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赵荣琛
1 (共1页)
T*****n
发帖数: 18811
1
来自主题: _PartyHistory版 - 赵荣琛的回忆:为毛主席演唱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eardPapa (cream puffs),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赵荣琛的回忆:为毛主席演唱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 20:01:22 2010, 美东)
发信人: BeardPapa (cream puffs),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赵荣琛的回忆:为毛主席演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 19:58:18 2010, 美东)
1962年起,我新增了一项被“传差”的使命:不断被召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演唱。
“传差”常常在半夜,专人上门,汽车接送,晚间方去,凌晨始归,一切围着毛泽东的
夜生活转。有时同去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家,侯宝林就曾碰过面。
我们的演唱大多在舞会上,为毛泽东消除工作疲劳。中南海常在夜间为他一个人举行专
场舞会(据说毛泽东最喜欢跳舞和听戏)。舞厅不算小,乐队伴奏齐全,有十来个年轻女
性坐成一排是伴舞者,为首的那位主要是陪毛泽东跳。其余分别陪特请的客人和工作人
员跳,跳舞的人不多,我一个也不认识,不过是为毛泽东跳
B*******a
发帖数: 452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nStage 讨论区 】
发信人: BeardPapa (cream puffs),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赵荣琛的回忆:为毛主席演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 19:58:18 2010, 美东)
1962年起,我新增了一项被“传差”的使命:不断被召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演唱。
“传差”常常在半夜,专人上门,汽车接送,晚间方去,凌晨始归,一切围着毛泽东的
夜生活转。有时同去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家,侯宝林就曾碰过面。
我们的演唱大多在舞会上,为毛泽东消除工作疲劳。中南海常在夜间为他一个人举行专
场舞会(据说毛泽东最喜欢跳舞和听戏)。舞厅不算小,乐队伴奏齐全,有十来个年轻女
性坐成一排是伴舞者,为首的那位主要是陪毛泽东跳。其余分别陪特请的客人和工作人
员跳,跳舞的人不多,我一个也不认识,不过是为毛泽东跳舞烘云托月。每支舞曲很短
,约一分钟,据说这是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避免过累。我们的任务是:在跳舞暂停、毛
泽东休息抽烟时,我们便佐以文武场面进行清唱。舞曲再起,他又迈着方步跳起来,我
们则在旁休息,等着下一次表演。
平心而论,毛
m******e
发帖数: 536
3
Big Mistake. The name 赵荣帧 is WRONG. Should be 赵荣琛.
赵荣琛,男,京剧旦角。安徽太湖人。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20世纪20年代随家北上,定居北京。自幼常随母亲看
戏,对京剧产生了兴趣,上中学时,就是业余国剧研习社的积极分子。1934年山东省立
剧院到京招生,他应试被录取后赴济南学习。入学后初学小生,后从孙怡云学青衣,开
蒙戏是《二进宫》。由于他会记简谱,接受快、成绩好,受到喜爱,接着又学《武家坡
》;关丽卿也为他说了《六月雪》,技艺日增,实习演出赢得了济南观众的赞扬。在校
期间向孙怡云学了《御碑亭》、《骂殿》、《三娘教子》、《牧羊卷》、《回荆州》;
向郭际湘学习了《穆柯寨》、《战金山》;还向关丽卿学习了《二堂舍子》、《文姬归
汉》等程派戏。从此,他对程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山东省立剧院迁往大后方重庆。赵荣琛是剧院的主力,毕业后,
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大风剧社”,在重庆演出了《玉堂春》、《战金山》、《宝莲灯》
、《探母回令》、《十三妹》、《御碑亭》等剧,这些戏都是按照程派路子演出的,当
时曾被誉为“重庆程砚秋...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4
来自主题: Xiqu版 - 想认真地对京剧发生兴趣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Re: <整归鞭> 谁唱得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5 00:32:36 2010, 美东)
http://liyuan.xikao.com/play.php?name=%E6%96%87%E5%A7%AC%E5%BD%92%E6%B1%89
ZZ: 各板式我最喜欢的十个程派唱段
分西皮二黄和板式,演唱者及版本均予以注明。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程先生没有留下录
音或留下录音但我没接触过,二是程先生留下录音但更喜欢传人唱的。更有一个可能是
我接触的资料少,听到的演员少,版本单一。 以下所选,因为喜欢,所以都是我常听的。(
除一段只听过一次,过耳不忘,但找不到资料外)没有一段是不常听的。另外,以前不喜欢
听老唱片,现在也喜欢听了,别有一番风味。
1,
西皮慢板:(含导板回龙及后接原板)
1,文姬归汉: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程砚秋,静场录音) (非上海出版的那个
尤继舜重新伴奏版,好好的唱腔让他们给糟蹋了)
2,武家坡:多蒙邻居对我言 (...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5
来自主题: Xiqu版 - 李世济:忆马连良老师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父亲与马连良(下)
笑谈中,马连良忽道:“过了两三年了,我可还记得在您家喝茶、吃饭的情形呢!”
