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Xiqu版 -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
相关主题
ZT:一言难尽的《锁麟囊》宋小川模仿李世济锁麟囊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冯牧先生与程砚秋先生论程派艺术
京剧主要l流派广播讲座翁偶虹-知音八曲寄秋声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男旦又渐渐回到舞台了。程派 (转载)
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文献纪录片Re: 男旦又渐渐回到舞台了。程派 (转载)
程砚秋一生中破例的一次不化装的清唱学唱程派对练声和发音的一点体会
史依弘 一样心情别样娇 五月北京演出《锁麟囊》<整归鞭> 谁唱得好?
老达:话说京剧<<锁麟囊>>——写给不大看京剧的人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程砚秋话题: 程派话题: 艺术话题: 罗瘿话题: 程先生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n
发帖数: 538
1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
作者: 戴霞文、糖糖辑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就以
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代表作有《红
拂传》、《窦娥冤》、《文姬归汉》、《荒山泪》、《碧玉簪》、《梅妃》、《青霜剑
》等。程砚秋对京剧艺术刻苦钻研,以唱功见长,表演时擅长用千变万化的水 袖表达
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他独特的程腔,优美的身段,漂亮的水袖,堪称是京剧艺术的瑰
宝。在他创造的几十个角色中,表演、扮相、念白、台风、表情、戏路等都与众不同,
每出戏都有创新。他念白清楚、深沉典雅而又略带凄凉;他善演悲剧,能恰到好处地通
过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抑郁、悲伤、烦闷、愤懑;他的表演是与观众心灵沟通的过程。
程砚秋早年拜荣蝶仙、王瑶卿为师,后又对梅兰芳执弟子礼,以基本功扎实见长。
他曾到欧洲留学考察,巧妙地将西方戏剧的精华溶入到中国戏曲中,其独特的表演艺术
受到京剧同行们的赞许。荀慧生先生就对程的艺术造诣非常钦佩,曾将长子荀令香送去
学艺,程砚秋欣然应诺。以后程砚秋又应尚小云之邀,收其次子尚长麟为徒。
对于喜爱程派艺术的人来说,程砚秋永远是个遗憾:在“四大名旦”中,他年纪最
小,演艺生涯开始得最晚,可他又是他们之中最早逝去的。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都
有后人继承其事业,而程砚秋独树一帜幽咽婉转的“程腔”,却没有由其子女世袭下去

程砚秋不仅戏唱得好,人品也极佳。人们喜爱程砚秋的艺术,也敬佩他的为人。不
了解程砚秋的人,也就很难深入领略其艺术魅力。程砚秋在艺术和文化修养上有高深的
造诣,在个人品德上也有很好的声誉,在艺术创造中总是不知疲倦地求索、创新,在思
想上不断追求进步,这与他人生中的三个重要人物不无关系。他们就是恩人罗瘿公、夫
人果素瑛和入党介绍人周恩来。
瘿公栽培一举成名
程砚秋原名承麟,祖上本满洲官宦。其父世袭爵禄,他有三个哥哥,一家人其乐融
融,过着无忧无虑优哉游哉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在承麟刚刚会喊“爸爸”的时候,
父亲突然得了急病,没几天就谢世了。父亲去世后,两个哥哥仍在皇宫当差,母亲则带
着年幼的三哥和小承麟靠着父亲留下的一些财产生活。头几年生活还勉强过得去,但渐
渐便力不能支了,没有生活来源的母亲只能靠变卖家产维持生计。为了生存,他们不得
不搬到北京南城天桥一带的穷汉市。那是一个又小又破的大杂院,除了睡觉铺的席子和
盖的破被以外,家里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母亲帮助别人做些针线活儿,全家人勉强
得以生存。
同院一个唱戏的叔叔见他们娘仨实在太苦了,就想帮帮他们。他见小承麟长相不错
,就和程母商量,建议让孩子去学戏。
承麟被介绍到当时小有名气的刀马旦演员荣蝶仙那里,程家在契书上写明,学艺期
间,生死不保,如半途停止,须向师傅交纳赎金。虽然写下的是8年学徒,但学成以后
还要“自愿”为师傅服务一年。荣蝶仙性格暴躁,承麟刚去他家的时候,根本不能练功
学戏,整天带小孩、干家务,像一个佣人。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去荣家看望儿子,见师
傅根本就不提让儿子学戏的事儿,心里很是着急,于是又托人找荣蝶仙说情。终于,师
傅开始让承麟学戏了,他初学武生,又学武旦和花衫。渐渐的,师傅发现承麟的嗓子不
赖,认为他天生就是块唱戏的料,而且勤奋好学能吃苦,心中不禁窃喜,这以后可是棵
摇钱树啊!于是,决定让承麟学唱青衣。
承麟学戏确实很用功。那年代学旦角,每天练功时脚上都要绑着木跷(踩跷是花旦
和武旦演员必学的一门技巧)。除了学戏,承麟还要踩着跷给师傅干活,即使是睡觉,
木跷也不能拿下来。虽是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想到母亲的辛劳,懂事的承麟还是以坚
强的毅力默默忍受着练功所带来的痛苦,他发誓,一定要学成!
承麟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痛苦和残酷中度过的。他早年的艺名叫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
玉霜。从1932年起,又改名为砚秋。学戏期间,师傅常带他去唱堂会,这给他创造了向
名家学习的好机会。他向陈啸云学青衣,又有花旦和武生的功底,11岁初次登台表演时
,就以文武各功技压群芳,得到行家们的一片称赞,人们都说他的嗓子像陈德霖(近代
京剧青衣兼刀马旦演员,为清“内廷供奉”)。他经常为孙菊仙等名角配戏,并受到他
们的扶持。
正当他的表演引起人们关注、受到好评时,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他,嗓子开始倒仓,
但他却不得不经常到戏园子唱戏,为师傅挣钱。此时,荣蝶仙又接到一个甜活,他接受
了别人的包银,便不顾徒弟嗓子的痛苦,准备带着徒弟去上海戏园子唱戏。程砚秋非常
痛苦,如此唱下去,自己嗓子不就完了吗?可要是不服从师傅的安排,就算是违约,要
赔偿给师傅700块银元啊!
