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cago版 - 关于脂肪--胖者恒胖,瘦者恒瘦的秘密(转载)
相关主题
Reminder: Grand Park Music Festival opening night this Wed[bssd]被婆婆的神功打成内伤拉 (转载)
[合集] Reminder: Grand Park Music Festival opening night this Wed北方菜就是吃饱,吃爽
让脂肪燃烧一会儿大妈和种族歧视分子讨论职业操守和道德良心,吃饱了
星期天天气好么,湖边烧烤吧,吃饱了顺便来杀人游戏。一封感谢信
居然没吃饱谁有中国移动的SIM卡并且开了漫游的
热泪盈眶啊!今天终于吃饱了,打球爽!谁有不用的ATT Micro SIM Card
吃饱饭,听听歌转让全新手机、Sim卡和附带话费
1个angus burger, 8个汤圆,15个饺子,没吃饱。。。Phone plan availabl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脂肪话题: 体重话题: dr话题: 肥胖话题: 研究
进入Chicago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s
发帖数: 11267
1
常常被人问起:为什么你怎么吃都不胖?作为一个“白吃”,我只能回答运动量大或者
睡眠少!最近看了BBC的一档节目,严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儿,我把那些致力于
研究脂肪的Dr们提供的基于试验数据的答案精炼一下,并试图讲得有趣一点以缓解某些
读者的痛苦,因为这个答案毕竟很打击人。尽管如此,本文依然枯燥,但是,权将读完
这寥寥数千字视作对自己减肥毅力的一个考验吧!
一、从40多年前的试验说起,发生在一个监狱里
40多年前,一组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鲜为人知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当时一般的
认识(即“多吃会变胖”这一常识)大相径庭。那是在1967年,从事医学研究的Ethan
Sims来到佛蒙特州立监狱找了一干牢犯,希望他们能配合参加一项特别的试验:每个犯
人都要尽可能地多吃研究人员提供的高热量的美食,以便Dr Sims观察犯人身体肥胖后
体内激素的变化。Dr Sims认为这些人在经过一通胡吃海塞之后是肯定会变胖的。当然
,作为回报,他们会被提前释放。这显然是个帕累托改进过程: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于
是,很快Dr Sims就从挤破门的应征者中挑选出了一组研究对象。试验的具体进程是:
在整个一年过程中,犯人要尽量地多吃,尽快使自己的体重增加25%,研究人员则随时
监测他们体重的变化。随着试验的进行,Dr Sims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也很正
常,科学突破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意外收获):不管怎么吃,就算每天吃到想吐,其中的
一些人还是始终达不到被要求的体重,其中两位至多增加了21%,另有一个达人怎么也
突破不了18%。研究结论显示,似乎对于一些人而言,无论怎么吃也不可能变胖。创新
必然伴随着争吵,这一结论在很长时间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二、脂肪并不是什么坏东西,减肥有点忘恩负义了
这个实验就先说到这儿,接下来不妨先了解一下脂肪。
另一位Dr,Philipp Scherer认为脂肪并不是什么坏东西,他毕生致力于研究脂肪
这一物质。“牛油,即牛的脂肪与人的脂肪组织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以说几乎一模一
样。”Dr指着一块牛油如是说。事实上,脂肪有很多好处,当然,这些好处要到显微镜
下而不是梳妆镜前才能看出来:每个脂肪细胞外都包裹着一个油滴,这相当于人体内的
一个食物储藏柜。当人体需要能量时,机体就会进行化学反应,燃烧油滴。也就是说在
饿了而没东西可吃的时候,脂肪细胞中储存的能量可以维持人的正常生活。脂肪相当于
机体内置的应急干粮,拥有的脂肪越多,不进食而维持机体活动的时间就越长。苏格兰
一位博士在1968年时开始对一个体重450磅(换算过来是408斤还多点)的男子做试验,
这样的试验对象真是天赐的,造化弄人啊。这位哥哥同意在博士的监督下禁食,除了水
和维生素之外,他停止一切进食。最终他减了275磅,也就是说他变成了一个158斤的型
男——可见很多时候博士们对社会还是有一定价值的。408斤的达人难以置信地维持了
一年零两个星期的禁食。当然啦,这里的重点不是通过案例鼓励减肥者,主要想说脂肪
这东西对人类不错,一年多不吃东西(喝点水补点维生素实在不能称为吃东西)还能保
住那个拼命想消灭这些脂肪的人的命。不仅这位408斤的天才,甚至苗条如鲁豫的人也
可以依赖她的脂肪生存几周。
