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Returnee版 - 吴量福:戈壁滩上种水稻——“千人计划”之我见
相关主题
国内目前各项海外人才招徕计划介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简介
160人中的9人,中科院千人计划比较寒碜南方科技大学的青年千人
"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工作启动关于“千人计划”的待遇(尤其是生活方面的)的政策到底在哪里?
青年千人计划启动,欢迎海归科大!南开诚聘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联系方式和待遇)
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千人中国人才战略延揽海归
青年拔尖人才 - 怎么感觉比青年千人计划支持力度还要大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招聘计划 (转载)
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热忱期待有志之士加盟中科院遗传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高薪聘请青千及百人人才
CIAC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千人计划”人才招聘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千人话题: 计划话题: 贤士话题: 招贤话题: 戈壁滩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A
发帖数: 1169
1
关键词:
六年前的2003年,我与童年好友葛荃教授合作,针对当时国内高等教育中“高薪招贤”
政策问题做了一项比较研究,研究成果于转年在《开放时代》发表,题目是《从‘高薪
招贤’看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2004年第1期,Pp 91-106
)。我们当时的结论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是建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文化,高薪
招贤之策对此不仅无助,而且其可行性更待商榷。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2009年。我们回首望去,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文化依然渺无踪迹,但
见学术腐败之风越演越烈。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狗咬人”案子接踵而至,涉嫌抄袭剽
窃者的“官职”越来越高,涉及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手段更是——怎么说呢——更是
越来越厚颜无耻。国内有良知的学者们心里最明白,这六年间,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是
进步了?是原地踏步?还是有所倒退!
近日,我在《中国新闻网》上读到由中 组部主持的“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的
有关报道。根据我的理解,这个计划的实质与六年前的高薪招贤政策如出一辙:以重赏
(目前仅仅是由中组部出资的100万安家费)引进海外的“勇夫”。换一句官方语言就
是,以优厚的条件鼓励各类分散在他国的“世界范围内的顶尖人才”回国。与“高薪招
贤”政策略有不同的是,这个“千人计划”不只包括招揽科学创新类人才,还包括企业
、金融等众多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
今天就来谈谈这个“千人计划”。
我们必须指出,承认在诸多的领域中欠缺高水平人才,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知道并
且承认有不足之处,才能改善。仅就这一点,我是支持“高薪招贤”或者眼下的这个“
千人计划”的出发点的。尤其是,“千人计划”由执政党的组织部门直接出面主持,虽
有越俎代庖之嫌,却也由此可见国家高层的决心。但是,这个计划的效果与可行性却值
得推敲。
一、效果
首先,“千人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基于一个假设:国内已无“贤士”可招。这就涉及
到一个所谓“土壤与禾苗”的问题:是利用肥沃的土壤来培育健壮的秧苗呢,还是倒过
来,以秧苗来培养土壤呢。这里说的“土壤”,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学术研究与科技发展
的良好社会与文化环境。
新中国建立已经60年,改革开放已有30年,搞“高薪招贤”也已经至少有十几年了。怎
么就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与科技发展的文化环境呢?从高校与研究机构人事
管理的层面看,教授们可以随意调动,向“高处流”。高处的单位以房子、津贴等优惠
条件来“招贤”。而且,各个高校也可以自行引进外国的贤士。这里谈到的“高处”也
许是学术研究、科研发展较差的单位,但愿意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贤士。虽然地处低洼
,却有重金相赠。只要有了贤士,无论本土还是外国,都可以开设硕士点、博士点什么
的。这样,多年下来,当下中国已经成了博士生产头号大国。然而,“建立学术研究与
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却仍然停留在“目标”上。
显然,决策高层仍然认为外来贤士还不够多。怎么办?推出“千人计划”。一次不够,
二次实施!这种做法无异于向严重干旱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移植水稻秧苗,期待着戈壁
滩变成万亩水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应该率先考虑一下,
为什么戈壁滩不能种水稻呢?其实,答案在问题提出之前就已经有了。目标中的千名海
外贤士原本就是从中国流出海外的。假设,这千余人没有留学外国,而是留在国内,他
们还会作出今天这样的成绩,成为“优秀人才”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因就是,国
内没有能够将这些人培育成世界顶尖级人才的学术文化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海外优秀人才能够带来新的学术、科研以及新的管理理念。或许,更重
要的是,他们能帮助引进一些项目与资金。我百分之百地赞同利用贤士们这些优势的做
法。但是从长远看,这些人对于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的作用却不大。这一点,
我们已经在实践中看到了。在西方各国的实践中,很少见到政府出钱到他国去招贤,但
是各国之间学术科技上的交流却十分频繁。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
家,所谓“五湖四海”,他们到了美国就能变成可招徕的“人才”。这是为什么?其中
的道理很简单,无需赘叙。
其次,“千人计划”的实际效果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就算我们移植了水稻秧苗,
在戈壁滩上修建起来一块水稻田,但是,在戈壁滩的大环境里,这块小水稻田又能维持
多久呢?把国际人才招回国,这些在海外育秧棚里长大的秧苗又能在戈壁滩上维持几天
呢?就以我自己来说吧,我不抽烟,不喝酒(皮肤对酒精过敏),不喜欢唱“卡拉OK”
,更不喜欢“洗澡”。这几个“不”字基本上杜绝了我能够成功地在中国办事的渠道。
这里面还有一个程度问题。假设被请回国的贤士中,可能会有一些人对上述活动应付自
如。可是,如果每周七天中,要拿出3-5天去吃喝、唱歌、甚至洗澡,他们还能象在国
外那样继续作出成绩吗?
最后,招徕的贤士中,很多人都会被委以重任,不是所长,就是院长。这里就带来一个
问题:从一般的道理来说——举例说吧,一个研究生物的世界顶尖级人才,是不是就能
将一个生物学院的管理好呢?与其他各领域相比,教育管理或曰高校管理涉及到另一套
学问!“千人计划”的主持人可能没有深入地思考这个简单的道理。
从网上的消息看,“千人计划”的实施包括贤士的挑选过程是不透明的。非透明运作的
结果是失去了请公众辨识真伪的机会。弄不好,又会从美国请回来一个什么“院士”。
我在美国读书学习工作已有22年了,可还真不知道美国有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同等的科研
机构;也没听说美国设有与中国“院士”相对等的“头衔”(找不到一个对应的概念,
请原谅)。如果将招贤过程公开,就会有世界范围内的识别机会,那有多好,再不会发
生将“Member” 忽悠成“院士”的丑闻。
另外,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薪招贤的目的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不同的管理
理念。这样一件好事,为什么要在暗箱里操作呢?据说参与“千人计划”制定的人之中
,就有已经被招徕的“顶尖人才”。这些人难道不懂得政府透明运作的必要性吗?他们
如果不懂得这一点,那么他们搞教育管理也不会成功;如果懂而且也提出来,但没有被
采纳,那么,这些贤士的先进理念就没有起到作用。棋局未开,先输一招!
二、可行性
从计划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的角度看,一个计划制定的过程总是从可行性研究
开始。中国政府不缺钱,资金不会是问题。但我希望“千人计划”的主持机构对海外到
底有多少55岁以下的世界顶尖级华人人才应该有一个估算。而且对多高的待遇才叫“高
待遇”也应该有所了解。
我们在2004年的那篇文章中,对海外(以美国为例)留学生的状况有分析,这里不再重
复。这次为了能说明问题而不涉及他人的隐私,我干脆就拿我自己当例子来说明问题。
与“顶尖级人物”相反,本人仅仅是美国地方政府一官吏,在某大学教书,还是兼职,
绝对类属平庸之辈。由于是政府机构、公立大学,我的工资福利是公开的,网上全有。
为了多少能将自己的收入状况遮掩遮掩,在此我就不具体指出查找美国地方政府官员收
入的办法了。假如,国内某单位看走了眼,打算把我这样的人当作顶尖级人物招回国工
作,这就涉及到我的费用问题。这里说的“费用”,不包括“招勇夫”的重赏,而仅仅
是能让我保持在美国的生活水平:每月交住房按揭、支持儿子上学,外加有些积蓄,将
来退休后过日子、看病。从收入看,我家的生活水平在美国不算富有,但要说是中产阶
级,也还可以了。
我在美国地方政府打工的年薪为112,000美元(2008年,税前)。在大学兼职教书,挣
不了几美元(10000以下),可以不计。这是我拿回家的毛收入。我供职的政府机构真
正在我身上的支出还要多些。其中我获益的部分包括:单位为我退休金中增添(1:1)
的部分、医疗保险、牙科保险、眼科保险,为我在联邦的社会安全保险(Social
Security;1:1)) 中添的钱,为我上的失业保险金,等等。这些加在一起,约为我年
薪的25%-30%。所以,我实际享受的收入为130,000美元左右。当然,其中有许多钱现在
是拿不到的,而且眼下能拿到的数目中,还要除去各种税款。
假设我应招回国服务,即便不要“赏金”,只求持平,那么那个走了眼的单位至少要支
付我120,000美元年薪(假设在国内也要扣除各种税、保险金等等),折合成人民币约
为(按目前‘1:6.82’的兑换率)818,400元。这仅仅是让我自己全职回国工作,将老
伴儿和孩子留在美国。这个数目比目前“千人计划”的“重赏”可算是低的了。
从我自己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即便是招徕像我这样一个平庸之辈回国,所需费用就如此
高昂。而我又能做什么呢?不外乎教授几门有关美国地方政府、信息系统管理,或者研
究法的课程,或者到政府去帮助搞搞应急管理的事。再高兴了,外加教教英语口语。但
是,在大学里,80多万的年薪是一个什么样的数目,国内诸位比我要清楚得多。
问题的关键是,在设定“重赏”金额的时候,不能将海外人才在外国的年薪按照兑换率
折合成人民币。
我手下有一位程序员,单身。一周五天都要到外面吃午饭,平均每顿花13美元(含小费
)。折合成人民币呢,等于他每天在午餐上要花88元。每月工作日为20天,那么他每月
的午餐就要1760元。大家想一想,国内普通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大约为2,000—3,000元
。假设这位程序员到中国去工作,同时保持他每天到外面买午饭的习惯,那才需要多少
钱呢(10元一餐)?即便此人才华横溢,是编程的天才,最多也就再补贴40元午餐,也
就可以了。50 元一顿的便餐式午餐,在中国应该算是很高级的了,大可不必按照美元
汇率发给他每月12,000左右的午餐补贴。
大家可能会说我这个“程序员”的例子不合适。“千人计划”是指世界级人才。但是,
无论是世界级,还是一个小程序员,道理是一样的。美国的各大公司之间也相互挖“人
才”,但他们的“重赏”并没有超出美国“高薪”的限度。
还回到我自己的例子看,如果普通的中国教授年平均总收入(灰色的不算)为10万,那
么,我领到的81万就太离谱了。但是,这也就带来了“重赏”政策可行性的另一问题了

