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面红耳赤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i****1
发帖数: 84
1
长相甜美的陈淑兰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当模特,1988年参选港姐。在竞选期间,她拍的眼镜广告“刷屏”,因而人气暴涨。在总决赛时,陈淑兰以微弱的差距输给了李嘉欣,却把“最上镜小姐”给夺走了。
参加完选美,陈淑兰自然而然地拍起了电影、电视剧。但她却因为妈妈的要求,没有跟风拍摄三级片,而是另辟蹊径当起了笑星。1990年,陈淑兰加入无线,主持节目《笑星救地球》和《点解香港咁过瘾》。在一次节目上,她以漫画《圣斗士星矢》中的造型出现,自称“爱斗士兰子”,从此大家都称她为“兰子”。90年代,香港的喜剧片十分流行,但拿得出手的女笑星又很少。外形出色、演技过硬的陈淑兰脱颖而出,参加了不少此类型的电影,人气急升。
除了演员,陈淑兰另一个身份就是主持人,而且她和小S一样,以言辞犀利、大胆著称。她曾在节目上自曝差不多两年没有性生活,还说自己经常上街不戴Bra。陈淑兰还调侃周杰伦,那么喜欢打篮球,那择偶时是否要求对方的上围像篮球一样。吓得周杰伦当场面红耳赤,连忙说“不用不用”。
港姐出身的陈淑兰大胆地选择了当一位谐星,虽没有大红大紫,但一直活跃在荧幕前。相比起事业,她的情路更有看点。陈淑兰在中学毕业后就认识了当时的商... 阅读全帖
i****1
发帖数: 84
2
你知道喻可欣是谁吗?
她是刘德华未成名时谈了三年的女朋友,是他第一次公开的女友。分手后,她一辈子忘不了刘德华,接受不了任何其他男人,一辈子活在回忆刘德华的日子里。
曾经看过喻可欣写的自传,里面大多讲述的是她和华仔的恋爱故事,看的我面红耳赤又跌入低谷。
那段维持3年的感情是真的,也是华仔最热烈投入的一次,两人都是百分百认真地对待,但怪就怪,一个爱的太深以致不能独立,一个要努力往上不顾一切。
如果他们是任何一对普通恋人,他们的一生都会很美满,郎才女貌,情趣相投,可惜就可惜在,喻可欣20岁碰到的男孩子是刘德华。
她是一个明媚阳光的文艺姑娘,就像现在你班里长得美丽,喜欢读书的班花。
她家境优越,气质出众,人群中你一眼就能发现她,她没有野心,也没想过要吃苦奋斗,干成一件什么大事。
这一点和刘德华不同,他自幼家境不好,他有一股劲,有野心,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一穷二白的少年和公主的爱情,发生在19岁的年纪,他们热烈,炽热,怎么爱都爱不够。见面的时候就抱在一起,不见面就写信打电话,爱的如饥似渴。
她爱的有点傻,是那种在家里什么也不干等华仔收工回来的那种,不在意吃喝,不在意有没有自己的朋友,只在意她的心...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
去年最风光的电影人是谁?毫无疑问,非吴京莫属。
他的《战狼2》57亿的票房碾压周星驰的《美人鱼》,个人更是频繁上cctv,这份荣誉在娱乐明星里无出其右。
而这位被粉丝称为铁血爱国男的动作明星这几天被人骂惨了,只是因为几张他在日本与人饮酒照片被曝光。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他与朋友喝得面红耳赤,双方正是坐在日本传统的榻榻米。
有人质疑这也许只是一家日本料理店,但那位和吴京喝酒合影的男子是“东方英雄传”创始人汤川刚,而他就在日本开了摔跤店,近期也的确在东京,可见吴京真是在日本。
这下很多人不高兴了,毕竟以日本和中国复杂的历史关系,使得很多人都喜欢诟病去日本的中国人。
去年孙红雷,邓超,林心如等人日本旅游都被骂了,而近期陈赫,李小璐游东京也是被口诛笔伐,《战狼2》期间各种鄙视老外吴京居然也去日本,实在与他之前的中国硬汉形象不太符合,所以引来网友的各种嘲讽,认为他也是一个心口不一的戏子。
甚至大火的《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请剧组去日本旅途也被网友骂挣中国的钱去日本消费,是个卖国贼。
对此粉丝给出两个理由为吴京澄清。
其一就是吴京腿有伤,日本医疗水平是比国内高,去日本也许是为了治疗。
在《战狼2》结束后...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
现如今相声界最火的人物当然非郭德纲先生莫属了,但是很多网友表示郭德纲的相声并不能够称得上是主流相声,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郭德纲的相声取材和表现形式与主流艺术界有着巨大的不同。
说实话一部分朋友也觉得郭德纲的相声有些不雅观,甚至有的时候还让人面红耳赤,但是有一点郭德纲把握的还是很不错的,那就是说相声带给人们的愉快,不管郭德纲的相声是雅还是俗,总之郭德纲的相声总能够博君一笑。
而现如今唯一能和郭德纲抗衡的就要数姜昆了。姜昆现担任曲艺家协会主席,本事还是有一些的。在当曲艺家协会主席之前他也算是相声界的领头羊了,只是当了曲艺家协会主席以后工作就忙碌起来了,所以在相声的创作上姜昆投入的精力很有限。
今天为什么要把这二位放在一起说呢?因为这两个人之间有矛盾,两个人之间的恩怨就不详细说了,曾经闹得沸沸扬扬,两人不和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原本姜昆在圈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只是与郭德纲有了矛盾以后,姜昆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
为了挽回颓势,近期有消息传出姜昆向文化部申请当相声传承人,这个举动可是一箭双雕了,既能打压郭德纲的势头, 也能通过主流媒体,肯定其相声领军人的地位。
但是姜昆来做这个传承人是否合适呢?只... 阅读全帖
e*******l
发帖数: 33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的中国——整理版
(4)
来到米国之后,很容易就成了爱国者——出了国才知道自己“爱国”,和米国鬼子为西
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痛斥”FLG,为了证明爱国不分内外,我还在首都机场投诉过
海关,在北京天桥上和殴打小贩的城管警察“抗争”(我的腿肚子当时直抖,呵呵)。
其实,我有时候常常在怀疑自己的虚妄,就像我老爸时常给我泼的冷水——那些事儿和
你有啥关系?一方面是自己确实不够“份儿”,一方面,从我天天面对的所谓知识分子
的理性,我也觉得过去自己的这些个冲动只能说明自己的幼稚,要按学经济的朋友的分
析,其实也是self-interested,呵呵,而且细细一想我干的猥琐事也还是不少。
从MITBBS的论战模式来看,我下面要谈到的很多想法都可以归结为:
1. loser;
2. 愤青+小资的shallowness;
等等。
有些总想和人吵架的人的心理状态我是永远不能理解的。不过我之所以老想起这个
topic(中国),和理论无关,至少不是根本原因,也和我的个人处境没有直接关系,
而是由衷的一点感触。
s*******t
发帖数: 1743
6
大部分的历史知识来自于影视作品
还每天争得面红耳赤的
呵呵
T********e
发帖数: 1193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毛岸英如何牺牲的不重要
毛泽东是多子之人。杨开慧生育了三个儿子,贺子珍生了十个子女,江青生了一个女儿
,但存活成人的,只有两子(岸英、岸青)两女(李敏、李纳)。岸青有精神病,身体
健康的岸英就成了毛的唯一希望。关于毛岸英的生平,资料很少,其实他从苏联回国后
到在朝鲜牺牲,也有近五年的时间,应该留下一些事迹才对。武立金著《毛岸英在朝鲜
战场》(作家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提供了毛岸英的不少资料,尽管作为主旋律
文学,作者着力于歌颂毛岸英的超凡品质,特别将援朝牺牲这一段作为华彩乐章,但还
是提供了大量历史事实。长期阅读官方宣传材料,使我们养成了一种去伪存真的能力,
学会透过人为的光环,注意书中有意无意透露出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才是最真实和最
有价值的部分。汇总、分析这些难得的资料片段,我们看到了一个接近真实的毛岸英。
一、来去随意,做工作浅尝辄止
毛岸英1946年初回国,到1950年10月赴朝,近五年多时间里,似乎没有比较稳定地从事
