菩萨行论和
五明佛学院所传得法。经过学习,我发现这个法门真的很殊胜,对我们初学者尤其是受
教育较多的年轻人犹为有效,可以非常系统的次第学习佛法。就像学校一样,我可以很
清楚地看到一年级学什么,二年级学什么,然后小学,初中直到大学毕业。我觉得佛法
不是要盲目相信的教条,我们要像上学一样一步步地学习。而这第一步,就是学习入菩
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的核心内容是讲菩提心。入菩萨行论的梵语名是“菩提萨缍渣呀阿巴达绕”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缍就是菩萨。渣呀是行为。阿巴达绕的意思就是趋入。所以整
个的意思就是“趋入觉悟的菩萨的行为”,也就是说如何像菩萨一样想和做。菩萨指的
就是以帮助众生觉悟为己任的修行者。而菩萨所特有的菩提心指的也就是一个利益他人
的心,以及相应的行为。
英国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国家,各种宗教在英国都能够平等自由的发展,而我身边的朋友
也都有不同的信仰。因为我对宗教一向很感兴趣,所以在接触佛教之前,我在英国也接
触并学习了其它的一些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然而,我发现这些宗教虽然
也有所长,但总是不能够给我内心真正的满足,不能够让我真正的信服。可是,在接触
了佛教之后,我发现佛教和其他的宗教真的不一样。还记得当初我第一次听到地藏王菩
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时,我一下子就被惊呆了。因为这是一种多么不一般
的愿啊,这里面完全没有自己,只有众生。为了众生,甚至要去地狱。这种只为他人,
完全没有自己的心和行为据我的了解只在佛教中才有,因为其他的宗教修行的目的基本
上是要自己的解脱,或死后上天堂等等,即使帮助他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能够积累功
德。所以我觉得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一个最大的区别也就是佛教完完全全为他人考虑,而
这就是菩提心。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初学者,我们第一个要修的就是菩提心。
入菩萨行论开篇第一句是“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在我学习了入行论六
个月之后,慕然回首,突然发现我所有的学习感受其实都可以包括在这两句颂词中。
所以我和大家分享的感受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暇满人生极难得”,我要讲首先什
么是暇满人生,其次是为什么难得。第二是“既得应办人生利”,我要讲既然得到了这
么珍贵的暇满人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个人生,过一个真正充实有意义
的人生。
“暇满人生极难得”。暇:闲暇,即拥有八种闲暇的人生。前四种是远离了四种非人的
无暇(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那么我们如果是处在地狱中,每日受尽折磨,我
们会有闲暇修行吗?如果我们是恶鬼,每日饿得要死,还会有闲暇修行吗?大家如果觉
得很饿的话,你是会坐在这里修行呢,还是回去找吃的呢?如果我们是旁生,比如是只
小狗,那么大家觉得小狗修行容易吗?它可以听开示,看经文吗?或者我们生在长寿天
,处于一种很深的禅定之中,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想法。所以这是我们能够有这个人身真
的很难得。
好,即使有了人身,我们同时还拥有四种人中的无暇(边地,佛不出世,持邪见者,喑
哑),即我们没有出生在完全没有佛法的地方,我们也没有生在佛陀宣法之前,假如说
我们出生在三千年前,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有的佛法都不会有。而且我们也不是别
的宗教的信徒,假如说我们出生在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家中,从小信奉犹太教,那么我
们现在再来修习佛法恐怕也很难吧!此外,我们在座的都是身体健全,没有残疾,可是
假如说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的话,我们在要修行恐怕也会很难。
所以以上就是暇满人生中“暇”的意思,也就是用了以上八种闲暇的人生。世间人虽多
,真正拥有以上八暇的人又有多少呢?
暇满人生中“满”,指得是十种圆满。五种自圆满(转生成人,佛教中土,诸根具足,
业际无颠倒,对佛法有信心),即我们不但转生成人,而且能够生在有佛法的中土,并
且没有残疾,业际无颠倒,对佛法有或者正在升起信心,那么这五种圆满是多么的难得
!五种他圆满(佛陀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受持),佛陀已出世
,已说法,而且佛法还在世间(再过一万年佛法就不在世间了),我们已经开始接触佛
法,并且有五明佛学院这么好的法,有如行论这么好的经典给我们学,这是多么难得啊!