眼看这个有前途的少年就要毁于一旦,一些人很是着急。这时,著名诗人、戏曲作
家罗瘿公对程砚秋的遭遇深感同情。罗瘿公早年曾就读于广雅书院,是康有为的弟子。
他家学渊源,其父曾为前清翰林院编修,他本人则中光绪二十九年副贡。他听说荣蝶仙
要强行带徒弟去上海唱戏,非常气愤。他爱才心切,为了替程砚秋赎身,一介书生的他
,拉下脸来向银行借了700块钱,还清了荣蝶仙作为出师的赔偿,把程砚秋从荣蝶仙那
里接了出来。为了让程砚秋安心调养练功,他特地重新租了房子,把程家从天桥的贫民
窟中接了出来。
此后的3年时间里,罗瘿公给程砚秋规定了每天的功课:上午练声,请阎岚秋(著
名的武旦兼刀马旦演员)教其刀马、打武把子,下午经常请乔蕙兰、谢昆泉、张云卿等
名家教习昆曲,还请人教其绘画,一周观摩三次电影,并让名医指点他调理嗓子。不仅
如此,罗瘿公亲自教程砚秋学习国文,一起吟咏诗词歌赋,指导书法,帮助他分析剧本
,了解剧情,安排他向京剧名家王瑶卿先生学唱。后来,程砚秋又在罗瘿公的介绍下,
正式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
在罗瘿公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下,程砚秋勤学苦练,不仅嗓子恢复了,在表演和
文化修养方面进步得也很快。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仔细揣摩,反复思索,渐渐形成
自己个性化的演唱风格,这就是独特的“程腔”。他搭班与余叔岩、梅兰芳、高庆奎等
名角合作演出,获得广泛赞誉。为使程砚秋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发展,演出上能有更大的
自主性,罗瘿公又开始张罗着让他独立挑班,于是便成立了和声社。程砚秋排演的许多
戏都是罗瘿公编剧,王瑶卿导演并设计唱腔。三人合作得天衣无缝,获得很大的成功。
旧社会许多演员在学戏时,大都吃了不少苦头,可一旦唱红了,某些别有用心的
人就变着法教这些演员吃喝嫖赌,目的是从他们身上榨取钱财。部分演员也忘记当初学
艺之苦,为寻找快活而走下坡路。程砚秋成名之后,这些不怀好意的人自然也不放过他
,拉着他打麻将。一开始,程砚秋觉得好玩,消遣消遣。谁知玩着玩着就上瘾了,经常
玩得昏天黑地,没完没了。
程砚秋虽已成名角,钱也挣得不少,可母亲却总是精打细算,攒钱为他置办戏箱行
头。年轻的妻子平日里也总是省吃俭用,能不花的钱绝对不花。然而,这些苦心积攒下
的钱,却被程砚秋在一次狂赌中全部输光了,足足有600块银元!
罗瘿公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他恨铁不成钢,无法接受程砚秋的堕落,下决心一
定要挽救这个青年。他亲笔写信,让砚秋以自己的事业为重,痛改前非。看到恩师为自
己的过错这样牵肠挂肚,程砚秋幡然悔悟,从此再也不去打牌赌博了。
如果说罗瘿公当初从荣蝶仙那里为程砚秋赎身是使其第一次脱离火坑的话,那么这
是他第二次把这个前途无量的后生从火坑里解救出来。通过这件事,两个人的心拉得更
近了。后来罗瘿公重病缠身,程砚秋经常日夜陪伴。罗瘿公于1924年9月23日去世,年
仅44岁。这一年砚秋20岁,他满含悲痛地操持葬事,承担了葬礼的全部开销,把恩师厚
葬于京郊。在以后的岁月里,程砚秋念念不忘罗瘿公的提携与栽培。
恩爱夫妻和睦家庭
罗瘿公在程砚秋变嗓调养之时,曾介绍他向梅兰芳学戏,程砚秋因此而经常去梅家
。师母王明华对这个眉清目秀而又勤奋好学的少年很有好感,寻思着给他介绍对象,便
想到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余素霞的女儿。余家也是梨园世家,素霞的爷爷余三胜是清末
著名的须生,以嗓音醇厚唱腔优美而著称,他与程长庚、张二奎被称之为“京剧三鼎甲
”和“老生三杰”,谭鑫培都曾拜其为师。素霞的父亲余紫云则是著名的旦角演员,清
代著名画师沈容圃所绘《同光十三绝》中,就绘有余紫云在《彩楼配》中饰演王宝钏的
画像。素霞的弟弟余叔岩也是著名的须生演员。程砚秋的这门亲事真让师母给说成了,
程余两家十分高兴。然而余家的亲戚见二闺女和程砚秋订了婚,却不由得暗中担心:程
家的日子过得如此紧巴,姑娘嫁过去不是遭罪嘛!他们劝素霞放弃这门亲事。
余素霞虽出身于梨园世家,但她识文断字,通情达理。作为母亲,她又何尝不希望
自己的女儿嫁个殷实的人家,但她相信这个话语不多却为人厚道老实的青年人,她是可
以将二闺女素瑛托付给他的。
1922年,对于程砚秋来说,是非同寻常的,罗瘿公第一次带他到大上海演出,一炮
打响并获得好评。也就在这一年,他同果素瑛订了婚。从此,18岁的他独立挑班,开始
了艺术上的追求与创新。以后,他以自己独特的演唱艺术征服了观众。在1927年举行的
“首届京剧旦角名伶评选”中,他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一起被评选为“四大名旦
”。有人甚至认为,以程砚秋为代表的程派唱腔,是京剧旦角演唱的最高水平。
程砚秋自从有了贤内助果素瑛,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潜心钻研京剧艺术。他排演了
十几出新戏,每排一出新戏,就尝试着在里面增加新腔。他不断求索探新,终于成为著
名的京剧艺术家。素瑛对京剧也是非常热爱并有很深的造诣,但结婚以后,为了丈夫的
事业,她相夫教子,孝敬婆婆,全身心操持家务,使丈夫得以专心于京剧艺术。妻子的
作法也深深感动着程砚秋。
程砚秋出名以后,其艺术魅力为许多有钱的太太小姐所倾慕,所以,每逢他唱完戏
后,经常有一些女士在等他。她们到后台找他,不是请他吃饭就是要和他交朋友。更有
甚者,一些有钱的女人为了要嫁给程砚秋,逢其演出,便包上等座位为其捧场。还有的
托人送相片给程砚秋,代话说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心甘情愿做他的姨太太。对此,程
砚秋淡然处之。程砚秋对妻子忠贞不移的态度,当时是有口皆碑。每逢遇到什么事情,
他总喜欢和妻子商量。在外边碰上高兴或是烦心的事,回到家里总是向妻子倾诉。他在
1944年7月1日的日记里,就有“与素瑛畅谈人生”的记载。他视她为知己,他评价妻子
是一个有“正义品质”的妇女。
由于程砚秋幼时学戏受了许多苦,因此他们夫妇不愿意儿女们再学戏受苦。但他们
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儿子们个个学有专长。
由于长期的辛苦劳累,刚过50岁的程砚秋便疾病缠身,但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于工作
,并不把疾病当回事。1958年初,程砚秋接到请他带京剧团访问欧洲几国的任务,立即
着手筹备这项工作,紧张地为演员们说戏排戏。连续的工作加上身心劳累,使他终因心
脏病突发而住进医院。果素瑛赶到医院,但程砚秋已经带着诸多遗憾,静静地走了。果
素瑛万分悲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
