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道德与正义(一)
相关主题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证悟的次第 5
[修佛论道学儒]佛缘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阿含经
一点看法: 关于最近有关争论和本版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阿含经的菩萨道 兼论般若经的出现罪大恶极的人,却富贵双全,为善不倦的人, 却受苦?
[合集] 小乘经典里的大乘教义[合集] 有在家阿罗汉吗zt
原始佛教“业说”概论--以《阿含经》为中心 zz[合集]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zt
zz阿含经故事选-苦从哪里来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5)--隆藏法师
[合集] 建议精华区收藏些《阿含经》经文 和一些初学应该怎么学习的贴子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道德话题: 伦理学话题: 正义话题: 实践话题: 后设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在近代物质文明下,合乎科学的、逻辑的、一致性的理性精神抬头,重新检视属于心
灵的伦理学的合理性,亦即检视基督信仰把一切道德归结为上帝的律令,将一切道德建
筑于上帝存在的合理性。十八世纪时休谟认为道德是根源于一个人的道德感,从而否定
上帝作为道德的根源。康德则主张理性宗教具有三个不必验证的道德公设:第一是意志
自由,第二是灵魂不朽,第三是上帝存在。也就是说,康德通过第三公设,恢复了关于
上帝存在的伦理学证明。 可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却常常造作不道德,违反公设为全能的
上帝所下达的道德律令,使得上帝的存在更令人质疑。接下来尼采更宣布「上帝已死」
,并且呼吁世人应该「重估一切价值」。

孙伟平描述后设伦理学发展的背景:
"尼采挥舞「铁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隐含前提的质疑和批判,彻底否决了传统文化
、传统伦理道德。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文化和道德,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存
在的理由。迄今为止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合逻辑的发展的,都是不公正的,它们不是人的
道德,而不过是所谓「集群动物的道德」 。正因为如此,尼采痛斥基督宗教在西方社
会所造成的人性懦弱和卑劣,从而举起了反传统道德的大旗,主张人应该从传统道德的
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由地建立自己赖以生活的信仰。"
尼采发现基督信仰的不合逻辑与不公正,乃至称之为「集群动物的道德」正是理性精
神抬头反省的代表之一。例如,《旧约全书》〈申命记〉19:19-21: 你们就要待他如
同他想要待的弟兄,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别人听见都要害怕,就不敢在你们
中间再行这样的恶了。你眼不可顾惜,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
以脚还脚。保证实践道德的耶和华,教导如何实践道德时,所说所做的却是不符合人类
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如果是「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的粗暴行为作为道德实践的准则,那么人
类与动物世界有何差别呢?因此,以圣经信仰作为道德实践的准则,便是尼采所批评的
「集群动物的道德」。在这样理性精神抬头的时代背景下,不以上帝存在作为隐含前提
的后设伦理学研究便发展出来,同时也将建立于基督信仰的西方道德伦理一举推翻了。
本文尝试根据佛教中《阿含经》的义理进行研究,试图响应西方哲学二千多年来,直
到现代仍然不能解答的后设伦理学中三个核心命题:
1、什么是「善」与「恶」等道德用语的定义?
2、什么是「善」与「恶」等道德判断的本质?其基础与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3、成立「善」与「恶」等等道德与价值的判断,其根源与基础是什么?
在西方哲学史中,对于上述三个道德学说的命题有极悠久的历史。在苏格拉底时代就
有针对第一个命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正义?」──进行激烈的辩论,可是
直到现代仍然莫衷一是。这个古老的议题被这样描述着: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遇到伦理学上最大而且最根本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关系着全
部道德学说,这就是何谓正义?──是要在道德中求正义呢?还是在力量中求正义?─
─到底我们应当为善呢?还是应当强而有力?"
「何谓正义?」是探讨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中的「善」,那么「什么是善?」,这是
属于伦理学中实然的命题(The Is Question)。「我们应当为善呢?还是应当强而有
力?」则是应然命题(The Ought Question)。也就是说,伦理学讨论的是「什么是善
?什么是正义?」的定义,来作为「我们应当为善呢?还是应当强而有力?」等等是否
应该实践道德的命题。这些都是后设伦理学的核心议题。
除此之外,在后设伦理学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不会令后设伦理学并非只是破坏性地去
怀疑道德价值的客观基础,而是要更严谨地去思考道德价值有没有客观基础或有怎样的
客观基础,确实是我们所应慎重考虑的。
按照笔者的观点,后设伦理学的研究要达到更严谨的思考,而非只是破坏性地怀疑道
德价值的客观基础,便应该思考卡根(Shelly Kagan)所说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我
们应该如何生活?」就是在凸显探讨伦理学的同时应该有道德实践的意义。也就是说,
伦理学的探讨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道德实践的一环,是身为人类而异于集群动物
所应实践的生命意义。
佛陀在《阿含经》中说:「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作为
实践道德的总纲。也就是说,对于众生的无明与痛苦感到怜愍与悲伤,因此为天人与人
类的正义与饶益,以及安隐与快乐而宣说佛法。
近代西方物质文明昌盛,基督宗教在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参与整个文明昌盛过程中
所产生的种种议题的讨论,使得基督宗教在后来弘传地区给予一般人有科学、文明、先
进的刻板印象。然而,东方的佛教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文明中,探讨心灵的实证议题而
显耀着全球无与伦比的科学、文明与先进的光辉,至今仍无其它宗教或哲学可以比拟。
可是随着东方文明错失物质文明的发展,使得佛教在这样的社经背景下,冤曲地背负着
保守、迷信、落伍的错误印象,有时乃至成为无智者革命与否定的对象。
西方的物质文明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就是在理性的精神下采用符合逻辑的、一致性的
、实证的科学方法,脱离哲学的玄思而独立成为自然科学。但是,属于心灵的部分,西
方世界仍然不能脱离迷信的玄想,尚未彻底走向实证的科学道路。相反的,佛教对于心
灵的研究一直都是采取实证的科学方法,实际进行法界实相的探讨,正好是西方物质文
明所缺乏的养份,也是整个世界一味追求物质享乐而产生生存环境破坏的道德问题中,
唯一能够提供道德实践解答的宗教。这也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愍伤世间,为天、为人
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的本怀之一。因此,佛教的本质是科学、文明与先进的,而
改变现代人对于佛教错误的刻板印象,从而利益全人类,应从现代人所关心的议题着手
,伦理学正是其所。
待续
以《阿含经》略论道德的根源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合集] 小乘经典里的大乘教义
阿含解脱道次第原始佛教“业说”概论--以《阿含经》为中心 zz
瑜伽师地论读书会圆满感言zz阿含经故事选-苦从哪里来
阿含经所说的"心解脱"是啥解脱?巴黎文原文是啥[合集] 建议精华区收藏些《阿含经》经文 和一些初学应该怎么学习的贴子
[转贴]佛法与不二论证悟的次第 5
[修佛论道学儒]佛缘佛陀在世的时候没有阿含经
一点看法: 关于最近有关争论和本版阿含经明说大乘是佛说
阿含经的菩萨道 兼论般若经的出现罪大恶极的人,却富贵双全,为善不倦的人, 却受苦?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道德话题: 伦理学话题: 正义话题: 实践话题: 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