Dr Eric Ravussin有一个观点:我们从事渔猎生计的祖先们,不得不以任何他们可
以得到的东西为食。这样的生存环境使得人体内必须找到一个能储存能量的地方,脂肪
凭借其完美的细胞特性成为了中标者。漫长的人类历史经历过无数的丰年和灾年的轮替
(当然也不全是天时使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费尔南布罗代尔写的《15-18世纪的物
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灾年中,可能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人口消失(这个数
有点夸张了,但总之是很多了),那些身体结实,有脂肪保佑的人们更容易生存下来,
并把基因传给他们的后代。于是那样的年月里,让人和婴儿变得更胖一些成为最基本的
生存法则。一代代的基因相传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非常容易累积脂肪,因为我们
祖上都是活下来的人,都是上帝打扮成脂肪的模样曾保佑过的人。纵观历史,直到现在
肥胖才成为问题,成为一种病:随处可见的食物使得人们的肥胖基因得以表达。肥胖也
从过去的优势转变成现在的劣势,相对苗条的人反而活得更长,更健康。
所以说,历史上脂肪曾保护我们的祖先活下来,因此才有了我们的存在;现如今脂
肪仍在保护着我们,万一哪天在户外中迷路了,胖子们还是会窃笑不止。既然脂肪在我
们最需要它们时保护过我们,那么今天我们因为随时有食物可吃而不需要它们了并因此
而要消灭它们,这多多少少有点忘恩负义的意味。当然了,作为脂肪,它们也实在不应
该因为历史上的功劳而作威作福,无限膨胀,意思意思就得了,越来越不像话谁都受不
了。
三、40多年后再次做试验,让瘦子们变胖有多难
以往的关于脂肪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已经肥胖的人身上,而现在,研究人员开始针对
瘦人展开新的研究。2007年,英国伦敦Horizon节目组进行了又一场“过度饮食”试验
,准确地说这个试验是瑞典科学家Fredrik Nystrom教授所从事的一项不同人群机体拥
有不同反应的研究的一部分。一周时间里10位瘦人志愿者(英国仅体重严重超标的人就
有1500万,找到这些标准的瘦子且一直是瘦子的人实在不容易)要吃掉总热量为35000
卡的食物,平均每天吃下5000卡,这相当于他们平常摄入热量的2倍,并且禁止他们做
任何运动,这种状况总共要持续四周。这些瘦子们平日里都没有有意识的节食,他们似
乎属于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白吃”们。该试验体重增长的上限是15%,任何体重增重
超过15%的人就将离开这美食的天堂,当然也或许是地狱。研究志愿者的平均体重为63
公斤,增加15%,意味着将多出10公斤。对女士而言,意味着4周后衣服号码将增大两码
。试验期间志愿者将随时接受体重检测并将进行一系列的医学调查。
在进行试验之前志愿者将进行全面的检查。Ania Kosicka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检测,
临床肥胖专家Dr Carel Le Roux将会监察整个实验,从头至尾地监测志愿者的健康情况
。太空舱BODPOD可以测出试验者的身体挤掉的空气体积,并参考其年龄、性别、健康情
况等测算出被试者脂肪和肌肉各占多少。志愿者Leo Dennett脂肪含量为6.7%,是所有
受测者中脂肪含量最低的;Catherine Hannon和Victoria Pagner脂肪含量最高,约20%
左右。志愿者中男性脂肪含量约是女性的一半(考虑到女性胸部的优势,这个不难理解
),和普通人群的数据保持一致。每位志愿者都测出了其每日热量所需量,以方便其计
算其在受测期内加倍摄入的标准。受测者需要带上计步器,方便研究人员统计其所走的
步数,他们被要求每天至多走5000步,差不多2英里。
试验者开始在Westminster大学狂吃了!
四、让他们先吃着,再说说体重的决定因素吧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Dr Rudy Leibel发现人的体重波动其实并不大,姑娘们常常说
我一吃就胖,这话得两说着。“关于体重,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实际上是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保持稳定。举个例子来说,年龄处于20到50、60岁的成年人,可能会增加20到30
磅体重。简单计算一下,也就是每天多了7到10卡的热量,换算成食物就是一些薯片或
一包炸薯条。”Dr Rudy Leibel确信我们的机体内有一个“生物学决定”的正常体重,
而且在任何人之间均有不同,机体会努力调节以保持这个体重,或胖或瘦。当我们大量
进食时会变胖,大量运动时会变瘦,但是身体会坚持不懈地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似乎每
个人都有一个由生物学决定的体重,那么这个体重由哪些具体因素决定,又是在什么年
龄段确定下来的呢?
