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Xiqu版 -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二——细说“乱弹”
相关主题
[转载] 昆剧的消衰 ZZ今年演空城计那小孩
[转载] zz 徽剧从"受逼迫去检柴泪如雨下"十个字看王蓉蓉与张君秋的差异
湘昆简论 ZZ留得声腔在,美梦做不完---陈宏亮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三——“京剧”[转载] 越剧这种地方剧种
[转载] 昆剧的起源 ZZ[转载] Re: 越剧这种地方剧种
四川的昆曲 ZZZT戏和曲:谁是京剧的突破口?
将令一声震山川何祚庥与振兴昆曲 ZZ
纽约国剧雅集9月27日演出貴妃醉酒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腔话题: 戏曲话题: 剧种话题: 梆子腔话题: 乱弹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i******n
发帖数: 538
1
楔子
书接上回,正当“花雅之争”在京城愈演愈烈之际,全国范围内,“乱弹”诸腔也如火
如荼地四处流传,彼此相互竞争、交流。
其中,自康熙至道光时期逐渐形成规模,影响最广的“梆子腔”、“皮黄腔”与“弦索
腔”三个声腔体系至此已形成多个较为完备的戏曲剧种,戏曲剧种的繁盛达到了空前的
程度。这其中的原因,不外有二。
其一,地方声腔剧种的发展,与广大农民市民阶层的喜爱是分不开的,“乱弹”表演的
内容多取材于列国、三国、隋唐、水浒等为民间百姓所熟悉的小说故事、传说神话,但
表演上却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所谓“上慢忠义(指三国),下诱强梁(指水浒)”,“
事涉明季及关系南宋、金朝故事,扮演失当(《乾隆朝禁毁戏曲曲目考》”,颇流露出
民众的心声。与民众相通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寄托,使“乱弹”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其二,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各地商业区的频繁往来以及城市对娱乐需求的不断增加,既
促进了“乱弹”诸腔的交流融合,又刺激了艺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表演艺术占据了舞台
的中心。
“梆子腔”
明末清初之际,在山西、陕西地区,梆子腔已初具雏形。玉霜簃藏明万历钞本的《钵中
莲》“补锅”一出中,就有“西秦腔二犯”的曲调,采用七字句句法,尽管有“犯调”
加工(以某曲调为基本,而参用另一曲调或多曲调的唱腔),但其源出于西秦腔曲调,
至康熙朝,“秦优新声(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就于京城出现。
山陕梆子起源于地方民间说唱,逐渐演变,形成了以山陕地区为中心,流传于全国的声
腔体系。其“以梆为板,月琴应之(清,李调元《剧话》)”,在乾嘉时期,被统称为
“秦腔”,其流传过程中,“音虽递改,不过即本土所近者少变之(清,严长明《秦云
撷英小谱》)”,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逐步适应当地方言,成为当地梆子腔剧种。
另外,梆子腔在流传过程中,也衍生出新的声腔,比如“西皮调”。
梆子腔对地方戏曲剧种发展的另一贡献在于,它突破了以往杂剧、传奇中音乐结构里曲
牌联套式对表演内容的束缚,促进了戏曲表演综合的提高,进一步解决了音乐与叙事间
的矛盾,使以往文人创作中专重音律、文辞的弊端有所改进,为戏曲的“大众化”和戏
曲创作转向民间提供了条件。
“皮黄腔”
顾名思义,皮黄腔是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合流后出现的声腔体系。
梆子腔进入湖北襄阳一带后,发生演变,形成了襄阳腔。再经当地艺人的丰富加工,成
为了西皮腔,当二黄腔进入湖北后,与西皮腔结合,约在乾嘉时期,形成了皮黄腔,也
叫“汉调”或“楚腔”、“楚调”。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中有描述:“月琴弦子与
胡琴,三样和成绝妙音。啼笑巧随歌舞变,十分悲切十分淫(指淫作过度之意)。”“
曲中反调最凄凉,急是西皮缓二黄。倒板高提平板下,音须圆亮气须长。”
汉调在汉口一带盛行后,借水陆之便四处流传,皮黄腔开始进入繁荣阶段,在各地既出
