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三界外之无餘涅槃舒爽清凉吗 ?
相关主题
欠债还钱佛为什么要梵天劝请才说法呢?
《普賢行願品講記》趣入佛語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普賢行願品講記》趣入佛語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三)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ZT)我相信:人生就是一场梦,在梦里时就好好做梦.醒来的时候就忘记
如来藏不是外道梵我、神我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彻底否定
慈经 -- 很好听的音乐《 中 庸 》大知者道, 隐恶扬善
如來藏思想ZT涅槃和世间,是一不是二
如来藏经典当中的真常神我思想向修习南传的师兄请教两个杂含的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如來话题: 三界话题: 世间话题: 境界话题: 涅槃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W
发帖数: 1865
1
三界外之无餘涅槃舒爽清凉吗 ?
对一般人来说,世间与出世间是两个法,因為有很多人会想: 『生死的轮迴很痛苦,所
以下一辈子不要再来了。』也常常听别人这麼讲: 『人生很苦喔;下辈子不来了。』可
是下辈子不来到底是什麼境界 ? 很多修行人可能这麼想 :下辈子不来,我就是在三界
外住,在三界外享福, 享清福, 清清净净的, 没有三界中任何的热恼, 这种认知, 认為
出世间是另外一种世间境界,是在三界之外另有一个不属於三界的世界。
可是他们不知道: 『三界之外没有世界, 没有境界。』,如果三界之外还有世间,三界
就改名四界,不叫三界了,.即使真有『出三界外的第四界』,那也必定仍然属於有生死
的世间,所以很多人对出世间境界的误会真是很嚴重。
可是只有外道及世间人有误会吗? 不然! 很多佛弟子照样误会得一塌糊涂。不管是在家
人或出家人,很多人想的都是: 我这个自我死后入无餘涅槃中,无餘涅槃中的境界就是
这个能觉知的自我, 入住在一念不生, 殊胜清凉的境界,不会再去投胎了。可是他们都
没有想过:他们根本到不了那个境界。因為在中阴身阶段发觉到自我只能活七天,他能
怎麼办? 只有一个办法: 再去投胎而重新出生。投胎了还是来人间,不可能生到欲界天
去,因為没有什麼福德可以生欲界天.
明明阿罗汉入正位叫”入灭”, 灭啥 ? 灭尽五阴十八界, 灭尽自我. 而现很多人的想
法却是还有个自我去入三界外的界, 说那个叫出世间 ? 明明佛说要我们断” 我见”,
却要保持个” 大自我” 去进入那想像的三界外的境界, 我见还这麼严重, 连初果証境
都摸不著边, 却说是出世间.
所谓: 『长揖世间, 我身巳尽, 所做己办, 不受后有』, 明明说的是"不受后有", 而不
是保有觉知再去受那想像的第四界有. 所以这个误会, 还真是大.
G**W
发帖数: 1865
2
您能『不受后有』吗 ?
何故必受后有?一念无明未断尽故 (我见我执未断尽)。
很多人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种人所说不真,不
明究裹。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
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禪八定,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
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大宝积经》卷85佛
云:「亦无蕴界处,生於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
圣人,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
死。涅槃者断尽自我之执著,不存在分毫对自我继续存在之作意,则不受一切境界,弃
捨灵知自我,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称出三界生死。
误会的人,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此等误会以思惟
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眾生见、寿者见,误会之见也。
S***n
发帖数: 1281
3
是啊,我早就说过了: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3562_229061.html
t******g
发帖数: 17520
4
你们2012 就开始搞这种话题了,为什么校长还是
在概念上破了东墙补西墙的节奏
没劲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是啊,我早就说过了:
: http://www.mitbbs.com/pc/pccon_3562_229061.html