根据Dr David Allison(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ham)的说法,甚至在
出生以前就定下来了,听上去让人多无奈啊:“某些因素是影响肥胖或肥胖程度的长远
因素,它们将影响人的一生,并且在人类还是胎儿时就开始起作用了。”“我们都知道
,老羊产肥羔,并且我们也知道,哪些高龄产妇,产出超大或肥胖婴儿的几率比较高。
”“营养过剩、肥胖及糖尿病孕妇所生的后代有很大比例也是超重或肥胖的。”还有很
多其他的因素,比如环境因素,污染等。这些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素,但是足以说明
一个结论,我们的块头好像比预想的难控制,会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五、胡吃海塞的第一周过去了,事情正在起变化
第一周的称重,有一位参加者(Thomas)的数据令人吃惊,上周的数据是68.3kg,
本周是71.1kg,增加2.8kg,上周脂肪含量14%,本周是16.2%。2.8kg约等于Thomas原始
体重的4.1%,在所有受测者中增长最快。原来脂肪含量最少的Leo Dennett增长了3.2%
,脂肪含量达到了10.4%,他已经不再属于超瘦组。之前也被分在超瘦组的Aisha
Rashid和Martin Wong仅仅增加了1.6%的体重。其他受测者情况各异,每个人对于增加
热卡摄入量的身体反应是不同的。但是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每个人都觉得摄入原来两
倍的热量是非常难的。受测者发现,食用巧克力是增加热卡摄入量的绝好方式,原因是
由于巧克力的热卡密度大,在有饱感之前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吃下一块儿,所以说巧克
力其实是很危险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会比另一些人更擅长不受一块开包巧克力
或饼干的引诱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Professor Jane Wardle对于为什么有
些人会摄入比他们所需的多得多的热卡进行了研究,也就是想弄清楚为什么有些人尽管
饱了却还想吃。她来到地处北伦敦的Hopes & Dreams托儿所,观察已经吃饱饭的儿童对
于面前美食的反应。实验于午餐后开始,孩子们正在对着白色的图画涂色。在确认每个
儿童都非常饱的情况下,分给他们每个人一个盘子,每个盘子里装着含有340卡热量的
巧克力、蛋糕和饼干,都被切成了小块。这几乎相当于儿童日卡路里需要量的四分之一
。告知孩子们,他们可以吃盘子里的食物,也可以继续涂色,或者吃点东西再涂色,也
可以边吃边涂等等。这时,环顾四周,已经开始产生区别了。有的孩子在吃,有的再继
续涂色,还有的甚至把盘子推到了远处,即使坐在同一桌子上,不想吃的孩子也没有受
到同桌正在大快朵颐的孩子的影响。Jane确信这种行为模式对于4到5岁的儿童已然建立
,我们的饮食习惯确立于非常小的时候,如果幼童时喜欢吃饱后还要吃些零食的话,成
年后的你也会做同样的事情,而这样的行为会很快地影响体重。11岁时,饮食习惯与体
重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观察到了。那么,为什么孩子之间会出现这些区别的?Jane进行
了其他测试,试图找出他们身上的基因变体(也就是说到底哪些基因出现了变化使得孩
子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那些产生变化的基因被称作FTO基因。似乎一些孩子很容易
地抵制了现代美食环境下的诱惑,他们吃饱之后就对任何美食都不感兴趣了,并不是他
们在痛苦地自我克制,而是真的不想再吃了。而另一些人,面对美食时,大脑就已经忘
记了自己已经吃饱了这一事实。Jane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志愿者开始时
都那么瘦,因为他们在接受测试之前全部都是在吃饱之后就不再吃东西的人。
也就是说,吃饱之后就别再吃东西了对于保持苗条身材绝对重要,每天在吃饱后多
吃一包薯条都会导致你在20-50多岁之间增重20磅。可是事情不像想象中简单,问题就
在于你小的时候就会在吃饱之后无意识地多吃一些,现在大了,这个生理本能实在难以
更改!
六、基础代谢率,有一种病毒会使人变胖
第二周的称重开始了。每个志愿者的体重增加都大不一样,Thomas第一周的腰围是
73厘米,第二周测量结果变成了76.8厘米。体重也增加了6%。但是Martin Wong的体重
只增加了3.5%。可是,摄入同样多的热量,为什么Wong的体重增加的少呢?如果这些热
量没有转化成脂肪的话,它们又变成什么了呢?探寻这些区别的原因是研究这些热量以
何种形式终结,如果最终没有形成脂肪组织的话那么他们去哪儿了,怎么被消耗掉的?
