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江隆基
1 (共1页)
x******g
发帖数: 33885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江隆基自杀身亡 ZZ
1966年6月25日下午,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江隆基自杀身亡,年61岁。江隆基是陕
西西乡人,生于商贩家庭,兄弟四人均考入大学,为当地望族。1925年江隆基考入北京
大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留学,因参加反日游行被驱逐回
国。1931年江隆基在杨虎城资助下,赴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学习。1936年回国从事教育
工作,一直做到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等职。1952年10月,江隆基
出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当时北大校长马寅初不管事,北大工作主要由江隆基
领导。由于江隆基资历老、级别高,与北京市委在工作中有很多矛盾。1957-1958年,
由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负责推动的反右运动中,北京大学有716名师生被定为右派
分子,其中589名是学生。江隆基做为北大党委书记,对此负有责任。然而邓小平、彭
真等人,以江隆基对右派分子手太软为由,将原本要出任兰州大学校长的陆平(原铁道
部副部长),调到北京大学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而江隆基因得罪北京市委,被发配到
兰州大学当校长。
1966年6月1日,毛泽东利用聂元梓的大字报,向北大校党委发起攻势,试图以打倒
陆...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ch1102 (I am an auto mechanic),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重温老逼养的对猥琐男/知识分子眼睛男的摧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16 22:33:37 2016, 美东)
在文革初期遇害的32名大学领导人。赵宗复,太原工学院院长1966年6月21日 江隆基,
兰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66年6月25日 高芸生,北京钢铁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66年
7月6日 陈传纲,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1966年7月 郑思群,重庆大学校长
兼党委书记1966年8月2日 李敬仪,南京师范学院教务长兼党委副书记1966年8月3日 李
达,武汉大学校长1966年8月24日......
一,江隆基在文革中的遭遇
江隆基,男,1905年生,兰州大学校长及中共党委书记,1966年6月初开始遭到“斗争
”,6月25日自杀,时年61岁。笔者收集到三份文革初期兰州大学的人印发的关于该校
文革发展的材料,可以从中发现,作为大学领导人,江隆基在文革中的遭遇相当典型。
1966年5月,在... 阅读全帖
m*******2
发帖数: 503
3
在文革初期遇害的32名大学领导人。赵宗复,太原工学院院长1966年6月21日 江隆基,
兰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66年6月25日 高芸生,北京钢铁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1966年
7月6日 陈传纲,上海复旦大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1966年7月 郑思群,重庆大学校长
兼党委书记1966年8月2日 李敬仪,南京师范学院教务长兼党委副书记1966年8月3日 李
达,武汉大学校长1966年8月24日......
一,江隆基在文革中的遭遇
江隆基,男,1905年生,兰州大学校长及中共党委书记,1966年6月初开始遭到“斗争
”,6月25日自杀,时年61岁。笔者收集到三份文革初期兰州大学的人印发的关于该校
文革发展的材料,可以从中发现,作为大学领导人,江隆基在文革中的遭遇相当典型。
1966年5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文革的一系列的会议之后,江隆基被中共甘肃省委确
定为文革的重点攻击对象。在其他省,也由中共省委定出了这样的名单。这些名单上的
人主要是教育界文化界的一些人物,比如,后来和妻子李敬仪一起被打死的江苏省的教
育厅厅长吴天石(请看他们的条目),也是这样。
1966年5月10日,兰州大学召开“声...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334
4
【图文】黑白真相——他们惨遭文革迫害
超级工程一览 · 2016-07-21 · 来源:超级工程一览新浪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大 / 中 / 小
【摘要】文化大革命过去五十年了。在过去的四十年间,中国媒体上充斥着对文革的控
诉文章。其中有大量是关于文革运动如何迫害领导干部。造反派像疯子一样残酷折磨那
些老干部。一切都显得那么荒谬绝伦、莫名其妙,那么不可理喻。 毛泽东引用过德国
哲学家黑格尔的理论,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世上的一切皆
有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
黑白真相
——他们惨遭文革迫害
1959年7月,江西庐山会议合影,左起张霖之(煤炭工业部部长)、廖鲁言(农业部部
