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史观
相关主题
揭穿资产阶级哲学的伪科学——冯友兰先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歪曲与修正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ZZ大脑, 意识和灵魂
谁来讲将唯物主义呗?[合集] 唯心主义-维基百科ZZ
问一个问题经验一元论--百度百科
多谢大家指点,所以再说两句佛教的物种起源说——堪布慈诚罗珠开示 (下)
Re: 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转:地震的启示-净空法师
Cogito ergo sum 带给唯物主义的困扰佛教的定义 (转载)
Re: 刚看了matrix佛法是“唯心主义”吗?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物质话题: 社会话题: 运动话题: 意识话题: 发展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l
发帖数: 3821
1
《反杜林论 》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
根据比较神话学,这一最初的过程,至少就各印欧民族来看,
可以一直追溯到它的起源——印度的吠陀经343,以后又在印度人、波斯人、
希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中间,而且就材料所及的范围而言,
也可以在克尔特人、立陶宛人和斯拉夫人中间得到详尽的证明。
但是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样,
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的,
它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人。
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想的形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
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
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
这样就产生了一神教,从历史上说它是后期希腊庸俗哲学的最后产物,
并在犹太的独一无二的民族神雅赫维身上得到了体现。
b*****l
发帖数: 3821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二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http://www.uus8.org/a/3/07/13.htm
宗教中的各种神的形象都可以从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神是人造的,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各民族的神都具有本民族的人的特征。
阶级社会的宗教把神分成高级神和低级神,主神和一般神,
并在他们之间建立起统治和隶属的关系,
这种“天国”中的等级关系,正是尘世间的阶级关系的反映。
b*****l
发帖数: 3821
3
要考据就彻彻底底的考据。
唯物史观一切以人间物质世界为依据,一点不含糊。
标准一致,态度值得赞叹,让人无话可说。
唯物史观会认为一堆轮回涅槃灭苦的话,非真实。
考证非真实的出处,也就是学习造永动机而已。
宗教界人士扭扭捏捏的选择性考证,都是99.99999999...步笑百步。
a*****y
发帖数: 33185
4
可能把宗教说成是基于感觉的,逻辑自洽的精神建构,更合适一些
b*****l
发帖数: 3821
5
是的,这就是我前文说过的。

宗教不是科学,有很多超自然、超越一般的经验和感觉的东西,
是很难像科学一样证伪的。辨析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大概
就是自洽逻辑。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的内在逻辑,或者公理体系。
这些公理比如唯一上帝,天堂地狱涅磐什么的是一般人无法验证的。
就像数学一样,都很容易自己建立一套公理系统,发展出一套理论出来,
然后可以自圆其说。用不同的公理体系去比较,用一种体系去评价另一种
体系,往往无从评断,结果也无法让人信服。比如欧氏几何来说黎曼几何
错误,用上帝是造物主来说佛教错误都是一样的口水。
同样的用唯物主义经验主义来评论宗教的超自然超经验的理论和体验,
也是各执一词的鸡同鸭讲。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把宗教说成是基于感觉的,逻辑自洽的精神建构,更合适一些
a*****y
发帖数: 33185
6
其实都是盗梦空间中的一个梦:)
g*******r
发帖数: 1414
7
你说得很对 --- 逻辑要自洽
为什么出现针对大乘越来越多的考证?
不是大家闲的没事做
是大乘出现越来越多的内部不自洽的逻辑
想里通顺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意义
也只能考证
现在的争论的源头,其实根本不是能不能考证,逻辑是否自洽
而是考证的结果让人不开心的反应。
否则这个版上大家来来回回转帖的赞美之词,逻辑不自洽的太多太多太多了,没人有意见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是的,这就是我前文说过的。
: “
: 宗教不是科学,有很多超自然、超越一般的经验和感觉的东西,
: 是很难像科学一样证伪的。辨析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大概
: 就是自洽逻辑。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的内在逻辑,或者公理体系。
: 这些公理比如唯一上帝,天堂地狱涅磐什么的是一般人无法验证的。
: 就像数学一样,都很容易自己建立一套公理系统,发展出一套理论出来,
: 然后可以自圆其说。用不同的公理体系去比较,用一种体系去评价另一种
: 体系,往往无从评断,结果也无法让人信服。比如欧氏几何来说黎曼几何
: 错误,用上帝是造物主来说佛教错误都是一样的口水。

b*****l
发帖数: 3821
8
要考据就彻彻底底的考据。
唯物史观一切以人间物质世界为依据,一点不含糊。
标准一致,态度值得赞叹,让人无话可说。
唯物史观会认为一堆轮回涅槃灭苦的话,非真实。
考证非真实的出处,也就是学习造永动机而已。
宗教界人士扭扭捏捏的选择性考证,都是99.99999999...步笑百步。
g*******r
发帖数: 1414
9
“唯物史观会认为一堆轮回涅槃灭苦的话,非真实。”
没人claim自己是绝对的唯物史论者,这个是自说自唱了
你的战友Hermes大大说了,不要单线思维,非黑既白
当然要彻彻底底考据
都是口传,考据自然无法证明都是100%严谨的,
然如果发现大乘50%不严谨,南传20%不严谨。
大乘却说它自己才是佛陀究竟意
这本身就不自洽了
金口一开,大家肃然起敬之余自然也会萌生质疑。
你愿意质疑考证南传也可以啊,这里修南传的估计没有人反对。
不懂你说的双重标准是什么。
你以为大家只是质疑天人有神论?
现在的所谓大乘大德张口闭口就开示,写下来就当经文捧
前后矛盾越来越多,自洽的空间越来越小
人们自然会去回溯之前佛教会是个什么样子。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要考据就彻彻底底的考据。
: 唯物史观一切以人间物质世界为依据,一点不含糊。
: 标准一致,态度值得赞叹,让人无话可说。
: 唯物史观会认为一堆轮回涅槃灭苦的话,非真实。
: 考证非真实的出处,也就是学习造永动机而已。
: 宗教界人士扭扭捏捏的选择性考证,都是99.99999999...步笑百步。

b*****l
发帖数: 3821
10
宗教不是科学,有很多超自然、超越一般的经验和感觉的东西,
是很难像科学一样证伪的。辨析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大概
就是自洽逻辑。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的内在逻辑,或者公理体系。
这些公理比如唯一上帝,天堂地狱涅磐什么的是一般人无法验证的。
就像数学一样,都很容易自己建立一套公理系统,发展出一套理论出来,
然后可以自圆其说。用不同的公理体系去比较,用一种体系去评价另一种
体系,往往无从评断,结果也无法让人信服。比如欧氏几何来说黎曼几何
错误,用上帝是造物主来说佛教错误都是一样的口水。
同样的用唯物主义经验主义来评论宗教的超自然超经验的理论和体验,
也是各执一词的鸡同鸭讲。
相关主题
Re: 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Cogito ergo sum 带给唯物主义的困扰大脑, 意识和灵魂
Re: 刚看了matrix[合集] 唯心主义-维基百科ZZ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3821
11
一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而意识则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并不是从
来就有的。自然科学证明,地球上曾经有几十亿年没有生物,更不存在具有高级神经系
统的人类,在那时并没有意识现象。无机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产生了有机界,有机界长
期发展的结果,出现了具有高级神经系统的人类。只是在有了人类的时候,才产生了意
识现象。人类的思维这种精神现象,只是在约一百万年以前才出现的。这就可以证明物
质在先、意识在后,物质产生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脑这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的机能;
而大脑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人类意识的产生不仅在生理方面同高级神经系
统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且同劳动也是紧密相联的,就是说,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问题,曾经是科学和哲学上的最大难题之一。在一个相当长的
历史时期内,唯心主义者曾利用科学还不能解释物质是怎样产生意识的这个困难,来散
布其荒谬的观点。唯心主义完全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它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
、物质是第二性的,不是物质产生意识,倒是意识产生了物质;它断言意识是一种不依
赖于物质的、独立的本体。各个唯心主义流派都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这种谬论。客观唯心
主义者把人的意识归结为“宇宙精神”的自我意识和神的启示,主观唯心主义者把意识
的来源归结为心灵的自由创造。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各派都正确地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在
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历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命
题,并作了具有科学意义的论证,向前推进了唯物主义,使得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问题
逐渐接近于科学的解决。我国东汉的王充把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比作薪和火的关系,提出
了世界上没有“无体独知之精”①的命题。到了南北朝,范缜把这种唯物主义观点向前
推进了一步,他把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比作“刃之与利”,就是说,精神是“心”的作用
,好比“利”是刀刃的作用。在今天看来,这种观点在原则上还是正确的。十八、十九
世纪欧洲的唯物主义者,根据自然科学的材料,对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作了若干具有科
学意义的论证。例如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人脑中产生的表象和
概念是由物质的现实派生出来的,人的肉体结构决定他们的精神生活。他嘲笑了那种宣
扬灵魂不死的宗教信条。十九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
不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客观存在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感觉是客观世界的映象。
①《论衡.论死篇》。
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由于受着自然科学水平和社会条件的限制,都没
有能够科学地解决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问题。古代有些唯物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一种最
精微的物质的作用,这种最精微的物质或者是原子,或者是“精气”,它们是从来就存
在的。还有一些唯物主义者,虽然肯定意识只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但他们不知道意识只
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大脑的特有的属性,认为一切物质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意识,
得出了“物活论”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连欧洲十八、十九世纪
的唯物主义者在内,在意识起源的问题上都没有辩证发展的观点,都不了解意识是社会
的产物,他们离开人的社会性来考察意识,所以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
问题,因而也就不能彻底驳倒唯心主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欧洲出现了一种庸俗唯物主义流派,他们错误地把意识和物质看作同
一个东西,把整个思维过程完全归结为大脑的机械的、物理的、生理的过程。在他们看
来,大脑产生思想,就如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观点混淆了意识和物质的界线,歪曲
了意识对物质的真正关系,这是完全错误的。恩格斯指出:“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
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
本质包括无遗了吗?①思维的过程同大脑的机械的、物理的、生理的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但是,不能把思维仅仅归结为这种过程。意识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了的物质所固有的
特性,它和上述较低级的各种运动形态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人脑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
殊的机能和作用,而并不就是一种象胆汁之类的物质。
①《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26页。
