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WHandFriends版 -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转载)
相关主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上海姑娘逃离的,是我的父老乡亲每天赖以生存的日常zz
小村·放火 (转载)童年杂忆 (16) 木耳
[踢馆] 故乡的红高梁 by 绿头蝇法轮大法使我放弃了蓄谋已久的报复行动
趁乱也混水摸鱼-奔3.0比塞Tiny House + A Cube in a Loft
[合集] 余国琮:为祖国的发展“争一口气”:O, 谈谈老余头吧, 如果?好想
温州一空置9年别墅现万瓶“拉菲” 价值或上亿[合集] 好想
温州一空置9年别墅现万瓶"拉菲"价值或上亿(图)肉涨价了
郭松龄反奉 62【擂台赛】谁家的毛豆有俺的多,俺的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村话题: 老杨话题: 柴禾话题: 黄豆话题: 大伙儿
1 (共1页)
l*r
发帖数: 7956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打场。打下的豆子先扬场吹去碎豆壳和尘土,装麻袋拉回家,卖之前再用选豆机选去石
子土块。早年卖黄豆要去乡里粮库,天不亮就套车出发,到了地方排长队过磅定等,忍
受检质的种种挑剔,一整天折腾下来,最后到手的还经常是张白条。后来国家允许私人
收购粮食,卖黄豆一下子变得大为方便,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门来收。私人收豆不扣水份
杂质,又是现钱一把给齐,粮库的生意被迅速挤垮。原先人人眼气的好单位没几年黄了
摊,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小村各户地多,土质肥沃,好年头往往能打上万斤黄豆。到秋卖了豆,来年一家人
的开销就有了着落。剩下的豆秸烧火做饭,豆瓦碴过筛后可以当秕谷喂猪,各有各的用
场。打场用的地方大,自家院里施展不开,场院多选在河南的大片空地,离村不到一里
地。场院里的黄豆垛是全家老小一年忙活到头的全部指望,不用说旱天盼雨涝天盼晴,
好年头怕黄豆掉价的种种煎熬。如此宝贵的一笔财富不能一天到晚搁在眼皮底下守着,
着实让人放心不下。小心谨慎的就在场院里搭了窝棚,有的干脆图省事在豆垛下掏个洞
,晚上住在里面守着。北大荒冷得早,打场时已是上冻的天气,看场院不用说是个辛苦
活。大多数人不愿意遭这份罪,随大流不去看场院,一般也不会有事,却不免给了个别
居心不良的人可趁之机。有爱占小便宜的赶车路过人家场院,趁着没人从豆垛上挑一杈
子,不显山不露水的看不出来,别人不知道也就不心疼。有那素日里有仇隙的,平时不
敢明面上报复,半夜里偷偷跑去仇家豆垛上放上一把火。干透的黄豆正是易燃之物,场
院离村不近,大伙儿晚上睡得又早,等望见着火已是扑救不及。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报
告派出所也没有用,就算有怀疑对象,找不到真凭实据,想抓到放火的那是门儿都没有。
村西老杨,四十多岁年纪,为人和善,没有儿子,生了六个女儿,大的三个已经出
嫁。这天打场,三个女婿提前得了信儿,都过来帮忙。头一天先摔麦子,连襟们到了一
起,说说笑笑逞强斗勇,活儿干得飞快。晚上在老丈人家喝过酒,各自回家睡觉,说好
明天一早再来。这边老杨睡到半夜里,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喊:“着火了!河南场院着
火了!”起来出门一望,火光正在自家场院的方向,不由得心里发慌。赶紧穿了衣服,
拎起水梢就往河南跑,一路上都是急急忙忙赶去救火的人。眼看火场越来越近,老杨脑
袋里“嗡”的一声:着火的正是自家场院!整垛黄豆已经烧成一团大火球,先到的人正
从河里打水救火。可是火已成势,哪里还救得下?只好往四周泼水,以免火势蔓延。不
一会儿功夫,一大垛黄豆只剩下了一堆冒着烟的灰烬。大伙儿议论纷纷:到底是谁这么
缺德放的火?有人说旁边就是龙五家的场院,龙五以前得罪过盲流,这次肯定是盲流回
来报复,找错了场院。也有人说那盲流走了好几年,哪儿会特意花钱回来专门报仇?肯
定是白天打场人多,边干活边抽烟,火星子蹦到豆垛上,晚上让风给抽喽着了。老杨眼
睁睁的看着全家人一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回家免不了又鸡飞狗跳了好些天,一口恶气憋
在心里,在炕上躺了一个多月,从此落下个病根:老觉得嗓子眼儿里有东西堵得慌。一
开始没当回事,以为只是气不顺;没承想越拖越厉害,渐渐的连吃饭也困难起来。赶紧
去大医院看,一查竟然是食道癌晚期,没过多久人就不在了。后来等老姑娘出了门子,
老婆也改嫁了别人,这是后话。
点人豆垛报仇固然痛快,却太过缺德,极易引发变故。被点的人家几年内难以恢复
元气,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非有深仇大恨不能下此死手。有次一等的,是点仇家的柴禾
垛。山里人靠山吃山,做饭烧炕用的都是山上割的柴禾,家家户户都有柴禾垛。从柴禾
垛的大小质量上,往往能看出这户人家的家底厚薄。上等的柴禾是碗口粗的圆木,锯开
劈成柈子,火头硬又经烧;其次是一人多高的柞树棵子,在山上拢火燎去叶子,俗称“
火燎鬼”;再次一等的是苕条,容易点着,火急烧得快;榛柴也可以当烧柴,只是一般
长不太高,叶子掉不干净。冬天农闲,树木落叶,水分又少,正是割柴禾的好季节。年
前割上一垛柴禾,上面用草苫好,加上豆秸苞米杆,足够烧上一整年。一垛普通的柴禾
,早年最便宜的时候也值几百块钱;小村一带山上没有大树,柈子要从山里买,往往要
上千块一垛。柴禾垛一般搁在最边上的园子角,离房子远,一旦失火不怕带累,但是晚
上有动静也不易察觉。
供销社前老余家,一溜青石条五间大房,一亩多地的大园子,果树成行。园子东南
角上一个大大的柴禾垛,一看就知道家底不薄。当年老余头来小村时是叔伯兄弟四人一
块儿,每一支又都人丁兴旺,是村里的大姓。老余头这一支,家里五男三女,五个儿子
个个血气方刚,年轻气盛。老余头的脾气,天生爱占便宜,吃不得半点儿亏。仗着自家
儿子多,遇事强横,无理搅三分。老余头的西院住着自己的大儿子,自然无话可说;东
院老邓为人忠厚,家里孩子小,平日里受尽老余家欺负。两家中间的隔墙,按理说放在
正当间儿,一家一半,两不吃亏。老余头非得全放在老邓家一边,不许占自家半分。老
邓自然不乐意,在正中间挖地基沟,余家几个儿子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填,一副要动手的
架势,最后到底占了便宜拉倒。两家的园子挨在一起,中间的障子本来是正南正北走向
,到了南头忽然往东鼓出个肚子来。占来的一小溜地又不好干什么,白长了些柳树毛子
。单干后种地,一块地分给好几户,和老余家地紧挨着的人家总要多少吃点儿亏。老余
头在村里住了几十年,如此为人行事,得罪的人自然不少。老余头自己心里有数,每年
打场都和儿子们轮流看场院,加意防范。然而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到头来
终究还是吃了个大亏。
一个伏天的晚上,正是天长夜短的农忙时节,干活的人累了一天,天一黑就早早上
炕睡了。老余头上岁数的人觉轻,没睡多大会儿,就觉得窗户上发亮。坐起来一望,不
好!柴禾垛着火了!赶紧把全家人都喊起来救火,自己拎着个破铁盆,跑到大街上边敲
边喊:“着火了!快来人救火!”一会儿功夫全村人都惊动了,大伙儿都跑来救火。当
晚风大,老余家的柴禾垛全是上好的干柈子,火借风势,烤得一两丈内不能近人。远远
的几桶水泼过去,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眼看着火越烧越旺,大团的火苗腾空而
起,火星子顺风飘出有几十丈远。左邻右舍一开始还帮着救火,后来见势不好,都忙着
给自家的柴禾垛上浇水,生怕被飘过来的火星烧了连营。大火足足烧了有小半夜,等柴
禾烧完火头才渐渐弱下去,直到天亮还在冒烟。第二天一早,村里平日和老余家积怨最
深的老王在供销社门口上了客车,出门去了。村里人看见,暗地里都猜测此事必然和老
王有关系,以老余头的脾气,指定不肯善罢甘休。谁知过了十几天老王出门回来,老余
家并没有什么动静,只是自己把烧坏的障子重新夹过。让人吃惊的是新障子恢复了原先
的南北走向,从地上的痕迹可以清楚看出过去强占邻居的地盘。日子一长,大伙儿慢慢
发现老余头变得和气了许多,和以前相比简直就像是换了个人。凡事不再像以前一样斤
斤计较,自家果树上吃不完又不能卖钱的果子,也开始主动往邻居家里送。一场大火居
然从此改变了老余头一辈子的性格,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wh
发帖数: 141625
2
那篇序写得很提纲挈领,“民风谈不上淳朴,村民中不乏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也有贪
