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FilmStudies版 - 影评与观众
相关主题
【读书系列二】伪装的“无用”:贾樟柯《无用》与国母装设计者马 (转载)伤感心灵的一缕阳光 -- 看Sideways (杯酒人生)
关于Inception的最佳影评构造通俗小说/剧本的一种方法
[灌水] 国内的”影评人业“潜规则让一个电影给看呆了
Re: Life of Pi - 一个人的罗生门 (update 影评) (转载)《色戒》:考据癖的爱情考古
影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转载)以虎皮大旗的名义
观影记录『推荐』Flipped
反基督者——历史的梦魇大河恋
Tetro南方的女人——The Help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影评话题: 电影话题: 风格话题: 老易话题: 观众
1 (共1页)
a******e
发帖数: 6689
1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
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
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
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
评?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
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
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
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
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
,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
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
”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
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
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
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尽管很难为“好影评”给出定义,但天下文章毕竟多有相通,梳理梳理好影评中较
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
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
成功讨好观众。
媒体的介绍性的影评在英文中叫作“movie review”,而学术类影评是“film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
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观影者提供一个选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
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
于介绍电影的情节梗概,剩下的是写作者个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
判断。这样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
是个短平快,时效性极强,影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相对的,“批评”则
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
群,文章专注的是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
较为综合的全面认识,除
了围绕电影本身的语言细节抽丝剥茧般地详细论证,往往还联系影片出产时代的文化政
治环境作谈,或与同类风
格导演的作品进行横比,或与同一导演的前期作品进行纵比。这一类的批评文章常使用
较多的技术术语及业内知
识,比如镜头的推拉方式,演员的表演派别,导演的出身背景等。电影的方方面面都是
批评的对象,全部剧透几
乎是种必然,并不适用想借影评来挖掘可看电影的那部分观众;但因为批评的严肃性与
学术性,这类文章常常考
据严谨,观点深入,能与它们所评论的电影一起经历时间的考验。
我觉得可以把“review”与“criticism”当作影评的两种极端,一个极重时效性
,一个与时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
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大部分对影评的需求处于两极之间的观
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
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么内涵单薄,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
味。
既然如此,那么好影评似乎就应该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能
做到观点鲜明的论文了?
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与“criticism”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
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
面,每个平面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观点侧重的不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
的好影评的单一标准并不
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可以拥有多少的维度。
从文字的基本出发,一个最直观的好影评维度应该是文字表达的清晰与语言逻辑的
通畅。不管是叙事抒情,
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是最基本的前提。以我个人
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
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的写作圣典《风格要素》
(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提
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关键。有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激动中
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
情绪常常被翻来覆去来回唠叨上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
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字
的拖拉与内容的重复,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
若不是靠字数赚稿费的,
同样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学
家帕斯卡就曾经说过因为
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对电影解读的精准。这里,“精准”并不是说对电影的解读
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一个正确
结论,而是观点与论据的严丝合缝。比如说,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德国电影《铁皮鼓》
的解读,就必须参考原著
对主人公小奥斯卡不肯长大的历史背景描绘,而不能停留在魔幻现实手法的表面,仅仅
去分析是不是这个孩子的
孤单童年才造成了他的停止生长。这里,论据所隐含的深意显然超越了“孤单的孩子”
这个表面化的论点,读得太浅
将背离故事的原意,使电影降格。再比如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与画家达利合作的第一部
电影短片《一条安达鲁
狗》,是二人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响后以电影这种当时的新艺术形式来探索
、表达潜意识的一个尝
试。电影从标题到各个细节并没什么内在的叙事逻辑,或者说,布努艾尔与达利的逻辑
就是不遵循逻辑:他们刻
意打破一切叙事性的解读,全凭直觉创作剧本及拍摄。在我看来,短片中所出现的一些
视觉符号虽然的确可联系
二人的出身背景政治主张来进行对照分析,但这种分析所对应的该是布努艾尔超现实主
义风格的起始与延续,而
不是怎么使用所谓的寓意与引申来解释《一条安达鲁狗》的表征逻辑。在这种情况下,
过度解读将使评论远离电
影自身,完全成为作者的一厢情愿。当然,一厢情愿的文章未必不是好文章,但作为影
评本身来说,那便太难为
读者,是值得警惕的危险信号。
如果说“精准解读”是影评依托于客观电影而非作者主观意志的标准,那么好影评
的第三个维度我觉得就该是
作者观点的明确。换句话说,好影评不能完全依托于电影本身,必须要在某个角度、某
种层次上超越原电影,实
现二次创作。参考“精准” 要求,这个“二次创作”并不是要推翻电影的出发点完全
自行发挥,它可以是在某个角度、
某些细节上提出一些前人未关注或强调过的解读可能,可以提供影片所表达的某种情感
的情境补充或意味升华,
可以对影片的历史背景或导演的个人风格进行系统性说明,甚至还可以站到电影观点的
对立面,逐步分析影片的
各个缺陷与不足。在某些情况下,一篇好影评还可能成为从电影中升华而出的独立作品
,拥有自行延长的生命
线。而不管是增加可能,还是提供升华、说明或批评,作者都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过长
足的思考与推理,不应该
是拍脑袋或道听途说的陈腔滥调。当然,考虑到影评的读者群,创新的“新”未必一定
要求作者对与影片相关的所
有相关评论都进行过阅读分析,但学术电影研究的严谨态度却什么时候都值得借鉴。我
喜欢美国影评人Rodger
Ebert在他的影评著作《暗中清醒》(Awake in the Dark)中对待电影的温和态度:“
每部电影都是人们用心血制作
出来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梦想…如果你觉得一部电影很糟 糕,或是浪得虚名,
你可以用它来作为一个开
头,但是你要记住,制作电影和看电影的人都花费了时间来制作,来观看,他们都希望
这一切是值得的。(南桥
译)”其实再糟糕的电影也都有值得分析的细节,再传奇的经典也未必有所有人都赞同
的片段,二次创作并不是要
让人在评论中刻意地标新立异,或干脆创造出一个离题万里的解读来标显自己言语不俗
。一个严谨的态度出于对
电影创作本身的尊重,出于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喜爱与激情。而激情的表达并不只有奋臂
出袖慷慨激昂这一种方
式,比起情绪高昂但言辞空洞,我更愿意读到逻辑严密,深思熟虑后娓娓道来的朴实坦
诚。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语言的风格性。我曾经认为一篇好影评的语言风格气质感受
应与其所评论的电影自身
相吻合;但读了各种各样的影评之后,我越来越发现风格是必要的,但未必非要与电影
本身的风格气质保持一
致,有时候迥异的出发点倒能构成对一种对电影的别样补充,增加很多趣味性。比如南
桥写过一篇对《恋恋笔记
本》(The Notebook)的评论《当你找不着北时 》,其实是在借电影谈职业选择的问
题。南桥的语言诙谐幽默,
与电影本身爱情童话的唯美气质并不相符,也许严格说来那篇文章都不一定能算电影评
论;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反
差,反而给一个略嫌程式化的言情故事增加了趣味价值观的参考点。更关键的,他的每
一条“找北指南”都严格地取
之于电影细节,正是“源自电影,高于电影”。尽管南桥的文章并没在对电影的好坏进
行评论,但他的衍申本身就已
经说明了问题——能让人看出这么多生活门道的故事,无论如何都必有动人之处吧。
另外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影评作者是意闲。她的影评写作并不频繁,主要以英法文艺
电影见长。我极喜爱她评
《花落花开》(Séraphine)的那篇《翠荫晓梦 》。片中的穷苦女佣赛哈芬妮·路易
痴迷作画,白天劳累,夜晚还
要一点点研磨颜料,把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笔下那些饱涨了生命力的花与叶。而意闲的
文字气质就与赛哈芬妮画
笔下那些植物的天空一样,慢而温婉,打磨致密,却同时精辟有力,字字都是一笔一划
凝炼出的精华,读完了,
想要浮躁的心立时减去大半,舒畅、温暖,影中人字中情交相辉映,眼前也仿佛铺展出
一片碧野苍木绿茵来,感
慨万千。这是影评与电影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
最后一个我能想到的维度,是回到影评作者本身的创作态度。普遍说来,媒体约稿
的影评往往写得不够从
容,而网络上以赚点击跟眼球为目的的影评则言语惊人有余,深思熟虑不足,文笔的优
美常常就更谈不上。以我
个人的经验,写得最有生命力的影评常常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的日记,也许是思路的总结
,也许是对往事的回忆,
或者是感触的记录。写给自己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真实,它不为作秀也不为掌声,有话
说时就清楚表达,无话可
说就保持沉默。这种持之以恒的真实,是我觉得天下所有文章赖以动人的第一要著。对
一位严肃的写作者来
说,“讨好观众”终归只是戏言,前提是必先“讨好自己”,必须永远保持真实记录心
声的自由与自律,尊重读者的意
见,但并不向读者低头。每一篇作品都应是在一个没有掌声的孤独境地中独立思考的成
果,骨子里若没有一点孤
高与决绝,文字的品格便不够硬。但与此同时,写作的心境却该是谦卑恭俭的,因为个
人的真实充其量也只能成
为客观真实的一个注脚,坚持己见不等于封闭眼界,硬骨头不代表老顽固,拒绝接受世
界上其他可能性的多元存
在。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只对电影感兴趣的影迷往往成为不了一名好影迷,而一篇仅
停留于电影本身的评论也
几乎成为不了一篇好影评。作为多媒体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归根结底是探索人世终极
奥秘的手段之一,想要更
深入地理解、领悟并评论这种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思考、历史研究、文化体验一项
都不能少。面对浩瀚的电
影史、艺术史、文化史,电影永远都是手段,而非终点。如果一部好电影能让我们探索
世界的角度更宽广些,视
线更深邃些,那么一篇好影评也应起到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s**a
发帖数: 8648
2
顶。
什么是好影评,可不可以有比较简单的回答,比如读者读了觉得好的影评就是好的影评
?这个回答貌似是逃避问题,但我觉得至少指出了一个思路,就是评判好坏总要找个标
准,而标准很有可能是和某种目的联系起来的,而目的往往涉及到audience是谁。要说
影评好坏,可不可以先问,写这篇影评是为谁写的?目的是啥?这些问题有谱了,也许
评价影评好坏就容易些。我知道这功利性很强,权算作功利性影评评价论吧。
电影观众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这电影值得看吗?这个周末我要去看一部
电影,该看哪部?因此有商学院的人做研究,发现电影上座率最有决定性的是是否和家
庭周末活动的空余时间match。但显然这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观众到了cinema,怕也还
是要挑的,因为一个时间只有一部电影的怕只有porn cinema。凭什么挑?这时候影评
就有作用。大部分大众传媒的影评是为了这个目的:帮助观众做个判断:看吗?这种影
评怎么算好影评?我觉得要短平快,而且不骗人。电影这个东西,需要先付款后消费,
所以影评骗人是很可恶的,实际上是鼓捣人买伪劣产品(sony就做过这事,找了好多
ghost writer在报刊上写自家电影的好评)。但不骗人谈何容易,因为人的品位各有不
同,就算影评人真诚的评价,怕也不能厉害到知道所有人品位吧?
我歇歇先。

