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自我教言略解 (2)
相关主题
自我教言Re: 问题二
三种不能诽谤、三种不能赞叹、三种不赞不谤索达吉堪布答疑19问之(5)----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
“不赞不谤一切人” “不赞不谤一切人”醒世歌---憨山大师
你要把未来的解脱成就寄托于谁?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华智仁波切 著
自我教言略解(1)每日教言
菩提心的修法对大乘修行人而言,为什么菩提心如此重要?
欲都是不善法吗?每日教言
前念后念和妄念 Zz《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6)(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修行话题: 赞叹话题: 世间话题: 功德话题: 观察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j*******1
发帖数: 182
1
自我教言略解
华智仁波切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讲解
11. 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毁。
修行人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有三种:
一是“切莫自大与傲慢”,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就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见
不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也就很难得到传承上师的加持,从历来高僧大德的论著及日常言
行中,都体现出内在谦虚的美德。我们却往往会生起粗大或细微的傲慢心,比如认为这
个教言很简单、那个法我听过几次了、这件事情我肯定比别人做得要好等等,而没有时
常以法来对照、衡量自己。古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曾三十七世中修学五部大论,上师如
意宝一生中听闻过一百多次《佛子行》,这些大德大成就者都是如此的谦虚好学,像我
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傲慢自大!寂天菩萨也教我们:“愿如细柔棉,敬当彼等仆。
”《格言宝藏论》中也说:“大者无须自傲慢,劣者傲慢有何用?真宝不用语夸赞,假
宝再夸亦谁买?”所以,没有必要傲慢,慢如高山法水不注,修行人,切记!
二是“切莫暗中说他过”,即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过失,暗中说过戒律中也是遮止的。
我们现在都是修学人,不是佛,每个人都有各人不同的缺点和过失,只要大家真诚地当
面指出别人的缺点,稍微有智慧的人会发自内心感谢的;若在背后说别人,经别人传过
去后,因说话的语气和意图等的不同,会产生误解,彼此心里就容易产生隔阂。只可惜
现在的人们可能是业力所感,大多是口蜜腹剑,这种人最是交不得,修行人应说什么就
是什么,没必要去谄媚,这样对自己解脱又不是什么助缘。道宣律师也说过:“常观自
身心,口勿说他短。”自己空闲时就观一切无常,轮回是苦,观察自心的来住去等,或
口里念念咒语,诵诵经等等,可以做许多善法,不要在背后,天天播新闻做广告,似乎
天底下只有你一个是好人,别人都是坏人,这不是自利的行为,更不是利他的行为。
三是“于谁亦莫作轻毁”,就是对任何众生,小至一虫一蚁,都不要轻慢。一方面一切
众生都具有如来藏,是平等的,我们不能轻慢,如《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每天对众生
礼拜,别人打他时,他边跑边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具如来德性”;另一方面
,龙钦绕降尊者在《前行》中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对轮回中的
父母应该生起大悲心,为把他们从轮回的苦海中救度出来而自己发心努力修行,这样自
然轻慢心就生不起来了。正像米拉日巴尊者在道歌中所唱的:“不知众生皆父母,寺庙
虽佳有何用?”如果一个出家人身在清净梵宇,而所行所为却像世俗人一样,恃财恃权
恃势去欺负、污辱别人,这样出家又有什么用?
