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转载)
相关主题
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 -- 上座部《大念处经》南北传阿含经当中的须陀洹初果
十日内观开示--第五天[转载]四圣谛5
苦集圣谛证悟的次第 4
四圣谛纲要如何鉴别邪师说法 ?
葛印卡美国哈佛商务俱乐部内观演讲原始佛法所说,仅限于四圣谛范围
[修佛论道学儒]强身健体超越爱与恨的执着
内观第五天开示怎样做才是受持经典?
TO 舟云否定证初果必须以涅槃为所缘的相应部经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痛苦话题: 欢愉话题: 贪爱话题: 执着话题: 生起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葛印卡老师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释都来得重要。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爱别离)皆带来痛苦。 因此,第一圣谛,苦谛,苦的真理,是普遍适用的。 第二圣
谛,集谛,痛苦的因由,这从内心去体会和从外在看来有所不同。 我感到痛苦,似乎
是因为外在世界发生了一些我不想要发生的事,或发生了一些不符合我期望的事。 然
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痛苦源自于我所起的贪爱或瞋恨反
应。我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贪爱。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并生起瞋恨。」此第二圣谛对
所有人皆如是。
因此,出离痛苦的方法对所有人皆可行,因为你必须拔除痛苦的根源,那是贪爱与瞋恨
的起点。 在粗略的层面,持戒(sīla)是好的对治方法─ 那就是,在举止或言语上
,不造作任何会扰乱或伤害其他众生的行动,因为那样做同时也在伤害你自己。 然后
致力修定(samādhi);控制你的心。 然而,光是控制并不足够;你必须更加深入并
净化你的心。 一旦心被净化,贪爱和瞋恨便会消失,而你会到达完全没有痛苦的境界
。 整个过程是那么合乎科学;那么容易便为人们所接受。 当然,若我们持续教条之争
,困难便会出现。 但我却说,只管练习并体验:「你是否正在受苦?这是否痛苦的因
由?而它是否藉由这样的修行方式被拔除?」
问题 :或许在智力层面,一个人能理解这种有关四圣谛的逻辑推理,但要如何以一般
人能理解的方式来向他们解释,生命是痛苦的,而修证此圣谛能导致从痛苦中解脱?
葛印卡老师 :这是苦(dukkha) ─这是一项对所有人而言都是苦涩的真相,不能藉由
忽视或逃避而将之消除。 我们无法闭上双眼避而不视并期盼苦会自行消失。 我们无法
透过揣测或争论而使之消失。 接受苦的实相就是接受真相。 只有当我们接受苦的真相
,我们才能找到出离苦的方法。
接受苦的真相会有任何障碍吗? 这种真相有多显而易见,这项事实有多清晰? 一切生
物的生命是何其充满痛苦! 我们甚至无法想像一切众生所受的痛苦何其巨大。 在这一
小段时间里,正当我讲出这些句子之时,地球上无数的小生物,正被吞噬和粉碎于血牙
之下;它们正被无情的吞咽,丝毫不被怜惜。 我们能计量它们的苦楚、疼痛、痛苦吗?
即使我们先将畜生道众生的痛苦搁置不谈,光是人类本身的苦又是何其难以计量和无尽
? 在此存在的一刻,世上的医院里,有多少病患正在极度痛苦中呻吟? 又有多少人因
感知死之将至,正在无能为力、恐惧与剧痛中哭泣? 又有多少人因丧失财富、声望、
地位、权力,此刻正受着痛苦的折磨? 活在这个到处充斥着痛苦的宇宙之中,谁人能
以任何理由不接受痛苦的真相?
