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orldNews版 - 捧杀也是杀——中国需防成西方“温水中的青蛙” (转载)
相关主题
中国能不能来个冷战式的军备竞赛搞定a3越南称中国巡逻艇在南海破坏越南探油船并警告 (转载)
巴基斯坦海军表示印度推出核潜艇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zz)七成多受访中国民众:投资建造和养活航母值zz
美帝可能搞垮中国的只有经济手段 (转载)中国军费惊人 日本无法承担军备竞赛后果
美俄又要军备竞赛了没有美国的芯,中国超级计算机面临无法升级尴尬
天朝牛逼啊:中国建成全球最快超级电脑 (转载)世界二战不是走出大萧条的原因, 薛兆丰
四代的意义 from晨枫小苑 (转载)美报:共和党似乎宁愿国家垮掉也不愿奥巴马成功
茅于轼:不要拿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 From 中国经济网 (转载)实际上该感谢美国误炸南使馆 (转载)
兵器知识卷首语反击茅于轼 (转载)秦晖: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什么奇低?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经济话题: 媒体话题: 温水话题: 美国
进入World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E*V
发帖数: 17544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捧杀也是杀——中国需防成西方“温水中的青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7 18:17:24 2011, 美东)
中国需防成西方“温水中的青蛙”
2011-5-27 10: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中国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
界第二的消息,有关“美国衰落”与“中国崛起”的评论日渐升温。“中国傲慢论”、
“中国强硬论”及“中国必胜论”等观点常常见诸各媒体。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在访美期间表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
超级大国,中国军力落后美国至少20年,中国没这个文化,也没这个能力挑战美国,中
国希望世界和平稳定。
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与这种理性认知相对,国内媒体上近年来不时会出现“中国需
持剑经商”、“中国将领导世界”等论点。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这类言论的广泛传
播,必将对公众意识产生影响。
-
日前,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
石海明博士。其与香港城市大学刘杨钺博士、国防大学张茜博士合著的《适应者死亡:
媒体狂欢时代的全球战略博弈》一书,聚焦中西媒体不对称时代的国家认知空间安全,
引起了国内战略学界的关注。
“温水”从何而来
记者:你和另外两名作者写作《适应者死亡》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怎么会产生写
这样一本书的想法?
石海明:几年前,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我们三个作者虽然专业不同,但在对
信息时代的战略认知上却有比较大的共识。刘杨钺一直对互联网与美国大战略有浓厚研
究兴趣,张茜对美国的战略心理战有专门研究,而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武器装备的
心理杀伤力”。因此,后来我们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信息传媒与国家认知空间安全
”这一问题。
记者:你们合著的这本书为什么会命名为《适应者死亡》?书名是否与你在书中屡
次提到的“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有关?
石海明:是的,“适应者死亡”这个题目直接来源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美国
科学家数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进开水中,它会因应激反应一下子跳出容器
逃生。而把青蛙放在温水中,并不断对水加温,青蛙因为对环境的微变化的不敏感,最
后竟被煮熟而死亡。
以这个故事来看当今的全球环境,面对某些西方媒体不断抛出的“中国傲慢论”、
“中国强硬论”、“中国必胜论”等观点,我们必须思考——“温水”从何而来?是谁
制作了这盆“温水”?意图何在?
中国确实在经历高速发展,但绝不是某些西方媒体报道的那般,“中国已是世界翘
楚”、“‘中国世纪’已经来临”、“美国正走向衰落”。这种“唱衰美国”与“唱强
中国”汇聚的“温水”表面上让国人舒服,却潜藏着危险。它遮蔽了人们直面现实难题
的视线、腐蚀着人们应有的警觉之心。我们决不能泡在“唱衰美国”与“唱强中国”汇
聚的“温水”中,身处危险而不自知。
记者:那么,从具体层面上而言,媒体的相关报道是怎样影响了公众的认知呢?也
就是说,如果确实有一盆“温水”,它是怎么形成的?
石海明:在信息时代,倘若我们把世界看作立体的三层结构,它包括现实层、符号
层及意象层。媒体主导的公众话语权,通过对信息的操纵,就可以在人们大脑中建构起
一个现实世界的意象。所以,许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由符号建构的意象世界而浑然不觉。
在这个意象的世界里,如果媒体掌控者利用无孔不入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
媒介,长期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剪辑、重组,并操控信息发布的方式、时机及强
度等,从长期来看这种操控必将对公众大脑中的意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目前西方媒体仍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倘若他们有意操控信息,刻意制造一盆
“温水”,实在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即使对方不是刻意为之,但如果不能对“温水”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能对全球格局
演变及中国的发展道路有清醒的认知,就可能会使我们偏离看问题应有的理性视角。我
们必须牢记,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之路上挑战还很多,道路还极为漫
长。
用捧你的方式干掉你
记者:你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你在书中提到的“捧杀”一词。你在书中提到,西方媒
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常常采用“捧杀”的方式。如何来理解“捧杀”二字?
