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Mao_and_Deng版 -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
相关主题
经济巨人毛泽东 (转载)贺子珍与毛泽东结婚内幕(ZT)
毛主席与张平化的谈话
zt: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邓小平在十一大上的闭幕词 (转载)
秋收起义中涌现的大将与元帅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转载)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3 (转载)向毛主席学习如何读书 (转载)
印共(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巴萨瓦拉吉同志访谈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访谈姚有志将军 (转载)
毛泽东的演讲 (转载)陈永贵谈华国锋江青张春桥邓小平胡耀邦 (转载)
一线二线的分工如何(ZT) (转载)还毛主席以清白——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十六字诀话题: 井冈山话题: 朱德话题: 毛泽东话题: 游击战争
1 (共1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
作者:zjy611
摘要:近来一些文章中提出的我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由朱德首创的观点,本文是对
此的质疑。文中列举了认为朱德首创的文章中所提出的主要依据,另外又引用了经历了
井冈山斗争的许多老同志的回忆,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献给对我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做出过贡献的所有前辈。
关键字:十六字诀,游击战,井冈山斗争,毛泽东,朱德
2009年7期《炎黄春秋》发表了赵于平的长篇文章《朱德:不可替代的总司令》(
以下简称赵文)。本文的初衷,是针对赵文中关于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创始人的观点。文
章起草阶段,2010第2期《党的文献》“考订与探讨”栏目刊登了郭军宁的文章《游击
战术“十六字诀”产生过程辨析》(以下简称郭文),也提出了十六字诀由朱德首创的
观点。所以本文最终是对这两篇文章的质疑。
赵文斩钉截铁地表示:十六字诀的发明权属于朱老总,毛主席仅仅是接受和发挥运
用。郭文不那么斩钉截铁,但观点类似。依据有:
⒈龚楚在《我与红军》中,认为“以上四项是朱德最先提出的,称为游击战术十六
字诀”。《龚楚将军回忆录》(明报出版社,1978年5月)提到,朱德是在二八年五月
朱毛会师之后的一次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十六字诀。
龚楚二八年四月下旬上井冈山,七月中旬去湘南,从此再没回井冈山。他对井冈山
斗争,对我军游击战略的形成,发言权有限。
郭文写道:
1984年7月9日,杨尚昆讲到该书时说:“建国后我看了这本书,曾问过陈老总,他
说龚楚的历史就是那个样子,叛变前的那一段历史基本上是确实的。” (杨尚昆:《
在全军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史通讯》1984年第11期。)陈毅和龚楚一
同参加了湘南起义,一同上了井冈山,又在赣南瑞金、于都等地共过事,对龚楚是比较
了解的。他作为当事人,对龚楚的回忆持肯定态度,也说明龚楚的回忆足以采信。
我想杨尚昆的转述是准确的,但那只说明龚的回忆“基本上是确实的”。 我相信
陈毅不会说龚楚的回忆是全部准确无误的。龚的回忆录中,1928年1月,朱毛还未会师
,朱德就在宜章县立中学发表讲话,发布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番号了(《龚楚将军回忆
录》,明报出版社,1978年5月)。对八月失败的回忆,陈毅和龚楚也大不相同。那么
对十六字诀首创权的看法呢?
本文稍后会说明,他对龚楚并不认同。
⒉赵镕中将1983年6月14日接受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工作者的访问时说:“你们写
朱德同志的传记,有一件事提醒你们,就是关于‘十六字诀’的问题。一般都认为‘十
六字诀’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其实是朱德同志最早提出来的,他是在许多地方做过
试验的。最早起源于1913年,他在滇南个旧戡乱、剿匪。” 他又说:“我就曾问过他
,‘十六字诀’不是您提出来的吗?怎么成了毛主席提出来的了?他说:只要对革命有
利,谁提的都一样”。郭文引用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赵镕回忆录》第33
页:朱德“乃于1928年5月间,在井冈山一次讨论游击战术时,而提出‘敌进我退,敌
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的十六字诀。这一完整的游击战术的十六字诀,当即
得到毛主席的赞扬而经常引用。”
赵镕1930年参加红军,之后终生从事后勤工作,他不可能参加井冈山斗争的任何一
次会议。赵镕认为朱德从率滇军剿匪的经验中总结出游击战基本原则。但古今中外,游
击战多半是军事实力较弱一方所采取的战略;通常处于强势的政府军很少采用游击战战
法。也就是说,采用这一战略的,多半是被剿的“匪”——有红军这样的“赤匪”,也
有祸害百姓的土匪。朱德率滇军剿匪时,难道土匪的队伍比滇军更大,装备更强?土匪
如果驻扎下来,对进剿的正规军来说,应该是大好的机会吧,包围、强攻才更合理,怎
可止于“敌驻我扰”?
