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tOCEF版 - “香蕉人”的困惑
相关主题
[OCEF征文]看到老师布置的日记周记发愁怎么办?这几天找OB找的我烦死了
跟政府部门一定要亲自跑腿不能电话!沈阳大爷教训笑死!iphone5 的中文Siri 太坑爹了! (转载)
中文教育千万不能放弃啊孩子送daycare以后拒绝说中文咋办
说点自己的看法 - 球友请进。非球友请绕道,谢绝参与。求湾区DJ
家长为治儿子网瘾网吧贴告示:请禁止他上网(图)[合集] 中途转学的孩子
女子为挽回老公 法庭上用甄嬛体琼瑶体作答辩关于中文电码的困惑
*******中文流利的大胸白妞华裔二代不说中文 反被雇主炒zt
[合集] 这个关于ABC大家也是有偏见系里中国同事聊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孩子话题: 中文话题: 困惑话题: 中国话题: 文化
进入mitOCEF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n
发帖数: 808
1
“香蕉人”的困惑
作者:Cristal 于 2011-12-2 06:2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54 条评论
香蕉人又叫ABC(American Born Chinese),最初意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他们虽然也
是黑发黄皮,但不识中文,说一口地道的美国英语。他们自小就受美国文化的熏陶,其
思维方式、价值观也是完全美国化的,同移民来美的上辈不同。现在,这个概念的范围
已不再限于美国,而扩大到整个海外,泛指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
的确,这是一个具有嘲讽意味的名词,是用来调侃那些只会使用西方语言却不懂中文的
华人,取其“外黄内白”之意,即外表是黄种人,内在却像个白种人 。
那么“香蕉人”,也就是海外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有他们的困惑吗?当然有了。
那他们的困惑又是什么呢?这种困惑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海外华人子女的困惑主要是身份的认知和文化的归属之困惑。
如果一个西方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我会毫不犹豫地跟他/她说:“我是在加拿大
生活的中国人。”这样,他们顶多再问我,为什么要来加拿大生活。那我就反问他,不
也有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到中国生活吗?他们就不会再问了。为什么他们不再问了呢?
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归为中国人了,我那带口音的蹩脚的英文也间接地告诉了他们,我是
加籍华人。
而我们的孩子不同,正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由于从小他们生活在海外,天天跟白人同
学在一起,接受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的熏陶,思维观念早已西化。他们自认为跟西方人除
了皮肤的颜色不同,其他的没什么两样。也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是个西方人。可是,西
方人包括他们的同学会认为我们的孩子是西方人吗?我的回答是:不会。可能在读中学
以前,由于年龄尚小,孩子们还不懂“种族”之类的概念,大家在一起嬉戏玩耍,很和
谐。到了初中,孩子们开始对人种肤色有意识了,也就开始分你我彼此了。高中生可能
比初中生的种族意识会更强。所以,到了高中阶段,华人孩子的朋友可能会减少。当然
,这里也不乏有的华人孩子跟白人孩子相处得很融洽的。但从整体来看,高中阶段孩子
们重新组成伙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华人的孩子,他们聪明、好学、成绩优
异,不免被一些白人孩子嫉妒,再加上种族的意识的增强,自然跟华人的孩子疏远了。
这时,华人的孩子开始产生困惑了——自我身份认知的困惑。
刚到美国时,我认识了从德国搬到美国的一对夫妇。他们都姓张,有两个儿子。大儿子
已经上一年级了,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张女士很着急,就让他跟我学中文。在一次对话
中,我有意问他:“你是哪国人那?” “我是德国人!”他非常自信地说。“为什么
说你是德国人呢?”我又问。“我出生在德国。就是这样!”他铿锵有力地答道。我被
他的回答吓了一跳,他既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也不说自己是美国人,却十分肯定地说
是德国人。张女士来接孩子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很无奈地说:“我早就知道了
。我真希望他说自己是个中国人。这样,将来他才会认我们啊!”看来,张女士已经认
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听说,我搬走后,她又请了多个中文老师给他儿子讲中文,真是
用心良苦啊!如今,张女士的儿子已经上高中了。前一段,张女士给我打电话时骄傲地