本是一句闲话,父亲听来却心潮难平。回到家中,把马连良的这句话,说了又说,
提了再提。是呀,反右前在我家做客的朋友不知道有多少,也不知喝了多少杯茶,吃了
多少顿饭。现已无人说及,提及,念及。而这个艺人说得,提得,也念得。
下午,雪又飘飘洒洒地下起来。父亲怅望窗外,自语道:“春风、夏日、秋雨、冬
雪,幸有苍苍者不解势利。”
第二天,父亲便把《史记》和“古本戏曲丛刊”翻出来,叫我熟悉《赵氏孤儿》的
历史和剧本。父亲还说,歌德也写过模拟其后半部情节的一个剧本(即《埃耳佩诺》)
。《赵氏孤儿》这个戏,是由一个叫纪君祥的文人在八百年前写就的,他为此而传名至
今。《赵氏孤儿》取材于历史记载加以虚构发展而成:春秋晋国奸臣屠岸贾诬陷赵盾,
致使赵家三百余口被诛杀。为保护赵氏根苗和晋国同龄幼婴,草医程婴献出亲生骨肉,
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抛却身家性命,守门将军拔剑自刎……他们心存正义,扑向死亡,
换得赵氏孤儿的安全。十五年后,程婴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了赵氏孤儿。孤儿把复仇之剑
刺向了义...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6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
作者: 戴霞文、糖糖辑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就以
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代表作有《红
拂传》、《窦娥冤》、《文姬归汉》、《荒山泪》、《碧玉簪》、《梅妃》、《青霜剑
》等。程砚秋对京剧艺术刻苦钻研,以唱功见长,表演时擅长用千变万化的水 袖表达
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他独特的程腔,优美的身段,漂亮的水袖,堪称是京剧艺术的瑰
宝。在他创造的几十个角色中,表演、扮相、念白、台风、表情、戏路等都与众不同,
每出戏都有创新。他念白清楚、深沉典雅而又略带凄凉;他善演悲剧,能恰到好处地通
过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抑郁、悲伤、烦闷、愤懑;他的表演是与观众心灵沟通的过程。
程砚秋早年拜荣蝶仙、王瑶卿为师,后又对梅兰芳执弟子礼,以基本功扎实见长。
他曾到欧洲留学考察,巧妙地将西方戏剧的精华溶入到中国戏曲中,其独特的表演艺术
受到京剧同行们的赞许。荀慧生先生就对程的艺术造诣非常钦佩,曾将长子荀令香送去
学艺,程砚秋欣然应诺。以后程砚秋又应尚小云之邀,收其次子尚长麟为...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7
来自主题: Xiqu版 - ZT:一言难尽的《锁麟囊》
http://liyuan.xikao.com/play.php?name=%E9%94%81%E9%BA%9F%E5%9B%8A#play_844
The link above contains all the recordings listed below, which are available
for free downlaoding.