⒊聂荣臻1986年12月1日在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的讲话中阐明“朱德同志通过实践
,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然后上升到理论,提出了有名的十六字诀,得到了毛泽东
同志的肯定。” 吕黎平在《红军总部的峥嵘岁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7~
18页中写道:聂荣臻元帅撰文和原红四军经理处长范树德接受本人采访时都谈到,井冈
山红四军时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就是朱德和毛
泽东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朱德在世时,有人曾同他:‘毛泽东和你究竟谁
提出十六字诀?’朱德回答说:‘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出都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
朱德崇高谦处的美德。
赵文郭文中没有提到吕黎平。由于赵文提到了范树德,特此列出。聂荣臻、吕黎平
都不是井冈山斗争或十六字诀诞生的亲历者。吕的文章,是引用聂和赵、范的说法。而
聂和赵的说法,也是引用。而亲历者中,现在看来只有龚楚和范树德提出过朱德首创的
观点。龚是在回忆录里,范是在同吕的个人谈话中。范对井冈山斗争问题发表过长篇回
忆,从未提到十六字诀首创者为朱德这一观点。
下面,再提供一些赵文郭文中忽略的当事人的回忆。
陈伯钧《关于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和保卫祖国战略方针问题的小结》(一九五九年
):
从井冈山到江西第一次反“围剿”前,红军还在幼年时代,毛主席即提出了著名的
十六字诀的军事原则。
陈伯钧上将在其它作品(如《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中,多次重
复这一观点。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亲历者和最早的研究者,井冈山斗争
的元老,井冈山时期游击战最优秀的战例—永新困敌的参加者和负伤者,我军战史终生
的钻研者,他的看法是有份量的。
另外,赵文最强调的论据,是历史上毛泽东首先将十六字诀写入文献一事:
毛选四卷第一卷(1966年7月横排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
第188页,毛主席写道:“我们的战争是从1927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
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红军,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
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
了井冈山。然而,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
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
六字诀。”很显然,这个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十六字诀,是由朱老总1928年4月
28日与毛主席会师后,带到井冈山上来的,所以才有“从1928年5月开始”这种情况发
生。毛主席还指出,在此之前“当时根本没有经验”,说明在朱老总未到以前,他是不
知道这一战略战术原则的。 关于运动战,毛选四卷第一卷,在同一篇文章的第214页写
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的解释。”也就
是说,它是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原则。而这一原则,是早在1925年,朱老总在苏联莫斯科
郊外莫洛霍夫卡村秘密军事训练班担任学员队长和军事辅导教员时,回答教官“回到自
己国内怎样打仗”的问话时就提出来的,他的原话是:“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
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这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这
句话是地道的四川方言,是朱老总用他自己的家乡话来形象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运动战战
略战术思想。毛主席把它写在这里,同样也无异于告诉世人,这项著名的运动战战略战
术原则, 其发明权是属于朱老总的,他仅仅是接受运用并发挥。上述史实,特别是毛
主席自己的表述,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如此说来,对于我军游击战和运动战战略战术
的鼻祖是朱老总的结论,难道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地方吗?还有必要再去争论不休
吗? ”
“1928年5月开始” “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只说明十六字诀产生
的时间不晚于二八年五月。在这一句话的基础上,如果不考虑其他任何条件,朱毛二人
首创的概率是相同的。本人作为四川人,不觉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
队伍上山”是地道的四川方言。这句话用大多数汉语方言都能说得地道。赵文认为,毛
泽东 “特别善于总结汲取和发挥,擅长写作,这些也正是他作为总政委的分内工作”
,好像因为毛善于写作,朱无暇著述,让毛抢了先着。
赵大概不了解朱德军事著作的数量和质量。 先看看分别随毛泽东和朱德参加井冈
山会师的韩伟和萧克的回忆。他们同赵郭两人一样,认为十六字诀是在会师后成为红四
军的指导准则;他们又同赵郭两人不一样,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首创,而非朱德。