n********n
发帖数: 8336
5
对。
但这个看法是和你的七识八识矛盾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三界外之无餘涅槃舒爽清凉吗 ?
: 对一般人来说,世间与出世间是两个法,因為有很多人会想: 『生死的轮迴很痛苦,所
: 以下一辈子不要再来了。』也常常听别人这麼讲: 『人生很苦喔;下辈子不来了。』可
: 是下辈子不来到底是什麼境界 ? 很多修行人可能这麼想 :下辈子不来,我就是在三界
: 外住,在三界外享福, 享清福, 清清净净的, 没有三界中任何的热恼, 这种认知, 认為
: 出世间是另外一种世间境界,是在三界之外另有一个不属於三界的世界。
: 可是他们不知道: 『三界之外没有世界, 没有境界。』,如果三界之外还有世间,三界
: 就改名四界,不叫三界了,.即使真有『出三界外的第四界』,那也必定仍然属於有生死
: 的世间,所以很多人对出世间境界的误会真是很嚴重。
: 可是只有外道及世间人有误会吗? 不然! 很多佛弟子照样误会得一塌糊涂。不管是在家

G**W
发帖数: 1865
6
所以说您断我见的缘还没熟,但是您毕竟有善根,能在这条路上探索.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2012 就开始搞这种话题了,为什么校长还是
: 在概念上破了东墙补西墙的节奏
: 没劲

G**W
发帖数: 1865
7
其实不矛盾的,只是牵涉太多, 简单说不清楚.
但其实我个人觉得矛不矛盾并不是您的问题,
您的问题应该是不喜欢看到"七,八识" 这两个名词字眼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对。
: 但这个看法是和你的七识八识矛盾的。

n********n
发帖数: 8336
8
你说"这个外於蕴处界的根本因, 佛经上叫如来藏, 也叫第八识.。。说明在蕴处界万法
外, 有其他作用的存在"。这和你主帖是矛盾的。且不说"无我之后",是如何知道蕴处界
万法外有存在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其实不矛盾的,只是牵涉太多, 简单说不清楚.
: 但其实我个人觉得矛不矛盾并不是您的问题,
: 您的问题应该是不喜欢看到"七,八识" 这两个名词字眼

t******g
发帖数: 17520
9
我来帮校长回答一下
所以说您断我见的缘还没熟,但是您毕竟有善根,能在这条路上探索.
噢, 不对, 你是基督徒, 你不相信如来藏

你谈存在, 我就谈概念, 你谈概念, 我就谈有, 你谈有, 我谈假有, 你谈假有,
我谈实无, 你谈实无, ,, 我谈虚空, 你问什么是蕴处界?
我说没必要知道,只要知道如来藏就可以了。 哈哈哈
缘还有没熟, 没有熟的缘。。。
本本上的东西都还没看明白, 又下出一个 会成熟的缘 的概念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这个外於蕴处界的根本因, 佛经上叫如来藏, 也叫第八识.。。说明在蕴处界万法
: 外, 有其他作用的存在"。这和你主帖是矛盾的。且不说"无我之后",是如何知道蕴处界
: 万法外有存在的。

G**W
发帖数: 1865
10
佛世的定性声闻,据我的了解,他们在断除我见我执后証了四果,
他们也是不管这个问题, 捨寿时就入灭了.话说回来,如来藏的实証与
否, 和定性声闻的解脱於三界的修行没有必须的关连.
我说的是定性声闻.
话说回来,有说不迥心的四果阿罗汉不解不証涅槃,為什麼这麼说呢 ?
正如您说,他们死时把自已灭了,自已都不见了,又如何了知什麼 ?
他们不 care.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说"这个外於蕴处界的根本因, 佛经上叫如来藏, 也叫第八识.。。说明在蕴处界万法
: 外, 有其他作用的存在"。这和你主帖是矛盾的。且不说"无我之后",是如何知道蕴处界
: 万法外有存在的。

相关主题
慈经 -- 很好听的音乐佛为什么要梵天劝请才说法呢?
如來藏思想ZT【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如来藏经典当中的真常神我思想“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三)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n********n
发帖数: 8336
11
大乘另起炉灶, 又创了不少新概念是事实。但第八识是精神生万物, 正是佛陀所反对的
。这是重倒婆罗门的覆辙。不知你是如何将入灭和阿赖耶识和谐起来的?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佛世的定性声闻,据我的了解,他们在断除我见我执后証了四果,
: 他们也是不管这个问题, 捨寿时就入灭了.话说回来,如来藏的实証与
: 否, 和定性声闻的解脱於三界的修行没有必须的关连.
: 我说的是定性声闻.
: 话说回来,有说不迥心的四果阿罗汉不解不証涅槃,為什麼这麼说呢 ?
: 正如您说,他们死时把自已灭了,自已都不见了,又如何了知什麼 ?
: 他们不 care.