一个解释是,每个人都存在一个基础代谢率,也就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热卡。基础代谢
时,机体仅需要维持心跳及大脑工作即可,没有任何其他活动消耗热卡。在试验中,研
究人员也对所有志愿者的基础代谢率进行了跟踪测量。
第二周的结论没什么好分析的,在这儿先插一下另外一个对脂肪感兴趣的博士所做
的一个研究:Dr Nikhil Dhurandhar确信有某种物质可以自然地让瘦人变胖,他甚至认
为肥胖可以传染。他的研究开始于80年代末,那时候他的一个同事正研究一种导致成千
上万家禽死亡的病毒,令人吃惊的一点是,那些死家禽都很肥。于是Dhurandhar博士的
小组让一拨家禽感染上这种SMAM-1病毒后,无辜的家禽们随之生病,并且肥胖。那么人
类感染此类病毒后,是否也会变得肥胖呢?受伦理规范的约束,他们不能对人进行直接
的试验。取而代之,Dhurandhar博士从50个超重病人身上提取血液样品,来寻找是否存
在那些禽病毒的抗体,有这类抗体就表明他们在之前的某一阶段曾被该种病毒感染过。
结果是20%的人感染过,这些人的体重要比那些没有被病毒感染的人重得多。于是
Dhurandhar小组开始研究这种病原体,它属于水肿病毒科,在人体内引起感冒、咳嗽、
角膜炎、结膜炎或腹泻。如今该小组已经研究了超过1000名的患者,他们的肥胖程度与
此类病毒的感染正相关。在一项研究中,Dhurandhar小组发现肥胖组人员感染此种病毒
的几率是非肥胖组的3倍,而在非肥胖组中,感染此种病毒的人的体重也大于平均体重
。从动物实验中可以看出,病毒先到肺部,然后扩散到整个身体,到达各种器官和组织
,最后到达肝脏,肾脏,脑组织及脂肪组织。当病毒到达脂肪组织时开始复制,生成许
多复制品,这一过程中,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感染该病毒之后人会
变胖的原因。那么这些病毒是否传染呢?对动物的研究显示,该病毒的传染性仅在它们
被感染后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当人真的变胖之后,该病毒早已不具备传染性了。另一
方面,人变胖会有很多原因,这是其中的一个。也就是说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会很容易
变胖,而变胖的人或许各有各的原因,并不都是因为感染了这种病毒造成的。所以被胖
子传染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有些人会说,胖子们喜欢吃各种美食,这会诱惑到瘦子。
前边已经说了,吃饱后是否还会继续吃东西是儿时就已决定的,跟胖子无关。如果你本
身就是吃饱后还想吃东西的人,只是怕胖才不吃,克制着,那多从自己的意志力方面找
原因吧,别把责任推到胖子身上,他们已经挺难了!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这种病
毒的存在,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场感冒之后变得肥胖。
七、三周已过,看一看这个变胖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三周的检测开始了,每个人都胖了一圈,赘肉也开始出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皮肤下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Dr Philipp Scherer(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60年代初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体重增加时,脂肪细胞发生了
什么变化?很显然,这里有两种可能,它们会增大个头,或者增多数量,事实上是,两
种可能都发生了。”“小个脂肪细胞在开始过度饮食后体积逐渐变大,并逐渐聚集更多
能量和油脂,最终变成巨大的模样,甚至肉眼可见。”“脂肪细胞只会增大到某个点,
过了这个点它们就不会继续长大了,到了这个点,机体开始决定是否要增加更多的脂肪
细胞。”这个时候有些人会产生更多的脂肪细胞,而有些人则不会,所以有些人会无限
地胖下去,而有些人则胖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再吃也不可能胖了,就像佛蒙特监狱里
那位18%的兄弟一样。“坏消息是一旦脂肪细胞增多了,它们会一直留在那里,我们永
远无法去除它们。它们的工作职责是,尽可能有效地累积更多的脂肪。”也就是说,脂
肪细胞在量上只会增加,是不可能减少的。胖人减肥其实只是在缩小而不会减少脂肪细
胞。我们的机体很容易在儿童及少年时期生成更多的脂肪细胞,这意味着如果你成长阶
段比较胖的话,那么肥胖将很可能会影响你整个一生。
不知是不是巧合,受测者的儿童时代都很瘦。
八、最终结果公布,大结局或许令很多人失望
最终结果公布的时间到了,第二名Thomas Patel Campbell增重9%,约5.5公斤。第
