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以波粒(空有)二象为基础之存在认识论
相关主题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说说物质的波粒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freeman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几句粗话,不好听认为涅槃是没有贪嗔痴的生活的相关支持者的言论
大小乘思想对立的核心:不二论和二元论的对抗马哈希尊者对五蕴涅槃互斥的生动说明
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佛陀或者众生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吗?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有关“苦,无我,当下,时间,真理,信仰”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关于无我的讨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涅盘话题: 存在话题: 波性话题: 粒性话题: 物质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r****n
发帖数: 8253
1
本文以波粒二象(即空有二象)为基础,结合佛法的相关理论,构建关于存在的认识论
,概括性的指明个人所认识的缘起,无常,苦,无我以及涅盘的关键要点,以促成整个
心灵解脱之关键理论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并为禅修实践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也
同时对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解答。


之所以把波粒二象放在中心位置,是因为此性质及其重要,它涉及到了佛法缘起、无常
、苦、无我、涅盘等几乎所有重要问题。波粒二象其实是佛法的理论核心基础,因为它
才有四圣谛以及缘起等佛法重要理论,它隐藏了存在的重要秘密,隐藏了个体解脱的重
要秘密,对它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解脱,甚至是文明
实现跃升的关键。


波粒二象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史上最令人困惑的问题(参考百度百科解释)。无论是在佛
法领域,还是哲学领域,还是科学领域,围绕它都有很多争论,有些争论延续几百年甚
至几千年。人类历史上大部分重要的宗教导师,哲学家,以及科学家都有卷入相关问题



与波粒二象相关之问题有物质意识关系,宇宙创生第一因,唯物论和唯心论,实在论和
非实在论,非连续和连续,空和有,阴和阳,本体和现象,数学和实在关系等。也包括
在此基础上的科学和宗教之关系。


本文主要是概括性的,归纳性的总结纲要,大部分观点并无提供详细分析证明以及佛经
引用。希望读者能够认真思考以及自己去努力探寻。对于很多大胆的观点不要急于去否
定,认真全面的了解后,再做判断。


本文所有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认识,不代表佛法,是否符合佛法请读者自行判断取舍
r****n
发帖数: 8253
2
一、波粒二象之两种存在




万物,无论是物质还是意识,皆有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


1、 粒性存在:五蕴,世间,现象界


这里的粒性,不是经典物理所说的单一的电子等物质实体,而是指非连续性,分立性,
并且有最小不可分割单位,即一份一份的量子性(粒)。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也可以用
来描述意识。


粒性存在包括粒子性的物质,和粒子性的意识,佛法统称为五蕴。


1)粒子性的物质存在,是佛法所说的色法(色蕴),物理学所说的本征态,是任何被观
察到的物质现象。具有质量,热量,空间位置等确定的物理量。


2)粒子性的意识存在,是佛法所说的名法(识蕴、想蕴、受蕴、行蕴),科学广义所说
的意识。是各种感知,判断,记忆,思维等意识活动状态。


3)于粒性物质来说,它表现为非连续的分立的一份一份的物理量以及一个一个粒子的不
断生灭跃迁。


4)于粒性意识来说,它表现为刹那生,刹那灭的前后分立的一个一个的意识相续之流。


5)粒性存在,是易经和老子所说的阴或者万物,用"- -"表示,强调非连续性。也是柏拉
图所说的现象世界。也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世间和宇宙(都是现象性的)。


6)粒性存在相当于舞台上的道具和人物,相当于网络游戏当中通过显示设备观察到的实
在的游戏场景,人物等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本文以波粒二象(即空有二象)为基础,结合佛法的相关理论,构建关于存在的认识论
: ,概括性的指明个人所认识的缘起,无常,苦,无我以及涅盘的关键要点,以促成整个
: 心灵解脱之关键理论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并为禅修实践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也
: 同时对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解答。
:
:
: 之所以把波粒二象放在中心位置,是因为此性质及其重要,它涉及到了佛法缘起、无常
: 、苦、无我、涅盘等几乎所有重要问题。波粒二象其实是佛法的理论核心基础,因为它
: 才有四圣谛以及缘起等佛法重要理论,它隐藏了存在的重要秘密,隐藏了个体解脱的重
: 要秘密,对它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解脱,甚至是文明

r****n
发帖数: 8253
3
2、粒性存在(五蕴)之特性


特性:缘起(依赖条件而生起),无常(非连续性,分立性),无我(无主宰性,无恒
常性),有生有灭,苦(不圆满),时空限制


1) 缘起:


“缘”是条件,”起”是生起,缘起的意思是因条件而生起。佛陀用“此有故彼有,此
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来概括


★ 所有的粒性存在,全部需要依赖一个关键条件才能产生,就是粒子性的意识(佛法称
为识),也是物理学所说的观察测量。佛法称为识缘名色,物理学称为意识导致波函数
坍塌。


★ 有了观察这个关键性的依赖条件,才能有粒性的物质存在和粒性的意识存在(佛法称
为名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有观察者产生,则被观察者产生,观察者消失,
则被观察者也消失。


★ 由缘起,必定推导出无常,苦和无我。认识缘起,必定能认识无常苦和无我。


★ 十二缘起,是在“此有彼有,此无彼无”基础上进一步演化。此有彼有,导致轮回的
不断产生,此无彼无,导致轮回的熄灭。

被观
所说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一、波粒二象之两种存在
:
:
:
:
: 万物,无论是物质还是意识,皆有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
:
:
: 1、 粒性存在:五蕴,世间,现象界
:

r****n
发帖数: 8253
4
2) 无常(非连续,分立):


无常的真正意思是指非连续性和分立性,物质和意识现象不能持续存在是非连续,不同
刹那的现象具有各自的个体性,是分立。


★ 所有的物质和意识的粒性存在,都是非连续的,分立的。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生灭。


★ 不能持续存在,是非连续性,前后生灭跃迁的物质和意识是不同的个体(即异阴),
是分立性。


★ 它们都有最小不可分割的单位,物理学称为量子,佛法称为究竟名法和究竟色法。


★ 它们都和普朗克常数有关。它们的驻留时间都是普朗克时间,即10的负43次方秒。


★ 任何粒性物质和粒性意识,其实都只在当下的普朗克时间存在。只有这一刹那。是瞬
间事件,不是持续性的恒常事件。


★ 恒常绝非事物的永恒不变,而是指持续的、连续性的存在。


★ 认为事物现象或者意识本身维持超过一个刹那(普朗克时间),即是常见,而这其实
是几乎所有人的普遍认识,所以大多数人几乎都有坚固强大的常见。

法称
法称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2、粒性存在(五蕴)之特性
:
:
: 特性:缘起(依赖条件而生起),无常(非连续性,分立性),无我(无主宰性,无恒
: 常性),有生有灭,苦(不圆满),时空限制
:
:
: 1) 缘起:
:
:

r****n
发帖数: 8253
5
3) 苦(不圆满):


苦的巴利文是dukkha,字面意思是“恶的空”,翻译成不圆满更合适,并非狭义的痛苦
。苦,侧重于指存在方式的不圆满特性,而并非仅仅是指情绪上的痛苦。


★ 任何物质和意识的粒性存在都是刹那生灭的,是不连续的,是单一的。


★ 任何物质和意识的粒性存在都不能驻留超过一个普朗克时间的最短刹那。


★ 贪爱驱动导致的生灭现象不断猛烈逼迫生命个体(禅修时会发现它),使得灭去和死
亡不可避免的压迫性的来临。


★ 以上说明物质和意识的粒性存在是不圆满的一种存在方式,所以是“苦”。

灭。
),


是瞬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2) 无常(非连续,分立):
:
:
: 无常的真正意思是指非连续性和分立性,物质和意识现象不能持续存在是非连续,不同
: 刹那的现象具有各自的个体性,是分立。
:
:
: ★ 所有的物质和意识的粒性存在,都是非连续的,分立的。都是刹那生灭,相续生灭。
:
:

r****n
发帖数: 8253
6
4) 无我(无主宰):