。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
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
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
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
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
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
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 逍问剑揖醯檬悄延谖昂糜捌
馈鼻逦缍ǖ闹饕颉
较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
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成功讨好观众。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
观影者提供一个选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
的情节梗概,剩下的是写作者个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
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时效性极强,影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
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文章专注的是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
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 酆系娜嫒鲜叮宋&#
59302;频缬氨旧淼挠镅韵附诔樗堪氚愕叵晗嘎壑ぃ沽涤捌霾贝奈幕
位肪匙魈福蛴胪喾绺竦佳莸淖髌方泻岜龋蛴胪坏佳莸那捌谧髌方凶荼取
U庖焕嗟呐牢恼鲁J褂媒隙嗟募际跏跤锛耙的谥叮热缇低返耐评绞剑菰钡谋
硌菖杀穑佳莸某錾肀尘暗取5缬暗姆椒矫婷娑际桥赖亩韵螅烤缤讣负跏侵直厝
唬⒉皇视孟虢栌捌览赐诰蚩煽吹缬暗哪遣糠止壑冢坏蛭赖难纤嘈杂胙
跣裕饫辔恼鲁3?季菅辖鳎鄣闵钊耄苡胨撬缆鄣牡缬耙黄鹁奔涞目佳椤
性,一个与时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
大部分对影评的需求处于两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
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么内涵单薄,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能做到观点鲜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
criticism”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
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观点侧重的不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
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可以拥有多少的维度。
的通畅。不管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
是最基本的前提。以我个人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
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的写作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
)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关键。有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
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去来回唠叨上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
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 字的拖拉与内容的重复,
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稿费的
,同样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
学家帕斯卡就曾经说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
: 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
: 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
: 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
: 评?
: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
: 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
: 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
: 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
: 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

a******e
发帖数: 6689
3
所以你这个以观众口味为标准的办法行不通啊,因为标尺自己就晃来晃去,不稳定。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顶。
: 什么是好影评,可不可以有比较简单的回答,比如读者读了觉得好的影评就是好的影评
: ?这个回答貌似是逃避问题,但我觉得至少指出了一个思路,就是评判好坏总要找个标
: 准,而标准很有可能是和某种目的联系起来的,而目的往往涉及到audience是谁。要说
: 影评好坏,可不可以先问,写这篇影评是为谁写的?目的是啥?这些问题有谱了,也许
: 评价影评好坏就容易些。我知道这功利性很强,权算作功利性影评评价论吧。
: 电影观众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这电影值得看吗?这个周末我要去看一部
: 电影,该看哪部?因此有商学院的人做研究,发现电影上座率最有决定性的是是否和家
: 庭周末活动的空余时间match。但显然这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观众到了cinema,怕也还
: 是要挑的,因为一个时间只有一部电影的怕只有porn cinema。凭什么挑?这时候影评