过什么工作,正式披露的工作经历,都是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并且行动自由,没
有什么“单位”的约束。
比较著名的一个经历是上“农业大学”。毛岸英刚回到延安,毛泽东要求他跟随农民...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zz)
[转自汉唐论坛]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中三杰.留法期间,向警
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在
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诗
词中难得婉约缠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陶的
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单身
未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到湖南。...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印度"阿三"称号的来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oycee (买买提头号女魔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印度"阿三"的来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5 19:01:13 2011, 美东)
话说七、八十年前,上海还是个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国人,更是占了绝大
多数!为了维护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国人找了很多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来当保安警
察(当时的名词叫做巡捕)。
这些印度佬的皮肤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头顶上都缠著红巾。所以上海人一开始
都叫这些印度警察为「红头黑炭」。
不过英国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长久以来都习惯被称呼为SIR(详见成龙的警
察系列电影,不是都叫警察为阿SIR或是警SIR吗?)。另外上海人一向习惯在单音节的
单字前面添加一个「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
警察就被叫成了「红头阿三」了。
后来又过了几个月,上海人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印度人都是缠著红巾的锡克教徒,印度还
有很多不缠红头巾的其他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红头阿三」改成了「印度阿
三」,於是这个不礼貌的浑...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7 18:43:01 2011, 美东)
闲闲书话』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
点击:79538 回复:504 12345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5页直接到页
作者:梁由之 发表日期:2005-9-13 0:22:00


《百年五牛图》封面:
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
,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
芜绝兮异域!
江淹<<恨赋>>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
>>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题记
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开篇就抄书: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记忆中的文革开始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8831
·杨承民·
一九六五年底姚文元《评海瑞罢官》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当时我念小学六年级。虽然
文汇报显然已有倾向,但那时还是将它归为文艺思想范畴来讨论,除了许多支持姚的文
章,也登载几篇反对意见的文章点缀。我家只订新民晚报,但邻居徐家订文汇报,我每
隔几天总会向他们家借过时的文汇报。尽管才读小学,狼奶已被喂了不少,读了以后立
即认同姚的观点。在一次作文中我借题发挥谈起此文,强调清官贪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帮凶,清官是披着羊皮的狼,危害更大,竟得老师欣赏,在课堂上当作范文朗读,并
表扬我关心国家大事。后来又扩大到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家村,批判《燕山夜话》。
我妈和我一姨妈闲谈中说邓拓的名字就不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们以前说过苏联
的葛罗米科念起来像割落面孔(上海话面念米)。后来还说过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
谢胡的名字也难听,听上去像喝茶夜壶(上海话谢读霞,夜读亚)。后面的话如传出去
肯定可以上纲上线到“恶毒攻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革命领袖。
对我们小学...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延安“抢救运动”真相考zz
二,造成抢救运动的原因
(一)肃反上一贯的极左路线
造成抢救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党在肃反问题上历来执行的就是一条极左的肃反
路线,只要是肃反或其他政治运动(实际上许多政治运动也与肃反无二,如1957年的“
右派”就和反革命并列为地富反坏右,1959年的“右倾机会主义”后来就被称为反革命
修正主义等等),没有一次不是敌情估计过高和斗争处理过头的。这从党有政权起,在
肃反和整人上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中就可得到充分证明。只是为了维护党的一贯正确和
个人崇拜,才讳疾忌医、不作自我批评、不吸取经验教训,使这条极左路线一直延续至
今。而且由于有关档案的严格保密,加之许多事本来就无档案,所以人们也无法确切知
道历次肃反和其他政治运动究竟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特别是错杀了多少人。但是从以
下登过报和上了书的数字,已可看出这条 “左”的肃反路线前后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
。有人估算,我们党从建立根据地政权起,主要是1930年到1935年,一、四方面军和江
西、鄂豫皖、湘鄂西、闽西等地,在反“AB团”、“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等名义
下(全系无中生有,根本不是党史教科书上说的“肃反扩大化”),被自己人杀掉...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53800
13
摘自《张国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
张学良的来电对如何处理蒋的问题,颇表踌躇;对南京的军事压力,也颇有顾虑。毛泽
东聚精会神在那里草拟覆电,不是尊张学良为"全国抗日领袖",便是赞扬他"一举手便