韩伟中将在《毛委员教导我们用兵作战》中详述了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从起义失败
,逃亡严重,到初创根据地,并形成十六字诀的经过。 当赵镕中将提出了十六字诀为
朱德原创的说法后,有人就这一问题访问韩伟将军。韩将军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看法:“
说准确一点是在第一次湘赣边界会议后,五月份我们就听到了关于‘十六字诀’的传达
”。 《炎黄春秋》的创办人的萧克在《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引自1977年9月《人民
文学》)中写道: 井冈山斗争的前期,我们许多同志,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不习惯于新的作战形式游击战术……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毛主席给我们讲战术,什么叫
游击战术?简单扼要地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个大
字。
几年之后,当党史人员再次向萧将军询问十六字诀的首创者之事时,他回答(《从
红四军成立到离开井冈山前后的几个主要战役》,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江西出版社,2007年):
(黄垇之战)这个战斗很难说是什么战术,那时主席的“十六字诀”我们还不知道
。 第一次打进永新以后就分兵,前锋部队到了天河,我们二十九团团部住在石灰桥,
主要是作群众工作。有一天,叫我们去团部开会,宛希先同志在会上和我们讲了毛主席
的“十六字诀”。 …… 我第一次听到“十六字诀”是宛希先讲的,前面说过了。他把
十六个字一句一句作了解释。以后,我也听到毛主席讲过。
77年毛泽东刚刚逝世一周年之时,整个社会风气还是对毛的绝对崇拜,对其他革命
先辈的宣传不够,萧将军没有提宛希先的名字。而在之后,他更为详细地回忆了对十六
字诀的了解过程,细节得以展开。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地方党领导人的陈正人回忆,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
遂川县城,召开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
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他在《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
》(《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 年)一文中说:“在遂川
时(即1928年1月)就听到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的十六个字原则了,特别是这年的上
半年,听得就更具体了。”
看来,十六字诀产生的时间,除了除了普遍的五月说,还有一月说(陈正人,两县
联席会议),七月说(张宗逊,永新困敌,见后文)等等。这不难理解。一月的联席会
议毕竟只提出了十二字诀,还是雏形,而且这个会议基层官兵无缘参加。游击战争,部
队难以大规模集结,各个部队传达上级指示的时间会有参差。已步入晚年的老将军们难
以准确说出几十年前的事情的准确月份,但他们难以忘怀是谁教会了他们人民军队的第
一个作战原则。
湘南暴动后上井冈山的欧阳毅中将在《我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中提到:
二十九团上山后,在毛主席领导下,许多问题有办法了,什么纪律问题呀,几项注
意呀,上门板,捆禾草,不能调戏妇女,买卖公平,要节约,都有了。还听了毛主席的
一次报告,内容是对敌要运用游击的战术原则。那时十六字诀已提出来了,……
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的李寿轩将军在《上井冈山找毛委员的队伍》(《亲历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中写道:
在毛泽东同志加强对红五军政治领导的同时,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从丰富的实际
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概括
的作战方针。红四军的干部用他们生动的实际战例,做了介绍和讲解。证实了执行这个
方针就一定打胜仗,违反这个方针就一定打败仗。
出身茶陵游击队的谭家述中将在《从山谷中打出来》(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一文中回忆:
十六字诀是毛泽东首创的。
赵文中有这样一段: 例如杨至成、何长工、宋裕和、范树德、龚楚等。他们曾经
回忆说:“朱毛会师后,原来井冈山的同志们纷纷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
打仗的’,又说‘朱军长有一个御敌的十六字诀’。”
杨至诚上将自己是怎么说的?请看《艰苦转战——毛主席在井冈山的片断》: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敌人有全国性政权,有飞机大炮;我们一无所有,不能
和敌人硬拚。因此,毛党代表规定的作战方针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
疲我打,敌退我追。”
再听听何长工的回答(关于井冈山斗争的三个问题,《星火燎原丛书之一:井冈山
斗争专辑》):
关于“十六字诀”有争论。有一个记者叫×××,现在是总政治部的,他在延安时
期跟斯诺谈话时说“十六字诀”是朱德同志创造的。我们学校(指军事学院)有个颜永
辉也同意这个意见。我说是朱德、毛泽东两个队伍创造的。南昌起义部队是游击战争,
秋收起义部队也是游击战争,不是共同创造“十六字诀”吗?其实在井冈山,是毛主席
先提出来,这是有根据的。我们肖院长(指萧克同志)记得。他在二十九团当连长的时
候,那时候宛希先是营党代表,二十九团就传达过,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多面手之称,善于同三教九流人物打交道的何长工,圆滑地
