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强烈推荐《羌魂》
相关主题
毛泽东:征粮要学河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欧洲什么时候开始有文字的?
访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合集] 努米底亚事务略 - 50
蒋介石向张学良索要“对日作战计划”何新三论希腊伪史:荷马真存在么?谈谈著名的“荷马问题” (转载)
最全中华礼仪用语,再不保存就真要失传了!(ZT)高峰枫:“学术义和团”的胜利
希望黑TG的人能进来何新的希腊
勿忘历史: 中美合作所与渣滓洞 (转载)汉人对匈奴其实是太好了
揭秘真实的中美合作所:美军官演示射击荷马史诗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渣滓洞他忍了400多天,文革他只坚持了6天(图)受追捧的"口述历史"是真实历史吗(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孙中山话题: 邓廷话题: 康德黎话题: 荷马话题: 历史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r
发帖数: 3875
1
就我的水平看,作者对历史,特别是上古史掌握的史料达到了专业的高级别。可供本版
爱好者评审。只是此书还在连载中。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8/693237.shtml
d*******r
发帖数: 3875
2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折时,小刘就如获至宝:
“天意,真有这回事情!”
我英文不太好,仅仅看个大概,信中很简单的几行字。
孙逸仙阁下:
现在您已经离开此地,看似平静,但我们对您的关切丝毫不会减弱,我们将永远
怀着深情的回忆,关注着您的事业。
伦敦之行您冒了极大的风险,但我们也荣幸跟你提供了微薄的帮助,恭喜您找到
您需要的信息,但愿您在美国能遇到他,我们还将为您的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希望您将
来获得更大成功。
衷心致意。
梅布尔·巴克利·康德黎
我看完信后,又狐疑的翻翻信纸背面,再无任何字迹。小刘为何有这样欣喜的表
现?无头无尾的一封信件,也没有重要的内容表述出来,最多是那个“seek him”---
“找到他”显得有些疑点,“他”是谁?
正想问小刘一个明白的时候,小刘已经不管我手里捏着的这张信纸了,自顾自的
将那叠文件一一拆分开,摊平在地上,总共有十来封信件、几张打了封装孔的文书单页
,还有就是盖着英国邮戳的一张电报。
这时无素子也站在了我的身旁,低头看着小刘在地上摆弄这些资料。只见小刘一
会把资料排成三行,一会又皱着眉把其中三两个的次序对调,最终摆放整齐这些时,站
起身来,舒展开眉头,深吸了一口气:“我爸真神了,他猜测的东西原来都有实证!”
我嘟囔了一句:“可不是,都叫你爸大仙。”
小刘没顾着我,又俯身下去,拿起地上排序第一的那几张打孔的文书:“我从这
个说起吧,这些东西连起来,就是另外一部辛亥革命史。”
“另外一部辛亥革命史?”我重复了一遍。我在翻过红楼围墙前,就料想过也许此行会
有收获,甚至也把方向对到了辛亥革命上,可当小刘直截的说出这句话时,我还是有些
诧异。
“你们看这个。”小刘把手中的几张纸收拢,各自露出一排,我们看到了这几份
文书的标题:《龚星宪使计擒孙文复总署总办公函》、《邓翻译与孙文问答》、《龚星
宪计擒粤犯孙文复行释放缘由》。无素子轻轻接过来,一手在底下托着这几张散乱的文
书,一手伸起食指点着竖排的繁体字,轻轻动着嘴唇默念起来。无素子恬静的样子和微
翘的兰花指,能让人忘了我们三个不是破门而入,而是在一间咖啡馆闲坐看书。
“这些文件应该是都是孙中山‘伦敦蒙难’当时的记录和第二年的追记,你看这
些标志,都是当时驻英使馆的内部文件。”小刘一边给我介绍这些文书的来头,一边指
着页面的几个印记。
“伦敦蒙难?就是孙中山在伦敦被绑架的一次?”我看过孙中山的传记,中山先
生在英国宣传革命时,被清廷的特务抓进过大清使馆,后来幸亏英国友人积极营救,才
得以脱身,此后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清朝违背外交惯例的幼稚行为,孙中山也从此获得反
清斗士的威名,可以说,这次事件对于孙中山的个人革命形象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此后
凡提反清必知孙文,中山先生的威望也从英国传到了中国,大陆志士纷纷以孙中山为精
神领袖。本来我对这段历史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认知,可联想到孙中山怎么会在英国被清
朝特务抓进使馆,这英国两个字此时想起,觉得背后有一番文章。
“伦敦蒙难是个罗生门,历史学界各种说法都有。”小刘打起了手势,这时我知
道他又要进行历史科普教育了,我洗耳恭听。
“主流的说法源自民国中期,为了党国的宣传需要,把国父描写的大义凛然,把
清政府描写的肮脏不堪。缘由无非是孙中山长期反对腐败的清政府,志在推翻,上了大
清特务机构的黑名单。在孙中山前往英国,准备组织华侨,扩大革命力量时,腐败专横
的清廷竟以诡计将国父诱入‘中国公使馆’,幸亏国父大仁大勇的精神和机智应变的能
力,以及国父英籍老师康德黎的全力协助,才脱离虎口。从此孙中山被推为革命领袖。
因为孙中山被国共两党同时推崇,现在的宣传口径也基本和国民党时期一致,就是继承
了这个说法。同时孙中山自己也写过这件事情的回忆录《伦敦蒙难记》,等于是亲历者
亲笔所著的历史。一般都把伦敦蒙难当做信史,没人怀疑这个里面有玄机。”小刘比我
知道的详细很多,博学多知套用在他身上一点也不多余。
“但是,宣传的不一定是真,自己写的也不一定是想让别人看到的一面。”小刘
一说但是,我就知道历史的舞台要被旋转了,小刘会把演员、追光、道具统统转向背后
,把后台翻转到剧场前面。
这时无素子已经把第一份文书看完了,交给了小刘。小刘接过来,扫了一下:“我爸说
的是没错,孙中山当年根本不是被绑架的,而是自己堂而皇之走进公使馆的。”看来刘
启德在看到这些资料前,肯定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这段历史,才做了正确的推测,幸运
的是,现在他的推测被史料佐证了。
小刘他手里的那份《龚星宪使计擒孙文复总署总办公函》摊开在我们俩之间,指
着其中一段,示意我自己读下去。我默念道:
讵意该犯于九月初四日,改名陈载之,来至使署,询有无粤人;次日复自来使署
,探问中国情形。按公法,使署即中国之地,彼既肆无忌惮,势不能不暂行扣留,电请
钧署核示。迄奉复后,即赶紧购定轮船,拟设法潜送到船,逞解粤省。乃该匪党以其久
不归寓,疑其必在使署,日夜在外伺察,意图截劫,势难送出。旋据外部私向参赞马格
里云:“中英交犯约经曾前大臣议而未成,刻下既无约可援,如解犯潜过友邦之地,殊
与公例未符。”盖业经孙党贿通日报并报知外部也。党与商允,如该犯回香港,必饬港
督严察以戢乱谋,并请弟具文,以凭转饬照办。爰于十七日,将该犯释放,仍派包探密
跟,讨扣留在署十有三日。
意思很明白,清末的文言已经很直白了,大意是说孙文这犯人改名作陈载之后,
到使馆来问有没有一个广东人,第二次又来使馆探问中国的一些事情,按照国际惯例,
使馆是中国领地,他肆无忌惮,我们理所应当扣留了他。请示上级后,马上买了轮船想
把他押回广东。但是他的匪党因为他很久没回住所,怀疑一定在公使馆,所以匪党们在
使馆周围日夜探查,想劫回孙文。后来英国外交部以没有公约可以参照的理由,制止了
这名犯人的遣返,并释放了他,这大概是孙文匪党贿赂了英国外交部。。。。
这一段有几个疑点:第一,孙中山确实是自己走进大使馆,而且堂而皇之,最要
命的是进去了两次,第二次别人都不好意思不抓他了。第二,孙中山在找一个粤人,而
且在探问关于中国的一些什么事。第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孙文的党匪有
人贿赂英国外交部才迫使清廷放人。
我把三个疑点向小刘说完后,他没直接回答我,而是把第一个信封中的那封信找
了出来:“为什么我会对这封信这么敏感?”