G**W
发帖数: 1865
12
这个就要看您接不接受大乘佛法了,我也不想长篇大论,以下就您随缘参考 :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依照上述顺序而说,先说「梵」:佛陀说真正的「梵」都不是这样,唯有佛陀说
的「梵」才真正是「梵」,其他人都是妄想。「梵」本身在语言上是清净的意思,因此
许多人施设的虚妄想,本身就是污染,本身就是虚假,因此远离了佛陀说的「梵」。佛
教中的阿罗汉自作证的时候,必然知道「梵行已立」,这「梵」於小乘法中就是以远离
诸法的执取来称作是「清净」,既然远离,哪里还会再去施设一个「清净的、崇高的、
广大的、殊胜的」外法,说这个是「梵」,这样的「梵」就是如来说的「不清净的」,
就是被佛陀所破斥的,而清净的「梵行」则是佛教僧团可以人人修行修证而自作证的,
并非只是形而上的思想而己。
次说「梵天」:如果「梵天」所说自己是宇宙的创造主,那高过其天的二禪天、
三禪天、四禪天,乃至无色界天,还有无想天,到底是谁创造的?这三界的法是属於禪
定「证量」的,因此「梵天」的说法不合乎事理,一下子被佛教破斥的。
最后是「梵我」:「梵我」则以思想来安立一个假说,「梵我」和「禪定」的境
界不同,但有人是「梵我」落在三界有为法的境界中来作区别,而禪定是会相应到一个
境界天,因此如果一定要说「梵我」是有实质的,是勉强可以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
或识无边处天?)来对应。当佛陀示现太子出宫修行时,曾示现从学於外道,得证甚深
世间禪定,外道以为这便是涅盘,在《佛本行集经》卷22:
『彼人如是舍诸禪已,进求胜处,而发此心,如前所说,舍诸欲事。如是舍离粗
色身故,发厌离心,彼时即得身中所有虚空无边分别,於此一切色相,又色相内,及树
木等,所有诸物悉皆分别,无边虚空,得如是等一切色处,明瞭分别,无边空已,即证
胜处,而有偈说:「如是微妙大梵处,一切无相常无言:智人说彼解脱因,即此名为涅
盘果。尔时阿罗逻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曇!此即是我解脱之处,及其方便,我
今为仁显示已讫。』
然而这样「空无边处天」的「梵我合一」的修行,佛陀修证后便予以捨弃,因为
这不是解脱。在许多大乘经典更直接破斥这样的说法,指责「梵我」「出生万物」「一
切由梵所出生」都是「邪见」,「梵天」等诸禪定「愚痴」诸天都是「邪见天」。因此
硬要说大乘与「梵我」「梵」合流,是罔顾事实,这熟读大藏经的所有法师应当要非常
清楚的。所以佛陀所说的如来藏绝非梵我,神我。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大乘另起炉灶, 又创了不少新概念是事实。但第八识是精神生万物, 正是佛陀所反对的
: 。这是重倒婆罗门的覆辙。不知你是如何将入灭和阿赖耶识和谐起来的?