果素瑛不光缅怀丈夫,同时也惦记着程派艺术。虽然四个儿女没有一个是搞戏曲工
作的,但她仍希望程派艺术能够流传下去。为使程派艺术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为给从
事程派表演和研究的人们留下宝贵的资料,果素瑛在程砚秋逝世后,数十年来一直整理
并研究丈夫生前留下的资料,为整理编辑程砚秋文集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撰写了《追忆
砚秋生平》一文。她曾对三儿子程永江说,你大哥是搞外文的,你二哥是搞机电的,整
理你父亲的东西就靠你了。永江不负母亲的重托,为完成母亲未了的心愿,他在母亲数
年积累的基础上,从事研究程砚秋的工作30余年。已经或将要出版的作品有:《程砚秋
戏剧文集》、《程砚秋日记集》、《程砚秋剧本集》、《程砚秋藏曲集》以及画册等等

为了发扬抢救和保护程派表演艺术,永江曾经想把程砚秋弟子的表演录像保存。他把这
个想法与程砚秋的大弟子赵荣琛商量,躺在医院的赵荣琛先生十分赞同,但他自己却已
力不从心,不久便辞世。后永江又把这一想法对程砚秋的另一弟子王吟秋先生说起,他
对王吟秋说,你可以不化装,我把您表演时的身段录下来就可以。可当两人愉快合作半
个月后,王吟秋先生突然被歹徒杀害,这使永江非常难过。程永江打算进一步与程派传
人合作,抢救程派表演艺术。
艺德高尚 总理赏识
由于程砚秋幼年的遭遇和学戏时的痛苦,使他对黑暗的旧中国无比痛恨,对邪恶势
力敢于抗争。日寇侵略中国的时候,他拒绝参加为东条英机捐飞机等一切演出。日伪政
权因此三天两头找他的麻烦,要他参加演出,但都被他一口回绝。特务们并不善罢甘休
。一次,程砚秋从上海演出回到北京,刚一下火车就被特务流氓追打。程砚秋使出幼年
练就的过硬本领,毫无畏惧地与六七个特务格斗,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为摆脱日伪纠
缠,他索性隐居到京郊青龙桥,宁可扛锄当农民,也决不为日寇演出,这就是程砚秋崇
高的民族气节。
笔者为撰写《中国戏曲研究院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大事记》一文时,曾翻
阅过50年前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业务档案,见到了1957年9月8日程砚秋填写的入党志愿书
影印件。他在自己的社会经历一栏上写道:“因年幼家贫,不能读书,十二岁时去学戏
,至十六岁时出师即演戏,至廿九岁。曾出国观摩戏剧(至苏联、德、法、意、瑞士)
,一年后归国复演出。至七七事变,逐渐减少演出。后即至北京西郊万寿山后青龙桥种
地,直至‘八一五’日本投降后复演出。”字虽不多,但忠实地记录了程砚秋抗战时的
生活情况。
共产党刚进北京城,程砚秋便演戏三天,以表自己欢庆解放之情。这段日子,也是
他有生以来最愉快的日子。建国前,程砚秋把自己演戏的收入积蓄购置了房产,建国后
,他除了留下自己居住的房子外,把其他5处房产全部交给国家。他还把解放前持有的
所有工矿投资股票交给有关企业管理机构转为公股。
建国后,党和国家非常尊重艺术家。北京刚解放不久,周恩来总理亲临程宅看望程
砚秋。遗憾的是,程砚秋出去理发没在家,总理留了张便条给他。当晚,程砚秋到怀仁
堂参加演出,周总理和邓颖超特地来到后台看望他,和他握手,这使他非常感动。1951
年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程砚秋任副院长。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他参加
了首届政协会议,又被选为人大代表;他为抗美援朝参加义演,又赴朝鲜参加慰问志愿
军演出;他到外地搞调研,搞教学,为观众演出,全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可
当戏曲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将他的工资送到家里时,他却说我没做什么工作,把工资又退
了回去。
周总理非常了解程砚秋的为人。1956年冬,程砚秋随人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回国
时恰巧与周总理同乘一列火车。闲谈之中,总理赞扬程砚秋在抗战时的民族气节,并鼓
励他积极进步,表示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1957年9月8日,程砚秋填写了入党志愿书
,周总理在程砚秋的入党志愿书上是这样填写他的意见的:
程砚秋同志在旧社会经过个人的奋斗,在艺术上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在政治上能够
坚持民族气节,这都是难能可贵的。解放后,他接受党的领导,努力为人民服务,政治
上积极要求进步,这就具备了入党的基本条件。他的入党申请,如得到党组织批准,今
后对他的要求就应该更加严格。我曾经对他说,在他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期间,他应该努
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力图与劳动群众相结合,好继续克服个人主义思想作风,
并且热心传授推广自己艺术上的成就,以便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发扬为劳动人民服务
的精神。
周恩来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一日贺龙元帅也很了解程砚秋。1951年冬,程砚秋去哈尔
滨演出,当他得知贺龙要带慰问团赴朝时,立刻给贺老总和文化部拍电报,请求随慰问
团去朝鲜。全国解放初期,程砚秋去大西南考察演出。贺龙考虑到那里刚解放不久,一
些地方不太安全,就派了一个排的战士保护程砚秋的安全。他到大西北演出时,贺龙亲
自到他的驻地看望,还把打败日本将官缴获的指挥刀赠送给他。在昆明的时候,程砚秋
到照相馆化装成贺龙的样子照了张相,贺老总觉得这张相片化装得非常像自己,很是称
赞了一番。程砚秋非常崇拜贺龙,崇拜军人,他说自己要是不去唱戏,一定会成为军人
的。贺龙是程砚秋的第二入党介绍人,他在程砚秋的入党志愿书上写下了如下意见:程
砚秋同志,经历了几十年旧社会的生活磨练,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正义感。解放后,
在党的影响和教育下,拥护党的主张,接受党的领导,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党和国