旋转乾坤"。他的电文内说到严密看守蒋时有这么一段:"我公顾虑周详,枭雄自难漏网
;但诚恐有万一之失……"说到惩办蒋时又有这么一段:"诚如来电所云,蒋某确系卖国
独夫,理应付之国法,弟等极力赞成应由人民公审……"
我们这些中共中央负责人,没有一个想到西安事变可以和平解决;都觉得如果让蒋氏活
下去,无异是养疽遗患。有的人主张经过人民公审,将这个反共刽子手杀了,以绝后患
;有的人主张将他严密拘禁起来,作为人质逼南京抗日,并形成西安的军事优势。
就为了这种主张上的不同,毛泽东与张闻天曾发生了争执。张闻天似是批评毛泽东对张
学良的覆电,措辞不够坚强,正当他们争论的时候,我闯进了毛泽东的窑洞,毛正在怒
骂张闻天,说张闻天过去在江西反对他的游击主张,现在又以书生之见反对他对张学良
所持的态度,张闻天面红耳赤的默然走了。
毛泽东即向我解释他那些电文措辞的用意。他表示他与张闻天的想法并无根本的不同,
却在措...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0445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ohninfl (johninf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临终前拒绝治疗的大将黄克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3 17:41:45 2011, 美东)
临终前拒绝治疗的大将黄克诚
耐得委屈,百事可做。历览古今前贤,不乏诸如黄克诚这样在委屈中披棘前行,于
磨难中砥砺奋进的智勇者、弘毅者。他们对待委屈的态度令人敬佩,他们超越委屈的作
为值得效法。每一个优秀党员干部,都应该学学黄克诚们这种开阔的胸怀,化委屈为党
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的动力。【详细】
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我看完《临终前拒绝治疗的大将黄克诚》时,回想起以
前读过黄大将军的故事,心为之震,情为之钟,泪为之涌。黄大将军,名曰克诚,人如
其名: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克己奉公。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于行则
事治,勤于思则理得,勤于政方能政通人和,取信于民。【详细】
怪我说不好普通话
1979年冬天,护士李莉调到黄克诚身边工作。
李莉心里颇有些紧张。作为一名军人,她知道,当年横戈跃马的黄克诚大将,现在
被疾病折磨得生活... 阅读全帖
G********C
发帖数: 456
15
胡志伟
1923年2月20日,孙中山先生应香港大学校监、港督葛罗斯汾之邀前往发表演说。当何
东爵士陪同中山先生进入大礼堂时,全体学生与来宾起立鼓掌欢迎,达数分钟之久,且
挥动帽子,欢呼声与拍凳声夹成一片。港大学生会主席何世俭首先致欢迎词云:“用任
何言语介绍孙中山先生皆无必要,因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就是中国的同义字,孙中山先生
的经历如用书本记载下来,无疑的将是最吸引人的事迹,如果爱好自由是伟大的考验,
那么孙中山先生将与伟大共存,因此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位中国的伟人,一个
真正的君子,和一个胸怀广阔的爱国者”。 (1)
这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香港的知识份子对孙中山先生的评语。 17年后,在陪都重庆
的国民政府明令全国,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再过16年,毛泽东主席发表《纪念孙中
山先生》(2)一文,盛赞他“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
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
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
的。”对于他的缺点,“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6
先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小学二年级国文课本第三册第十一课)
先总统 蒋中正先生,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做事。他在家里,每天洒水扫地,有时
候也帮着母亲到园里去种菜。母亲晚上织布,他就在旁边读书。
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许多小鱼向上游。因为水太急,几次都被水
冲下来,但是小鱼还是用囘力向上游。
蒋公看了,心里想:「小鱼都有这样大的勇气,我们做人,能不如小鱼吗?」
蒋公从小就做事快,不怕难,又有勇气,所以长大了,能为国囘家做许多事。
爱国的 蒋总统
(小学三年级国文课本第五册第九课)
蒋总统从小就很勇敢,又很爱国。所以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进了陆军学校,预
备将来保护国家。
蒋总统在陆军学校求学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个教卫生学的日本教官,拿了一
块泥土,放在桌子上,对学生说:「这一块泥土里面,有四万万个微生虫。」这
句话引起了 蒋总统的注意。
日本教官又说:「这块泥土,好比中国。中国有四万万人,好像是四万万个微生
虫,寄生在这块泥土里一样。」
蒋总统听了,非常气愤。他走到桌子前面,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然后向日本
教官说:「日本有五千万人,... 阅读全帖
f*******5
发帖数: 1815
17
被淹没的史实:
中国52军浴血奋战诺曼底,才使中国获得五常席位
来自中华网社区club.china.com/
根据最新美国解密的文件,经过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发掘,发掘出不为世人所知的过去
。蒋公在二战期间,不但把目光放在了中国战场,更放在了欧州战场,而这些史实却被TG
的教科书埋没在了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军一直被认为是无能的代名词。殊不知,
在一九四四年的诺曼底战场上,一支国军部队用鲜血告诉了世界,什么是国军的血性。
在二战之后成立的联合国当中,中国取得了至关重要的五常席位,从而获得了国际事务
的发言权。世人都以为这个席位只不过是罗斯福等巨头们的施舍,殊不知,它却是由几
万国军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在美国最近解密的二战档案中,这段历史真相才展现在世人
的面前。
让我们把时钟调回到一九四三年五月,此时二战已经进行了四年。在东欧,经过斯大林
格勒战役,苏联已经转入战略反攻,纳粹德国节节败退。在西欧,经过不列颠空战失败
的德国空军早已无力控制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丘吉尔和罗斯福在
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同时,面对胜利的曙光,罗斯福初
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 阅读全帖
p****x
发帖数: 643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早期领导人爱情之八卦
ZZ 海归网
八卦先从老毛讲起,老毛第一任妻子杨开慧众所周知,但毛的初恋情人不是杨开慧,而是
有‘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五四运动前,毛和蔡和森等发起新 民学会,组织
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的妹妹蔡畅邀校友向警予同往,向警予和昔日同窗陶斯咏来到长
沙,加入新民学会。陶斯咏,向警予,蔡畅号称湖南长沙周南女 中三杰.留法期间,向
警予嫁给了蔡和森,蔡畅嫁给了李富春.
