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有用的
相关主题
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如果有興趣,可以到這個論壇來看看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请教南传法师关于‘业’的解释
[合集] 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这里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歌吗
runsun = 如觉?马哈西尊者说无常
转:佛法的特质1)杂阿含经第一经南北传对读
转:理性與仰信今天的问题
为什么要有出离心, 什么样的心是出离心。。???南传不二法门 --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嗏帝比丘的邪見《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無常並非淺法也非略修之法 ─ 宗喀巴大師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無常话题: 內觀话题: 160话题: 覺知话题: 靜坐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t******g
发帖数: 17520
1
Jhāyatha, mā pamādattha,
mā pacchā vippaṭisārino ahuvattha!
禪修,甚勿放逸,
免得日後懊悔!
==============================
佛法修行的要素
 
--烏巴慶導師著
 
無常,苦和無我是佛陀教義的三個基本要素。
 
 如果你真正的了解無常,繼而必當了解苦及無我為究竟的真理。要同時明
了這三個要素需要時間。無常這個要素,當然,必須先通過體驗和修行來理解
。僅是閱讀佛書或通過書本得來的佛學知識,是不足以認識真正的無常,因為
缺乏經驗那一面。惟有通過經驗和認識自身體內無窮變化的無常實性,才能明
了佛陀所說的無常真實面目。沒有佛學知識的人,也可以增長對無常的認識,
就如佛陀住世時一樣。
要明了無常,一個人必須嚴格勤奮地奉行八正道,八正道可分為戒,定,
慧三個步驟。
戒或德行是定的基礎,定是控制心令它止於一境。只有當定有成就時,才
可以進一步修慧。因此,戒和定是慧的先決條件。慧的意思,就是透過內觀修
行來認識無常,苦,和無我。
不論佛陀出世與否,戒和定的修行皆存在於人世間。事實上,戒和定是所
有宗教信仰的共同點。然而,它們不是究竟的滅苦的法門。
在尋求滅苦的路程中,悉達多太子發現了這一點,因此自己從修行中尋求
滅苦之道。經過六年的修行,他找到滅苦之法,完全覺悟,再教導天人和世人
奉這令苦止息之道。
在這方面,我想要解釋的是每個人的每個行為,無論是通過身體,語言或
思想,都會留下一股行動力量,行(sankhara)或業(kamma),這成為維持
生命能源的泉源,隨之是無可避免的苦和死亡。通過培養包含在對無常,苦,
無我體會的力量,使一個人能消除自己累積的行(sankhara)(或業)。這個
過程始於對無常的真實了悟,而在累積新行為(業)的同時,維持生命的能源
供應消減,時時刻刻,日復一日。所以,那是要用一生或更多的時間來清除自
己的行(sankhara)或業(kamma)。當一個人清除了所有的行(sankhara
)或業(kamma)時他便達到苦滅,因為這時,他已無剩餘的行(sankhara)
來供給必要的生命能源,來維持任何形式的生命。佛陀和阿羅漢在他們的生命
結束,入無遺涅槃時苦亦止息。對於今天修持內觀靜坐的我們來說,如果能夠
很好的了解無常並且證到聖人的境界:須陀洹果聖人(sotapatti-puggala)(入
流果,初果),一個不會超過七番生死便能達到苦的止息,那應該足夠了。
這個無常,開啟了解苦和無我的大門,最後再導向苦滅,只能從佛陀,或