长)、吕正操(铁道部部长)、韩哲一(国家计委副主任)、余秋里(石油工业部部长)、李
锐(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吴芝圃(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其中农业部长廖鲁言,是1958年
大跃进时期,向党中央谎报粮食产量,造成全国粮食供给困难的罪魁祸首之一。文革中
被农业部群众打倒批斗,关入秦城监狱,后死于狱中。1958年谎报钢铁产量的冶金工业
部部长王鹤寿,是全国大炼钢铁的罪魁祸首,文革中同...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政治运动”(这是反
右和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使用的称谓),总的来说就是群体性迫害及其发展。这种发
展,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迫害手段的更加野蛮,特别是所谓“群众专政”方法的普遍采
用和校园暴力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是迫害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不但在人数上增加,
而且被迫害的群体...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悲歌:文革中北大教授死亡率1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4 22:45:33 2018, 美东)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1162
7
兰州大学的名校焦虑:教师流失多指标落后同类大学
中国新闻周刊
2017-06-01 01:23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位于兰州市区45公里外的国家级贫困县榆中县夏官营镇
1981年,山东考生薛德胜的哥哥替他做主,填报了高考志愿:“听说兰州大学很不错,
你就报那儿吧。”薛德胜回忆说,“那时候,在大家眼里,除了北大、清华被看作最顶
尖的大学之外,国内其他重点大学都差不多,并没有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填志愿只是挑
大学,而不是挑地区。”从东部大省山东来到遥远的甘肃兰州,薛德胜不觉得有什么吃
亏。
如今,身为兰州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兼科研处处长,薛德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想方设
法留住人才。他坦承,在兰大度过的36年漫长岁月中,自己也曾有过离开的想法。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兰大教授离职是一个非常普遍和持续存在的现象。
兰州大学这所百年名校,多年来一直在经历一场以人才流失为主要标志的衰落。
光辉岁月
薛德胜读书时赶上了好时候,那是兰大重整旗鼓、焕发活力的黄金年代。
有数据为证:1980年,李政道到中国为美国哥伦比亚、哈佛等名牌大学物理系招收研究
生,在为此所设的全国联考中,兰大物理系学生取得第一名;1981~1...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8
文革中自杀的部分知识精英名录(第二批105名)
作者:张允若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年04月21日
本站发布:2011年04月21日
前 言
去年12月,本博刊发的“文革中自杀的部分知识精英的名录”(105名),引起了许
多人的关注,并在民间广为传播。经过继续收集和整理,现在刊发名录的续集、或者说
是第二批名录,总共也是105名。
我曾经在博文中说过,迎接建党90周年,最应该做的事情便是回顾历史、反思历史
、总结历史。所以,这段时期我的博客将继续围绕这个沉重的话题,提供种种观点和材
料,供朋友们思考和讨论。
在第一批名录的后记中,我曾提到:自杀身亡,只是文革受难者被迫害致死的方式
之一(另外还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被直接殴打、枪杀、折磨致死,一是被殴打折磨
后大伤元气、得病而死)。我是出于偶然的因素进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在接触了众多
受难者材料后,我深深感到,自杀而死比其他死亡方式要更加集中、更加强烈地凸显精
神方面的东西。一则,自杀者在面临生死抉择之前,一定经受了残酷的、非同寻常的精
神折磨(或者遭遇到激烈的、如雷击顶的精神冲击),出现了“生不如死”、“再也活不
下去了”...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7361
9
下岗工人被批斗了么?被游街了么?被打死了么?
还不开除公职工资照发呢,毛轮别意淫了好不好,给你段话抽抽你吧
文革发生后,受到迫害。1966年6月17日,得到工作组支持的一些“左派”学生到
江隆基家中,把他一路拖着跑到操场,进行“斗争”。他们把桌子和凳子层层相叠,让
江隆基跪在上面,并戴上了重十多斤的铁笼子。6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告诉兰州大学
学生,他们已经做出撤销江隆基职务的决定。第二天,在兰州大学又召开 “斗争”江
隆基大会,再次对他使用罚跪、戴高帽子、拳打脚踢、游街等方式。6月25日上午,中
共甘肃省委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撤销江隆基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当天下午,江隆基
被殴打致死。
1978年4月,在时任中组部部长胡耀邦同志及王震将军等人的大力推动下,中共甘
