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江青:“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转载)
相关主题
请看60年代的照相馆的相机。原来新东方就是中国的ICC
倘使王张江姚在,抗日何须用奶康 (转载)Re: 最近海关收税的事情很有趣 (转载)
我成都市成功首创推出142名“和谐员”zz贴图等下班。
刘京一: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毛泽东时代的国产相机 (资料扫盲贴)
法新社:方励之是中国的萨哈罗夫不鼓励 喝了做个 和 atxt 对站封进行三妈
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zz) (转载)PA帖子贴到了站封的家门口
世贸组织裁决中国诉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胜诉Re: 关于三年饥荒照片的看法 (转载)
薄熙来去云南喂海鸥,原来是去联络薄一波嫡系部队江青:“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相机话题: 相机话题: 上海话题: 海鸥话题: 孙晶璋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H****g
发帖数: 14447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erzog (singularity),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江青:“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5 01:53:19 2012, 美东)
文革期间的1968年,32岁的孙晶璋从上海照相机厂的技术科工艺大组的大组长被下放到
了金工车间大件组当工人,加工大直径的金属零件。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的孙
晶璋,1957年在上海照相机厂筹备处实习,1963年由北京轻工业部研究院机械设备研究
所调回上海照相机厂,亲历了上海照相机厂自58年正式成立以来主要产品的研试。后来
他成了上海照相机总厂的总工程师。
上海照相机厂是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的前身。1963年,该厂生产的相机90%是上海
牌4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即方镜箱照相机)。这也是中国第一款出口的相机,以德国
罗莱弗莱克斯(Rolleiflex)双反相机为原型,1963年底开始批量生产,1964年出口中
东地区。
和新中国成立后筹建的其他工业部门一样,照相机工业也承担着突破、赶超的使命,关
系一国光荣。从58年建厂并推出58-1型相机,到4型双反相机出口,上海照相机厂仅用
了六年时间。
飞出上海
1968年,上海牌照相机正式使用海鸥牌注册商标,从此“海鸥”飞出上海,成为新中国
照相机工业的标杆。这是为推动出口而做的改动。
“上海4型可以说把当初从事照相机事业的人们的精神传给了我们……尽管已经生产了
40多年,我手头上的上海4型相机依然动作轻快、从装胶卷、设快门、调焦、按快门、
上胶卷、到最后去除胶卷都是畅通无阻。和其原型禄来相机一样,动作安全简便。即使
是早期产品,做工也很结实,不愧为后来大为流行的海鸥系列相机的开头。”日本相机
收藏家陆田三郎在其著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中,对40多年前生产的4型照相机,仍
不吝赞美之词。
4型系列在国内有众多模仿者,风靡一时。4型系列中,被仿造最多的是4B型,重庆宁江
机械厂在1968年生产的峨嵋SF-1相机,丹东照相机厂于1974年至1980年生产的牡丹双反
相机系列,武汉照相机厂1973年生产的黄鹤相机等,都证明了4型系列流行之广。
当时的胶卷价格很贵。“胶片都是苏联匈牙利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拍电影剩下的零碎片
头,卷好了,1块5毛钱一卷,匈牙利的片子5块钱一卷,等于现在四五百元了吧。”林
师傅拥有的第一个国产相机,就是上海牌58-1,当时他已参加工作,月薪74元,买得起
80元的58-1。
在国内,虽然相机仍是奢侈品,不过4型的价格是工人一个多月工资,为更多人接受。
“到4型出来以后,接着有4A型、4B型、4C型,特别是4B型出来之后,80块钱一架,应
该说相当便宜。
“我大学毕业的那几年每月工资一直都是65块6毛。整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根本就没
加工资。但是有些劳动力比较多的家庭也是能够买得起。”孙晶璋说。
而到70年代初,“海鸥”牌照相机紧俏到需要通宵排队才能买到。孙晶璋也曾受亲戚朋
友委托,裹一件大棉袄,晚上六七点钟去排队,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拿票买。
起步晚,而不落后于人