s**a
发帖数: 8648
4
唉,可恨我写了着么多,被小柯一句话就评死了。
不过说回来,有离开人存在的标准吗?如果离不开人,人都是晃来晃去的呀,但不排除
一段时间大部分人的稳定性呀。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你这个以观众口味为标准的办法行不通啊,因为标尺自己就晃来晃去,不稳定。
a******e
发帖数: 6689
5
说得是。你说的短平快标准可能比较适合电影上映前的介绍短评,也就是希望通过影评
决定看那部电影的观众。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唉,可恨我写了着么多,被小柯一句话就评死了。
: 不过说回来,有离开人存在的标准吗?如果离不开人,人都是晃来晃去的呀,但不排除
: 一段时间大部分人的稳定性呀。

s***s
发帖数: 7178
6
小柯你这架子搭的够硕士论文了
网文儿我觉得主要还是快餐文化
咆哮体微博之类的更行得通

。大众传媒的
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
干瘪。老易问
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积攒了二十
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
这个文学体裁
(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
各种文体去处
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
有?那么文学
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
式出发,又未必
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 逍问剑
揖醯檬悄延谖昂糜
捌馈鼻逦缍ǖ闹饕颉�
较为共性的一些
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
的影评都没法
成功讨好观众。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
观影者提供一个选
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的情节梗概,剩下
的是写作者个
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
,时效性极强,影
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
,文章专注的是
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 酆
系娜嫒鲜叮宋
频缬氨旧淼挠镅韵附诔樗堪氚愕叵晗嘎壑ぃ沽涤捌霾贝奈幕位肪
匙魈福蛴胪喾绺竦佳
莸淖髌方泻岜龋蛴胪坏佳莸那捌谧髌方凶荼取U庖焕嗟呐牢恼鲁J褂媒隙嗟
募际跏跤锛耙的谥
叮热缇低返耐评绞剑菰钡谋硌菖杀穑佳莸某錾肀尘暗取5缬暗姆椒矫婷娑际
桥赖亩韵螅烤
缤讣负跏侵直厝唬⒉皇视孟虢栌捌览赐诰蚩煽吹缬暗哪遣糠止壑冢坏蛭赖难纤
嘈杂胙跣裕饫
辔恼鲁3?季菅辖鳎鄣闵钊耄苡胨撬缆鄣牡缬耙黄鹁奔涞目佳椤�
性,一个与时
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大部分对影评
的需求处于两
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
么内涵单薄,
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能做到观点鲜
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criticism”的并不是
一条直线,而
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
观点侧重的不
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
可以拥有多少
的维度。
的通畅。不管
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是最基本的前
提。以我个人
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
的写作
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
关键。有
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
去来回唠叨上
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 字
的拖拉与内容的
重复,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
稿费的,同样
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学家帕
斯卡就曾经说
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
: 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
: 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
: 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
: 评?
: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
: 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
: 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
: 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
: 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

a******e
发帖数: 6689
7
没关系。反正我也不是为点击量去写的,是给自己的笔记。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柯你这架子搭的够硕士论文了
: 网文儿我觉得主要还是快餐文化
: 咆哮体微博之类的更行得通
:
: 。大众传媒的
: 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
: 干瘪。老易问
: 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 积攒了二十
: 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