我摇摇头。
“你看它的署名:康德黎。”小刘似乎对这个康德黎很重视,“这个康德黎的署
名是梅布尔·巴克利·康德黎,她是詹姆士·康德黎的妻子,而詹姆士康德黎在孙中山
的生命里扮演了神秘莫测的角色。”
小刘闭上眼睛,像是在记忆什么:“那个康德黎是英国当时最有名的外科大夫。”
听到外科大夫四个字,不知怎么,我立刻联想到了仁济医院地宫下散落的针管。
“孙中山曾经向康德黎学医,自己也曾一度在广东一带行医,所以当时人们称呼他
Doctor.Sun,而医生和博士在英语里合用Dr.这个称谓,传到后面是变成了孙文博士,
其实孙中山一生从未得过博士或荣誉博士的学位,基本上属于以讹传讹。”
小刘说到这挠挠头,吐了下舌头,我发现小刘每每在表述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时分
外投入,几乎能忘了一切,这一个小动作说明刘启德原本就是做学问的知识青年,而负
载到他身上的东西压弯了他的腰,也压迫着他的本性。
“离题了,离题了,说回正题。我看关于孙中山的史料时,对两个洋人很好奇,
其中之一就是康德黎。康德黎的生平不详,英国本土对康德黎的记录也极少,照道理看
这么一个名医就算没有传记,也英国会有不少资料提及,可他却恰恰埋入了历史尘埃里
,偶尔露出来的几处痕迹还都跟孙中山有关。但这些关联由于没有时间性的铺垫,显得
特别突兀。第一次有提到康德黎的是他在英国博得外科名医的声望后,到了当时的香港
,做了香港西医书院的教师,孙中山求学于他,学得一身精湛的外科医术,你们还不知
道,学成后的孙中山也是名医啊。中国士大夫历来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救世情结,
但一般都和苏东坡、章太炎、郭沫若、鲁迅一样,医术只是陪衬,可孙中山却是有真本
事的,在那时的医疗水平下,种牛痘、取结石、割痔疮样样来,他甚至还是中国第一个
用西医方法接生的男大夫。可孙中山和康德黎的关系却不仅仅限于医术方面的师生关系
。”
“哦?那这个康德黎还有什么地方和孙中山有关呢?”我也对这个谜一样的英国
医生感到了很浓的兴趣。
“在史料中,孙中山弃医从政后,由于忙于革命,他们就断了联系,而在1895年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在某条街上碰到了他的老师康德黎,并约好来
年附英国拜访康德黎的家。这里就有点蹊跷,孙中山此时革命失败后反而又突然对专注
医学的老师康德黎走的很近,甚至在百忙的革命事务中抽出时间专程去英国的康德黎家
,还有就是康德黎此时怎么会碰巧出现在檀香山,我不相信历史上说的偶遇。”小刘说
的有理有据,让我不得不顺着他的思路重新梳理历史,或者是解构那段历史。
“1895年的檀香山之约,就直接导致了这场所谓的孙中山伦敦绑架案。而此后全
力营救他的,又是这个外科大夫康德黎。至于怎么营救的,一般都说动用了英国外交部
的力量,或者像这个文书里说的贿赂。可作为我们后人理智点想,一个外科医生,还是
一个在香港任教的外科医生,有什么途径和威望来动用大英帝国的外交部,去解决一个
中国大使馆、也就是中国国土上的叛党拘捕行动?就算能调动外交部,外交部凭什么去
干涉邦交正常的大清国的内政?最关键的是这个条文还是当时的英国首相亲批。这又是
一个极大的疑点,除非康德黎的身份根本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小刘说完这番,康
德黎这个历史尘土掩埋的小配角一下子把整个历史舞台的中心给扭转了,仿佛躲在黑暗
角落的他才是控制者,用几条无色的尼龙绳索控制着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大人物。
“当孙中山去伦敦赴约时,一直也住在康德黎的家中,他们在交流着什么不得而
知。而孙中山不知道为什么,一边住在康德黎家,一边对附近的中国使馆非常感兴趣,
而康德黎一再劝他不要进这个使馆。我们现在知道了,孙中山是对一个粤人很感兴趣。”
说到这里,无素子刚好把另一份文书也看完,又递给了小刘,小刘照例瞄了一遍
,欣喜的指着这份文书的几行字,念了出来:
“孙文剪发作洋装,于八月二十四日登岸,即日乘火车至伦敦,下榻客店,有二
西人随行。九月初四日,孙文行经使署之门,遇学生宋芝田,询其有无粤人在署,宋曰
:‘有之。’孙即请见,乃进署门入。厅事英文四等翻译官邓琴齐刺史(廷铿),粤产
也,遂与接谈,该犯以异地遇同乡,分外惬意。自言姓陈号载于,继出金表,以观时刻
,刺史索观,则镌有英文拼切于孙字,刺史恍然,然不动声色。孙约翌日再来,同赴海
口探望粤商,刺史欣诺。
孙既去,急密告仙舟,转禀星使。星使与马格里、王鹏九两参赞密商办法,皆曰
:‘可拿。’初五日午前,孙果贸贸然来,饭后,邓刺史请孙登楼,先至首层,观星宪
于会客厅签押房;继至二层,入李琴伯明府(盛钟)卧房,坐谈良久。
适马参赞到,刺史遂告孙曰:‘君能更上一层搂,往顾弟房乎?’孙曰:‘甚好
。’遂随刺史拾级而升,马参赞在前引导,先人预备于空房内,做开门待客状,邓指曰
:‘此即弟房,请君先进。’孙刚涉足,错愕间,马参赞即将房门关闭。告曰:‘奉有
总署及驻美杨子通星使密电,捉拿要犯孙文,尔即是也,既经到此,请暂留一日一夜,
静候总署回电。’孙见已识破,无可如何,唯唯应命。”
小刘读的太快,文言的东西听是听不出所以然的,我拿过这份文书,正是《龚星
宪计擒粤犯孙文复行释放缘由》,重新看了一遍小刘所念的文字后,总算看懂了,原来
孙中山去大使馆是找一个邓廷铿的广东人,而且还是慕名而去,也正是邓廷铿通过孙中
山手表上的孙的拼音确定了是孙文,再一番洽谈后不动声色,约了孙中山第二天再来。
当孙中山第二天去后,邓廷铿带着孙文去自己房间,看来有秘事要谈,可当孙文刚走进
去,就被反锁扣押。
这里又牵涉了一个邓廷铿,为什么孙中山一定要去见他?
“你也对邓廷铿这人很好奇对吧,孙中山去伦敦应该主要目的是和康德黎这个医
生在谈什么事情,却中途被一个叫邓廷铿的吸引了注意力,乃至破坏了计划,被清廷扣
押,差点送命。”小刘笑笑说道。
我点点头,自然,在伦敦蒙难这件云雾里的迷局中,首先不正常的是康德黎,其
次就是这个广东人邓廷铿。
这时无素子已经把第一份文书看完了,交给了小刘。小刘接过来,扫了一下:“我爸
说的是没错,孙中山当年根本不是被绑架的,而是自己堂而皇之走进公使馆的。”看来
刘启德在看到这些资料前,肯定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这段历史,才做了正确的推测,幸
运的是,现在他的推测被史料佐证了。
小刘他手里的那份《龚星宪使计擒孙文复总署总办公函》摊开在我们俩之间,指
着其中一段,示意我自己读下去。我默念道:
讵意该犯于九月初四日,改名陈载之,来至使署,询有无粤人;次日复自来使署
,探问中国情形。按公法,使署即中国之地,彼既肆无忌惮,势不能不暂行扣留,电请
钧署核示。迄奉复后,即赶紧购定轮船,拟设法潜送到船,逞解粤省。乃该匪党以其久
不归寓,疑其必在使署,日夜在外伺察,意图截劫,势难送出。旋据外部私向参赞马格
里云:“中英交犯约经曾前大臣议而未成,刻下既无约可援,如解犯潜过友邦之地,殊
与公例未符。”盖业经孙党贿通日报并报知外部也。党与商允,如该犯回香港,必饬港
督严察以戢乱谋,并请弟具文,以凭转饬照办。爰于十七日,将该犯释放,仍派包探密
跟,讨扣留在署十有三日。
意思很明白,清末的文言已经很直白了,大意是说孙文这犯人改名作陈载之后,
到使馆来问有没有一个广东人,第二次又来使馆探问中国的一些事情,按照国际惯例,
使馆是中国领地,他肆无忌惮,我们理所应当扣留了他。请示上级后,马上买了轮船想
把他押回广东。但是他的匪党因为他很久没回住所,怀疑一定在公使馆,所以匪党们在
使馆周围日夜探查,想劫回孙文。后来英国外交部以没有公约可以参照的理由,制止了
这名犯人的遣返,并释放了他,这大概是孙文匪党贿赂了英国外交部。。。。
这一段有几个疑点:第一,孙中山确实是自己走进大使馆,而且堂而皇之,最要
命的是进去了两次,第二次别人都不好意思不抓他了。第二,孙中山在找一个粤人,而
且在探问关于中国的一些什么事。第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孙文的党匪有
人贿赂英国外交部才迫使清廷放人。
“说实话,我对这个邓廷铿也没有多少认识。我爸跟我提起过这个人,好像是一个翻
译官,以前在孙中山行医的时候就认识,后来去了英
国的清廷使馆当翻译,现在还能找到他当年翻译的《伦敦铁路公司章程》。”小刘
耸耸肩,表示对邓廷铿这一路线索知之甚少。
不过我听到《伦敦铁路公司章程》后,自然联想到了保路运动,羌族的勇士们曾
经反抗过清廷把铁路路权卖给英国,而邓廷铿是不是也会
参与其中,那他对英国处心积虑想把铁路通向四川的目的也许有所知晓,甚至说他
一直是个神秘的人物,对北川的羌族部队觊觎甚深。
“哦,我想起来了,这个诱骗孙中山关押孙中山的邓廷铿,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竟
然还自己跑到孙中山面前邀功要谋个一官半职,但孙中山
的跟从都恨死了邓廷铿,巴不得杀了他,可孙中山反倒优待了邓廷铿,甚至派出专
人保护他。”小刘说的我又如同堕入云中,邓廷铿和孙中山
到底是何等关系?可惜历史往往如此,埋没的是大部分的经络,露出来的仅仅是冰
山一角,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查对,但也幸好是这些冰山之角
,让我们有了另外一个关照历史的角度,哪怕这些串不起整段历史。
“那这封信是什么意思?康德黎的妻子让孙中山去美国找谁?”我又把视线转回
了那封信。无疑,康德黎的妻子的这封信是写在孙中山伦
敦蒙难释放之后。
“让我们看这个。”小刘把这几份文书放回了地上原来的位置,在原来的次序之
后拿起来一张委任状和一封老旧的宣纸信件,委任状的大意是孙中山在1910年3月,委
任“荷马李”统领约1000万人的五支革命军,以及由三万多学生和知识分子组成的革命
党即中国同盟会的司令官。而那张宣纸信件上则是一封告别信,上面很简单的写着:“
子木兄:余一去中华,誓复中华,而复中华又不宜扬其事,故当从外始,今觅之于海外
,不知前程。然吾兄了吾一族肩负伟命,必潜心而为,惟求事毕而众不知。姜竞全。”
没错,之前苦苦找寻的姜竞全的信息竟然在这里出现了。我们只知道姜竞全在《
鄞县志》记载中是当了道士了,而且他还给贝青乔在抗英战争中制作过释比法印,哦,
又记起来了,贝青乔的字不就是子木嘛,这就是姜竞全给贝青乔的一封信啊,没想到在
这里出现。信里含糊其词,只知道姜竞全好像要离开中华,发誓光复中华,但光复中华
又不能把他所做的事情暴露,所以姜竞全想从海外着手,潜心做他的事,只求事情做完
后而民众都浑然不知。
我与小刘对视了好长时间,小刘的脸上全是孩童满足的笑容,他也惊喜在辛亥博
物馆竟然收藏了这封信,与抗英战争前后相连。
“可是这个荷马李是谁?”我知道小刘同时拿起这两份东西,肯定有其目的,这
两份东西必然有内在的联系。
“还是我父亲的猜测。他真当是料事如神。”小刘晃着脑袋,“荷马李,这人说
来话长。”
“荷马李,荷马李1876年11月17日出生于美国丹佛,小时候,他不慎摔在坚硬的炉石上