小利而忘义之辈。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生活着平淡无奇的村民,也就有了一些平淡无
奇的故事。”
人性啊人性!哈哈。我看完了prose版的几篇,转到这里,牛筋有空看看有没有遗漏: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Prose
标 题: 小村·序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2 15:19:26 2013,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小村·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5 14:13:53 2011, 美东)
小村座落在大兴安岭和三江平原的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东南一百多里, 是一
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面横亘着一道连绵不断的土墙,是内蒙古和黑龙江的省界。据考
证这是当年女真人修建的“金界壕”,然而岁月变迁风雨侵蚀,如今从不及人高的矮墙
上,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燃情岁月。
小村依山而建,村前一条小河从两山之间穿过,水源极便。据说原来山上遍生大树,
盖房可从几步外取檩。傍晚腰间掖一布袋提木棍藏在树上,待飞鸟还巢,用棍乱打,片
刻可以拾满口袋。——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如今山上早已没有大树,连灌木也所剩不
多,不敷村民的烧柴。偶尔仍有野物出没,不过黄鼬麻雀之属,以前时常闯到村里的狼
和狍子如今难得一见,也不复再有雪后套兔子撵野鸡的乐趣。
小村最辉煌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整个小村套在喜气洋洋的新装里,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宁静的空气中回荡。茅草屋顶的积雪在阳光下融化,顺着屋檐上长
长短短的冰柱往下滴。丝丝缕缕的雾气从褐色的屋顶升起,袅袅消失在湛蓝悠远的天空。
套用一句俗话:这里虽然说不上山明水秀,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村民多来自辽宁庄河,口音极侉,有浓浓的海蛎子味。民风谈不上淳朴,村民中不
乏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也有贪小利而忘义之辈。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生活着平淡无
奇的村民,也就有了一些平淡无奇的故事。
wh
发帖数: 141625
3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Jiangsu
标 题: 【回家过年】小村·春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30 14:05:56 2013, 美东)
眼看到了腊月底,家家户户都忙着张罗过年,村里的几位老师更是比别人分外忙碌
。早年没有现成的春联卖,供销社年前进年货,鞭炮烟酒糖果之外,还会进些大红纸、
墨汁和毛笔,预备大伙儿写春联用。春联在小村俗称“对子”,老师们作为村里屈指可
数的几位文化人,帮大伙儿写对子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小村的住家大部分是三间房
,两张大红纸将将巴巴正好够用,边边角角都要派上用场,不能有丝毫差错。有的人拿
不准该买几张红纸,先去老师家问个准信,再去供销社买。实心眼的就可丁可卯只买两
张,写对子时万一不小心写坏一条,只能用自家的红纸补上。心细的买红纸时会多买一
张,有个富余;更有那会来事的,红纸之外,还会再买上支毛笔或者墨汁。老师们不免
客套几句,对毛笔和墨汁欣然笑纳,多出来的红纸会卷在写好的对子里还给人家,留待
来年再用。
写对子是个费心思的差事,用的是自家工夫笔墨,搞不好还要搭上些红纸。然而大
伙儿一个屯住着,邻里间彼此帮忙原是理所应当;再者有人上门求写对子,面子上也很
有光辉。所以老师们不但乐此不疲,平时还会注意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春联,互相交流,
争取每年都能整上些新词儿。春联之外,过年必不可少的还有大“福”字和挂帖。大福
字供销社里有卖,讲究一点儿的会在办年货时去县城买。大号福字一尺见方,字体烫金
,上有花样图案;中号的也有七八寸大小。有时候年货办晚了没买上大福字,只好写对
子时趁便请老师帮忙。老师们没有写大字的毛笔,找竿不心疼的烂毛笔头,饱蘸浓墨,
运足了气一挥而就。挂帖则是用长方形的各色彩纸刻出各种吉祥图案,下端刻成流苏形
状,贴在横批下随风飘舞。门神、财神和灶王爷带有迷信色彩,多是民间木版套色印刷
,印在半透明的薄纸上,要到市场上去“请”。有人专挑大年三十晚上挨家挨户“送财
神”,嘴里念叨着“财神到家,越过越发;财神到手,越过越有”。大过年的大伙儿图
吉利,不好把送上门的财神推出门去,就算请过也只好再请一次。
小村普通住家的格局,四四方方的大院里坐北朝南三间正房,两旁是仓房和牲口圈
,贴对子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院前大门上是一对长联,比如“瑞气满神州青山不
老,春风吹大地绿水长流”,或是“辞旧岁喜看江山如画,迎新春展望前程似锦”。门
梁上三个横批配五个挂帖,写的是“春意盎然”、“春色满园”、“万事如意”、“万
象更新”、“辞旧迎新”、“喜迎新春”、“欢度佳节”之类,左右正反两个小福字,
意思是“福正到了”。正房门上一个大福字,两边一副对子,七字或九字均可,比方说
“欢天喜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迎新春”、“春回大地风光好,喜到人间气象新”,上方
一个横批两个小福字,三个挂帖。四个墙垛上各贴一个中号福字,两面窗户上各是一个
横批一个挂帖。院子里正对门口不远处立起一块木板,红纸上竖排写着“出门见喜”。
仓房门上的对联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横批“五谷丰登”。鸡架、猪圈和马
圈各有横批,分别是“金鸡满架”、“肥猪满圈”和“六畜兴旺”。马车上也有短对,
写道“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进到屋里,东西两屋门上各是一副七字对联、一个
横批加两个小福字,三个挂帖。两屋炕头的墙上各贴一幅竖写的春条,通常是四句七言
的顺口溜,例如“宜入新春二月天,三四桃花开满园,五六七八增百福,九十冬腊过新
年”,旁边配上竖批“抬头见喜”或是“阖家欢乐”,家有小孩的可以是“小孩隆兴”
,有老人的则是“老当益壮”。地上的箱柜上,贴着连体写成的大字“招财进宝”或是
“黄金万两”。外屋地缸上各有福字,井上竖条写着“井泉大吉”。锅台后灶王爷的对
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特殊行业的人家各有自己的特
色春联,小卖店门上自然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兽医的拴马桩上则
是“妙手医百畜,良方惠万家”。有上年纪的过年要给后山的山神庙送对子,碎石砌成
的小庙虽然不过两三尺高,对联的口气却丝毫不含糊:上联“保风调雨顺”,下联“佑
国泰民安”,横批“保佑一方”。
村里宋老师教书多年,不但学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到年前都要花两三
天工夫帮大伙儿写对子。宋老师写对子时,大儿子书文总会在一旁帮忙。爷儿俩在炕上
放一张炕桌,书文在炕里帮忙抻着红纸念对子,宋老师站在地上写。每写好一副,爷儿
俩各扯一头,把对子平端到炕上晾干,以免墨汁到处淌。这年腊月二十八晚上,爷儿俩
写了一整天对联,眼瞅着再有几副就大功告成,精神都有些不集中。宋老师写完上句“
天增岁月人增寿”,没听见书文念下句,结果“春满人间喜满门”的“春”字写了一半
,不知怎么就顺手写成了上联的最后一个“寿”字,回过神来为时已晚。偏偏这家的红
纸没一点儿富余,没办法只好先放到一边,等全写完再用自家的红纸补上,不免顺口埋
怨了书文两句。书文心有不甘,肚子里翻过来掉过去地琢磨这两个字,手上也跟着比划
,忽然有了主意:“爸,我觉着这副对子还能用。这个‘寿’字和‘春’字很像,你把
上边加上一捺,盖住下边‘寸’的右上角,底下再添一竖一横,不就是个‘春’字?”