现以皮黄腔为主要声腔的剧种,又出现了同时包含了包括皮黄腔在内的多种声腔的多声
腔剧种。
但真正使皮黄腔赢得无与伦比的影响,并标志其达到巅峰的是“京剧”的形成,这是后
话,我们以后再详细说明。
“弦索腔”
弦索腔兴起于山东、河南地区,以临清和开封为两大活动中心。其来源于是明清流传在
民间的“俗曲”。“俗曲”即“俚曲”,是广为流行、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小调,其形
式极为丰富。
乾隆时期,弦索腔就已经开始形成大型的地方剧种。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近代
,齐如山《京剧之变迁》)”中的“东柳”,指的就是流行于山东的“柳子戏”,它是
由“柳子调”与“山坡羊”、“黄莺儿”等弦索小曲发展形成的。李调元《剧话》中有
云:“女儿腔,亦名弦索腔,俗名河南调。音似弋腔,而尾声不用人和,以弦索和之,
其声悠然以长。”“女儿腔”也叫“姑娘腔”或“巫娘腔”,唱腔主要以“姑娘(即妓
女)”经常演唱的弦索俚曲演变而来,“弦索”则泛指用以伴奏的弦乐器。
弦索腔早期由民间说唱和俗曲小唱而来,多用曲牌联套的音乐结构,但却并非是元明以
来的“南北曲”,而是多种俗曲时调(即当下的流行歌曲)的连缀。其中发展最盛的是
“柳子腔”,其以广采并用的姿态,大量吸收了昆曲、青阳腔、弋阳腔、皮黄腔的艺术
元素,创造了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并用的方式。
但是,其总体发展趋势递次减弱,影响远不及皮黄腔与梆子腔。
少数民族戏曲
清代乱弹兴起之际,少数民族的剧种也有所发展,影响日渐扩大。
弋阳腔传入云南后,与白族语音、曲调融合形成了白剧,乾隆朝已有演出,至光绪朝广
为流传。其以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为基础,演唱半白半汉,锣鼓与唢呐并用
,演出内容多为历史传说和白族民间故事。
滇西德宏一带,嘉庆、道光两朝,在傣族的山歌舞蹈基础上演变出了傣剧。其在经历了
山歌对唱、有情节的歌舞表演两个阶段后,终发展为有人物故事的戏曲形式。表演方式
上大多进行广场演出,演员执扇,即兴歌唱,剧目内容多以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
故事为主,民族特点非常突出。
道光时,在侗族叙事大歌“嘎锦”和叙事形式“摆古”的基础上形成了侗剧。戏文创作
以侗语,但用汉字读音记录,演唱用方言,演出一般分为“表白(说唱形式)”、“正
戏(内容表演)”和“串锦(两个姑娘演唱)”三部分。音乐属于简单的板腔体。其起
源于贵州,后传入广西、湖南等地。
众多少数民族剧种中,以藏戏的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明末清初时,它就由宗教仪式中
分离了出来,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其演出时,只用一锣一钹,其余皆为人声伴唱帮
腔,前后有白面具派(旧派)和蓝面具派(新派)之分,也出现有自打自唱的独角戏形
式。表演分“顿(开场白)”、“雄(正戏)”与“扎西(结尾祝福)”三部分,有唱
、舞、韵、白、技、表六功。流传剧目有十三大本,充满宗教色彩,广为流行于藏地。
结语
乱弹遍地,使戏曲发展进入了全新时期,也彻底结束了文人垄断戏曲创作的现象。
然悠悠数载,其后颇多之剧本,多为“陈词滥调”,亦不乏“淫词艳曲”之流,值得我
辈反思。嗟乎!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呼?
1 (共1页)
进入Xiqu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貴妃醉酒[转载] 昆剧的起源 ZZ
解释《活捉》 (转载)四川的昆曲 ZZ
想学唱越剧,请问怎么开始? (转载)将令一声震山川
大家好,lsngb前来报道!纽约国剧雅集9月27日演出
[转载] 昆剧的消衰 ZZ今年演空城计那小孩
[转载] zz 徽剧从"受逼迫去检柴泪如雨下"十个字看王蓉蓉与张君秋的差异
湘昆简论 ZZ留得声腔在,美梦做不完---陈宏亮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三——“京剧”[转载] 越剧这种地方剧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黄腔话题: 戏曲话题: 剧种话题: 梆子腔话题: 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