在新民学会,斯咏很快就为润之的才华倾倒。陶家当时是湘潭一带的名门,毛家一破落
富农,门户悬殊。由于陶家父兄极力反对,毛和陶的爱情中途夭折,两人只 有"挥手从
兹去"。陶斯咏不久后离开长沙去了南京。一段时间内,毛和陶还保持着婚前好友的情
谊,老毛21年在上海开完党的一大后,组织上发了50大洋的返 乡费,回湖南途中老毛
在南京刹了一脚,和老相好"苦情重诉".毛的<<贺新郎.别友>>写得连丝带缕地,是老毛
诗词中难得婉约缠 绵的一首,以前史家说是老毛写给杨开慧的,但现有人考证是毛给
陶的情诗。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毛之后,美女陶斯咏虽不乏追求者,到31年去世时一直
单身未 嫁。
老毛在北京和老师的女儿杨开慧相识相爱后,20年两人回...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19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642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达北京的那天
在我的记忆深处,1972年2月21日那一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 这一天,美国总统
理查德. 尼克松一行将抵达北京。很巧,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2年3月8日那一期的封面故事是:Nixon's China Odyssey (尼克松
的中国奥德赛)。现代英文中的奥德赛 (Odyssey) 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是浪漫冒险
的象征。 在美国媒体看来,尼克松的这次中国之行,多少有点神奇和冒险。白宫发言
人也称这次旅行为“登月之旅”。言外之意,他们的总统像要去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在尼克松的回忆录“In the arena: A memoir of victory, defeat, and renewal
”(在竞技场上:胜利、失败和重新崛起的回忆)中的第一页,他像是写日记一样开始
描述这次“奥德赛”之旅:
“China, February 21, 1972,
It was an eerie ride f...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0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12-03-09/1104295858.sht
http://book.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11:04
文章摘自《中国涉外事件秘闻》
作者:程远行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苏联红军在东北
1947年至1948年上半年,中共党、政、军所占据的较大城市是哈尔滨。在这之前,
党中央已从内地调到东北10万部队和2万干部,并已分散在东北各地解放区。在这些解
放区和南满一带城市,和哈尔滨一样,一片打倒封建主义、美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的呼声,从城市到农村,震天动地。这是美国在马歇尔调停失败后,立即转
为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所造成的直接结果。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干涉,哪里就有反抗。这已成为世界性的规律。
领导这一地区解放事业的核心人物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的几员显赫人物。他们是高岗
、林彪、林枫、高崇民、张学思等人。
为了有利于开展这场人民翻身闹革命的伟大活动,他们在中央统一的安排下,成立
了东北行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高岗挂帅,林枫、高崇民、张学思任委员会副主席,
栗又文任秘书长。
哈尔滨是我国北...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21
斑竹好样的,呵呵,不愧叫太史慈!
那个谁谁现在一定是面红耳赤、抓耳挠腮、眼含泪水,须发怒张。。。。,哈哈哈
c*c
发帖数: 239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黑孙派的十大招数
我说的共识和你说的道德和风度意思应该差不多,就是承认这些价值是不证自明的,大
家都承认这些价值的时候,就不容易给对方贴标签,而认为对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交流
对象。
再说了,如果各位都为了中国的前途献计献策争吵的面红耳赤,我觉得还是一个值得期
待的好事。
h**********n
发帖数: 279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朝投机政客主父偃
汉武帝刘彻在对匈奴用兵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国内的控制。对外用兵是为了维护国
家主权,对内控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一个“主权”,一个“集权”,构成武帝思想
的两大核心。说到底,他是要通过维护主权和加强集权,开疆拓土,安定国民,以使自
己的皇权统治更加稳固和长远。汉朝前期,地方诸侯王的势力一直是相当强大的。汉高
祖刘邦开国以后,兼而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封了许多同姓诸侯王和异姓诸侯王。各个
诸侯王拥有自己的土地,自设官吏,自建军队,自定政策,自收赋税,从而成为割据一
方、目无中央的土皇上,把诸侯国变成“国中之国”,动辄谋反,企图独立。汉高祖生
前意识到这种分封制的弊端,花了很大的精力平定了韩信、彭越、黥布等异姓诸侯王的
叛乱,临死时留下遗嘱:“非刘氏不得封王”。高后吕雉专权期间,违背汉高祖的遗嘱
,大封吕氏子侄为王,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吕氏外戚集团,险些断送了刘汉江山。从汉文
帝开始,遵从汉高祖遗嘱,只封同姓王,不封异姓王。即便如此,同姓王同样存在野心
,时时想着独立,常与朝廷分庭抗礼,汉景帝时爆发的吴楚七国之乱便是证明。汉武帝
即位后,诸侯王的势力大大削弱,但以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为代表的... 阅读全帖
K**********i
发帖数: 22099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ydig (digb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历史还原:真实的毛岸英原来如此!【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7 17:52:12 2014, 美东)
一、来去随意,做工作浅尝辄止
毛岸英1946年初回国,到1950年10月赴朝,近五年多时间里,似乎没有比较稳定地从事
过什么工作,正式披露的工作经历,都是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并且行动自由,没
有什么“单位”的约束。
去朝鲜之前,毛岸英比较著名的一个经历是上“农业大学”。毛岸英刚回到延安,毛泽
东要求他跟随农民劳模吴满有学农活。这段日子,其实只有五十多天,充其量也就是一
个乡村夏令营而已,但后来凡提起毛岸英,都要大书特书这一段。
进北京后他的工作岗位是中央社会部(情报机关)部长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在这个岗
位上,他似乎也很散漫。按说秘书工作是非常忙碌的,通常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毛岸英
在1950年5月初有一次悠闲的长沙探亲。“这次南下是公私兼顾,他随苏联代表团来到
武汉,给李克农当了几天翻译后便匆匆赶往长沙探亲”。
在韶山,... 阅读全帖
f********t
发帖数: 6999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ydig (digbu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历史还原:真实的毛岸英原来如此!【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7 17:52:12 2014, 美东)
一、来去随意,做工作浅尝辄止
毛岸英1946年初回国,到1950年10月赴朝,近五年多时间里,似乎没有比较稳定地从事
过什么工作,正式披露的工作经历,都是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并且行动自由,没
有什么“单位”的约束。
去朝鲜之前,毛岸英比较著名的一个经历是上“农业大学”。毛岸英刚回到延安,毛泽
东要求他跟随农民劳模吴满有学农活。这段日子,其实只有五十多天,充其量也就是一
个乡村夏令营而已,但后来凡提起毛岸英,都要大书特书这一段。
进北京后他的工作岗位是中央社会部(情报机关)部长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在这个岗
位上,他似乎也很散漫。按说秘书工作是非常忙碌的,通常没有自己的时间。但毛岸英
在1950年5月初有一次悠闲的长沙探亲。“这次南下是公私兼顾,他随苏联代表团来到
武汉,给李克农当了几天翻译后便匆匆赶往长沙探亲”。
在韶山,... 阅读全帖
m******p
发帖数: 174
26
一群身在美国的中国人,居然为了法国是否伟大挣得面红耳赤,口沫横飞,你们到底有
多闲啊?法国是好是歹,跟你们有一毛钱关系?