,损伤了脊柱,终其一生,荷马李都是个罗锅,身高不足1.5米,体重不足45公斤。而
且在强光下,眼睛的自动调节会让他头疼不止,并且间歇性失明。实际上,他就是一个
残疾。但是他却有异常的军事才能,自小便醉心军事,曾申请到西点军校就读,因为体
格不符合标准,不被接受。但他并不气馁,又要求到美国陆军入伍,也被拒绝了。最后
他进史丹福大学读书,研究军事史和政治。他在某些方面近乎于神人,曾经准确预测一
战前德国会崛起并吞并欧洲,又预测到日本将会偷袭珍珠港,连线路都预测的分毫不差
。但在当时人们都觉得他是个疯子,他充其量也就是个民间军事爱好者。”小刘对荷马
李相当熟悉,如数家珍。
“可他和我们要找的孙中山的事情有关系吗?孙中山为什么委任他为司令?”我
问完这句话,马上意识到荷马李可能就是康德黎要孙中山去美国要找的那个人。
“孙中山是在1904年遇到荷马李的,当时的情景也很是传奇。”小刘接着讲下去
,“孙中山自己在1911年11月中旬,也就是辛亥革命刚成功时,接受英国记者访问时回
忆说:‘有一次,我正向一群追随我的同伴演说,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他身
高不够五尺,年龄和我相仿,脸色苍白,显得体格纤弱。事后他来找我,对我说:‘我
想把我的命运托付与你,我愿望帮助你。我相信你的理想一定能够成功。’从他的口音
,我听出他是个美国人。他伸出手来,我紧紧握着向他道谢。但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
的人,我猜想他也许是个传教士或学者。我没有猜错。在他走后,我问一位朋友:‘那
驼背的小个子是谁?’‘哦,’他说,‘那是咸马里,当今世界上出色的军事天才之一
――不,也许是最出色的一个。他精通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我吃惊得几乎合不拢嘴
。’”
这么听来,这个荷马李也够有中国演义小说里的神人特质,刚与孙中山一见面就
是大手笔。
小刘又讲下去:“荷马李确实给孙中山极大的帮助。第二天,孙就去拜访荷马李
,表示一旦革和命成功,将聘请他担任自己的首席军事顾问。荷马李回答说:‘不必等
到你当上中国总统,在那以前你就会需要我。没有军队,你既不可能建立也无法维持一
个政权。我确信,中国人经过适当的训练就可以组织出色的军队。’之后荷马李帮助孙
中山训练军队,提供军事意见,还帮忙拉政治捐款,这就有了这个委任状。”小刘说完
又展示了一下那份委任状。
“荷马李当时在美国招募中国士兵,训练了一支‘中华帝国改革军’,而在1911
年,也就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抽掉了四个团回到中国。史书中对这四个团的去踪却
一无所知。孙在还在信中告诫荷马李说:‘请提防在美国与你接触的所有华人。至于我
与你的关系,则绝不可向任何人透露。’所以荷马李与孙中山之间的交往很多在隐秘之
中进行,史料中能反映出来的极少。在辛亥革命前,荷马李就在美国实行过长堤计划,
谋划长江流域某一城市的起义。”随着小刘对荷马李事迹的不断说明,我都惭愧自己枉
读历史,竟然对这么一个神人之前一无所知!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荷马李不顾身体状况,坚决陪同孙中山从英国抵达南京。
1911年11月份的《纽约时报》报道过:‘在巴黎待了4天后,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在荷
马李将军陪同下,从马赛尔乘坐‘玛塔’号前往上海。在会见过其他共和国领导人之后
,他将组织一个共和国临时政府。’可当时荷马李的身体非常虚弱,医生警告说他可能
因为此次长途跋涉而丧命,但荷马李对此不予理会,坚持一定要见证共和国的诞生。荷
马李的西方面孔很快就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孙中山在接受媒体关于荷马李的采访中称
赞说:‘李君大抵可称为天下最大之陆军专学家,欧美军界均极尊重李君’。当时美国
在华的官员认为,荷马李参加中国革命有违美国的中立态度。荷马李感到非常愤怒,立
即向《大陆报》发表声明,大意为:‘我来中国参加中国革命是我个人的行动,与美国
政府毫无关系。’1912年元旦,荷马李陪同孙中山由上海到达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
职典礼,并正式受聘担任孙中山的首席军事顾问。”小刘接下来的这段话证明了荷马李
在孙中山眼中的重要性。
不过我看到了小刘另外一只手拿着的宣纸信件,回过神来:“荷马李和姜竞全有
关系?”
小刘微微一笑:“王储,你自己没有发觉吗?”
我确实隐隐觉得荷马李和姜竞全给贝青乔的书信中提到的“觅之海外”有点联系
,但也想不出里面的逻辑。
“荷马李这么厉害的军事才能,你没想过从哪里来的吗?”小刘又笑了,“荷马
李在他的生平之前,还有段不为人知的小时候。高中时,荷马李随家人搬到了洛杉矶,
而当时的洛杉矶和旧金山是华人聚集最多的两个美国城市。这期间,他们家无意中雇了
一位中国仆人,他给荷马李讲了中国历史,特别是朱元璋反元的历史,还教他读写汉字
。朱元璋是荷马李终其一生的偶像,他甚至幻想着中国应该再出一个英雄,如同朱元璋
从蒙古人手上解救中国那样,推翻满清。而这个英雄,未必是中国人。至于那个中国仆
人还教会了荷马李什么别的就不得而知。但荷马李的军事、政治才能恰恰就在这期间形
成。。。”小刘说到这里,有意识的停住了。
“那个中国仆人?”我失声说了出来。“难道就是姜竞全?”我说完都觉得有点
不可思议。
“最奇的是荷马李的死。”小刘自顾自说下去,“在孙中山当上大总统后,在
1912年2月15日率领文武官员前往明太祖陵墓祭陵,以宣告中华光复,完成与明太祖朱
元璋一样的宏伟事业。这个盛大的国家典礼中,意外出现一位也是唯一的西方人士,就
是孙中山首席军事顾问荷马李。就在荷马李参加完祭祀后,第二天就得了中风,最终在
同年病故,终年36岁。他的一生,从中国仆人,也就是姜竞全的朱元璋历史教育中开始
,也在朱元璋明孝陵的祭祀还愿中结束。”
当小刘说完这些,我唏嘘不已,姜竞全原来在抗英结束后远赴美国,埋下了一颗
光复中华的种子,在数十年后经神秘莫测的英国外科医生康德黎提点,孙中山找到了这
颗种子,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事业。
我的脑袋有点晕,一下子冲进了这么多的信息量,而且都是足以改写辛亥革命历
史的信息!
恍惚间房间似乎在轻微颤动,我不自觉的扬起了头,胸中一股灼热喷薄欲出,我感觉
自己身体极度沉重,但灵魂却轻盈的随时要脱壳而出,此刻我的内心说不上是愉悦还是
忧愁,像是万般情感杂糅在一起,又像是心里没有一丝窒碍,我再度睁开双眼时,前面
已经不是这一个小小的资料室,而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我感觉如果现在往前迈一步,那
往前去的也许是没有肉身的我,这具躯体还会站在原地。当我垂头,看到的的是一身开
襟的翻毛皮衫,胸膛裸露出来,颤动的肌肉告诉我此刻我的心跳是如此剧烈有力。
“王储。”一声极低的轻唤,随之一双温润的手搭在我的肩头。又一次眨眼,眼
前是无素子站在我的面前,两只手半高举起放在我两肩。无素子额头出了点微汗,气息
也有点点急促,两颊的绯红如果不是我距离的近,就倏然而散。旁边的刘韦山惊讶的看
着我,手里的一封旧书信被攥的紧皱。
我定了定神,刚才呼之欲出的灵魂,如果世界上真有灵魂这类东西的话,现在又
回到了身体上,这种感觉就像灵魂是一团软胶,而躯体则是用钢丝编织的立体人形,透
着无数细微的小孔。灵魂钻入每个毛孔,回到体内,又慢慢与肉身叠合,我甚至能体察
到叠合的那刹那吸附的感觉,不变的是我的心跳还是依旧猛烈。
侧过脸我看着无素子的手,骨感的手背隐约透着几条青筋,在昏黄的小屋里幽幽
透着蓝光。也不像是静脉,因为还有两条是横向的。无素子发现我在注意她的手,顺势
摆弄了一下我的西装,还掸了两下灰:“我们接着看吧。”转而后退了一步,站在了我
侧前方。
小刘也刚好回过身,和无素子对了个眼神,慌慌张张拿出下一封书信,好像刚才
一段时间是个空白,什么都没发生过。而我只知道我昏沉后的感觉,表现出了什么也一
无所知,但既然他们装作没事,我也不问太多,似乎我已经习惯于这样。
这次小刘展开在我面前的是一份欧式的信件,只是书写的是竖排汉字,字迹上看
是钢笔或者鹅毛笔写就,土洋结合显得有点奇怪。信还是简短的很,了了三行,但是落
款分外惹眼,清秀的行书落着三个字:邓廷铿。
邓廷铿?不就是孙中山自行走进英国的大清使馆要找的那个人吗?刘韦山还说邓廷铿
和保路运动有关,做过英国翻译。孙中山在英国期间照理说和康德黎的见面才是正事,
不顾康德黎的劝告执意要去见邓廷铿,只能说明邓廷铿手里有什么东西是孙中山极其感
兴趣,乃至不顾自己的大清通缉犯的身份。
“载之仁兄鉴:前日承惠书,弟已入伦敦。昨晚八点钟始至,知足下又枉驾使馆
,失迎为罪。弟本当趋陪,惟有他友之约,三日前已应允之,不能不往,望见谅为盼。
弟明日下午恭候仁兄,谈石泉之事,望足下在寓少待。此请大安。弟卓顿首。”看得出
邓廷铿的学养甚高,文言优美通达。
“这是邓廷铿写给孙中山的信?”我明知故问,信中已经非常明了,这封信应该
是邓廷铿得知陈载之,也就是孙中山的化名,当天去使馆找过他而道歉的信,我看看信
封也没邮戳地址,也许是托人转交孙中山的。
“是的,这封信就是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导火索,是它让孙中山第二次走进使馆。
可能邓廷铿真的知道一些什么事,比如信里提到的石泉,也就是北川。然后清廷利用了
这个人,让孙中山自己走进使馆。”小刘的推测和我所想的一样。
我又看了一遍书信,指着第一行念道:“前日承惠书。。。说明是孙中山主动找
的邓廷铿,而且孙中山与邓廷铿有旧交,知道这么一个人。”
小刘点点头:“按照现有的线索,事情可能是这样的。邓廷铿肯定通过什么渠道
散布了他掌握了某些东西这个信息,然后吸引了孙中山的目光,孙中山通过陈载之的化
名联系上了邓廷铿,然后邓廷铿与陈载之约在清使馆见面,在第一天邓廷铿错过了,通
过这封信再次约了陈载之,然后陈载之第二天再赴使馆,想与邓廷铿密谈,邓廷铿也是
通过陈载之手上戴的手表确认了对面的陈载之就是孙中山,于是有了孙中山被关押的伦
敦蒙难。”
“而邓廷铿掌握的信息,这封信里也透露了,是有关石泉,也就是北川的事情。
”我补充了一下,“这么看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并非一般史书里说的这么简单啊,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现在再看,其实和朱元璋的反元一样的目的。”
“可是我有一点想不通。”小刘皱着眉头说道,“如果历史的背面存在这么一股
力量,那清朝、元朝这样的异族统治时代,为什么没有在他们异族形成气候前就阻止他
们,而是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参与进来?”