无我是指身心内外没有具有主宰性,恒常性,独立性的精神本体。主宰是指创造支配五
蕴现象(万物)。无我并非无私,并非心物不二,并非无个性,并非一切皆空(空性)



★ 任何粒性意识(观察者)和粒性物质(被观察者)都是刹那生灭,微观上生起即灭,
宏观上生起必灭。这符合无我要素之无恒常。


★ 由于任何粒性意识(观察者)和粒性物质(被观察者)都是刹那生灭的,而且是同生
同灭,所以必定不具有主宰性,这是因为主宰性要成立的前提是观察者必须持续存在,
恒常存在,如此才能对被观察的现象产生支配性。而实际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观察者(心
,识)。而且粒性意识和粒性物质是互相依赖而产生的,粒性意识(名法)是粒性物质
(色法)产生的依赖条件(助因),而不是根本条件,粒性意识不能创造产生物质。因
为二者都不能产生并支配万物,不具备主宰性,符合无我要素之无主宰。


★ 粒性物质和粒性意识是互相依赖而产生的,并非独立产生的。这是无我要素之非独立



★ 主宰性的,独立的“本体”,无论是梵,灵魂,还是恒常的本心都不存在。


★ 生命个体的独立自我意识感觉以及看起来能够支配主宰现象,只不过是五蕴相续生灭
,缘生缘灭的一种整体现象。


★ 产生我见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以为观察者(比如识,心,灵魂等)持续存在和独立存
在,进而有了主宰性的错觉。所以破除我见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无常。佛陀在正觉经里
面说“诸比丘,已察觉无常的人,亦领悟无我”
r****n
发帖数: 8253
7
3、波性存在:


这里的波性,不是经典物理所说的水波电磁波等实体的波,而是抽象的波,是一种数学
上的弥散,对它的想象认识,不可以二维或者三维化,不可以图像化。因为图像化必定
违背其抽象特性。最多可以对弥散的性质假立的图像化,但是需要认清它绝非二维或者
三维的弥散波。这里的弥散,物理学上用波函数描述,在佛法里面,它是佛陀所说的涅
盘的无量无边。


波性存在包括弥散的波性的物质,和弥散的波性的意识。


1)波性的物质存在,是物理学所说的物质不被观察测量时的“量子态”,“叠加态”,
用波函数描述。此种存在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大小,位置长度等任何物理量,不是物理
实在。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实在。弥散的波性物质,它其实是佛陀经典所说的无漏的色蕴
。此处的漏,是不圆满的意思,并非烦恼。此时的物质,也部分类似大乘唯识所说的色
法种子。


2)波性的意识存在,是佛法所说的涅盘。涅盘的字面意思是熄灭,由于这种抽象意识实
现的前提必须是粒性意识的彻底熄灭,任何粒性物质也因此被熄灭掉,所以被称为涅盘
。在长部11经和中部49经,佛陀提到一个非显现的识(Vinnanam anidassanam),就指
代的是涅盘。也说到此识是无量的(anantam),遍满的(sabbato),这是强调其弥散性。


3)于波性的物质存在,它表现为一种弥散的抽象存在,其出现的概率值可以遍布空间各
处。它也是各种可能性的叠加,所以也称为叠加态。


4)于波性的意识存在,它也表现为弥散的抽象存在。


5)波性存在,是太极中的阳,用"—"表示,强调连续性。也是老子所说的道,柏拉图所
说的
理念世界。


6)波性存在相当于舞台的幕后,相当于网络游戏当中的程序代码。


灭,
同生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4) 无我(无主宰):
:
:
: 无我是指身心内外没有具有主宰性,恒常性,独立性的精神本体。主宰是指创造支配五
: 蕴现象(万物)。无我并非无私,并非心物不二,并非无个性,并非一切皆空(空性)
: 。
:
:
: ★ 任何粒性意识(观察者)和粒性物质(被观察者)都是刹那生灭,微观上生起即灭,
: 宏观上生起必灭。这符合无我要素之无恒常。

r****n
发帖数: 8253
8
4、波性存在之特性


特性:非缘起(不依赖于条件存在),常(连续性),无我(无主宰性),无生无灭,
弥散,超越时空。


1)非缘起性


★ 无论是物质的波性存在(量子态,叠加态,概率波)还是意识的波性存在(涅盘),
都是非缘起的,因为它们不是依赖于条件而生起的,不需要依赖其它条件就能维持存在
。不符合此生彼生,此有彼有的缘起法。


★ 物质在失去外在的观察测量条件下,成为抽象的弥散存在,除非它再次被测量,否则
会永久的弥散,不会灭去。它不符合生起必灭的特性。从粒子态到弥散态的转化,是数
学过程,不是物理过程,不是现象性的“生”
r****n
发帖数: 8253
9
2)常(连续性)


★ 连续性是指此种存在方式不会间断性的灭去,是持续性的存在。


★ 波性存在的物质(比如电子),是一种概率波,它可以被方程所描述,自身的弥散
是连续性的。根据方程,可以计算出粒子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区域出现的概率值。

),
否则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4、波性存在之特性
:
:
: 特性:非缘起(不依赖于条件存在),常(连续性),无我(无主宰性),无生无灭,
: 弥散,超越时空。
:
:
: 1)非缘起性
:
:

r****n
发帖数: 8253
10
3)无我(无主宰)


★ 尽管意识的波性存在(涅盘)具有恒常性(连续性)和独立性(非缘起),但是它不
能产生任何万物,也不能主宰支配任何万物(主宰),不符合“神我“的关键要素:主
宰性,所以它不是神我。


★ 涅盘界虽然表面看起来有产生现象界万物的能力(源头),但这种创生是被动的,严
格来说是无明贪爱现将涅盘界的万物抽象存在,转化为现象界的万物。涅盘界无法主宰
支配现象界的万物,也不是精神本体。所以涅盘界不是神我。


★ 在各宗教以及大乘当中,有很多类似涅盘的精神本体,比如婆罗门的梵,大乘佛教的
阿赖耶识,如来藏,本心,真如等,这些精神本体除了具有恒常性(不生不灭),也具
有主宰性,能够产生万物,能够支配万物,是精神性本体,所以它们是“神我”。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2)常(连续性)
:
:
: ★ 连续性是指此种存在方式不会间断性的灭去,是持续性的存在。
:
:
: ★ 波性存在的物质(比如电子),是一种概率波,它可以被方程所描述,自身的弥散
: 是连续性的。根据方程,可以计算出粒子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区域出现的概率值。
:
: ),

相关主题
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11
4)弥散性


★ 波性存在的物质,是在抽象空间上弥散,抽象空间是一种数学空间,不是真正的我们
可观察的三维空间。这种弥散可以被方程所描述。


★ 处于弥散的电子是处处在,处处不在。它处处在,是因为空间各处都可以有它出现的
概率;它处处不在,是因为尽管空间各处有出现的概率,但是却根本就有出现于空间上
。(


★ 从信息的角度来说,此时电子的信息分布在空间各处,是完全共享的。空间当中任何
一处的观察者,都有概率获得它的信息。当观察者的意识施加了测量作用,则共享的信
息立刻被观察者独占掉。空间其他处粒子出现的概率瞬间变为零,而以单一粒子的方式
出现在观察者的空间位置。这种因粒性意识的观察而导致的信息被独占,非常像是一种
自私的,贪婪的,破坏性的信息获取方式,这是无明贪爱的众生的错误信息获取方式。
r****n
发帖数: 8253
12
5)其它特性