t*****n
发帖数: 1589
27
隋炀帝像胡商炫富,吃饭不要钱,布帛缠树,结果胡商对市人说,中国有很多穿不起衣
服的人,为什么不把布帛给他们,缠在树上有什么用,市人面红耳赤,分辨,中国gdp世
界第一,个个年入百万,还有很多灰色收入,哪在乎几匹布,你分明是妒忌!酸葡萄!
你们鼻屎国算什么,中国有核弹,分分钟灭了你们,于是胡商惊呼中国不可战胜,回家
不敢怠慢,好好让几个国女爽了下
n*******r
发帖数: 2010
28
你真娱乐版友。
福禄宴当然是造谣, 造谣的是写那本书的人, 如果穿越找到那个作者, 当面指摘,
那人若有羞耻之心, 必定面红耳赤。
你倒好, 几次三番始作俑者造谣朱重八犬决大臣妇人, 被人揭穿却还不知羞耻振振有
词, 毫不脸红廉耻之心何在。
如果不坚决把你揭穿, 恐怕以后版友引用你口, 朱重八犬决大臣妇人的罪名恐怕真要
被做实了。那你也算古今中外始作俑者当中的一号人物来了。
s*****b
发帖数: 119
29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战死,继之而起的是他原警卫团三营10连连长伍中豪。
伍中豪的传奇之处是人生之路几乎可以与林彪媲美,堪为一对双子星座,而他早年与毛
泽东的关系又为林彪所远远不及。伍中豪是毛泽东的第一爱将,毛泽东后来对林彪格外
器重,并将其视为第一爱将,似乎是将一多半宠爱从伍中豪转到了林彪身上,是对伍中
豪牺牲后的填补。
伍中豪1903年生于湖南衡阳,比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彪大四岁,都属于被古人称为南蛮之
地的湖广。
林彪报考黄埔军校前,曾就读于武昌共进中学;伍中豪报考黄埔军校以前,就读于北京
大学,不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很快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5月,伍中豪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编入步兵科第1团第8连;几乎与
此同时,林彪也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编入步兵科第2团第3连。
他们两人殊途同归,成为同期同学,开始军旅生涯的起步。不过,步兵科第1团是军官
团,第2团是预备军官团。同一起跑线上,伍中豪略优于林彪。
黄埔军校毕业后,伍中豪被分配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军事教官,结识了时任国民党
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毛泽东。他们两人同睡一屋,谈得十分
投机,...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0
☆─────────────────────────────────────☆
starbbb (starbbb) 于 (Tue Sep 23 21:20:20 2014, 美东) 提到: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战死,继之而起的是他原警卫团三营10连连长伍中豪。
伍中豪的传奇之处是人生之路几乎可以与林彪媲美,堪为一对双子星座,而他早年与毛
泽东的关系又为林彪所远远不及。伍中豪是毛泽东的第一爱将,毛泽东后来对林彪格外
器重,并将其视为第一爱将,似乎是将一多半宠爱从伍中豪转到了林彪身上,是对伍中
豪牺牲后的填补。
伍中豪1903年生于湖南衡阳,比生于湖北黄冈的林彪大四岁,都属于被古人称为南蛮之
地的湖广。
林彪报考黄埔军校前,曾就读于武昌共进中学;伍中豪报考黄埔军校以前,就读于北京
大学,不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很快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5月,伍中豪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编入步兵科第1团第8连;几乎与
此同时,林彪也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编入步兵科第2团第3连。
他们两人殊途同归,成为同期同学,开始军旅生涯的起步。不过,步兵科第1团是军官
团,第2团是预备军官...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我为何被迫出走美国
大中小2014-10-13 04:17:33
多维历史
前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在《许家屯香港回忆录》中详
细讲述了他出走美国的前前后后。书中写道:周南已将我的“材料”写成报告送给中央
,联系到近几个月来的种种现象,顿使我醒悟,打破了“安全降落”的幻想,也惊醒了
回老家乡居之梦。“梁湘第二”,或甚于梁湘的“下场”,已是将面临的现实!“束手
待擒”,申辩的可能都会没有。为保有辩护的权利,为争取晚年尚能发挥余力,对社会
再做一点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让现在的一切暂时失去吧。我决定“去国”,
待机再回,我并非对国家、民族失去希望,也并非对中国共产党完全失望,只是为势所
迫,方出此“下策”。我坚信,历史会以相左的事实说明,真正背离人民、背离马克思
主义,确有人在,但不是我。纵使有生余年,我不能重睹神州丰采,历尽灾难的母亲—
—祖国,会让一个忧患与共的儿子,魂兮归来!以下是《许家屯香港回忆录》第十六章
“去国前后”原文。
许家屯(右)与杨尚昆交谈
六四后,江泽民、李鹏在处理有关香港的一系列事情上,我难以接受,对江泽民从抱有
希...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32
中共前副委员长陈丕显笔下的“三年大饥荒”
李悔之按语:陈丕显,“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
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引自官方评价),在上世纪三年大饥荒之时,任华东局书记处书
记。本文摘自他的回忆录。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的为时三年的大饥荒,虽然时隔现在只有五十年,然而,由于众
所周知原因所致,三年大饥荒期间究竟饿死了多少人,已经成了两派网民长期争论得你
死我活的焦点历史悬案。更极端的是:有些“革命群众”依照传统定论,一直不承认三
年大饥荒的历史事实。认为这是“三年自然灾害”。更不承认饿死人的事实。他们将有
关“三年大饥荒”饿死人的报道,认定这是反毛反共人士别有用心的“造谣”!……鉴
于此,今日特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
命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副委员长”陈丕显有关三年大饥荒的回忆转载于此。
三年大饥荒与十年“文革”,是当代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两幕悲剧。也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历史...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周恩来的历史(摘要)
周恩来的历史(摘要) 2014-10-16 11:49:35
作者: 红朝笑笑生
想要弄清楚周恩来的历史,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申府。 今天在大街上问
张申府是谁,十个人有十个不知道他,但在当年,这位张先生可绝对不是等闲人物,因
为他几乎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革命进程。 张申府,男,一八九三年生于河北,一九一三
年考上北京大学,一九一七年留校工作,主教预科数学和逻辑。
张老师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仅擅长数学和哲学,还跟北大其他几个人也很熟
,一个是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另一个是文科学长陈独秀,还有一位伦理系的老教师叫杨
昌济,也就是毛泽东的岳父。 认识的都是这样的人,张申府老师立场如何也就不用多
说了。早在一九一八年他就和李大钊、陈独秀创办了杂志《每周评论》,由于他对英国
哲学家罗素极为了解,以至于罗素有次写信时说,中国的这位张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
作。
一九二零年,一位叫维金斯基的俄国人来到了中国,他的中文名字叫吴廷康。如果大家
还有印象的话,这位国际友人主要业绩有两件,一是帮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二是跟孙