小刘说的不无道理,羌族部队抗英,正符合了那张《禹贡》拓片上说的“我会用
我的军队,捍卫这一切。”这一切指的如果是中华文明,那为什么元朝和清朝都存在了
这么些年?元朝的南人北人之分、清朝的文字狱都对中华传统文明冲击甚大,元朝除了
元曲、杂剧,文化上看不出有任何进步,清朝的文字狱直接导致了学者们全都不敢发挥
义理之学,钻进了训诂音韵的故纸堆以求自保。
“可毕竟中华文明从来没有断过,不是吗?”无素子在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插了句话。
“学界有个说法,叫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虽然朱元璋反元和孙中山反清
都胜利了,但学界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和华夏的核心已经被元清两朝篡改,不复纯
正的华夏文明。”小刘扼腕叹息。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我倒是听到的挺多,祥兴二年,失去大片领土的宋朝被元军
步步逼向沿海,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
多万,动用战船2千多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 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
军发动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左丞相陆秀夫携小皇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
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据
说时候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崖山这个耻辱的战败地于是成了宋朝灭亡的代名词,又由
于元朝的异民族属性和残忍的民族迫害,崖山又附加了华夏沦陷的别样含义。从上层看
,宋亡之后,蒙古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继续继承发扬华夏文明,反而倒行逆施,迫害
延续几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正朔,从中层和底层看,在高压政策下,士大夫和普通耕读世
家也没有条件传承。日本人曾经说,宋之前是中国,宋之后是支那,抛开日本人这番言
论的肮脏目的不谈,其本身也不得不说是事实。历史教科书一向鼓吹元朝是中国疆土最
广的朝代,可那纯粹是自欺欺人,蒙古自己有自己的国家,那是蒙古人的,蒙古的教科
书才有资格写元朝是蒙古历史上疆土最广的朝代,而对于我们华夏,元朝是历史上国土
面积最小的时代,为零。如果说被统治就可以说自己就是统治者,那大多数的欧亚大陆
的现存国家包括伊拉克、阿富汗都可以在教科书上写:我国在元朝时期面积最大。
而明亡之后无华夏争议比较大,虽然满清也同样采取蒙元的民族迫害和文化高压,
但上层的统治者满族也有选择性的延续发扬华夏文明,剃发易服、扬州十日是一方面,
满族的积极学习华夏文化也是存在的。但总的来说,对华夏文明的摧残也是滔天不可逆。
经历过这两次异族入侵,华夏文明宏观层面先不去谈,单单民族气节这一块,就明
显看得出沦亡殆尽。有人说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两次重创后基本上是打断了,也可以理
解,在这两次迫害下,适合生存的个体肯定是逆来顺受,带着卑躬屈膝的奴性。两个镜
头可以一窥全豹:南宋亡国,有忠臣陆秀夫领着十万士大夫随皇帝蹈海,以避免被蒙元
侮辱,保存华夏最后一点尊严。而明亡时,陪着崇祯在煤山上吊的,只有一个小太监。
所以说小刘的疑问也同样是我的疑问,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脉潜流,为什么坐视华
夏沦于蛮族?孙中山如果能借用那股力量,为什么非要等满清统治三百年后才出现?姜
氏在元朝攻入四川后,竟然凭着十几辈人的毅力迁徙延续,为什么不在当初就调用那股
潜流?更让我不解的是,在英军侵占中国的鸦片战争时,那支羌族部队反而在不起眼的
宝山战斗中直接出战,阻击了另外一次华夏沦陷。
小刘从某一方面讲,和我似乎有心灵感应,当我在思考这些时,他开口了:“王储
,那支部队为什么在崖山、在山海关没有出现,在慈溪宝山却主动出击?”
我一激灵,小刘竟然也在思考这些。我当然摇摇头。
“我是这么想的,照我的看法,那支部队是一个埋藏深处的宝藏,有人埋了下去,
有人看管,也有人保存着宝藏的钥匙,但能使用这把钥匙的人,可遇不可求。”小刘的
说法我不敢苟同,我一直是个唯物主义者,相信时势造英雄,个体对历史的影响我从来
都认为微乎其微,历史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英雄只是恰巧出现在某个关键点上,如同尼
采所说的,有人说我要太阳升起,太阳就升起了,这并不是他的作用,太阳照常升起而
已。
但刘韦山否定了我的英雄观点:“王储,你一定以为历史仿佛是一个既定的电脑编
程,不管多复杂,都自动会运行下去,英雄只是编程中凑巧的一个元素。”刘韦山摇摇
头,“但是你错了,英雄真真切切的影响着历史。历史这辆前行的列车上,有恰巧坐在
车头的观光客,也有实实在在把握着方向的驾驶员。而这驾驶员真的可遇不可求。说回
来,能使用钥匙的人,不是随时都在历史关键点上守候的,贝青乔只是凑巧而已。同样
的,孙中山也是遇到了荷马李这样的关键人物才打开这个宝藏。”
刘韦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现在,他们找到了你。”
当初我从老张、小刘、姒叔公几个侧面知道我的特殊性,已然惊讶不已,但现在结合起
这些,我隐隐觉得自己不光身怀着某些难以言语的天赋,同样背负着这个天赋带来的使
命。这让我感到无比沉重,甚至有了惧怕感,仿佛我是一个沉睡的人,将要被一股力量
托出水面,迎接黑暗和各种阴谋。但是想到这股潜流在历史上的作用,我又不禁心神荡
漾,如果真能肩负扭转历史的责任,我一个区区凡人有了莫名的荣耀感。
“不说这些了,我们继续看下去吧,别耽误时间。”我和小刘沉浸在解谜和憧憬中
时,无素子在一旁提了个醒。
我和小刘的注意力又回到邓廷铿隽秀的笔迹上。“邓廷铿是个什么来头,你说他参
加过保路运动,是不是从那时就得知了一些羌族部队的信息?并且由此把孙中山骗进了
使馆拘禁?”我问小刘。
小刘把这封信放在了一旁,顺序在地上捡起接下来一份资料。这份资料竟然也是孙
中山手迹,但是明显曾被揉乱过,而且是在刚写成之后,因为末两行的钢笔字迹被互相
沾染,几不可辨。这也是封信,但是写的仓促,没有拘泥格式。起行就是Dr.Cantline
,是孙中山写给康德黎的,英文翻译过来,信件大意是:我现被拘禁在清使馆,但不必
过于担心。邓廷铿与我曾有一面之缘,此次得知我化名赴英,相邀一聚。面谈后得知邓
廷铿非先生所想之险恶,虽供职清廷,然另有英吉利间谍身份,今我身处使馆,欲与邓
君共演戏剧一出,以避耳目。邓君对我等所议之事所知甚深,他的阅历和见解对于我们
的事业是最好的补充。另外邓君已支会英吉利政界高层,您可凭我被拘禁之事直接向英
吉利政府申诉,自有官员配合。另外尽量的多召集媒体,广传此事,有利于我们的宣传。
这难道就是孙中山的自传和各种史料中提及的那封?当时孙中山被关在清使馆,央
求里面的工作人员偷偷传出来这封信。谁都没想到真正的信件是这番内容!
终于,看到这封仓促写就的手信,之前的线索都贯连了起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
事情应该如此:孙中山得知过邓廷铿的经历和所知,在邓廷铿发出邀请后,康德黎认为
贸然应邀去使馆是一招险棋,但是孙中山最终还是去了,所幸的是,邓廷铿是一名供职
清廷的英国间谍,邀请孙中山来,不光是告知他所知道的秘密,更让孙中山和他共同演
戏来蒙蔽清政府。邓廷铿的后手就是他有把握让英国的政界释放孙中山。而孙中山也是
个聪明人,不但获知了他想要知道的信息,更是顺水推舟,用这出戏为自己的反清形象
加码。
“原来邓廷铿是英国间谍啊,怪不得神神秘秘又知道那么多了。既然在保路运动时
还做过英国人的翻译,那他是极有可能对保路运动中出现的那支羌族部队有所知晓,更
可能是专程为了这支羌族部队而去做英国人的翻译和间谍。”我推测道。
“王储,你讲的很有道理,比我想的更远。是啊,这个邓廷铿表面上是清廷的人,
背后干着英国间谍的事,可实质上到底怀有什么目的无人知道,谁能保证这样的人自己
怀了什么样的目的?间谍也好,翻译也好,只是一个身份而已。”小刘把我的想法说的
更明确些了。
“那这个邓廷铿到底知道些什么,孙中山从他那里得知了什么?”我追问。但是小
刘摇摇头。
“我爸也许能知道这些。”小刘黯然,“接着看吧,这几份资料我看不懂,觉得都
与保路运动有关,这几份资料也许交代了邓廷铿当年在四川保路运动中的经历。
我看着地上的和我们阅览过的这些资料,突然有个猜测:“刘韦山,据你所知的话
,中国现在对这个事情有见闻有兴趣的,还有谁?”
刘韦山奇怪我突然问这个问题,深思了一会:“我和我爸收集整理羌族部队有关的
信息时,除了你们的上级,中国军方,倒也会偶然碰到那种人,可没打过照面,只是隐
隐觉得有别人在做和我们一样的事情,而且延续性超过我们,似乎从事这个的是一个庞
大组织,几代传承,他们非常系统,我和爸到过的地方、找到的信息,都有他们曾经接
触过的迹象。不过,他们似乎是国外的组织。至于国内,还真没发现。”
听到这番话,我说出了我的猜测:“小刘,这些材料你也没见过是吧,如果说,我
是说如果,你爸和你分开后,仍然活着。。。”我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后脊梁发冷,半
夜说这话还是有点恐怖的。“如果你爸仍然活着,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收集齐这些东西?”
小刘头猛的一摆,直愣愣的看向我:“你说这些是我爸整理的?”
当然,我仅仅是猜测而已,看着这些材料不仅是时间上还是事件上,外行人都看不
出什么内在联系,却被人为的捆绑在一起,除了刘启德有心收集,并且按顺序排列,还
有谁能做到?此情此景,不光是在逻辑上,还是为了照顾小刘的感情,我都相信非刘启
德莫属。于是我点点头。
小刘的眼睛一眨不眨,瞪大的眼眶中,充盈了一丝泪光。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放好吗,时间真的不要浪费了。”无素子看看窗外,再次提
醒。
小刘此刻紧要着嘴,仿佛凭空添了无尽的力量,原本病怏怏的脸上充满了斗志。把
这张皱巴巴的手信继续放在一旁后,地上还剩下几分材料, 那几份材料虽然新旧不一
,但都有着一样的装帧,封皮上看不出什么信息。
我俯下身摊开了其中一份,首先落入眼中的几个字,就让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倒不是有多恐怖,而是在几十年的政治宣讲中,这个名词的背后附加了各种凶残阴冷的
意味:国防部保密局成都站。
可能现在的民众对于国防部保密局这个名字倍感陌生,其实它是成立于民国时期的
一个国民党特务机构,前身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军统
”!