a******e
发帖数: 6689
8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尽管很难为“好影评”给出定义,但天下文章毕竟多有相通,梳理梳理好影评中较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成功讨好观众。
媒体的介绍性的影评在英文中叫作“movie review”,而学术类影评是“film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观影者提供一个选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的情节梗概,剩下的是写作者个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时效性极强,影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文章专注的是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综合的全面认识,除了围绕电影本身的语言细节抽丝剥茧般地详细论证,往往还联系影片出产时代的文化政治环境作谈,或与同类风格导演的作品进行横比,或与同一导演的前期作品进行纵比。这一类的批评文章常使用较多的技术术语及业内知识,比如镜头的推拉方式,演员的表演派别,导演的出身背景等。电影的方方面面都是批评的对象,全部剧透几乎是种必然,并不适用想借影评来挖掘可看电影的那部分观众;但因为批评的严肃性与学术性,这类文章常常考据严谨,观点深入,能与它们所评论的电影一起经历时间的考验。
我觉得可以把“review”与“criticism”当作影评的两种极端,一个极重时效性,一个与时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大部分对影评的需求处于两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么内涵单薄,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既然如此,那么好影评似乎就应该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能做到观点鲜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criticism”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观点侧重的不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可以拥有多少的维度。
从文字的基本出发,一个最直观的好影评维度应该是文字表达的清晰与语言逻辑的通畅。不管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是最基本的前提。以我个人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的写作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关键。有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去来回唠叨上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字的拖拉与内容的重复,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稿费的,同样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曾经说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对电影解读的精准。这里,“精准”并不是说对电影的解读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一个正确结论,而是观点与论据的严丝合缝。比如说,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德国电影《铁皮鼓》的解读,就必须参考原著对主人公小奥斯卡不肯长大的历史背景描绘,而不能停留在魔幻现实手法的表面,仅仅去分析是不是这个孩子的孤单童年才造成了他的停止生长。这里,论据所隐含的深意显然超越了“孤单的孩子”这个表面化的论点,读得太浅将背离故事的原意,使电影降格。再比如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与画家达利合作的第一部电影短片《一条安达鲁狗》,是二人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响后以电影这种当时的新艺术形式来探索、表达潜意识的一个尝试。电影从标题到各个细节并没什么内在的叙事逻辑,或者说,布努艾尔与达利的逻辑就是不遵循逻辑:他们刻意打破一切叙事性的解读,全凭直觉创作剧本及拍摄。在我看来,短片中所出现的一些视觉符号虽然的确可联系二人的出身背景政治主张来进行对照分析,但这种分析所对应的该是布努艾尔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起始与延续,而不是怎么使用所谓的寓意与引申来解释《一条安达鲁狗》的表征逻辑。在这种情况下,过度解读将使评论远离电影自身,完全成为作者的一厢情愿。当然,一厢情愿的文章未必不是好文章,但作为影评本身来说,那便太难为读者,是值得警惕的危险信号。
如果说“精准解读”是影评依托于客观电影而非作者主观意志的标准,那么好影评的第三个维度我觉得就该是作者观点的明确。换句话说,好影评不能完全依托于电影本身,必须要在某个角度、某种层次上超越原电影,实现二次创作。参考“精准” 要求,这个“二次创作”并不是要推翻电影的出发点完全自行发挥,它可以是在某个角度、某些细节上提出一些前人未关注或强调过的解读可能,可以提供影片所表达的某种情感的情境补充或意味升华,可以对影片的历史背景或导演的个人风格进行系统性说明,甚至还可以站到电影观点的对立面,逐步分析影片的各个缺陷与不足。在某些情况下,一篇好影评还可能成为从电影中升华而出的独立作品,拥有自行延长的生命线。而不管是增加可能,还是提供升华、说明或批评,作者都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过长足的思考与推理,不应该是拍脑袋或道听途说的陈腔滥调。当然,考虑到影评的读者群,创新的“新”未必一定要求作者对与影片相关的所有相关评论都进行过阅读分析,但学术电影研究的严谨态度却什么时候都值得借鉴。我喜欢美国影评人Rodger Ebert在他的影评著作《暗中清醒》(Awake in the Dark)中对待电影的温和态度:“每部电影都是人们用心血制作出来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梦想…如果你觉得一部电影很糟 糕,或是浪得虚名,你可以用它来作为一个开头,但是你要记住,制作电影和看电影的人都花费了时间来制作,来观看,他们都希望这一切是值得的。(南桥译)” 其实再糟糕的电影也都有值得分析的细节,再传奇的经典也未必有所有人都赞同的片段,二次创作并不是要让人在评论中刻意地标新立异,或干脆创造出一个离题万里的解读来标显自己言语不俗。一个严谨的态度出于对电影创作本身的尊重,出于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喜爱与激情。而激情的表达并不只有奋臂出袖慷慨激昂这一种方式,比起情绪高昂但言辞空洞,我更愿意读到逻辑严密,深思熟虑后娓娓道来的朴实坦诚。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语言的风格性。我曾经认为一篇好影评的语言风格气质感受应与其所评论的电影自身相吻合;但读了各种各样的影评之后,我越来越发现风格是必要的,但未必非要与电影本身的风格气质保持一致,有时候迥异的出发点倒能构成对一种对电影的别样补充,增加很多趣味性。比如南桥写过一篇对《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的评论《当你找不着北时 》,其实是在借电影谈职业选择的问题。南桥的语言诙谐幽默,与电影本身爱情童话的唯美气质并不相符,也许严格说来那篇文章都不一定能算电影评论;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差,反而给一个略嫌程式化的言情故事增加了趣味价值观的参考点。更关键的,他的每一条“找北指南”都严格地取之于电影细节,正是“源自电影,高于电影”。尽管南桥的文章并没在对电影的好坏进行评论,但他的衍申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能让人看出这么多生活门道的故事,无论如何都必有动人之处吧。
另外一位我非常喜欢的影评作者是意闲。她的影评写作并不频繁,主要以英法文艺电影见长。我极喜爱她评《花落花开》(Séraphine)的那篇《翠荫晓梦 》。片中的穷苦女佣赛哈芬妮·路易痴迷作画,白天劳累,夜晚还要一点点研磨颜料,把全部的热情都献给了笔下那些饱涨了生命力的花与叶。而意闲的文字气质就与赛哈芬妮画笔下那些植物的天空一样,慢而温婉,打磨致密,却同时精辟有力,字字都是一笔一划凝炼出的精华,读完了,想要浮躁的心立时减去大半,舒畅、温暖,影中人字中情交相辉映,眼前也仿佛铺展出一片碧野苍木绿茵来,感慨万千。这是影评与电影融为一体的美妙体验。
最后一个我能想到的维度,是回到影评作者本身的创作态度。普遍说来,媒体约稿的影评往往写得不够从容,而网络上以赚点击跟眼球为目的的影评则言语惊人有余,深思熟虑不足,文笔的优美常常就更谈不上。以我个人的经验,写得最有生命力的影评常常都是作者写给自己的日记,也许是思路的总结,也许是对往事的回忆,或者是感触的记录。写给自己的文章最大的特色是真实,它不为作秀也不为掌声,有话说时就清楚表达,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这种持之以恒的真实,是我觉得天下所有文章赖以动人的第一要著。对一位严肃的写作者来说,“讨好观众”终归只是戏言,前提是必先“讨好自己”,必须永远保持真实记录心声的自由与自律,尊重读者的意见,但并不向读者低头。每一篇作品都应是在一个没有掌声的孤独境地中独立思考的成果,骨子里若没有一点孤高与决绝,文字的品格便不够硬。但与此同时,写作的心境却该是谦卑恭俭的,因为个人的真实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客观真实的一个注脚,坚持己见不等于封闭眼界,硬骨头不代表老顽固,拒绝接受世界上其他可能性的多元存在。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个只对电影感兴趣的影迷往往成为不了一名好影迷,而一篇仅停留于电影本身的评论也几乎成为不了一篇好影评。作为多媒体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归根结底是探索人世终极奥秘的手段之一,想要更深入地理解、领悟并评论这种艺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思考、历史研究、文化体验一项都不能少。面对浩瀚的电影史、艺术史、文化史,电影永远都是手段,而非终点。如果一部好电影能让我们探索世界的角度更宽广些,视线更深邃些,那么一篇好影评也应起到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s**a
发帖数: 8648
9
顶。
什么是好影评,可不可以有比较简单的回答,比如读者读了觉得好的影评就是好的影评
?这个回答貌似是逃避问题,但我觉得至少指出了一个思路,就是评判好坏总要找个标
准,而标准很有可能是和某种目的联系起来的,而目的往往涉及到audience是谁。要说
影评好坏,可不可以先问,写这篇影评是为谁写的?目的是啥?这些问题有谱了,也许
评价影评好坏就容易些。我知道这功利性很强,权算作功利性影评评价论吧。
电影观众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这电影值得看吗?这个周末我要去看一部
电影,该看哪部?因此有商学院的人做研究,发现电影上座率最有决定性的是是否和家
庭周末活动的空余时间match。但显然这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观众到了cinema,怕也还
是要挑的,因为一个时间只有一部电影的怕只有porn cinema。凭什么挑?这时候影评
就有作用。大部分大众传媒的影评是为了这个目的:帮助观众做个判断:看吗?这种影
评怎么算好影评?我觉得要短平快,而且不骗人。电影这个东西,需要先付款后消费,
所以影评骗人是很可恶的,实际上是鼓捣人买伪劣产品(sony就做过这事,找了好多
ghost writer在报刊上写自家电影的好评)。但不骗人谈何容易,因为人的品位各有不
同,就算影评人真诚的评价,怕也不能厉害到知道所有人品位吧?
我歇歇先。