12. 不应之事有三种: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于谁亦莫说密语。
一是“不于富人施财物”,意思是不应把财物布施给富人或者不应该把财物借给富人用
。因为富人本来非常富有,把财物给他只能是锦上添花,没有多少意义。米拉日巴尊者
在山中苦行时说:“给苦行人供养一点财物,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功德太大了。”另一
方面,小小的财富,对你自己很重要,但对富人来说就无所谓了。如果自己的一些财富
借给富人了,他因根本不在乎而容易忘记,你自己反而很难收回。所以,对富人不应该
施财物。
二是“不于狡者起信心”,就是对狡猾不老实的所谓修行人不要起信心,否则就上当受
骗了。现在南赡部洲人尔虞我诈简直太多了,米拉日巴原来对几个姑娘唱过这样的一支
金刚歌:南赡部洲的人,不求智者而求狡诈者,末法时代的人不求善人求恶人,你们这
些姑娘不求像我这样的瑜伽士,而喜欢世间上的英俊男子。确实,那些狡猾的人,往往
冒充成就者,乱讲一气,蛊惑人心,大家要好好地观察识别。
三是“于谁亦莫说密语”,就是自己的秘密对谁也不要说,在《大幻化网》的“密咒续
事”中,哪些是可以与上师说的,哪些是可以与金刚道友说的等有详细的宣说,对于不
能随意宣讲的,如证悟境界等,及金刚道友间发誓保密不外传的,就绝对要保密。否则
,是会破密乘戒的。像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就曾说过:“有些重要事情,比如像自己
的本尊,我连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从没说。”世间上能保密的人极少,凡是密语对任何
人都不能说,若对一个人说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了。萨迦
班智达也这样教我们:“高士不隐非密事,宁死亦隐应密事。”
13. 不应观察有三种: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不应观察己功德。
我们修行人应该经常用正知正念观察自己的身心言行。而有些事则是不应该观察的,最
根本的有三种。
一是“不应观察美女身”,这里是对男众而言的,对女众是不应观察俊男身。凡夫人往
往由于俱生的习气,只观察外表——这个女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身材、衣着、打扮
是如何如何的美丽动人;那个男子是如何如何的英俊潇洒——之后浮想联翩,比修本尊
观想的还清楚,还有信心,再找个机会眉目传情,这样就给自己的修行带来了极大的违
缘,破坏了梵净行。欲界中的人,俱生都有贪欲心,男贪女,女贪男,大德根登群佩说
:“其实很多男人贪著女人,女人贪著男子,只是外表上不显露而已。”古来世间有“
英雄难过美人关”之说,很多帝王也是因一个美人而失去江山,出世间的也不乏因难断
贪男贪女之心而断送慧命,未圆满成就的。那么,怎样才断除这个轮回贪欲的根本呢?
主要是男女之间不要以贪欲心互相观察。对男众来说,无垢光尊者讲过十几次:女人是
祸根,不能观察、不应接近。修行人应修正一切不如法的行为,是为自己及一切众生出
离轮回而修梵净行,应该有一个强烈的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自然不会对暂时的漏法有
一分贪执。凡夫人虽然不可能不生一念的贪执,但应于烦恼初萌生时,就速疾呵斥令消
除,要用正念观自心。进一步而言,应以不净观作个究竟观察:无论是再好看的人,她
的七窍六孔哪一处流出的不是脏东西?体内全充满大小便,越想越恶心,一个臭皮囊哪
一点值得贪爱?有什么好看的?可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在我们学院的许多出家人这方
面很好,一方面对自身的衣着容貌不加打扮,没有刻意地去讲究,除掉了生贪之缘,另
一方面,每天认真闻思修行,即便有些人难免生烦恼,都能用各种善巧方便,想方设法
去对治,遣除自他修行中的违缘。
二是“不应观察友之事”,就是不应该观察亲友或道友的所作所为。现在的世间人或修
行人,多以凡情来观察推断别人的行为,容易生各种各样的烦恼和不清净的心,这样不
仅对调伏自相续没有一点益处,而且容易与亲近的人产生很大的烦恼。即便是与上师大
善知识常在一起,也因对其有些言行不解而容易生邪见,如《格言宝藏论》中说:“过
分亲近有学者,多半亦会生厌烦”一样。所以,我们不要观察友之事,而应按照《大圆
满前行》中讲的,把住处观成无量殿,道友观为菩萨男女,经常向内观,对正报依报生
起一个清净心。米拉日巴尊者曾这么说过:“此心不生清净心,造修佛塔有何用?”佛
法是向内调心的法,不是向外求的,如果作到不观察别人,只向内观察自心,自然会断
除很多烦恼,久而久之,自心自然会调伏的。
三是“不应观察己功德”,就是不应该观察自己的功德,相反该观察自己的过失,这样
才能使自己进步。我们若经常观察自己的功德,则功德易被摧毁,也不易得到别人所具
而自己没有的功德。以前历代的高僧大德都很谦虚,不宣扬自己的功德,默默潜修。同
样在学院里,可能是传承上师的加持,很多出家人虽然具足很多功德,但从来都是默默
持之以恒地闻思修,他们从没有恃己功德而轻慢别人。我们应该向他们恭敬学习。
14. 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饰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