在佛陀入滅後,從佛法中接觸到,只要這相關八正道和三十七道品的佛法未被
篡改,而且是求法者所能獲得的。
要從內觀靜坐中得到進展,學生(修行者)必須連續不斷的覺知無常。佛
陀給予比丘們的忠告是,在行,立,坐,臥時,他們必須保持對無常,苦或無
我的覺知。這個對無常,苦和無我不間斷的覺知,就是成功的秘訣。佛陀在入
般涅槃時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
“壞或無常是諸行的本質,
為自己的解脫去勤奮努力吧! ”
[長部第 16 經]
事實上這正是佛陀四十五年間所說佛法的精要。如果你能夠不間斷的覺知
諸行無常的本質,最終你一定能夠成功的​​達到目標。
在這期間,在你對無常的認識有所進展的同時,你對“什麼是本來實相”的
認識也會跟著越來越深,以致最終你將對無常,苦和無我的特性沒有絲毫疑惑
。只有到這時你才可以向著目標前進。
現在你知道無常為首個要素,你必須盡力更全面地去清楚了解無常,避免
在修行或討論的時候產生混淆。
無常的真實意義是沒有不變或壞-即是存在於宇宙中的所有一切,有情世
間和器世間,的本質是無常或壞。
為了方便我為這個時代的人解釋,我引用艾薩克.阿西莫夫的著作“Inside
The Atom”其中的一章“Atomic Contents”的開場白以及第159 頁的一段對化學
作用同時發生在一個生命體,例如人,的各個部分的敘述。
這應該足以解釋一切事物雖然各不相同,卻都是由原子的組合而成。而且
科學家也已經證明原子是在不斷的生滅或變化中。所以,我們應該接受佛陀所
說的一切事物都是會變化,變壞或者是無常的。
在闡述無常的原理時,佛陀先從物質的表現說起,佛陀所認識的物質是比
今天科學界發現的原子還要微小。佛陀讓他的弟子們知道這個宇宙的一切事物
,不論是有情世間或者是器世間,都是由比原子還小的極微微(Kalapas)所
組成的,每個極微微在生起的同時也壞滅。每一個極微微是一團由八個元素,
即土,水,火,風,顏色,臭,味,和營養素所構成的。首四個稱為物質的質
素也是極微微的主要元素。其它四個則是由首四個元素衍生出的次元素。極微
微是物質的最小粒子-- 超出了今天科學的領域。
只有當這八大自然元素(只是表現的特性)組合時,極微微(物質的最小
顆粒)便生成。換一句話說,這八大表現元素同時存在的那一剎那,造成了物
質,這一剎那產生的物質, 就是佛法所說的極微微。極微微的體積是印度牛
車輪在夏天滾動時所產生的最小灰塵粒子的46,656 分之一。極微微的生命期
,就只是那一剎那。人的眨眼之間就有超過萬億個極微微的生滅。這些極微微
常處於不斷變化或流動的狀態。一個內觀修行有成就的學生能感覺到它是一股
能量。人體不是我們看到的似乎是實體,而是物質(色)和生命力(名)同時
存在的連續體。
要了解人體是由處於變化狀態的極微微組成的,那就是要知道無常或壞的
真實自然本質。這無常或壞的自然本質,是全部處於焚燒狀態中的極微微不斷
的壞滅和替代所引致的,而必須與苦諦認同。只有當你體驗到無常是苦,才能
悟到四聖諦中的苦諦,是佛法中最為強調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你認識到苦的
微妙本質,是一瞬間也不能逃避的,你便會真的感到害怕,厭惡以及不想繼續
拖著這個身體(色和名),而會尋找一條出離現狀的道路—那就是超越苦,因
此達到苦的止息的境界。苦的止息是怎麼樣的,你將可以嚐到,即使作為一個
世間人,當你證到了須陀洹果並且修行已成熟到能夠證入無為的涅槃寂靜。
儘管如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你在修行時能夠保持對無常的覺知,你
立刻便會知道到自己身心正在改變,好轉。
在進行內觀靜坐之前,也就是當定的修習到了一定的程度後,一個學生應
該先熟悉色和名的原理。如果他已經很好的了解這些原理而且定也修到了相當
水平,他對佛陀所說的無常,苦和無我的真正意義的了解的可能性更高。
在內觀靜坐中,一個人不僅覺察色的變化(無常),也覺察名的變化(無
常)。名,是意念依著色的變化而生起的。有時注意力是守在物質(色)的變
化上,有時則在意念(名)的變化上。當他在覺察色的變化時,他也會知道,