辩证唯物主义完全科学地解决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现代科学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
关于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原理,彻底驳倒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科学证明,意识的产生
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意识这一种大脑的特性,是由低级物质所具有的
跟感觉相类似的反映特性发展来的。
无机界没有感觉或意识,它只具有物理的和化学的反应。这是一种跟感觉相类似的反映
特性,但这并不是感觉或意识,它只是物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发生的物理状态或化
学状态的改变。
无机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产生了生命。随着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向有机物的转化,随着
生命的出现,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产生了生物的反应形式,即刺激感应性。低等动物
和整个植物界没有神经系统,它们只能对直接作用于它们的环境具有刺激感应的能力。
刺激感应性已经不是单纯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而是这样一种反应能力:它使机体能
够适应变化了的外界条件,使生物机体能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以维持其生存。这种
刺激感应性已经包含了感觉的萌芽。感觉正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低等动物发展为高等动物,适应愈来愈复杂的生存条件,有机体的各种组织也愈来愈专
门化,产生了专门的反映机构,即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逐步发展,出现了中枢神经(包
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中心就是大脑。有机体通过神经系
统和环境发生联系,这种联系的基本形式是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按照巴甫洛夫的学
说,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具有初步反映外界或自己内部发生着的那些物质过程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动物的心理或低级的“意识”。当然,这种“意识”还不是人类的意识。
随着由动物界向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最复杂最完善的大脑,这是较之神经系统的出现具
有更大意义的质的飞跃。人类的思维活动,不仅借助于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
,由外界物质刺激直接引起种种条件反射,而且还必须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由言语引
起另一种条件反射。列宁指出:“任何词(言语)都已经是在概括。”①言语作为引起条
件反射的信号,正是许多同类物质刺激的概括和标志。它使人的条件反射的广度和深度
达到了为一般动物不可比拟的高级阶段。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
进行的思维活动,就是意识。所以,意识不是别的,就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程度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现代科学证明:意识过程是和大脑活动的生理过程密不可分的,后者是
前者的物质基础。客观外界刺激了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接受了外界的刺激,通过神
经系统把这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引起大脑皮质的活动,才产生意识现象。当人熟睡的时
候,即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的时候,就没有意识活动;而不清晰的、若断若续的作梦这种
意识现象,则是由于大脑皮质没有完全抑制、有一部分还处在兴奋状态而产生的结果。
这就根本驳倒了把意识看作是脱离大脑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本体的唯心主义观点。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载《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第303页。
意识的萌芽和发生的历史,证明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唯心主义观点是荒谬的,也证
明了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物活论”是不对的。
是什么力量使得动物的脑过渡到人脑、动物心理过渡到人的意识呢?辩证唯物主义回答
说,是劳动。劳动是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的作用。人类最近的祖先--类人猿,由于生存
条件的影响,它们的前肢和后肢有着某种分工,即由前肢担任了某些类似人手的工作。
但即使最发达的猿“手”也本质上不同于人手,因为它不能制造工具。经过几十万年的
漫长发展,当第一把用燧石做成的石斧出现以后,类人猿的“手”变成了人类的手,类
人猿的活动变成了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样,主要依靠自己生理器官来适应自然界的动物
,就发展成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人类。生产从来就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
产中,思想交流是必要的,没有思想交流,就不可能有人们在改造自然斗争中所必需的
协调的共同活动。这样,“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
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①,从而
就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表达抽象思维。语言是
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
由此可见,劳动和在劳动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人脑产生和人类意识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劳动不仅在意识的产生上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且在意识的发展上也起了决定的作用。一
方面,在劳动过程中,作为思维器官的头脑愈益完善化了;另一方面,劳动推动了社会
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从而使意识的内容也日益丰富了。因此,意识是一
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离开了社会
,就没有而且也不叮能有人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
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②。
综上所述,意识是人的大脑--高度完善、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或机能。它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这就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g*******r
发帖数: 1414
12
"欧氏几何来说黎曼几何错误"
可是现在是黎曼几何先开尊口,说它是几何学的究竟意
黎曼几何说自己比欧式几何心胸宽,境界高,用处多...等等
但学生一进来学所谓的“大乘无敌黎曼几何”的发现,错误比欧氏几何还多
难道正常的学生不去挖挖根源?教委的不去找找原因?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宗教不是科学,有很多超自然、超越一般的经验和感觉的东西,
: 是很难像科学一样证伪的。辨析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大概
: 就是自洽逻辑。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一套的内在逻辑,或者公理体系。
: 这些公理比如唯一上帝,天堂地狱涅磐什么的是一般人无法验证的。
: 就像数学一样,都很容易自己建立一套公理系统,发展出一套理论出来,
: 然后可以自圆其说。用不同的公理体系去比较,用一种体系去评价另一种
: 体系,往往无从评断,结果也无法让人信服。比如欧氏几何来说黎曼几何
: 错误,用上帝是造物主来说佛教错误都是一样的口水。
: 同样的用唯物主义经验主义来评论宗教的超自然超经验的理论和体验,
: 也是各执一词的鸡同鸭讲。

b*****l
发帖数: 3821
13
二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属性,这是意识依赖于物质的一个方面。意识对物质的依赖,还表现在意
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大脑是意识的器官,但它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外部物
质世界的事物,现象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当大脑和外界发上了联系以后,才会产
生意识。
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世界的摄影、模写、摹本,
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没有
被反映者,谈不到有反映;脱离了客观物质世界,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这是唯物主义
各派共同的基本观点,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地论证了入的头脑对于客观外界的反
映过程。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首先是感觉。当客观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起
的神经兴奋达到大脑时,就产生厂感觉,这是意识的初级形式。例如听觉是由于音波作
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颜色的感觉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波作用于人的眼网膜而引
起的。人们每天每时都要接触到外界的许多事物、现象,因而就不断引起各种感觉。冬
天的夜里刮了一夜西北风,人们第二天外出劳动,接触到了冷空气,就会感觉到天气变
冷了。在新学年开始时,当一位新的老师走进课堂,我们首先得到的是关于他的身材、
容貌、衣着等等的印象,而当他开始讲课以后,我们又会得到关于他的音调、语态、手
势等等的印象,这些都是感觉。只有人们的感觉器官接触到了某一个客观对象,才能产
生有关这个客观对象的形状、大小、色泽、音调、冷热、干湿等各方面的感觉,各种感
觉的综合形成了对象的完整的印象。人们在回忆中出现的当下不存在的对象的印象,是
以往接触那个对象时所形成的印象的再现。没有客观外界的刺激,就不能产生任何感觉。
感觉对客观外界的反映有两个特点:第一、感觉是物质世界的直接反映,它的产生直接
依赖于外界的具体对象,在感觉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之间,没有任何的中间环节。第
二、感觉所反映的只是具体事物的一定特性,而不是许多事物的某种共性。例如它所反
映的不是一般的颜色、重量,而是某种具体物体的颜色、重量,等等。这两个特点也恰
好证明了感觉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直接的映象。感觉是意识的初级形式,但它却
是构成一切复杂的意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不可能有认识。
感觉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凡是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感觉。但是人的感觉和动
物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差別。人的感官不仅是生物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人在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自己,改造了自己的感官,使自己的感官不断完善化。和
动物不同,人们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这就使
得人的感觉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动物优越得多。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
,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更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
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至于触觉(猿类刚刚有一点儿最粗
糙的萌芽),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的形成而形成。”①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512页。
感觉是意识的起点。但是,承认这一点,并不就是唯物主义,只有进一步承认感觉是客
观世界的反映,才是唯物主义。在感觉的来源的问题上,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是根
本对立的。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一定特性的映象。主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
人的感觉是主观自生的东西,人的感觉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倒是客观世界成了人的感
觉的产物。按照这种说法,无论外界的山川、田野、草木、虫鸟,还是产生意识的器官
--大脑,都成了感觉的产物。这种观点是荒谬的,它同科学和常识完全背道而驰。
人们对外界的反映不仅采取感觉的形式,而且采取思维的形式。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态
。思维这种反映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的反映的本质特点。列宁说,“认识是人对
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