本页录音目录
程砚秋《锁麟囊》1946年上海实况选场录音
程砚秋《锁麟囊》1954年实况全剧录音
赵荣琛《锁麟囊》1962年实况全剧录音
徐露《锁麟囊》1976年台北实况全剧录音
新艳秋、王吟秋、赵荣琛、李世济、李蔷华《锁麟囊》1983年3月16日北京实况全剧录音
李世济《锁麟囊》1984年香港实况全剧录音
顾正秋《锁麟囊》1984年6月10日台北实况全剧录音
新艳秋《锁麟囊》天津实况选场录音
B*******a
发帖数: 452
8
为了发扬抢救和保护程派表演艺术,永江曾经想把程砚秋弟子的表演录像保存。他把这
个想法与程砚秋的大弟子赵荣琛商量,躺在医院的赵荣琛先生十分赞同,但他自己却已
力不从心,不久便辞世。后永江又把这一想法对程砚秋的另一弟子王吟秋先生说起,他
对王吟秋说,你可以不化装,我把您表演时的身段录下来就可以。可当两人愉快合作半
个月后,王吟秋先生突然被歹徒杀害,这使永江非常难过。程永江打算进一步与程派传
人合作,抢救程派表演艺术。
艺德高尚 总理赏识
由于程砚秋幼年的遭遇和学戏时的痛苦,使他对黑暗的旧中国无比痛恨,对邪恶势
力敢于抗争。日寇侵略中国的时候,他拒绝参加为东条英机捐飞机等一切演出。日伪政
权因此三天两头找他的麻烦,要他参加演出,但都被他一口回绝。特务们并不善罢甘休
。一次,程砚秋从上海演出回到北京,刚一下火车就被特务流氓追打。程砚秋使出幼年
练就的过硬本领,毫无畏惧地与六七个特务格斗,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为摆脱日伪纠
缠,他索性隐居到京郊青龙桥,宁可扛锄当农民,也决不为日寇演出,这就是程砚秋崇
高的民族气节。
笔者为撰写《中国戏曲研究院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大事记
w*****n
发帖数: 937
9
也不能说就两条线吧,所谓程门五旦,新艳秋,赵荣琛,王吟秋,李蔷华和李世济。迟
小秋拜的王吟秋,张火丁的是赵荣琛。
B*******a
发帖数: 452
10
文章我开始贴过来也没怎么看,反正觉得标题有点意思,就先拿过来,以后有功夫再慢
慢看。不过这一看,觉得老人晚年还是挺惨的。钟容我就听过这个名字,其他的都不知
道。觉得听了程砚秋以前的原唱,其程派的人的都不能比了。
不过觉得王吟秋教戏还是讲得很细的,细节上忠实程先生的原唱。虽然对于锁麟囊网上
我只找到了他教的春秋亭一段,没有我正在学的一霎时的教唱,但我从他教的里面发现
以前我瞎唱里很多不对的地方。比方说,王吟秋强调的立着的劲,口的大小,气音要有
控制的发,结尾的力度,以及不要唱胡琴,都是我原来的错误之处对我启发很大。看赵
荣琛的文章都写的不错,觉得赵荣琛这个人文化修养的功力和文笔都不错。
最后在八卦一个,听说王吟秋是同性怜。我萎缩的瞎联想一下,他不会教男情人学戏吧
,想着好寒啦。再八一个,说是当年谭富英和谭元寿也是父子不和。谭富英在临终以前
没拖言给谭元寿,而是他的学生。不过我一直都不喜欢谭元寿这个人,唱得没什么水平
还老是把位子站着,还喜欢到处抛头露面。感觉谭家到了谭元寿这里艺术就要慢慢末落
下去了。
i***s
发帖数: 39120
11
记得当年葛优凭借《甲方乙方》让大众看到了他的演技从而记住了这个极具特色的演员。
而葛优的好友刘蓓在这部电影里面也奉献出了很完美的表演。刘蓓,1967年11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专业。
1991年,参演葛优、吕丽萍主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饰演双双一角 。1993年,凭借《过把瘾》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
刘蓓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导演,母亲是话剧演员。受家庭熏陶,刘蓓自幼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先随富连成“世”字辈黄世襄老师学梅派,后从程派艺术家赵荣琛先生的高徒李文敏老师学程派。
在一次拍摄电影《喋血嘉陵江》的时候,她被打碎的玻璃瓶渣子扎到了左眼,当即吓得剧组将她连夜送进了医院。
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必须马上动手术摘除眼球,刘蓓为了保住眼睛,她楞是不打麻药,足足做了4-5个小时的手术,来缝合眼球。对于剧组要给他她10万元的补偿金,她也是一分没要,还写下了以后绝不找剧组算账的保证书
在娱乐圈混迹多年,刘蓓因善良和仗义感动了很多人,也收获了很多友情,如今亲们最爱的大叔吴秀波甚至说:没有刘蓓我早饿死了。
这么好的演员,希望她...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12