我们当然不想说,生命当中只有苦,而没有丝毫欢愉。 然而,感官欢愉真的能称之为
快乐吗? 那快乐的光辉​​难道没有含藏痛苦的阴影? 没有感官欢愉是恒
常、不变、永远持续的。 在感官的境界里,没有半点欢愉是一个人能永享而满足的。
一切欢愉皆无常,正在变化,必将消失。 总而言之,凡是无常的皆令人不满足。 当我
们执着于某些东西,因为它似乎令我们愉悦,可是一旦欢愉不再,忧伤会是何等巨大;
痛苦会变得剧烈。
在世人眼中,一个人或被视为非常快乐,或自认为非常快乐。 人们能享受这些欢愉多
久? 刹那光明何其急速地变为黑暗! 一个人对这些欢愉的投入与执着有多深,他置身
于无法避免的痛苦就有多深。 然而,一个享受却不执着于欢乐的人─ 清楚了悟欢乐的
无常本质─ 便能于欢愉结束之际不陷入痛苦。 因此,当我们享受这些欢愉之时,若能
觉知它们变化、无常的本质,若我们觉知这些欢愉本有的苦,那么当这些欢愉结束时,
我们便能不受随之而来的痛苦束缚。 在我们的欢愉当中看到苦,就是看到将苦摧毁的
真相;这是确保我们福祉的正当生活方式。
看见苦的真相用意在于,苦一抬头,我们便看到它、意识到它,并立即将此苦的火焰扑
灭,因此它便不能蔓延。 若我们觉知因执着于欢愉而来的苦,那么我们将不允许火势
蔓延。 当我们享受欢愉之际,我们往往不会变得紧张或兴奋,而当欢愉结束,我们不
致变得痛苦,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已了知欢愉短暂的本质。 这样,欢愉的终结不
致成为痛苦的因由。
每一个人,毫不例外,都会体验到一些苦的真相,但仅当苦被体验并被客观地观察,而
非沉浸其中时,苦的真相才能受用。 在这种情况下,它才是苦圣谛。 因某些肉体上的
痛楚而哭泣、呜咽、翻滚,无疑是看见苦的真相,但观察并体会潜在于喧闹笑声、美酒
与笙歌这种种看似欢乐底下的痛苦,才是真正看见苦谛。
只要我们还不能观察到感官欢愉的真实本质,我们势将持续执着于它们,持续渴求它们
─ 而这就是我们一切痛苦的主要因由。
因此,若我们要全然了解、全然体悟苦,则必须了悟并体察微妙的实相。 在经验的层
面上,在一个人自己的身体结构之内,观察实相转瞬即逝、无常的本质,并由此体悟整
个心物宇宙的本质。 感官世界是无常的,而一切无常皆苦。
了解并观察此实相便是体悟、领会第一圣谛;而正是这种对苦谛的了解,能引领我们从
一切痛苦中解脱。
问题 :我们通常能在理智层面了解并接受所说的道理,却仍然错失什么是我们痛苦的
最深因由。
葛印卡老师 :在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本处,总有一些执着,总有一些贪爱。 让我们试图
更彻底、更完整且更深入地了解渴求。
我们始终体验着无尽的贪爱。 我们的肉眼看见一种看似美丽的形色,而我们的渴求便
骚动起来。 我们听见一些声音,嗅到一些气味,尝到一些味道,触摸到一些实体,只
要是愉悦的,便马上渴求。 我们的执着于是抬头。 同样地,当我们忆起一些感官欢愉
,曾带给我们极大愉悦─ 我们马上渴求能再次经验到它。 或者若我们想像一些感官欢
愉,是我们不曾经验过的,那么想要去经验的贪爱便显现。
对此六种感官对象生起渴求,是因为这些感官对象使得我们坐立不安。 我们对于所没
拥有的东西,生起强烈贪爱。 我们只会不满足于所拥有的东西。 只要有执着,就会不
满足,而只要不满足,就一定会有执着。 不满足于现存的(现在的样子)以及贪爱非
现存的(不是现在的样子),两者皆令我们痛苦。
即使我们在理智层面体悟到贪爱与执着之苦,我们仍然无法藉由理智上的知识出离这种
痛苦。 我们在一生中,一直活在贪婪竞争的心态里。 从童年开始,我们便时常渴求胜
过他人。 在疯狂的竞争精神中,生活演变成无所不用其极的森林法则,适者生存压倒
一切。 生活变得紧张并充满不安与挣扎。
然而,在这样的激烈竞争当中,我们要在哪里找到快乐与福祉,当我们得到渴求的对象
之前,我们受到不满足的困扰。 在我们致力于取得成功的过程里,我们失去了心的平
衡。 而当我们成功获得所想要的,我们不是去享受拥有的满足感,反而变得更为焦躁
不安,要去获得更多,囤积更多。
这样的活动─ 从一开始便产生焦虑、不安、紧张、痛苦;当这样的活动增加,这种种
不想要的心理状态就会更为旺盛;而终究带来更多的痛苦─ 这种在物质层面看似的进
步,如何能开创一个安详和繁盛的时代?