肃省委为其彻底平反昭雪,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g********x
发帖数: 7361
10
呵呵,刚才是谁在说开万人批斗大会的没冤枉的来着?这些人的事情就凭你个P孩掭张
脸鼻涕拉乎的就想说清楚?毛轮们也知道这个话不好说,只好自抽了
不过无所谓啊,江隆基该不该平反,都足以证明楼主是胡扯蛋,毛轮是胡扯蛋
只要从逻辑上分析一下即可
1 江隆基该平反-》批斗他是不对的-》工作组是不对的-》支持工作组的刘少奇是不对
的-》这笔帐该算在刘的头上(楼主的帖子就这个意思)-》刘少奇完蛋后应该给江隆基
平反了-》不对头啊,事实不是如此-》老毛死后给江隆基平反了!-》这个帐该算在老
毛头上?-》毛轮傻眼了。
2 江隆基不该平反-》批斗他是对的-》工作组是对的-》支持工作组的刘少奇是对的-》
为啥毛轮骂刘少奇?-》毛轮傻眼了。
呵呵
t*******y
发帖数: 21396
11
第二天,在兰州大学又召开“斗争”江隆基大会,再次对他使用罚跪、戴高帽子、拳打
脚踢、游街等方式。6月25日上午,中共甘肃省委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撤销江隆基的
党内外一切职务”。当天下午,江隆基自杀身亡。
M******8
发帖数: 10589
12
来自主题: PKU版 - 转载:《北大五年》
王曾瑜
行年六十有五,已是标准的老人。人到老年,思考和理解力尚可,而记忆力的减退
,自不可免。回顾1957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的旧事,很容易引起人们常说
的往事如烟、人生苦短之感慨。我曾在为《北大人》所写的自传中说:“在世界近代史
上,北京大学对本国历史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非世界各国其他名牌大学所可比拟。多
灾多难的校史,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多灾多难的国史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校史中最可
痛心的损失,自然是很多代学子,在不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学业的损失。”我认为
,这应是对母校校史所作的客观、公正和科学的评估。如果用另一句白话说,就是在不
良政治下,北京大学做了本来不需要做的事,却未能把本来应当做的事做好。
但是,对一个特殊群体,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大学生而论,我们在校期间
,对推动本国历史进步说不上做出贡献,主要还是属于多灾多难而蒙受损失的群体。用
一位同学的话说,我们在校期间,正值北大的民主和科学传统被摧残最烈的时期。尽管
时代给了我们过大的缺憾,但在文革结束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我们还是勉力承担着中国
大陆教、科、文等方面的工作。
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和历史... 阅读全帖
F*********k
发帖数: 2252
1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
你看看这些在文革里被弄死的人那些是坏人? 这么长的名单, 你没有冲动骂声毛猪? 你良心何在?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著有《燕山夜话》、《中国救荒史》,以及与吴晤、廖沫沙合著的《三家村札记》等。
死时仅五十四岁。
田家英,史学家。五月二十三曰在中南海永福堂家中遇害,传为汪.东.兴带去的宋
姓警卫处长射杀。四川成都人,一九二二年生。一九三七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共,一
九四八年起任毛泽东秘书。历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室副主
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编辑、注释和出版工
作。著有《民国以来大事年表》、《中国妇女生活史话》、《毛泽东选集介绍》等。死
时年仅四十四岁。
李达,哲学家,教育家,中共创建人之一。八月二十四曰,浮尸武昌东湖珞珈山下
... 阅读全帖
d*****g
发帖数: 1616
14
http://www.qqwwr.com/staticpages/20100420/qqwwr4bcd5b1f-478314.shtml
周培源与江隆基:未名湖畔的知音
江隆基与周培源,不是朋友,又胜似朋友。他们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是党的工作
者与知识分子合作共事、精诚团结的典范。北大临湖轩白皮松的年轮里,铭刻着他们的
欢声笑语;未名湖的水纹波光里,映照着他们俩的身影。一曲新时代的“高山流水”的
故事,将永远回响在燕园浩茫的时空中。
h*****9
发帖数: 6643
15
平啥反啊?这个江隆基有定过啥罪? 既然没定过啥罪,他自己自杀了,你到底要平啥
反?
有几个学生去批斗过,其实那几个学生也被送乡下去劳动“改造”了。
如果这个江隆基还活着,那七十年代初肯定会按排工作, 你就没话说了吧? 哎,你真
得感谢这老江自杀了,所以让你有“平反”一说。
t*******y
发帖数: 21396
16
下岗工人没被批斗,没被游街,只是一夜之间失去所有经济收入,跟文革时代被批斗,
但工资照发,是有本质区别的。人民对先富实行专政,是给出路的,先富对人民下手是
极狠的,一招毙命,不留任何余地。
江隆基的死,是自杀,不是给斗死的,批斗是导致江隆基自杀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江隆
基死的直接原因。正如张妙的死不是因为她骑车上街,而是碰到了要加薪,要加薪是张
妙致死的直接因素,骑车上街不算。你说关监狱,遭批斗,那刘少奇,薄一波之流,解
放前都给关过监狱,遭过审讯,他们死了没有?