,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①正是通过概念、范畴、规律等等,人的思
维才能够深刻地反映外部世界的各种物质运动的过程,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①《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载《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194页。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不能科学地了解思维这种反映形式的特点,他们不了解
思维对客观外界的反映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而把人对于客观外界的反映,机械地简单
地了解为照像式的反映。这就给唯心主义留下了可乘之隙。唯心主义者抓住了思维不是
对象的直接反映这一点,断言思维不是客观外界的映象,而是主观自生的东西。例如康
德一方面认为,经验来自客观外界的刺激;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但他另一方面又认为,
思维的逻辑范畴是先验的、主观自生的;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
科学证明,和感觉一样,作为意识的高级形态的思维也是客观外界的反映,不过这种反
映同感觉有质的不同罢了。
感觉这一反映形式是和客观外界直接联系的,是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思维则是和客观
外界间接联系的,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形象,而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固有的内部
联系和规律,它远较感觉更深刻地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感觉是思维和客观外界联系的
桥梁。感觉同客观世界直接联系,给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后思维才是可能的。没
有感觉,就不可能有思维;只有通过感觉,思维才能获得它的内容。思维这种高级的意
识,是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并对后者进行了抽象和概括而产生和形成的。尽管思维是一
系列的抽象过程,但它仍是来自客观外界,它的内容仍然是客观的,是客观外界的反映。
巴甫洛夫学说证明了,人的意识,包括它的高级形态--思维在内,都是客观外界的反
映。思维是和语言相联系的。巴甫洛夫从生理学上论证了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的这
一反映的特点。根据巴甫洛夫的学说,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他
不仅具有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具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所借以形
成的语言以及人的第二信号系统,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的感官的补
充,它可以把第一信号系统的无数信号加以抽象和概括,使人突破了感官的局限,使人
的认识能够扩大和深入到感官所不能及的种种领域。由于有了第二信号系统,人就可以
不必单纯地直接依靠第一信号系统保持同外界的联系。第二信号系统是构成第一信号系
统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标志,是信号的信号。这种信号的信号是代替实物的刺激物。巴
甫洛夫关于第二信号系统的学说,从大脑活动的生理过程证明了,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基
础上进行的思维,归根到底,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作为思维形式的概念、理论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它是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它不象像片
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具体的原型,但它反映了许多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例如在人的思维中能够形成既不是梨又不是苹果的一般的“水果”的概念,但是在客观
世界里,人们只能找到梨子、苹果等具体的水果,而不能找到一个既不是梨又不是苹果
的一般的“水果”,但思维中的一般的“水果”反映了各种具体的水果的共同本质。在
这里,机械唯物主义是无能为力的,它不能解释抽象的概念、理论为什么也是客观外界
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肯定了概念、理论确实是客观外界的反映、摹本。例如数学,这
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但它仍然是客观世界的映象。客观世界虽然并不存在抽象
的数目、点、线、面积等等,但其原型仍然在客观世界之中。几何学是从客观的空间关
系出发的,算术和代数学是从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出发的,这些数量和客观世界实际存
在的各种物体的大小、宽窄、长短等等的区别和联系相适应。即使是微积分中所运用的
各种数量(各次微分和无限小),看起来好象是任意想象的,但实际上这一切想象的数量
的原型仍然是由自然界所提供的。①社会科学的生产关系的概念,也不外是人们在生产
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的概括反映。总之,任何抽象的概念,它的根源无一不是客观
外界。
不但科学的抽象、正确的思想是客观外界的反映,就是错误的思想,各种荒唐的玄想,
宗教的迷信观点,也无不可以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找到它的产生根源。一种思想是正确的
还是错误的,不在于它是不是客观外界的反映,而在于它是客观外界的正确反映,还是
一种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
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
式。”②宗教中的各种神的形象都可以从人间找到它的原型。神是人造的,是人按照自
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各民族的神都具有本民族的人的特征。阶级社会的宗教把神分成
高级神和低级神,主神和一般神,并在他们之间建立起统治和隶属的关系,这种“天国
”中的等级关系,正是尘世间的阶级关系的反映。
①参阅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版,第564--569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
354页。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感觉和思想。这是由于
人们的修养、知识,特别是阶级立场等主观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在反映过程中,人的主
观条件是起作用的。然而,这种主观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
恰好证明了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
综上所述,感觉直接来源于客观外界,思维来源于感觉,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客观外界
;意识,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还是高级形式的思维,都是人的头脑这种特殊的物质
对于在人头脑之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既然如此,我们必须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
、自觉地去符合客观实际,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改
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不断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g*******r
发帖数: 1414
14
逻辑谈不下去,开始拽文了?
b*****l
发帖数: 3821
15
问题是有的学生没常识还是要现眼呐。
连什么是平行线都不知道,就开始拽着几个名词议论欧氏几何和黎曼几何了。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欧氏几何来说黎曼几何错误"
: 可是现在是黎曼几何先开尊口,说它是几何学的究竟意
: 黎曼几何说自己比欧式几何心胸宽,境界高,用处多...等等
: 但学生一进来学所谓的“大乘无敌黎曼几何”的发现,错误比欧氏几何还多
: 难道正常的学生不去挖挖根源?教委的不去找找原因?

b*****l
发帖数: 3821
16
三 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认
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意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反过来对物质发展进程起巨
大的作用。不承认或低估意识的反作用和主观的能动作用是错误的。
人不同于动物的特点,在于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弓[起客观世界的变化,使之适合自
己的需要,而人的行动总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的特点,就在于它不象镜子一样简单地
消极地反映外界事物,而是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所反映的事实材料和规律性作
基础,提出一定的观点、理论、思想体系,提出一定的目的、主张,计划,来指导人们
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斗争。以生产经验,科学技术的形式反映自然界的规律以及人和
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意识,指导人们从事生产斗争,能动地改变着自然界;以社会观点,
社会思想的形式反映人们社会关系的意识,指导人们从事阶级斗争以及其它社会活动,
能动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意识就是这样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而反作用于客
观世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这就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
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①
毛泽东同志说:“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
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军事家不
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
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
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②毛泽东同志所指
出的在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普遍适用的。
唯心主义抓住了意识的能动的方面,把它加以绝对的夸大和歪曲,把意识说成是脱离物
质而独立存在的本体。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者却忽略了意识的能动方面,把意识
的反映客观世界看做是消极的、被动的,不能解释许多复杂的意识现象,不能在社会历
史领域内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地论证了意识
的能动性,给予意识的能动性以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
理贯彻到底。
在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这个前提下,肯定意识的能动性,这不但没有
证明唯心主义的正确,恰恰是彻底驳斥了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唯心主义,同时也克
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①《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载《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228页。
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
166页。
人的行动要受一定的目的、主张、计划等等的指导。例如盖房子要先有房子的设计图,
造飞机要先设计飞机的图样,做具体工作要先制定方针、计划。方案等等。马克思说过
,最蹩脚的建筑师不同于最灵巧的蜜蜂的地方,就是建筑师在建筑什么东西之前,先要
制定一个观念形式的建筑物设计图。①
①参阅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62页。
先有建筑设计图,然后进行建筑,这是否同物质在先、意识在后的唯物主义原理相矛盾
呢?不矛盾。因为,建筑物的设计图是以人们所认识了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是以前人
经过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建筑经验为基础的。这里恰恰证明了意识(建筑物计划)是在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既经产生,就对人们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起
着巨大的反作用。
人在行动之前,先产生某种动机,并为实现这种动机制定相应的汁划。表面看来这好象
是纯粹主观的、任意的,其实不然。人们为什么恰好产生这种动机而没有产生别的动机
,为什么恰好提出这种计划而没有提出别的计划,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种原因只能从
客观现实中去寻找。人们给自己提出的任何任务和计划,都是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处于敌对阶级地位的人们会产生相反的动机
,这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这种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从人们行动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意识对于存在的依赖关系。
人的活动总有预期的目的,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有的人就不能呢?