我这个81万的“要求”似乎是必须的。因为我可能要将其中一部分换成美元,汇回家交
儿子的学费、继续交那一辈子还不完的购房按揭,等等。这样一来,这81万元似乎就不
算高了。外加每年还要回几趟美国探亲,那费用就更大了。所以,作为一个经济动物的
人来讲,我就会觉得有点不上算。要是按照前文讲述的道理,只给我10万元的“赏钱”
,那我就可能不原意回去了。即便加码,比一般教授们要高两倍半,到25万元,还是不
够。在那种情况下,我会有两个选择,第一,根本不考虑回国去。或者,第二,我会到
处忽悠,硬将自己包装成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协会的“院士”,那样我就可以索讨大价钱
。也许真能得到100万元的安家费,另外将年薪提到100万。这第二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苦
涩的调侃。然而,正如我们在2004年的研究中已经探讨过的那样,在美国大部分“著名
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们都会遇到这里讨论的问题。
在我兼职教书的大学里,如果是得到“Tenure ”的教授(Tenured Professor;也就是
国内常说的‘终身教授’),这辈子吃穿算是有着落了。我的导师去年刚刚退休。他的
退休金是原工资的85%,同时他仍然享受与在职教授一样的医疗保险。如果他回系里教
课,还要再单独领取课时费。有这样的福利待遇,在这所大学里教书的中国籍教授们(
我就认识好几个),尤其是还没拿到、但即将拿到“Tenure”的那些,还会回国去吗?
那些拿到Tenure 的中国籍教授们,能够将这个来之不易的Tenure一刀割掉,全职回国
去吗?“全职”是个什么概念?就是“百分之百的一仆一主”。跟了新主人,就不能偷
偷回去伺候前主人;一夫一妻,赵女与张三离婚,改嫁李四。改嫁后就不能与张三藕断
丝连。这些关系搞不清,于是就出现了网上追究的那些事:某人是否真的“全职回国”
啦,为什么不举家东渡太平洋啦。
这是我兼职的这所大学里的中国籍教授们(都够不上世界级顶尖人物)的情况。在美国
其他大学和研究机构里的中国籍教授及研究人员们的处境,与这里介绍的情况大概也是
八九不离十。
6年前,我们提出的一个说法是:我们不排除有世界级顶尖人士中,有人回国工作就是
为了报效祖国。如果是这一类人,不用“重赏”也是要回去的。现在,有这样的人了吗