t*******y
发帖数: 21396
17
没问你道理,问你事实是什么。
你不大嘴“毛不许给江平反,邓敢放个屁?”,问你毛啥时说了,你就转进了?毛认不
认识江隆基,知不知道江隆基自杀的事儿,刘邓有没有上报过?毛要是不知道世界上发
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谈什么平反不平反?
s******i
发帖数: 115
18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著有《燕山夜话》、《中国救荒史》,以及与吴晤、廖沫沙合著的《三家村札记》等。
死时仅五十四岁。
田家英,史学家。五月二十三曰在中南海永福堂家中遇害,传为汪.东.兴带去的宋
姓警卫处长射杀。四川成都人,一九二二年生。一九三七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共,一
九四八年起任毛泽...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869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hibatai (shibata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害致死的文化名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8 22:06:25 2012, 美东)
“文化大革命”自1966年爆发,至1976年结束。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影响更深远。 下面这些文化名
人文革死难名录,的确是个挂一漏万、小而又小的数目字,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
很大的。
客观地说,毛泽东对这大批文化名人的死,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为遗憾的是
,毛泽东生前从未对他所熟知的这批文化名人的死,有过一字一句的怜悯表示。

一九六六年:
邓拓,作家、著名新闻工作者,旧北京市委三家村反革命集团首恶,五月十八曰在
其家中自杀身亡。福建闽侯人,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O年加入中共,曾任《晋察冀曰
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共历史上第一部《毛泽东著作选集》。一九四
九年后任《人民曰报》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 阅读全帖
N*******3
发帖数: 625
20
【萃英记忆】张光:兰大的教学与科研
日期: 2014-06-24
点击: 2030
小、中、大
时间:2014年1月24日9:30—11:30
地点:陕西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活动中心会议室
人物:张光
访谈人:王秋林
摄像:红叶
文字整理:段小平 红叶
王:张先生,您好。我是兰州大学档案馆王秋林。我们正在开展“萃英记忆工程”
工作,就是以录音录像的形式,留存兰大人对兰大的记忆。经史启祯先生推荐,我们知
道,您曾经是兰大化学系主讲四大基础课的“台柱子”老师之一。所以,今天我们专门
来听您讲述一些对兰大的回忆。请您先做自我介绍。
张:我的经历很简单。我是西安市人,中小学都在西安市上学,1950年考上兰州大
学化学系。当时有一个印象,兰大化学系在西北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就报了兰大化学系
。结果很幸运,被录取了。1950年9月进校,当时学校在萃英门,我们学生按院系分别
住在“嵩山堂”、“衡山堂”等处 ,我住在“泰山堂”。上课在“天山堂”、“贺兰
堂”、“皋兰堂”,那时,化学系的办公、教学和实验室都在“天山堂”。学校开会就
在“昆仑堂”。图书馆设在“积石堂”,工会设在 “至公堂”。我们经常在那里活...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1
章诒和: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转载)
2015-06-17 00:11:00
加州花坊
加州花坊爱神爱人,有喜乐,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过的是精彩人生.
由於第二次婚姻,我得以结识许多毕业於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北大人。如今他们
都在七十开外,不少人已为黄泉客,其中包括我的丈夫马克郁。人走了,人情在,我与
他的同学始终保持着联系。
有人说:1949年后的北大中文系最有出息的一拨,是(一九)五五届的学生。我的
先生恰恰就毕业於1955年。他们这一班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和燕京。1949年后,大陆政
权为建立自己的意识形态体系,从教育下手的第一招就是所谓的院系调整。於是,他们
一齐来到了北大。
在这个班里,我的先生算得上最没出息。没出息到把自己的生活彻底变成一个玩儿
。玩法也别致:能把《离骚》从第一句背到最末一句。能唱京戏,既演金玉奴,又扮赵
高。婚后,我俩去逛河北承德。到了外八庙,我第一次听说“密宗”,啥也不懂,就一