家各次重大运动中,能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艺术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最近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申请,决心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这就证明了砚秋同志,已
具备了入党的条件。但是在旧社会里生活很久的人,思想作风必不可免的会受到不少影
响,加入党之后,必须不断地改造自己,而党对砚秋同志在政治上、思想上的要求会更
加严格,因此要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勇于掌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
器,努力提高自己,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学习。
树立坚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群众观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贺龙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召开的支部大会上,出席大会的25
名党员,一致通过吸收程砚秋为中共预备党员。程砚秋先生于1958年3月9日逝世,中共
文化部党委批准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周总理不但关心程砚秋的政治前途,也关心他的艺术前途。周总理是一个程派爱好
者,他希望程派艺术能够永久流传下去。一次,周总理在招待完外宾时,把一些演员留
了下来,他对程砚秋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徒弟吧,他指着江新蓉说,这是从解放区来的
江新蓉同志。程砚秋当场欣然同意,江新蓉就要给程砚秋磕头,总理说磕头就免了吧。
于是江新蓉给老师鞠了三个躬。事后程砚秋认认真真地把自己许多看家本事毫无保留地
传授给江新蓉,江新蓉也刻苦认真地向老师学戏。程砚秋逝世时,她万分悲痛,为老师
守灵一周。江新蓉虽然没来得及将老师全部艺术精华学到手,但她却从老师那里学会了
怎样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
1954年秋,周总理和邓颖超请吴祖光夫妇、老舍夫妇、曹禺夫妇到家里作客,当周
总理得知吴祖光先生正在筹备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影片时,他为程砚秋又胖又高的身
材不能拍电影而叹息。吴祖光告诉总理:电影可以解决舞台上克服不了的问题,即把舞
台布景放大,就可以显示出人物的瘦小,电影是最能“弄虚作假”的。
吴祖光在导演完梅兰芳舞台艺术影片的次日,便接到新影厂兼北影厂厂长钱筱璋打
来的电话,说总理请他导演程砚秋舞台艺术的影片。总理对该片拍摄工作设想得非常细
致周到,包括舞台的布景道具,配角演员的高矮选择等,都作了具体指示。总理期望通
过影片,把程砚秋的唱、念、做各方面的长处都表现出来。程砚秋一度为自己晚年体型
发胖而苦恼,周总理耐心予以解劝。在总理的关怀下,由吴祖光导演的程砚秋代表作《
荒山泪》,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剧本改写到排练的过程。此剧是反对暴政的,
程砚秋在影片中充分表现出他对旧社会的仇恨。他结合剧情,融汇了舞蹈、武术等艺术
手段,展示了200多种水袖表演。1957年春,全国电影工作者会议结束后的一个联欢晚
会上,周总理十分高兴地对吴祖光说:“我看了《荒山泪》,改编得不错,比以前饱满
得多,程砚秋的表演得到了全面的发挥。由于你们也发挥了电影镜头的作用,使观众看
到了在剧场里看不到的角度。这部片子应当好好宣传一下,你应当写一些文章……好好
介绍给观众。”
程砚秋去世后,周总理非常关心程派艺术如何继承的问题。程砚秋逝世一周年之际
,程派弟子传人举行了纪念演出,周总理每晚必到剧场观看。有关单位根据总理的建议
,出版了《程砚秋文集》、《程砚秋舞台艺术》和《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并举办了
纪念程砚秋艺术展览。在总理的关怀下,1960年1月,有关部门把程门弟子抽调到一起
,组建了程派剧团。这年的3月9日,在程砚秋先生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演出中,周恩来和
邓颖超观看了由赵荣琛、王吟秋主演的《玉堂春》和《火焰驹》。1961年的3月9日,周
总理又与程派剧团一起观看了赵荣琛演出的程派早期喜剧《风流棒》,以纪念程先生逝
世三周年。
程砚秋先生离开我们已经40余年了,他所创立的程派艺术正由他的弟子传人承接下
去。程腔的魅力,使今天的观众也为之倾倒。今年,是程砚秋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撰此文以志怀念之情。
(摘自 《纵横》)
z****n
发帖数: 777
2
不提王瑶卿,可悲。
i******n
发帖数: 538
3
好像是程成名以后和王有些过节,听他儿子讲的。

【在 z****n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提王瑶卿,可悲。
i******n
发帖数: 538
4
翁偶虹:程砚秋代表作《锁麟囊》编剧经过
从我编写《鸳鸯泪》时开始,我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每编一剧,只要深入了素材或有关
剧本,脑子里就象出现了一个小舞台,想到了什么情节,就仿佛看到了那个小舞台上许
多剧中人在那里活动,把创作思想搞得很繁荣,往往从设想人名开始,就出现了这个人
物形象,并涉及到穿戴扮相。开笔写戏,在写作台词和唱词的同时,又涌现了这些人物
在那小舞台上的位置调度与做、表、舞蹈,随之而来的就是锣鼓节奏,顺笔而流,自己
认为可供参考的,也就不厌其烦地写在剧本上。现在酝酿的"赠囊"材料,还是循着这个
习惯进行。
《剧说》里的素材,只是一个故事轮廓,连具体的人名都没有。我先探讨了这个故事所
赋与的内容,认为故事的结局应是皆大欢喜的团圆场面,蕴蓄着喜剧的因素。但是程先
生所需要的"喜剧",并不是单纯地"团圆"、"欢喜"而已,他需要的是"狂飙暴雨都经过
,次第春风到吾庐"的喜剧意境。在喜剧进行的过程里,还需要不属于闹剧性质的喜剧
性,以发人深省。所谓发人深省,不外于针砭世俗,揭示人情,暴露和批判一些应当讽
刺的社会问题。但是这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又必须紧紧地联系着素材本身,不能落
漠游离于故事之外而题外贴签。我从故事的基本因素来分析探索,认为这个故事写的是