一名Thomas Hampton增重9.5%,大约是6.5kg。两个叫Thomas的哥们儿一个月共长了24
斤肉。Thomas Hampton的体重增加几乎是Jonathan DeCorday-Long的两倍,后者仅增加
5.5%。这说明四十年前佛蒙特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最有趣的结果来自Martin
Wong。他增加了8%,约4.5kg,但是丝毫看不出体型的变化,脂肪含量仅增加了2.4%。
那么,如果不是脂肪的话,他增加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基础代谢率。实验中
Martin的基础代谢率提高了约30%,使得基础代谢率提高的原因应是肌肉的增长,因为
肌肉组织的代谢率比脂肪和骨骼都要高,需要更多的能量。也就是说,Martin没有任何
的健身或运动,却变得更加结实、有型了。为什么Martin如此幸运呢?一个可能的答案
是:基因使然。
和两个Thomas相比,Jonathan DeCorday-Long和Victoria Pagner没有增加多少体
重,而且基础代谢率也没有什么变化。那么他们的热卡又是怎样消耗掉的呢?首先排除
运动消耗,因为计步器显示他们没走几步。答案是机体会通过活动手脚、头部等来消耗
热量。这不是他俩故意做的运动,而是机体为了不增加过多的体重而做出的自然反应,
吃多了就下意识的想动换动换,既然不能跑跑跳跳那就摇头晃脑吧!这个实验中还有两
个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始终很难增加体重:受测者中只有Ben和Aisha两个人实
际上没有达到卡路里的摄取目标。尽管两人设置了热卡摄入量的目标,也很努力地想多
吃一点,但是每多吃一口都是一个挑战,机体开始呕吐。这是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提供
了饱胀感,胃内激素的分泌,阻止了过多进食的摄入,使得他们不会变得过胖。
通过上述种种试验与理论,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了: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别有意减肥或增肥),每个人的体内基因或说机制,将把你带到一个属于你
的体重。想改变这个体重是很痛苦的,体内机制会采取种种措施使你保持在那个属于你
的体重水平上。
九、志愿者们怎么把吃出来的几斤肉再减下去呢,如胖子一样难吗
Dr Rudy Leibel曾经对一组肥胖患者进行了实验。他的实验对象在病房里呆了2年
时间,被持续地监测。一开始先让他们忍受饥饿禁食,使他们掉了10%的体重,接着他
们需要保持这个体重。在保持过程中给受测者提供了相当于原来饮食同样多的热卡,但
是他们却始终处于饥饿状态中。Leibel博士发现,这些病人的大脑一直处于半饥饿时的
状态。原因在于,他们的大脑始终认为以前肥胖时候的体重才是正确的,或者说大脑根
本上就是通过脂肪含量来判断人体是否饥饿的,当体重减少10%时,大脑一直认为机体
没有吃饱。这样,大脑就努力地把他们带回原来的体重。其实也好理解,正像前边所说
的,变胖的时候先增大再增加脂肪细胞,减肥的时候不管怎么折腾都只能缩小脂肪细胞
。大脑记住的是原来饱满的脂肪细胞,现在每个细胞都干瘪了10%,大脑当然认为身体
饿了,尽管大脑很聪明!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减肥者,即使不是通过节食减下来的,
也会长时间地存在或多或少的饥饿感。这对肥胖者来说是坏消息,但是对于受测的志愿
者而言则无疑喜从天降,他们一开始的瘦被大脑记忆为正常体重,他们将毫不费劲地恢
复到正常体型。事实也的确如此。
最后用Leibel博士的一句话收尾吧:“每个人都有一个生物学模型,决定他的高矮
;同时还有一套生物学模型,决定着他的胖瘦,人为地改变它们非常的困难。”
别灰心,Leibel博士只是说非常的困难,并没说不可能!!!
1 (共1页)
进入Chicago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Phone plan available居然没吃饱
减肥心得热泪盈眶啊!今天终于吃饱了,打球爽!
来报个道哈吃饱饭,听听歌
关于Burn fat的信息冲突和疑问1个angus burger, 8个汤圆,15个饺子,没吃饱。。。
Reminder: Grand Park Music Festival opening night this Wed[bssd]被婆婆的神功打成内伤拉 (转载)
[合集] Reminder: Grand Park Music Festival opening night this Wed北方菜就是吃饱,吃爽
让脂肪燃烧一会儿大妈和种族歧视分子讨论职业操守和道德良心,吃饱了
星期天天气好么,湖边烧烤吧,吃饱了顺便来杀人游戏。一封感谢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脂肪话题: 体重话题: dr话题: 肥胖话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