中山会面,促成国共合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第...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0426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人历史观的几个笑柄
文/冯学荣,作家,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中国历史的侧面Ⅱ》、《亲历北洋》等
由于写史的原因,常与国人谈论历史,当然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
开始还以为是国人接收的历史信息出了问题,久而久之,发现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信息的
吸收,而是在于思维方式本身出了问题,今晚闲暇,特下笔谈谈这个问题,提醒一下,
所谓诤友,知无不言,希望能使国人开窍一些,聪明一点,别再自欺欺人。
笑柄一:“我可以反帝,你不能独立”
中国有不少所谓的文化人、历史爱好者,每当谈起外蒙古独立这段历史,
往往不约而同地发表这么两点看法:1、国民政府无能,丢掉了外蒙古;2、新中国太反
动了,竟然支持外蒙古独立。
这些所谓“文化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显然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外蒙
古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外蒙古人民独立是非法的。
事实上呢?——事实上,外蒙古在明朝乃至以前,都不是中国人的地盘,
外蒙古在清朝初年归顺了大清帝国,是慑于大清帝国的武力,1912年大清帝国通过《清
帝退位诏书》、将外蒙古“转让”给中华民国,这件事并没有征得外蒙古人民的...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59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真实的袁世凯到底是什么样
1、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
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难看出,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胡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2、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
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有生病的,不顾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阵亡者,必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3、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挟持国王发动政变。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个地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最终,日本人的政变阴谋因袁世凯果断进攻而未能得手。
4、为了推进改革,袁世凯险些被摄政王载沣一怒...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6
清华文革秘史曝光 胡锦涛见证蒯大富沉浮
http://www.creaders.net
2015-04-29 07:36:31 多维
1967年,蒯大富、韩爱晶、谢富治(前排左起)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
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之时,中国文革历史出版社隆重推出《清华蒯大富》一书
。此书作者署名“许爱晶”,其真实身份则是文革当年人尽皆知的北京高校红卫兵“五
大领袖”之一的韩爱晶,也是蒯大
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韩爱晶在书中序言部分阐明写作目的“笔者尝试还原绝版的
历史人物蒯大富和绝版的清华文革真相”。而在开篇部分更罕见披露,就在蒯大富在北
京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之际,胡锦涛正在清华大学担任基层政治辅导员,吴
邦国在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刘延东正在工程化学系学习。当时他们亲身参与清华校园
里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也亲眼目睹了蒯大富的“表演”。1975年文化大革命尾声时进化
工系学习的习近平,也应该看到在清华召开全校大会宣布逮捕蒯大富的场景。而温家宝
当时是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他们学校离清华只有两站路,他正在参加地质学院的文革
运动。以下为《清华蒯大富》第一章、第二章全文。
第一章 ... 阅读全帖
b**********7
发帖数: 814
37
清朝皇帝嫔御的主要来源,是选秀女。选秀女每3年举行一次。清制,所有年纪在
13至17岁间的八旗满洲女子,都要按年度向户部呈报备案。过了17岁,就算逾岁了,可
是,如果女子过了20岁,还未经验看,也不许嫁人。只有经过验看,未被相中,被撂牌
子后,才可自由嫁人。
选秀女还有一个记名制度。经过初选而被记名的秀女,还要复选一次,未复选前,
不得私下自由聘嫁。秀女记名期为5年,记名期间,每月给以银两,其数目,三品以下
人员之女记名,每月给银1两,复选如再落选,才可嫁人。如果记名过五年才退名,另
外加赏银20两。记名秀女如果久不复选,过了5年,仍未得到关于某女退出记名的明文
,那只有终身不嫁了。
备选的秀女聚集于神武门内,按年龄排班,由太监引进贞顺门内,进入御花园。引
见时,每5人为一班,皇帝选中,则留下牌子,否则就撂牌子。选看时,这些秀女立而
不跪,不许乱动,不许直眼看皇帝,不许搔首弄姿,只有低眉顺眼。皇帝若停下来问话
,秀女只可简答,不可多说。当选的秀女,或为皇帝妃嫔,或指配给亲王、郡王及皇子
皇孙。
咸丰九年深冬的一天,一批应选秀女被引入内殿,咸丰皇帝将亲临阅视。其中,有
一位衣着单薄的少女...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38
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皇帝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入宫为其服务。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
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修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点瑕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皇帝的心态。
朱载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则征选11岁至16岁淑女入宫,而且选过多次。据说,朱厚熜是听信道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时经血炼制壮阳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来月经的时候,便施催经术,强行采经血。需要说明的是,采选宫妃是大面积的。但具体到个别的现象,年龄则不必考虑。只要有姿色的,皇帝看上的,连寡妇都可选入后宫。如对接收、籍没而来的宫妃,就不会有年龄的限制,“情人眼里出西施”,只...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39
By 冯学荣:
由于写史的原因,常与国人谈论历史,当然免不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
是国人接收的历史信息出了问题,久而久之,发现问题并不仅仅在于信息的吸收,而是
在于思维方式本身出了问题,今晚闲暇,特下笔谈谈这个问题,提醒一下,所谓诤友,
知无不言,希望能使国人开窍一些,聪明一点,别再自欺欺人。
笑柄一:“我可以反帝,你不能独立”
中国有不少所谓的文化人、历史爱好者,每当谈起外蒙古独立这段历史,往往不约而同
地发表这么两点看法:1、国民政府无能,丢掉了外蒙古;2、新中国太反动了,竟然支
持外蒙古独立。
这些所谓“文化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显然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外蒙古自古以来属