人生中贫与富的转折和变化。在贫富转折变化的过程中,并不是贫富两方孤立地生活着
,而是有其周围的社会群相。在我不成熟的社会经验中,我已看到了当时旧社会的炎凉
世态,冷暖人倩;而炎凉冷暖的表现,是随着贫富的转移而转移。这在描写故事的发展
中,是很现实而且很自然地来与俱来:变与俱变的。于是我就把这个剧本的喜剧性寄托
在这个与剧相始终的环节上。这样设计,可能不会损伤主要人物的形象。也不 会损伤
程派喜剧的风格。因为这些现象并不是主要人物本身直接地去表现,而是环绕着主要人
物的社会群相随着主要人物生活的转折变化而表现的。相对之下,又使我谨慎地考虑到
主要人物的塑造问题,绝不可因喜剧而赋与其在生活以外的不健康的描写。当时由于时
代的局限性和思想的局限性,我还没有接触到马列主义,谈不上阶级分析。我只是从朴
素的思想出发,把富家写为书香门第的阔小 姐,把贫家写为书香门第但已破落贫寒的
穷姑娘。她们的基本性格,当然有富而骄娇,贫而卑悲的不同。但是在故事因素的提供
下,贫富双方都是同样具有善良心地的人物,富者出于朴素天真的心理,在春秋亭避雨
时,同情贫者的遭遇而慷慨赠囊,不留姓名,不想受报;贫者也出于朴素诚挚的心理,
意外获囊,转贫为富,耿耿思恩,铭刻在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与善的基本美德。这
种美德,千百年来,它在社会生活中确实发挥着某种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大作用。
当一个人具有这种高尚的道德观念时,不管有没有外在的监督,他都会根据自己对于这
种道德的内在信念,自觉地择善而行;他并不关心别人是否看见,也更不考虑后来的结
果,于是才不留姓名而去。而作为亲身感受到这种美德的一方,他们也是从对于这种道
德的内在信念出发,并不是牢记那句"受人点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而只希望"投之
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心情有所寄托,心安理得而后快。绝不
是"好心必有好报"、"施惠必能种福'的宿命观点在那里因果轮回。为了突出这个概念,
我在剧本里于富方由千金小姐转化为孤苦仆妇的遭遇中,用对比的手法,鞭挞了她都富
而骄娇的性格,尽量避免一线到底地粉饰歌颂。
《剧说》中的素材,并没有剧名,虽然可以循理成章地叫作《赠囊记》,可我总觉有些
平庸陈旧。这时恰巧有位山东朋友来看我,我问他山东一带的民俗有没有在女子于归之
期父母赐赠的惯例,他说有的地方在女儿出嫁的前夕,做母亲的特制一囊,内藏金银,
取名"贵子袋"。朋友的回答,恰符我望。只是"贵子袋"名称较俗,我便不忌晦涩,用"
麟儿"象征"贵子",定名《锁麟囊》。 剧中人物,素材上也没有具体的姓名,我便从人
物的基本性格上略作文章:为了说明主角富女的聪明高洁,取名为 "薛湘灵";说明贫
女的安贫守志,取名为"赵守贞";说明赵守贞的父亲是个企图蟾宫折桂而屡踬场屋的落
第举子,以致赤贫如洗,取名为"赵禄寒";说明薛湘灵的丈夫是个谨守封建礼教的迂腐
公子,取名为"周庭训",安排他在最后一场露面,看到自己落难的妻子沦为仆妇而衣着
华丽,出于他那迂腐肮脏的心理,竟怀疑妻子做了什么"不才之事";说明赵守贞的丈夫
善于经营,取名为"卢胜筹",安排他在后场,暴露了商人心理,说出"善门难开,却又
难闭"的愠语。至于说明社会群相的炎凉世态,在老少傧相、两方丫环,以及贺客、锣
夫等人物中,只把两个贺客举为代表,一个取名为"程俊",一个取名为"胡杰",说明他
们自以为"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大肆炎凉,实则他们是"糊里糊涂的俊杰"而已。这些不足
为法的设计,不过是文字游戏,信笔点染。
九 知音八曲寄秋声(9-3)
剧名已定,人物已具,怎样编写,还要构思。根据故事发展的规定,我采用对比的方法
,描写贫富两种环境中的人物,随着人物生活的互相转化,环境也互为转变;而社会群
相的趋炎附势更是随波逐流地变换嘴脸。为了写好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变
化,我试用"烘云托月法"、 "背面敷粉法"、"惟灯匣剑法"、"草蛇灰线法",期望取得
舞台上的效果。如主角薛湘灵的出场,先用胡婆、薛良等仆从进递嫁妆,薛湘灵不怿而
斥,微愠而责,把幕前场上的人物写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就把幕后未出场的人物
写得颐指气使,咄咄逼人。而薛湘灵沦为仆妇之后,又用赵守贞的丫环碧玉和儿子卢天
赋,以薛湘灵在富贵生活里惯于听到的语言、惯于采用的行动,相应地以其人之道还于
其人之身,拨动她的心弦,激醒她的头脑。为了避免"大团圆"的平庸收场,在本来少得
可怜的人物行动线上,抓住仅仅可以荡开剧情、小做波澜的先换服饰后吐姓名的一个缺
口,试图收到"豹尾击石"的效果,从而用了周庭训怀疑湘灵而信口诬蔑的曲笔,发展到
薛母质问赵守贞的小小高潮,最后赵守贞以两句[散板〕说明真象,戏也就在薛湘灵回
答赵守贞的一段[流水〕中闭幕。这些大概的想法,初步构成写作的轮廓,在提笔编写
时,当然还有所发现,有所取舍。
《锁麟囊》剧本写成之后,恰巧戏校当局又布置了一个任务:攒写全部《姑嫂英雄》。
我只好请教务主任张体道把剧本转交程先生。过了三天,程先生电约相晤。这时已是初
秋,他的客厅里更是凉生四壁,一片清幽。他很快地翻看剧本,似乎已是熟读过了。从
"选奁受囊"薛湘灵的第一次出场。看到"春秋亭避雨赠囊",他眉毛总是一挑一挑的,时
露笑容,嘴里似乎在咀嚼什么,夹杂着声音很低的一个"好"字。继续看到了"寻球认囊"
那一场,他更是全神贯注地挑着眉毛,一只手又微微地摆动或翻转着,似乎在做身段。
及至看到"回忆往事"的唱段,他忽然皱了皱眉毛,反复地看了又看,最后合上剧本,闭
起眼睛。我们相对默坐约二十分钟,他倏地站起身来,给我斟了一杯热茶,兴奋而又谨
慎地说:"您看这一场的[西皮原板]是不是把它掐段儿分做三节,在每一节中穿插着赵
守贞三让座的动作,表示薛湘灵的回忆证实了赵守贞的想象,先由旁座移到上座。再由
上座移到客位,最后由客位移到正位。这样,场上的人物就会动起来了。"程先生的建
议,不仅生动地说明了场上的表演,更大可升华剧本,深化人物,我欣然接受,遵议照
办。程先生又接着说: "几段唱词,您也再费点笔墨,多写些长短句,我也好因字行腔
。"我正想着如何写法,不觉皱了皱眉。程先生却说:"您不必顾虑,您随便怎样写,我
都能唱。越是长短句,越能憋出新腔来。"我正想就这个问题向他请教请教旦角唱腔的
规律,程先生又似乎心照不宣地说。"您写的唱词,都合于旦角的唱法,而已合于我的
唱法。从唱词上,我看出您是懂得旦角唱法的,您就按这个路子,在句子里加上一些似
不规则而实有规则的长短句,有纵有收,有聚有散,看似参差不齐,其实还是统一在旦
角唱词的句法规律上。我不会没有办法唱的!"我即忙说:"是不是就象曲子里的垫字衬
句一样?不悖于曲牌的规格而活跃了曲牌的姿态!"程先生轻轻地拍着手说:"对极了!