★ 波性的物质存在(比如电子),非此世界,非彼世界。非此世界是指它没有出现在现
象界的空间上,非彼世界是指它并非在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世界,而和我们的三维空间有
某种内在统一性。(比如在空间各处可以计算它出现的概率)。波性的意识存在(涅盘
),也具有非此世界,非彼世界的特性。佛陀在经典里面有相关描述。(出自小部经典



★ 转化为波性存在的关键是识的熄灭。当物质粒子不被意识观察时,就立刻转化为抽象
的波性存在。当生命个体的意识完全停止时,它立刻转化为抽象的涅盘。注意,睡眠或
者死亡都不能停止生灭个体的意识相续,只有经过四念住的禅修,通过对五蕴无常苦和
无我的如实观察,生起对五蕴的厌离舍弃,导致贪爱的熄灭,才能将生灭个体的意识相
续终止掉。


★ 波性意识(涅盘),和粒子性的意识具有极大的不同性,它是非生灭的,是连续性的
,并且它对信息的识别不是独占的,是不会破坏信息的弥散态。而且由于自身的弥散性
,它可以识别全部的被识别信息,不是粒子态意识的单一获得信息,这大大超越凡夫的
理解能力。


★ 波性意识(涅盘),对其它的波性存在,必定有某种影响作用,尤其是众生的业力(
它也涅盘界的一种抽象存在),这是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能够影响宇宙演化,
能够影响众生的关键,因为它们可以对事件发生的概率施加影响。对世间的人来说,尤
其是对那些真心渴望解脱的人来说,它们有机会获得指引,这种指引,是有利于解脱的
概率性事件被提高而产生的。这种无余涅盘的诸佛和阿罗汉对世间事件的影响能力,也
是高度符合法则的,不是任意的。



★ 关于波性意识(涅盘)的其他特性,难以描述,也不建议去过多想象,上面所说的几
点,其实已经大大超越佛陀经典范畴,而属于自身认知,如果你无法理解,建议忽略不
理。


★ 对波性意识(涅盘)的过多想象,尤其关于它的抽象信息识别能力进行揣测是对解脱
较为不利的,这是由于解脱的关键在于熄灭“识”(粒性的),只有彻底实现识的彻底
熄灭,才有机会获得“重生”,然而对涅盘的信息识别能力的过多揣测,会对熄灭五蕴
的识产生严重干扰,这也是佛陀极少提到其特性的重要原因,所以请务必谨慎。

我们
现的
任何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4)弥散性
:
:
: ★ 波性存在的物质,是在抽象空间上弥散,抽象空间是一种数学空间,不是真正的我们
: 可观察的三维空间。这种弥散可以被方程所描述。
:
:
: ★ 处于弥散的电子是处处在,处处不在。它处处在,是因为空间各处都可以有它出现的
: 概率;它处处不在,是因为尽管空间各处有出现的概率,但是却根本就有出现于空间上
: 。(

r****n
发帖数: 8253
13
二、波粒二象之互斥互补

互斥互补性是量子物理学掌门人玻尔首先提出的,简称为互补原理,它是量子物理正统
诠释的核心思想,是玻尔最伟大的创见。它成功解决了困惑物理学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
的统一性难题。由于五蕴和涅盘实际也是一种波粒二象,所以互斥互补性也适合于用来
描述五蕴和涅盘的关系。
1、波和粒互斥,五蕴涅盘互斥。


★ 电子表现为粒,就不能有任何的波性,电子表现为波,就不能有任何的粒性。这种因
互相排斥而不能同时存在的特性,就是互斥性。


★ 表现为五蕴,就不能含有涅盘,表现为涅盘,就不能含有五蕴,如果要从五蕴转化为
涅盘,就必须彻底舍弃五蕴,导向涅盘。


★ 以互斥性和缘起和非连续性为基础,导致解脱必须要彻底厌离舍弃五蕴。必须要使得
“识”熄灭。


★ 互斥性是无我的关键,任何神我见或者变相神我见,都是对互斥性的违背。这是由于
所有的神我见几乎都认为有某个精神本体隐覆于身心之内或之外,和身心共存,并且能
够支配身心甚至万物。如此严重违背了互斥性(解脱所依和五蕴不能共存,二者互相排
斥)


★ 互斥性可概括为:“空异于色,色异于空”,空指代涅盘,色指代五蕴

在现
抽象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5)其它特性
:
:
: ★ 波性的物质存在(比如电子),非此世界,非彼世界。非此世界是指它没有出现在现
: 象界的空间上,非彼世界是指它并非在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世界,而和我们的三维空间有
: 某种内在统一性。(比如在空间各处可以计算它出现的概率)。波性的意识存在(涅盘
: ),也具有非此世界,非彼世界的特性。佛陀在经典里面有相关描述。(出自小部经典
: )
:
:

r****n
发帖数: 8253
14
2、波和粒互补,五蕴和涅盘互补。


★ 波和粒在更高层面是统一的,是物质或者意识,或者任何一个生命个体不可或缺的两
种存在方式,缺一不可,这就是互补。这个互补性由于是一种新的逻辑关系,并且在日
常生活当中无法找到,所以不是很容易理解。


★ 互补性决定的统一性,导致可以实现从粒到波的转化,也导致生命个体可以实现从生
灭相续的五蕴(粒性)到非生灭的涅盘(波性)的转化,此是解脱的内在根本原因。


★ 粒性存在的物质,可以转化为波性存在的物质,这种转化是粒子本身的特性,当外在
的意识停止对其观察时,它立刻转化为非空间性的抽象波性存在。


★ 波性存在的物质,可以转化为粒性存在的物质,这种转化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
当外在的粒子性的意识对其施加观察,它立刻被动性的转化为粒子性存在而出现在现象
界。也就是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数学家冯诺依曼,已经给出了这方面的数学证明。物
质波函数必须要有意识的观察,才能坍塌掉而转化为粒子性存在。


★ 粒性存在的意识,可以转化为波性存在的抽象意识,当粒性的,现象性的识熄灭掉,
则立刻转化为抽象的波性存在意识。这就是禅修者在世证涅盘和色身灭后无余涅盘。


★ 波性存在的意识,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粒性存在的意识,当阿罗汉在世证
涅盘(五蕴熄灭),虽然此时已经没有无明和贪爱,但是由于色身的特殊作用(具体机
制有待未来科学进行揭示),导致弥散性的意识(涅盘)会转化为粒性意识(名法)。


★ 一旦色身灭除,则波性存在的意识无法再转化为粒性存在的意识(五蕴灭尽不起),
因为成为粒性存在的意识的重要前提是需要有无明和贪爱的支持,而波性存在的意识没
有无明和贪爱这两个特性。


★ 这种粒性到波性的转化,两种完全排斥的存在方式的转化,符合易经和道家所说的阴
阳转化。解脱是阴极生阳,即从阴性的五蕴彻底转化为阳性的涅盘。


★ 互补性可概括为心经所说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指代涅盘,色指代五蕴。
r****n
发帖数: 8253
15
3、 互斥互补缺一不可


★ 互斥性强调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的排斥性、对立性,互补性强调两种方式的统一性。
要完整认识波粒关系,互斥和互补是缺一不可的。互斥和互补二者并无哪个是根本的,
都同等重要。


★ 五蕴是粒,涅盘是波。五蕴是有,涅盘是空,空有二象,互斥互补


★ 因为互补性,”世间(五蕴)即涅盘,涅盘即世间(五蕴)”,即“空不异色,色不
异空”(大乘心经)


★ 因为互斥性,“世间(五蕴)非涅盘,涅盘非世间(五蕴)“,即”空异于色,色异
于空


★ 只强调互补性,忽视互斥性,必定陷入常见,这是大乘容易犯的错误。


★ 只强调互斥性,忽视互补性,必定陷入断见,这是小乘容易犯的错误。


★ 大乘过于强调“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强调五蕴和涅盘的统一性(互补性),但是
忽视了五蕴和涅盘的不相容性,这导致大乘容易走向神我常见。