于中国,外蒙古人民独立是非法的。
事实上呢?——事实上,外蒙古在明朝乃至以前,都不是中国人的地盘,外蒙古在清朝
初年归顺了大清帝国,是慑于大清帝国的武力,1912年大清帝国通过《清帝退位诏书》
、将外蒙古“转让”给中华民国,这件事并没有征得外蒙古人民的同意,外蒙古人民显
然是有权不接受的。换句话说,外蒙古人民有权独立。掷地有声。
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主旋律是:反帝救国,独立自主。中国人要反对殖民,要争取独... 阅读全帖
x**b
发帖数: 290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操为什么不肯称帝?
很多人一直在说,诸葛亮如果想当皇帝,可以轻而易举地废除刘禅并取而代之。没必要为此推测争执得面红耳赤,看看曹操父子两代人完成代汉自立的过程,或许对了解当时历史背景,了解取代汉室之难度有所裨益。
自董卓及其部属李傕、郭汜之乱后,那位叫做刘协的献帝,不仅是名存实亡,而且已命悬一线,最先刘协为董卓手中的玩偶,前边的那个小皇帝刘辩已作出样子,在被废黜不久就被董卓所鸩杀,献帝还能存活多久,全在董卓一念之间。之后为李傕绑架,成为同郭汜争权夺利的筹码,担惊受怕中,汉献帝及其百官、内宫嫔妃宫女们从长安逃到河南,诚为当时民谣所说的那样:“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乘走北邙”。
曹操迎接汉献帝未必是忠君勤王,更多的是,他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以膺服天命为己任,迎接汉献帝安居许昌,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听”的特殊资格。打着皇帝这面旗帜,不仅受到封建士大夫拥戴,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招兵买马、积蓄粮草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讨伐不听命皇室的军阀时候(实际是不听命于曹操),未曾出兵已占尽政治优势,已将对方推到不义境地,戴上了叛逆谋反的帽子。因了他挟有政治优势,更兼之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公元192年—...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43
41
皇帝与皇后的洞房花烛夜有何奇特礼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北宋着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选为正宫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
一个美丽的女人进入皇帝的后宫而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与民间百姓结婚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礼记》中约定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被选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来彩礼,但皇帝绝不会亲自去迎亲,而是让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门。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也是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 阅读全帖
q******v
发帖数: 20
42
从陈丕显回忆录里能够看到大饥荒中的什么现象?
1)1960年时大饥荒已经十分严重。当时的福建龙岩地区7个县里,5个县都因缺粮而
有浮肿、生病、饿死人的事情发生。“群众吃糠咽菜,有的瘦骨嶙峋、面有菜色,有的
叫苦连天”。实际上,福建的大饥荒比其他省还是轻的,当时的安徽,四川,河南一些
地区,老百姓连吃糠咽菜都吃不到。
2)干部们有特权,他们没有吃糠咽菜,瘦骨嶙峋。他们仍然可以吃到酒席。陈丕
显拒绝了酒席,原因出自他自己的良心而不是他没有这种特权。
3)在群众叫苦连天一片哀怨声中,干部们布置的引导舆论的人登场了:“军烈属
代表刘富玉便抢先发言。他说:“我们公社在‘三面红旗’照耀下,形势一片大好,粮
食亩产800斤,跨了《纲要》,群众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明明是一派胡言假话,
但因那是“正能量”,“组织上”仍然安排她登台“引导舆论”。只不过权力更大的官
陈丕显不相信这些骗人话而已。
4)当时存在政治高压,谁敢说饿肚子他就可能被打成“反革命”,这在文革中的
罪名叫做“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陈丕显回忆录里说:
一位名叫陈从明的中年社员。。。大声对陈丕显说道:“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就
不晓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在大饥荒中被饿死街头的中国农民。(网络图片)
对于四川大饥荒中死人的情况,杨尚昆追问廖伯康:“我们知道四川死人的情况严重,
但详情如何,得不到证实。我们要四川报,四川始终未报。我们找民政部问,四川情况
如此严重,你们是管救济的,那里究竟死了多少人?民政部说是400万,实际上他们是
通过四川省民政厅报的,中央不相信。然后又找公安部,公安部是管户口的,那时的粮
票、布票、油票、肥皂、火柴等一切生活用品都同户口挂钩,死一个人就抹掉一个人,
这个数字应该准确啊!公安部查的结果,当然也是通过四川省公安厅,说是800万。中
央依然不相信,但究竟死了多少人,中央不清楚。你说说,四川究竟死了多少人?”廖
伯康举起一个指头,说:“死了1,000万。”
饥饿的四川农村触目惊心
1960年,全国性的“大跃进”已经进行了三年,人们面临的现实,是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1960年的粮食产量已经下降到2,870亿斤,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下降了26%,
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四川的情况更加严重。从1959年至1961年,粮食年年大
幅度减产,到1961年粮食产量已经下降到260亿斤,比1958年的420...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皇帝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入宫为其
服务。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
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
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点瑕
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
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
下。 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
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
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
皇帝的处女情结中国男人似乎都有一种处女情结,这就是过去常说的老牛吃嫩草性
心理。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
符合皇帝的心态。
但也有把采选女孩的年龄下限定在11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干过这种事情。虽有朱
元璋的15岁以上祖令限制,但是变态的朱厚熜根本不考虑。
《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便选300名13岁至16岁民
间淑女进宫,这还算正常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说起“春宫图”,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赤身裸体,男女交合的淫画。不错,就
是这些画儿。然而这些“淫画”的用处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来
看一看古人拿这些画都用来做什么?