娱乐圈中有不少因参演名导而走红的女演员,如被称为“谋女郎”的巩俐、章子怡、倪妮,被称为“星女郎”的张柏芝、朱茵、林允。而因为参演冯小刚电影而走红的“冯女郎”也有不少,比如舒淇、徐帆,今天跟大家说一说这其中之一,刘蓓。
刘蓓,1967年11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
刘蓓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导演,母亲是话剧演员。受家庭熏陶,刘蓓自幼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京剧,先随富连成“世”字辈黄世襄老师学梅派,后从程派艺术家赵荣琛先生的高徒李文敏老师学程派,工青衣。1985年,刘蓓毕业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专业,分配到北京京剧院青年剧团任演员。1986年,辞职成为“个体演员”
1987年,参演首部电视剧《格萨尔王》;同年,参演首部电影《两宫皇太后》饰演慈禧妹。1991年,参演葛优、吕丽萍主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饰演风光无限的歌星双双,都不算美艳,但却十分的接地气。
因为姣好的外形与气质,这之后的她在演绎道路上算得上是一帆风顺,然而在拍摄电影《喋血嘉陵江》时,拍戏时一不小心一个瓶子碎了,正好落在刘蓓身边的朋友身上,她下意识上前想去保护朋友,结果碎片飞起来溅到了她的眼睛里,让她险...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13
真腐败啊
S********8
发帖数: 4466
14
贺后骂殿,武家坡,都是程派的拿手戏啊
t****u
发帖数: 8614
15
太祖的奢侈是超越吃吃喝喝这种低级趣味的。
d*****n
发帖数: 450
16
也还是停留在满清遗老的层次么
x*******n
发帖数: 969
17
老毛爱听京剧,还说人人都应该爱听,确实挺新鲜的。人家周相就喜欢听家乡的黛玉葬
花啊一类的。
估计是因为年轻时候到帝都,被其气势镇住了,音乐审美上直接接轨了。可比参 凯歌
的霸王别姬。
t****u
发帖数: 8614
18
小看太祖了吧,游长江这种大手笔的奢侈,满清遗老能玩出来吗?
h***i
发帖数: 89031
19
也不是什么奢侈
也不是什么大手笔
就是告诉党内的高层同志们,目前还不是考虑老毛什么时候死的
时候
寻常政治手段
x***u
发帖数: 6421
20
中南海的舞会不是说老毛去的很少么,怎么这儿成了老毛的专场舞会,还是夜半的,还
有好多美女,少奇还去当灯泡,怪不得被整死。
这篇文章好,好就好在佐证了隔壁小屋的存在,据说好多人都是在那儿被临幸的。
d****i
发帖数: 1038
21
哈哈,这个考证有水平。
d*****n
发帖数: 450
22
算啥大手笔 啊,周围一圈人护着呢。我们大学体育老师就老吹他们当年怎么护着老毛
游泳。
这种行为就是向政敌表明自己身体好着呢,你门别费心了。和小金隔一阵出来露个脸一
个道理。
d*****n
发帖数: 450
23
没小屋才是怪事。
拎着脑袋干革命,不就为这些么。
e**5
发帖数: 645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王克斌:独立思考与盲目跟随
20几年前, 美国有个热播的电视喜剧,由约翰·垂珀和苏三·扫莫斯主演的《三个小
伙伴》。其中的一集里,约翰饰演的翟克去看心理医生。进了医生的诊疗室,医生说:
‘坐下!’,翟克应声坐了下来。接着,医生说:‘站起来!’,于是翟克又站立起来
。医生下结论说:‘你有毛病,喜欢按别人说的去做。’ 翟克争辩着说:‘我没有这
种毛病。’医生说:‘那你就坐下吧。’于是,翟克又坐了下去,忽然想到医生提及的
那个毛病,又如坐针毡猛然地站了起来。我没看过心理医生,不知道这病是真,还是假
。只记得作为电视观众,觉着挺逗的。翟克的举止在心理学上应属于受暗示性。 如今
想起来,这小笑话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相对而言,西方的教育比较注重发挥个人的才智与创造精神,学生对老师和领导不是盲
目地听从,甚至无限地崇拜。班上也没有干预他人自由的少先队、共青团和班委会。
这种方式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得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成果累累。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强调的是服从与跟随,听话与驯服。这种方式限制和挟持了学生的
智慧和思考能力,使得各个领域缺乏生气,很难有重大的发明与突破,只能跟在别人的