从无到有的的第一架58-1型相机,充满了当时工匠的朴素和执着。它是由一群当时相机
店的学徒和中央商场修钟表的手工业者,聚集到南京路四川路口惠罗公司六楼的一个小
阁楼里,参照着德国徕卡(Leica)3B型相机敲敲打打,摸索出来的。
负责制造的是一支杂牌军:相机的金属部分由技术人员仿莱卡制造,镜头由长春光学机
械研究所设计,镜头加工委托给了上海吴良才眼镜厂。
现已80岁的海鸥公司老员工孙云清,当时跟着自己的钟表师傅,见证了第一架上海相机
的诞生。“相机做出来后,在中苏友好大厦工业陈列馆展示,外国人看到很惊奇,让讲
解员拿出来看看,但我们只有一只照相机,摆摆样子的。”58-1和其后继上海58-2成为
中国照相机产业首批大量生产的高级相机。
而负责给58-1照相机画设计图纸,为大批量生产做准备,正是孙晶璋57年在上海照相机
厂筹备处的毕业实习作业。
“德国莱卡3B型号是1936年出来,我们是58年开始做,比他们晚了20多年。但是我们一
起步就到这个水平了。这种照相机苏联也刚刚开始搞。他仅凭自己的力量也生产不出,
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把德国的工厂、工程师搬回去,才开始的,大概1950年
左右就有照相机出来。美国的照相机工业规模很小,我看他不是不能搞,可能是它的重
点不在相机,而在汽车。比中国先进的还有日本,日本在二战时已经有照相机了,而且
有几个照相机厂。除此之外,我们算是先进的了。当时,香港、台湾根本差太远了,我
们起步得比较快。”孙晶璋回忆道。
同样在六十年代初,中国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生产135胶卷单镜头反光照
相机的国家。1964年上海照相机厂开始仿制日本美能达(Minolta)的单镜头反光照相
机,当时模仿的是1962年问世的美能达SR-7型的结构和造型,但SR-7型的自动测光系统
的元件当时国内都没有,只能把这部分去掉,因此最后实现的性能大致相当于1958年推
出的美能达SR-2。
通过了试制定型后的相机被命名为上海DF型,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后又改名为海鸥DF型
,世人熟知的“海鸥单反”由此诞生。海鸥DF型单反相机以及其各种改型连续生产了数
十年,产量以十万计,记录了无数珍贵时刻,也成为了许多摄影人的启蒙助手。
“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
1968年底,上海照相机厂接到任务,仿照瑞典“哈苏”500C(Hasserblad)照相机研制
“东风”相机。孙晶璋介绍,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款使用120胶卷的单镜头反光照
相机,日本的勃浪尼卡(Bronica),玛米亚(Mamiya)645等同类型照相机均尚在研制
中。
同时,另一艰巨任务——仿制西德莱茨照相机厂生产的徕卡(Leica)M4照相机,(这
在当时也属于世界上最高级的35毫米照相机之一,和瑞典的哈苏都是各自类型的顶级机
),落在上海照相机二厂。1969年,正值国庆20周年,上海照相机二厂将仿制徕卡M4
的照相机称为“红旗”。
这些据说都是喜欢摄影的江青的意思。
后来,江青又下达了新的命令:“哈苏原型机的快门只有1/500秒,我们必须达到1/
1000,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也能有。我们既然能做1/500秒,为什么不
能做1/1000秒呢?”
现实是,当时的中国照相机工业总体技术水平还很落后,没有高纯度的光学玻璃,没有
合格的、精度较高的金属材料,没有高精密度的机床设备,光凭一股热情,怎么能生产
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呢?负责快门设计的孙晶璋的办法是,在1/1000秒时,快门的最大通
光口径从镜头的最大光圈f/2.8缩到F4,这时大于F4的几档就不能用,但最高1/1000秒
的快门速度是达到了。
进入九十年代,海鸥错失了数码相机的发展机遇,受进口照相机的夹击,走下坡路已是
不可避免。孙老感叹说,眼下的海鸥,不知何时才能再度展翅高飞。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江青:“外国人没有的,我们中国人也要有”法新社:方励之是中国的萨哈罗夫
新版海鸥双反中国留学生6成海归未满30岁 海鸥成潮流(zz) (转载)
ZZ: 烧双反的出路是海鸥。。。世贸组织裁决中国诉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案胜诉
据说逼格爆表的海鸥双反样式数码相机CM9薄熙来去云南喂海鸥,原来是去联络薄一波嫡系部队
请看60年代的照相馆的相机。原来新东方就是中国的ICC
倘使王张江姚在,抗日何须用奶康 (转载)Re: 最近海关收税的事情很有趣 (转载)
我成都市成功首创推出142名“和谐员”zz贴图等下班。
刘京一:评袁伟时捍卫军阀诬蔑孙中山毛泽东时代的国产相机 (资料扫盲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照相机话题: 相机话题: 上海话题: 海鸥话题: 孙晶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