用处一:避火
据了解,古代人常常在书中或者书柜里放置春宫图画,或者将春宫图悬、贴于室内,其
目的据说是为了“避火”。如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在其著作《路史》中说:有士人藏书
甚多,每柜必置春画一册。人问之,曰:聚书多惹火,此物可厌火灾也。再如现代学者
余世存在其著作《非常道》中记载,清代学者叶德辉在他的书籍中往往夹入春宫图画,
并曰“避火”。
那么春宫图怎么能起到“避火”的作用呢?原来神话传说中, “火神”是一位美女,地
位很是尊贵,但有时脾气很是暴躁,有几十个个丫鬟服侍,后因犯了罪,被玉皇大帝贬
为灶下神。美女火神平时喜着淡黄色衣服,可是一旦发怒就会改穿火红衣服,容易引起
火灾。于是人们就利用这些春宫图,当“火神”见到这些令人面红耳赤的图画时,就会
羞赧难当而离去,因此也就避免了火灾的发生。
用处二:嫁妆
春宫图作为一种“嫁妆画”是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古人性知识匮乏,许多少男少女到了
结婚的年龄还不知道...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18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DW: 毛岸英真面目
细节蛮多的,不知道真实性如何
http://history.dwnews.com/news/2017-02-16/59800419.html
毛岸英真面目:目无上级视军机为儿戏
毛岸英1946年初回国,到1950年10月赴朝,近五年多时间里,似乎没有比较稳定地从事
过什么工作,他曾短暂为李克农担任秘书兼翻译,期间他的表现十分自由散漫。而在朝
鲜战争时期,他更是目无上级,以一个司令部小秘书的身份向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大手
一挥要了一个营来指挥,将军机大事视为儿戏。本文由王沐明整理自武立金所著《毛岸
英在朝鲜战场》一书,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
2013年7月30日,金正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毛岸英(图源:Reuters/VCG)
武立金著《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作家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提供了毛泽东的长
子毛岸英的不少资料,尽管作为主旋律文学,作者着力于歌颂毛岸英的超凡品质,特别
将援朝牺牲这一段作为华彩乐章,但还是提供了大量历史事实说明毛岸英的人格的另一
面。由于长期阅读官媒宣传品,使我们养成了一种去伪存真的能力,学会透过人为的光
环,注意书中有意无意透露出的一些细节,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1、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
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难看出
,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
天骄!”,“胡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
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2、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
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
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遇有生病的,不顾
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阵亡者,必
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3、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
挟持国王发动政变。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个地
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最终,日本人的政变阴谋因
袁世凯果断进攻而未能得手。
4、为了推进改革,袁世凯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发信人: feilu (HI), 信区: talk
标 题: 贪色纵欲的报应(五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22 13:53:53 2017, 美东)
贪色纵欲的报应(五则)
如一 整理
【正见网2017年10月20日】
念善念恶 报应不同
明朝神宗时,武进人张玮和某生,一起到南京应试。
在抵达投宿的旅舍当夜,旅舍主人梦见迎接天榜,天榜上的解元乃是和张玮同来的某生
。主人将所梦告知某生,某生听了洋洋得意。
旅舍主人的两个女儿一个叫“甫”,一个叫“笄”,住在楼上也听到了这件事,怦然心
动,于当晚叫婢女招引某生,并缒下布幔做梯。某生拉张玮一起爬布梯上楼,张玮爬到
一半,突然自省想到自己是来考试的,怎么可以做损阴德的事呢?因此急忙返身退下,
但某生已经爬上楼去了。
当天晚上,旅舍主人又梦见天榜,见到榜上的解元已经换成张玮。次日,主人将梦告诉
某生,并问他是否做了败德的事,某生面红耳赤不敢回答。到了考完试放榜,果然张玮
中解元,被任为户部主事,以为官清廉节俭而受人称道,历官至左副都御史。而某生竟
落第,某生大为惭悔,后来贫... 阅读全帖
s*m
发帖数: 1896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无悔(1-5)

无悔 - 各位先将就着看看, 后面会慢慢上的
rollingrock 11月12日 14:59:08
-------------------------------------------------------------------------
-------
(一)
刘春林站在公寓的阳台上,瞪着楼下自己那辆本田civic的车牌发愣,车牌上印着Evergreen
State。本来是银灰色的两门coupe在夕阳中逐渐褪成金黄色,闪闪发亮,与周围火
红的枫树相辉映着,融汇在周围方圆百里内的同样背景中,构画成十月的华盛顿州。
半晌,他举起手中的啤酒罐将剩下的啤酒一饮而尽,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然后顺手用
力一捏,将不成形了的铝罐扔进一个纸盒箱里,转身进了屋子。这个一房一厅的公寓
里一片凌乱。刘春林重重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顺手拿起一张报纸胡乱扫了一下,再
随手一扔。然后半身躺下,头枕着沙发垫,用遥控器打开电视,首先跳出来的是CNN
。先是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然后是那张熟悉的衰老的面孔,虽然戴着黑边眼镜却仍
然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后面那双神经质的眼睛,还有那个已经看了八年了的鹰钩鼻子...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