n********n
发帖数: 8336
13
问题的焦点在于:如来藏和梵的相似性如此之高,以恒常为特点。换汤不换药。
麻烦列举一下如来藏的特点就会知道。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就要看您接不接受大乘佛法了,我也不想长篇大论,以下就您随缘参考 :
: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n********n
发帖数: 8336
14
如來藏的體性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6%82%E4%BE%86%E8%97%8F#.E5.94.AF.E8.AD.98
.E5.AD.B8.E4.B8.AD.E7.9A.84.E5.A6.82.E4.BE.86.E8.97.8F
不生不滅性
獨立性
非見聞覺知性
不變易性
儲藏性
不垢不淨性
不增不減性
不生不滅性[编辑]
是如來藏最基本的體性之一,如來藏常住於世間,祂從來沒有出生,也永遠不會壞滅。
任何一位有情眾生的如來藏都有這樣的體性,眾生的名色有生、住、異、滅,無形無相
的如來藏卻永遠一直存在,即使有情眾生在悶絕、眠熟、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等五
位意識心斷滅的狀態下,如來藏還是一直存在。《入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識不生不
滅」等,就是在說祂這個體性。
獨立性[编辑]
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壞散而滅,依賴其他條件才能出生的法都有生滅,
故蘊處界世間一切法都有生滅性,是生滅法。而如來藏有其獨立不依靠他法就能存在的
自性,一切諸佛以極其方便想要求如來藏何時生卻不可得,因為不生是佛性[30]。 這
些自性是從本以來就在,無增無減 [31],其存在不受任何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因此才
說其獨立性。
非見聞覺知性[编辑]
如來藏不是意識心,沒有意識心對於外境六塵的見聞覺知性,因此沒有如意識般分別或
好惡的體性。《說無垢稱經》所說的「法無了別離心識故。」等,在說明這個體性。因
此之故,歸結出:「如來藏沒有意識心所具有的了別、分析、推理、研判、記憶等功能
。」
不變易性[编辑]
也就是常性、恒性、不壞性或金剛性。如來藏不只常住在這個世間,而且其諸多體性永
遠保持,都不會隨著時間空間的流轉而改變。例如其不壞性不會在某個時間之後改變成
會壞性,或無垢性突然改變成有垢性等。因此佛陀才說:「常性是佛性」、「恒性是佛
性」、「不變易性是佛性」[32]、「如來藏不老不死」[33]。
儲藏性[编辑]
這也是如來藏之"藏"的意思,祂儲藏一切法的種子,即一切善業、惡業及無記業的種子
。有情眾生在過去無量世及這一世所造的善惡業種都完整儲存在如來藏中,未來因緣成
熟時,就會由此身或另外一個色身來承受這個果報;雖然前一世和這一世的身體不一樣
,但都源自於同一個如來藏,也正因如來藏具有儲藏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業
種的功能,故能連接三世之酬償,使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不垢不淨性[编辑]
大乘《密嚴經》上說:「心性本淨不可思議,是諸如來微妙之藏如金在礦。意從心生餘
六亦然,如是多種於世法中而為差別。仁主!阿賴耶識雖與能熏及諸心法,乃至一切染
淨種子而同止住,性恒明潔,如來種姓應知亦然。」這在說明如來藏自身的體性永遠是
明潔、清淨的,具有永恆的不垢性;但在一般有情眾生身上,祂又含藏了無量世來所熏
染的無量無邊染汙種子,根據這些染污種子來說祂不淨。衪「自身清淨,但卻含藏染汙
種子。」這就是阿賴耶識如來藏的不垢不淨性。
熏種性[编辑]
所謂熏種性就是說如來藏中所含藏的無量無邊諸有為法種子,會隨著有情眾生不斷攀緣
五欲六塵的身、口、意之行為影響,受到熏習而變化。這種熏習變化一直不斷,要到有
情眾生修行究竟圓滿成佛後,如來藏中種子的變異才會停止。在此成佛之前,一般有情
眾生種子的熏習有善有惡,佛門中精進修行的菩薩,則是經由歴緣對境不斷熏習無漏清
淨法,使染汙的種子轉變成清淨,直到成佛才究竟清淨。這種如來藏種子熏習的現象,
在《入楞伽經》中的說明為:「大慧!熏集種子心不滅,取外境界諸識滅。大慧!如是
微細阿梨耶識行,除佛如來及入地諸菩薩摩訶薩,諸餘聲聞辟支佛外道修行者不能知故
。」此處所說「熏集種子心不滅」的心,指的就是阿梨耶識如來藏。
不增不減性[编辑]
這是在說明如來藏因前述不生不滅及不變易的體性,不會在三界中突然出生、變易或滅
絕。也因此,雖然十方世界中,所有有情眾生的如來藏總數因為太多無法計算,但是如
來藏的總數卻是固定的,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又有情眾生的如來藏不能分割也不能合
併,佛陀出生時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中的我就是指每一位有情眾生的如來藏,
祂唯一、不可複製,因無有一法可與其匹配,無始劫以來就本來獨有的,不能增減。又
有情眾生如來藏中的無漏法種增,有漏法種就減,一進一出相等,沒有增減。