宋老师先是不信,架不住书文再三坚持,自个儿寻思寻思也觉得有些道理。半信半疑地
拿过来一改,竟然是天衣无缝,根本看不出有改过的痕迹。爷儿俩你看我我看你,忍不
住哈哈大笑,一天的倦意仿佛一扫而光。
贴对子一般是在除夕前一天的下午。吃过晌饭,主妇用白面打上一盆糨子,当家的
带上小孩,趁着日头暖和出去贴对子。爷儿俩一个贴一个看,力求每一张都平平整整,
端端正正。贴上春联的老房子就像三十早上的小孩们一样,也穿上了过年的新衣裳。站
在村前放眼望去,大红春联辉映茅草屋顶的积雪,五彩的挂帖在微风中摇摆,寒山雪岭
怀抱中的小村像是一夜之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春色。人的心情也似乎一下子开阔起来,
对来年的年景充满了希望。爆竹声声,新的一年迈着轻快的脚步,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小
村人的生活。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4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小村·端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3 16:38:28 2011, 美东)
端午节是小村唯一一个农忙期间的重要节日。阴历五月初,天气还不算十分暑热。
地里的庄稼差不多已经出齐苗,野草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的冒出头来:正是铲头遍地
的时候。小村一带不产江米,也没有竹子和芦苇,因此过端午也没有吃粽子的习俗。偶
尔有人不怕麻烦,想办法买来粽叶,用黄米配上红豆和干枣包粽子,另有一番风味。只
是黄米毕竟是粗粮,吃多了不好消化,不过是做一两次尝个新鲜,不值得年年费事。
与别处的风俗不同,小村过端午讲究吃鸡蛋。初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大锅
鸡蛋,加上咸鸭蛋和鹅蛋,全家老小一人分上十几个。小孩们揣上鸡蛋满村跑,拿鸡蛋
互相顶,看谁的硬。顶破的鸡蛋不能久放,只能尽快吃掉。单干后家家户户养牲口趟地
拉车,不用时村里有马倌统一放牧。平日里各家都是清早把马放到大街上,马群过来时
一起赶走。只有端午节这天,马倌会一大早挎着书包挨户收马,各家都要给马倌鸡蛋。
虽然一家只有两三只,全村下来也有几百只,足够马倌全家吃上些天。
初四这天晚上,主妇们会把五色的彩线放在屋外沾露水气,第二天一早趁小孩们还
没睡醒,把彩线系在手脖子和脚脖子上,叫做“扎露线”。端午节后天气暑热,毒虫出
没频繁。五彩是龙的颜色,小孩扎露线能得到龙王保佑,伏天不怕淹水,上山不会被蛇
咬,还可以避邪。按老规矩露线要一直戴到入伏,摘下来后放在河里顺水飘走。但是在
顽皮的孩子身上,彩线没几天就会变成黑线,不再有绚丽的色彩。
庄河老家的习俗,过端午要在房檐上插桃树枝避邪。小村一带不长桃树,小孩们就
上山采回杏树枝,主妇们用线麻扎成小笤帚,再把黑豆用水泡软串成小串,和红布条缝
在一起,在杏树枝上拴好,插在门窗上方的房檐上;讲究一点儿的还要在门上挂纸葫芦
和小布猴。风俗的来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古代某时期人心败坏,世风日下,玉皇
大帝决定降瘟以示惩戒。行瘟之前,瘟神照例要微服私访,以免误伤好人。于是瘟神就
在大年三十这天,变成一个乞丐挨家挨户要饭。大过年要饭的上门不吉利,自然是到处
不受待见。幸好最后遇到一家好心人,不但不嫌弃,还留他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饺子。瘟
神大受感动,告诉这家人五月初五这天要如此这般,才能躲过瘟疫。没想到瘟神前脚刚
走,这家好心人后脚就告诉了亲戚邻居,借机劝人改恶向善。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消息
很快传遍天下,人人悔过,世间风气焕然一新。等到五月初五这天,瘟神下界一看傻了
眼:家家户户房檐上都插着桃树枝,根本分不清哪家是好人哪家是坏人。人间因此得以
避免了一场浩劫,从此后避邪祈福的风俗代代相传。
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善恶有报只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梦想。但是正是这些梦想支
撑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古老的传说和流传久远的习俗一起,给小村
人的节日平添了许多乐趣。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5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爱与分享】小村·极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7 13:10:35 2011, 美东)
早年生产队的时候,下乡放电影的小董在山里各村是极受欢迎的人物。一架便携式
放映机,一台柴油发电机,一只大喇叭,一卷帆布幕布,两个铁盒里装着电影片子,就
是小董的全套装备。每次下乡放电影,这个村刚放完,下个村不用通知,早早就套了大
车来接。到了村里自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队长亲自陪客,不敢有丝毫怠慢。学校的操
场上队长早已派人支起木杆,挂好了幕布和喇叭。酒足饭饱之后,小董就来操场上放电
影,第二天又有邻村派车来接。这样一村一村马不停蹄的放过去,山里几十个村落,一
趟下来要走上近两个月。小村一带冬天既冷又长,天气所限,一年到头看电影的次数满
打满算也不过才三四次。
放电影的来了,在小村是件轰动的大事。捺不住兴奋的小孩们奔走相告:“哎,你
知道不?今天晚上有电影?”“真的假的?骗人的是小狗!”“指定不熊你。不信你自
个儿上学校去看,幕都挂上了!”有性急的真的跑到学校去,看见幕布果然端端正正的
挂在那里,于是赶紧跑回家,报告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这一天下地的回家都比平时
早,抓紧时间做饭,吃完饭天色还没黑透。小村晚上夜气凉,大伙儿翻箱倒柜找出厚衣
服,扛上椅子板凳,带着小孩三三两两的往学校去。学校跟前的住家自然是近水楼台,
早早用板凳占了中间靠前的好位子。兴致高的还特意炒上些毛嗑儿,鼓鼓囊囊的装在兜
里,留着看电影时嗑。——葵花子在小村叫“毛嗑儿”,看电影嗑毛嗑儿,正是象鲇鱼
炖茄子、喝酒啃猪蹄筋儿一样的绝妙搭配。
等到小董过来,操场上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攒动的人群。小董先不慌不忙的架起放
映机,连好电线,把发电机打着。放映机上的电灯泡亮了起来,周围大人小孩围了一大
圈,好奇的看小董怎样上片子。灯光很快暗下来,一道光柱从放映机直射出来,在银幕
上照出一个明亮的方块儿。有调皮的小孩把手高高举到光柱里,银幕上就有了一个黑乎
乎会活动的巴掌印。对光完毕,很快放映机上的片子开始“沙沙”的转动,电影正式开
始。全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伙儿都聚精会神地看电影,直到换卷时才伸个懒腰活动活
动。种地人平时睡觉早,两个片子放完已是小半夜,先前兴高采烈的小孩们多已睡熟,
给大人一路背回家都不会醒。运气不好时碰上发电机出毛病,大伙儿就耐心的等着小董
去修,实在修不好才不甘心的四散回家,一路上还要留神会不会忽然间又有了发电机的
动静。
在小村最受欢迎的是农村题材的片子,比如《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女儿
们》、《儿子、孙子和种子》、《咱们的牛百岁》;不受欢迎的则是象《卡桑德拉大桥
》、《奴里》这样看不懂的外国片。对于村里屈指可数的几个文化人来说,《牧马人》
、《人到中年》、《城南旧事》这样的片子更能引起共鸣。小孩们最爱看的自然是打仗
片,象《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上甘岭》、《
英雄儿女》、《飞夺泸定桥》,百看不厌。电影《少林寺》放过的第二天,满大街的小
孩一个二个都是咋咋呼呼比比划划,仿佛一夜之间全都学会了少林寺弟子的一身绝技。
一个夏末秋初的夜晚,天气晴朗,深蓝的天空中繁星密布。晚上村里有电影,大伙
儿照例扶老携幼,看得津津有味。头一个片子已经放完,接下来的片子是《包公案》,
刚刚放了不到一卷。不知是谁看电影不专心,最先发现天空的西北角有一颗奇怪的星星
,象只白色的乒乓球,个头很大却不怎么亮。一眨眼工夫,乒乓球变成了皮球,紧接着
越变越大,象只密不透风的大口袋,迅速向人们头顶铺天盖地的直压过来,很快就遮住
了整个天空,后面还拖着一条发光的蓝色尾巴。看电影的人群早已乱成一团,哭爹喊娘
、呼儿唤女的哭喊声此起彼伏。小村虽然地处东北,却从没有人见过北极光。当时中苏
关系紧张,小村又离边境不远,这样奇怪又恐怖的现象很容易让刚刚经历过“备战备荒
”的人们联想到某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氢弹,还有人说是激
光,用上了所有报纸上收音机里听说过的名词。许多人来不及收拾东西,抱着孩子拼命
往家跑,把鞋跑掉了都顾不上捡。操场上的人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剩下的少数人里有头
脑冷静的:“真要是原子弹爆炸,跑回家又能咋样?还不如大伙儿都在这儿,死也死在
一块儿。”在极度恐惧不安的人群前面,电影还在一直不停的放。
然而想象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似乎过了很久很久,——或许只有短短的几分
钟,笼罩天幕的白色大幔渐渐淡去,就象清晨的浓雾慢慢消失在朝阳的光芒里。透过朦
胧的残迹,逐渐可以看见依旧闪亮的星斗。一个多小时后电影散场,西北角的天空上怪
物的蓝色尾巴还没有完全散去。第二天清早,阳光一如既往的灿烂,天空也还是一样的
蔚蓝,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惊魂未定的人们一大早起来,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却