具体的原因可能是很多的,但根本的原因,在于预定的目的和行动计划是否符合客观事
物发展的规律。
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毛泽东同志说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
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①这是被现实生活一再证实了的确定不移的
真理。革命的阶级或集团的行动,虽然也要经过困难、挫折和失败,但终归能够达到自
己预期的目的,反动的阶级和集团的行动虽然暂时也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最后总是
要遭到失败,达不到它预期的目的。这是因为,前者的预期目的以及为着实现这个目的
而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后者的预期目的以及为着
实现这个目的而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等,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总之,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但不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相矛盾,而且,对于
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解释,恰恰是证实了这一原理。不管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多大,它总
是受客观存在制约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对意识的能动性的科学解释,对于实践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说:“一
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
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
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②由此可见,要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
作用,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情况,就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实
,引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计划、政策等等,而不能凭着主观感想办事。指导人们行
动的思想、计划、政策等等,越是符合客观规律,人们就越能够在工作和斗争中取得主
动地位,就越能够实现预期的改造世界的目的。
①《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61页。
②《论持久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45页。
b*****l
发帖数: 3821
17
对于没常识,只会拽着几个名词附会和东拉西扯的,
没兴趣谈下去,对不起。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逻辑谈不下去,开始拽文了?
b*****l
发帖数: 3821
18
某些大陆以外的网友大概没机会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
也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标准一致,态度值得赞叹,让人无话可说。
而且提纲挈领,抛开政治的社会实践不谈,
他的哲学比其他的西方的琐细哲学还是高明很多的。
b*****l
发帖数: 3821
19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从而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
领域中驱逐出去,建立了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科学提供了唯一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使得社会历史的
研究第一次有可能克服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混乱和武断的见解,而成为真正
的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
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列宁指出:“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
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①
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2
—333页。
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意识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
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唯一标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
立,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给与了不同的解答。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的原则,历史唯心主义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在本书的前面各章,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各方面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告诉我们,世界
是物质的世界,这个物质世界,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曲折地向前发展的永无止境的客观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指出,这个过程不仅仅存
在于自然界,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这就是说,不论对自然界或对人类社会,都应该
用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加以理解。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样
,人类社会历史也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按照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规律而发展
的客观过程。
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以前,一切历史理论有两个主要缺点:“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
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
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
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
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①列宁的这段话深
刻地说明了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致命的弱点。
①《卡尔.马克思》,载《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6页。
许多抱着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理论家都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归结
为个别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他们不能发现物质生产的发展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抹煞或忽视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广大的劳动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决定作用;他
们不能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社会发展看成是一些偶然事件的杂乱的堆积。按照
这种理论,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只能等待某一杰出人物的偶然的出现,等待他头脑中
偶然进发的明亮的思想火花照亮黑暗的大地。这些理论对人民群众是精神的桎梏,叫他
们安于困苦不堪的生活,最好也只是叫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幸运的偶然性上。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曾经在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解释上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论
点和推测,有些唯物主义者力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某些社会历史现象,但他们的
社会历史观在整体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在中国,例如春秋时代的管仲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①的观点。
东汉的王充发挥了管仲的这个观点。王充认为,人们的善恶行为,并不在于人的性质,
而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于农业生产的丰歉,而农业生产的丰歉则由于自然界的原因
(风调雨顺或水旱成灾)。由此,王充得出结论说:“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
,在数不在教。”②王充把社会治乱的原因归结到自然条件是错误的,但是他的观点在
反对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方面是有一定意义的,在运用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的探索上
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尝试。明末清初的王船山认为,社会是进化的,并肯定社会发展有其
自身的因果联系,他否定意志决定论,认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是由其生活环境所决
定的。
①《管子.牧民》。
在欧洲,例如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于社会生活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下面
的看法,他认为,原始社会的人过着群居生活,他们没有住所、衣服和工具,他们以偶
然获得的食料充饥。
他们“受到需要的教训”,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需要的影响下,“双手、智慧
、机灵”就引导他们走向文明的生活。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对于社会历史,提
出了“环境决定意见”的观点。例如爱尔维修认为,不良的社会风气是恶劣环境的结果
,因此要改变这种风气就必须改变环境。但是,他们在提出这样观点的同时,又提出了
“意见支配世界”这个公式。这两个观点是直接对立的。这些法国唯物主义者就使自己
陷入了不可解决的矛盾循环,他们仍然不得不把历史进步的希望寄托在某些能够以自己
的意见代表理性和真理的先知先觉的人物的身上。
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社会历史是绝对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他曾试图把人类
历史说成是具有某种必然性的过程。列宁曾认为在黑格尔的某些关于历史的见解中具有
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在马克思以前,对自然界的解释曾出现过很多的唯物主义派别;而在关于社会历史的理
论领域内,唯心主义却占着完全统治的地位,因而不能产生真正的历史科学,这不是偶
然的。
毛泽东同志说:“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
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
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
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①
①《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60页。
关于社会历史的解释直接同各阶级的利害有关,它不能不更多地受到剥削阶级偏见的歪
曲。在任何剥削者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剥削者拥有从事精神劳动的特权,被剥削者承
担从事体力劳动的沉重义务。一切剥削者总是夸大精神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的意义。
不同的剥削阶级以及同一剥削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
总是或多或少地抹煞被剥削者--劳动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剥削
的特权,总是把某种剥削制度说成是永恒的,把这种制度看成是神的意志或某种永恒的
正义、人类的理性所决定的,而否认社会现象的暂时性,历史性。因此,剥削阶级总是
竭力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坚持唯心主义的阵地。只有现代无产阶级这个彻底革命的阶级才
能够摆脱剥削阶级的一切偏见,只有这个阶级的思想家才能够创立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
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不可能产生,还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只
有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大机器生产才提供了科学地理解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可能
。恩格斯说:“在以前的各个时期,对历史的这些动因的探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
们和自己的结果的联系是混乱而隐蔽的,在我们今天这个时期,这种联系已经非常简单
化了,因而人们有可能揭开这个谜了。从采用大工业以来,就是说,至少从1815年签订
欧洲和约以来,在英国,谁都知道,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争夺统治的要求,
是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在法国,随着波旁王室的返国,同样的事实也被人们意识
到了;……而从1830年起,在这两个国家里,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
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当时关系已经非常简单化,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
,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
现代历史的动力。但是这些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呢?初看起来,从前大规模的封建土地占
有制的起源,还可以(至少首先是)归于政治原因,归于暴力掠夺,但是这对于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来说就不行了。在这里,显而易见,这两个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
经济的原因。而同样明显的是,土地占有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正如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一样,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
利益的手段。”①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使得社会阶级关系简单化,明朗化
,把社会发展的经济根源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而且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打破了地方和
民族的闭塞状态,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有可能把各国各民族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研
究,发现其共同性、重复也从中找出一般的规律。
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所以不能够在根本上摆脱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历史唯物主义
的理论,除了阶级立场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外,还因为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有它的特殊
的认识根源。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
是各种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天体运动和微粒子的运动,声、光、热、电,化学变化
,以至于生物的生存演变等等,这些物质的运动变化,都没有自觉的预期要达到的目的
,只是由于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表现为一定的有规律的客观过程。社会历史的情况
却不同,在这里起作用的是人,“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
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②这是人
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形式。这个特殊的形式很容易使人发生迷惑:如果人们只看事情
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研究事情的本质,就会以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似乎是决定于人的主
观意识,而不是遵循着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唯心主义者就是利用了和片面夸大了这个
表面现象,把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说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把英雄
人物个人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社会历史是通过具体历史人物
所参与的具体历史事件所构成的。每个具体历史人物的性格、才智、意志都各不相同。
由于不同的人物和许多其他复杂条件的影响,各个历史事件的具体状况是不会完全同样
地重复出现的。被这种现象所迷惑的人,就会否认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存在着规律性,把
社会历史看成是由个人意志所支配的一些偶然事件的堆积。
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5--246页。
②同上,第243页。
为了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必须冲破笼罩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上的这种迷雾。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一切人的一切活动固然都有其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的目的,但各个人