★ 小乘过于强调“空异于色,色异于空”,强调五蕴和涅盘的不相容性(互斥性),但
是忽视了五蕴和涅盘的统一性,这导致小乘容易走向断灭见。


★ 互斥互补二者结合,才是真正完整的对五蕴涅盘关系的阐释,是真正的中道。对它的
真正认识,是终结大小乘佛教2000多年争论的一个关键。


的两
从生
外在
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2、波和粒互补,五蕴和涅盘互补。
:
:
: ★ 波和粒在更高层面是统一的,是物质或者意识,或者任何一个生命个体不可或缺的两
: 种存在方式,缺一不可,这就是互补。这个互补性由于是一种新的逻辑关系,并且在日
: 常生活当中无法找到,所以不是很容易理解。
:
:
: ★ 互补性决定的统一性,导致可以实现从粒到波的转化,也导致生命个体可以实现从生
: 灭相续的五蕴(粒性)到非生灭的涅盘(波性)的转化,此是解脱的内在根本原因。

r****n
发帖数: 8253
16
三、现象界和涅盘界


★ 粒性物质和粒性意识构成现象界,是时空之内的,是世间,是不圆满之存在。


★ 波性物质和波性意识构成涅盘界,是超越时空的,是出世间,是圆满之存在。。


★ 由于波粒二象之互补性,使得现象界和涅盘界本质同一,并非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存在
。也是因为互补性使得任何现象界的粒性存在,皆有机会转化为非现象界的波性存在。


★ 现象界相当于老子所说的万物或者“有”,涅盘界相当于老子所说的“道”或者“无
”。


★ 现象界相当于易经所说的阴,涅盘界相当于易经所说的阳。


★ 现象界相当于柏拉图所说的现象世界,涅盘界相当于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


★ 涅盘界绝对不是精神本体,不是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大乘是错误的将涅盘界的存
储业力种子,色法种子的功能赋予了一个精神性的阿赖耶和如来藏,又使得其具有创生
万法的能力,进而造成了神我常见。同样,涅盘界也不是婆罗门所说的大梵,因为婆罗
门的梵,是精神本体,并且能创生万物。

性。
色不
色异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3、 互斥互补缺一不可
:
:
: ★ 互斥性强调波和粒两种存在方式的排斥性、对立性,互补性强调两种方式的统一性。
: 要完整认识波粒关系,互斥和互补是缺一不可的。互斥和互补二者并无哪个是根本的,
: 都同等重要。
:
:
: ★ 五蕴是粒,涅盘是波。五蕴是有,涅盘是空,空有二象,互斥互补
:

r****n
发帖数: 8253
17
四、一些重要问题的解答

1、 业力存储和过去世记忆存储于何处?

此问题长期困扰佛教,部派佛教,大乘等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至今没有一个真正
解决的,而且几乎都掉入了常见。现在的南传,对此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也没真正解
决。

我认为,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涅盘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量子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业力和记忆其实也具有各自的波粒二象。

存在
“无
的存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三、现象界和涅盘界
:
:
: ★ 粒性物质和粒性意识构成现象界,是时空之内的,是世间,是不圆满之存在。
:
:
: ★ 波性物质和波性意识构成涅盘界,是超越时空的,是出世间,是圆满之存在。。
:
:
: ★ 由于波粒二象之互补性,使得现象界和涅盘界本质同一,并非完全不相干的两个存在

r****n
发帖数: 8253
18
2、 轮回主体和解脱主体是什么?


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佛教并受到外道诘难的一个问题,如何既要满足佛法的无我论,又
要满足轮回和解脱的成立?以下是答案,此答案主要是根据互斥互补性当中的互补性而
提出。


五蕴和涅盘两种存在方式,共同统一于某个众生,此“众生”就是轮回主体,解脱主体



谁在轮回,谁解脱,谁证涅盘?回答可以是:如觉轮回,如觉解脱,如觉涅盘。


这个“如觉”,是两种存在方式,某五蕴生灭之流和某涅盘界的抽象意识的一个统一代
称,犹如电子X是某粒子X和波动X两种存在方式的代称。它并不是指任何恒常主宰独立的
本体,也不存在这样的本体。


当处在轮回状态下,如觉仅仅是相续生灭的五蕴,内外皆无任何恒常主体。


当处在涅盘状态下,如觉仅仅是涅盘本身,此中无任何五蕴,也不能主宰支配任何五蕴



这就是否定主宰恒常独立,但不否定个体性,并使得轮回和解脱能够成立的的佛法所说
的“无我”.


这个如觉的个体性,其实是一种抽象个体性,是独立的数学关系(宇宙的本质是数学)
,不是人们以为的实体性的个体。所以这并不违背佛法所说的无我,也是圆满解决此问
题的唯一答案。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四、一些重要问题的解答
:
: 1、 业力存储和过去世记忆存储于何处?
:
: 此问题长期困扰佛教,部派佛教,大乘等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至今没有一个真正
: 解决的,而且几乎都掉入了常见。现在的南传,对此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也没真正解
: 决。
:
: 我认为,业力种子,累世记忆存储于非现象界的涅盘界,每个人的业力以及累世记忆,
: 和这个生命个体保持一种密切的量子纠缠。使得业力不会导致错乱。

r****n
发帖数: 8253
19
3)不可分割的极微(究竟名法,究竟色法)是否存在


存在不可分割的极微。


不可无限分割对应的是非连续性,无限分割对应的是连续性。


现象界的粒性的物质是非连续的,是不能无限分割的,有最小的不可分割单位,它是部
派佛教所说的极微,也是南传所说的究竟色法,也是物理学所说的量子,这是一种有确
定物理量的物理实在。


非现象界(涅盘界)的波性的物质是连续性的,是可以无限分割的,物理学里面用波函
数来描述。


物理分割和数学分割绝不能混同。大乘唯识的创始人世亲在这方面由于存在严重错误,
进而导致了他对极微的破斥是错误的


严格来说,不可以说物质无限可分,也不可以说物质不能无限可分。当有外在的观察条
件,物质表现为粒性存在,此时是不能无限分割的,有最小的物理量单位,是非连续的
。当没有外在的观察的条件,物质表现为波性存在,此时是可无限分割的,是连续性的



由于物质和意识都具有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二象性,导致时空也有连续和非连续的二象
性。

在以观察测量为前提下,时空是非连续的,有最短的普朗克时间和普朗克长度,并且有
时间箭头。而失去观察测量前提下,时空是连续性的,此时的时空,已经不是我们以为
的三维时空,是抽象的数学时空,并且无时间箭头。物理时空是现象界,数学时空是涅
盘界。

立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2、 轮回主体和解脱主体是什么?
:
:
: 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佛教并受到外道诘难的一个问题,如何既要满足佛法的无我论,又
: 要满足轮回和解脱的成立?以下是答案,此答案主要是根据互斥互补性当中的互补性而
: 提出。
:
:
: 五蕴和涅盘两种存在方式,共同统一于某个众生,此“众生”就是轮回主体,解脱主体
: 。

r****n
发帖数: 8253
20
4)中阴身是否存在,如何解释轮回转生的细节。


中阴身并不存在,如果要理解中阴身为什么是不必要的以及轮回转生的细节,关键是要
理解粒性存在(五蕴)的跃迁现象


粒性存在的相续生灭是一种跃迁性质的生灭,类似于电子从一个轨道跳跃到另外一个轨
道,中间没有任何空间轨迹,又类似于此一刹那电子出现在北京,下一刹那突然出现在
纽约,中间没有任何空间过渡,前后两个电子像是不同个体,却保持一种一致的数学关
系,这是五蕴生灭的极其重要性质。