您既会填词制曲,写戏词还有什么问题!"我们的谈话已近尾声,而在尾声中又得到他
许多启发。程先生说:"末一场,亏您想出个'关子',安排了薛湘灵先换衣服,赵守贞
后表事件,一举两得,很有道理。薛湘灵有个短暂的下场,既有利于薛母、周庭训、周
大器等人的上场。又能在薛湘灵换装上场之后荡起周庭训怀疑、薛母质问,以及老少傧
相和两位贺客的炎凉表态等等波澜,这样也就避免了结局摆在观众面前而不耐久坐的'
起堂'。尤其是收场的一段[流水] ,我可以随唱随做身段,场上的人物也可以随着我动
起来,就在动的场面中,落幕结束,始终控制着观众的看戏情绪,避免了一般'团场'的
'正是'"念对儿'的平凡形式。只是薛湘灵换装上场后唱的那段[南梆子],我打算改唱(
二六〕,不用换词,照样能唱。"我说:"我 安排这段〔南梆子〕本来是为表现薛湘灵
喜悦和伤感的复杂情绪。"程先生说;"我明白。这个板式,就是象《春秋配》里姜秋莲
唱的似的。不过我认为薛湘灵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沉重过于轻松,唱〔二六〕更显庄重
。"我说:"[南梆子] 里可以加〔哭头〕啊!" 程先生说:"[二六]里照样可以加[哭
头]。等我编出这段腔儿来,唱给您听听。
这是我与程砚秋先生第一次在京剧艺术上的交锋。我深深地佩服他那深厚的艺术素养和
精湛的艺术见解。同时也第一次听到他说出一句戏班里的俚语--他说:"您这个剧本,
确实写出了喜剧味道,许多喜剧效果一定兑现,而又没有一句‘馊哏'!"
在兴奋的心情驱使下,尽管戏校的编剧事务较忙,我还是熬了两个深夜,把程先生要求
修改的地方尽量改好。仍由道兄转交。过了几天,程先生电话告我;剧本修改得很好,
不需要大的改动了,我已准备编腔,争取早日上演。可是,事过月后,却又寂然无闻。
那时我家住在戏校附近的妞妞房胡同,在一个薄暮黄昏的时候,程先生来到我家,他提
出《锁麟囊》唱词里有几个字需要换一换。他 随口就哼着唱腔,哼到了那个唱着不合
适的字,停而视我。我稍加思索,选字相商,稍加推敲,迎刃而解。从这天以后,他不
时也向戏校办公室通电话,我们即在电话里商讨着改字换字的问题。后来我才知道,程
先生那时已在天天琢磨唱腔,午后散步,常到什刹海、后海。积水潭一带阒寂无人的地
方,很清波烟柳之幽趣而移宫换羽,所以他乘着余兴,就在薄幕黄昏,移玉蜗庐而斟字
定词。在理词 换字之中,听到程先生哼唱一句两句的唱腔,不禁使我神驰意往。一心
希望着早日得见演出。后来道兄告诉我,程先生已编定了全部唱腔,每天晚间到马神庙
,就正于王瑶卿先生。
九 知音八曲寄秋声(9-4)
直到一九四○年五月下旬,《锁麟囊》终于在上海黄金戏院上演了。当时我在天津《大
公报》上看到一篇关于《锁麟囊》的剧评,文中极誉程腔之新,也谈到了剧本中有些新
的手法。闻鼙鼓而思将帅,只恨无缩地之术,一步赶到上海黄金戏院,看看《锁麟襄》
如何演出于舞台之上。
正当我浮想联翩之际。接到程先生从上海寄给我的一封短信,略谈了《锁麟囊》深受上
海观众欢迎的情况,并附有五月三日的戏单一张。从戏单上得知《锁麟囊》首演阵容是
综合了南北两地的演员,由吴富琴饰演赵守贞,芙蓉草饰演胡婆,张春彦饰演薛良,孙
甫亭饰演薛母,顾珏荪饰演周庭训,刘斌昆饰演梅香,曾二庚饰演碧玉,李四广饰演老
傧相,慈少泉饰演小傧相,李富春饰演卢胜筹, 王荣森饰演赵禄寒,李小龙饰演贺客
胡杰,杨善华饰演贺客程俊,韩金奎饰演卢义,王春茂饰演卢仁,卢庆元饰演锣夫,李
万元饰演周大器,王小群饰演卢天麟。七月下旬,程先生回到北平,我们在一个宴会上
晤面,座中有人问到《锁麟囊》在沪演出的情况,程先生兴高彩烈地谈了一些花絮,言
简意赅,对于上海方面的配角演员,推崇备至,具体地谈到李小龙、杨善华扮演的贺客
,颇有昆丑风范,王荣森扮演的赵禄寒,更有梆子老生的激情;芙蓉草扮演的胡婆、刘
斌昆扮演的梅香,更是名下无虚。为全剧增色不少。由程先生的叙述,更引起我渴望亲
睹演出的心情。直到一九四一年四月,程先生才在北平长安戏院贴演此剧。那时北平的
新戏,一期只演一场,由于《锁麟囊》在沪演出的盛况先声夺人,破例连演两场。阵容
人选,除吴、张、孙、曹等仍为原演,梅香换了张金梁,胡婆换了李四广,赵禄寒换了
陈少武,周大器由戏校学生符玉恭扮演,卢天麟由戏校学生沈金波扮演,贺客程俊换了
韩富元,胡杰换了张永泉,卢仁换了赵春棉,卢义换了李益善;更有逸趣的是:老傧相
换了慈瑞泉,小傧相仍为慈少泉,真父子扮演假父子,那些炎凉势利的插科打诨,出自
他们父子口中,台下知者笑不可抑,而台上演者亦忍俊不禁。当然,最强烈的反应,首
先还是程先生那些脍炙人口的新腔,其次是剧本中预期的喜剧效果,这些效果,都是反
映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社会意义的喜剧现象与喜剧矛盾,我不敢自诩为以笑为武器
,暴露而鞭挞了这些社 会现象,只是无愧于初衷地没有追求低级庸俗的笑料与廉价的
剧场效果。
.