的意图和目的,并不是一样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常常是互相冲突,互相矛盾的。
这些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的意图和目的,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都能够成为现实。历史上,
在人们还没有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并应用这样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的情形下,
人们的主观意向,在大多数的场合下所引起的结果,都不是所预期的,甚至是和预期相
反的;只在很少的场合下,人们的期望能够如愿以偿。资产阶级的革命家曾经在“自由
,平等,博爱”的口号下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他们声称这个口号将引导人们去建立起永
远合理的社会制度,但在实际上所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这
里就有两个问题必须解答:第一,为什么同一个社会里,人们的主观意向会有种种不同
甚至于互相矛盾、冲突?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中间发生这样的矛盾?第二,为什么各种
不同的主观意向,有的能够得到实现,有的不能实现,有的似乎实现了,但实际的结果
和所预期的并不一样?很明显,这些问题,决不是在人的主观意识本身中可以找到解答
的。认为“意见支配世界”的唯心主义观点,把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人们的
思想动机和主观意图,结果就只能在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上陷入一团混乱。如果不能弄清
楚隐藏在人们的思想动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就不能科学地说明社会历史。
唯心主义者黑格尔曾经试图有系统地答复这个问题。他认为,历史人物所标榜的动机以
及真实的动力,都根本不是历史事变的最终原因,认为这些动机后面还有别的动力,而
这种动力是应当加以研究的。黑格尔的这个思想无疑是深刻的,但是他不能正确地回答
这个问题。黑格尔虽然批判了“意见支配世界”的观点,但他不是从历史本身去寻找这
种动力,而是从历史外面,从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里把这种动力输入到历史中去。在他
看来,支配人类历史的“民族精神”无非就是支配整个宇宙的神秘的“绝对精神”的一
个发展阶段。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才真正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恩格斯指出,在研究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的动力、研究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的时候,
所应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杰出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推动整个阶级、整个民族行动起
来的动机。马克思主义证明了,人类全部历史(指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
斗争的根源是各阶级之间经济利益的冲突,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生产发展的结果。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发展的状况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和社会意识,这是存在决定意识这个
唯物主义根本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贯彻。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资
料的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者--劳动人民的历史。
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做了一个经典的说明:“一切历史现象都可以用最简
单的方法来说明,而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
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
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
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供了客观地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它可以使
我们不为形形色色的复杂的,偶然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找出它的
最深刻的根源。因而它就完全打破了以往某些历史家否认社会历史领域中存在着任何重
复性的观点。的确,社会现象的完全重复是没有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现象中却存在着
共同的本质,这里就表现着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复性。列宁指出:当人们“还局限于思想
的社会关系(即通过人们的意识面形成的关系)时,始终不能发现各国社会现象中的重复
性和常规性”②。因为这样就不能区分社会中哪些现象是本质的、重要的,哪些现象是
非本质的、次要的。“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立刻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
,就有可能把各国制度概括为一个基本概念,即社会形态。只有这种概括才使我们有可
能从记载社会现象(和从理想的观点来估计社会现象)进而极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③
①恩格斯:《卡尔.马克思》,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41页。
②③《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载《列宁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页。
社会历史告诉我们,尽管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但从根本上说来,除了由于特殊的
历史原因之外,一般都经过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四种历史
形态。凡是奴隶制社会,不管其民族特点如何不同,都充满着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无
论是东方或西方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矛盾都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的基本矛盾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说明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
、普遍的和不断重复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但它决不象资产阶级学者所污蔑的那样
,似乎低估和轻视社会意识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说明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又同样科学地指出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重大影响。这种影
响就在于:腐朽反动的社会意识如果支配了人们的头脑,它就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
阻碍的作用,新的进步的社会意识如果得到广泛的传播,并掌握了群众时,它就能够对
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进步的社会意识甚至成为推动
社会前进的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
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
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他又指出:“当着如同列宁所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时候,革命理论的创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
决定的作用。当着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样)要做,但是还没有方针、方法,计划
或政策的时候,确定方针,方法、计划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决定的东西。当着政治文
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
的决定的东西了。”①
①《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300—301页。
社会意识的重大作用是必须充分估计到的,但是,它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后决定的原
因。因为,当着它成为某一历史事变的原因之前,它的产生是另一更深刻的原因的结果
。这一更深刻的、更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而社会意识本身只是这个社会存在的反映。进步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中的新生的进
步势力的要求的反映;腐朽反动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中腐朽落后的势力的要求的反映。
例如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就这一点来说它有着某种
决定的意义;但是引起中国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
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只是由于它适合于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由于
它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解决,宣告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恩格斯
说:“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
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
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性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政
治论证的全部传统方式崩溃了”。①
①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
出版社1972年版,第117—118页。
反动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都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共产主义作
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如果说,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还能够提出一些有
价值的思想,那么,到了腐朽的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对社会历史就只能提
出极其反动的解释。他们或者用新的形式重复那些早已破产了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老调,
按照生物机体的结构来解释社会现象、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混为一谈。他们或者只注
意社会生活中的枝节问题,回避对社会发展中本质问题的研究。而根本否认历史过程的
客观规律性,用各种形式宣扬非理性主义,则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主要倾向。大多
数资产阶级社会学家热衷于研究个人的心理状态,企图从心理状态方面对社会生活做主
观的任意解释,所有这些都是为粉饰资本主义日益混乱的秩序,为医治资本主义的不可
解救的痼疾提供药方。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对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种历史观自
然而合理地解释了以往历史中阶级统治、阶级剥削的存在是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
适应的,从而说明了,阶级统治、阶级剥削的现象在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以后必然会逐步
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唯
物史观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指出,阶级斗争必然引导到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本
身是进到消灭任何阶级和进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今天,社会主义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科学的理想,在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为光辉的现
实。这一事实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性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研究社会生活方面的各门学问能够成为科学。社会科学的各部
门,如经济学、政治学、美学、伦理学等,分别地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过
程的具体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和各个部门的社会科学有所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全部人类
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过程和最一般的规律,而不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一般的规律,是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起
作用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能适用于社会科学各部门,为这些科学部门提供方法
论和理论基础。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并不是科学之科学,它不能代
替各门具体的科学,不能把它作为标签硬贴在实际社会生活之上。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德
国曾出现过把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的现象,恩格斯在批判这种现象时写道:“无论如何
,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
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
,就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
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
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
的观点。”①
①恩格斯:《致康.施米特》,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475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成为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透彻地
理解的事情。依靠这种科学的认识,人们不但能够了解今天发生的事情,而且能够获得
关于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历史唯物主义使一切为争取解放而斗争,为建设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的人民看出了明确的前途,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并且能够有把握地
进行自己的活动。历史唯物主义是领导人民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共产党的可靠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的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
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
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
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
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
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
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
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
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
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
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
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
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
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
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
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①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82-83页。
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长期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下面各章将分别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g*******r
发帖数: 1414
20
"没常识还是要现眼呐。"
哈哈
你这算是说对了
我们每回一个帖子
都在现自已的眼
你以为我兴趣在和“你”讨论问题?
这里的乐趣就在现眼上
如果你什么都不讲,我怎么知道你大傻是真傻还是假傻? :D
咱们一起现眼吧 :)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问题是有的学生没常识还是要现眼呐。
: 连什么是平行线都不知道,就开始拽着几个名词议论欧氏几何和黎曼几何了。

相关主题
经验一元论--百度百科佛教的定义 (转载)
佛教的物种起源说——堪布慈诚罗珠开示 (下)佛法是“唯心主义”吗?
转:地震的启示-净空法师[合集] 作一个调查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b*****l
发帖数: 3821
21
说的对,我在这儿已经现眼暴露很久很久了,
你暴露的时间短些,但是估计也暴露的差不多了。
有些话题我觉得不值一提,有些人我就是不爱搭理,
你乐意凑上来是你的自由,
反正帖子都是给大众看的,谁是什么人大家自有心证。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常识还是要现眼呐。"
: 哈哈
: 你这算是说对了
: 我们每回一个帖子
: 都在现自已的眼
: 你以为我兴趣在和“你”讨论问题?