传说中的军统,和中统并列为国民党的机密组织,它们的存在意义几乎全部被描述成了
暗杀反对党和其他进步人士。但当我此时此刻看到这些军统文件出现在这里时,我才知
道,除了宣传中的阴冷意味,它还是有其本身基本职能属性在里面的,也就是调查统计
各种机密事件。
“这些文件应该是很后期的事情了,起码在四六年以后,抗日胜利后蒋介石撤销军
统才重编了这支国防部保密局。王储你应该知道这历史吧?”小刘把余下的几份保密局
文件也一并拿起。
“是知道这些,不过看到实物倒是第一次。原来保密局还不光干暗杀的事情啊?”
我说出我的想法。
“当然了,你以为所有的历史都是教科书上写的啊?”小刘这句话正是我对613工
程的感悟,没想到具体到这么几份细节的文件,教科书还是让人信不过。“暗杀只是国
民党这些机构的附属功能,由于影响较大,一般提到这些秘密组织,自然都联想到暗杀
,但毕竟不是这些机构的常态和主要职能。”
“那主要职能是什么?”我问道。
“主要职能就是调查统计那些需要保密的事情啊。”小刘说了等于白说。“像保密
局曾经的总部,也就是重庆歌乐山上的白公馆,一般人只知道江姐和小萝卜头关押取义
的地方,可是真实的历史少有人知道,就跟它的另一个名字: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表
面意思一样,白公馆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
时跨国情报机构,山本五十六的行程信息就是白公馆破译的,由此才击落了这个刽子手
的座机,美国后来评价白公馆的说辞是,当时的白公馆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在远东唯一的
情报来源。”小刘挺了挺眼镜,“白公馆和渣滓洞之所以被《红岩》描写成迫害我党党
员的监狱,大概是因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抗战后,把所有信息和技术都移交给了国
民党,而我党一分钱没捞着。”小刘说到这里,停住了,他也意识到有点跑题。当然,
这也是小刘的老毛病了。“说回来吧,所以国防部保密局的任务可不单单是宣传的暗杀
,所有玄秘的事情,都可能是保密局曾经调查过的。”
我被他吊起了胃口,原来这份档案出自白公馆!“原来这些文件还出自白公馆。国
民党时期的保密局难道也注意到那支部队的蛛丝马迹了?”
翻开封面,第一页的敲了一个红章:“保密局特种技术研究组 特等”。
g**g
发帖数: 3075
3
我看了
这个应该是个小说,但作者又强调纪实性的文学,帖了几张图片例证。
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作者凭空想象?
我看的都要相信他所说的了。。。
h**k
发帖数: 3368
4
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了
: 这个应该是个小说,但作者又强调纪实性的文学,帖了几张图片例证。
: 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作者凭空想象?
: 我看的都要相信他所说的了。。。

g**g
发帖数: 3075
5
一语中的。 我naive了

【在 h**k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b****r
发帖数: 17995
6
这个我追着全文看了
孙这一段 作者另起帖子说是真的史实
另外如果根据现有进度,他写完起码2020年以后了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了
: 这个应该是个小说,但作者又强调纪实性的文学,帖了几张图片例证。
: 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作者凭空想象?
: 我看的都要相信他所说的了。。。

d*******r
发帖数: 3875
7
赞。
题材确实很象。达芬奇密码是讲宗教史,羌魂讲国家历史。

【在 h**k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d*******r
发帖数: 3875
8
就我的水平看,作者对历史,特别是上古史掌握的史料达到了专业的高级别。可供本版
爱好者评审。只是此书还在连载中。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8/693237.shtml
d*******r
发帖数: 3875
9
摘一段扯到近代史的供大家观赏。
心思不慎细密的我,对于翻阅资料这种事最感头疼,天一阁的几天让我到现在都对故
纸堆有恐惧症,不过当我在资料中排查信件、电报时,有一小捆的资料分外刺眼,尽管
这捆资料也是塑料带扎起来,但信封与信封之间贴合的甚紧,薄薄两三厘米厚的资料中
估计叠了十几封信件,像是有大半个世纪没有被分开了,如果没估计错,这打资料在博
物馆收集以前,原本就被前一个主人完整的收纳归拢了。最外面的一封还是国际信件,
用花体的英文书法写就,其中的收件人让我眼睛一亮:“Sun Yat Sen”,不就是粤语
的孙逸仙嘛,孙中山用英语写就的书信和书籍都自署“Sun Yat Sen”,国际上的朋友
也以这个拼音称呼中山先生。
小心翼翼的解开塑料带,把这封信剥离出来,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实发生,
安静的小房子里我还能听到旧纸张里粗制纤维断裂的声音,可见这封信件的久远。信封
不像现在用的侧面开封,而是背面的大翻折,打开时又听见一阵细微的脆纸崩裂声,听
着揪心,手难免发抖。
小刘觉察到我停下来,就跨过两摞他遴选掉的资料,凑到我跟前,抓住我拿着信
封的手,把里面的信纸慢慢抽出。三折的信纸在当他打开第一折时,小刘就如获至宝:
“天意,真有这回事情!”
我英文不太好,仅仅看个大概,信中很简单的几行字。
孙逸仙阁下:
现在您已经离开此地,看似平静,但我们对您的关切丝毫不会减弱,我们将永远
怀着深情的回忆,关注着您的事业。
伦敦之行您冒了极大的风险,但我们也荣幸跟你提供了微薄的帮助,恭喜您找到
您需要的信息,但愿您在美国能遇到他,我们还将为您的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希望您将
来获得更大成功。
衷心致意。
梅布尔·巴克利·康德黎
我看完信后,又狐疑的翻翻信纸背面,再无任何字迹。小刘为何有这样欣喜的表
现?无头无尾的一封信件,也没有重要的内容表述出来,最多是那个“seek him”---
“找到他”显得有些疑点,“他”是谁?
正想问小刘一个明白的时候,小刘已经不管我手里捏着的这张信纸了,自顾自的
将那叠文件一一拆分开,摊平在地上,总共有十来封信件、几张打了封装孔的文书单页
,还有就是盖着英国邮戳的一张电报。
这时无素子也站在了我的身旁,低头看着小刘在地上摆弄这些资料。只见小刘一
会把资料排成三行,一会又皱着眉把其中三两个的次序对调,最终摆放整齐这些时,站
起身来,舒展开眉头,深吸了一口气:“我爸真神了,他猜测的东西原来都有实证!”
我嘟囔了一句:“可不是,都叫你爸大仙。”
小刘没顾着我,又俯身下去,拿起地上排序第一的那几张打孔的文书:“我从这
个说起吧,这些东西连起来,就是另外一部辛亥革命史。”
“另外一部辛亥革命史?”我重复了一遍。我在翻过红楼围墙前,就料想过也许此行会
有收获,甚至也把方向对到了辛亥革命上,可当小刘直截的说出这句话时,我还是有些
诧异。
“你们看这个。”小刘把手中的几张纸收拢,各自露出一排,我们看到了这几份
文书的标题:《龚星宪使计擒孙文复总署总办公函》、《邓翻译与孙文问答》、《龚星
宪计擒粤犯孙文复行释放缘由》。无素子轻轻接过来,一手在底下托着这几张散乱的文
书,一手伸起食指点着竖排的繁体字,轻轻动着嘴唇默念起来。无素子恬静的样子和微
翘的兰花指,能让人忘了我们三个不是破门而入,而是在一间咖啡馆闲坐看书。
“这些文件应该是都是孙中山‘伦敦蒙难’当时的记录和第二年的追记,你看这
些标志,都是当时驻英使馆的内部文件。”小刘一边给我介绍这些文书的来头,一边指
着页面的几个印记。
“伦敦蒙难?就是孙中山在伦敦被绑架的一次?”我看过孙中山的传记,中山先
生在英国宣传革命时,被清廷的特务抓进过大清使馆,后来幸亏英国友人积极营救,才
得以脱身,此后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清朝违背外交惯例的幼稚行为,孙中山也从此获得反
清斗士的威名,可以说,这次事件对于孙中山的个人革命形象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此后
凡提反清必知孙文,中山先生的威望也从英国传到了中国,大陆志士纷纷以孙中山为精
神领袖。本来我对这段历史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认知,可联想到孙中山怎么会在英国被清
朝特务抓进使馆,这英国两个字此时想起,觉得背后有一番文章。
“伦敦蒙难是个罗生门,历史学界各种说法都有。”小刘打起了手势,这时我知
道他又要进行历史科普教育了,我洗耳恭听。
“主流的说法源自民国中期,为了党国的宣传需要,把国父描写的大义凛然,把
清政府描写的肮脏不堪。缘由无非是孙中山长期反对腐败的清政府,志在推翻,上了大
清特务机构的黑名单。在孙中山前往英国,准备组织华侨,扩大革命力量时,腐败专横
的清廷竟以诡计将国父诱入‘中国公使馆’,幸亏国父大仁大勇的精神和机智应变的能
力,以及国父英籍老师康德黎的全力协助,才脱离虎口。从此孙中山被推为革命领袖。
因为孙中山被国共两党同时推崇,现在的宣传口径也基本和国民党时期一致,就是继承
了这个说法。同时孙中山自己也写过这件事情的回忆录《伦敦蒙难记》,等于是亲历者
亲笔所著的历史。一般都把伦敦蒙难当做信史,没人怀疑这个里面有玄机。”小刘比我
知道的详细很多,博学多知套用在他身上一点也不多余。
“但是,宣传的不一定是真,自己写的也不一定是想让别人看到的一面。”小刘
一说但是,我就知道历史的舞台要被旋转了,小刘会把演员、追光、道具统统转向背后
,把后台翻转到剧场前面。
这时无素子已经把第一份文书看完了,交给了小刘。小刘接过来,扫了一下:“我爸说
的是没错,孙中山当年根本不是被绑架的,而是自己堂而皇之走进公使馆的。”看来刘
启德在看到这些资料前,肯定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这段历史,才做了正确的推测,幸运
的是,现在他的推测被史料佐证了。
小刘他手里的那份《龚星宪使计擒孙文复总署总办公函》摊开在我们俩之间,指
着其中一段,示意我自己读下去。我默念道:
讵意该犯于九月初四日,改名陈载之,来至使署,询有无粤人;次日复自来使署
,探问中国情形。按公法,使署即中国之地,彼既肆无忌惮,势不能不暂行扣留,电请
钧署核示。迄奉复后,即赶紧购定轮船,拟设法潜送到船,逞解粤省。乃该匪党以其久
不归寓,疑其必在使署,日夜在外伺察,意图截劫,势难送出。旋据外部私向参赞马格
里云:“中英交犯约经曾前大臣议而未成,刻下既无约可援,如解犯潜过友邦之地,殊
与公例未符。”盖业经孙党贿通日报并报知外部也。党与商允,如该犯回香港,必饬港
督严察以戢乱谋,并请弟具文,以凭转饬照办。爰于十七日,将该犯释放,仍派包探密
跟,讨扣留在署十有三日。
意思很明白,清末的文言已经很直白了,大意是说孙文这犯人改名作陈载之后,
到使馆来问有没有一个广东人,第二次又来使馆探问中国的一些事情,按照国际惯例,
使馆是中国领地,他肆无忌惮,我们理所应当扣留了他。请示上级后,马上买了轮船想
把他押回广东。但是他的匪党因为他很久没回住所,怀疑一定在公使馆,所以匪党们在
使馆周围日夜探查,想劫回孙文。后来英国外交部以没有公约可以参照的理由,制止了
这名犯人的遣返,并释放了他,这大概是孙文匪党贿赂了英国外交部。。。。
这一段有几个疑点:第一,孙中山确实是自己走进大使馆,而且堂而皇之,最要
命的是进去了两次,第二次别人都不好意思不抓他了。第二,孙中山在找一个粤人,而
且在探问关于中国的一些什么事。第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孙文的党匪有
人贿赂英国外交部才迫使清廷放人。
我把三个疑点向小刘说完后,他没直接回答我,而是把第一个信封中的那封信找
了出来:“为什么我会对这封信这么敏感?”