i******n
发帖数: 538
5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很
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砚秋老师的“鬼音”。这固然与程先生的嗓音条件和特
点有关,但,我的理解是:这并不完全归于天赋条件,主要在于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上
面。
我觉得,所谓的“鬼音”,属于共鸣范畴,多使用于闭口音,共鸣位置往后移,也
就是所说的“脑后音”。这个发声方法和部位非常重要,位置找准了,效果也就出来了
。我自己的嗓音条件与程先生不尽相同,但是,当我学习和掌握了把共鸣位置移后的发
声方法后,就完全能发出与其相类似的“脑后音”来。
过去在京剧旦角唱腔中很少有“脑后音”,老生却很讲究使用“脑后音”,远者不谈,
近代的余派唱腔的闭口音中,“脑后音”最为显著。传统老生戏《战太平》里“撩铠甲
且把二堂进”一句中的“进”字的行腔,就是余派运用“脑后音”的典型例证。
程砚秋老师的嗓音稍欠亮音,因此,他就扬长避短,多在闭口音上着力发挥,吸收
了老生唱法中的“脑后音”特点,共鸣位置移后,用气提起来唱,在音色上取用沉重代
替脆亮,以增强唱腔的力度、厚度和凝重感,从而形成程派唱腔的独特风格之一。
有人学程派,只求其表,不详其里,认为只要闷着嗓子唱,就是程派,甚至有人认为凡
属于嗓音条件较差的;就适于唱程派,其实这是误解。程先生并不是一味地闷着唱,而
是运用气的力量与发音部位的控制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使声腔凝重、深沉,具有一定的
立音和厚度,找出共鸣位置,再适当地加以抑扬顿挫、吞吐收放等唱法上的掌握,而形
成其艺术特色与独特风格。正因如此,如果不具备好的嗓音条件,怎能胜任这样的要求
,达到如此的效果呢?因而持上述观点者,是令人难以同意的。
程派唱腔之所以有如此特点,一方面是出自塑造那些哀怨、坚贞、缠绵的悲剧人物
所需要;另一方面;也与程先生的嗓音条件不无关系。如果,他的嗓音条件十全十美,
他的声腔、唱法也许会出现另一种风格。恰恰是由于天赋条件上的某些特点和局限,使
他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正确指点,不随俗当令,而是另辟蹊径,从发声方法、吐字行腔
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演唱道路,丰富、发展了京剧旦角的声腔艺术。
程老师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步摸索,在演唱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带有规律性的经验
法则。这是程派艺术经验的结晶,也是他结合自己的条件、特点,扬长藏拙,所做的独
创性的发展。对于前来求教的后辈。他从来不主张处处象他,生搬硬套地死学。他要求
学习者要从各自的条件出发,着重理解领会程派艺术创造的方法、意图和神韵,允许而
且鼓励结合自己的条件而有所改变。但,绝不容许马虎潦草,必须掌握运用他的创造规
律和演唱法则,去发展变化。完全脱离了这些规律和方法,也就不是程派了。
例如,我的嗓音条件与程老师有所不同,具体说,我的亮音条件较好。在程师指点
下.我逐步掌握了四声音韵、行腔吐字以及”嗽音”、“脑后音”等运用方法后,还觉
得自己在用腔上,尤其是亮音的使用上,与程师仍有差异。但,程师认为我的唱法基本
符合程派艺术的规律,是肯定的。他不主张我舍弃自己的亮音,丝毫不差地处处摹仿他
的唱法,该用亮音处就让我尽量用,只不过在如何使用完音上应该注意,运用得体。
根据我的体会,程派唱腔中,完全可以使用亮音。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亮音要有
厚度和力度,不能虚飘贼亮、这样的亮音,才能与程派唱腔沉郁、凝重的风格和谐统一。
亮音有无厚度,关键在于用气。虚飘贼亮的亮音是嗓子用力喊出来的;有厚度的亮音,
是用丹田气从下往上托出来的(当然这与共鸣位置也自有关联)。程派的唱,非常讲究
用气,即用丹田气托着唱,不宜用胸腔呼吸的方法,着力点不在喉头,声带必须保持松
弛状态,疲劳点在于用气上面。我常常有这样的感受:一出戏唱下来,感到后颈发麻(
脑后共鸣),小腹空荡(丹田用气),嗓子并不觉得如何劳累。这种唱法有利于保护嗓
子,不使声带负担过重。程先生和我部没有怎么闹过嗓子,恐怕与这种用气唱而不是使
嗓子过于疲劳的方法不无关系。
关于丹田气的使用,在一些有成就的前辈艺术家的演唱中,都有极高的造诣和丰富
的经验。程派唱腔强调气的运用,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
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胶有过
之而无不及。
过去都是男旦。在使用小嗓方面.就要下一番很深的功夫。由于男同志青壮年时身体健
壮,气力充沛,当然还要配合技巧方面的锻炼,运用丹田气演唱以易于掌握。女同志唱
小嗓,自然比男同志要方便得多,一唱就有,但由于生理条件限制,再随着年龄的增长
,往往感到中气欠足,这样演唱起来不免觉得吃力费劲。缺少或不会使用丹田气,往往
又难于体现出程派唱腔的美妙化境。如果,在青年时期就注意丹田气的使用和加强锻炼
,也会得到解决的。即使不唱程派,也会受益无穷。
一口气不能无限。在行腔中必须留气口要换气、偷气。程派唱腔在气口上很讲究,
换气、偷气不能明显,要使人难以觉察,好象一口气绵延不绝,以保持唱腔和情感的完
整、流畅和圆美。程先生对自己的唱腔,一向要求“圆’。他不仅在一字一腔上着力求
精,而且更力求保持整个声腔的浑然一体,不见棱角,天衣无缝,流畅自如,把观众引
入音乐和情感的艺术意境中,受到感染,起着共鸣,以至激动而情不自禁地喝采赞叹。
对此,他称之为“圆”。不仅对唱腔,就是念、做、舞、打,以及程派著名的水袖等,
都是要求自然流畅、圆美一体。那种动画片式的、见棱见角的、卖弄某一招式某一腔的
演唱,一向是程派艺术所不取的,要处理好程派唱腔中的字和腔的关系,那就要在四声
准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唇、齿、喉、舌、牙五音部位,把字咬准,再加以吞吐收放,
抑扬顿挫,务使字中含腔,腔中有字,两相吻合,音调分明。当然里面也包括若干用气
的问题。一般说,字的演唱分头、腹、尾三个部分。字头来出口之前,气要先上,暗暗
蕴势,用气领字音,放出字头。至字腹,则气放足而音全出。字尾则徐徐提气,归韵收
声。这种运用切音的唱法,比把字音一下唱出来,要费力得多,但是能收到音清神足的
艺术效果。有的字,特别是喷口字,则需要另一种处理。要运用气阻的方法,把气先提
上去,蕴含不放,到一定程度时,带着字音,冲口而出。这样吐字既有劲头,又有气势
,表达感情,效果较好。这有如一只有气孔的皮球,先把气孔堵住,用力攥球,攥到一
定程度时,再突然把气孔放开,那么从气孔中喷射出的气流,力量就充足有力。演唱的
道理近似于此.