。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
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
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
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
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
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
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 逍问剑揖醯檬悄延谖昂糜捌
馈鼻逦缍ǖ闹饕颉
较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
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成功讨好观众。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
观影者提供一个选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
的情节梗概,剩下的是写作者个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
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时效性极强,影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
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文章专注的是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
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 酆系娜嫒鲜叮宋&#
59302;频缬氨旧淼挠镅韵附诔樗堪氚愕叵晗嘎壑ぃ沽涤捌霾贝奈幕
位肪匙魈福蛴胪喾绺竦佳莸淖髌方泻岜龋蛴胪坏佳莸那捌谧髌方凶荼取
U庖焕嗟呐牢恼鲁J褂媒隙嗟募际跏跤锛耙的谥叮热缇低返耐评绞剑菰钡谋
硌菖杀穑佳莸某錾肀尘暗取5缬暗姆椒矫婷娑际桥赖亩韵螅烤缤讣负跏侵直厝
唬⒉皇视孟虢栌捌览赐诰蚩煽吹缬暗哪遣糠止壑冢坏蛭赖难纤嘈杂胙
跣裕饫辔恼鲁3?季菅辖鳎鄣闵钊耄苡胨撬缆鄣牡缬耙黄鹁奔涞目佳椤
性,一个与时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
大部分对影评的需求处于两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
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么内涵单薄,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能做到观点鲜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
criticism”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
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观点侧重的不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
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可以拥有多少的维度。
的通畅。不管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
是最基本的前提。以我个人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
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的写作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
)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关键。有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
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去来回唠叨上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
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 字的拖拉与内容的重复,
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稿费的
,同样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
学家帕斯卡就曾经说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 尽管很难为“好影评”给出定义,但天下文章毕竟多有相通,梳理梳理好影评中较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成功讨好观众。
: 媒体的介绍性的影评在英文中叫作“movie review”,而学术类影评是“film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观影者提供一个选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的情节梗概,剩下的是写作者个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时效性极强,影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文章专注的是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综合的全面认识,除了围绕电影本身的语言细节抽丝剥茧般地详细论证,往往还联系影片出产时代的文化政治环境作谈,或与同类风格导演的作品进行横比,或与同一导演的前期作品进行纵比。这一类的批评文章常使用较多的技术术语及业内知识,比如镜头的推拉方式,演员的表演派别,导演的出身背景等。电影的方方面面都是批评的对象,全部剧透几乎是种必然,并不适用想借影评来挖掘可看电影的那部分观众;但因为批评的严肃性与学术性,这类文章常常考据严谨,观点深入,能与它们所评论的电影一起经历时间的考验。
: 我觉得可以把“review”与“criticism”当作影评的两种极端,一个极重时效性,一个与时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大部分对影评的需求处于两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么内涵单薄,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 既然如此,那么好影评似乎就应该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能做到观点鲜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criticism”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观点侧重的不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可以拥有多少的维度。
: 从文字的基本出发,一个最直观的好影评维度应该是文字表达的清晰与语言逻辑的通畅。不管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是最基本的前提。以我个人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的写作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关键。有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去来回唠叨上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字的拖拉与内容的重复,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稿费的,同样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曾经说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对电影解读的精准。这里,“精准”并不是说对电影的解读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一个正确结论,而是观点与论据的严丝合缝。比如说,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德国电影《铁皮鼓》的解读,就必须参考原著对主人公小奥斯卡不肯长大的历史背景描绘,而不能停留在魔幻现实手法的表面,仅仅去分析是不是这个孩子的孤单童年才造成了他的停止生长。这里,论据所隐含的深意显然超越了“孤单的孩子”这个表面化的论点,读得太浅将背离故事的原意,使电影降格。再比如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与画家达利合作的第一部电影短片《一条安达鲁狗》,是二人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响后以电影这种当时的新艺术形式来探索、表达潜意识的一个尝试。电影从标题到各个细节并没什么内在的叙事逻辑,或者说,布努艾尔与达利的逻辑就是不遵循逻辑:他们刻意打破一切叙事性的解读,全凭直觉创作剧本及拍摄。在我看来,短片中所出现的一些视觉符号虽然的确可联系二人的出身背景政治主张来进行对照分析,但这种分析所对应的该是布努艾尔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起始与延续,而不是怎么使用所谓的寓意与引申来解释《一条安达鲁狗》的表征逻辑。在这种情况下,过度解读将使评论远离电影自身,完全成为作者的一厢情愿。当然,一厢情愿的文章未必不是好文章,但作为影评本身来说,那便太难为读者,是值得警惕的危险信号。
: 如果说“精准解读”是影评依托于客观电影而非作者主观意志的标准,那么好影评的第三个维度我觉得就该是作者观点的明确。换句话说,好影评不能完全依托于电影本身,必须要在某个角度、某种层次上超越原电影,实现二次创作。参考“精准” 要求,这个“二次创作”并不是要推翻电影的出发点完全自行发挥,它可以是在某个角度、某些细节上提出一些前人未关注或强调过的解读可能,可以提供影片所表达的某种情感的情境补充或意味升华,可以对影片的历史背景或导演的个人风格进行系统性说明,甚至还可以站到电影观点的对立面,逐步分析影片的各个缺陷与不足。在某些情况下,一篇好影评还可能成为从电影中升华而出的独立作品,拥有自行延长的生命线。而不管是增加可能,还是提供升华、说明或批评,作者都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过长足的思考与推理,不应该是拍脑袋或道听途说的陈腔滥调。当然,考虑到影评的读者群,创新的“新”未必一定要求作者对与影片相关的所有相关评论都进行过阅读分析,但学术电影研究的严谨态度却什么时候都值得借鉴。我喜欢美国影评人Rodger Ebert在他的影评著作《暗中清醒》(Awake in the Dark)中对待电影的温和态度:“每部电影都是人们用心血制作出来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梦想…如果你觉得一部电影很糟 糕,或是浪得虚名,你可以用它来作为一个开头,但是你要记住,制作电影和看电影的人都花费了时间来制作,来观看,他们都希望这一切是值得的。(南桥译)” 其实再糟糕的电影也都有值得分析的细节,再传奇的经典也未必有所有人都赞同的片段,二次创作并不是要让人在评论中刻意地标新立异,或干脆创造出一个离题万里的解读来标显自己言语不俗。一个严谨的态度出于对电影创作本身的尊重,出于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喜爱与激情。而激情的表达并不只有奋臂出袖慷慨激昂这一种方式,比起情绪高昂但言辞空洞,我更愿意读到逻辑严密,深思熟虑后娓娓道来的朴实坦诚。
: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语言的风格性。我曾经认为一篇好影评的语言风格气质感受应与其所评论的电影自身相吻合;但读了各种各样的影评之后,我越来越发现风格是必要的,但未必非要与电影本身的风格气质保持一致,有时候迥异的出发点倒能构成对一种对电影的别样补充,增加很多趣味性。比如南桥写过一篇对《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的评论《当你找不着北时 》,其实是在借电影谈职业选择的问题。南桥的语言诙谐幽默,与电影本身爱情童话的唯美气质并不相符,也许严格说来那篇文章都不一定能算电影评论;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差,反而给一个略嫌程式化的言情故事增加了趣味价值观的参考点。更关键的,他的每一条“找北指南”都严格地取之于电影细节,正是“源自电影,高于电影”。尽管南桥的文章并没在对电影的好坏进行评论,但他的衍申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能让人看出这么多生活门道的故事,无论如何都必有动人之处吧。

a******e
发帖数: 6689
10
所以你这个以观众口味为标准的办法行不通啊,因为标尺自己就晃来晃去,不稳定。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顶。
: 什么是好影评,可不可以有比较简单的回答,比如读者读了觉得好的影评就是好的影评
: ?这个回答貌似是逃避问题,但我觉得至少指出了一个思路,就是评判好坏总要找个标
: 准,而标准很有可能是和某种目的联系起来的,而目的往往涉及到audience是谁。要说
: 影评好坏,可不可以先问,写这篇影评是为谁写的?目的是啥?这些问题有谱了,也许
: 评价影评好坏就容易些。我知道这功利性很强,权算作功利性影评评价论吧。
: 电影观众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判断:这电影值得看吗?这个周末我要去看一部
: 电影,该看哪部?因此有商学院的人做研究,发现电影上座率最有决定性的是是否和家
: 庭周末活动的空余时间match。但显然这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观众到了cinema,怕也还
: 是要挑的,因为一个时间只有一部电影的怕只有porn cinema。凭什么挑?这时候影评