石海明:“捧杀”,从表面上理解就是以称赞你的方式毁灭你。从“信息传媒与国
家认知空间安全”角度出发,无论这种“捧”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很容易让对方因沾沾
自喜而放松警惕,最后陷入绝境。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有近百年落后挨打的惨痛历史,因此普通民众对国家富
强、军力壮大有迫切的心理诉求。某些西方媒体就经常利用这种民族心理,对中国展开
“捧杀”。
另外,某些西方媒体在“捧杀”他国时,已学会以“组合拳”连环出击。例如,当
中国在外汇储备、制造业规模以及奢侈品消费等方面有突出表现时,某些西方媒体一方
面提出“中国强大论”、“超级大国论”,另一方面会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
溃论”等,并常常伴随“中国责任论”、“人民币需大幅升值”等论调。
-
我们必须谨记,邓小平在几十年前提出的“韬光养晦”战略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要保持清醒,坚持“韬光养晦”战略,低调做事,
苦练“基本功”。
“军事-媒体-工业”复合体不容小觑
记者:你在《适应者死亡》一书中谈到了信息时代传媒的巨大力量,作为搞军事战
略研究的人,理解这一点的意义何在?
石海明:关于媒体,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有句名言:“媒体即信息。”另
一位传媒大师尼尔·波兹曼曾经说,“媒体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引导着我们认识事
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适应者死亡》从某种角度上讲就
是一部思考媒体这种潜在影响的著作。
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不时会抛出“中国军事威胁论”。我们在据理力争进行反驳
的同时,更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幕后推手——“军事-媒体-工业”复合体。
1961年,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告别演说中首次提到“军工复合体”的概念
,旨在告诫美国人要警惕该复合体绑架美国政府。而事实上,美国近年来深谙该复合体
的强大威力,并屡屡将其付诸实践。
具体而言,美国的“军事-媒体-工业”复合体,对内会不断给本国搞军备竞赛找借
口,为军工企业谋利益,对外旨在实现全球战略部署,发展超级军力。美国国防部、军
工企业与强势媒体往往联袂出击,不断渲染本国或他国受到的军事威胁,挑起地区争端
,诱导军备竞赛,并借机向对立双方进行军售。
大国崛起和战争无必然联系
记者:你刚才提到了军备竞赛。确实,即使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军备竞赛仍
然是当今世界的一项重要主题,各国都没有放松发展自身军事实力。
石海明:“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要想得到和平,必须准备战争”、“能战方
能言和”、“军队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没有和平时期”——这些广为流传的
说法都表明,没有强大军力作后盾,一个国家的和平发展环境是没有保障的。特别是像
中国这样一个身处复杂周边环境的大国,打造强大军队、建设强大国防,是非常正常和
必须的需求。
记者:关于这一点,我们注意到,对于中国军队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某些西方媒体
往往将其解读为“中国威胁论”的佐证。作为一名研究军事战略的学者,你怎么理解这
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崛起与战争是否有必然联系?
石海明:2008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从那时起,“大国
崛起”的概念越来越引起国人的关注。与此同时,有关大国霸权更替的理论也开始受到
热捧。某些学者在文章中引用西方专家提出的霸权周期率,强调战争对于大国崛起的本
质性推动作用,并以美国的横空出世作为论据。
的确,从某种角度看,没有战争,就没有现在的美国。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
界大战中,远离战场的美国一跃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然而,历史不是单色的。我们透过不同的透镜,将看到截然不同的色彩。
倘若我们拿“科技革命”这块“透镜”去解析历史,就会发现,只有那些敏锐地迎
接了科技革命浪潮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最终站到了大国角逐的领奖台上。
18世纪中叶,英国作为当时的科学中心,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契机,从一个人口仅
占世界2%的较落后的小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为头号强国。19世纪中叶,科
学中心转移到欧洲大陆,德国敏锐地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世界工业生产中
的份额1890年上升到第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学中心又转移到美国,为其战
后至今保持世界第一强国地位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战争皆源于资源的有限性。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演
进,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告别丛林生存中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当科技竞争、教育
竞争及文化较量都走向国家战略对垒的前沿阵地后,大国崛起已决不再是“流多少血”
来决定的,而是以“有多少脑力”来决定。
这是不可逆的时代大趋势,是我们认识富国与强军问题必须廓清的迷雾,也是我国
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理论支撑。
相关新闻
imf首次预言:中国经济5年后将超过美国称雄世界
-
据媒体昨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官方预测显示,中国经济预计将
在2016年超过美国。这是imf首次发布此类“预言”。
根据imf的预测,以购买力平价测算,2016年中国gdp将由今年的11.2万亿美元升至
19万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今年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数据还显
示,1980年时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2%,而到2000年,这一数字跃升至
7%,目前在14%左右。imf称,到2016年,中国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且仍呈上升趋势
;而美国经济占的比重将降至17.7%。
不过imf表示,即使中国称雄,美国届时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沈玮青)
哈佛中国论坛称中国经济至少高速转十年
4月9日正在美国哈佛大学举行的“哈佛中国论坛”广邀众多中美专家、学者和企业
精英,共同讨论“中国模式”的成功之道。与会众人当天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中国经
济“发动机”还能带动世界经济转多久?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曾经对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进行量化解读:中国经济每增
长1%,三年后就将为全球经济积累出0.2%的gdp增长,五年后则带动全球经济增长0.4%。
对此,参加“哈佛中国论坛”的中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都对中国经济保持颇为乐观
的论调。
“中国30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还在”,被称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活跃企业家