屁股后边,在人家丰收之后,从...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carl (盛笑笑), 信区: Xiqu
标 题: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4 21:17:46 2012, 美东)
京戏是大剧种,芭蕾舞是小剧种。
京戏的表现力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这是大剧种的气象。有名气的剧种不一定是大剧
种,比如芭蕾舞剧,它的题材很狭窄,多是爱情故事,表现力有限。芭蕾舞剧是从“哑
剧”演变来的,单靠肢体语言,尽量简单的情节,不能表现人物性格。中国江南的昆曲
和越剧也是小剧种,只有小戏,没有大戏。新凤霞的评剧也是小剧种,它由冀东和东北
的“二人转”演变而来。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小剧种。而京剧的气势就大了,它可以描写
爱情,描写风俗,也可以描写政治、历史、战争,像《赤壁大战》那样的戏,宏大的战
争场面。 五十年代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赤壁大战》,是父亲经常提起的,所以
我记得那些名角儿,即马连良的孔明,叶盛兰的周瑜,谭富英的鲁肃,肖长华的蒋干,
裘盛荣的黄盖,袁世海的曹操,张君秋的孙尚香,等等。在解放前,这么多名角共聚一
堂是不可能的。
父亲也带我看其它程派演员的...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1023
26
来自主题: Xiqu版 - 资源共享
贵妃醉酒 梅兰芳
荒山泪 程砚秋
国粹绝响周信芳篇
望江亭 1958年电影版,张君秋
霸王别姬 杜近芳 袁世海
四郎探母 关栋天 言兴朋 杨少楼 梅葆钥 童芷苓 梅葆玖 杨荣环 于万增 王树芳
龙凤呈祥 裴艳玲(台湾演出版)
贺后骂殿 新艳秋、张学海
锁麟囊 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
锁麟囊 李海燕 李佩红 张火丁 刘桂娟 迟小秋 2003
锁麟囊 刘桂娟
二进宫 于魁智 李胜素 孟广禄
穆桂英挂帅 王艳 李鸣岩 张建国 张克
红鬃烈马 吕洋,王珮瑜/张克,王艳
京剧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珠帘寨,红鬃烈马,玉堂春,杨门女将,旦角专场
雪弟恨 台湾国光剧团
2007重阳节老艺术家演唱会
袁崇焕 于魁智/孟广禄/赵葆秀/李胜素/李宏图/杜镇杰/马增寿/朱强/叶金援
胡雪岩 台湾国光剧团
t******o
发帖数: 59
27
来自主题: Xiqu版 - 纽约国剧雅集9月27日演出
winston 拍照片了吗?
何老太太拜过赵荣琛,配演小生王泰祺是俞振飞弟子。
S********8
发帖数: 4466
28
俺开始很饭李世济的,五老锁麟囊里,春秋厅唱的太好听了,结果被很多人批评说,就
李那唱梆子戏的嗓子,如何如何。。。
知道火丁是比较后来的事了,也是央视播的“春秋厅”唱段,真好啊,那时候火丁年轻
,气很足,而且有点借鉴歌剧的唱法,现在火丁基本是很规矩的赵荣琛的唱法了
w*****n
发帖数: 937
29
再听听程派中间那一代,赵荣琛王吟秋后期的唱法,就知道为什么程派现在是这个样子
了。
B*******a
发帖数: 452
30
1962年起,我新增了一项被“传差”的使命:不断被召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演唱。
“传差”常常在半夜,专人上门,汽车接送,晚间方去,凌晨始归,一切围着毛泽东的
夜生活转。有时同去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家,侯宝林就曾碰过面。
我们的演唱大多在舞会上,为毛泽东消除工作疲劳。中南海常在夜间为他一个人举行专
场舞会(据说毛泽东最喜欢跳舞和听戏)。舞厅不算小,乐队伴奏齐全,有十来个年轻女
性坐成一排是伴舞者,为首的那位主要是陪毛泽东跳。其余分别陪特请的客人和工作人
员跳,跳舞的人不多,我一个也不认识,不过是为毛泽东跳舞烘云托月。每支舞曲很短
,约一分钟,据说这是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避免过累。我们的任务是:在跳舞暂停、毛
泽东休息抽烟时,我们便佐以文武场面进行清唱。舞曲再起,他又迈着方步跳起来,我
们则在旁休息,等着下一次表演。
平心而论,毛泽东还是平易近人、尊重艺术家的。我每去,他都握手招呼,有时还让我
到他身旁谈话。我每次去都要唱上很多段,他最爱听的是《贺后骂殿》,故每唱必有此
戏。有一次,他坐在宽大的沙发里,旁边也没有椅子,他一指让我跨坐在沙发扶手上,
问我今天唱什么,我说准备唱一下我最近新排的
l*****l
发帖数: 4170
31
新中国,新堂会,大半夜,活人现唱,荣幸啊!到了文革在把你们通通地破四旧!