相关主题
观影记录伤感心灵的一缕阳光 -- 看Sideways (杯酒人生)
反基督者——历史的梦魇构造通俗小说/剧本的一种方法
Tetro让一个电影给看呆了
s**a
发帖数: 8648
11
唉,可恨我写了着么多,被小柯一句话就评死了。
不过说回来,有离开人存在的标准吗?如果离不开人,人都是晃来晃去的呀,但不排除
一段时间大部分人的稳定性呀。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所以你这个以观众口味为标准的办法行不通啊,因为标尺自己就晃来晃去,不稳定。
a******e
发帖数: 6689
12
说得是。你说的短平快标准可能比较适合电影上映前的介绍短评,也就是希望通过影评
决定看那部电影的观众。

【在 s**a 的大作中提到】
: 唉,可恨我写了着么多,被小柯一句话就评死了。
: 不过说回来,有离开人存在的标准吗?如果离不开人,人都是晃来晃去的呀,但不排除
: 一段时间大部分人的稳定性呀。

s***s
发帖数: 7178
13
小柯你这架子搭的够硕士论文了
网文儿我觉得主要还是快餐文化
咆哮体微博之类的更行得通

。大众传媒的
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
干瘪。老易问
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积攒了二十
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
这个文学体裁
(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
各种文体去处
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
有?那么文学
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
式出发,又未必
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 逍问剑
揖醯檬悄延谖昂糜
捌馈鼻逦缍ǖ闹饕颉�
较为共性的一些
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
的影评都没法
成功讨好观众。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
观影者提供一个选
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的情节梗概,剩下
的是写作者个
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
,时效性极强,影
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
,文章专注的是
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 酆
系娜嫒鲜叮宋
频缬氨旧淼挠镅韵附诔樗堪氚愕叵晗嘎壑ぃ沽涤捌霾贝奈幕位肪
匙魈福蛴胪喾绺竦佳
莸淖髌方泻岜龋蛴胪坏佳莸那捌谧髌方凶荼取U庖焕嗟呐牢恼鲁J褂媒隙嗟
募际跏跤锛耙的谥
叮热缇低返耐评绞剑菰钡谋硌菖杀穑佳莸某錾肀尘暗取5缬暗姆椒矫婷娑际
桥赖亩韵螅烤
缤讣负跏侵直厝唬⒉皇视孟虢栌捌览赐诰蚩煽吹缬暗哪遣糠止壑冢坏蛭赖难纤
嘈杂胙跣裕饫
辔恼鲁3?季菅辖鳎鄣闵钊耄苡胨撬缆鄣牡缬耙黄鹁奔涞目佳椤�
性,一个与时
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大部分对影评
的需求处于两
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
么内涵单薄,
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能做到观点鲜
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criticism”的并不是
一条直线,而
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
观点侧重的不
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
可以拥有多少
的维度。
的通畅。不管
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是最基本的前
提。以我个人
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
的写作
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
关键。有
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
去来回唠叨上
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 字
的拖拉与内容的
重复,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
稿费的,同样
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学家帕
斯卡就曾经说
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上个月朋友老易(易速利)跟我说他在思考如何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到影评中去。大众传媒的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干瘪。老易问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 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难住了。虽说我从2005年起写影评到现在,划拉一下差不多也积攒了二十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这个文学体裁(如果能算一种文学体裁的话)是主题性而非形式性的分类,可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各种文体去处理,包括诗歌,我看说不定现在最流行的咆哮体也照样可以用来写影评,有木有啊有木有?那么文学评论上所适用的“好文章”分类便也可适用于影评中的各种形式;但文学评论毕竟从形式出发,又未必能涵盖影评所针对的被评电影的主题性。正是这样复杂而又专注的文体形式,我觉得是难于为“好影评”清晰界定的主要原因。
: 尽管很难为“好影评”给出定义,但天下文章毕竟多有相通,梳理梳理好影评中较为共性的一些元素倒是可能的。起码可以从老易给出的角度出发,先看看为什么大众传媒跟小众学术的影评都没法成功讨好观众。
: 媒体的介绍性的影评在英文中叫作“movie review”,而学术类影评是“film criticism”,前者是“评判”,后者是“批评”。“评判”的目的比较单纯,就是为观影者提供一个选择的参考,它们往往短小精悍,一半以上的笔墨都在着重于介绍电影的情节梗概,剩下的是写作者个人“值得一看”或者“不值花时间”的总结判断。这样的评判性小文图的就是个短平快,时效性极强,影片下线,评论的意义也就基本作废。相对的,“批评”则有一个比较特定的业内读者群,文章专注的是电影作品的技术细节及历史意义,往往要求作者对导演的风格特色有较为综合的全面认识,除了围绕电影本身的语言细节抽丝剥茧般地详细论证,往往还联系影片出产时代的文化政治环境作谈,或与同类风格导演的作品进行横比,或与同一导演的前期作品进行纵比。这一类的批评文章常使用较多的技术术语及业内知识,比如镜头的推拉方式,演员的表演派别,导演的出身背景等。电影的方方面面都是批评的对象,全部剧透几乎是种必然,并不适用想借影评来挖掘可看电影的那部分观众;但因为批评的严肃性与学术性,这类文章常常考据严谨,观点深入,能与它们所评论的电影一起经历时间的考验。
: 我觉得可以把“review”与“criticism”当作影评的两种极端,一个极重时效性,一个与时间无关;一个完全从观众观感出发,一个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出发。而对于大部分对影评的需求处于两极之间的观众来说,极端两头的极值都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就是老易说的要么内涵单薄,要么信息过量、言语无味。
: 既然如此,那么好影评似乎就应该是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能做到观点鲜明的论文了?但这个结论也并不正确,因为连接“review” 与“criticism”的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无数个具有各种形状长短薄厚的平面,每个平面都代表了一种语言风格的变化,一些观点侧重的不同。一个能够放之四海的好影评的单一标准并不存在。观影存在多少的维度,好影评就可以拥有多少的维度。
: 从文字的基本出发,一个最直观的好影评维度应该是文字表达的清晰与语言逻辑的通畅。不管是叙事抒情,还是对演员表演导演风格发表评论,文章前后不能自相矛盾是最基本的前提。以我个人的偏好来说,还必须加入的一个元素是文字的力度。William Strunk Jr.和E.B. White的写作圣典《风格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中提到要增加文字的力度,简洁精准是关键。有不少网络影评都是在观影完毕后情绪激动中所写作的,同一个观点或情绪常常被翻来覆去来回唠叨上好几回(并非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之需)。其实这跟“有理不在声高”是一样的,文字的拖拉与内容的重复,只是侧面暴露了写作者对自身所言的信心不足,有凑字数之嫌。若不是靠字数赚稿费的,同样的内容,写短的效果总是强于拖长。(当然,写短要比写长困难得多。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曾经说过因为没时间,所以才只好写长信。)
: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对电影解读的精准。这里,“精准”并不是说对电影的解读只有一种正确方法,一个正确结论,而是观点与论据的严丝合缝。比如说,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德国电影《铁皮鼓》的解读,就必须参考原著对主人公小奥斯卡不肯长大的历史背景描绘,而不能停留在魔幻现实手法的表面,仅仅去分析是不是这个孩子的孤单童年才造成了他的停止生长。这里,论据所隐含的深意显然超越了“孤单的孩子”这个表面化的论点,读得太浅将背离故事的原意,使电影降格。再比如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与画家达利合作的第一部电影短片《一条安达鲁狗》,是二人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影响后以电影这种当时的新艺术形式来探索、表达潜意识的一个尝试。电影从标题到各个细节并没什么内在的叙事逻辑,或者说,布努艾尔与达利的逻辑就是不遵循逻辑:他们刻意打破一切叙事性的解读,全凭直觉创作剧本及拍摄。在我看来,短片中所出现的一些视觉符号虽然的确可联系二人的出身背景政治主张来进行对照分析,但这种分析所对应的该是布努艾尔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起始与延续,而不是怎么使用所谓的寓意与引申来解释《一条安达鲁狗》的表征逻辑。在这种情况下,过度解读将使评论远离电影自身,完全成为作者的一厢情愿。当然,一厢情愿的文章未必不是好文章,但作为影评本身来说,那便太难为读者,是值得警惕的危险信号。
: 如果说“精准解读”是影评依托于客观电影而非作者主观意志的标准,那么好影评的第三个维度我觉得就该是作者观点的明确。换句话说,好影评不能完全依托于电影本身,必须要在某个角度、某种层次上超越原电影,实现二次创作。参考“精准” 要求,这个“二次创作”并不是要推翻电影的出发点完全自行发挥,它可以是在某个角度、某些细节上提出一些前人未关注或强调过的解读可能,可以提供影片所表达的某种情感的情境补充或意味升华,可以对影片的历史背景或导演的个人风格进行系统性说明,甚至还可以站到电影观点的对立面,逐步分析影片的各个缺陷与不足。在某些情况下,一篇好影评还可能成为从电影中升华而出的独立作品,拥有自行延长的生命线。而不管是增加可能,还是提供升华、说明或批评,作者都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过长足的思考与推理,不应该是拍脑袋或道听途说的陈腔滥调。当然,考虑到影评的读者群,创新的“新”未必一定要求作者对与影片相关的所有相关评论都进行过阅读分析,但学术电影研究的严谨态度却什么时候都值得借鉴。我喜欢美国影评人Rodger Ebert在他的影评著作《暗中清醒》(Awake in the Dark)中对待电影的温和态度:“每部电影都是人们用心血制作出来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某个梦想…如果你觉得一部电影很糟 糕,或是浪得虚名,你可以用它来作为一个开头,但是你要记住,制作电影和看电影的人都花费了时间来制作,来观看,他们都希望这一切是值得的。(南桥译)” 其实再糟糕的电影也都有值得分析的细节,再传奇的经典也未必有所有人都赞同的片段,二次创作并不是要让人在评论中刻意地标新立异,或干脆创造出一个离题万里的解读来标显自己言语不俗。一个严谨的态度出于对电影创作本身的尊重,出于对电影艺术本身的喜爱与激情。而激情的表达并不只有奋臂出袖慷慨激昂这一种方式,比起情绪高昂但言辞空洞,我更愿意读到逻辑严密,深思熟虑后娓娓道来的朴实坦诚。
: 好影评的另一个维度是语言的风格性。我曾经认为一篇好影评的语言风格气质感受应与其所评论的电影自身相吻合;但读了各种各样的影评之后,我越来越发现风格是必要的,但未必非要与电影本身的风格气质保持一致,有时候迥异的出发点倒能构成对一种对电影的别样补充,增加很多趣味性。比如南桥写过一篇对《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的评论《当你找不着北时 》,其实是在借电影谈职业选择的问题。南桥的语言诙谐幽默,与电影本身爱情童话的唯美气质并不相符,也许严格说来那篇文章都不一定能算电影评论;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反差,反而给一个略嫌程式化的言情故事增加了趣味价值观的参考点。更关键的,他的每一条“找北指南”都严格地取之于电影细节,正是“源自电影,高于电影”。尽管南桥的文章并没在对电影的好坏进行评论,但他的衍申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能让人看出这么多生活门道的故事,无论如何都必有动人之处吧。