跃迁的关键是前一事物现象(色法或名法)要彻底从时空当中灭去,后一事物现象(色
法或名法)要立刻全新的产生,而中间没有空间的轨迹过渡。


这种跃迁的性质,也是死后不需要中阴身和独立的识的过度,就可直接转生的关键原因
。它也是理解刹那生灭并非无因的一个关键。(随佛比丘即因为不能理解跃迁,所以错
误的认为刹那生灭是无因的。)
相关主题
认为涅槃是没有贪嗔痴的生活的相关支持者的言论有关“苦,无我,当下,时间,真理,信仰”
马哈希尊者对五蕴涅槃互斥的生动说明关于无我的讨论
佛陀或者众生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吗?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8253
21
)五蕴生起必灭和涅盘有生但是无灭是否矛盾


佛法所说的生,其实是指本征态(粒子态)的产生;灭,是指本征态(粒子态)的灭。
这是一种现象性的生灭。这种粒子态的生,有个明显特性,就是生起即灭(仅有极为短
暂的驻留,是普朗克时间)。


而涅盘(抽象意识弥散态)确实有个"生",此“生“和五蕴的生是完全不同的,它类似
于物质失去被测量后,立刻转化为波性存在,此波性存在有一个“开始“。当五蕴熄灭
后,涅盘的存在状态即开始,但这个开始,是一个非现象性的“生”,其实是个数学过
程,是非现象性的,勉强可以用“生”来形容(语言描述不得不借用之)。所以并不违
背无常和缘起,而且涅盘必须要有个开始,否则就会变成断灭论。因为如果涅盘没有任
何开始,则必定无始的恒久存在,而解脱必定变成彻底灰飞烟灭,不能有任何形式的延
续,此即是断见。


这种断见的解脱论也会导致产生两个无余涅盘的严重错误,一个无余涅盘是那个无始就
存在的涅盘,而另外一个无余涅盘是彻底的灰飞烟灭。这是违背经典,无法成立的。


所以虽然涅盘有开始,但完全不符合有生必有灭的缘起法则。当电子不被观察时,以波
性存在方式弥散,如果没有观察的介入,此电子将永远弥散下去,不会终止。这也说明
波性存在是不符合缘起法的。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3)不可分割的极微(究竟名法,究竟色法)是否存在
:
:
: 存在不可分割的极微。
:
:
: 不可无限分割对应的是非连续性,无限分割对应的是连续性。
:
:
: 现象界的粒性的物质是非连续的,是不能无限分割的,有最小的不可分割单位,它是部

r****n
发帖数: 8253
22
6)为什么四念住是唯一的解脱之道?


这是因为任何粒性存在(五蕴)只在当下刹那存在,所以要认识它的特性,必须要观察
当下的现象。而当下生起的现象,主要包含四类,是身,受,心,法。通过对当下现象
的观察,将有机会破除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持续存在的错误见解,如实观察到身心现象
只能维持一刹那,生起即灭,进而认识到无常,苦和无我。


7)为什么四念住一定要做到如实的自然的观察?


这是因为对现象的认识,必须建立在不扭曲,不被其他干扰的基础上。由于几乎所有人
潜意识深处其实都带有严重的错误认识,只有做到尽量如实的,自然的观察,才有机会
破除这些潜意识当中强大的错误认识。禅修者也必须要警醒,意识到其实自己离如实觉
察还很遥远,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做到哪怕一刹那的真正如实觉察,必定能认识苦,能
破除我见。


8)时间和空间是否独立存在?


时间和空间不是独立存在,不是独立背景,它们是对五蕴生灭变化的度量。是意识的观
察测量创造了我们感知的时间和空间。


不间断的意识观察作用,导致连续性的粒子性存在不断产生和消失,进而在此基础上有
了空间,时间,和被观察感知的现象性的万物。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五蕴生起必灭和涅盘有生但是无灭是否矛盾
:
:
: 佛法所说的生,其实是指本征态(粒子态)的产生;灭,是指本征态(粒子态)的灭。
: 这是一种现象性的生灭。这种粒子态的生,有个明显特性,就是生起即灭(仅有极为短
: 暂的驻留,是普朗克时间)。
:
:
: 而涅盘(抽象意识弥散态)确实有个"生",此“生“和五蕴的生是完全不同的,它类似
: 于物质失去被测量后,立刻转化为波性存在,此波性存在有一个“开始“。当五蕴熄灭

r****n
发帖数: 8253
23
9)佛法是唯心论吗?


佛法并不承认一切唯心造的唯心论。


一切唯心造,如果要符合佛法,则只是指意识(心)能够导致波性物质转化为粒性物质
(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使得粒子性物质不断在现象界产生。所以并非是心凭空造出
物体,这里的心,只是一个依赖条件(加工者),如果没有物质的波性存在(原料),
心无法使任何色法(成品)出现在现象界。物质在被观察测量之前和被观察测量之后,
都和心完全无关。只在被观察时候,才和“心”有关。严格来说,佛法根本不支持唯心
论的一切唯心造,更不支持心物一元。物质和意识,是两种不同特性的存在方式。


独立的宏观物体,比如一个完整的苹果,其实是意识相续生灭并且在瞬时记忆的基础上
拼凑出的一个影像,空间当中只有当下现起的普朗克尺度的色法,根本不存在完整的宏
观物体。我们被意识和时间的错觉所欺骗。


10)轮回的本质以及轮回为什么不需要宿命通就能确认?


相续生灭的观察测量导致了相续生灭的粒子性存在(五蕴)不断产生消失,这种生灭的
不断延续就是轮回。它没有一个起始点,如果不能终止观察测量行为,也不会有一个终
点。


这种不间断的观察测量作用被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所推动,这个推动力就是贪爱,它是一
种强烈的试图独占,体验信息的冲动,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这种强大的驱动,所以必定
有轮回现象。


在禅修过程当中,会发现这种贪爱的强大。通过对当下现象的生灭相续的观察(现象生
了又灭,灭了又生,此是轮回现象的微观体现)而获得智性认识,能够直接确认轮回的
必然存在,无需宿命智观察未来世和过去世。
r****n
发帖数: 8253
24
11)万物创生的源头和第一因(第一推动力)是否存在?


现象界的万物产生的根本因(源头)是涅盘界的抽象存在的万物(色法种子)。导致现
象界万物产生的依赖条件是粒子性的意识。粒性意识的连续观察测量,导致波函数(色
法种子)不断坍塌,进而有现象界的万物。现象界的万物不是脱离观察(识)而独立存
在的,而是依赖于各人的观察(识)而存在。没有识的相续生灭,就没有现象界的万物



涅盘界可以产生万物,但是这种产生万物不是主动性的,而是完全被动性的,严格来说
,是无明和贪爱导致的观察测量(识)作用,造成了涅盘界的物质波函数(色法种子)
坍塌掉,进而有了现象界的万物的产生。


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不是说有个起始点和第一因,这种
“道”产生万物的功能,其实是每个刹那的,也是无始的。


无明缘行,是道生一,一生二。行缘识,识缘名色,并且不断相续,是二生三,三生万
物。


12)是否存在造物主和上帝?


不存在一个造物主,宇宙无始以来就存在,它的发展变化是自身推动的结果。


不存在人格化的上帝,也不存在非人格化的主宰性的恒常上帝,也不存在阿赖耶识,恒
常的心,如来藏之类精神本体。涅盘界和五蕴的互斥互补性已经可以圆满解释所有重要
问题,所以佛教后期出现的七识,八识,如来藏等概念应该被奥卡姆剃刀法则剔除掉。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3)数学和存在的关系?