我摇摇头。
“你看它的署名:康德黎。”小刘似乎对这个康德黎很重视,“这个康德黎的署
名是梅布尔·巴克利·康德黎,她是詹姆士·康德黎的妻子,而詹姆士康德黎在孙中山
的生命里扮演了神秘莫测的角色。”
小刘闭上眼睛,像是在记忆什么:“那个康德黎是英国当时最有名的外科大夫。”
听到外科大夫四个字,不知怎么,我立刻联想到了仁济医院地宫下散落的针管。
“孙中山曾经向康德黎学医,自己也曾一度在广东一带行医,所以当时人们称呼他
Doctor.Sun,而医生和博士在英语里合用Dr.这个称谓,传到后面是变成了孙文博士,
其实孙中山一生从未得过博士或荣誉博士的学位,基本上属于以讹传讹。”
小刘说到这挠挠头,吐了下舌头,我发现小刘每每在表述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时分
外投入,几乎能忘了一切,这一个小动作说明刘启德原本就是做学问的知识青年,而负
载到他身上的东西压弯了他的腰,也压迫着他的本性。
“离题了,离题了,说回正题。我看关于孙中山的史料时,对两个洋人很好奇,
其中之一就是康德黎。康德黎的生平不详,英国本土对康德黎的记录也极少,照道理看
这么一个名医就算没有传记,也英国会有不少资料提及,可他却恰恰埋入了历史尘埃里
,偶尔露出来的几处痕迹还都跟孙中山有关。但这些关联由于没有时间性的铺垫,显得
特别突兀。第一次有提到康德黎的是他在英国博得外科名医的声望后,到了当时的香港
,做了香港西医书院的教师,孙中山求学于他,学得一身精湛的外科医术,你们还不知
道,学成后的孙中山也是名医啊。中国士大夫历来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救世情结,
但一般都和苏东坡、章太炎、郭沫若、鲁迅一样,医术只是陪衬,可孙中山却是有真本
事的,在那时的医疗水平下,种牛痘、取结石、割痔疮样样来,他甚至还是中国第一个
用西医方法接生的男大夫。可孙中山和康德黎的关系却不仅仅限于医术方面的师生关系
。”
“哦?那这个康德黎还有什么地方和孙中山有关呢?”我也对这个谜一样的英国
医生感到了很浓的兴趣。
“在史料中,孙中山弃医从政后,由于忙于革命,他们就断了联系,而在1895年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在某条街上碰到了他的老师康德黎,并约好来
年附英国拜访康德黎的家。这里就有点蹊跷,孙中山此时革命失败后反而又突然对专注
医学的老师康德黎走的很近,甚至在百忙的革命事务中抽出时间专程去英国的康德黎家
,还有就是康德黎此时怎么会碰巧出现在檀香山,我不相信历史上说的偶遇。”小刘说
的有理有据,让我不得不顺着他的思路重新梳理历史,或者是解构那段历史。
“1895年的檀香山之约,就直接导致了这场所谓的孙中山伦敦绑架案。而此后全
力营救他的,又是这个外科大夫康德黎。至于怎么营救的,一般都说动用了英国外交部
的力量,或者像这个文书里说的贿赂。可作为我们后人理智点想,一个外科医生,还是
一个在香港任教的外科医生,有什么途径和威望来动用大英帝国的外交部,去解决一个
中国大使馆、也就是中国国土上的叛党拘捕行动?就算能调动外交部,外交部凭什么去
干涉邦交正常的大清国的内政?最关键的是这个条文还是当时的英国首相亲批。这又是
一个极大的疑点,除非康德黎的身份根本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小刘说完这番,康
德黎这个历史尘土掩埋的小配角一下子把整个历史舞台的中心给扭转了,仿佛躲在黑暗
角落的他才是控制者,用几条无色的尼龙绳索控制着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大人物。
“当孙中山去伦敦赴约时,一直也住在康德黎的家中,他们在交流着什么不得而
知。而孙中山不知道为什么,一边住在康德黎家,一边对附近的中国使馆非常感兴趣,
而康德黎一再劝他不要进这个使馆。我们现在知道了,孙中山是对一个粤人很感兴趣。”
说到这里,无素子刚好把另一份文书也看完,又递给了小刘,小刘照例瞄了一遍
,欣喜的指着这份文书的几行字,念了出来:
“孙文剪发作洋装,于八月二十四日登岸,即日乘火车至伦敦,下榻客店,有二
西人随行。九月初四日,孙文行经使署之门,遇学生宋芝田,询其有无粤人在署,宋曰
:‘有之。’孙即请见,乃进署门入。厅事英文四等翻译官邓琴齐刺史(廷铿),粤产
也,遂与接谈,该犯以异地遇同乡,分外惬意。自言姓陈号载于,继出金表,以观时刻
,刺史索观,则镌有英文拼切于孙字,刺史恍然,然不动声色。孙约翌日再来,同赴海
口探望粤商,刺史欣诺。
孙既去,急密告仙舟,转禀星使。星使与马格里、王鹏九两参赞密商办法,皆曰
:‘可拿。’初五日午前,孙果贸贸然来,饭后,邓刺史请孙登楼,先至首层,观星宪
于会客厅签押房;继至二层,入李琴伯明府(盛钟)卧房,坐谈良久。
适马参赞到,刺史遂告孙曰:‘君能更上一层搂,往顾弟房乎?’孙曰:‘甚好
。’遂随刺史拾级而升,马参赞在前引导,先人预备于空房内,做开门待客状,邓指曰
:‘此即弟房,请君先进。’孙刚涉足,错愕间,马参赞即将房门关闭。告曰:‘奉有
总署及驻美杨子通星使密电,捉拿要犯孙文,尔即是也,既经到此,请暂留一日一夜,
静候总署回电。’孙见已识破,无可如何,唯唯应命。”
小刘读的太快,文言的东西听是听不出所以然的,我拿过这份文书,正是《龚星
宪计擒粤犯孙文复行释放缘由》,重新看了一遍小刘所念的文字后,总算看懂了,原来
孙中山去大使馆是找一个邓廷铿的广东人,而且还是慕名而去,也正是邓廷铿通过孙中
山手表上的孙的拼音确定了是孙文,再一番洽谈后不动声色,约了孙中山第二天再来。
当孙中山第二天去后,邓廷铿带着孙文去自己房间,看来有秘事要谈,可当孙文刚走进
去,就被反锁扣押。
这里又牵涉了一个邓廷铿,为什么孙中山一定要去见他?