个劲儿追问讲解员。他朝我使个眼色,意思是叫我“闭嘴”。回到“避暑山庄”的招待
所,他沏上一杯花茶,就开讲了。他讲解的“密宗”,听得我一愣一愣的。他的没出息
,还表现在不能“与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
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
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
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
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
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
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
顾。
丁玲的一生凸显了20世纪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历史的基本命题
我知道丁玲的名字还是在文革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一本旧杂志上读到姚文元一篇批
判 “大右派”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长文,几十年过去了,那篇文章给我留下
的印象只有两点:丁玲有一个“反动思想”,叫做“一本书主义”;另一点则是,丁玲
是从一个“灵魂腐朽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最后“堕落为反党大右派”,自那以后,丁
玲的名字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不久文革爆发,在那混乱和知识贫瘠的年代,我通过各种...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5923
23
作者:惠远镇
2010年4月7 日
我当时是西北某城市的中学生,在文革初期那五十多天里,省里按照刘少奇的指示向某
重点大学派了工作组。工作组支持了一部分学生批斗学校领导和老师,该校校长在批斗
后自杀了。这位校长叫江隆基,是个老革命,行政四级干部,是延安边区教育事业的创
始人之一,其资历在当时的教育部长蒋南翔之上。
这部分学生除在本校闹之外,还到中学闹。在我所在的那个城市,这部分工作组支持的
大学生首先到了我所在的中学,他们到我们学校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校师生召集起来
,然后让全校的领导和老师都跪下,用棍棒打其中部分领导和老师。几天后我们的女校
长也自杀了——这位女校长也是一个老革命,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
至于为什么这些大学生在打老师时有所选择,后来也弄清楚了,原来这些大学生在几天
前就派人暗中联络了我校部分学生,这些被他们笼络的学生就成为他们的向导。
由于有这个经历,所以后来看到毛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后,感觉事实
就是如此。刘少奇在文革初期那50多天里的领导,确实起到了煽动群众斗群众效果。
附录1:
炮打司令部
——我的一张大字报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7361
24
毛轮真是擅长颠倒黑白啊,呵呵
那就请毛轮解释一下,既然刘少奇那么坏,那为啥刘少奇倒台后,那些被刘少奇害死的
人,比如这个江隆基,却仍然无法平反?为啥直到老毛死后,他们才可以平反?
g********x
发帖数: 7361
25
哈,毛轮有意思,你是说不该给江隆基平反?
h*****9
发帖数: 6643
26
你要毛泽东给你平反,首先应该是毛泽东把你定罪,是不是?
你把话先说清楚,那江隆基耶就被几个联动一样的学生批斗了,“撤销一切职务,开万
人批斗大会,游街,活活打死” 都是你凭空捏造的。
你就是个无脑加无耻加无赖, 太不要脸了。劝你几句话,你也该有点年纪的男人了,不要一天到晚像个破妇骂人。
g********x
发帖数: 7361
27
毛轮一个个怎么都扭扭捏捏的
到底该不该给江隆基平反,给个准话吧
另外我告诉你啊,彭总也是被开万人大会批斗过的,看来毛轮们认为彭总不冤枉
f*u
发帖数: 5923
28
你怎么知道江隆基没有在刘少奇下台后被平反呢?老百姓看到刘下台后,不都已经明白
了吗?只不过正式的平反是邓做的,算是重新开始为自己的官僚集团聚集势力,形成阶
级分化,否定毛时代罢了。
而且,要说平反,刘少奇都被邓平反了。
f*u
发帖数: 5923
29
刘少奇被邓平反,江隆基被邓平反,里面总有一个是错的,那么算谁的呢?要说都是毛
错,那么毛也是反对刘的。这逻辑怎么通顺呢?
f*u
发帖数: 5923
30
再想想,当时批斗江隆基也好,批斗刘少奇也好,都是老百姓做的,即使是被一些高干
子弟红卫兵主导的,但是后来也被老百姓给孤立了,再被毛抓起来了。而到了邓时代,
所有被批斗的,都是受冤屈,面子上是反毛,本质上是反民,既然所有被批斗的官僚资
产阶级都是正确的,那么唯一错误的就是老百姓。所以邓时代,富士康十三跳,农民工
剖肚验伤,下跪求发工资,都是他们的错,资产阶级官僚阶级都是干干净净一点错都没
有的。
g********x
发帖数: 7361
31
邓没被打倒?毛轮这个滚打的大了,不怕扯到蛋么?