对我说,儿子变了,不再说自己是德国人了,也否认自己是美国人。当问到他是否是中
国人时,他这么说:“我知道了,我是在德国出生的在美国长大的中国人。”这个转变
实在不小啊!看来,张女士对儿子多年的身份认知的教育终于见效了!显然,她十分欣
慰。另外,我认为,这跟孩子到了高中阶段,思想逐渐成熟,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也
不无关系。当然,孩子的成熟跟张女士坚持不懈的传统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家庭毕竟
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的环境,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很有意思,在加拿大,我还认识了另外一个家庭,丈夫姓李,太太性周,他们住在离我
们家开车要半个小时的小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一次,我应邀去他们家做客
。当时,他们的大儿子七岁,小女儿四岁,两个孩子一句中文都不会说。李先生和太太
在家也不说中文。因为我在他们家,他们才破例跟我说些中文,但跟孩子还是完全用英
文交流。也许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快地提高英语水平吧。但那天我觉得很
别扭,明明夫妻俩都是中国人,说中文多顺畅,多容易沟通,偏偏要说那蹩脚的英文,
有什么必要呢?另外,长此以往,孩子一句中文都不懂,这难道是件好事吗?憋了半天
,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周女士一句:“你怎么不教孩子说中文呢?”“入乡随俗呗”周女
士用了一个成语回答道。“我觉得,孩子会说中文,懂一点中国文化,对他自己也有好
处。”我又说道。说完之后,我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多管闲事了。“你以为,将来他还
会回中国生活呀!他生在加拿大,就是加拿大人了。他自己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有,语
言不就是用来交流的吗?没有语境怎么交流?”“你们可以在家里说中文那”,我坚持
道。“没有用,你看,我们回国,国人根本不理我们,回去有什么意思!再说了,我们
还要先学英文那,不懂英文怎么在洋人的世界里混饭吃?”我沉默了。
前两年,他们搬到我家附近的一座豪宅里。一天黄昏,我看到他们的儿子在小区遛狗,
我大声地用中文问他:“David,你妈妈在家吗?”他理也没理我。开始,我有点生气
,等他走远了,我突然想起,他不懂中文!这不能怪他。去年,他们的儿子也上高中了
。这孩子很孤独,从来没见他跟附近的邻居或同学来往过,倒是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在
黄昏,遛狗、散步。前几天,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出门散步的我遇见了周女士。我们聊
了很久,她告诉我,目前,她丈夫公司里的项目80%都是跟中国合作来完成的,与原来
的大客户欧洲已经没有业务往来了,与美国的业务往来也在减少。她开始后悔没教儿子
中文,但现在醒悟有点晚了,儿子对中国的任何事情都没什么兴趣。他仍然坚持自己是
加拿大人,却没有几个当地的好朋友,显得有点孤独寂寞。现在,周女士很担心儿子,
但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她问我有什么办法。我也没办法。连
家长都摈弃中国文化,不讲自己的语言,又如何让孩子继承自己的语言呢?再者,这种
意识形态里的东西应该越早向孩子灌输越好。像张女士那样,在孩子几岁时就动手进行
传统文化和身份认知的教育。长大后,在自己是谁的问题上,他便不再困惑,也就是说
,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是哪里人,将来走到哪里都会自信地说,我是XX人。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很显然,“香蕉人”对身份认知和文化归属的困惑不仅来自于社会
环境,也来自于我们华人的每一个家庭。孩子每天在学校接触的是西方文化,也接受了
这些文化。要想使孩子保留我们自己的一些传统文化,回到家中,我们做家长的必须坚
持将自己原有文化的精华传授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原有的文化当中还有如此灿烂
的东西,因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愿意并持久地去接触它、学习它、保持它。
我觉得,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保持原有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先是口
头上交流再到笔头的交流。让海外子女一下子洋洋洒洒写上一千字的中文文章恐怕不太
现实,除非是生在国内并读完初中的孩子。即使读完初中,语文不好的孩子也难写出这
样的文章。到周末中文学校学习固然是一种学习中文的渠道,而在家里学习中文更是行
之有效的方法。家长们应该做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在孩子回到家中,利用吃晚