这里是讲了身语意三门应该随顺的对象。一是“语言随顺于亲友”,在自己周围有不同
层次和根基的亲友,各自所好不一样,故为令其生欢喜心,言语应该随顺于亲友。上师
在《胜利道歌》中也教我们“言行恒时随顺友”,这也是以后弘法利生中一个极为殊胜
的窍诀,特别是对世间人或初学佛者,说话先随顺他们,觉得对方很愿意接受自己讲话
,才可以相应地赞叹上师以及诸佛菩萨正法圣僧的功德,这样就能使对方生起信心。但
随顺也并不等于一味投其所好,心趋凡愚而丧失原则,圣者的一句话,往往使自己终身
受益不尽,就是掌握了这个要点的缘故。
二是“衣饰随顺于当地”,意思是入乡随俗,不要太引人注目,在家人要随顺当地的衣
饰习惯,出家人要如法地随顺出家人的衣饰习惯,不能乱来,否则成为可笑之处。尤其
是出家人的衣饰,在戒律中从尺寸到颜色都有具体的要求。出家人有穿衣的规矩和讲究
,最起码不能穿在家人的衣服,如白色及花花绿绿的艳丽服装,如果总是喜欢这些,就
应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加持,以免对自己以后修行带来违缘。学院里汉族出家人穿藏族僧
装首先要懂得如法的穿着,不要穿得不僧不俗不汉不藏的。最要强调的是出家人无论走
到哪里,都不要换在家人的衣服!我们的上师如意宝在文革中那么困难的时期冒着生命
危险都没离过僧衣。《地藏十轮经》中也讲:仅是穿僧衣,邪魔外道也是不敢侵犯的。
即便是一个僧人破了戒,只要他仍穿着僧衣,在家人也不能说他的过失。所以我们要如
理如法地随顺与自己相应的衣饰。
三是“自心相应于佛法”,一个人的修行如何,关键是看他自心调伏的程度,如果一个
人的行为完全没有与佛法相应,那就不算是一个修行人。所谓的佛法,就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其根本在于调伏自心,如果心已调伏则自然能生起一个无伪
的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不会对众生作微如一芥子的损害,而是广行四摄六度,自然
远离世间八法,一切时中心安住于法上,行住坐卧不离正法,所言全是佛的言教,否则
,一个出家人与世间人是没有太大区别的。现在的修行人,追求心相应于佛法的人极少
,真正这样法融入自心的人更少,而我们是多生有幸,遇到了法王如意宝这样的大善知
识,每天都在闻思佛法的环境中熏习,希望各自都能真正地把佛法融入心间,使自心与
佛法相应。
15. 不应听闻有三种: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不闻愚者之教诲。
我们修行人应该听闻佛法,而不应该听一些不合正见的杂言秽语,其中不应该听闻的语
言主要有三种:
一、“不闻他人赞己德”,就是不要听别人对自己赞叹夸奖的语言,因为这类语言容易
引生起执著和傲慢心,使人堕入世间八法之网,我们修行人不能对这些有实执,而应像
阿底峡尊者所说的那样“应观赞叹如空谷声”。另一方面,应清楚自己到底有无功德,
即便有功德,自己也没必要接受赞叹,赞叹不像随喜,若随喜可以令彼此都得到同等的
功德;若无功德,更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赞叹。修行人不能像世间人一样,听到别人
的奉承夸奖,心就飘起来了,不论别人赞叹也好不赞叹也好,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应
该像《格言宝藏论》讲的那样:“不因赞称而高兴,不因辱骂而忧伤,善持自之功德者
,此乃正士之法相。”
二、“不闻喜新者之语”,就是喜新厌旧之人说的话不要听,因为,这种人特点是心浮
气躁不稳重。世间有句俗语:衣服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一般世间人品好的人做事沉
着,说话像板子上钉钉子一样,对人也是一直很好,不会轻易交新友。修行很好的人也
是一样,道友也较固定,说话做事也不激动,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有些人呢,没有一点
知见头脑,今天听到这里的法殊胜,听说这个上师了不起,像蜜蜂一样来到这里,过两
天又听说另外一个地方灌顶是从来没有过的、非常殊胜,马上又跑到那个地方去,简直
像墙头芦苇一样,一点都不稳重,这样很难在修行上有所成就。
三、“不闻愚者之教诲”,愚者就指那些没有闻思修智慧、没有世间正见、不信因果的
人。这类愚人什么都是颠倒的,把有漏世间八法当作是最好的,把出世无漏法当作毒药
。像社会上好多人,劝出家人还俗,去社会上混个一官半职,认为这样人生就有意义了
。如果我们自己本身没有稳固的正见,就很容易听信愚者,那时就真的失去了光明的前
途,等待自己的最终只能是无尽的痛苦。所以,应经常用圣者的教言来熏习自己的相续
,端正见解行为,提高自己辨别正邪的智慧。
16. 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很大的差别,其希求的目标更是不同。修行人所希求的是知足少欲、
清净的戒律、无上的智慧等戒定慧三学功德,而世间人所希求的正是出家修行人要断除
的财、色、名、食、睡等轮回痛苦之因。所以,以前萨迦派的大德们曾说过:“贪恋世
间不是修行者。”
修行人应断除对世间的希求,具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是“不求富人之财物”,一个人拥
有甚至像多闻天王一样多的财物,但若除了使自己吃饱穿暖以外,不知道上供下施则没
有任何意义,任何财物人死后肯定全部留在人世间,少许也带不走,对自己的来世毫无