那與覺知物質無常同時生起的意念,也是處於過渡或變更的狀態中。在這種情
況下他同時明了物質(色)和意念(名)的無常。
到目前為止我所說的是關於通過身體的感覺來了解無常,乃至對物質的無
常變化,以及意念緣此而生的變化。你應該知道無常也可以通過其它的感覺來
認識。
無常可以通過以下的感覺來修習:
(i) 產生自外物(色)和眼根的接觸;
(ii) 產生自聲音(聲)和耳根的接觸;
(iii) 產生自氣味(香)和鼻根的接觸;
(iv) 產生自味道(味)和舌根的接觸;
(v) 產生自觸覺(觸)和身根的接觸;
(vi) 產生自意念(法)和意根的接觸。
實事上,任何人可以透過六根中的任何一根來修習無常。然而在修行上,
我們已經發現,修內觀時,在所有的感覺中,以由身根所緣的觸覺在變化過程
中覆蓋廣大的範圍。不僅如此,這個身根所緣的觸覺(由極微微在體內的摩擦
,放射和震動所生)比其它的感覺更為明確,因此內觀靜坐的初學者可以更容
易的透過身體和触產生的觸覺來了解無常。這是我們選擇以身體的觸覺作為內
觀的媒介來更快捷的了解無常的主要原因。任何人可以嘗試其它的感覺,不過
我建議在嘗試其它的感覺之前,應該先鞏固透過身體的觸覺對無常的了解。
內觀智有以下十個級別:
(i) 正解(Sammasana)智:在理論上通過仔細觀察和分析來了解無常,
苦和無我的智慧。
(ii) 生滅隨觀(Udayabbaya)智:體驗到身心生起和壞滅的智慧。
(iii) 壞隨觀(Bhanga)智:體驗到身心快速的生滅-猶如電流或能量迅速
流動 - 的智慧。
(iv) 怖畏現起(Bhaya)智:對自己的存在感到可怕的智慧。
(v) 過患隨觀(Adinava)智:認清自己的存在充滿邪惡的智慧。
(vi) 厭離隨觀(Nibbida)智:厭惡自己存在的智慧。
(vii) 欲解脫(Muccitu-kamyata)智:生起急需脫離此存在的智慧。
(viii) 審察隨觀(Patisankha)智:認識到現在是以無常為基礎,努力以得
完全解脫的智慧。
(ix) 行舍(Sankharupekka)智:認識到現在是捨離行(Sankara)和脫離自
我的時候的智慧。
(x) 隨順(Anuloma)智:加快嘗試達到目標的智慧。
這些層次是修習者在內觀靜坐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個在很短的時間就達到
目標的修行者卻只能從回想中得知。在認識無常的進展中,達到了一定的程度
時並且受到資格具足的導師指導和提點,才能夠證得這些內觀智。不過修行者
應該避免期待得到內觀智,因為這將打擾他對無常連續不斷的覺知。只有對無
常連續不斷的覺知才能達到成果。
現在讓我以在家人日常生活的觀點來處理內觀靜坐而且說明如何就在此生
,當下,從中獲益。
內觀靜坐最初的目的是在自身體內開啟對無常的覺知,或是體驗內在自我
的無常,最終達到內外的平靜與平衡。當修行者專注於覺知內在的無常,便能
達到。
如今這個世界面臨著威脅人類的嚴重問題。現在是人們在紛紛擾擾中修習
內觀靜坐尋求內心深處的安靜的時候。無常在人人體內,人人具有,人人皆觸
手可及。只要往自身內看它就在那兒--可被體驗的無常。當一個人可以覺知無
常,體驗無常,融入於無常中,便可自在的切斷外在的世間意念。對在家人而
言,無常是值得他珍惜的生命瑰寶,是能用於為自己和社會的福利來創造平靜
和平衡的能源。無常在正確的發展時,擊中身心疾病的根處,逐漸清除內部的
惡業-身心疾病的根源。在佛陀的時代,在舍衞城與周邊地方,以及憍薩羅國
內,共有七千萬人口。之中,有五千萬人是已證得入流須陀洹果的聖者。修習
內觀靜坐的在家人數一定更多。
無常並非只保留給捨離世俗的出家人,在家人也可體驗。儘管在家人生活
的缺陷致使修行者不得安寧,一個資格具足的導師能夠幫助修行者在短時間內
開啟無常。無常開啟之後,修行者所須的是盡力維護它,但是他必須謹記,在
時間的許可下,或者更上一層的時機出現時,要奮力修到壞隨觀智(Bhanga)-
內觀智的第三層。如果他達到這一層,那末他將碰到極少或者沒有問題,因為
他應該能夠毫不費力而且幾乎是自動的感受到無常。在這種情況下無常成為他
的基地,是他在完成日常工作,身心的活動後馬上回到的地方。然而,那些還