物质的本质是数学,意识的本质也是数学。涅盘界是数学实在。整个宇宙,类似于一个
超级量子计算机系统。有现象性的一面(粒),也有抽象性的一面(波)。


这个宇宙的系统具有智能性,目的性,这是数学算法自身的特性。


由于万物的本质是数,所以导致万物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数学所描述的,
这也是科学的重要意义。


又因为意识和物质都有数学特性,并且数学法则和物理规律具有抽象实在性,这使得人
的意识具备认识数学真理和物理规律的能力。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9)佛法是唯心论吗?
:
:
: 佛法并不承认一切唯心造的唯心论。
:
:
: 一切唯心造,如果要符合佛法,则只是指意识(心)能够导致波性物质转化为粒性物质
: (意识导致波函数坍塌),使得粒子性物质不断在现象界产生。所以并非是心凭空造出
: 物体,这里的心,只是一个依赖条件(加工者),如果没有物质的波性存在(原料),
: 心无法使任何色法(成品)出现在现象界。物质在被观察测量之前和被观察测量之后,

r****n
发帖数: 8253
25
14)是否上帝设计了数学语言?


并非上帝设计了数学语言,而是上帝是数学语言本身,此处的上帝仅是指智能性和目的
性,并非主宰者和造物主。数学具有自己的智能性和目的性。数学这方面的特性,目前
还没有被我们现在的数学所完整认识。


宇宙的智能性和目的性是很明显的,比如大爆炸的各个宇宙常数不可思议的精确,偏离
一点就会导致生命无法产生,这种智能性和目的性绝非被某超级智慧体或者上帝所设计
的。宇宙有自己的演化的数学法则。


15)为什么科学家和佛法禅修者都能认识永恒真理?


科学家可以通过意识,并借助物理现象为基础,直觉性的洞察数学法则和永恒不变的物
理定律,而且头脑创造出的数学概念和物理方程不可思议的符合物理宇宙。


并不是头脑创造了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而是意识直接洞察发现了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
。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具有抽象实在性。绝非头脑的概念描述。


禅修者可以通过意识,并借助身心现象为基础,直觉性的洞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
缘起的真理。


并不是意识推论出了一切有为法无常等真理,而是意识直接洞察了一切有为法无常这个
终极真理。


两者的洞察,其实都是建立在数学算法的基础上(人自己无法察觉到这种数学计算过程
),它们也都包含了理性和感性的内容。理性的部分,类似推论智,感性的部分,类似
现量智。


这二者之所以能够成立,都是因为意识和物质的数学特性,以及真理本身的数学实在性
。数学家的数学直觉和禅修者的观智都是意识对真理本身的一种直接洞察。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11)万物创生的源头和第一因(第一推动力)是否存在?
:
:
: 现象界的万物产生的根本因(源头)是涅盘界的抽象存在的万物(色法种子)。导致现
: 象界万物产生的依赖条件是粒子性的意识。粒性意识的连续观察测量,导致波函数(色
: 法种子)不断坍塌,进而有现象界的万物。现象界的万物不是脱离观察(识)而独立存
: 在的,而是依赖于各人的观察(识)而存在。没有识的相续生灭,就没有现象界的万物
: 。
:
:

r****n
发帖数: 8253
26
16)科学只是凡夫的头脑妄想,是只研究世间现象,无法应用于佛法吗?


这是一种错误观点,由于意识的数学特性和独有的直觉性以及真理本身的实在性,科学
对数学法则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并非头脑妄想,头脑也不可能妄想出高度符合物理宇宙
的法则。爱因斯坦本人说过:“单纯的思考可以把握现实“,其实就是指出意识的这种
特性。


科学也不是只研究世间现象,实际上科学上的数学定理,物理定律以及科学发现的物质
的波性存在,全部都是非世间的(不是五蕴),而且都是非缘起的,恒常的。佛法所说
的世间现象都是无常的,而数学定律,物理定律和物质的波性存在,不具有无常性,也
不具有缘起性。


17)必须要学量子物理才能理解佛法?


不需要学量子物理,也能理解佛法和证果,但是了解量子物理的认识论很有助于对佛法
的认识,有助于建立正见。因为量子物理的认识论和佛法的认识论其实具有高度的一致
性。它可以帮助去除很多错误见解和疑惑。


而如果真正懂了佛法的认识论,理解量子物理将容易很多,根据佛法,甚至可以直接得
出量子跃迁,非连续,非定域,以及不确定原理等。这说明佛法对物理学发展可以有一
定的促进作用。而量子物理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现有的佛法的发展,恢复原始佛法的真实
面目。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14)是否上帝设计了数学语言?
:
:
: 并非上帝设计了数学语言,而是上帝是数学语言本身,此处的上帝仅是指智能性和目的
: 性,并非主宰者和造物主。数学具有自己的智能性和目的性。数学这方面的特性,目前
: 还没有被我们现在的数学所完整认识。
:
:
: 宇宙的智能性和目的性是很明显的,比如大爆炸的各个宇宙常数不可思议的精确,偏离
: 一点就会导致生命无法产生,这种智能性和目的性绝非被某超级智慧体或者上帝所设计

r****n
发帖数: 8253
27
18)为什么对波粒二象的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是实现文明跃升的关键


这是由于导致文明走向衰落和毁灭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无明和贪爱。对于个体,只有对涅
盘的证得,才能获得个体的终极解脱和跃升。而对于集体性的文明同样是如此,文明必
须发现涅盘界尤其是意识的波粒二象性,寻找到心灵解脱之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婪
,消灭战争,从而实现文明的整体跃升。


19)如何实现对涅盘界的发现


这需要科学和佛法的结合,将佛法和科学各自的擅长所整合,弥补各自的劣势,才能发
现并揭示涅盘界的特性。科学的优势在于对物质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数学语言的精确严谨
性以及自我否定和质疑的精神,其劣势是科学家自身的思维局限,以及现有科学的过于
功利化,而佛法的优势在于对意识现象的丰富探索经验和成功案例,其劣势是主观经验
过强,缺乏有力的说服力,和佛法演化的变质,以及质疑精神的缺乏。


科学尤其是量子物理已经极度接近终极存在的秘密,极度接近涅盘界的发现,只是保守
主义,自然主义,功利主义导致科学停滞不前。而佛法也面临严重的教义变质甚至濒临
毁灭,二者需要早日的对话和整合。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16)科学只是凡夫的头脑妄想,是只研究世间现象,无法应用于佛法吗?
:
:
: 这是一种错误观点,由于意识的数学特性和独有的直觉性以及真理本身的实在性,科学
: 对数学法则和物理规律的发现,并非头脑妄想,头脑也不可能妄想出高度符合物理宇宙
: 的法则。爱因斯坦本人说过:“单纯的思考可以把握现实“,其实就是指出意识的这种
: 特性。
:
:
: 科学也不是只研究世间现象,实际上科学上的数学定理,物理定律以及科学发现的物质

r****n
发帖数: 8253
28
20)认识波粒二象对各宗教整合和宗教科学整合和东西方文明整合之作用

对波粒二象的正确认识,是终结大小乘佛教两千多年空有争论,五蕴涅盘关系争论的唯
一钥匙,同时,它也有利于整合道家,儒家包括周易等传统文化。对于基督教,虽然否
定了人格化的上帝和造物主,然而重新认识了宇宙的智能性和目的性。

科学的数学性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则实际和宗教对心灵解脱,对涅盘界的追求本质一
样,数学真理,物理法则和心灵解脱的归属地其实都是永恒的涅盘界。宗教和科学并无
对立,而是互补之关系。

从不同侧面揭示此关系的东方文明源头的佛法,道家,周易和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思
想(尤其是柏拉图)都是人类思想的巅峰。以它们思想为基础的东西方文明也是互补的


宗教之间的整合,宗教和科学的整合,东西方文明的整合,绝不应是无原则的融合,每
种体系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错误,进一步深入的认识终极真理。