帮助。但多数凡夫人因往昔贪求的串习力故,一见到富贵荣华就情不自禁地想:要是我
有这么好的条件多好啊!所以,祈祷供养黄财神比祈祷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还精进,并且
找一个漂亮的借口:上师啊,佛啊,菩萨啊,保佑我发财做个大大的老板,让我有钱供
养僧众。其实这样没有必要,僧众有僧众自己的功德福报,只要如理修行,自然会有供
养的。作为一个修行人不作份内的修行,反而去追求财富,不能算修行人。华智仁波切
早就说过:如果修行人越来越富裕,他的修行肯定不会好。一个修行人只要不饿着不冻
着,能够闻法修行也就非常满足了,龙树菩萨也说过:“所有财富中,知足少欲是最安
乐的。”在《佛遗教经》中有一段内容专门讲知足少欲的功德和希求财富的过患。所以
修行人不要成为变相的生意人,若与一般世间人一样,皈依念佛都是为了祈求发财,这
样就浪费了这个宝贵人身。我们这个暇满人身应该用来成办生生世世的大事,圆满无漏
之圣者七财,而不应用来贪求世间有漏之财。
二是“不求高贵之地位”,一般的人,总是想求得个一官半职,一旦地位比以前降低了
,就睡不着觉。我们出家人不能对地位有希求之心,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讲
:像天一样高,像天人一样美,像龙王一样富有,实际全是无常的,不可靠的,只有修
持正法才真正有意义。确实,对于修行人来说,地位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你的相续调伏得
怎样,往往大成就者都是默默地潜修才有所成就。一个修行人没必要追求高贵的地位,
在家人也没有这样的必要,若没有利益他人的心,则官越大造恶业就越多,对自相续也
只是有害无益。
三是“不求华丽之衣饰”,修行人天天着重打扮,一般来说他的修行肯定不好。藏地除
了极少的大德为事业之必要外,多数高僧都是穿着十分朴素。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们很多
都是穿粪扫衣。在汉地,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一双罗汉鞋穿五年,一件衣服穿十几年
。专注于闻思修,把自心调伏得像莲花一样清净,要比仅在外面穿花花绿绿、细软昂贵
的衣服好得多,《佛遗教经》中也讲过:最胜的衣服是细柔的心。所以,修行不要装饰
外表而要严饰内心。
17. 不能诽谤有三种: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我善知识。
对诽谤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世俗显现上无中生有的诽谤,一种是将离戏本体说为实有的
诽谤,如《涅槃经》云:善男子,若说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则名为谤佛法僧;善男子,
若说一切众生定无佛性,则名为谤佛法僧。但此处是从世俗显现方面讲的。
一、“不谤众望所归者”。就是对众人都恭敬的大德不能诽谤。因为大德们无论显现什
么样的言行,其中密意我们不可能都领悟,当然就不能妄加诽谤;再者有威望的大德有
众人诸天护持,若妄加诽谤只有自招违缘——以前藏地有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由于对
我们上师的行为看不惯而作了诽谤,后来,渐渐地他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就像成了一
位普通人一样;从因果方面来讲也不能诽谤,恰美仁波切说过:若诽谤一位菩萨,其罪
过超过杀害三界的众生。但是,如果依靠教证理证如理地澄清见解上的疑惑这不是诽谤
,如果是以嫉妒或贪爱之心而否定他人便成了诽谤。所以,大家头脑要清楚一点,该说
的一定要说,不能说的千万不要妄说。
二、“不谤他人买卖物”。一个修行人除了自己购买生活必需用品外,其他时候不要这
个商店转转那个市场看看,无聊地评价商品的真假贵贱。本来跟买主讲了半天价,卖主
眼巴巴地盼望买主能买,却因为你乱说,买主就不买了,东西没有卖掉因此很失望,这
是很可怜的。修行人时时处处要有一颗饶益众生的心。可怜的众生受业报所感无奈地生
活,大商店大市场的服务员卖主们,可以说与监狱里囚犯没有很大差别,整天守着柜台
摊头,坐的凳子也没有,看到顾客来时特别高兴,想方设法抓住顾客的心理,讲来讲去
总希望能买自己的商品,但若中间有人插一句不好的话,买卖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
应当做个本本分分的人,不要多管闲事诽谤别人买卖的物品。
三、“不谤慈我善知识”。因为在三界中没一个人比善知识对自己的恩德更大,如果对
自己的善知识诽谤,不仅传承上得不到加持,将来也必定会堕入恶趣受无量痛苦,故千
万不能诽谤,应该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重自己的善知识才是。
18. 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平时我们应常常赞叹诸佛菩萨及高僧大德们的功德,麦彭仁波切说过:如果赞叹高僧大
德、诸佛菩萨,能圆满自己一生中很多功德。但有些对境却是不能赞叹的:
一、“不赞众夫所指者”,就是对一个众人都指责的人不能赞叹,这样会招来无谓的诽
谤。戒律中和其他圣者言教中也这么说过。即便对自己的上师也不能以大妄语来赞叹,
何况对那些众夫所指责的人呢?