回答了这一棘手问题:“朱德、毛泽东两个队伍创造的”。但到最后,何长工还是摆明
了态度:“其实在井冈山,是毛主席先提出来,这是有根据的。”
何长工是秋收起义的幸存者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除毛泽东以外地位作用最高的
,也是少数对28团和31团都熟悉了解的将领。 宋裕和八月失败以后才上井冈山,朱毛
会师时,他还在广东,肯定无从与任何人“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打仗的
’”。
粟裕将军曾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比为“激流归大海”,这与赵文中所描写的情
感,显然是不符的。欧阳毅在《我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一文中回忆,当八月失败后毛泽东率队来接28团,
大家奔走相告,一扫颓唐之气:“这下有办法了,有了孔明在了。”大多数当事人(如
回忆文章被本文引用过的许多将军,和本文未能引用其回忆文章的许多将军,如杨得志
)的回忆都是这样。龚楚范树德的情况上文已有介绍。
这样看来,赵文所提的五个人,只有龚范二人有机会或有可能如赵所说地“奔走相
告”。
话又说回来,朱德本人,以及陈毅、彭德怀这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元帅,又是怎
么说的呢?
朱德在《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九六二年六月):“关于游击战术以至整个战略
问题,还是后来由毛主席系统完善地解决的。”
彭德怀《八路军怎样作战》(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同志曾经发明了一个有名十
六字的游击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陈毅《论游击战争》(一九三九年): 红军游击战争“其战术特点包括在‘敌进
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内,又可包括在黄公略的‘
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两个战术口号之内。”
陈毅在三九年发表《论游击战争》时已与毛泽东分离五年。有人片面理解引申陈毅
对《星火燎原》编辑部来信的批示,却绝口不提他历史上早就明确表示过的这一观点。
陈毅不曾忘记与他短暂合作的黄公略对游击战争作战原则的贡献,何以会讳言与他共渡
南昌起义失败后最艰难时刻的朱德的功劳——如果首创之功真的应归朱德。
毛泽东诞辰八十五周年时,井冈山斗争的参加者谭震林发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文,详细介绍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过程,
与韩伟将军的回忆互相印证。 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初期,在芦溪与强敌遭遇,不能及时
退避,造成极大损失(何长工等人都认为卢德铭此时的指挥有此不足)。之后,一打茶
陵、打遂川、打新城,都力求趁敌不备,突袭成功。当强敌进攻时,部队就拉回井冈山
根据地,再寻战机。在毛泽东没能随军的情况下,部队在二打茶陵得手后,与强敌硬拚
,打成僵持。队伍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给干部战士讲解队伍的成败得失,提到要正视
部队实力,既要能打,也要能走,不要留恋。
其实,当赵镕将军提出十六字诀朱德首创一说后,多个健在的当事人都明确地表示
了异议,尤其是曾亲自聆听毛泽东教诲的秋收起义幸存者。这其中,张宗逊上将的回答
最为令人深思(《星火燎原丛书之一:井冈山斗争专辑》,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几个问题
):
“十六字诀”是毛主席提出来的。这是肯定的。在我们上井冈山之前过去的历史上
从未提出过。“十六字诀”是毛主席对游击战术的总结,而不是对正规战斗的总结。时
间就是在永新困敌达二十五天之久的时候提出来的。那时,朱军长在酃县,以后打彬州
去了。这是历史事实。
张将军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毛领导一个团的正规军(31团),加以游击武装和人
民群众的力量,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十一团敌军困在永新县城附近三十里内二十五天
之久,而朱率28、29两个团开进敌强我弱的湘南地区,冒进失败,损兵一半。那时谁真
正懂得游击战争的真谛,一目了然。
一打茶陵,二打茶陵,打遂川,打新城,永新困敌等,毛泽东当年的指挥作战带有
鲜明的新型游击战特点。力求出击灵活迅速,一旦强敌来攻,绝不恋战,依靠群众,依
靠根据地,适时进退。当时的红军,是远未燎原的星星之火,如果没有根据地,退又能
往哪里退?根据地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是谁顶着敌人的会剿、围剿,顶着各路大员的指责
、处分、质疑,从荆棘中开辟出来的?同时期朱德的指挥作战,不管是辉煌的坪石大捷
、龙源口大捷,还是惨痛的八月失败,冒进东江,都更多的是传统的正规作战,而乏游
击战特点。
郭文提到“而朱毛会师之前,朱德已经身经百战。他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参战时间
最早、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经过战斗次数最多的领导人。” 朱德是当时“中国共产党
内参战时间最早、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经过战斗次数最多的领导人”吗?参战时间的早
晚,经历战争的长短,经过战斗次数的多寡,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实践中提出我军游击战
作战原则吗?当时比朱德参战更早,经历战争更长,经过战斗次数更多的将领提出过十
六字诀吗?