: 这里的乐趣就在现眼上
: 如果你什么都不讲,我怎么知道你大傻是真傻还是假傻? :D
: 咱们一起现眼吧 :)

g*******r
发帖数: 1414
22
"反正帖子都是给大众看的,谁是什么人大家自有心证"
这个我喜欢,希望版主也支持这点,不要删帖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说的对,我在这儿已经现眼暴露很久很久了,
: 你暴露的时间短些,但是估计也暴露的差不多了。
: 有些话题我觉得不值一提,有些人我就是不爱搭理,
: 你乐意凑上来是你的自由,
: 反正帖子都是给大众看的,谁是什么人大家自有心证。

b*****l
发帖数: 3821
23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永远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这是辩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一切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硬说
成是意识、精神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也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后者虽然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但不能认识世界是永恒地运动着,发展着的过程。要把握辩证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首先要研究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联系,以及物质运
动规律的客观性。
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上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
种表现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列宁说:“唯物主义的
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①
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9
页。
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成果,都证明了唯物主义观点的正确性。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都体验到外间世界的客观存在。农民种地,要和外界的土地
、种子相接触;矿工开矿,要和矿山、岩石作斗争;人们为着维持生活,必须取得食物
、饮料、衣服、房屋等生活资料;人们对反动派进行革命斗争,要受到反动势力的抵抗
。这一切生活的实践,都使人们要和周围的事物相联系,相斗争,因而也使人们认识到
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外,有着一个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
独立存在的。凡是没有受过系统的唯心主义影响的人,都有可能从生活实践中得到这样
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唯物主义哲学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证了和提高了人们在社会
实践中形成的这种朴素的认识。
哲学唯物主义是和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每一新的成就,都给唯
物主义的正确性提供了新的证明,都使反对宗教迷信和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赢得新的阵
地。
自然科学证明,整个宇宙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物质,能够依一定的规律由一种形态转化为
另一种形态。任何一种物质形态都是从另一种物质形态转化来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
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在有意识的人产生以前,地球早已存在了几十亿年,地球有着自己
生成和发展的历史。太阳系和整个宇宙天体,绝非象有神论所断言的那样,是什么和“
地上世界”完全不同的“神的世界”。从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制成第一台望
远镜并用它观察天体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无情地摧毁了神创造世界的迷信思想,逐
步地证明诸天体和地球同样都是不依赖于任何意识、精神而存在着的物质的东西。每个
天体都有自己的生成和发展的历史,他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只能用物质本市的原因去说明
,用不着任何神学的虚构。
生命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具有一些和无生物显然不同的特点。有的唯心主义者认为,
只能用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力”来解释生命的存在和运动过程。其实这只是用理论的形
式精巧地伪装起来的宗教迷信观点。自然科学证明,生命是自然界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
物质形态,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是蛋白体在一定自然条件下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的规律是一切生物--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单细胞生物和多
细胞的有机体,植物和动物--存在和发展的共同规律。了解了新陈代谢规律,就基本
上了解了生命现象,根本用不着把那种莫须有的“生命力”作为说明的依据。
达尔文根据极其丰富的材料证明,现在的一切动植物的物种,都是由单细胞经过长期发
展的结果;动植物所以获得现有的特性和机能,能够基本适应周围的环境而得以维持其
生存,是由于遗传和变异的交互作用,由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所有这些都不
是什么上帝的创造和智慧,只是物质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达尔文还指出,人也不是上帝
创造的,而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方面,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
劳动,使类人猿变成了人,这样,就出现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到底是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发展史。在生产过程中,人和人之间形成了生产关系,这是社会生
活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是一种不由人们自由选择、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活而独立存在,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
。这就说明:认为社会生活是由神支配的、或者是由人的精神任意创造的唯心主义观点
,是极端错误的。
上面这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都证明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正确性,证明了世界
是物质的世界,世界上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现象,都是物质的各种不同形态的表现。
永恒存在的物质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无数物质形态的统一体,除了运动着的物
质之外,除了千差万别的无数物质形态之外,世界上再没有别的东西存在。世界的统一
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唯心主义否认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把世界的一切看做是精神或意识的产物。主观唯心
主义者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队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陆
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①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②贝克莱说:“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
即是被感知”。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
,我的经验”。事实上,自然界并不是在有了“我”的心、“我”的观念和感觉出现以
后才有的,而是在“我”的心、“我”的观念和感觉还没有存在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某种精神,这种精神在自然界出现以前就存在着,
自然界是这个精神的表现,是它活动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
先有一个绝对的独立存在的“理”,这个“理”产生了物质的“气”,而后演化出形形
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自然和社会不过是绝对
精神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这是用哲学语言精制了的宗教创世说。恩格斯
说:“……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
③不论自然科学的成就和我们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精神现象决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离
开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力量是根本没有的。
①《象山全集》22卷《杂说》。
②《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上》。
③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0页。
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统一于物质,它指出,精神现象只是某些复杂的高级的物质形态的属
性,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力量,这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的世界观。唯心主义
则相反,它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意识,物质是精神活动的表现,这是唯心主义的一元
论的世界观。这两种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不可调和的。
哲学史上的二元论者如笛卡尔、康德等,想使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调和起来
。二元论认为,世界不是统一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是来自一个根源,而是来自互相
并行、各自独立存在的两个根源,一个是物质根源,一个是精神根源。这种观点是站不
住脚的。第一,它肯定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独立的精神力量存在;前面已经证明
过,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第二,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是互相联系的,二元论不能不对这
种联系加以说明,在说明这种联系时,二元论总是把物质说成是消极被动的,而把精神
力量说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并且往往把这种独立存在的精神力量和神的力量看做一
个东西。因此,二元论归根到底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世界统一于物质,但不是说统一于某几种特殊的物质属性、物质形态或物质结构。在统
一的物质世界中包含着无限多样的物质形态,一切物质形态都依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每种物质形态都有其特殊的属性和结构,而与别的物质形态相区别。所以,世界的统一
是无限多样的统一。西欧十七、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物体都是由原
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最简单的、不可分的基本单位,原子的某些物理学的属性——
如延伸性、不可入性、具有一定的质量等,是物质唯一不变的根本属性。这种观点不能
说明无限丰富的物质现象,不能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
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反对所谓“物的不变的实质”、“绝对简单的
实体”等形而上学的说法。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特殊的结构、属性和形态也是
可变的、无限多样的。任何物质的特殊结构、属性和形态都不能成为物质的唯一不变的
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①列
宁给物质概念下了一个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②这是唯一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它既反对了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也
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①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66、128页。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物质观,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着的客观实
在。不管它的特殊形态、属性和结构千变万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形之下
,它都保存着这个唯一的“特性”。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关于物质
具有某些“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物理属性的说法,是经受不住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考
验的,它也抵抗不住唯心主义的进攻,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在物理学上发现了某些元素的放射性现象,并发现了原子中有电子等更小的微粒,推
翻了原子不变性、不可分性的观念。这些伟大的发现引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一些受形而
上学思想支配的物理学家却由此作出了“原子非物质化了”的错误结论。唯心主义乘机
向唯物主义发动了进攻。例如马赫主义者打着“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的招牌,歪曲物
理学新发现的真正意义,利用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困难,大叫“物质消失了”,“唯
物主义已经被驳倒了”。然而,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不但不能成为马赫主义的依据,而
且是对马赫主义的最好驳斥。物理学的新发现并不能说明物质本身会消失,只是说明以
前人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界限正在消灭。列宁早就指出,绝不能把物质的特殊结构、属
性和形态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把物质的原子的特性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为一谈,把
人们以前对于物质的认识界限的消灭,误认为物质本身的消失。“承认某些不变的要素
、‘物的不变的实质’等等,并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形而上学的即反辩证法的唯物主义
。”①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所驳倒的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形而上学,它所证实的不是唯
心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尽管电子和原子性质不同,但电子和原子一样,是客观存
在的,而且是不可穷尽的。在电子发现之后不久,列宁就提出了电子和原子一样也是不
可穷尽的科学预见。现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证实了,电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只具有一
定质量和电荷的质点,它的质量会随着运动状况而改变,从现代物理学理论看来,它的
电荷还应有一定的分布,除质量和电荷外,它还具有磁矩和自旋。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
了电子是有特殊结构的。不仅如此,电子除具有颗粒性以外,还具有波动性,这一重要
发现更使我们认识到电子是一个多么复杂的物质客体。电子只是基本粒子中的一种,目
前知道的基本粒子已达二百多种,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如都同时具有波动性和
颗粒性之外,还各具有其他特性,表现为不同的“同位旋”、“奇异性”等等。在各种
基本粒子之间还发现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总之,物理学越发展,就
越显得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已经把基本粒子(包括电子)的一切特性都认识完尽了,这样,
就完全证实了列宁的关于电子不可穷尽的论断。
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7
页。
修正主义者波格丹诺夫曾大肆宣扬马赫主义的“物质消失了”的观点,列宁给予了彻底
的驳斥。现代修正主义者如法国的列斐伏尔又来公开地修正列宁的物质定义,说什么“
物质是一种‘X’(未知数)”,并且认为它在我们的论断中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实践和
科学证明,必须以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考察为依据,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论断,只有对
客观世界有了正确的认识(论断),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某些现代修正主义者把物质说
成是不可捉摸的未知数,说成是在我们论断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目的就是要否认物质
的客观实在性,否认人们的认识必须以客观的物质世界为依据,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宣扬主观盲目性、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以阻挠、破坏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资
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b*****l
发帖数: 3821
24
二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任何一种形态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科学的全部成就都证明,物质世界的一切,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整个宇宙从微
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无一不在运动着,无时
不在变化发展着。就每一个物体来说,它内部的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核外的电子不