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村里的老于头信誓旦旦的说,昨晚事发时他刚从南山回来
,在河边看见一条大白鱼跳到桥上,变成星星在天上飞了三圈,然后停在西北角上变成
了怪物。村里人素知老于头一向神神叨叨,说得再活灵活现也没人肯信。
小村人再次看到极光已是数年之后。那年夏天的八月底九月初,每天晚上八点钟左
右,正北方的天际都会出现变幻的红光。此时的小村已不象当年那样闭塞,而且红光的
距离看起来十分遥远,不足以造成恐慌。有明白人根据电视新闻里的消息,推断是苏联
在销毁核武器,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赞同。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6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Prose
标 题: 【故园往事】小村·水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18:32:43 2013, 美东)
小村一带不产水稻,大米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稀罕物。村前河边有大片的甸子地
,地势低洼,十年九涝,耕种不易,只好扔在那儿长草。村里人在辽宁老家久惯种水稻
,看见这么好的地不能种庄稼,自然是不甘心。从解放前开始,就有人尝试在小村种水
稻,结果是屡战屡败。几次下来大伙儿都消了气,没人再做无用功。奇怪的是县城附近
的朝鲜族自治乡离小村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却出产优质大米,米粒饱满透亮,做出饭
来又香又软,号称“朝鲜屯大米”,在县城粮店要走后门才能买到。
九十年代初,从外地来了一位县委书记,雄心勃勃要在本县做出一番事业,为将来
的仕途打基础。恰好县农业局有位专家经过多年试验,从本地“朝鲜屯大米”培育处一
种超早熟水稻品种。据说全县境内只要在六月十五号前插秧,到秋收获就有保证。新书
记闻听大喜:本县是农业大县,大豆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早熟水稻有望改变本县自古
以来单一的作物结构,必将在自己的政绩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当下召集全县干部会议,
号召大力推广早熟水稻,各级政府信用社要把水稻种植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政策
和资金上提供支持。书记拍了板,下面的喽啰们自然不敢怠慢,各乡镇各村都紧锣密鼓
的发动农民种水稻。然而动员工作开展得却不怎么顺利:大伙儿被老一辈失败的教训吓
怕了,对专家的科学结论半信半疑,都想等别人先种好了再种不迟。
小村东边的桥屯有个老杨,一向胆识过人,敢于尝试新事物。上头种水稻的号召一
下来,老杨先就动了心。老婆心里犯嘀咕,和老杨合计:“咱这嘎达水土凉,祖祖辈辈
都没人种成过水稻。要不咱也先少种点儿?要是真能行,过年再多种也赶趟。”老杨腰
杆一挺,拍了胸脯:“怕什么怕?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县里农业专家研究过
的事,还能有假?过年等大伙儿都种,黄花菜都凉了。”村干部正发愁完不成任务,没
曾想老杨挺身而出,正是渴睡时有人送了个枕头。当下撺掇老杨从信用社贷款二十万,
办置了水田农机具,包了十几垧地,准备大干一场。乡里把老杨树立成典型,整理了事
迹上报给县里,县里又上报到盟里。高寒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盟里
相当重视,给老杨颁发了“水稻大王”荣誉称号。县委书记亲笔写了大匾,县乡两级领
导开着小车,敲锣打鼓送到老杨家。老杨种了一辈子地,头一回有了这么高的荣誉,越
发觉得自己决策英明,对种水稻充满了信心。
五一前后,山上返青,家家户户都忙着种地。老杨家水田多,插秧自家人忙不过来
,托乡领导给中学校长打过招呼,雇了学生来帮忙插秧。紧赶慢赶,总算在六月十五号
前全部插秧完毕。夏至一过,天气暑热,稻苗节节窜高,一天一个样。县道两旁水波荡
漾,稻苗青翠整齐,俨然一幅塞外水乡的田园风光。老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县里专
家数次下乡指导,认定老杨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更是给老杨吃了一颗定心丸。
北大荒的秋天来得早,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一场秋雨一场寒。丘陵地区小气候独特
,小村一带处于两山之间的谷地,由西向东地势逐渐开阔。冷空气一来首当其冲,正是
过路的通道,下霜比前后各村都早些。眼看天气越来越冷,稻叶开始变黄,老杨天天下
地察看,却不见稻粒灌浆,不由得慌了神。然而节气不等人,再过几天一场霜降,漫山
遍野一片金黄。老杨的十几垧水稻只打了些瘪谷,连种子也没收回来。这一年全县水稻
种植遭遇大面积失败,据专家解释是因为气候反常,气象数据表明霜降比往年都早。县
里出台政策,要求信用社延期稻农贷款,支持稻农打翻身仗。老杨经此一败,心里没了
底气,却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不种水稻就要马上还贷款,水田农机具又卖不出去,上哪
儿去弄这一大笔钱?没办法只好咬牙一条道走到黑,把宝全押在专家和老天爷的身上。
第二年,老杨的水稻再次遭到惨痛失败。连续两年血本无归,二十万的到期贷款连
本带利要还,老杨一时慌了手脚。在农村欠谁的债都能黄,只有信用社的贷款黄不了。
私人之间抬钱还不上,不过是全部家当给债主们一分,够不够就那些,爱要不要,谁也
拿你没办法,实在不行还可以一走了之。拿这招对付信用社却不好使。信用社催贷是法
警开警车上门,不还钱就带人,啥时候还清啥时候放人,不怕你赖帐。再者贷款必须有
公职的人担保,正主实在还不上,还可以找担保人算帐。老杨思前想后不得主意,干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偷偷带着全家老小回了老家。
老杨拍拍屁股跑了不要紧,只苦了几位担保人。当初抹不开情面给老杨做保,谁知
道到头来还要替他还钱。还吧一万个不甘心,不还吧贷款单上大红手印清清楚楚的赖不
掉,蹲拘留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家有业的又跑不了。没办法几位担保人合计了又合计,
委委屈屈凑钱替老杨还了贷款,一家分了一块老杨的水田。水田本是不值钱的涝地,贱
卖舍不得,卖贵了没人要,种庄稼又杂草丛生,几位担保人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所幸数
年后一场洪水,把甸子地淤了个溜平,加上气候变化,原先的涝地反而成了好地。随着
粮食价格上涨,几位担保人逐渐回了本,总算没白白为老杨当惊受怕一场。
一晃几年工夫过去。忽然有一天,大伙儿发现阔别已久的老杨回来了。落下脚没几
天,老杨就找上几位担保人要地,情愿照数归还当年垫付的贷款,这些年的利息和地租
相抵,两不亏欠。几位担保人自然不干:当初信用社催贷时你老杨跑哪儿去了?再说原
先这地值多少钱,现在值多少钱?如今你回来说要地就要地,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没想到老杨这次是有备而来,明知道不能善罢甘休,一纸状子把几位担保人告上了法
庭。当初分地抵债时老杨不在,没有字据签字画押;如今老杨手里拿的是盖着村委印章
的土地承包合同,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承包权五十年不变。法庭几次调解无效,只好判几
位担保人收款还地。谁说到嘴的肥肉就不能吐出来?老杨的一番作为让人大开眼界,当
年的“水稻大王”果然不同凡响。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7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4 19:11:18 2013, 美东)
没有宽屏照片,只是普通照片中裁出的一小条。那时候只有一台凤凰205A相机,连变焦
都没有。所谓“变焦基本靠走,测光基本靠瞅,对焦基本靠扭,防抖基本靠手”。当初
的老照片质量不高,不值得重开一帖。山上很多年前有熊和狼,后来林子砍完了,猛兽
就没有了,偶而能看见狐狸。俺可以骑驯好的马,烈马不行。
蝙蝠山日出。
炊烟。
小村俯瞰。
雪地中的马。
冰河落日。
老房子。
后院的樱桃树。
雨云。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8
再转一篇端午,文字也很细致控制,结尾比usual放情……
发信人: kinkkink (kinkkink), 信区: Jiangsu
标 题: 粽子(献给此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1 08:36:27 2013, 美东)
粽子
小满过后,门口的小河水几乎涨于岸平,大人便越发警惕小孩去水边游玩。洗衣服此类
的事,小男生是帮不上的,但洗粽叶确实是一个去水边玩的借口。那时候河水还能淘米
,洗粽叶当然不成问题。
一直以为粽叶是一种竹叶。在老家后面的山上,种着一些当地俗称绿竹的高大竹类,叶
子又宽又长,小时候常用它来包泥巴。但相对粽叶来说,还是小了。于是猜想,应该有
更大竹子,它的叶子也更大。如果能种那样的竹子,夏天应该很凉快吧。小孩的心思大
约也就到这一步了。
洗粽叶是有讲究的。新买的粽叶要清水浸泡一两天,甚至几天,去掉涩味。乡下人节约
,很多粽叶都是去年用过的旧物再利用,洗得时候得更小心。当然不能搓,那样易破。
我记得是用醮满了水的布从头到尾一抹,清澈的绿意便在一片水气中呈现出来,带着浓
郁的清香。小孩的动作当然不规范,手的长度不够,无法一气呵成,最后总免不了来回
折腾,这样粽叶往往在中间起皱。大人的眉头也开始起皱,这时候就该乖乖放手了。。
。。
包粽子的线是棕榈树的叶子。去掉叶脉,那叶子的柔韧性与长度刚刚合适。而且一根蘖
可以有十几根叶子,每个都挂满粽子的时候,沉甸甸的,颇为壮观。但包粽子确实是技
术含量最高的一道环节。母亲常说,以前看一个女人家能不能干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会不
会包粽子。所以这时候,家里的女性们,都聚到一起,老的小的边学边干,笑声远远传