沒未達到壞隨觀智的修行者可能會碰到一些困難。內在的無常與外在的身心活
動像是在進行拔河比賽。因此,他應該明智的奉行“工作時就工作,玩樂時就玩
樂”這個座右銘。他不須要時常啟動無常,只要定期在日間或夜間撥出時間修行
。在這時段,必須嘗試把心守在身內,心無旁虻赜X知無常。也即是說,無常
的覺知應該是時時刻刻,連續不斷,令不利於進展的雜念無法在間中生起。如
果做不到的話,他就須回到安般念,因為定是無常的關鍵。要能入定,戒必須
圓滿,因為定是依戒而建立的。要好的無常,則需要好的定。如果定是優越的
,無常也將會優越。
啟動無常沒有特別的技巧,只須把心保持在完全平衡中,同時把注意力鎖
定在禪修所緣的相。內觀禪修所緣的相是無常。所以對那些習慣把心守在體內
感覺的修行者,他們可以直接感受無常。在感受身體上或體內的無常時,應該
先從注意力容易集中的部位開始,再把注意力移至其它部位,從頭到腳,再從
腳到頭,有時探入體內。在這個階段,必須清楚明了不可把注意力守在內部器
官,而只守在物質(極微微)的生起以及它們的不斷變化。如果尊守這些指示
,肯定會有進步,進步的多寡則因各人的福報以及他對靜坐的熱斩悺H绻
他證到了高層次的智慧,他對佛法三個特性,無常,苦,無我的了解能力會加
強,同時他也越來越接近聖人的目標-是每個在家修行者應該記住的。
現在是科學時代。今天的人們不信烏托邦的存在。他們不會接受任何東西
,除非結果是良好的,具體的,生動的,個人的以及在當下就能得到的。
當佛陀在世時,他對卡拉馬族人說:
注意,卡拉馬族人。別被匯報,傳統或傳聞所誤導。也別被對經
典的熟練,或依理或邏輯,或經過反思後認同的理論;或因為它與自
己的傾向相符或是出自尊敬老師的威信所誤導。
但是,卡拉馬族人,當你自己知道,這事是不道德的,這事是招
人非議的,這事是智者所譴責的;這事,當實踐和遵守後,有助於損
失和造成傷悲;那你就要摒棄他們。但是如果在任何時候,你自己知
道這事是道德的,這事是無可指責的,這事是智者所讚許的;這事若
實踐和遵守是有助於福利和快樂的;那麼,卡拉馬族人,你應該在實
踐之後,奉行遵守。
內觀的時鐘現在敲響了--即是,佛法的複興,內觀的修行。我們毫無懷疑
,那些持開放態度,而且諔┑脑陟o坐課程中接受一位稱職導師的指導的人,
一定會得到成果。這成果是好的,具體的,生動的,個人的,就在當下,有利
於他們,使他們終生生活在福利和幸福之中。
願眾生快樂,
願這個世界和平安寧。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無常並非淺法也非略修之法 ─ 宗喀巴大師 造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转:佛法的特质1)
《親友書講記》思維死期不定而修無常 ─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转:理性與仰信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終捨一切故為無常 ─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为什么要有出离心, 什么样的心是出离心。。???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12月19日最新開示同一個識在輪迴嗎?─嗏帝比丘的邪見
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如果有興趣,可以到這個論壇來看看
【转】辨識佛法的準則请教南传法师关于‘业’的解释
[合集] 四念处是「唯一的道路」?这里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歌吗
runsun = 如觉?马哈西尊者说无常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無常话题: 內觀话题: 160话题: 覺知话题: 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