【在 n********n 的大作中提到】
: 问题的焦点在于:如来藏和梵的相似性如此之高,以恒常为特点。换汤不换药。
: 麻烦列举一下如来藏的特点就会知道。

n********n
发帖数: 8336
15
梵(梵文:ब्रह्मन्,bráhman
),印度宗教概念,源於自祭祀儀式所得的魔力,指宇宙的超越本體和終極實在,現世
相對來說則只是不真的現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
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法事)。
梵與「我」或「彼一」,都是古印度所指的終極實在,是超越和不可規範的唯一實在,
多通過否定(非……,非……)加以講述。《奧義書》和其後的各正統學派在通過否定
後,正面斷定「梵」與「我」的存在,而且是唯一、不二的存在。這種終極觀是實體性
的,在思想的最高位置。「梵」是「非概念」的,超越一切名相概念和判斷推理,不能
靠思辨體驗,只能通過瑜伽直接體驗。梵我無處不在,現世只是「終極實在」一種扭曲
、不充分的表現,追求梵我時必須捨棄與現世的根本聯繫。婆羅門教視現世是不真的,
但亦明白表達在一切無常無我之上,有一個肯定性的梵我境界[3]。其後吠檀多宗以梵
為真如,視世間為「假立」;僧佉(數論)以梵為自性,視世間為現象,都是以梵為宇
宙的本體[4]
n********n
发帖数: 8336
16
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如來藏之研究〉:「依照一般人的想法,人生的升天界,墮
地獄, 此死彼生,必須有一主體的『自我』。……因為一般眾生的根性如此,對無常
無我 的甚深義理不能信受,佛陀為了隨順眾生的心境,使其接受佛法,次第引導,令
得佛法的功德,因此方便說如來藏。……一般人的看法,涅槃解脫,是從生死輪迴而得
解脫的,這比如人從牢獄裡放出獲得自由一樣 。因為有這麼一個人,才說有牢獄與自
由,如無此人,則根本無牢獄與自由可說 。所以,如把生死與涅槃的二問題聯繫起來
,而貫攝這二個問題的,似乎非是常、是我不可。佛說如來藏的目的,也即適應這一類
眾生,解決這一問題。……佛說如來藏的意趣,主要使不信無常無我的人來信受佛法,
達到佛法化度眾生的目的, 使之踏上正路,進入佛法的甚深處。」
.^ 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如來藏之研究〉:「因為,如來藏即是一切法空性──
法無我性的異名。釋尊為了化度一般執常執我的眾生,使其信受佛法,進而趣向一切法
空的真義,因此方便說如來藏。如來對如來藏的抉擇,『楞伽經』說得非常明確。……
現依『楞伽經』為準,以一切法空性為如來藏說,則如來藏始能與性空無我的一切教說
相契合。……現在根據『楞伽經』,對佛說如來藏的先後 不同,作一結論:一、釋尊
未說『楞伽經』之前,如來藏易被人誤解為印度宗教的我,這是不能了解佛說如來藏的
意趣。二、經『楞伽經』對如來藏加以抉擇之後,如來藏與佛法的無我空性一致,即與
一切空無我的大乘契經相融和。」
S***n
发帖数: 1281
17
这个问题远没有讨论清楚呀。。
五石兄就是要追寻那“非界的“之外界””的想法的。。不知道他现在的想法如何。。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2012 就开始搞这种话题了,为什么校长还是
: 在概念上破了东墙补西墙的节奏
: 没劲

S***n
发帖数: 1281
18
各位情人节愉快!
t******g
发帖数: 17520
19
这个问题真能“讨论”清楚吗?
很多人,多少对入世和出世有点一刀切。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远没有讨论清楚呀。。
: 五石兄就是要追寻那“非界的“之外界””的想法的。。不知道他现在的想法如何。。