了开来。
母亲知道每个小孩的偏好。尽管糯米粽是大家的偏好,我却不爱吃。母亲为此还需特意
地准备另外一种籼米粽,为了跟其它的区分开,在粽线上要多打一个结。可惜,小时候
似乎并没有觉得特别,对粽的兴趣也就停留在浅尝辄止阶段。
转眼都外地读书,出国,多少年的端午都不在家里。当年带领一家包粽子的奶奶已经仙
逝多年。彼时扎着小辫子的小女生如今也已儿女成行,即便在端午,也不会合家一起包
粽子。母亲自己也不包了,在电话里,我劝她不要麻烦,不如到街上买几个算了。
然而,在挂电话的时候,母亲还是提醒:如果你回来,我们就包点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籼
米粽吧。电话收线,思绪却再也收不住。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4 19:11:18 2013, 美东)
: 没有宽屏照片,只是普通照片中裁出的一小条。那时候只有一台凤凰205A相机,连变焦
: 都没有。所谓“变焦基本靠走,测光基本靠瞅,对焦基本靠扭,防抖基本靠手”。当初
: 的老照片质量不高,不值得重开一帖。山上很多年前有熊和狼,后来林子砍完了,猛兽
: 就没有了,偶而能看见狐狸。俺可以骑驯好的马,烈马不行。
: 蝙蝠山日出。
: 炊烟。
: 小村俯瞰。
: 雪地中的马。

l*r
发帖数: 79569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打场。打下的豆子先扬场吹去碎豆壳和尘土,装麻袋拉回家,卖之前再用选豆机选去石
子土块。早年卖黄豆要去乡里粮库,天不亮就套车出发,到了地方排长队过磅定等,忍
受检质的种种挑剔,一整天折腾下来,最后到手的还经常是张白条。后来国家允许私人
收购粮食,卖黄豆一下子变得大为方便,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门来收。私人收豆不扣水份
杂质,又是现钱一把给齐,粮库的生意被迅速挤垮。原先人人眼气的好单位没几年黄了
摊,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小村各户地多,土质肥沃,好年头往往能打上万斤黄豆。到秋卖了豆,来年一家人
的开销就有了着落。剩下的豆秸烧火做饭,豆瓦碴过筛后可以当秕谷喂猪,各有各的用
场。打场用的地方大,自家院里施展不开,场院多选在河南的大片空地,离村不到一里
地。场院里的黄豆垛是全家老小一年忙活到头的全部指望,不用说旱天盼雨涝天盼晴,
好年头怕黄豆掉价的种种煎熬。如此宝贵的一笔财富不能一天到晚搁在眼皮底下守着,
着实让人放心不下。小心谨慎的就在场院里搭了窝棚,有的干脆图省事在豆垛下掏个洞
,晚上住在里面守着。北大荒冷得早,打场时已是上冻的天气,看场院不用说是个辛苦
活。大多数人不愿意遭这份罪,随大流不去看场院,一般也不会有事,却不免给了个别
居心不良的人可趁之机。有爱占小便宜的赶车路过人家场院,趁着没人从豆垛上挑一杈
子,不显山不露水的看不出来,别人不知道也就不心疼。有那素日里有仇隙的,平时不
敢明面上报复,半夜里偷偷跑去仇家豆垛上放上一把火。干透的黄豆正是易燃之物,场
院离村不近,大伙儿晚上睡得又早,等望见着火已是扑救不及。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报
告派出所也没有用,就算有怀疑对象,找不到真凭实据,想抓到放火的那是门儿都没有。
村西老杨,四十多岁年纪,为人和善,没有儿子,生了六个女儿,大的三个已经出
嫁。这天打场,三个女婿提前得了信儿,都过来帮忙。头一天先摔麦子,连襟们到了一
起,说说笑笑逞强斗勇,活儿干得飞快。晚上在老丈人家喝过酒,各自回家睡觉,说好
明天一早再来。这边老杨睡到半夜里,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喊:“着火了!河南场院着
火了!”起来出门一望,火光正在自家场院的方向,不由得心里发慌。赶紧穿了衣服,
拎起水梢就往河南跑,一路上都是急急忙忙赶去救火的人。眼看火场越来越近,老杨脑
袋里“嗡”的一声:着火的正是自家场院!整垛黄豆已经烧成一团大火球,先到的人正
从河里打水救火。可是火已成势,哪里还救得下?只好往四周泼水,以免火势蔓延。不
一会儿功夫,一大垛黄豆只剩下了一堆冒着烟的灰烬。大伙儿议论纷纷:到底是谁这么
缺德放的火?有人说旁边就是龙五家的场院,龙五以前得罪过盲流,这次肯定是盲流回
来报复,找错了场院。也有人说那盲流走了好几年,哪儿会特意花钱回来专门报仇?肯
定是白天打场人多,边干活边抽烟,火星子蹦到豆垛上,晚上让风给抽喽着了。老杨眼
睁睁的看着全家人一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回家免不了又鸡飞狗跳了好些天,一口恶气憋
在心里,在炕上躺了一个多月,从此落下个病根:老觉得嗓子眼儿里有东西堵得慌。一
开始没当回事,以为只是气不顺;没承想越拖越厉害,渐渐的连吃饭也困难起来。赶紧
去大医院看,一查竟然是食道癌晚期,没过多久人就不在了。后来等老姑娘出了门子,
老婆也改嫁了别人,这是后话。
点人豆垛报仇固然痛快,却太过缺德,极易引发变故。被点的人家几年内难以恢复
元气,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非有深仇大恨不能下此死手。有次一等的,是点仇家的柴禾
垛。山里人靠山吃山,做饭烧炕用的都是山上割的柴禾,家家户户都有柴禾垛。从柴禾
垛的大小质量上,往往能看出这户人家的家底厚薄。上等的柴禾是碗口粗的圆木,锯开
劈成柈子,火头硬又经烧;其次是一人多高的柞树棵子,在山上拢火燎去叶子,俗称“
火燎鬼”;再次一等的是苕条,容易点着,火急烧得快;榛柴也可以当烧柴,只是一般
长不太高,叶子掉不干净。冬天农闲,树木落叶,水分又少,正是割柴禾的好季节。年
前割上一垛柴禾,上面用草苫好,加上豆秸苞米杆,足够烧上一整年。一垛普通的柴禾
,早年最便宜的时候也值几百块钱;小村一带山上没有大树,柈子要从山里买,往往要
上千块一垛。柴禾垛一般搁在最边上的园子角,离房子远,一旦失火不怕带累,但是晚
上有动静也不易察觉。
供销社前老余家,一溜青石条五间大房,一亩多地的大园子,果树成行。园子东南
角上一个大大的柴禾垛,一看就知道家底不薄。当年老余头来小村时是叔伯兄弟四人一
块儿,每一支又都人丁兴旺,是村里的大姓。老余头这一支,家里五男三女,五个儿子
个个血气方刚,年轻气盛。老余头的脾气,天生爱占便宜,吃不得半点儿亏。仗着自家
儿子多,遇事强横,无理搅三分。老余头的西院住着自己的大儿子,自然无话可说;东
院老邓为人忠厚,家里孩子小,平日里受尽老余家欺负。两家中间的隔墙,按理说放在
正当间儿,一家一半,两不吃亏。老余头非得全放在老邓家一边,不许占自家半分。老
邓自然不乐意,在正中间挖地基沟,余家几个儿子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填,一副要动手的
架势,最后到底占了便宜拉倒。两家的园子挨在一起,中间的障子本来是正南正北走向
,到了南头忽然往东鼓出个肚子来。占来的一小溜地又不好干什么,白长了些柳树毛子
。单干后种地,一块地分给好几户,和老余家地紧挨着的人家总要多少吃点儿亏。老余
头在村里住了几十年,如此为人行事,得罪的人自然不少。老余头自己心里有数,每年
打场都和儿子们轮流看场院,加意防范。然而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到头来
终究还是吃了个大亏。
一个伏天的晚上,正是天长夜短的农忙时节,干活的人累了一天,天一黑就早早上
炕睡了。老余头上岁数的人觉轻,没睡多大会儿,就觉得窗户上发亮。坐起来一望,不
好!柴禾垛着火了!赶紧把全家人都喊起来救火,自己拎着个破铁盆,跑到大街上边敲
边喊:“着火了!快来人救火!”一会儿功夫全村人都惊动了,大伙儿都跑来救火。当
晚风大,老余家的柴禾垛全是上好的干柈子,火借风势,烤得一两丈内不能近人。远远
的几桶水泼过去,根本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眼看着火越烧越旺,大团的火苗腾空而
起,火星子顺风飘出有几十丈远。左邻右舍一开始还帮着救火,后来见势不好,都忙着
给自家的柴禾垛上浇水,生怕被飘过来的火星烧了连营。大火足足烧了有小半夜,等柴
禾烧完火头才渐渐弱下去,直到天亮还在冒烟。第二天一早,村里平日和老余家积怨最
深的老王在供销社门口上了客车,出门去了。村里人看见,暗地里都猜测此事必然和老
王有关系,以老余头的脾气,指定不肯善罢甘休。谁知过了十几天老王出门回来,老余
家并没有什么动静,只是自己把烧坏的障子重新夹过。让人吃惊的是新障子恢复了原先
的南北走向,从地上的痕迹可以清楚看出过去强占邻居的地盘。日子一长,大伙儿慢慢
发现老余头变得和气了许多,和以前相比简直就像是换了个人。凡事不再像以前一样斤
斤计较,自家果树上吃不完又不能卖钱的果子,也开始主动往邻居家里送。一场大火居
然从此改变了老余头一辈子的性格,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wh
发帖数: 141625
10
那篇序写得很提纲挈领,“民风谈不上淳朴,村民中不乏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也有贪
小利而忘义之辈。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生活着平淡无奇的村民,也就有了一些平淡无
奇的故事。”
人性啊人性!哈哈。我看完了prose版的几篇,转到这里,牛筋有空看看有没有遗漏: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Prose
标 题: 小村·序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12 15:19:26 2013,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小村·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5 14:13:53 2011, 美东)
小村座落在大兴安岭和三江平原的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东南一百多里, 是一
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面横亘着一道连绵不断的土墙,是内蒙古和黑龙江的省界。据考
证这是当年女真人修建的“金界壕”,然而岁月变迁风雨侵蚀,如今从不及人高的矮墙