饭的时间跟他们用中文进行交流,即使他们用英文回答你,你也要坚持不懈地用中文说
下去。这样,天天晚上听你说一段中文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
我的表哥,纽约珠江百货的老板,来自台湾的程先生有他的一套育儿经。在儿女如何保
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对其身份的认知方面有独到见解。首先,以身作则。在家绝不
说英文,坚持跟太太及孩子说国语(中文)。其次,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和中国歌曲。他
的店子里放的大都是中国音乐和歌曲,家里也是如此。再次,他和太太每年利用“广交
会”回国一次,紧跟中国发展的潮流。从中国回来后,他们大力宣传中国的日新月异。
而他们的女儿妞妞从小长大一直跟他说英语,从不说国语,但表哥表嫂说的每一句国语
,她都能听懂。所以,表哥并不着急,还是坚持跟孩子说国语。到了高中,一向活泼开
朗的女儿变得心事重重,郁郁寡欢。一天,表哥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好长时间脸上都
没见笑容。女儿突然问了一句:“爸爸,你说,我是中国人吗?”这下子把表哥问住了
。“你说呢?”表哥聪明地反问道。“又是又不是。”女儿回答得很矛盾。“为什么这
么说?”表哥又问。“虽然我生在纽约,可我不喜欢纽约。我的皮肤是中国人的皮肤,
我的心也不能说就是美国人的心,因为天天在家里,我听的都是中国音乐、歌曲,还有
……国语。但是,我不会说国语,我也不能算个中国人。我哪里人都不是!”她沮丧地
说。表哥沉默了一会儿,拍拍女儿的肩膀,坚定地说:“将来你会知道自己是哪里人的
。”显然,妞妞也遇到了身份认知的困惑。直到上耶鲁大学新闻系的第二年暑假,她终
于主动找到表哥,说:“爸爸,不知怎么地,我对中国历史感兴趣了,而且是特别感兴
趣,但我的中文不好,我想去北京大学学习一年中文,行吗?”表哥二话没说便同意了
女儿的想法。一年之后(2003-2004),在美国时从不说汉语的妞妞回到了纽约,此时
的她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跟表哥自如地交流思想了,而且她还毫不掩饰地说,自
己很喜欢中国,并信仰共产主义。表哥并没有强迫女儿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但用行动
影响和教育了孩子。这就是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
也有的家长更苛刻(比如我自己),孩子回家后不能说英文,必须用中文跟父母交流。
如果孩子跟他们说英语,他们会马上说,“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还是讲中文吧”。孩
子就不得不讲中文了。天天如此,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孩子会忘记自己是谁吗?
最近,我多年的好友竹子——一个非常勤奋、聪明、好学女人,从美国给我发来了一个
邮件,并兴奋地告诉我,她最近被唐诗深深地迷住了,并且正在教她三岁的儿子学习唐
诗。她说,儿子的英语可以到学校学,但中文一定要在家里学够!听到竹子的这番话,
我特别高兴和欣慰,她的路子不仅走得对而且选材更高明——《唐诗三百首》。
我建议,在海外的家长们不妨借鉴这种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尽早地接触中国文化,学习
其中的精华,不忘自己的历史。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不再困惑,坚定地自豪地告诉世
人:我们是生活在海外的炎黄子孙!
Read more: “香蕉人”的困惑 - Cristal的日志 - 贝壳村 -
p***a
发帖数: 6202
2
我也听说,有的ABC小朋友长大以后对自己的identity感到困惑以至于得抑郁症。。。
在文化上让他们有自己的identity是挺重要的。
我们OCEF在中文学校做宣传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OCEF建立孩子跟中
国的connection,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
1 (共1页)
进入mitOCEF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系里中国同事聊天家长为治儿子网瘾网吧贴告示:请禁止他上网(图)
偶然 (陈秋霞 vs张清芳)女子为挽回老公 法庭上用甄嬛体琼瑶体作答辩
女朋友的表哥居然叫我表哥。。。*******中文流利的大胸白妞
她的一次次出轨,他只在第一次知道时皱了眉。·[合集] 这个关于ABC大家也是有偏见
[OCEF征文]看到老师布置的日记周记发愁怎么办?这几天找OB找的我烦死了
跟政府部门一定要亲自跑腿不能电话!沈阳大爷教训笑死!iphone5 的中文Siri 太坑爹了! (转载)
中文教育千万不能放弃啊孩子送daycare以后拒绝说中文咋办
说点自己的看法 - 球友请进。非球友请绕道,谢绝参与。求湾区DJ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孩子话题: 中文话题: 困惑话题: 中国话题: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