所以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讨论佛法是不是很难得?具足以上这十八种暇满功
德应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吧?人身难得,就像佛在“杂阿含经”所比喻的,人身就
像一个盲龟,在大海中随便浮上来,就刚好钻进了一个特定的浮木的洞空中。我以前听
到这个比喻觉得好像很夸张,可是大家觉得全世界66亿人口,拥有以上十八种功德的又
有多少人呢?此外,如果从所有生物的角度讲,据统计全中国每年杀死的家禽如猪牛鸡
鸭等就达一百多亿,所以全世界所有生命的总数远远大于人类,那么即使只从概率的角
度,要想获得这个人身应该也很难吧,更不要说获得暇满人生了。
从以上大家应该认识到了暇满人生是多么的难得。但是,即使我们已经获得了这个暇满
人生,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它是多么的容易失去啊。就说生命和健康吧,大家都知道这个
世界是多么的无常,每天都有人意外死去或得了重病,而我们虽然现在很健康,可是谁
又真的知道这样还能多久呢?还有现在这个修行佛法的环境,谁又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
会没有了这样的环境呢?
所以既然暇满人生如此难得,又如此容易失去,我们真的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人身,过一
个真正有意义的充实的人生,不是吗?
所以如何才能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充实人生呢?那就是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
华智仁波切的教言说:"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便是修无上大圆满,也会成为小乘的法,
或者变成一种说不清的法了。"所以不管行持任何善法,若没有菩提心的摄持,都不能
算是大乘佛法。那么功德也就只能是人天福报。
如果仔细观察自身和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行持善法是非常难的,但是若想要行
持恶法则容易得多。这是因为首先我们内在的无明,和散乱的心,再把外界这个眼花缭
乱的世界引过来(这个世界也是由我们的共业造成的,看看电视,书籍,有多少是劝人
向善的?),外界的诱惑是如此强大,而我们的内心又是如此脆弱,这样一来,修行就
彻底瓦解了。
而要想对治这种无明,彻底遣除我们的罪业,普度众生,就必须要发菩提心。
生起了世俗菩提心,就可以称为菩萨了。所以当我们在内心发愿:“从现在开始,为了
度化一切众生,我要舍弃自己,利益众生”,那么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菩萨。这与我
们同时也是凡夫并不矛盾。凡夫具足业和烦恼,菩萨具足利他的心和行为,而我们往往
会在二者之间摇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越来越多的沉浸在利他的心中,并作
出利他的行为,这样就能够让我们更趋入菩萨行。
我们可以问自己,我们每天所作的所有事,有多少是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做的,又有多少
是在自私心下做的呢?其实我们每天做的是什么事情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事时的
发心。比如我们若能够在工作时以一颗利益众生的心来做(比如说我以前设计桥梁,可
以想桥梁给众生的便利),而不是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例如赚钱来做,那么我想就会
有很大的不同,不但能积累功德,而且事业应该可以做的更好,更能利益众生。反之,
即使是念经拜佛,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功德利益也会是很有限的。我想这一点对在
家的修行者尤为重要,这样能够把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变为修行,这也许就像禅宗所
说的行走坐卧皆为禅吧!
所以说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工作、生活、修行,就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真正充实有意义
,而为了发挥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我们还要精进,即入菩萨行论中所讲的不放逸。
《学集论》中云:“所谓不放逸,即是无贪、无嗔、无痴而精进行持善法,在内心防护
有漏法,它是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福德的根本。”
而这世我们能够获得暇满人生,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我们以前累劫累世所积累起来的
善根成熟所致。那么这世如果还不抓住机会,精进修行善法,那何时才能解脱呢?如果
这世不精进修行的话,谁知道以后再获得暇满人生是什么时候呢?我们以前肯定都遇到
过佛菩萨和善法,可是之所以我们还处在这个轮回中,就是因为累劫累世的放逸所造成
的。所以这一世千万不要再重蹈覆辙了。而且一定要认清修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责任
,不是佛菩萨的责任。如果我们自己不精进的话,佛菩萨想帮也不一定帮的了。但是我