上,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烽火狼烟的燃情岁月。
小村依山而建,村前一条小河从两山之间穿过,水源极便。据说原来山上遍生大树,
盖房可从几步外取檩。傍晚腰间掖一布袋提木棍藏在树上,待飞鸟还巢,用棍乱打,片
刻可以拾满口袋。——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如今山上早已没有大树,连灌木也所剩不
多,不敷村民的烧柴。偶尔仍有野物出没,不过黄鼬麻雀之属,以前时常闯到村里的狼
和狍子如今难得一见,也不复再有雪后套兔子撵野鸡的乐趣。
小村最辉煌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整个小村套在喜气洋洋的新装里,
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宁静的空气中回荡。茅草屋顶的积雪在阳光下融化,顺着屋檐上长
长短短的冰柱往下滴。丝丝缕缕的雾气从褐色的屋顶升起,袅袅消失在湛蓝悠远的天空。
套用一句俗话:这里虽然说不上山明水秀,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村民多来自辽宁庄河,口音极侉,有浓浓的海蛎子味。民风谈不上淳朴,村民中不
乏豪爽仗义的东北汉子,也有贪小利而忘义之辈。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生活着平淡无
奇的村民,也就有了一些平淡无奇的故事。
相关主题
温州一空置9年别墅现万瓶“拉菲” 价值或上亿上海姑娘逃离的,是我的父老乡亲每天赖以生存的日常zz
温州一空置9年别墅现万瓶"拉菲"价值或上亿(图)童年杂忆 (16) 木耳
郭松龄反奉 62法轮大法使我放弃了蓄谋已久的报复行动
wh
发帖数: 141625
11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Jiangsu
标 题: 【回家过年】小村·春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30 14:05:56 2013, 美东)
眼看到了腊月底,家家户户都忙着张罗过年,村里的几位老师更是比别人分外忙碌
。早年没有现成的春联卖,供销社年前进年货,鞭炮烟酒糖果之外,还会进些大红纸、
墨汁和毛笔,预备大伙儿写春联用。春联在小村俗称“对子”,老师们作为村里屈指可
数的几位文化人,帮大伙儿写对子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小村的住家大部分是三间房
,两张大红纸将将巴巴正好够用,边边角角都要派上用场,不能有丝毫差错。有的人拿
不准该买几张红纸,先去老师家问个准信,再去供销社买。实心眼的就可丁可卯只买两
张,写对子时万一不小心写坏一条,只能用自家的红纸补上。心细的买红纸时会多买一
张,有个富余;更有那会来事的,红纸之外,还会再买上支毛笔或者墨汁。老师们不免
客套几句,对毛笔和墨汁欣然笑纳,多出来的红纸会卷在写好的对子里还给人家,留待
来年再用。
写对子是个费心思的差事,用的是自家工夫笔墨,搞不好还要搭上些红纸。然而大
伙儿一个屯住着,邻里间彼此帮忙原是理所应当;再者有人上门求写对子,面子上也很
有光辉。所以老师们不但乐此不疲,平时还会注意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春联,互相交流,
争取每年都能整上些新词儿。春联之外,过年必不可少的还有大“福”字和挂帖。大福
字供销社里有卖,讲究一点儿的会在办年货时去县城买。大号福字一尺见方,字体烫金
,上有花样图案;中号的也有七八寸大小。有时候年货办晚了没买上大福字,只好写对
子时趁便请老师帮忙。老师们没有写大字的毛笔,找竿不心疼的烂毛笔头,饱蘸浓墨,
运足了气一挥而就。挂帖则是用长方形的各色彩纸刻出各种吉祥图案,下端刻成流苏形
状,贴在横批下随风飘舞。门神、财神和灶王爷带有迷信色彩,多是民间木版套色印刷
,印在半透明的薄纸上,要到市场上去“请”。有人专挑大年三十晚上挨家挨户“送财
神”,嘴里念叨着“财神到家,越过越发;财神到手,越过越有”。大过年的大伙儿图
吉利,不好把送上门的财神推出门去,就算请过也只好再请一次。
小村普通住家的格局,四四方方的大院里坐北朝南三间正房,两旁是仓房和牲口圈
,贴对子自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院前大门上是一对长联,比如“瑞气满神州青山不
老,春风吹大地绿水长流”,或是“辞旧岁喜看江山如画,迎新春展望前程似锦”。门
梁上三个横批配五个挂帖,写的是“春意盎然”、“春色满园”、“万事如意”、“万
象更新”、“辞旧迎新”、“喜迎新春”、“欢度佳节”之类,左右正反两个小福字,
意思是“福正到了”。正房门上一个大福字,两边一副对子,七字或九字均可,比方说
“欢天喜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迎新春”、“春回大地风光好,喜到人间气象新”,上方
一个横批两个小福字,三个挂帖。四个墙垛上各贴一个中号福字,两面窗户上各是一个
横批一个挂帖。院子里正对门口不远处立起一块木板,红纸上竖排写着“出门见喜”。
仓房门上的对联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横批“五谷丰登”。鸡架、猪圈和马
圈各有横批,分别是“金鸡满架”、“肥猪满圈”和“六畜兴旺”。马车上也有短对,
写道“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进到屋里,东西两屋门上各是一副七字对联、一个
横批加两个小福字,三个挂帖。两屋炕头的墙上各贴一幅竖写的春条,通常是四句七言
的顺口溜,例如“宜入新春二月天,三四桃花开满园,五六七八增百福,九十冬腊过新
年”,旁边配上竖批“抬头见喜”或是“阖家欢乐”,家有小孩的可以是“小孩隆兴”
,有老人的则是“老当益壮”。地上的箱柜上,贴着连体写成的大字“招财进宝”或是
“黄金万两”。外屋地缸上各有福字,井上竖条写着“井泉大吉”。锅台后灶王爷的对
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特殊行业的人家各有自己的特
色春联,小卖店门上自然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兽医的拴马桩上则
是“妙手医百畜,良方惠万家”。有上年纪的过年要给后山的山神庙送对子,碎石砌成
的小庙虽然不过两三尺高,对联的口气却丝毫不含糊:上联“保风调雨顺”,下联“佑
国泰民安”,横批“保佑一方”。
村里宋老师教书多年,不但学教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每到年前都要花两三
天工夫帮大伙儿写对子。宋老师写对子时,大儿子书文总会在一旁帮忙。爷儿俩在炕上
放一张炕桌,书文在炕里帮忙抻着红纸念对子,宋老师站在地上写。每写好一副,爷儿
俩各扯一头,把对子平端到炕上晾干,以免墨汁到处淌。这年腊月二十八晚上,爷儿俩
写了一整天对联,眼瞅着再有几副就大功告成,精神都有些不集中。宋老师写完上句“
天增岁月人增寿”,没听见书文念下句,结果“春满人间喜满门”的“春”字写了一半
,不知怎么就顺手写成了上联的最后一个“寿”字,回过神来为时已晚。偏偏这家的红
纸没一点儿富余,没办法只好先放到一边,等全写完再用自家的红纸补上,不免顺口埋
怨了书文两句。书文心有不甘,肚子里翻过来掉过去地琢磨这两个字,手上也跟着比划
,忽然有了主意:“爸,我觉着这副对子还能用。这个‘寿’字和‘春’字很像,你把
上边加上一捺,盖住下边‘寸’的右上角,底下再添一竖一横,不就是个‘春’字?”
宋老师先是不信,架不住书文再三坚持,自个儿寻思寻思也觉得有些道理。半信半疑地
拿过来一改,竟然是天衣无缝,根本看不出有改过的痕迹。爷儿俩你看我我看你,忍不
住哈哈大笑,一天的倦意仿佛一扫而光。
贴对子一般是在除夕前一天的下午。吃过晌饭,主妇用白面打上一盆糨子,当家的
带上小孩,趁着日头暖和出去贴对子。爷儿俩一个贴一个看,力求每一张都平平整整,
端端正正。贴上春联的老房子就像三十早上的小孩们一样,也穿上了过年的新衣裳。站
在村前放眼望去,大红春联辉映茅草屋顶的积雪,五彩的挂帖在微风中摇摆,寒山雪岭
怀抱中的小村像是一夜之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春色。人的心情也似乎一下子开阔起来,
对来年的年景充满了希望。爆竹声声,新的一年迈着轻快的脚步,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小
村人的生活。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12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小村·端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3 16:38:28 2011, 美东)
端午节是小村唯一一个农忙期间的重要节日。阴历五月初,天气还不算十分暑热。
地里的庄稼差不多已经出齐苗,野草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的冒出头来:正是铲头遍地
的时候。小村一带不产江米,也没有竹子和芦苇,因此过端午也没有吃粽子的习俗。偶
尔有人不怕麻烦,想办法买来粽叶,用黄米配上红豆和干枣包粽子,另有一番风味。只
是黄米毕竟是粗粮,吃多了不好消化,不过是做一两次尝个新鲜,不值得年年费事。
与别处的风俗不同,小村过端午讲究吃鸡蛋。初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大锅
鸡蛋,加上咸鸭蛋和鹅蛋,全家老小一人分上十几个。小孩们揣上鸡蛋满村跑,拿鸡蛋
互相顶,看谁的硬。顶破的鸡蛋不能久放,只能尽快吃掉。单干后家家户户养牲口趟地
拉车,不用时村里有马倌统一放牧。平日里各家都是清早把马放到大街上,马群过来时
一起赶走。只有端午节这天,马倌会一大早挎着书包挨户收马,各家都要给马倌鸡蛋。
虽然一家只有两三只,全村下来也有几百只,足够马倌全家吃上些天。
初四这天晚上,主妇们会把五色的彩线放在屋外沾露水气,第二天一早趁小孩们还
没睡醒,把彩线系在手脖子和脚脖子上,叫做“扎露线”。端午节后天气暑热,毒虫出
没频繁。五彩是龙的颜色,小孩扎露线能得到龙王保佑,伏天不怕淹水,上山不会被蛇
咬,还可以避邪。按老规矩露线要一直戴到入伏,摘下来后放在河里顺水飘走。但是在