二、“不赞自大愚昧者”,对那些自高自大的愚昧者不能赞叹。比如一个人自己说自己
成就了,可是连皈依心和简单的教言都不能如理地讲解,你若去赞叹他定会贻笑大方。
三、“不赞幼稚之孩童”,对幼小不懂事未成熟的孩童不能过分赞叹,小孩子如果得到
一点赞叹,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什么事都敢去做,越来越调皮,任性放纵很难束缚
。麦彭仁波切说过:对待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要像怨敌一样天天打。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小孩从小不严加管教,长大后,既没有教养又没有学问,变成一个自己也空虚别人也
讨厌的没出息之人。
19. 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此偈讲不赞叹也不诽谤的对境有三种:
一、“不赞不谤自亲属”,对自己的亲属自己作赞叹难免有自诩的嫌疑;若自己诽谤自
己的亲人,别人会认为你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熏习,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且会认
为你的人格不好。每个人的习气都不同,有的人与生俱来喜欢夸大的赞叹,有的人则喜
欢诽谤,如果有这样的习惯,应该慢慢地改掉它。我们说话要说实话,既不过分褒扬也
不过分贬低。
二、“不赞不谤陌生师”,对陌生的上师作赞叹未免有点草率轻浮。若自己根本不知道
他有何世出世间的功德,而一见面就赞叹他,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很可笑。同样,对陌
生上师的言行、善巧方便及其内证智慧,根本不了解,还自以为是,妄加批评,则显得
狂妄自大,轻浮无知。
三、“不赞不谤一切人”,总而言之,对一切人都不要轻易地诽谤或赞叹。一方面无谓
地赞叹一切人没有很大的必要;另一方面不能诽谤一切人,因为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往
往都对自己的修行有益,有时见别人的缺点过失能提醒自己注意,见别人之苦能令自己
生起大悲心和出离心,见别人的精进能令自己发起精进心和信心。确确实实,生活中的
一切人对自己的启迪很大,不能诽谤,这个窍诀教言极为殊胜!
20. 如此窍诀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
华智仁波切说:像这样的窍诀还有很多很多,总而言之,时时刻刻观察自己非常重要。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不外于此窍诀中。世间上尚且推崇自我批评、自我教育、自我检查
等,出世间的大德更是如此。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观察自己,才能对治
烦恼和避免过失,这也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下面一偈是结束语: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此乃极深当修持。
这样简略宣说的教言,是具有无垢智慧的瑜伽士我(华智仁波切)为调伏自相续而宣说
的,是非常深的窍诀,修行人应当好好依之修持。
像华智仁波切这样瑜伽士尚鞭策自己,我们这些后学之辈何需多说呢?此教言有外内密
甚深意义。以上仅为大家略解外义的部分,其内涵密意还望诸学人于日常修持中深思。
以此善根回向一切有情,愿他们离苦得乐,早证菩提!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日
重校于二○○六年三月三十日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iwojylj/ziwojylj1.php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6)(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自我教言略解(1)
吸烟之过患菩提心的修法
吃肉之过患欲都是不善法吗?
《快乐之歌》讲记—— 无著菩萨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前念后念和妄念 Zz
自我教言Re: 问题二
三种不能诽谤、三种不能赞叹、三种不赞不谤索达吉堪布答疑19问之(5)----上师应为弟子传何法
“不赞不谤一切人” “不赞不谤一切人”醒世歌---憨山大师
你要把未来的解脱成就寄托于谁?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华智仁波切 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修行话题: 赞叹话题: 世间话题: 功德话题: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