a******e
发帖数: 6689
14
没关系。反正我也不是为点击量去写的,是给自己的笔记。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小柯你这架子搭的够硕士论文了
: 网文儿我觉得主要还是快餐文化
: 咆哮体微博之类的更行得通
:
: 。大众传媒的
: 介绍性影评往往寡淡无味,内容单薄,而学术性的细节扩张批评又大多架子太高,言语
: 干瘪。老易问
: 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
: 积攒了二十
: 五万余字,但我还是总结不出来究竟怎么样的影评才是好影评。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影评

g****z
发帖数: 2413
15
话说,那天在纸上又见到小可爱姐姐啦。《看电影》搞了个啥影评人对去年华语影坛的
一个评选,大陆港台海外(好像只有小可爱一个算海外的)啥啥的几十号人,我知道的
还有韩松落柏邦妮绿妖毕成功木卫二(伊是女滴!)等等等等,最后大陆港台的电影还
分别统计,结果评出的所谓最佳有的只有4或5票,除了毕成功这种章子怡的死粉不要脸
地把《非常完美》中的章子怡贴上最佳标签,还有很多尤其台湾的评委口味小众得简直
令人发指,可见影评人奖这个东西也是不靠谱的。
最后,俺表示木有想到姐姐还掺合这营生,代表大伙偷偷问下,给咱多少钱啊姐姐。俺
们到澳洲去吃姐姐8
l******d
发帖数: 5255
16
影评,个人还是喜欢信息量大一点的;有独特观点感受,或者文笔上语感好一点的。个
人还喜欢尖酸刻薄的,看着欢乐。
g****z
发帖数: 2413
17
个人还喜欢尖酸刻薄的,看着欢乐。
---------
捂嘴偷笑ing。。。
尖酸刻薄也得是聪明人玩儿,并且最好底色不是那么灰,mitbbs上从来不乏尖酸刻薄,
透着戾气的那种,只会让人生厌。
s***s
发帖数: 7178
18
外表看起来都是尖酸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
有些人是老外所谓"mean spirited"无法承受别人有快乐的现实
画地为牢吧
心里高兴的人,天天愉快
mean的人,lives in a bitter world and there's no way out