”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论坛发言时表示,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中国经济还会
保持相对高增速。
郭广昌认为,中国“发动机”动力来自多个方面:首先,中国制造业仍有很大竞争
力,短期内很难被其他国家所取代;其次,中国城市化有巨大空间,这保证了中国经济
发展的基础;另外,中国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长;“最重要的,中国人本身才是经济
发展的真正动力”,郭广昌说,中国人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状况的愿望,谁也阻
止不了。他说,中国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发展力量。
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弗里曼也认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不断从农村迁
往城市的人口,为未来若干年内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弗里曼表示,城市化
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同时又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经济的增长。
北美城市经济地产计量经济学权威、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地产中心教授威廉姆?维
顿与弗里曼也持相同观点,他表示: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人
口的增长,每年会新增约2000万套住房需求,房地产市场有很大发展的空间。房地产市
场的发展,必然会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知名经济学家、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胡祖六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动力
很多,“城市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动力。胡祖六说,未来十年内中国经济显然还有
巨大的动能和势能,中国经济在下一个十年还会继续保持比较高速度的成长。
英国bbc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如何看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之说》,摘编
如下: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中国20年后的经济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大经济体,比之前普遍预测的2050年还要快。
林毅夫星期三(3月23日)在香港的一场论坛上表示,在此期间,中国的年均经济
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教授孙来祥对bbc中文网表示,这是一种非常乐观的预
测。前提是如果一切顺利,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继续往下走的话。
然而,他说,有许多负面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首先是中国的劳动力问题。孙来祥认为在过去的30年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度的
增长是依赖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从2015年之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劳动
力总量将会下降。
同时还有社会矛盾与稳定问题,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出现严重的社会矛盾,导
致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无疑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还有经济结构问题。林毅夫也指出,中国需要调整其内部的经济结构,并要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有分析认为中国是生产型的政府,只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不注重质量。
但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提出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似乎中国
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然而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还主要是依赖于投资性的增长和巨额的贸易顺差。那么如
何才能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化呢?
孙来祥认为,中国目前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工资的份额占整个gdp的份额太低。因
为如果工资低就很难依赖拉动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从制度
上的改变,并且要发挥工会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还必须在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取得平衡,要解决污染问题。
英国的经济学家张炜之前也曾经表示过,中国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
价的。如果扣除环境污染的因素,中国经济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其实,林毅夫早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奇迹》一书中,就预测过中国的经济总量在
2030年左右可以达到美国水平。
当时很多人不相信这一预测,而现在它却似乎变得越来越现实。
孙来祥说,中国在2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
70%.
然而,gdp只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其中一个因素,但无论如何,中国在全球
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高速经济发展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
1 (共1页)
进入World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秦晖:中国居民消费率为什么奇低?天朝牛逼啊:中国建成全球最快超级电脑 (转载)
看了高老太的发言,感慨万千。四代的意义 from晨枫小苑 (转载)
弗里德曼的中国在哪里zz茅于轼:不要拿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 From 中国经济网 (转载)
【朝鲜日报-读者来信】弗里德曼的中国在哪里?zz兵器知识卷首语反击茅于轼 (转载)
中国能不能来个冷战式的军备竞赛搞定a3越南称中国巡逻艇在南海破坏越南探油船并警告 (转载)
巴基斯坦海军表示印度推出核潜艇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zz)七成多受访中国民众:投资建造和养活航母值zz
美帝可能搞垮中国的只有经济手段 (转载)中国军费惊人 日本无法承担军备竞赛后果
美俄又要军备竞赛了没有美国的芯,中国超级计算机面临无法升级尴尬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中国话题: 经济话题: 媒体话题: 温水话题: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