L*******i
发帖数: 1126
32
毛主席也是人嘛.
B*******a
发帖数: 452
33
来自主题: Xiqu版 - 王吟秋教唱春秋亭
现在唱程派的都新加了笙的伴奏,感觉这个可能也会对唱法有些影响。有人觉得加得好
,有人觉得是破坏,我也说不上来。
我觉得程先生的原唱吐字也有些听不太清楚,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反切音用得太多。反正
我一开始听他四十年代的唱片,要是不看唱词有不少地方都听不仔细。不过好像这也是
以前程派的一个特点。你看我以前贴的“赵荣琛的回忆:为毛主席演唱。”,毛主席对
赵说“像《武家坡》、《贺后骂殿》,我都熟,用不着看唱词。新戏就不行了,看不到
唱词,我听不明白唱的是什么,就没意思了。”看来毛主席这样的戏迷也是这样,先要
是不知道词,就听不太清楚程派的唱。
B*******a
发帖数: 452
34
来自主题: Xiqu版 -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
很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
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砚秋老师的“鬼音”
y*******o
发帖数: 746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ainbow 讨论区 】
发信人: piaoguo (piaoguo), 信区: Rainbow
标 题: Re: 男旦又渐渐回到舞台了。程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15 15:39:54 2010, 美东)
对了,竟然漏了名票高华。此公了得。对程派造诣至深,有说高于赵荣琛。听过他的老
唱片,果然。了得高华也是得力于程师的琴师周长华。听程砚秋的不同时期录音,凡周
长华操琴总能填色三分。高曾与梅兰芳在上海同台义演。都是用的程砚秋的班底。
程砚秋还有个去世比较早的四喜班正式弟子,名唤陈丽芳相貌颇有乃师风范。
其实还有很多科班出身的老艺人,不是专攻程派但也颇得真传并各具特色。比如周信芳
的老搭档李玉茹。还有同样名列四大坤旦的章遏云,解放后经香港到台湾。都曾效法程
派。都不错。
还是有一点多余的感慨。为什么如此多的京剧名家,解放前后声望大不相同, 如此多
真正的名家却在大陆被抹除得无声无息哪? 令人深思。在中国艺术真能够独身与环境之
外而成为纯粹的艺术吗?单从听戏角度来看,这些大家如果能够都被继承,那是多么赏
心悦目的事情。我不爱听解放后出生的
n******e
发帖数: 708
36
说是要学习流派,可前两位都是不够立派的,终于等到大腕了。
话说戏曲流派可以参考武侠小说,经久不衰的就那么几个,但是巨鲸帮之流也有。那些
小派的创始人不可谓不牛,但更多的是个人嗓音特色而非艺术特色,所以他或她挂了这
个派就衰落了。前面提到的赵燕侠就是个例子。能立得住的派还是有可以后天学习的核
心竞争力的。
四大名旦,梅尚荀程,这是民国时报纸发起全民投票选出来的。但这个排序不是根据得
票率搞的,当时得票最低的好像是尚。这四个人曾经一起录过一张《盘丝洞》选段,四
句唱词一人一句。除了梅兰芳以外,其他三个互不服气,终于在唱片商高超的PR下定了
这个顺序。
时至今日,尚派已然式微,比四大名旦晚些的张(君秋)派倒是很红火。可以这么说,
问一个人京剧最伟大的旦角大师有谁,中国人都能答出四大名旦,但真正听戏的不会漏
掉张君秋。
先说说程派。程砚秋本来是拜梅兰芳为师的,但半路嗓子倒了。对于唱戏的来说,这严
重程度不亚于男人阳痿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居然能结合自己的嗓音特色另辟蹊径,
把又高又尖的唱腔改为厚重深沉,一时间红遍天下,风头几欲盖过梅兰芳。他们俩亦师
亦友亦对手的关系保持了很多年,不是简单的互相...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708
37
我觉得火丁主要是感情到位,而程派特别是赵荣琛的唱腔格外有利于表现人物充沛的情感。
就好像歌唱得好的不少,能唱到人心里的就不多了。
至于扮相,我觉得她应该注意改改自己的血盆大口了。。。
g****z
发帖数: 2413
38
楼主对张火丁和李世济的感觉深得我心。表演艺术分梅斯布三大体系,本来戏曲表演基
本上就是梅兰芳的表现派,说好听是程式写意,说不好听是做状,点到为止,张火丁的
表演却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的风格,所谓用身心生命在演戏,感情饱满,剧场效
果强烈,相比之下,很多旦角尽管裂着嗓子嚎得起劲,但是情感表达上还是单薄,层次
很浅。为艺跟为文到底有所不同,张火丁的表演提升了戏曲做为杂耍草根艺术的人文气
质,据说她平时基本没啥业余生活的,基本就是待着家里抠戏,很耗费心神,我也真怕
她活不长久,现在去教书也好,“张三出”中据说她不怎么愿意演《荒山泪》的,原因
是之后几天走不出人物,很难受。她最好的时代似乎是2000年前后,那个时期,用一些
人的话讲就是还挺灵的,嗓音也没现在这么沉闷,但是后来她的风格就日趋沉郁,我倒
觉得未必就是她一味学男旦什么的个人艺术趣味方面的问题,可能也是人生经历和体悟
影响了她艺术的追求和选择,这个是命,强求不得,做为她的戏迷,我们也不必说遗憾。
至于李世济,她对于程派艺术的推而广之(创新咱暂且不谈)——尤其在上世纪80、90
年代京剧最为没落的年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她...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9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很