宗教尤其需要对自己刮骨疗伤,剔除迷信,盲目,谬误的部分,回归正确的信仰观。


21)认识波粒二象对重建人类价值观的作用


借助于对波粒二象各自特性以及二者转化过程的深入性认识,尤其是建立在此基础上佛
法所揭示的四圣谛和八正道的灵性解脱之路,提示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它是追求真理
,良善,如实,共享,无私,互助,公正,和平,慈悲等所有人性的良性价值,人类需
要以这些人性当中的良性价值为信仰和追求,从而重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类不必需要任
何宗教,不必需要信仰人格化的上帝和神,人类只需要正确的认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认识存在之谜,进而在此基础上减少贪婪,嗔恨,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则必能创建
惊人的文明奇迹,并必定被宇宙之光明力量所护持。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虽然会灭亡,然而佛教之精神将永存,光照世间,如日,如月。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18)为什么对波粒二象的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是实现文明跃升的关键
:
:
: 这是由于导致文明走向衰落和毁灭的根本原因是人的无明和贪爱。对于个体,只有对涅
: 盘的证得,才能获得个体的终极解脱和跃升。而对于集体性的文明同样是如此,文明必
: 须发现涅盘界尤其是意识的波粒二象性,寻找到心灵解脱之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婪
: ,消灭战争,从而实现文明的整体跃升。
:
:
: 19)如何实现对涅盘界的发现

d******r
发帖数: 5008
29
给老杨看过没有?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本文以波粒二象(即空有二象)为基础,结合佛法的相关理论,构建关于存在的认识论
: ,概括性的指明个人所认识的缘起,无常,苦,无我以及涅盘的关键要点,以促成整个
: 心灵解脱之关键理论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并为禅修实践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也
: 同时对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解答。
:
:
: 之所以把波粒二象放在中心位置,是因为此性质及其重要,它涉及到了佛法缘起、无常
: 、苦、无我、涅盘等几乎所有重要问题。波粒二象其实是佛法的理论核心基础,因为它
: 才有四圣谛以及缘起等佛法重要理论,它隐藏了存在的重要秘密,隐藏了个体解脱的重
: 要秘密,对它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解脱,甚至是文明

f****1
发帖数: 15
30
Good think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However, this could be wrong.
相关主题
几个基本问题说说物质的波粒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freeman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几句粗话,不好听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d******r
发帖数: 5008
31
一个高中物理都忘得差不多了的,
谈波粒二象性。。。

【在 f****1 的大作中提到】
: Good think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 However, this could be wrong.

l**a
发帖数: 5175
32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
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
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
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
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在一次北大的演讲中,一个北大学生问杨振宁:“您认为科学发展到终点,会是什么呢
?”
杨振宁几乎是想也没有想,立刻说到:“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
教”。
学生有问“那是可不可以这样说,科学的发展的终点是宗教呢? ”
杨振宁答到:“是的!”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宗教。
他也曾经说过:“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振宁谈“物理学与佛教”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
。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
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
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
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
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
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
,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
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
,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
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
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
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四圣
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明了涅槃入灭的方向,指出了修习
正道的道路,佛教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宗派,各宗各派有各自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
,其基本的理论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
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
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要强调的是佛教的实证性。听从佛陀的指示
,依法修行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证实佛陀所言之不虚。佛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哲学,而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科学,虽然它包含了伟大的哲理。依佛学修行实践就是学佛。
第三,佛学描述的一些自然现象对达到相应修行功力的人而言是一种实践观测,而对于
普通人众来说则只能姑且信之,但对今人的自然科学的观测结果而言,就是伟人的科学
预言。佛陀在千百年前就说过: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以及有关宇宙结构的三千
大千世界等,这些都为现代科学中的微生物学和天文学所证实。
现在有些人会对佛教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指责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其实这些人中相
当一部分对科学也是了解不够的,是对科学采取迷信态度的,是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的
。佛教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说往往被人攻击为迷信。这种人的论据之一就是有人做恶
事也没得恶报。有人做好事也没得好报。其实这是对六道轮回业力成熟才得果报了解不
够。论据之二便是因果轮回怎么没人看得见。
事实上从佛教产生后的两千多年来,历史记载了许多看得见因果轮回、只有种种神通的
修道人。看不见的东西并不就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眼睛不能感觉到红外线、紫外线;我
们的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我们看不见微生物,更看不见原子等微观粒子,我们
也看不见听不到我们周围如今到处充斥着的大量电磁信号,如无线电波、电视信号、手
机信号。
我们能看见阳光却不能马上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我们把上述东西作为科学常识
而深信不疑,因为当今流行自然科学。科学的实证精神在于科学不会因为你相信就让你
轻易地检测到,也不因为你没有去观测而不存在,而成为迷信。
如果一个人想深入了解我们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到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就必须认真地跟
科学领域中的善知识虚心学习。随着从小学读到博土毕业,你就能逐渐学到更多的科学
理论,做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借助于科学仪器感知更多的科学现象。
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
迷信,这是非常可笑的。同样佛教所揭示的真理并不会因为你没有跟善知识学习、没有
修行,就指责成为迷信。佛学也不会因为你仅相信而不努力用功就让你轻易把握。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是智慧者的信仰。印度和中国世世代代的历史人物证明了这一点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运用,而佛学正是令人断除妄念显现众生本具智慧的,所以科学与
佛学丝毫不矛盾的。
佛教的科学性-正确认识佛教从这里开始!
佛经中很多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的吻合。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
小到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尖端科学等,无一不证明佛教的
真实性。下面略举数例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
佛陀在《起世经》中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过准确的描述,原文是古文,大家有兴
趣可以找来看看。
佛陀以一千个太阳,一千个月亮组成的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而以一千个小千世界
形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
界’就是一佛化土。李庆宏居士在《佛教起信与入门》一书中分析认为:小千世界对应
的三维空间即为银河系。佛陀把一千世界合在一起讲,并且说明了此小千世界‘犹如周
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而且指出银河系有
上千个有人的星球。佛并未把无数没生命的星球放进去,因为人是正报,物是依报。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
如果把三千大千世界理解为三千个大千世界,算下来就是30亿个星系(目前天文学家已
观察到约10亿个星系),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同时成住坏空的,这就符合当前的宇宙大
爆炸理论。
这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个,也就是说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还没有超出一个三千大千
世界。
《起世经》还提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中(即银河系)有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
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其它三个大洲应指银河系其它类型的外星人。佛
陀对他们作过详细描述,包括脸型,寿命,生活状态等。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
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
《瑜伽师地论》卷二记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
二十中劫成已住。’根据部分佛教典籍的论述,一小劫为1,680,000年。每20小劫为一
中劫,即33,600,000年。80中劫为一大劫,即268.8亿年。这就是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寿
命。我们目前测定的宇宙年龄是137亿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现在是中年。
我们大致算一下,其中‘成’和‘成已住’的年限是67.2亿年,生命仅在‘成’和‘成
已住’的阶段出现,太阳系已形成46亿年,约形成十几亿年后开始产生最简单的生命;
太阳系还有47亿年的寿命,后面若干亿年地球上已不适合生存,算下来刚好。
论地球的形状
《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
)就象掌中的庵摩罗果(印度一种椭圆形的水果)。若不是实证,2500年前怎么知道地
球是圆的?
《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球是圆形的,地球
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
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
佛在《起世经》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
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现在的西藏人则还可以根据佛教的《时轮金刚续》准确
测算日食月食。
论微生物
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佛观一碗水,四
万八千虫)。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即不用显微镜就看见了水中的无
数微生物。佛当年规定弟子喝水都要先过滤,尽可能避免伤害大一点的微生物(太小的
就没办法了)。
论寄生虫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还指出确定位置和活动状态。今日
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
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可能在人要
问了,2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科学,怎么对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
楚?
实际上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从现在开始经过50亿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对宇宙本质的了
解还是及不上佛陀。这是由识心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佛是亲证,而许多现代科学,只
能靠推测。如万物都是从空无中产生,以及所有物质依观测而存在,是现代量子力学铁
定的结论。科学家无法从感性上理解,但也不能不接受这种结论。而佛早就指出万法心
生,诸法无我。
《楞严经》指出:“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又如近年兴起的宇宙全息理论,
在《楞严经》上也可找到印证:“于一毛端含受十方国土”。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二千
多年前的佛学理论,近百年来才被现代科学一一验证。现代黄念祖居士说:“近百年中
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
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
相容的。
--------------
中外名人谈佛教
1.卡尔·马克思(德国)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2.恩格斯(德国)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
人)才是可能的。
3.弗里德利希·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为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4.伯特兰·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
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我觉得不论是智慧还是人格,.....佛陀都超过耶稣。
5.章太炎(国学大师)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
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6.梁启超(国学大师)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有放万丈光焰于历
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
教之范围。
7.康有为(国学大师)
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
远。
8.孙中山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
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9.陈独秀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10.鲁迅(文学大师)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
示了,真是大哲。
11.沈家祯(科学家)
我本人是科学家, 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和科学是
一而二,二而一的。
12.爱因斯坦(著名科学家)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13.范文澜(著名史学家和国学大师)
不懂得中国佛教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的思想史、中国的哲学史、中国的文化史。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本文以波粒二象(即空有二象)为基础,结合佛法的相关理论,构建关于存在的认识论
: ,概括性的指明个人所认识的缘起,无常,苦,无我以及涅盘的关键要点,以促成整个
: 心灵解脱之关键理论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并为禅修实践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也
: 同时对一些重要问题做了解答。
:
:
: 之所以把波粒二象放在中心位置,是因为此性质及其重要,它涉及到了佛法缘起、无常
: 、苦、无我、涅盘等几乎所有重要问题。波粒二象其实是佛法的理论核心基础,因为它
: 才有四圣谛以及缘起等佛法重要理论,它隐藏了存在的重要秘密,隐藏了个体解脱的重
: 要秘密,对它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涅盘界的发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解脱,甚至是文明