话说回来,从文字上,“十六字诀”的首创者很可能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朱德,
而是万安农民暴动领导人之一张世熙。1928 年6月,张作为江西代表,出席了在苏联莫
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同年7月12日,应邀到列宁格勒参加共产国际会议。据1986年《
军史资料》第4期记载,他在共产国际列宁格勒大会上作了题为《万安工农斗争及1927
年至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长篇报告,其中提到万安暴动后,“与敌人搏战的
策略是 ‘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关于红军游
击战术“十六字诀”的提出》,1986年《军史资料》第4期。)
张 28年6月出现在莫斯科,无法分身参加28年5月的朱毛会师。如果十六字诀是朱
德首先提出的,而且如赵郭所言,是在二八年五月提出来的,张从何得知呢?按赵文郭
文的观点,就是在会师前可以通过何长工、毛泽覃、张子清等人同朱德交换情况的毛泽
东,也要到五月朱毛会师之后才能得知十六字诀。 从文字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张版游击
口诀与最终版十六字诀的渊源。但能由此落笔书史:张世熙(或万安暴动)首创了我军
的十六字诀游击战略吗?实战中,万安起义死打硬拼,惨痛地失败了。其领导人拒绝了
毛泽东迂回游击的建议,大多壮烈牺牲。历史上,在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上,
毛张二人曾会面。谁将谁的灵犀一点而通,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北宋名将范仲淹
提出过“锐则避之,困则扰之,夜则惊之,去则蹑之” 的与契丹作战方针。“锐则避
之”和“敌进我退”,“去则蹑之”和“敌退我追”,“困则扰之”和“敌驻我扰”,
有多大区别呢?不论朱毛还是张世熙,不管他们是熟读史书受到启发,还是在实践中与
古人不谋而合,都要服膺我们祖先在军事理论上的开创精神。范版十六字诀,张版二十
字诀,都是智慧和鲜血的结晶;朱毛会师,更是使红军游击战有了更大的空间和底气,
让井冈山根据地成倍扩张,迎来了鼎盛时期。但归根结底,谁使这一军事原则成为红军
上到总司令军长师长,下到刚从农家入伍的新兵,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作战法宝?谁
在实践中首先自觉地运用这一战略,并使之出神入化,获得了全国各路红军的响应?谁
使这一理论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使数以亿计的他的著作的读者,他的事业的追随者、同
情者、仇恨者,他在国际斗争中的朋友和敌人,他去世几十年后的21世纪流行网络战争
游戏的开发者、迷恋者,都将游击战这三个字与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w****2
发帖数: 12072
2
《毛委员创办井冈山教导队》摘录
作者:张令彬
1927年11月底,也就是我军进入井冈山不到两个月,就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龙江书
院创立了红军教导队。
……
开学大约半个月后,毛泽东同志来到教导队,听取关于军事训练的汇报。在龙江书
院的屋子里,我们围坐在一起,由吕赤队长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毛泽东同志认真的听着
,听完后又问我们几个区队长:“你们还有没有补充的?”我们都表示没有什么了,他
才有针对性地说我:“你们的训练是有成绩的,但不能光搞基本训练和队列动作训练,
今后要加强战术训练和夜间训练。……”
当时我虽然还不很明白战术训练和夜间训练具体搞什么,但意识到毛泽东同志讲的
问题很重要,赶忙倾着身子认真听他讲。毛泽东同志接着用提问方法讲话:
“战术训练训练什么呢?为了值大家好记,第一点讲十八个字的战术,就是:利用
地形地物,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他提着解释道:“利用地形物不是躲起来,不是怕死,而是要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隐蔽自己,减小目标;两只眼睛却要盯着敌人的行动,瞄准敌人放枪,使敌人增加伤亡
,这样来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说到这里,毛泽东同志风趣地笑了:“你们嘴上没毛
,年龄都没我大。前面还有许多重担等着我们去挑,我们不能作无谓的牺牲。保存自己
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消灭敌人!”