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0
来自主题: Xiqu版 - 给毛主席唱戏
赵荣琛的回忆:为毛主席演唱
1962年起,我新增了一项被“传差”的使命:不断被召进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演唱。
“传差”常常在半夜,专人上门,汽车接送,晚间方去,凌晨始归,一切围着毛泽东的
夜生活转。有时同去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艺术家,侯宝林就曾碰过面。
我们的演唱大多在舞会上,为毛泽东消除工作疲劳。中南海常在夜间为他一个人举行专
场舞会(据说毛泽东最喜欢跳舞和听戏)。舞厅不算小,乐队伴奏齐全,有十来个年轻女
性坐成一排是伴舞者,为首的那位主要是陪毛泽东跳。其余分别陪特请的客人和工作人
员跳,跳舞的人不多,我一个也不认识,不过是为毛泽东跳舞烘云托月。每支舞曲很短
,约一分钟,据说这是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避免过累。我们的任务是:在跳舞暂停、毛
泽东休息抽烟时,我们便佐以文武场面进行清唱。舞曲再起,他又迈着方步跳起来,我
们则在旁休息,等着下一次表演。
平心而论,毛泽东还是平易近人、尊重艺术家的。我每去,他都握手招呼,有时还让我
到他身旁谈话。我每次去都要唱上很多段,他最爱听的是《贺后骂殿》,故每唱必有此
戏。有一次,他坐在宽大的沙发里,旁边也没有椅子,他一指让我跨坐在沙发扶手上,
问我今天唱什么...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1
来自主题: Xiqu版 - 青春京剧美女照
4. 郭伟 北京京剧院
郭伟,女,汉族,京剧程派青衣,国家二级演员。北京人。出生于1977年,1988年考入
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赵荣琛的弟子李文敏、李金鸿老师学习程派艺术.1997年毕业分
配到北京京剧院。2000年至2004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
i******n
发帖数: 538
42
来自主题: Xiqu版 - 青春京剧美女照
5. 吕洋,女,天津京剧院实验团
吕洋,1979,女,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国家一级演员,工旦角(程派青衣),中国戏剧家
协会会员,祖籍天津。6岁开始学戏,1989年考入天津市艺术学校京剧班,师从孟宪瑢
老师学习梅派表演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孟老师发现吕洋的感觉、嗓音条件都非常适合
学习程派。遂建议她改学程派。孟老师悉心传授的几出梅派戏,为她后来学习“程派”
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期间,天津文化基金会为吕洋聘请了著名程派表演艺术
家赵荣琛先生传授程派表演艺术.1999年,吕洋正式分配到天津京剧院实验团,任主要
演员。在团的集训期间,吕洋又向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王吟秋先生学戏了《亡蜀鉴》、
《锁麟囊》、《金锁记》、《红鬃烈马》等戏。王吟秋老师教戏时则要求学生不仅学戏
要认真,生活也必须朴素,别说染发,连指甲油也不许涂,理由是这样不像个“大青衣
”。在其进修和毕业以后的五年多时间里,向王先生学戏,使吕洋的艺术不断提高。几
乎是吕洋的每场演出,王先生都到现场亲临指导,及时发现她表演的不足,严格把关,
使得吕洋在艺术上发展很快。吕洋后又求艺于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李世济老师,她经常
是往返于京津两地,...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43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
,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
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
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
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
的南曲曲牌如《游 昆曲《玉簪记》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
《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
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北曲,"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
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
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
曲...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9892
44
有张君秋张火丁倒是没有赵荣琛?这是在搞什么?