这里我以程派名剧《贺后骂殿》的两句[二黄散板]为例,作些说明。这两句这么唱
:这两句连在一起唱,唱腔的节奏较快,前一句几乎是数着唱,是为第二句铺垫。第二
句在“不”字上行一个长腔,抒发贺后见子身亡,极度痛苦的情感。这两句唱的重点在
于 “痛断肠”三个字上,就要用蕴气的方法处理,把这三个字唱得有如炮弹出膛,从
口内喷射而出,真具有肝肠寸断之感。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贺后失去爱子、五内俱焚的痛
楚感情。这里声、音、字、气结合在一起,从人物情感出发,达到声情并茂的境地。如
果“不”字行腔就不足,“痛断肠”三个字再处理不好,就难以传达出贺后此时极为沉
痛的感情,即使你唱的是程腔,也唱不出程派艺术的效果。此时唱不出人物“痛”的感
情,那也就给后面的“骂”泄了劲。贺后身为国母,仪容端庄,只有在极度悲愤、痛极
失常的情况下,才可能不顾皇家礼节法度,在金殿上”骂”起来。要‘骂”必先有“痛
”,痛极生愤,愤而后骂。这“痛断肠”三个字处理得好坏,实际上起着承先启后的感
情纽带的作用。把程派的声、音、字、气等表演技巧,紧紧地与内容联系在一起,成为
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手段。再对照一下《骂殿》中这两句中间加一锣的一般化
的老唱法,就会体会到,程派为什么这么唱和怎样才能唱出感情和韵味儿来的奥妙。
上面谈的虽然偏重于程派唱腔的技术、技巧性的东西,但是很重要,它有助于我们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程派唱腔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我们学会了某些程派著名的唱段的“果
”,再充分认识了程腔技法的“因”,反复揣摩、体会,就能逐渐掌握程派唱腔的规律
法则。不仅能把程腔唱好,还能循此规律进一步丰富、发展程派声腔艺术。
程砚秋老师擅唱,程腔的艺术成就极高,但这只是程派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不
是它的全部。程先生是非常精于表演的。他在表演上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做、念
、打和口、手。眼、身、步,强调表演艺术的完整性,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丰富
、生动的人物形象。即以脍炙人口的程派水袖来说,程先生确实作了很大的丰富、创造
,动起来变化多端,宛若游龙,美不胜收。他的水袖中,既有武生大刀花的动作,也有
太极拳的招式,都被他不露痕迹地“化”成旦角水袖表演。然而他从不卖弄技术程式,
获取廉价的剧场效果,而是完全根据人物的需要,有变化地使用。
象《荒山泪》中《抢子》一场,张慧珠追扑着被抢走的儿子,水袖做出各种繁难的
表演,传达出张慧珠被苛政重税逼迫得家破人亡,惟一的亲人又被抢走的近似疯狂、不
顾一切的内心激情。《审头刺汤·洞房》一场,雪艳决心刺杀汤勤,但周围环境不容她
流露真实的内心感情;而这种内心活动又必须让观众有所了解。这时,程先生充分运用
了“眼”法:面对汤勤时,满脸含笑,虚与委蛇,眼睛中流露出温柔羞涩的目光;背对
汤勤时,脸上一片仇恨,双眼露出杀气,显示雪艳复仇除奸的决心。再如《武家坡》中
的跑坡的圆场,进窑的身段;《金锁记》中窦娥受禁婆拷打,双眼直视禁婆哀求慢慢地
跪下都是极著名的精彩表演,限于时间,就不一一例举说明了。
程砚秋老师娴熟地掌握了“四功五法”,运用自如,信手拈来,恰到好处;而这一
切都结合特定的人物和环境,有选择有变化地运用,目的是塑造好人物。只学程腔,和
几个水袖上的表演动作,是不能掌握程派艺术的神髓的。人物,始终是程老师一切艺术
创造的出发点和归宿。梅兰芳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回忆说:“有一次在第一舞台我们
大家演义务戏,我的戏在后面,前面是砚秋的《六月雪》(即《窦娥冤》)。他扮好了
戏,还没出台,我恰好走进后台,迎面就看见他那一副‘满腹闲愁’的神气,正走向上
场门去。演员具备这样的修养,走出台去,观众怎么能不受感动呢!
1 (共1页)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程砚秋往事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文献纪录片
百度上对程派继承者的评价,大家觉得恰当否?程砚秋一生中破例的一次不化装的清唱
《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 ZZ史依弘 一样心情别样娇 五月北京演出《锁麟囊》
水果佳人迟小秋老达:话说京剧<<锁麟囊>>——写给不大看京剧的人
ZT:一言难尽的《锁麟囊》宋小川模仿李世济锁麟囊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冯牧先生与程砚秋先生论程派艺术
京剧主要l流派广播讲座翁偶虹-知音八曲寄秋声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男旦又渐渐回到舞台了。程派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程砚秋话题: 程派话题: 艺术话题: 罗瘿话题: 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