顽皮的孩子身上,彩线没几天就会变成黑线,不再有绚丽的色彩。
庄河老家的习俗,过端午要在房檐上插桃树枝避邪。小村一带不长桃树,小孩们就
上山采回杏树枝,主妇们用线麻扎成小笤帚,再把黑豆用水泡软串成小串,和红布条缝
在一起,在杏树枝上拴好,插在门窗上方的房檐上;讲究一点儿的还要在门上挂纸葫芦
和小布猴。风俗的来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古代某时期人心败坏,世风日下,玉皇
大帝决定降瘟以示惩戒。行瘟之前,瘟神照例要微服私访,以免误伤好人。于是瘟神就
在大年三十这天,变成一个乞丐挨家挨户要饭。大过年要饭的上门不吉利,自然是到处
不受待见。幸好最后遇到一家好心人,不但不嫌弃,还留他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饺子。瘟
神大受感动,告诉这家人五月初五这天要如此这般,才能躲过瘟疫。没想到瘟神前脚刚
走,这家好心人后脚就告诉了亲戚邻居,借机劝人改恶向善。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消息
很快传遍天下,人人悔过,世间风气焕然一新。等到五月初五这天,瘟神下界一看傻了
眼:家家户户房檐上都插着桃树枝,根本分不清哪家是好人哪家是坏人。人间因此得以
避免了一场浩劫,从此后避邪祈福的风俗代代相传。
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善恶有报只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梦想。但是正是这些梦想支
撑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勇气和希望。古老的传说和流传久远的习俗一起,给小村
人的节日平添了许多乐趣。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13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爱与分享】小村·极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7 13:10:35 2011, 美东)
早年生产队的时候,下乡放电影的小董在山里各村是极受欢迎的人物。一架便携式
放映机,一台柴油发电机,一只大喇叭,一卷帆布幕布,两个铁盒里装着电影片子,就
是小董的全套装备。每次下乡放电影,这个村刚放完,下个村不用通知,早早就套了大
车来接。到了村里自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队长亲自陪客,不敢有丝毫怠慢。学校的操
场上队长早已派人支起木杆,挂好了幕布和喇叭。酒足饭饱之后,小董就来操场上放电
影,第二天又有邻村派车来接。这样一村一村马不停蹄的放过去,山里几十个村落,一
趟下来要走上近两个月。小村一带冬天既冷又长,天气所限,一年到头看电影的次数满
打满算也不过才三四次。
放电影的来了,在小村是件轰动的大事。捺不住兴奋的小孩们奔走相告:“哎,你
知道不?今天晚上有电影?”“真的假的?骗人的是小狗!”“指定不熊你。不信你自
个儿上学校去看,幕都挂上了!”有性急的真的跑到学校去,看见幕布果然端端正正的
挂在那里,于是赶紧跑回家,报告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这一天下地的回家都比平时
早,抓紧时间做饭,吃完饭天色还没黑透。小村晚上夜气凉,大伙儿翻箱倒柜找出厚衣
服,扛上椅子板凳,带着小孩三三两两的往学校去。学校跟前的住家自然是近水楼台,
早早用板凳占了中间靠前的好位子。兴致高的还特意炒上些毛嗑儿,鼓鼓囊囊的装在兜
里,留着看电影时嗑。——葵花子在小村叫“毛嗑儿”,看电影嗑毛嗑儿,正是象鲇鱼
炖茄子、喝酒啃猪蹄筋儿一样的绝妙搭配。
等到小董过来,操场上早已挤满了熙熙攘攘攒动的人群。小董先不慌不忙的架起放
映机,连好电线,把发电机打着。放映机上的电灯泡亮了起来,周围大人小孩围了一大
圈,好奇的看小董怎样上片子。灯光很快暗下来,一道光柱从放映机直射出来,在银幕
上照出一个明亮的方块儿。有调皮的小孩把手高高举到光柱里,银幕上就有了一个黑乎
乎会活动的巴掌印。对光完毕,很快放映机上的片子开始“沙沙”的转动,电影正式开
始。全场一下子安静下来,大伙儿都聚精会神地看电影,直到换卷时才伸个懒腰活动活
动。种地人平时睡觉早,两个片子放完已是小半夜,先前兴高采烈的小孩们多已睡熟,
给大人一路背回家都不会醒。运气不好时碰上发电机出毛病,大伙儿就耐心的等着小董
去修,实在修不好才不甘心的四散回家,一路上还要留神会不会忽然间又有了发电机的
动静。
在小村最受欢迎的是农村题材的片子,比如《月亮湾的笑声》、《许茂和他的女儿
们》、《儿子、孙子和种子》、《咱们的牛百岁》;不受欢迎的则是象《卡桑德拉大桥
》、《奴里》这样看不懂的外国片。对于村里屈指可数的几个文化人来说,《牧马人》
、《人到中年》、《城南旧事》这样的片子更能引起共鸣。小孩们最爱看的自然是打仗
片,象《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渡江侦察记》、《上甘岭》、《
英雄儿女》、《飞夺泸定桥》,百看不厌。电影《少林寺》放过的第二天,满大街的小
孩一个二个都是咋咋呼呼比比划划,仿佛一夜之间全都学会了少林寺弟子的一身绝技。
一个夏末秋初的夜晚,天气晴朗,深蓝的天空中繁星密布。晚上村里有电影,大伙
儿照例扶老携幼,看得津津有味。头一个片子已经放完,接下来的片子是《包公案》,
刚刚放了不到一卷。不知是谁看电影不专心,最先发现天空的西北角有一颗奇怪的星星
,象只白色的乒乓球,个头很大却不怎么亮。一眨眼工夫,乒乓球变成了皮球,紧接着
越变越大,象只密不透风的大口袋,迅速向人们头顶铺天盖地的直压过来,很快就遮住
了整个天空,后面还拖着一条发光的蓝色尾巴。看电影的人群早已乱成一团,哭爹喊娘
、呼儿唤女的哭喊声此起彼伏。小村虽然地处东北,却从没有人见过北极光。当时中苏
关系紧张,小村又离边境不远,这样奇怪又恐怖的现象很容易让刚刚经历过“备战备荒
”的人们联想到某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氢弹,还有人说是激
光,用上了所有报纸上收音机里听说过的名词。许多人来不及收拾东西,抱着孩子拼命
往家跑,把鞋跑掉了都顾不上捡。操场上的人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剩下的少数人里有头
脑冷静的:“真要是原子弹爆炸,跑回家又能咋样?还不如大伙儿都在这儿,死也死在
一块儿。”在极度恐惧不安的人群前面,电影还在一直不停的放。
然而想象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似乎过了很久很久,——或许只有短短的几分
钟,笼罩天幕的白色大幔渐渐淡去,就象清晨的浓雾慢慢消失在朝阳的光芒里。透过朦
胧的残迹,逐渐可以看见依旧闪亮的星斗。一个多小时后电影散场,西北角的天空上怪
物的蓝色尾巴还没有完全散去。第二天清早,阳光一如既往的灿烂,天空也还是一样的
蔚蓝,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惊魂未定的人们一大早起来,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却
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村里的老于头信誓旦旦的说,昨晚事发时他刚从南山回来
,在河边看见一条大白鱼跳到桥上,变成星星在天上飞了三圈,然后停在西北角上变成
了怪物。村里人素知老于头一向神神叨叨,说得再活灵活现也没人肯信。
小村人再次看到极光已是数年之后。那年夏天的八月底九月初,每天晚上八点钟左
右,正北方的天际都会出现变幻的红光。此时的小村已不象当年那样闭塞,而且红光的
距离看起来十分遥远,不足以造成恐慌。有明白人根据电视新闻里的消息,推断是苏联
在销毁核武器,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赞同。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14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Prose
标 题: 【故园往事】小村·水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4 18:32:43 2013, 美东)
小村一带不产水稻,大米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稀罕物。村前河边有大片的甸子地
,地势低洼,十年九涝,耕种不易,只好扔在那儿长草。村里人在辽宁老家久惯种水稻
,看见这么好的地不能种庄稼,自然是不甘心。从解放前开始,就有人尝试在小村种水
稻,结果是屡战屡败。几次下来大伙儿都消了气,没人再做无用功。奇怪的是县城附近
的朝鲜族自治乡离小村直线距离不过几十里,却出产优质大米,米粒饱满透亮,做出饭
来又香又软,号称“朝鲜屯大米”,在县城粮店要走后门才能买到。
九十年代初,从外地来了一位县委书记,雄心勃勃要在本县做出一番事业,为将来
的仕途打基础。恰好县农业局有位专家经过多年试验,从本地“朝鲜屯大米”培育处一
种超早熟水稻品种。据说全县境内只要在六月十五号前插秧,到秋收获就有保证。新书
记闻听大喜:本县是农业大县,大豆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早熟水稻有望改变本县自古
以来单一的作物结构,必将在自己的政绩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当下召集全县干部会议,
号召大力推广早熟水稻,各级政府信用社要把水稻种植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在政策
和资金上提供支持。书记拍了板,下面的喽啰们自然不敢怠慢,各乡镇各村都紧锣密鼓
的发动农民种水稻。然而动员工作开展得却不怎么顺利:大伙儿被老一辈失败的教训吓
怕了,对专家的科学结论半信半疑,都想等别人先种好了再种不迟。
小村东边的桥屯有个老杨,一向胆识过人,敢于尝试新事物。上头种水稻的号召一
下来,老杨先就动了心。老婆心里犯嘀咕,和老杨合计:“咱这嘎达水土凉,祖祖辈辈
都没人种成过水稻。要不咱也先少种点儿?要是真能行,过年再多种也赶趟。”老杨腰