这些战术原则,经毛泽东同志深入浅出地一解释,我们听得格外起劲。他接着说:
“第二点,讲十二个字的游击战术,叫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进
我退,不是逃跑,而是有计划地撤退,并在撤退中利用有利地形杀伤敌人,打乱敌人的
行动步伐,然后找有利地形隐蔽起来,待机杀敌。这样反复地杀敌和有计划地退却,就
能延误敌人的行动,争取时间,保护老百姓撤退。敌驻我扰,就是扰乱驻守中的敌人,
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袭击他们,发动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如学生、工人、农民、妇女,
打进敌人的营地,探察情况,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搅得他们昼夜不安,疲劳不堪,然
后打它,消灭它。敌退我追,就是敌人退却时我们要尾追,打他的伙夫担子,俘虏他的
伤残人员,收缴他的枪支弹药,就是不让敌人痛痛快快地撤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这十二个字游击战术,毛泽东同志后来又加了四个字:敌疲
我打,从而发展成著名的十六字诀。
……
——张令彬《毛委员创办井冈山教导队》(首载《革命回忆录》第12集,人民出版
社1984年6月版),《院校·回忆史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第2~第4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w****2
发帖数: 12072
3
为《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一文作些补充
双石
ZJY611的《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写得很有份量,证据充分,逻辑清晣
,比那些就会胡乱攀扯这个那个嚷嚷着“不容置疑”来唬人儿的“社科院研究员”什么
的,强太多了,也专业多了,学术多了!本庄主瞅着很是开心,也很是钦佩——要知道
,人这作者,是位MM噢!
今儿个哩,本庄主就就着这高兴劲儿,来给ZJY611锦上添花捧个场,作点补充。
其实哩,只要有张世熙在共产国际的那个报告,“社科院研究员”等等的“朱德首
创十六字诀”的大忽悠,就要穿帮!正如有跟贴网友指出的那样,在那个时间段里,张
、朱二人的活动,是没有“交集”滴!当然就更不可能有“交道”乃至“交流”了!如
此,张世熙从朱老总那里得到“十六字诀”真传的客观可能性,是不存在滴!虽然张世
熙的这个报告是1928年7月12日作出的,可说道的这个“十六字诀”故事,却是在年初
的一、二月间——这就是说,人万安县委早在“社科院研究员”等为朱总司令指定的“
十六字诀”正式发布日子的近半年前,手中就已经有了与“十六字诀正式版”内容极其
相近的“十六字诀Bata版”,而且还用作实际指导了:
……
苏维埃成立后第三天日,杨如轩之八十一团及七十九团之一营先后抵泰和,并开始
以一连兵力会同泰和靖卫团向泰和之第五区进攻,是时我们动员万、泰群众三千余人,
快枪队五十,已将敌人包围,实可达缴械之目的。侯因快枪队长反动协迫士兵退回万安
城,群众因此气馁,敌人遂以整团兵力由窥视而于三十日直攻万安。它们的口号是“拥
护工农,打倒杀人放火的共产党”。口头的宣传是“我们也赞成他们废除债务,不过要
还粮”。我们竭力揭破他们的欺骗,并抽其士兵煽动外,并决定放弃万安城,将城内的
粮食搬空,以及烧尽反动派房屋,与敌人搏战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
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因此相持半月,敌军无可奈何。最后,敌军以游击手段实
现他的欺骗政策,以整团兵才会合泰和反动派千余人,先包围一区,且宣言并实行“逃
者便认为共匪,即放枪射击”,加以方鼎英以一师兵力帮助,而毛泽东忽于十三日[1]
弃遂川而去,自耕农以废除债务便革命成功,且撕杀数日,亦确实困疲。在以上各种原
因之下,万安大暴动遂失败,党的组织亦塌台,反动派大肆屠杀,死约六百人,党员约
占百分之四十七,团员约占百分之九。干部人才,在反动势力大结合的四面包围之中。
在他们实行“逢万安人便捉”的口号之下,在他们实行“藏匿共产党者同罪”的法令之
下,死伤大半,他们杀人的标准是激烈分子。正月十七日苏维埃停止工作,二十一日县
委塌台。
——《张世熙在共产国际第六次世界大会上的报告(1928年7月12日)》,《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江西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第288~第289页,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张世熙报告中的这个“十六字诀Bata版”实际上是二十个字,除去开头的“坚壁清
野”外,其余十六字与后来的“十六字诀升级版”或“正式版”极其相近——“敌来我
退,敌走我追”与“敌进我退,我退我追”相较,意思差不多,只是后者在表述上更为
准确和专业;“敌驻我扰”干脆就等于正式版。意思上有较大区别的,只有Bata版的“
敌少我攻”VS正式版的“敌疲我打”:正式版的“敌疲我打”比Bata版的“敌少我攻”
表述得更为准确精到:不单纯以敌人数量来作定夺,只要敌人被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
就走”的运动游击给拖疲惫了,而我把机会分寸拿捏稳当了,都可以“打”!敌人少了
就包圆,多了嘛——那就“捞一票就走”!