“你也对邓廷铿这人很好奇对吧,孙中山去伦敦应该主要目的是和康德黎这个医
生在谈什么事情,却中途被一个叫邓廷铿的吸引了注意力,乃至破坏了计划,被清廷扣
押,差点送命。”小刘笑笑说道。
我点点头,自然,在伦敦蒙难这件云雾里的迷局中,首先不正常的是康德黎,其
次就是这个广东人邓廷铿。
这时无素子已经把第一份文书看完了,交给了小刘。小刘接过来,扫了一下:“我爸
说的是没错,孙中山当年根本不是被绑架的,而是自己堂而皇之走进公使馆的。”看来
刘启德在看到这些资料前,肯定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这段历史,才做了正确的推测,幸
运的是,现在他的推测被史料佐证了。
小刘他手里的那份《龚星宪使计擒孙文复总署总办公函》摊开在我们俩之间,指
着其中一段,示意我自己读下去。我默念道:
讵意该犯于九月初四日,改名陈载之,来至使署,询有无粤人;次日复自来使署
,探问中国情形。按公法,使署即中国之地,彼既肆无忌惮,势不能不暂行扣留,电请
钧署核示。迄奉复后,即赶紧购定轮船,拟设法潜送到船,逞解粤省。乃该匪党以其久
不归寓,疑其必在使署,日夜在外伺察,意图截劫,势难送出。旋据外部私向参赞马格
里云:“中英交犯约经曾前大臣议而未成,刻下既无约可援,如解犯潜过友邦之地,殊
与公例未符。”盖业经孙党贿通日报并报知外部也。党与商允,如该犯回香港,必饬港
督严察以戢乱谋,并请弟具文,以凭转饬照办。爰于十七日,将该犯释放,仍派包探密
跟,讨扣留在署十有三日。
意思很明白,清末的文言已经很直白了,大意是说孙文这犯人改名作陈载之后,
到使馆来问有没有一个广东人,第二次又来使馆探问中国的一些事情,按照国际惯例,
使馆是中国领地,他肆无忌惮,我们理所应当扣留了他。请示上级后,马上买了轮船想
把他押回广东。但是他的匪党因为他很久没回住所,怀疑一定在公使馆,所以匪党们在
使馆周围日夜探查,想劫回孙文。后来英国外交部以没有公约可以参照的理由,制止了
这名犯人的遣返,并释放了他,这大概是孙文匪党贿赂了英国外交部。。。。
这一段有几个疑点:第一,孙中山确实是自己走进大使馆,而且堂而皇之,最要
命的是进去了两次,第二次别人都不好意思不抓他了。第二,孙中山在找一个粤人,而
且在探问关于中国的一些什么事。第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误以为是孙文的党匪有
人贿赂英国外交部才迫使清廷放人。
“说实话,我对这个邓廷铿也没有多少认识。我爸跟我提起过这个人,好像是一个翻
译官,以前在孙中山行医的时候就认识,后来去了英
国的清廷使馆当翻译,现在还能找到他当年翻译的《伦敦铁路公司章程》。”小刘
耸耸肩,表示对邓廷铿这一路线索知之甚少。
不过我听到《伦敦铁路公司章程》后,自然联想到了保路运动,羌族的勇士们曾
经反抗过清廷把铁路路权卖给英国,而邓廷铿是不是也会
参与其中,那他对英国处心积虑想把铁路通向四川的目的也许有所知晓,甚至说他
一直是个神秘的人物,对北川的羌族部队觊觎甚深。
“哦,我想起来了,这个诱骗孙中山关押孙中山的邓廷铿,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竟
然还自己跑到孙中山面前邀功要谋个一官半职,但孙中山
的跟从都恨死了邓廷铿,巴不得杀了他,可孙中山反倒优待了邓廷铿,甚至派出专
人保护他。”小刘说的我又如同堕入云中,邓廷铿和孙中山
到底是何等关系?可惜历史往往如此,埋没的是大部分的经络,露出来的仅仅是冰
山一角,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查对,但也幸好是这些冰山之角
,让我们有了另外一个关照历史的角度,哪怕这些串不起整段历史。
“那这封信是什么意思?康德黎的妻子让孙中山去美国找谁?”我又把视线转回
了那封信。无疑,康德黎的妻子的这封信是写在孙中山伦
敦蒙难释放之后。
“让我们看这个。”小刘把这几份文书放回了地上原来的位置,在原来的次序之
后拿起来一张委任状和一封老旧的宣纸信件,委任状的大意是孙中山在1910年3月,委
任“荷马李”统领约1000万人的五支革命军,以及由三万多学生和知识分子组成的革命
党即中国同盟会的司令官。而那张宣纸信件上则是一封告别信,上面很简单的写着:“
子木兄:余一去中华,誓复中华,而复中华又不宜扬其事,故当从外始,今觅之于海外
,不知前程。然吾兄了吾一族肩负伟命,必潜心而为,惟求事毕而众不知。姜竞全。”
没错,之前苦苦找寻的姜竞全的信息竟然在这里出现了。我们只知道姜竞全在《
鄞县志》记载中是当了道士了,而且他还给贝青乔在抗英战争中制作过释比法印,哦,
又记起来了,贝青乔的字不就是子木嘛,这就是姜竞全给贝青乔的一封信啊,没想到在
这里出现。信里含糊其词,只知道姜竞全好像要离开中华,发誓光复中华,但光复中华
又不能把他所做的事情暴露,所以姜竞全想从海外着手,潜心做他的事,只求事情做完
后而民众都浑然不知。
我与小刘对视了好长时间,小刘的脸上全是孩童满足的笑容,他也惊喜在辛亥博
物馆竟然收藏了这封信,与抗英战争前后相连。
“可是这个荷马李是谁?”我知道小刘同时拿起这两份东西,肯定有其目的,这
两份东西必然有内在的联系。
“还是我父亲的猜测。他真当是料事如神。”小刘晃着脑袋,“荷马李,这人说
来话长。”
“荷马李,荷马李1876年11月17日出生于美国丹佛,小时候,他不慎摔在坚硬的炉石上
,损伤了脊柱,终其一生,荷马李都是个罗锅,身高不足1.5米,体重不足45公斤。而
且在强光下,眼睛的自动调节会让他头疼不止,并且间歇性失明。实际上,他就是一个
残疾。但是他却有异常的军事才能,自小便醉心军事,曾申请到西点军校就读,因为体
格不符合标准,不被接受。但他并不气馁,又要求到美国陆军入伍,也被拒绝了。最后
他进史丹福大学读书,研究军事史和政治。他在某些方面近乎于神人,曾经准确预测一
战前德国会崛起并吞并欧洲,又预测到日本将会偷袭珍珠港,连线路都预测的分毫不差
。但在当时人们都觉得他是个疯子,他充其量也就是个民间军事爱好者。”小刘对荷马
李相当熟悉,如数家珍。
“可他和我们要找的孙中山的事情有关系吗?孙中山为什么委任他为司令?”我
问完这句话,马上意识到荷马李可能就是康德黎要孙中山去美国要找的那个人。
“孙中山是在1904年遇到荷马李的,当时的情景也很是传奇。”小刘接着讲下去
,“孙中山自己在1911年11月中旬,也就是辛亥革命刚成功时,接受英国记者访问时回
忆说:‘有一次,我正向一群追随我的同伴演说,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人,他身
高不够五尺,年龄和我相仿,脸色苍白,显得体格纤弱。事后他来找我,对我说:‘我
想把我的命运托付与你,我愿望帮助你。我相信你的理想一定能够成功。’从他的口音
,我听出他是个美国人。他伸出手来,我紧紧握着向他道谢。但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
的人,我猜想他也许是个传教士或学者。我没有猜错。在他走后,我问一位朋友:‘那
驼背的小个子是谁?’‘哦,’他说,‘那是咸马里,当今世界上出色的军事天才之一
――不,也许是最出色的一个。他精通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我吃惊得几乎合不拢嘴
。’”
这么听来,这个荷马李也够有中国演义小说里的神人特质,刚与孙中山一见面就
是大手笔。
小刘又讲下去:“荷马李确实给孙中山极大的帮助。第二天,孙就去拜访荷马李
,表示一旦革和命成功,将聘请他担任自己的首席军事顾问。荷马李回答说:‘不必等
到你当上中国总统,在那以前你就会需要我。没有军队,你既不可能建立也无法维持一
个政权。我确信,中国人经过适当的训练就可以组织出色的军队。’之后荷马李帮助孙
中山训练军队,提供军事意见,还帮忙拉政治捐款,这就有了这个委任状。”小刘说完
又展示了一下那份委任状。
“荷马李当时在美国招募中国士兵,训练了一支‘中华帝国改革军’,而在1911
年,也就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抽掉了四个团回到中国。史书中对这四个团的去踪却
一无所知。孙在还在信中告诫荷马李说:‘请提防在美国与你接触的所有华人。至于我
与你的关系,则绝不可向任何人透露。’所以荷马李与孙中山之间的交往很多在隐秘之
中进行,史料中能反映出来的极少。在辛亥革命前,荷马李就在美国实行过长堤计划,
谋划长江流域某一城市的起义。”随着小刘对荷马李事迹的不断说明,我都惭愧自己枉
读历史,竟然对这么一个神人之前一无所知!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荷马李不顾身体状况,坚决陪同孙中山从英国抵达南京。
1911年11月份的《纽约时报》报道过:‘在巴黎待了4天后,中国革命领袖孙中山在荷
马李将军陪同下,从马赛尔乘坐‘玛塔’号前往上海。在会见过其他共和国领导人之后
,他将组织一个共和国临时政府。’可当时荷马李的身体非常虚弱,医生警告说他可能
因为此次长途跋涉而丧命,但荷马李对此不予理会,坚持一定要见证共和国的诞生。荷
马李的西方面孔很快就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孙中山在接受媒体关于荷马李的采访中称
赞说:‘李君大抵可称为天下最大之陆军专学家,欧美军界均极尊重李君’。当时美国
在华的官员认为,荷马李参加中国革命有违美国的中立态度。荷马李感到非常愤怒,立
即向《大陆报》发表声明,大意为:‘我来中国参加中国革命是我个人的行动,与美国
政府毫无关系。’1912年元旦,荷马李陪同孙中山由上海到达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
职典礼,并正式受聘担任孙中山的首席军事顾问。”小刘接下来的这段话证明了荷马李
在孙中山眼中的重要性。
不过我看到了小刘另外一只手拿着的宣纸信件,回过神来:“荷马李和姜竞全有
关系?”
小刘微微一笑:“王储,你自己没有发觉吗?”
我确实隐隐觉得荷马李和姜竞全给贝青乔的书信中提到的“觅之海外”有点联系
,但也想不出里面的逻辑。
“荷马李这么厉害的军事才能,你没想过从哪里来的吗?”小刘又笑了,“荷马
李在他的生平之前,还有段不为人知的小时候。高中时,荷马李随家人搬到了洛杉矶,
而当时的洛杉矶和旧金山是华人聚集最多的两个美国城市。这期间,他们家无意中雇了
一位中国仆人,他给荷马李讲了中国历史,特别是朱元璋反元的历史,还教他读写汉字
。朱元璋是荷马李终其一生的偶像,他甚至幻想着中国应该再出一个英雄,如同朱元璋
从蒙古人手上解救中国那样,推翻满清。而这个英雄,未必是中国人。至于那个中国仆
人还教会了荷马李什么别的就不得而知。但荷马李的军事、政治才能恰恰就在这期间形
成。。。”小刘说到这里,有意识的停住了。
“那个中国仆人?”我失声说了出来。“难道就是姜竞全?”我说完都觉得有点
不可思议。
“最奇的是荷马李的死。”小刘自顾自说下去,“在孙中山当上大总统后,在
1912年2月15日率领文武官员前往明太祖陵墓祭陵,以宣告中华光复,完成与明太祖朱
元璋一样的宏伟事业。这个盛大的国家典礼中,意外出现一位也是唯一的西方人士,就
是孙中山首席军事顾问荷马李。就在荷马李参加完祭祀后,第二天就得了中风,最终在
同年病故,终年36岁。他的一生,从中国仆人,也就是姜竞全的朱元璋历史教育中开始
,也在朱元璋明孝陵的祭祀还愿中结束。”
当小刘说完这些,我唏嘘不已,姜竞全原来在抗英结束后远赴美国,埋下了一颗
光复中华的种子,在数十年后经神秘莫测的英国外科医生康德黎提点,孙中山找到了这
颗种子,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事业。
我的脑袋有点晕,一下子冲进了这么多的信息量,而且都是足以改写辛亥革命历
史的信息!