r******y
发帖数: 9892
45
有张君秋张火丁倒是没有赵荣琛?这是在搞什么?
l*****l
发帖数: 4170
46
来自主题: Xiqu版 -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
京戏是大剧种,芭蕾舞是小剧种。
京戏的表现力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这是大剧种的气象。有名气的剧种不一定是大剧
种,比如芭蕾舞剧,它的题材很狭窄,多是爱情故事,表现力有限。芭蕾舞剧是从“哑
剧”演变来的,单靠肢体语言,尽量简单的情节,不能表现人物性格。中国江南的昆曲
和越剧也是小剧种,只有小戏,没有大戏。新凤霞的评剧也是小剧种,它由冀东和东北
的“二人转”演变而来。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小剧种。而京剧的气势就大了,它可以描写
爱情,描写风俗,也可以描写政治、历史、战争,像《赤壁大战》那样的戏,宏大的战
争场面。 五十年代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赤壁大战》,是父亲经常提起的,所以
我记得那些名角儿,即马连良的孔明,叶盛兰的周瑜,谭富英的鲁肃,肖长华的蒋干,
裘盛荣的黄盖,袁世海的曹操,张君秋的孙尚香,等等。在解放前,这么多名角共聚一
堂是不可能的。
父亲也带我看其它程派演员的戏,比如以票友下海的李世济,还有赵荣琛。到了60年代
,在江青的“样板戏”出台之前,北京京剧团展现出京戏最后的辉煌,即由马连良、裘
盛荣、谭富英、张君秋等出演的《秦香莲》和《赵氏孤儿》。这两个戏是我和父亲在宽
街的圆恩寺影剧...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4170
47
来自主题: Xiqu版 - 看文化人说京剧衰落
京戏是大剧种,芭蕾舞是小剧种。
京戏的表现力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这是大剧种的气象。有名气的剧种不一定是大剧
种,比如芭蕾舞剧,它的题材很狭窄,多是爱情故事,表现力有限。芭蕾舞剧是从“哑
剧”演变来的,单靠肢体语言,尽量简单的情节,不能表现人物性格。中国江南的昆曲
和越剧也是小剧种,只有小戏,没有大戏。新凤霞的评剧也是小剧种,它由冀东和东北
的“二人转”演变而来。大多数地方戏都是小剧种。而京剧的气势就大了,它可以描写
爱情,描写风俗,也可以描写政治、历史、战争,像《赤壁大战》那样的戏,宏大的战
争场面。 五十年代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演出的《赤壁大战》,是父亲经常提起的,所以
我记得那些名角儿,即马连良的孔明,叶盛兰的周瑜,谭富英的鲁肃,肖长华的蒋干,
裘盛荣的黄盖,袁世海的曹操,张君秋的孙尚香,等等。在解放前,这么多名角共聚一
堂是不可能的。
父亲也带我看其它程派演员的戏,比如以票友下海的李世济,还有赵荣琛。到了60年代
,在江青的“样板戏”出台之前,北京京剧团展现出京戏最后的辉煌,即由马连良、裘
盛荣、谭富英、张君秋等出演的《秦香莲》和《赵氏孤儿》。这两个戏是我和父亲在宽
街的圆恩寺影剧...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