不能排除从Bata版到正式版的过程中,这一条包含甚至本身就是朱总司令的贡献。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就此断定:这个“十六字诀Bata版”,是报告者张世熙的“首创
”哩?
的确有些学界或非学界的朋友们已经在作这样的“断定”了。
而本庄主以为,如果仅凭张世熙的这个报告就作此断言,还是有失之轻率之嫌。因
为这个证据并不具“充分性”:张世熙在报告中只是说明了万安县委运用了这个策略,
并没有言明这个策略的“原创”出自何人何处。而如果不考虑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论
是朱德,还是毛泽东,乃至报告者张世熙或万安县委一干人士,都有可能是这个“十六
字诀Bata版” 的原创者!如果朱德、毛泽东此间的活动与张世熙或万安县委的活动都
有“交集”、“交道”乃至“交流”的话,那么真就有可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扯不清的
糊涂账了。如此,“社科院研究员”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操作空间将更加活泛,一
厢情愿牵强附会的“发散思维”的也许还更能唬人儿!……
然而历史就是这般地不开面儿,它根本就没有为数十年后作惊人文字的“社科院研
究员”等留下一星半点这样的空间:朱德此间活动与张世熙乃至万安县委并无“交集”
,当然也没有“交道”,更惶论“交流”,所以也就只好遗憾地与这个“十六字诀Bata
版”的原创机会,失之交臂了。而与此同时,毛泽东的活动却与张世熙乃至万安县委是
“交集”大大的,“交道”也是大大的,甚至“交流”也是大大的——史载:在这个“
十六字诀Bata版”被用作“与敌人搏战的策略”之前,张世熙乃至万安县委一干人等,
跟毛泽东坐在一起开过会!而且,还有不止一个与会者回忆,就在这次会议上,正是毛
泽东,提出这个“十六字诀Bata版”的雏形“十二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去我追”!
除了ZJY611所言的陈正人外,万安县委成员之一的许大权,也谈到过这个“十二字
诀”:
……
打下万安后,两万余工农武装开进县城,召开庆祝大会,成立了万安县苏维埃,选
举刘光万为主席,我被指定为秘书,遂即率领肖逢春、陈谅三、肖文泉等组织秘书处,
统管全县党政、行政事务工作。不久,接到毛泽东自遂川发来的通知,要万安党的负责
人前往遂川开会。去参加会议的有曾天宇、张世熙、刘文、肖逢春、刘光万、张世纲、
郭定元、刘冰清、刘其英、肖文泉、郭化非、刘兴汉、陈谅三和我。长江局的余球,赣
南特委的曾延生和汪群,还有其他县党的负责人共100余人。毛泽东了解各地情况后,
分析了反动军队的必然动向。为了战胜敌人,他讲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去我追
”的12字诀,他告诉大家,敌人已出动了3个团向遂川、万安进犯,这3个团很是野蛮凶
残。我准备带队退回井冈山,在大小五井这个哨口布置有部队,迎接你们这方面的同志
进山。他还说万安的同志热情很高,至为钦佩,但对遂川援助不够,着万安派10个人到
遂川去工作。会后,我们从遂川回到万安的沙猥,开了一个会,由个人谈一谈对这次会
议的感想。
1928年2月,国民党军杨如轩部自赣州北上,在驻吉安敌军的配合下,夹击遂川、
万安。我们按毛泽东关于“敌进我退……”的原则,由曾天宇,张世熙带领暴动后组织
起来的武装,转移到山里和敌人开展了游击战争。
——许大权《万安农民暴动及四次攻打县城》(首载《江西党史资料》1988年第5
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江西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
编审委员会)第872~第87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如此,毛先生至少拥有“十六字诀Bata版”75%的原创版权,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吧
?哪怕在这个“Bata版”过渡到后来“正式版”的过程中,毛先生一星半点儿的贡献也
没有,你恐怕也没法否认,人家至少还拥有一半以上的原创版权吧?