停地围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内部的中子和质子也是不断地运动和转化的。没有这些运
动,就没有原子和原子核。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围绕着自己的轴心自转,同时围绕着
太阳运行,太阳本身和其他恒星也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运转。没有这些运动,就没有太
阳系和宇宙中千千万万的星系。每一个生物有机体,无论动植物机体或者人的身体,都
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没有不断的新陈代谢这种运动,就没有任何的生物有机体。社会生
活也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没有一个社会形态是永远不变的。没有社会生活,社会
形态的不断运动、变化,就没有人类的历史。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同样,运动也不能离开物质而存
在。不能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能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要陷入唯心主义。说到运动,就必须要问,是什么在运动。
运动必须有运动的主体,没有任何主体的运动,是不可能存在的。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就是认为运动的主体是非物质的,就必然要把某种精神力量看做运动的主体,这样就
走到了唯心主义。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之理”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动极而静,静极复动”①,从而产生出自然界来。他断言,在没有自然界之前的
运动,就是“太极”的运动。王阳明的弟子钱绪山认为,主观意识是宇宙的本体,运动
只是意识的运动。他说:“充塞天地间只有此知,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知之凝聚,
鬼神只此知之妙用,四时日月只此知之流行,人与万物只此知之合散,而人只此知之精
粹也。”②黑格尔把世界的发展看做“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马赫主义者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些就是唯心主义运动观的典型例子。在前
一节中我们已经指出,唯心主义者所设想的那种离开物质而存在的精神力量,在世界上
是根本没有的,因此,同物质运动完全脱离的“绝对精神”的运动,也是不能没想的。
精神的运动,概念的运动,是依赖于物质运动的,它是人脑这种高级物质的运动形式,
人脑对客现存在的反映。
①参阅《语类》《周子全书朱子注》。
利用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宣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荒谬观点,是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的
一种方式。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所创立、现代的物理学唯心主义者所复活
起来的“唯能论”,就起了这样的作用。“唯能论”者硬说物质转化成了某种非物质的
“纯粹能量”,因而,能“代替了”物质,物质“消失了”,认为能是唯一的“世界实
体”。现代“唯能论”者更利用电子和正电子可以转化为光子的发现,大肆宣传“物质
变成能,物质消失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光子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是不以
人们的意況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这是不能抹煞的客观事实。光子具有能量,也具有质量
,正如电子具有质量,也具有能量一样,这正是表现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唯能论
”者抹煞这个真理,设想有什么离开物质客体面单独存在的“纯粹的能”,这就是设想
没有物质的运动。“唯能论”者宣称能是所谓“纯粹符号”,是由意识、精神决定的,
这就暴露了他们的唯心主义面目。列宁说:“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这种意图偷运着和
物质分离的思想,而这就是哲学唯心主义。”①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承认世界
的物质性,但不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把物质归结为它的某
些特殊的属性、结构或形态,认为这些属性,结构或形态是永远不变的;他们不理解物
质自己的运动,把运动看做只是由外力所引起的物体的位置移动和数量增减。这就在实
质上否认了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否认了运动是物质内在的根本属性,
也就是离开运动去思考物质。不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就会在物质以外寻找运动
的源泉,就有陷入唯心主义的危险。例如在力学方面有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寻求
物质运动的最后源泉时,便得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结论。
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4
页。
辩证唯物主义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但不否认物质世界中有着某种静止状态。静
止状态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只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承认静止状态,并不否
认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静止的东西。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具有质的稳
定性,在这个阶段和这个时期,它的性质基本不变。例如某个生物机体在它没有死亡以
前,总是这个生物,资本主义制度在它没有经过革命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以前,总是资本
主义制度。这种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因为,生物体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资本主
义制度处于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不断运动中;而且生物机体总是要死亡的,资本主义制度
总是要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这里的静止只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事物的运
动发展还没有使它变为另一事物以前的一种运动形态。某一物体在地面上位置没有移动
,在力学的意义上可以说是处于静止状态中,可是这并不妨碍这一物体参加地球的运动
以及全部太阳系的运动,也完全没有妨碍组成这一物体的分子、原子的运动、变化。这
里的静止状态也只是表现运动中的某一物体和某种其它物体的空间关系没有发生变化而
已。
上述这些情形都证明,事物的静止不变的状态只是相对的,只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
我国明末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船山就已猜测到了这个道理。他说:“静者静动,非
不动也。”他否认“废然之静”①,即绝对的静止。绝对静止不变的事物,只是形而上
学者的错误的幻想,在客观世界里是根本不存在的。
①《思问录》内篇。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永恒的、绝对的物质运动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相对的静止状态。“物体
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
的根本条件。”①物质所以表现为千千万万的不同形态,正是由于它们有相对静止和暂
时平衡的状态。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和暂时平衡的状态,才能区别事物,才能认识
和把握千千万万的事物的具体形态,才能分别对不同事物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分析研究。
否则就会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无从捉摸,就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
论的错误。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例如中国的庄
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②。他把生和死,可和不可
之间的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从而抹煞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它们之间的质的差别,得
出了“是亦彼也,彼亦此也”的结论。又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认
为万物只是一阵旋风,因此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按照他的意见,“什么也不能说”。
赫拉克利特根据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却
修改他老师的意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也是由于否认事物
的相对静止而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泥坑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同辩证法之间毫无共
同点。列宁说:“只有诡辩家才会根据一种战争可以转化为他种战争的理由,来抹杀帝
国主义战争和民族战争之间的差别。辩证法曾不止一次地作过——在希腊哲学史上就有
过这种情形——通向泥辩术的桥梁。但是,我们始终是辩证论者,我们同诡辩论作斗争
时,所使用的手段不是根本否认任何转化的可能性,而是对某一事物及其环境和发展进
行具体的分析。”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563页。
②《庄子.齐物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把静止和平衡加以夸大,把相对的东西绝对化,把特殊的东西一般
化,把暂时的状态永恒化,陷入了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错误思想。
物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物质不可分的运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者把物质的运动归结为只是物体的位置移动或数量的增减,归结为机械运动一种
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反对这种简单化的运动观,指出物质的运动不仅限于机械运动。恩
格斯说: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②
。根据现代科学已达到的认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物质运动可以归结为五种基本形式。
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
运动形式。在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物质的运动形式
和物质形态一样,是无限多样的。各门科学就是以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作为自己的
研究对象的。对不同的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具体的分析研究,不能象机械唯物主
义那样,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无限复杂的物质现象。
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摩擦生热、生电,就是机械运动转化为物理运
动。热引起燃烧,物理运动又转化成了化学运动。在地球发展过程中,物质经过长期的
机械的、物理的、特别是化学的作用,逐渐形成愈来愈复杂的化合物,出现了蛋白质,
产生了生命的运动。由于生物长期的发展出现了类人猿,在劳动中类人猿变成了人,产
生了人类社会的运动。
①《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50页。
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491页。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也就是说,运动是不能被创造或被消灭的,它只能从一种形式
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物质运动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力永远不会丧失。自然
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上述原理,它指出:在运动形式相
互转化的前后,能量的总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恩格斯把这个定律叫做“伟大的运动基
本规律”。①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能够准确地测定多少热能可以转化为多少机械能、化
学能、或电能等,同时可以用热能的单位去测量机械能、化学能或电能等,反之亦然。
在生物运动中,我们可以计算出生物在同化和异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和所放出的能量
,并且可以用任何能量单位表现出来,通常我们是用热量单位来计算的。
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中,各种物质运动形式是互相交错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必然包含
着低级的运动形式,但是高级的运动形式决不能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因为它具有不
同于低级运动形式的本质特点。例如有机体的生命运动,一刻也不能离开机械的、物理
的、化学的过程。然而,认识了生命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过程,并不等于了解了
生命本身。要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把握生命运动形式所特有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性,
如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等。这些运动形式,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机械的、物理的或化
学的过程。机械唯物主义者把物质世界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归结为机械运动一种形式
,显然是完全错误的。现代的反动资产阶级的哲学和社会学,如新实在主义、社会达尔
文主义、新马尔萨斯主义等,都是把社会这种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生物的运动形式,例
如新实在主义者霍尔特就认为,引起阶级斗争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生理情况和心理素质不
同。这是形而上学的,并且是唯心主义的。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
页。
b*****l
发帖数: 3821
25
三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着的,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在空间和时
间之外的物质运动是没有的。
当我们说到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时,首先要指明它在什么地方存在,它具有多大的规
模或体积,这就是指事物的空间地位或它的广延性。要确定一事物存在的空间地位,必
须了解这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如距离、排列秩序等。当我们说到任何一
事物的运动时,必然要联系到它的位置的移动,它的规模或体积的增大和缩小、总之,
不论谈到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要涉及它的存在和运动的空间形式。
运动着的物质也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各种物质运动过程,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
或长或短的持续性。离开了时间的形式,任何物质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不能存在的。
列宁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
之内才能运动。”①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所固有的存在形式,因此,空间和时间
也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列宁指出:“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
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永恒存在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是和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否认世界是物质的
世界,否认物质的客观存在,也就否认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把空间和时间看
作是意识、观念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
使自己“外化”为自然,这时才出现空间形式;时间则是在“绝对观念”发展的更后一
个阶段上出现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显然是同物质及其存在形式--时间、空
间永恒存在的真理相违背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时空观把空间和时间看作是存在于人的
主观领域的观念形式,这和它否认世界的客观存在是分不开的。康德认为,空间和时间
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人们通过这种为认识主体所固有的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
,才给予事物以空间性和时间性。马赫断言,空间和时间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是用来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科学证明,
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就存在着,并且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发展着。
①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177、176页。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反对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而且指出,把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割
裂开来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也是不正确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可以以
牛顿的观点为代表。牛顿虽然也承认空间和时间是客观实在的,但他不理解空间和时间
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他认为,空间是和物质相脱离、安放物质的不动的空框子,时
间是绝对均匀流逝的和物质运动无关的纯粹的持续性,空间和时间并不是同运动着的物
质内在联系着的形式。这就是牛顿的所谓“绝对的”空间和时间。