文革期间,邓不过是毛手里一个玩物而已,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毛不说平反二字,邓敢
说个屁?给不给江隆基平反,老毛死之前,哪有邓说话的份,毛轮居然把不给平反这个
责任扣邓头上,真是有脸没脸啊

吗?
t*******y
发帖数: 21396
32
毛哪儿说了不许给江平反了,你大嘴一张就来啊。毛到底认不认识江隆基,还是个问题。
e*u
发帖数: 10016
33
作者:惠远镇
2010年4月7 日
我当时是西北某城市的中学生,在文革初期那五十多天里,省里按照刘少奇的指示向某
重点大学派了工作组。工作组支持了一部分学生批斗学校领导和老师,该校校长在批斗
后自杀了。这位校长叫江隆基,是个老革命,行政四级干部,是延安边区教育事业的创
始人之一,其资历在当时的教育部长蒋南翔之上。
这部分学生除在本校闹之外,还到中学闹。在我所在的那个城市,这部分工作组支持的
大学生首先到了我所在的中学,他们到我们学校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校师生召集起来
,然后让全校的领导和老师都跪下,用棍棒打其中部分领导和老师。几天后我们的女校
长也自杀了——这位女校长也是一个老革命,抗战初期参加革命的。
至于为什么这些大学生在打老师时有所选择,后来也弄清楚了,原来这些大学生在几天
前就派人暗中联络了我校部分学生,这些被他们笼络的学生就成为他们的向导。
由于有这个经历,所以后来看到毛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后,感觉事实
就是如此。刘少奇在文革初期那50多天里的领导,确实起到了煽动群众斗群众效果。
j****f
发帖数: 381
34
[转帖]1918年,毛同志在北大
......
三、毛同志在北大的感受
讲完了这三个小故事,有条件言归正题了。
话说毛同志于1918年8月19日,第一次从湖南来到北京。他后来在与斯诺谈话中谈
到了这一段经历:
“我自已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
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坑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
身旁的人。”
“对于我,北平好像花费太大了,我是从朋友们借了钱来北平的,来了以后,马上
就必须寻找职业。杨昌济--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员,这时是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我请他帮助我找寻一个职业,他就把我介绍给北大的图书馆主任。这主任就是李大钊,
他不久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后来被张作霖枪杀了。李大钊给我找到工作,当图书
馆的助理员,每月给我不算少的数目--8块钱。”(笔者注:酸溜溜了。嫌钱少呀!这
很正常。)
毛说8块钱不算少,那是自我调侃。那时北大的名教授的工资高者有300多元。8块
钱,让毛感到屈辱。
一个临时工,图书馆助理员的岗位,8块大洋的工资,这三项决定了当年毛同...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PKU
标 题: 钱理群:发生在未名湖畔不应忘记的往事—记1957年的三个学生刊物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 21:29:07 2018, 美东)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6
http://bbs.tianya.cn/post-university-221832-1.shtml
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决定性事件,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决定了当今中国高校的实力与分布格局,自己总结了一下院系调整中的五大受益学校
和五大受损学校,也算铭记历史指导未来呵呵,大家来讨论讨论
五大受益学校:
1.复旦大学:复旦在院系调整中的崛起,真可谓是一个奇迹,只是这个奇迹显得不
那么光彩。有网友说复旦在建国前只是一个三流的野鸡大学,似乎有些夸张,毕竟复旦
抗战时也升格成为国立大学之一,而且农学院院长钱崇澍是当时全国仅有的81名院士之
一。不过复旦的水平在当时的确不怎么样,在二流中也算不上一流,文理基础学科可以
说毫无地位,放到现在恐怕连211工程都够呛。但是由于建国后校方大讨执政党的欢心
,加上校长陈望道够“红”,所以让当局龙颜大悦,一声令下,暨南大学、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英士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
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
国新闻专科学校等华东10余所高等院校...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吉他声飘扬的校园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ZU 讨论区 】
发信人: gazi (嘎子), 信区: LZU
标 题: 吉他声飘扬的校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0 06:53:27 2008)
今天不知什么日子,坐在办公室里百无聊赖,猛地思念起了母校,顿时那埋在心底
的永不消逝的旋律奔涌而至,《枫叶红》的琴声在耳边愈来愈大,心情越发不能自已,
十几年前的事儿又给翻腾到眼前。
九十年代初期兰大的校园真得有那么股子世外桃源的味道,各种学生社团五花八门
,还都玩儿的似模似样,很有些水平,象羽协、网协、棋社、诗社什么的,其中就有吉
协。大概是因为声音的穿透力比较强的缘故吧,我印象中似乎吉协的各种活动更加惹人
注意些。每天晚上在新文科楼上自习到大概9点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听到楼下树林中隐
隐传来吉他弹唱的声音,有民谣的有摇滚的,不一而足。渐渐地,随着晚自习结束的时
间临近,外面的人也渐渐得多了,吉他的声音也渐渐的大了、多了,一波一波的,似乎
像是在比似的。这种景象通常出现在春夏之交到国庆前后这段时间内,天渐冷之后也没
人那么二杆子了。
哥们儿九零年进校的,那时傻不愣...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651
38
来自主题: LZU版 - 再说兰大
兰大之所以从原来的小有名气到现在行将就木,很大的原因是兰大的管理层的愚昧。想想
江隆基曾是北大的书记,物理系给我们教课的老师相当大一部分是北大,南大,南开毕业
的,这些老师真是让人尊敬。而现在教课的基本上都是兰大毕业的。
流失了n多的人才,一部分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人也年纪偏大,正好给很多很多狼,狐,狗
机会管理学校。这帮家伙除了食腐外,还会造出根多的腐败,真个一个恶性循环。
一个很搞笑的例子,某院士在兰大n多年,因为马桶堵塞给学校打电话n次,没人理,遂离
开兰大。院士在兰大的影响力估计不如一个膳食科的科长。
兰大对学生的待遇如何,从学生的反馈上就可以看出来了。兰大90校庆,拟重修校门,囊
中羞涩到百万元也拿不出来,遂向各届校友募集。据说是副校长亲自挂帅四处讨钱,总算
是讨来了百万元。
哎,还有啥好说的呢,值得尊敬的兰大教师(贫瘠的土地上不懈的播撒种子),值得同情
的兰大学生(忍耐能力可比骆驼)。最后对兰大管理层大声说shit.