【在 g****z 的大作中提到】
: 个人还喜欢尖酸刻薄的,看着欢乐。
: ---------
: 捂嘴偷笑ing。。。
: 尖酸刻薄也得是聪明人玩儿,并且最好底色不是那么灰,mitbbs上从来不乏尖酸刻薄,
: 透着戾气的那种,只会让人生厌。

g****z
发帖数: 2413
19
算了,能out还是out吧,老那么in干嘛呀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外表看起来都是尖酸
: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
: 有些人是老外所谓"mean spirited"无法承受别人有快乐的现实
: 画地为牢吧
: 心里高兴的人,天天愉快
: mean的人,lives in a bitter world and there's no way out

l******d
发帖数: 5255
20
你这要求比较高,能做到刻薄已经不容易。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外表看起来都是尖酸
: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
: 有些人是老外所谓"mean spirited"无法承受别人有快乐的现实
: 画地为牢吧
: 心里高兴的人,天天愉快
: mean的人,lives in a bitter world and there's no way out

相关主题
《色戒》:考据癖的爱情考古大河恋
以虎皮大旗的名义南方的女人——The Help
『推荐』Flipped中等智力
s***s
发帖数: 7178
21
你那不叫刻薄叫犀利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要求比较高,能做到刻薄已经不容易。
a******e
发帖数: 6689
22
说到这点,我有共鸣,前阵子还因为这个闹了别扭。主要我就是看不惯这个论坛上总有
人借着“批评”的幌子讲不地道的话,干不入流的事儿。批评不是指责,观点不同也好
,觉得人家是胡说八道也好,要么就道不同不相与谋,shut up 一边儿玩去,要非得说
两句,好歹说说at a high level是怎么个不好,究竟哪里不对,也算是本着相互交流
的目的。最烦那种一句话全否而其实内容为零的所谓“批评”,除了显摆自己层次高,
达到自我感觉良好的目的外啥也不是。你骂他吧,人家还觉得你不接受批评。不骂吧,
又真觉得这人欠抽,很愤恨。

【在 s***s 的大作中提到】
: 外表看起来都是尖酸
: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
: 有些人是老外所谓"mean spirited"无法承受别人有快乐的现实
: 画地为牢吧
: 心里高兴的人,天天愉快
: mean的人,lives in a bitter world and there's no way out

a******e
发帖数: 6689
23
哈,mit最不缺的就是刻薄无耻跟下流。

【在 l******d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这要求比较高,能做到刻薄已经不容易。
a******e
发帖数: 6689
24
ft,什么时候登的?我就收到一封信,很多问题,答完拉倒,根本不知道最后究竟在搞
什么。
这种算采访,当然是义务的。

【在 g****z 的大作中提到】
: 话说,那天在纸上又见到小可爱姐姐啦。《看电影》搞了个啥影评人对去年华语影坛的
: 一个评选,大陆港台海外(好像只有小可爱一个算海外的)啥啥的几十号人,我知道的
: 还有韩松落柏邦妮绿妖毕成功木卫二(伊是女滴!)等等等等,最后大陆港台的电影还
: 分别统计,结果评出的所谓最佳有的只有4或5票,除了毕成功这种章子怡的死粉不要脸
: 地把《非常完美》中的章子怡贴上最佳标签,还有很多尤其台湾的评委口味小众得简直
: 令人发指,可见影评人奖这个东西也是不靠谱的。
: 最后,俺表示木有想到姐姐还掺合这营生,代表大伙偷偷问下,给咱多少钱啊姐姐。俺
: 们到澳洲去吃姐姐8

g****z
发帖数: 2413
25
我去,不会吧?姐咱竟然不知道啊?!今年挺早的某期,我当时还想拍张照片发上来,
相机不在手上就算了。
义务不义务的,给寄本杂志总是应该的吧?杂志社缺那几个钱?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吧?
以后咱甭理这种人。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ft,什么时候登的?我就收到一封信,很多问题,答完拉倒,根本不知道最后究竟在搞
: 什么。
: 这种算采访,当然是义务的。

a******e
发帖数: 6689
26
到现在也算接触过了一些编辑,总体而言觉得国内媒体界素质就是不高啊,大部分都是
一锤子买卖的态度,做事马虎,也不大有始终。杂志比报纸还强些,有些报纸真可用无
耻来形容。但这也没办法,国情差异。美国记者是个很intellectual的职业,说话有反
响,受人尊重;而国内媒体主要给政府捧臭脚,理想的死水潭,谋生而已,讲职业操守
那凑是跟自己过不去。

【在 g****z 的大作中提到】
: 我去,不会吧?姐咱竟然不知道啊?!今年挺早的某期,我当时还想拍张照片发上来,
: 相机不在手上就算了。
: 义务不义务的,给寄本杂志总是应该的吧?杂志社缺那几个钱?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吧?
: 以后咱甭理这种人。

g****z
发帖数: 2413
27
呵呵,国内哪个界素质高啊?今天逛微博,看到说党国竟然给马其顿还是神马地方的捐
校车!!
不过姐姐,你应该好好玩玩这帮人才是,他们盯上你估计部分原因是因为你身在海外,
so。。。你懂的
另外爆个料啊,最近爆太多料了,呵呵。本人,恩,奏是我啦,有次竟然被中青报——
筒子们,姐姐呐,中鬼青年报 啊!啊!啊!够大了吧——引用啦,几十字吧,不过人
家好歹加了我网名,我完全是偶然撞见,当时觉得真够逗得。还有一次,被深圳某小报
偷了,我靠,我这点三脚猫功夫竟然还被看上了,偷我的东西,改了改,发了,都差不
多两年后了,竟然在网上让我遇到,那个妓者小婊子还敢署名,忘了叫啥了,不跟丫计
较。
鄙人这小半生,跟媒体(校报不算)打交道都是以上述路人甲的面目出现,还阴差阳错
上了次央视,奏是洗洗体味啊筒子们!完全没料到他们会播,结果还被最不应该看到的
我认识的一个人给看到了,告诉了我,尼玛杯具啊。

【在 a******e 的大作中提到】
: 到现在也算接触过了一些编辑,总体而言觉得国内媒体界素质就是不高啊,大部分都是
: 一锤子买卖的态度,做事马虎,也不大有始终。杂志比报纸还强些,有些报纸真可用无
: 耻来形容。但这也没办法,国情差异。美国记者是个很intellectual的职业,说话有反
: 响,受人尊重;而国内媒体主要给政府捧臭脚,理想的死水潭,谋生而已,讲职业操守
: 那凑是跟自己过不去。

1 (共1页)
相关主题
南方的女人——The Help影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转载)
中等智力观影记录
从电影生命树,看虎爸的成与败 [ZZ]反基督者——历史的梦魇
(转载)电影的意义 · 一封信Tetro
【读书系列二】伪装的“无用”:贾樟柯《无用》与国母装设计者马 (转载)伤感心灵的一缕阳光 -- 看Sideways (杯酒人生)
关于Inception的最佳影评构造通俗小说/剧本的一种方法
[灌水] 国内的”影评人业“潜规则让一个电影给看呆了
Re: Life of Pi - 一个人的罗生门 (update 影评) (转载)《色戒》:考据癖的爱情考古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影评话题: 电影话题: 风格话题: 老易话题: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