S***n
发帖数: 1281
20
等五石兄来谈谈吧,看看他在此有否更加深入。。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真能“讨论”清楚吗?
: 很多人,多少对入世和出世有点一刀切。

相关主题
我相信:人生就是一场梦,在梦里时就好好做梦.醒来的时候就忘记涅槃和世间,是一不是二
佛法是对人和世界的彻底否定向修习南传的师兄请教两个杂含的问题
《 中 庸 》大知者道, 隐恶扬善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t******g
发帖数: 17520
21
我倒是觉得他会回避这个问题
我其实也应该回避这个问题,原因是听一帮子人砍大山, 讲些有的没有的,
让我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现在要努力戒网!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等五石兄来谈谈吧,看看他在此有否更加深入。。
G**W
发帖数: 1865
22
麼容易就动摇啦 ? 祝您早日能 :
三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而不退失。也就是入菩萨位,不退于二乘位。认识到真理之
后,我们就不会跟着邪法去走,见到光明之后,就不会再进入黑暗,入十住之位,不退
生死之位。
二、行不退:对于所修之行法,而不退失。修六度法,不退于四谛法。四谛法是基础,
是佛所说的方便法,而六度法是大乘法,是究竟法,修到六度法就不会退到于四谛法,
入初地之成就,利他之行不退。
三、念不退:对于正念,而不退失。八地已去,得无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性海。达到八
地菩萨这样的境界就是念不退,念念与三昧定相应,八地菩萨才能做到,念念入真如性
海。真如性海就是真如三昧,三昧定。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倒是觉得他会回避这个问题
: 我其实也应该回避这个问题,原因是听一帮子人砍大山, 讲些有的没有的,
: 让我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 现在要努力戒网!

t******g
发帖数: 17520
23
不管你背后的intention (你自己要take care)如何, 都谢你的吉言
不过哪, 转东西之前你得先看看明白, 对不对?
三不退的说法挺多, 我觉着能把行不退解释成 从4圣谛到6波罗蜜
的过程, 也是个人物, 什么是4圣谛, 什么又是六波罗蜜
它们是次第和不退转的关系吗?
发贴前最好先想一想, 这是对看贴人的尊重, 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麼容易就动摇啦 ? 祝您早日能 :
: 三不退
: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而不退失。也就是入菩萨位,不退于二乘位。认识到真理之
: 后,我们就不会跟着邪法去走,见到光明之后,就不会再进入黑暗,入十住之位,不退
: 生死之位。
: 二、行不退:对于所修之行法,而不退失。修六度法,不退于四谛法。四谛法是基础,
: 是佛所说的方便法,而六度法是大乘法,是究竟法,修到六度法就不会退到于四谛法,
: 入初地之成就,利他之行不退。
: 三、念不退:对于正念,而不退失。八地已去,得无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性海。达到八
: 地菩萨这样的境界就是念不退,念念与三昧定相应,八地菩萨才能做到,念念入真如性

f*******e
发帖数: 5594
24
我一直的想法是这个最终的目标是不能精确用语言来表达的,一旦用语言来描述出来,
必然就是执于一边的。而很多人总想给这个目标做一个具体描述,我觉得其中有几个方
面的原因:
1. 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了解这个最终目标的无限性,和我们这个有限世间的有限性。
试图用有限的东西去描述无限的东西总是有偏差的,从世间到出世间只能是一个渐进、
逼近的过程。
2. 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证知无我的含义,有我只是这个世间给我们的假象,这在世间
法中就是如此,更何况在出世间法中。而希望有我的动力,总会驱向于在夹缝中寻找一
丝恒常的“我”的可能性。
3. 出世间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但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我们本来是从出世间来的,本
来清净,现在通过修行,又回到了清净之地。
4. 立足点的不同。有些人会以某个中间目标作为立足点,也有些人会以这个最终的目
标作为一个立足点。根据我们通常的习惯(惯性),立足点必然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对
于一个不能描述的东西,如何立足?
5. 情感上的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出世
间的强大离心力需要有一种东西去平衡。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问题远没有讨论清楚呀。。
: 五石兄就是要追寻那“非界的“之外界””的想法的。。不知道他现在的想法如何。。

f*******e
发帖数: 5594
25
兔王说话越发的牟利了 :)
很多说法都是对概念本身没有搞清楚就去发挥,这里的搞不清楚有些是不能,有些是不
想,有些是有目的的。