相信如果我们自己精进的话,那么佛菩萨一定会加持的。
人生是无常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现在有的善缘就会离开我们,不管是生命,健康,
学佛的环境,还是善法善知识。所以一定要抓住当下,趁着现在有这样的善缘精进修行
,在菩提心的护持下,普度众生。
很多时候我们在家人都说没有时间修行,太忙,违缘很多。尤其我自己也常常觉得每天
都有干不完的事,没有时间闻思和修加行。可一边说连每周一次共修入行论的时间都没
有,另一边却有时间看电影或和朋友吃饭(包括我自己有时也这样)。总是想着要是有
一天什么事都没有了,能够自己修行就好了。其实,如果深入思考,这种想法并没有道
理。我们每天都很忙,不就是忙着做很多事吗?那么如果我们既然有时间做这些事,为
什么没时间闻思加行呢?或者说我们究竟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在内心潜意识里把修行
排在所有事的后面,觉得没那么重要呢?我们现在可以想一想,我们每个人都把什么事
排在了修行的前面,为什么。
我觉得作为在家人,首先当然要履行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包括工作和家庭,但是这些事
可以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做,把这也作为修行的一部分。然后,把生活琐事和出去玩,看
电影,看八卦,发呆这些事都放在修行之后,给自己每周的修行定一个计划,一个目标
,修行完成后再做别的。这样真的把修行上升到与工作一样的高度(其实修行比工作还
要重要),让修行成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因为我们知道,其实修行才是人生中最重要
的事。我们工作不是为了能够享乐,而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和家庭积累资粮来修行。而工
作之余又不修行的话,那岂不是本末倒置,白白工作了?此外,很多人可以为工作吃很
多苦,每天可以6点就起来上班,中午可以不吃饭,晚上10点还在赶进度,而修行上刻
苦一点就会觉得自己很用功了,这样也是因为没有认清修行在人生中的位置和必要性。
其实人生的一个密意就是放逸很容易,也很舒服。如果我们顺着我们的贪嗔痴,那么我
们的当下往往活的很自在,就好像我昨天明明可以修行,我却花了几个小时宝贵的时间
来看电影,而且觉得很好看。可是这样的安逸是真的安逸吗?不是。其实我当时内心深
处很自责,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我的宝贵时间和暇满人生,觉得昨天过的很空虚,我在这
里忏悔。
所以要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就应该把修行当作人生中必须要做的头等大事。而且
要把勇气拿出来,像一个勇士一样,把人生当作战场,与自己的烦恼无明战斗。上师在
入行论中交给我们的一个武器就是用嗔恨心来对治烦恼,因为这个烦恼已经在累劫累世
中打杀了我们无数次,所以我可以对自己烦恼有嗔恨心(当然是有智慧的善巧的有),
把它当作我们最大的敌人,并与它战斗。而且要相信在佛菩萨的加持下,在上师和五明
佛学院的带领下,从精进的学习如入菩萨行论开始,在这一世战胜我们的烦恼无明,发
菩提心,自度度他,取得人生的真正胜利!

【在 j*******1 的大作中提到】
: 我虽从小随母亲皈依佛,但由于没有深入闻思,对佛法的认识流于表面,甚为肤浅。一
: 方面因为佛教书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而我缺乏指导,不知从何看起;另一方面
: ,作为在家居士,放逸散漫,没有集体的督促,学习起来总是三天打渔,两天嗮网,无
: 法坚持。
: 2006年,索达吉堪布组织居士学习《入行论》,解决了我的两大问题:一、堪布帮我们
: 挑选论典,制定学习计划,使我能够系统而学;二、集体的学习起到严格监督的作用,
: 每周集中讨论交流提问,使我不敢放松,提前在家听光盘,并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完成了《入行论》201课的传承,对大乘佛法有了
: 坚定的信心和热切的渴仰,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自我为中心的邪知邪见,树立起
: 一个佛教徒应有的人生观,同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爱他弃我执,所以,入行论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大家讨论讨论佛教吧,不要老是钉着基督教国际佛学网 http://www.buddhistweb.org/
wisdom大史记3-1 半夜鸡叫10分钟 - 缘起千万别把傲慢当自信
唯识浅谈(ZT)请教一下,佛教的除了参禅念佛读经之外还干什么?
小乘佛法是从圆内一点沿直线走到圆心如何修出真正的菩提心Zz
美国智悲讲修菩提学会《入行论》开班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
《入行论广解》 心不缘一切 索达吉堪布 译讲《利他主义与菩提心》 丹增嘉措活佛 讲述
原创:遇恩师 入学会 菩提大道携手同行佛法、道德与菩提心-宗萨钦哲仁波切
《入菩萨行论》 以如意宝之喻说明难得与珍贵《入菩萨行论》 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菩提话题: 入行话题: 菩萨话题: 修行话题: 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