大公司里的高级管理人员、自我创业成功人士,当另作别论。以后再专文讨论。
行文至此,我谈了“千人计划“的效果和可行性。不过我觉得好像只是提出了一大堆问
题,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也许这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好处。在效果和可行
性之间,效果是更需要考虑的问题。只要有钱,可行性就不是问题。但高价移植回去的
秧苗,是否能将戈壁滩改造成万亩水稻田,就不那么简单了。
最后,还是拿我自己的例子来做结尾。我将来要是有勇气回国当“老海龟”,我大概会
这么办。第一是我能做的。我可以全职教书,带研究生。虽然没有世界级顶尖人物的水
平,但保证能带出几个写论文不抄袭、不自我克隆的研究生来。教课呢,也保证能把学
生讲得下课铃响了还不愿意离开。这样做几年,也许能在戈壁滩上开垦出一小块水稻田
。第二是我的条件。我也不要重赏,中国大学老师的平均工资,外带其他上课的补贴就
可以了。住房上呢,最理想的是,学校有专供海龟老师住的公寓。不要豪华,只求干净
、方便。最后呢,作为经济动物的我呢,可能还会与学校签一份合同:如果我能在双方
同意的时间内带出几个像样的研究生,那么在合同到期的时候我应该得到一笔奖金。
我想,很可能有其他“老海龟”会对这种方式感兴趣呢。
(感谢吴量福博士惠寄)
d********a
发帖数: 1852
2
好长!先顶再看。