【在 t******g 的大作中提到】
: 不管你背后的intention (你自己要take care)如何, 都谢你的吉言
: 不过哪, 转东西之前你得先看看明白, 对不对?
: 三不退的说法挺多, 我觉着能把行不退解释成 从4圣谛到6波罗蜜
: 的过程, 也是个人物, 什么是4圣谛, 什么又是六波罗蜜
: 它们是次第和不退转的关系吗?
: 发贴前最好先想一想, 这是对看贴人的尊重, 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

t******g
发帖数: 17520
26
情感上的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出世
间的强大离心力需要有一种东西去平衡。
這個說的很不錯
什么才是真真正正的“厭離"哪?
t******g
发帖数: 17520
27
牟利到底好不好? 哈哈
戳一戳校長,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兔王说话越发的牟利了 :)
: 很多说法都是对概念本身没有搞清楚就去发挥,这里的搞不清楚有些是不能,有些是不
: 想,有些是有目的的。

S***n
发帖数: 1281
28
同意这个最终目标的不可描述。。不过,以往我们争论的,不是可否描述,而是是不是
“出离”意味着不包括世间。。
你谈到立足点,让我想起有个老师说的:平常我们的实在知见,其实是因为我们立足在
“空”上面了。。站在“实”上面回头看,就能看见“空”了。。

4. 立足点的不同。有些人会以某个中间目标作为立足点,也有些人会以这个最终的目
标作为一个立足点。根据我们通常的习惯(惯性),立足点必然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对
于一个不能描述的东西,如何立足?
5. 情感上的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出世
间的强大离心力需要有一种东西去平衡。

【在 f*******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一直的想法是这个最终的目标是不能精确用语言来表达的,一旦用语言来描述出来,
: 必然就是执于一边的。而很多人总想给这个目标做一个具体描述,我觉得其中有几个方
: 面的原因:
: 1. 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了解这个最终目标的无限性,和我们这个有限世间的有限性。
: 试图用有限的东西去描述无限的东西总是有偏差的,从世间到出世间只能是一个渐进、
: 逼近的过程。
: 2. 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证知无我的含义,有我只是这个世间给我们的假象,这在世间
: 法中就是如此,更何况在出世间法中。而希望有我的动力,总会驱向于在夹缝中寻找一
: 丝恒常的“我”的可能性。
: 3. 出世间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但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我们本来是从出世间来的,本

t******g
发帖数: 17520
29
这就是我刚来版上就问了的, frame of the reference
得到的都是些答非所问的东西

【在 S***n 的大作中提到】
: 同意这个最终目标的不可描述。。不过,以往我们争论的,不是可否描述,而是是不是
: “出离”意味着不包括世间。。
: 你谈到立足点,让我想起有个老师说的:平常我们的实在知见,其实是因为我们立足在
: “空”上面了。。站在“实”上面回头看,就能看见“空”了。。
:
: 4. 立足点的不同。有些人会以某个中间目标作为立足点,也有些人会以这个最终的目
: 标作为一个立足点。根据我们通常的习惯(惯性),立足点必然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对
: 于一个不能描述的东西,如何立足?
: 5. 情感上的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出世
: 间的强大离心力需要有一种东西去平衡。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向修习南传的师兄请教两个杂含的问题如来藏不是外道梵我、神我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慈经 -- 很好听的音乐
[合集]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可說不可說 ?如來藏思想ZT
"佛陀也不在世间,他现在还是在渡众生。"如来藏经典当中的真常神我思想
欠债还钱佛为什么要梵天劝请才说法呢?
《普賢行願品講記》趣入佛語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在 insight007 (insight007) 的大作中提到: 】
《普賢行願品講記》趣入佛語 ─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三)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ZT)我相信:人生就是一场梦,在梦里时就好好做梦.醒来的时候就忘记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如來话题: 三界话题: 世间话题: 境界话题: 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