按照形而上学的观点,空间和时间的特性是一成不变到处一样的,物质的运动决不会使
空间和时间有所变化。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非欧几里德几何学证明,事物的空间特性
,在范围广大的天文学计算领域内,是不同于比较狭小的普通的地面计算的领域的。欧
几里德几何学的定律,只适用于后一种领域,对于前一种领域则是不适用的。狭义相对
论揭示出空间和时间特性的相对性。人们在考察地上的普通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较慢的
运动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考虑物质运动对空间、时间的影响以及空间和时间的相互
联系;但是根据相对论,在考察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的物体运动时,静止坐标系的观察
者就可以测出,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就会缩短,在它上面进行
的运动过程就会减慢,也就是说,它的空间延伸就会减小,而时间的持续就会加长。空
间和时间的这种变化是在一定运动速度上彼此互相对应的。这些事实说明,空间和时间
是同物质的运动相联系着的。空间和时间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和运动着的
物质是不能分离的,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不能分离的。
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不可分性,还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说明。空间的三维性,
就是物质的体积伸张的三维性,就是一物和他物的位置关系上(也就是坐标关系上)的三
维性。它是指通过空间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引出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通俗地说,也就是
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广延性。离开了物和物的位置关系,空间的三维性
就无从理解。时间的一维性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只能用物质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变
革来说明。“时乎时乎不再来”,是说事物的某种具体联系不可能绝对地重复出现。要
“掌握时机”,要“当机立断”,就是说,人们要趁着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种有利
的联系条件,迅速确定行动的决心,否则就会失去时机。这又说明,时间的一维性和时
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联系而得到正确的理解。
恩格斯早就指出,把空间、时间和物质分离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说:“物质的这两
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①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所设想的那种和物质的运动脱离的、绝对不变的空间和时间,
正是主观的、空洞的抽象概念。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56页。
唯心主义者利用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改变的事实,宣称空间和时间不过是人们意
识的产物,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已被推翻。其实科学的新发现所推翻的,仅仅是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绝非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
性。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特性的认识将愈益深刻、丰富。物质的空
间和时间的形式是随着物质本身的运动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是可
变的、相对的,随着科学认识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作为物质运动形式的空间、时间的
客观实在性则是不变的、绝对的。列宁说:“正如关于物质的构造和运动形式的科学知
识的可变性并没有推翻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一样,人类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也没有推
翻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①
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7
页。
辩证唯物主义从空间和时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的观点出发,还肯定了宇宙空间和时
间的无限性。物质是无限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的无限性,不过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无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茫茫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
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的观察上,今天借助射电望远镜虽然使我们已经可以察
觉距地球超过一百亿光年的星系,但是这也不是宇宙的边缘。宇宙是没有边缘的。物质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而是永恒地存在着、运动着,因此,在时间上,宇宙的
发展没有开端,也没有尽头。
整个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但每一具体的个别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上则是有
限的,无限的宇宙空间和时间正是由这种无数的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所构成的。这就是空
间和时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矛盾统一。如果只看到宇宙中每一个別事物的空间和时间
的有限性,断言整个宇宙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这就会引导出一种荒谬的幻想,以为
在这个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超时空、超现实的“神”的世界,就会陷入宗教迷信
和唯心主义的观点。
在空间和时间问题上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从而坚
持辩证唯物主义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的必要条件。
b*****l
发帖数: 3821
26
四 物质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
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永恒地运动着,而物质的运动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性的。春夏秋冬四
季的依次更替,昼夜的循环,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
的发展等等表明,一切物质的运动、发展过程都具有某种一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这就是
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唯物主义肯定规律性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和物质本身一样,是不
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
观条件。规律不能由人的意志任意地加以改变,不能为任何人所创造,也不能被任意地
消灭。唯物主义既然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客观实在性,也就要承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
观性。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早已为自然科学所证明。例如天文学发现,各个天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它们运行的轨道,相对速度等等都服从于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客观规律
。生物学揭示了物种的进化是按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客观规律进行的。在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感觉特别真切,在生产中如果违背了
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盲目蛮干,就将一事无成。
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自发的力量,
在社会中起作用的则是有着自己的意志、愿望的自觉活动着的人。表面看来,在这里似
乎人们的意志和愿望起着决定作用,没有什么客观规律存在。但是在以往的社会里,人
们的愿望在很少的场合才能完全实现。人们所抱的目的,常常是彼此冲突和矛盾的,其
中,有些是根本办不到的,也有些因为缺乏必要的条件而不能达到。社会现象并不是由
每个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归根到底它和自然现象一样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不仅
人们的愿望和意志是否能够实现,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而且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
愿望和动机,而不产生其他的愿望和动机,也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一定的愿望和动机
的产生都是由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客观状况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全部历史事实揭
示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指出了这些规律的客观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革
命实践,充分地证明了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它的客观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人们开始能够自觉地运用经济规
律为社会谋福利,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发展规律不再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消灭”或“制
定”规律。斯大林说:无论是资本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反映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人们能发现这些规律,队识它们,
依靠它们,利用它们以利于社会,把某些规律的破坏作用引导到另一方向,限制它们发
生作用的范围,给予其他正在为自己开辟道路的规律以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但是人们
不能消灭这些规律或创造新的经济规律。”①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实质上是唯心主义观点。实践证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胜利都是严格按照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办事的结果,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就会引起事情的混乱,使我们的
事业遭受损失。
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页。
唯心主义否认规律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客观唯心主义
把事物的规律性的来源归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如“上帝”、“天命”、“绝对精神”
之类。宗教迷信把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硬说成是鬼神的安排。这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主观唯心主义者则认为规律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如康德认为,仅仅由于人的理性能力
的作用,才使杂乱的现象获得一定的秩序。他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康
德哲学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现代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本来是没有
规律性的,科学规律仅仅是人们为着暂时的利益而作的有用的假设。
唯心主义哲学家特别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旧的唯物主义者虽然承认自然本身具有客
观规律,但往往不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就使他们在社会历史领域内陷入了唯
心主义。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在哥白尼和开普勒发现以前,从来就在宇宙中发生作用。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运动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的,可是在他
们发现这些规律以前,它们早就在人类社会中发生作用了。不管规律是否被人们认识,
它总是客观存在着。规律不是由任何的精神力量所给予物质世界的,任何人要想把自己
主观臆想的秩序强加于事物,是不可能的。剥削阶级总希望永远保持统治地位,希望剥
削制度永世长存,不管他们赞成还是反对,历史的发展总是要合乎规律地由一个社会形
态进到另一个社会形态。不管资产阶级如何仇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规律是改变不了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决不是如唯心主义者所说的那样,把某种主观设想出来的秩序强加于事
物,恰恰相反,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要从客观事物中发现它本身固有的规律性。资产阶级
学者臆想的“土地收益递减律”,“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的
规律”等等,当然称不得科学规律,因为它们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所以它们
在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面前一个个地宣告了破产。
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
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以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伟大目的。如果人们按照客观规律行动,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
果人们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来行动,就一定要遭受失败,达不到自己所希望的目的。人
们的行动,人们的社会实践,深刻地证明了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存在,证明它是不依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证明事物的规律为事物本身所固有;也深刻地证明了,客观规律是能
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依循着物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
着、变化着和发展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把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承认物质运动有
它自己的规律性,当作自己的基本出发点。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和科学研究工作中,要坚
决从客观的实际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
时候首先应该树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H******9
发帖数: 2766
27
这娃,那啥有点错乱了

【在 g*******r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常识还是要现眼呐。"
: 哈哈
: 你这算是说对了
: 我们每回一个帖子
: 都在现自已的眼
: 你以为我兴趣在和“你”讨论问题?
: 这里的乐趣就在现眼上
: 如果你什么都不讲,我怎么知道你大傻是真傻还是假傻? :D
: 咱们一起现眼吧 :)

l*******t
发帖数: 1016
28
当Albert einsteind的 相对论出来后
E=mv2的发现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已经说明物质能量不可分
心与物质也不可分 唯物和唯心 也就不可分了
还区分唯物和唯心 已经没有意义

【在 b*****l 的大作中提到】
: 《反杜林论 》
: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 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 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 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
: 根据比较神话学,这一最初的过程,至少就各印欧民族来看,
: 可以一直追溯到它的起源——印度的吠陀经343,以后又在印度人、波斯人、
: 希腊人、罗马人、日耳曼人中间,而且就材料所及的范围而言,
: 也可以在克尔特人、立陶宛人和斯拉夫人中间得到详尽的证明。
: 但是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样,

n********n
发帖数: 8336
29
信仰自由。把自己的逻辑改自洽了就行了。。。。
b*****l
发帖数: 3821
30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历史的哲学。
哲学和科学是不同的范畴,
说一种哲学是‘真科学’还是‘伪科学’,
就像说一条鱼,不管是‘真鸟’还是‘伪鸟’一样的可笑,一样的不知所云。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佛法是“唯心主义”吗?多谢大家指点,所以再说两句
[合集] 作一个调查Re: 人的念头到底是不是大脑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是伪科学?Cogito ergo sum 带给唯物主义的困扰
你们知道蔬菜比肉贵的时候吃便宜的Re: 刚看了matrix
揭穿资产阶级哲学的伪科学——冯友兰先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歪曲与修正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zz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ZZ大脑, 意识和灵魂
谁来讲将唯物主义呗?[合集] 唯心主义-维基百科ZZ
问一个问题经验一元论--百度百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物质话题: 社会话题: 运动话题: 意识话题: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