杆一挺,拍了胸脯:“怕什么怕?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县里农业专家研究过
的事,还能有假?过年等大伙儿都种,黄花菜都凉了。”村干部正发愁完不成任务,没
曾想老杨挺身而出,正是渴睡时有人送了个枕头。当下撺掇老杨从信用社贷款二十万,
办置了水田农机具,包了十几垧地,准备大干一场。乡里把老杨树立成典型,整理了事
迹上报给县里,县里又上报到盟里。高寒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盟里
相当重视,给老杨颁发了“水稻大王”荣誉称号。县委书记亲笔写了大匾,县乡两级领
导开着小车,敲锣打鼓送到老杨家。老杨种了一辈子地,头一回有了这么高的荣誉,越
发觉得自己决策英明,对种水稻充满了信心。
五一前后,山上返青,家家户户都忙着种地。老杨家水田多,插秧自家人忙不过来
,托乡领导给中学校长打过招呼,雇了学生来帮忙插秧。紧赶慢赶,总算在六月十五号
前全部插秧完毕。夏至一过,天气暑热,稻苗节节窜高,一天一个样。县道两旁水波荡
漾,稻苗青翠整齐,俨然一幅塞外水乡的田园风光。老杨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县里专
家数次下乡指导,认定老杨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更是给老杨吃了一颗定心丸。
北大荒的秋天来得早,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一场秋雨一场寒。丘陵地区小气候独特
,小村一带处于两山之间的谷地,由西向东地势逐渐开阔。冷空气一来首当其冲,正是
过路的通道,下霜比前后各村都早些。眼看天气越来越冷,稻叶开始变黄,老杨天天下
地察看,却不见稻粒灌浆,不由得慌了神。然而节气不等人,再过几天一场霜降,漫山
遍野一片金黄。老杨的十几垧水稻只打了些瘪谷,连种子也没收回来。这一年全县水稻
种植遭遇大面积失败,据专家解释是因为气候反常,气象数据表明霜降比往年都早。县
里出台政策,要求信用社延期稻农贷款,支持稻农打翻身仗。老杨经此一败,心里没了
底气,却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不种水稻就要马上还贷款,水田农机具又卖不出去,上哪
儿去弄这一大笔钱?没办法只好咬牙一条道走到黑,把宝全押在专家和老天爷的身上。
第二年,老杨的水稻再次遭到惨痛失败。连续两年血本无归,二十万的到期贷款连
本带利要还,老杨一时慌了手脚。在农村欠谁的债都能黄,只有信用社的贷款黄不了。
私人之间抬钱还不上,不过是全部家当给债主们一分,够不够就那些,爱要不要,谁也
拿你没办法,实在不行还可以一走了之。拿这招对付信用社却不好使。信用社催贷是法
警开警车上门,不还钱就带人,啥时候还清啥时候放人,不怕你赖帐。再者贷款必须有
公职的人担保,正主实在还不上,还可以找担保人算帐。老杨思前想后不得主意,干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偷偷带着全家老小回了老家。
老杨拍拍屁股跑了不要紧,只苦了几位担保人。当初抹不开情面给老杨做保,谁知
道到头来还要替他还钱。还吧一万个不甘心,不还吧贷款单上大红手印清清楚楚的赖不
掉,蹲拘留可不是闹着玩的,有家有业的又跑不了。没办法几位担保人合计了又合计,
委委屈屈凑钱替老杨还了贷款,一家分了一块老杨的水田。水田本是不值钱的涝地,贱
卖舍不得,卖贵了没人要,种庄稼又杂草丛生,几位担保人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所幸数
年后一场洪水,把甸子地淤了个溜平,加上气候变化,原先的涝地反而成了好地。随着
粮食价格上涨,几位担保人逐渐回了本,总算没白白为老杨当惊受怕一场。
一晃几年工夫过去。忽然有一天,大伙儿发现阔别已久的老杨回来了。落下脚没几
天,老杨就找上几位担保人要地,情愿照数归还当年垫付的贷款,这些年的利息和地租
相抵,两不亏欠。几位担保人自然不干:当初信用社催贷时你老杨跑哪儿去了?再说原
先这地值多少钱,现在值多少钱?如今你回来说要地就要地,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没想到老杨这次是有备而来,明知道不能善罢甘休,一纸状子把几位担保人告上了法
庭。当初分地抵债时老杨不在,没有字据签字画押;如今老杨手里拿的是盖着村委印章
的土地承包合同,上面白纸黑字写着承包权五十年不变。法庭几次调解无效,只好判几
位担保人收款还地。谁说到嘴的肥肉就不能吐出来?老杨的一番作为让人大开眼界,当
年的“水稻大王”果然不同凡响。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15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4 19:11:18 2013, 美东)
没有宽屏照片,只是普通照片中裁出的一小条。那时候只有一台凤凰205A相机,连变焦
都没有。所谓“变焦基本靠走,测光基本靠瞅,对焦基本靠扭,防抖基本靠手”。当初
的老照片质量不高,不值得重开一帖。山上很多年前有熊和狼,后来林子砍完了,猛兽
就没有了,偶而能看见狐狸。俺可以骑驯好的马,烈马不行。
蝙蝠山日出。
炊烟。
小村俯瞰。
雪地中的马。
冰河落日。
老房子。
后院的樱桃树。
雨云。

【在 l*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信区: Literature
: 标 题: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18 12:33:06 2012, 美东)
: 小村一带家家户户种黄豆,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开春四月底播种,
: 苗出齐后铲头遍地,深趟一遍;头入伏铲二遍地,趟二遍;豆叶叉死垄后再割一遍大草
: 。处暑后天气转凉,黄豆落叶黄荚,九月底正是割黄豆的时候。早年没有大豆收割机,
: 收黄豆全靠人工。成熟的豆荚长满细毛,尖儿上又硬又利,割黄豆要戴线手套,巴掌上
: 多缝几层涤卡布。几天黄豆割下来,厚厚的涤卡布扎得稀烂,手上少不了也要扎上些刺
: 。割下的黄豆先拉到场院堆起来,等各处的豆子收完,再一起摊开晾干,用马拉石滚子

wh
发帖数: 141625
16
再转一篇端午,文字也很细致控制,结尾比usual放情……
发信人: kinkkink (kinkkink), 信区: Jiangsu
标 题: 粽子(献给此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1 08:36:27 2013, 美东)
粽子
小满过后,门口的小河水几乎涨于岸平,大人便越发警惕小孩去水边游玩。洗衣服此类
的事,小男生是帮不上的,但洗粽叶确实是一个去水边玩的借口。那时候河水还能淘米
,洗粽叶当然不成问题。
一直以为粽叶是一种竹叶。在老家后面的山上,种着一些当地俗称绿竹的高大竹类,叶
子又宽又长,小时候常用它来包泥巴。但相对粽叶来说,还是小了。于是猜想,应该有
更大竹子,它的叶子也更大。如果能种那样的竹子,夏天应该很凉快吧。小孩的心思大
约也就到这一步了。
洗粽叶是有讲究的。新买的粽叶要清水浸泡一两天,甚至几天,去掉涩味。乡下人节约
,很多粽叶都是去年用过的旧物再利用,洗得时候得更小心。当然不能搓,那样易破。
我记得是用醮满了水的布从头到尾一抹,清澈的绿意便在一片水气中呈现出来,带着浓
郁的清香。小孩的动作当然不规范,手的长度不够,无法一气呵成,最后总免不了来回
折腾,这样粽叶往往在中间起皱。大人的眉头也开始起皱,这时候就该乖乖放手了。。
。。
包粽子的线是棕榈树的叶子。去掉叶脉,那叶子的柔韧性与长度刚刚合适。而且一根蘖
可以有十几根叶子,每个都挂满粽子的时候,沉甸甸的,颇为壮观。但包粽子确实是技
术含量最高的一道环节。母亲常说,以前看一个女人家能不能干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会不
会包粽子。所以这时候,家里的女性们,都聚到一起,老的小的边学边干,笑声远远传
了开来。
母亲知道每个小孩的偏好。尽管糯米粽是大家的偏好,我却不爱吃。母亲为此还需特意
地准备另外一种籼米粽,为了跟其它的区分开,在粽线上要多打一个结。可惜,小时候
似乎并没有觉得特别,对粽的兴趣也就停留在浅尝辄止阶段。
转眼都外地读书,出国,多少年的端午都不在家里。当年带领一家包粽子的奶奶已经仙
逝多年。彼时扎着小辫子的小女生如今也已儿女成行,即便在端午,也不会合家一起包
粽子。母亲自己也不包了,在电话里,我劝她不要麻烦,不如到街上买几个算了。
然而,在挂电话的时候,母亲还是提醒:如果你回来,我们就包点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籼
米粽吧。电话收线,思绪却再也收不住。

【在 wh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usual (雪落寒山)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14 19:11:18 2013, 美东)
: 没有宽屏照片,只是普通照片中裁出的一小条。那时候只有一台凤凰205A相机,连变焦
: 都没有。所谓“变焦基本靠走,测光基本靠瞅,对焦基本靠扭,防抖基本靠手”。当初
: 的老照片质量不高,不值得重开一帖。山上很多年前有熊和狼,后来林子砍完了,猛兽
: 就没有了,偶而能看见狐狸。俺可以骑驯好的马,烈马不行。
: 蝙蝠山日出。
: 炊烟。
: 小村俯瞰。
: 雪地中的马。

1 (共1页)
相关主题
【擂台赛】谁家的毛豆有俺的多,俺的密[合集] 余国琮:为祖国的发展“争一口气”:O, 谈谈老余头吧, 如果?
缓慢的步伐温州一空置9年别墅现万瓶“拉菲” 价值或上亿
一帘草色入旧梦温州一空置9年别墅现万瓶"拉菲"价值或上亿(图)
Re: 调查:冬天你靠什么取暖 (转载)郭松龄反奉 62
【文海征文】小村·放火上海姑娘逃离的,是我的父老乡亲每天赖以生存的日常zz
小村·放火 (转载)童年杂忆 (16) 木耳
[踢馆] 故乡的红高梁 by 绿头蝇法轮大法使我放弃了蓄谋已久的报复行动
趁乱也混水摸鱼-奔3.0比塞Tiny House + A Cube in a Loft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小村话题: 老杨话题: 柴禾话题: 黄豆话题: 大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