当然,面对这样的证人证言,“社科院研究员”及其拥趸们还可以象对付其他众多
的证人证言一样,只要这些证言对自己的观点不利,就操起一个看家法宝来左推右挡:
这都是“红海洋”、“个人崇拜”时期的产物,不足采信……;而只要发现这些证人证
言或有个别可资利用之处,就放胆发挥引伸,甚至可以一厢情愿地肆意歪曲,原证言没
有的意思也要刻意引伸出来。如此这般,不就立于不败之地了么?
呵呵,不过这回你还要操起这法宝来跟本庄主玩儿太极推手的话,本庄主就可以以
“谁主张谁举证”为由,要求先生你,来证明一下哟——证明这些证人在作这些证言时
,或是被一支左轮顶在太阳穴上了,或是老婆孩子被人当人质了,或是……,总而言之
,你得证明人家的证言是被外力所迫的违心之言!
咋样,“社科院研究员”及其拥趸粉丝,证一个给本庄主瞅瞅?
比如象这位许大权,他老可是在“{改开搞”之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
撰文作出这个证言的哟?“社科院研究员”一干人等,总不至于为了这档子事儿,就要
给此间的“改开搞”,以及“解放思想”的“大好局面”,吐上一口乃至一堆涶沫吧?
“红海洋”时代说的可以不算数,“改开搞”时代说的也可以不算数?那啥时代说的算
数哩?是不是算数不算数,横竖都是你两张嘴皮一翻就要“不容置疑”?
再者说啦,如果陈正人、许大权等老者真的是要给毛先生这位在当前主流精英们眼
中的“过气菩萨”拍马捧场,那何不一步捧到位拍到位,干脆就在“1928年1月”这个
时间段里,把“十六字诀正式版”——或至少是“十六字诀Bata版”的原创权,直接就
挂在毛先生的名下得啦?干嘛还要从“十二字诀”,到Bata版,再到正式版,绕这么一
大圈儿哩?而相较于与“社科院研究员”一干人等隔着几十年直接就指定某个日子直接
就抬出“正式版”的玩儿法——还绘声绘色滴,谁更具合理性,谁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
观规律哩?
最后哩,给“研究员”等一档高人儿说道一句,如果做扯淡文章做得太执着,智商
要降低不说,还必定会面临这样的尴尬:
为圆一个谎,得扯一百个谎,如此,被戳穿的概率也要增大了一百倍!
呵呵,这又是何苦哩?
注释
————————————————————————
[1]这是农历正月十三日,应为公历2月4日。此文其他时间均为农历。
[2] 还有些资料称,当年参加会议的万安县委委员曾华英也回忆说:“毛主席在遂
川联席会议上,教导我们对付敌人的办法,要看敌人多少,了解敌人的情况,打得赢就
打,打不赢就走,敌人来了我们就退,敌人退,我们就后面追。” 不过许大权回忆中
的与会者并没有包括这位曾华英,他是否是与会者尚需确认。所以曾华英的这个证言暂
时还难以采信。
1 (共1页)
相关主题
还毛主席以清白——师东兵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谈话实录 (转载)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3 (转载)
邓小平:史上最牛的三封效忠信印共(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巴萨瓦拉吉同志访谈
文革外交愚行之一:强送毛主席像章、语录毛泽东的演讲 (转载)
十届三中全会揭露的四人帮十大罪状一线二线的分工如何(ZT) (转载)
经济巨人毛泽东 (转载)贺子珍与毛泽东结婚内幕(ZT)
毛主席与张平化的谈话
zt:毛泽东与贺子珍联姻源于误信杨开慧已牺牲邓小平在十一大上的闭幕词 (转载)
秋收起义中涌现的大将与元帅邓小平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十六字诀话题: 井冈山话题: 朱德话题: 毛泽东话题: 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