l**********r
发帖数: 66
39
反正不是李某人那样的。什么都不行,就是个左。
江隆基那样的。
r******a
发帖数: 136
40
http://news.lzu.edu.cn/c/201403/29251.html
时 间:2014年1月22日15:00-16:50
地 点:西北大学科学楼史启祯教授办公室
受访人:史启祯
访谈人:王秋林
摄 影:红叶
文字整理:红叶
主题:思念母校 魂牵梦绕
思念母校 魂牵梦绕
王:史老师,您好。兰州大学档案馆正在开展“萃英记忆工程”,请老先生、老校
友对兰大历史做一些回顾,主要用作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您是兰大的老校友,兰
大的发展有您的贡献。今天来西安听您讲讲您在兰大经历过的故事。
史:秋林,我们好多年没有见面了,还是说一些家常话,谈得随便一些吧。我给你
两份材料,一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师魂》,王尧宇等三位主编的,一份是我在
“从教55周年庆典”上的发言稿,那次活动是2-3个月前西大化学和材学科学学院举办
的。两份材料中多处涉及兰大,您想收集的信息材料中差不多都有。
王:我在整理记录时会参考您提供的材料,让访谈记录更充实、更准确。
史:我是1958年兰大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到2013年正好55年。大体分两段:
1994年之前在兰大,以后到了西北大学。从1954年上...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136
41
http://news.lzu.edu.cn/c/201403/29251.html
时 间:2014年1月22日15:00-16:50
地 点:西北大学科学楼史启祯教授办公室
受访人:史启祯
访谈人:王秋林
摄 影:红叶
文字整理:红叶
主题:思念母校 魂牵梦绕
思念母校 魂牵梦绕
王:史老师,您好。兰州大学档案馆正在开展“萃英记忆工程”,请老先生、老校
友对兰大历史做一些回顾,主要用作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您是兰大的老校友,兰
大的发展有您的贡献。今天来西安听您讲讲您在兰大经历过的故事。
史:秋林,我们好多年没有见面了,还是说一些家常话,谈得随便一些吧。我给你
两份材料,一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师魂》,王尧宇等三位主编的,一份是我在
“从教55周年庆典”上的发言稿,那次活动是2-3个月前西大化学和材学科学学院举办
的。两份材料中多处涉及兰大,您想收集的信息材料中差不多都有。
王:我在整理记录时会参考您提供的材料,让访谈记录更充实、更准确。
史:我是1958年兰大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到2013年正好55年。大体分两段:
1994年之前在兰大,以后到了西北大学。从1954年上... 阅读全帖
N*******3
发帖数: 625
42
在兰大的时候,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给大家普及一下校史:
甘肃法政学堂(1909---1913)(资料暂缺)
1.蔡大愚(1913---1917)
2.李懈(1918.1--1918.2)
3.施国祯(1918.3--1923.1)
4.张瑛(1923.1--1923.3)
5.赵元贞(1923.3--1923.7)
6.施国祯(1923.7--1926.2)
7.沙明远(1926.2--1927.3)
8.杨集瀛(1927.3--1928.2)
9.马鹤天(1928.2--1928.11)
10.李世军(1928.11--1929.3)
11.谢无忌(1929.4.10--1929.4.25)
12.骆力学(1929.4---1929.5)
13.邓春膏(1929.5---1936.5)
14.田炯锦(1936.5---1937.4)
15.朱铭心(1937.4---1938.2)
16.王自治(1938.2---1941.1)
17.宋恪(1941.1---1946.7)
18.辛树帜(1946.8---1949.8)
19.辛安亭(1949.9---1951.3)
20.曲正(... 阅读全帖
N*******3