d******r
发帖数: 5008
33
靠,这一下估计大S又要去老杨他们家门口蹲坑了。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
: 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
: 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
: 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
: 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 在一次北大的演讲中,一个北大学生问杨振宁:“您认为科学发展到终点,会是什么呢
: ?”
: 杨振宁几乎是想也没有想,立刻说到:“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
: 教”。
: 学生有问“那是可不可以这样说,科学的发展的终点是宗教呢? ”

r****n
发帖数: 8253
34
大部分不是杨振宁说的。这篇文章,很滥,假冒杨振宁的名义而已

【在 l**a 的大作中提到】
: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
: 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
: 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
: 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
: 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 在一次北大的演讲中,一个北大学生问杨振宁:“您认为科学发展到终点,会是什么呢
: ?”
: 杨振宁几乎是想也没有想,立刻说到:“科学发展的终点是哲学,哲学发展的终点是宗
: 教”。
: 学生有问“那是可不可以这样说,科学的发展的终点是宗教呢? ”

r****n
发帖数: 8253
35

其说。唯一遗憾的就是它不是佛法,不是世尊所说法。排除掉你这里面物理学概念不清
晰的毛病
~~~~~~~~~~~~~~~~

它当然不是世尊所说的法,但是否符合佛法,这个是各人评断了。


来,但其实无关大局),完全有能力自己开宗立派。遗憾的是受众太小,不对佛法大小
乘具备基本认识,不对量子物理有点起码的认知,根本不会读懂你在说什么。我估计绝
大多数人一看你这种物理和佛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描述的方式,就没兴趣再看下去了。我
虽然不能接受你这套理论,但我能读懂这套理论,也能体会背后独立思考的份量。


我所说的这些东西,大都是比较深入的法义和内容,不适合初学者和一般人看,只适合
对佛法有着很深入了解,并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看。

我只是说出我想说的,只是揭示,并不关心什么受众和传播的问题。而且很显然的是,
它即不会受到佛教徒的欢迎(有悖于大乘和小乘的很多观念),也不会受到一般的科学家
的欢迎,对于普通大众,更是艰涩难懂,遥不可及,也非常偏离日常经验。但这些,都
无法掩盖它的价值。

再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许才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它所说的重要价值。

我写这些,只是留给后面的人或者真正有心的人看的。


力的种子储存在涅槃界的波性物质里面,那么当今世的色身死亡,五蕴分解,根据名色
与识互缘的道理,色的六根既然不在,六识也应该随死亡而分解。假如你不承认有末那
识、阿赖耶识,那么储存在涅槃界的业力种子,由什么去取回,而产生下一世的轮回身
?亦即,由什么识来观察而导致波形物质坍塌,形成下一世的色?
~~~~~~~~~~~~~~~~~~~~~~~~~~~~~~~~~~

业力种子在涅槃界,但不能说存储在波性物质里面。它有它自己的存在形式。而且也没
有什么所谓要去取回种子的问题,只要有识身,业力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不想取都没
用。

你所说的问题,是个名色的前后相续以及业力的配合问题,它实际不仅发生在死亡,也
发生在活着的每一个刹那。

名色在前一刹那彻底灭去,在后一刹那又产生新的名色,这是一种跃迁性质的变化,和
电子的跃迁是类似的,因为这种跃迁在宏观世界里面没有,所以一般人很难理解和接受
它。而业力对其的影响,则类似于某种施加于电子的作用力,虽然电子在跃迁,但是这
种作用力还会延续。


涅槃界是一个“所依”,类似于大海,而现象界的名色,相当于从大海中窜出的一对鱼
。名色成对的从大海跳出,又同时被大海(业力)所影响。造成名色这对鱼从大海跳出
的根本原因,则是无明贪爱。也就是名色之所以在下一刹那,或者下一世产生,根本原
因还是无明贪爱。

理解这个模型,就基本会明白上面你提出的问题。
r****n
发帖数: 8253
36
在 baling 的大作中提到: 】
以及下一世的色身为何会再开始。你说识身在,业力种子就会影响,这当然是对的。但
识神死掉,下一世的识身开始,若没有阿赖耶识,中间以谁为媒介?

~~~~~~~~~~~~~~~~~

如果说媒介,只能是涅槃界,不会是别的,不过这涅槃界的媒介作用,也和通常的理解
是有区别的,这个地方,不是那么好描述,因为我们的经验,都是建立在五蕴和时空基
础上的,而偏偏涅槃界,又是非时空的。

其实离散性的模型,都有这个媒介问题。

之前我曾经引用的那个离散和连续的论文里面有这么一段

========================

离散性思想是指物质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是分立的, 它们分立在不同的特定状态上, 这些
物质之间是“虚空”, 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已知的物质形式传递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这
些物质状态之间只能发生某种“ 神秘”的 “超距作用” , 这种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是
瞬间、不明了的。如: 牛顿力学中的粒子和虚空概念, 量子力学理论中的能级跃迁等。
===================


为了解决这个媒介问题,物理学上曾经也提出过一些观念,比如神秘的“以太”,其实
这东西,也类似于"神我",只是它不是精神性的。(不过也有人把灵魂当成是以太的一个
表现)

在宗教里面,为了解决轮回的延续问题,就需要一个传递者,于是出现了灵魂等神我概
念,而物理学上,为了解决物质之前的力的传递问题,就创建所谓的“以太”。它们都
是错误理解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关系,将连续性的本体概念,带入现象界,而造成的错误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关于无我的讨论大小乘思想对立的核心:不二论和二元论的对抗
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
几个基本问题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我、无我的一些整理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
涅槃本身也是一种识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说说物质的波粒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freeman菩提比丘∶五蕴与五取蕴
几句粗话,不好听认为涅槃是没有贪嗔痴的生活的相关支持者的言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涅盘话题: 存在话题: 波性话题: 粒性话题: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