106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关键词:
: 六年前的2003年,我与童年好友葛荃教授合作,针对当时国内高等教育中“高薪招贤”
: 政策问题做了一项比较研究,研究成果于转年在《开放时代》发表,题目是《从‘高薪
: 招贤’看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2004年第1期,Pp 91-106
: )。我们当时的结论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是建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文化,高薪
: 招贤之策对此不仅无助,而且其可行性更待商榷。
: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2009年。我们回首望去,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文化依然渺无踪迹,但
: 见学术腐败之风越演越烈。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狗咬人”案子接踵而至,涉嫌抄袭剽
: 窃者的“官职”越来越高,涉及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手段更是——怎么说呢——更是
: 越来越厚颜无耻。国内有良知的学者们心里最明白,这六年间,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是

c**p
发帖数: 38
3
颜宁:千人不是回来干活的,千人是来掌舵的。
关键是要回去一批能改造土壤的人。

106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关键词:
: 六年前的2003年,我与童年好友葛荃教授合作,针对当时国内高等教育中“高薪招贤”
: 政策问题做了一项比较研究,研究成果于转年在《开放时代》发表,题目是《从‘高薪
: 招贤’看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2004年第1期,Pp 91-106
: )。我们当时的结论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是建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文化,高薪
: 招贤之策对此不仅无助,而且其可行性更待商榷。
: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2009年。我们回首望去,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文化依然渺无踪迹,但
: 见学术腐败之风越演越烈。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狗咬人”案子接踵而至,涉嫌抄袭剽
: 窃者的“官职”越来越高,涉及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手段更是——怎么说呢——更是
: 越来越厚颜无耻。国内有良知的学者们心里最明白,这六年间,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是

e******g
发帖数: 461
4
老李你太黄了。。
L***s
发帖数: 9258
5
你心中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D

【在 e******g 的大作中提到】
: 老李你太黄了。。
z***y
发帖数: 13818
6
你要是这么反应就上当了.
老李一定做清高无知状指责你下流

【在 e******g 的大作中提到】
: 老李你太黄了。。
L***s
发帖数: 9258
7
你们说什么来着?我怎么听不懂啊?*_^

【在 z***y 的大作中提到】
: 你要是这么反应就上当了.
: 老李一定做清高无知状指责你下流

z***y
发帖数: 13818
8
行拉,别闹了.

【在 L***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们说什么来着?我怎么听不懂啊?*_^
L***s
发帖数: 9258
9
ok.. ok.. stop... 我去把我的帖子删了... 太低俗了。

【在 z***y 的大作中提到】
: 行拉,别闹了.
h********r
发帖数: 316
10
中国就是指手划脚的人太多,比如吴量福博士。中国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人,不是那些
刷嘴皮子的人。
k*****r
发帖数: 21039
11
JB,丫就是靠当11公手淫幻想对象爬上去的,11公这么嚣张,人有退路。

【在 c**p 的大作中提到】
: 颜宁:千人不是回来干活的,千人是来掌舵的。
: 关键是要回去一批能改造土壤的人。
:
: 106

f****e
发帖数: 24964
12
土鳖又不是傻子,让你来帮忙糊弄党中央,你还想抢我的位子,没门

【在 c**p 的大作中提到】
: 颜宁:千人不是回来干活的,千人是来掌舵的。
: 关键是要回去一批能改造土壤的人。
:
: 106

1 (共1页)
进入Returne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千人
国家纳米中心招聘科研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 - 怎么感觉比青年千人计划支持力度还要大啊
伟人范犇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热忱期待有志之士加盟
要去上海科技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面试,前景如何啊CIAC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年千人计划”人才招聘
国内目前各项海外人才招徕计划介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简介
160人中的9人,中科院千人计划比较寒碜南方科技大学的青年千人
"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工作启动关于“千人计划”的待遇(尤其是生活方面的)的政策到底在哪里?
青年千人计划启动,欢迎海归科大!南开诚聘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联系方式和待遇)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千人话题: 计划话题: 贤士话题: 招贤话题: 戈壁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