发帖数: 625
43
来自主题: LZU版 - 人物访谈 史启祯
你还记得史老师吗?点击下面链接可看原文,带图片。
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4_03/06/34502068_0.shtml
【萃英记忆】人物访谈 史启祯
2014年03月06日 17:39 来源:兰州大学
时 间:2014年1月22日15:00-16:50
地 点:西北大学科学楼史启祯教授办公室
受访人:史启祯
访谈人:王秋林
摄 影:红叶
文字整理:红叶
主题:思念母校 魂牵梦绕
思念母校 魂牵梦绕
王:史老师,您好。兰州大学档案馆正在开展“萃英记忆工程”,请老先生、老校友对
兰大历史做一些回顾,主要用作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您是兰大的老校友,兰大的
发展有您的贡献。今天来西安听您讲讲您在兰大经历过的故事。
史:秋林,我们好多年没有见面了,还是说一些家常话,谈得随便一些吧。我给你两份
材料,一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师魂》,王尧宇等三位主编的,一份是我在“从
教55周年庆典”上的发言稿,那次活动是2-3个月前西大化学和材学科学学院举办的。
两份材料中多处涉及兰大,您想收集的信息材料中差不多都有。
王:我在整理记录时会参考...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4
作者 钱理群
一、《红楼》:“山雨欲来”前的青春歌唱
1957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大学大餐厅(今大讲堂的原址)前,两张大餐桌上堆满了刚
刚出版的大型学生文艺刊物《红楼》的创刊号。参加了通宵狂欢的北大儿女们,晚妆未
残,微有倦意,便围购如堵。只见一位衣着淡雅、步态轻盈的女大学生和几位男同学在
那里忙碌着。
这位女生就是后来以其壮烈之举震撼全国、并终将载入北大史册的林昭,当时她就已经
在燕园文坛上颇有诗名,诗友们都亲呢地称她为“林姑娘”。但此时的读者却对她并不
注意,他们已经被新出的刊物封面所吸引:这是一幅木刻图案,是一个牧羊人正驱赶着
羊群走下山岗,山上草木摇曳,山外浓云翻滚,题名是:“山雨欲来”——多年以后,
人们才意识到这竟是一句“谶语”。
打开刊物,第二页便刊登着著名的1930年代校园诗人、如今是北大中文系教授的林庚先
生的《红楼》——
红楼你响过五四的钟声
你啊是新诗摇篮旁的心
为什么今天不放声歌唱
让青年越过越觉得年轻
这里响彻的正是这个新诞生的校园刊物给自己定下的旋律:尽情享受着“年轻”的“青
年”的“放声歌唱”,这是一种典型的时代与个人的“青春歌唱”。在《发刊词》里,
对此...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5
http://hx.cnd.org/?p=138086
提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工农兵上大学”这个当时划时代的“新生事物”,上年纪的人大
概还会有些印象。由此“新生事物”衍生出不少啼笑皆非的奇事,如大学数学从分数和
小数的运算开始,特别是“白卷英雄”的事迹在坊间也流传多年,令人唏嘘不已。本人
有幸当年曾混迹其中,亲身经历了一些奇事,虽已过四十多年,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

一九七一年十月,在经三年的农村插队务农后,终于有机会跳出农门了,而且是我梦寐
以求的上大学,受上天如此的眷顾有这样的归宿,当时我的心情有多好是可想而知的了
。说来也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的女朋友(现在的老伴)所在农场的全部知青
,已于一年前被一锅端地发送回兰州,就业于兰州。而我虽在兰州,而且所在地条件优
越,但毕竟还是农民。我们都已是二十四、五的大龄了,不能不考虑前途和婚姻大事,
而我如何尽快逃离农村,找到一份城里的工作就是前提,就是“唯此为大”的事了。
在国内要办成事,求人是捷径,有时也是唯一的途径。我们使尽浑身解数上蹿下跳,到
处找人,找关系,就在精疲力竭、碰得头破血流时,突然得知一位老朋友的父亲在被“
挂”多...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