这并不意谓在家众应摒弃一切物质活动,并过着贫穷的生活。 人们必须工作,以解除
本身以及他人的贫穷。 他们应当努力工作,但在投入工作之际同时保持心的平衡。 假
使在执着与贪爱的影响之下,他们行将失去人性尊严、安详与平衡;那么,纵使累积了
大量物质财富,他们必然得不到任何真正的快乐。 要获得真正的快乐,一个人必须保
持心的平衡、心的明智。
执着和竞争的病态像传染病般蔓延,并在人性当中不断蔓延开来。 人类因而失去了安
详与宁静。 这种过度竞争和渴求因此成为我们痛苦而非快乐的繁衍地。 安详在于阻止
它的靠近。 安详在于尽量远离于它,安详在于远离过度贪爱和无谓竞争的魔爪,并时
常保持心的平衡和平等。
问题 :面对这些我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处境,有什么方法可解除我们内在的痛苦与焦躁?
葛印卡老师 :若事物因某种原因生起,借着拔除这种原因,一定能将之拔除。 痛苦,
正如我们所见,是由贪爱与瞋恨生起。 若这两者完全消灭,那么理所当然,痛苦也将
随之消灭。
在理论层面接受这项真理不难,但要在经验层面予以体证则非常困难。 而除非一个人
能实际体验到痛苦因由之拔除,否则将永不能达至痛苦的终结。 一个真正解脱的人不
仅阐述拔苦的理论;他更会示现达到此目的的方法。 因此,出离痛苦的方法是以实践
为主,而不光是理论。
要拔除痛苦的根源─ 贪爱与瞋恨─ 一个人必须了知它们是如何和从哪里生起。 透过
本身的经验,一位解脱者发现并教导,每当有感受生起,贪爱与瞋恨必随之生起。 而
每当感官对象与根门相触─ 形色与眼睛(眼根)相触;声音与耳朵(耳根)相触;气
味与鼻子(鼻根)相触;味道与舌头(舌根)相触;所触之物与身体(身根)相触;想
法与心(意根)相触,感受便会生起。
我们必须将贪爱与瞋恨由根拔除─ 亦即,从感受生起处将之拔除。 为能如此,我们必
须发展觉知身体内一切感受的能力。 为达此目的,我们应训练心,使之变得极为锐利
和敏感,能于所有层面感觉到种种感受。 除了这种清晰的觉知之外,我们还必须发展
对一切感受─ 愉悦、不愉悦和中性感受─ 保持平等心的能力。 若我们保持这种觉知
和平等心,我们将必不会作出反应;当感受生起时,一个人将不再产生贪爱或瞋恨。
p*******r
发帖数: 4048
2
当感受生起时,一个人将不再产生贪爱或瞋恨。
这个真的很难呀。。。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 标 题: 出离痛苦的实修方法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4:55:07 2013, 美东)
: 葛印卡老师
: 下文选自「内观的钟声已响起」一书,由内观研究所出版。
: 问题 :就修行而言,最关键的了悟似乎是体证四圣谛,而这比起佛教对宇宙的一切诠
: 释都来得重要。
: 葛印卡老师 :是的,因为这四圣谛是普遍真理。 没有人能否认第一圣谛,苦的实相。
: 与不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怨憎会),以及不能与想要的人、事物、处境交会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否定证初果必须以涅槃为所缘的相应部经文葛印卡美国哈佛商务俱乐部内观演讲
如来藏的问题[修佛论道学儒]强身健体
修行法语-什么是值得花时间的事?内观第五天开示
争论的误区-学佛的体会TO 舟云
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 -- 上座部《大念处经》南北传阿含经当中的须陀洹初果
十日内观开示--第五天[转载]四圣谛5
苦集圣谛证悟的次第 4
四圣谛纲要如何鉴别邪师说法 ?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痛苦话题: 欢愉话题: 贪爱话题: 执着话题: 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