恍惚间房间似乎在轻微颤动,我不自觉的扬起了头,胸中一股灼热喷薄欲出,我感觉
自己身体极度沉重,但灵魂却轻盈的随时要脱壳而出,此刻我的内心说不上是愉悦还是
忧愁,像是万般情感杂糅在一起,又像是心里没有一丝窒碍,我再度睁开双眼时,前面
已经不是这一个小小的资料室,而是一片广袤的草原。我感觉如果现在往前迈一步,那
往前去的也许是没有肉身的我,这具躯体还会站在原地。当我垂头,看到的的是一身开
襟的翻毛皮衫,胸膛裸露出来,颤动的肌肉告诉我此刻我的心跳是如此剧烈有力。
“王储。”一声极低的轻唤,随之一双温润的手搭在我的肩头。又一次眨眼,眼
前是无素子站在我的面前,两只手半高举起放在我两肩。无素子额头出了点微汗,气息
也有点点急促,两颊的绯红如果不是我距离的近,就倏然而散。旁边的刘韦山惊讶的看
着我,手里的一封旧书信被攥的紧皱。
我定了定神,刚才呼之欲出的灵魂,如果世界上真有灵魂这类东西的话,现在又
回到了身体上,这种感觉就像灵魂是一团软胶,而躯体则是用钢丝编织的立体人形,透
着无数细微的小孔。灵魂钻入每个毛孔,回到体内,又慢慢与肉身叠合,我甚至能体察
到叠合的那刹那吸附的感觉,不变的是我的心跳还是依旧猛烈。
侧过脸我看着无素子的手,骨感的手背隐约透着几条青筋,在昏黄的小屋里幽幽
透着蓝光。也不像是静脉,因为还有两条是横向的。无素子发现我在注意她的手,顺势
摆弄了一下我的西装,还掸了两下灰:“我们接着看吧。”转而后退了一步,站在了我
侧前方。
小刘也刚好回过身,和无素子对了个眼神,慌慌张张拿出下一封书信,好像刚才
一段时间是个空白,什么都没发生过。而我只知道我昏沉后的感觉,表现出了什么也一
无所知,但既然他们装作没事,我也不问太多,似乎我已经习惯于这样。
这次小刘展开在我面前的是一份欧式的信件,只是书写的是竖排汉字,字迹上看
是钢笔或者鹅毛笔写就,土洋结合显得有点奇怪。信还是简短的很,了了三行,但是落
款分外惹眼,清秀的行书落着三个字:邓廷铿。
邓廷铿?不就是孙中山自行走进英国的大清使馆要找的那个人吗?刘韦山还说邓廷铿
和保路运动有关,做过英国翻译。孙中山在英国期间照理说和康德黎的见面才是正事,
不顾康德黎的劝告执意要去见邓廷铿,只能说明邓廷铿手里有什么东西是孙中山极其感
兴趣,乃至不顾自己的大清通缉犯的身份。
“载之仁兄鉴:前日承惠书,弟已入伦敦。昨晚八点钟始至,知足下又枉驾使馆
,失迎为罪。弟本当趋陪,惟有他友之约,三日前已应允之,不能不往,望见谅为盼。
弟明日下午恭候仁兄,谈石泉之事,望足下在寓少待。此请大安。弟卓顿首。”看得出
邓廷铿的学养甚高,文言优美通达。
“这是邓廷铿写给孙中山的信?”我明知故问,信中已经非常明了,这封信应该
是邓廷铿得知陈载之,也就是孙中山的化名,当天去使馆找过他而道歉的信,我看看信
封也没邮戳地址,也许是托人转交孙中山的。
“是的,这封信就是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导火索,是它让孙中山第二次走进使馆。
可能邓廷铿真的知道一些什么事,比如信里提到的石泉,也就是北川。然后清廷利用了
这个人,让孙中山自己走进使馆。”小刘的推测和我所想的一样。
我又看了一遍书信,指着第一行念道:“前日承惠书。。。说明是孙中山主动找
的邓廷铿,而且孙中山与邓廷铿有旧交,知道这么一个人。”
小刘点点头:“按照现有的线索,事情可能是这样的。邓廷铿肯定通过什么渠道
散布了他掌握了某些东西这个信息,然后吸引了孙中山的目光,孙中山通过陈载之的化
名联系上了邓廷铿,然后邓廷铿与陈载之约在清使馆见面,在第一天邓廷铿错过了,通
过这封信再次约了陈载之,然后陈载之第二天再赴使馆,想与邓廷铿密谈,邓廷铿也是
通过陈载之手上戴的手表确认了对面的陈载之就是孙中山,于是有了孙中山被关押的伦
敦蒙难。”
“而邓廷铿掌握的信息,这封信里也透露了,是有关石泉,也就是北川的事情。
”我补充了一下,“这么看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并非一般史书里说的这么简单啊,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现在再看,其实和朱元璋的反元一样的目的。”
“可是我有一点想不通。”小刘皱着眉头说道,“如果历史的背面存在这么一股
力量,那清朝、元朝这样的异族统治时代,为什么没有在他们异族形成气候前就阻止他
们,而是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参与进来?”
小刘说的不无道理,羌族部队抗英,正符合了那张《禹贡》拓片上说的“我会用
我的军队,捍卫这一切。”这一切指的如果是中华文明,那为什么元朝和清朝都存在了
这么些年?元朝的南人北人之分、清朝的文字狱都对中华传统文明冲击甚大,元朝除了
元曲、杂剧,文化上看不出有任何进步,清朝的文字狱直接导致了学者们全都不敢发挥
义理之学,钻进了训诂音韵的故纸堆以求自保。
“可毕竟中华文明从来没有断过,不是吗?”无素子在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插了句话。
“学界有个说法,叫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虽然朱元璋反元和孙中山反清
都胜利了,但学界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和华夏的核心已经被元清两朝篡改,不复纯
正的华夏文明。”小刘扼腕叹息。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我倒是听到的挺多,祥兴二年,失去大片领土的宋朝被元军
步步逼向沿海,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
多万,动用战船2千多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 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
军发动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左丞相陆秀夫携小皇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
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据
说时候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崖山这个耻辱的战败地于是成了宋朝灭亡的代名词,又由
于元朝的异民族属性和残忍的民族迫害,崖山又附加了华夏沦陷的别样含义。从上层看
,宋亡之后,蒙古人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继续继承发扬华夏文明,反而倒行逆施,迫害
延续几千年而不绝的中华正朔,从中层和底层看,在高压政策下,士大夫和普通耕读世
家也没有条件传承。日本人曾经说,宋之前是中国,宋之后是支那,抛开日本人这番言
论的肮脏目的不谈,其本身也不得不说是事实。历史教科书一向鼓吹元朝是中国疆土最
广的朝代,可那纯粹是自欺欺人,蒙古自己有自己的国家,那是蒙古人的,蒙古的教科
书才有资格写元朝是蒙古历史上疆土最广的朝代,而对于我们华夏,元朝是历史上国土
面积最小的时代,为零。如果说被统治就可以说自己就是统治者,那大多数的欧亚大陆
的现存国家包括伊拉克、阿富汗都可以在教科书上写:我国在元朝时期面积最大。
而明亡之后无华夏争议比较大,虽然满清也同样采取蒙元的民族迫害和文化高压,
但上层的统治者满族也有选择性的延续发扬华夏文明,剃发易服、扬州十日是一方面,
满族的积极学习华夏文化也是存在的。但总的来说,对华夏文明的摧残也是滔天不可逆。
经历过这两次异族入侵,华夏文明宏观层面先不去谈,单单民族气节这一块,就明
显看得出沦亡殆尽。有人说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两次重创后基本上是打断了,也可以理
解,在这两次迫害下,适合生存的个体肯定是逆来顺受,带着卑躬屈膝的奴性。两个镜
头可以一窥全豹:南宋亡国,有忠臣陆秀夫领着十万士大夫随皇帝蹈海,以避免被蒙元
侮辱,保存华夏最后一点尊严。而明亡时,陪着崇祯在煤山上吊的,只有一个小太监。
所以说小刘的疑问也同样是我的疑问,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脉潜流,为什么坐视华
夏沦于蛮族?孙中山如果能借用那股力量,为什么非要等满清统治三百年后才出现?姜
氏在元朝攻入四川后,竟然凭着十几辈人的毅力迁徙延续,为什么不在当初就调用那股
潜流?更让我不解的是,在英军侵占中国的鸦片战争时,那支羌族部队反而在不起眼的
宝山战斗中直接出战,阻击了另外一次华夏沦陷。
小刘从某一方面讲,和我似乎有心灵感应,当我在思考这些时,他开口了:“王储
,那支部队为什么在崖山、在山海关没有出现,在慈溪宝山却主动出击?”
我一激灵,小刘竟然也在思考这些。我当然摇摇头。
“我是这么想的,照我的看法,那支部队是一个埋藏深处的宝藏,有人埋了下去,
有人看管,也有人保存着宝藏的钥匙,但能使用这把钥匙的人,可遇不可求。”小刘的
说法我不敢苟同,我一直是个唯物主义者,相信时势造英雄,个体对历史的影响我从来
都认为微乎其微,历史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英雄只是恰巧出现在某个关键点上,如同尼
采所说的,有人说我要太阳升起,太阳就升起了,这并不是他的作用,太阳照常升起而
已。
但刘韦山否定了我的英雄观点:“王储,你一定以为历史仿佛是一个既定的电脑编
程,不管多复杂,都自动会运行下去,英雄只是编程中凑巧的一个元素。”刘韦山摇摇
头,“但是你错了,英雄真真切切的影响着历史。历史这辆前行的列车上,有恰巧坐在
车头的观光客,也有实实在在把握着方向的驾驶员。而这驾驶员真的可遇不可求。说回
来,能使用钥匙的人,不是随时都在历史关键点上守候的,贝青乔只是凑巧而已。同样
的,孙中山也是遇到了荷马李这样的关键人物才打开这个宝藏。”
刘韦山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现在,他们找到了你。”
当初我从老张、小刘、姒叔公几个侧面知道我的特殊性,已然惊讶不已,但现在结合起
这些,我隐隐觉得自己不光身怀着某些难以言语的天赋,同样背负着这个天赋带来的使
命。这让我感到无比沉重,甚至有了惧怕感,仿佛我是一个沉睡的人,将要被一股力量
托出水面,迎接黑暗和各种阴谋。但是想到这股潜流在历史上的作用,我又不禁心神荡
漾,如果真能肩负扭转历史的责任,我一个区区凡人有了莫名的荣耀感。
“不说这些了,我们继续看下去吧,别耽误时间。”我和小刘沉浸在解谜和憧憬中
时,无素子在一旁提了个醒。
我和小刘的注意力又回到邓廷铿隽秀的笔迹上。“邓廷铿是个什么来头,你说他参
加过保路运动,是不是从那时就得知了一些羌族部队的信息?并且由此把孙中山骗进了
使馆拘禁?”我问小刘。
小刘把这封信放在了一旁,顺序在地上捡起接下来一份资料。这份资料竟然也是孙
中山手迹,但是明显曾被揉乱过,而且是在刚写成之后,因为末两行的钢笔字迹被互相
沾染,几不可辨。这也是封信,但是写的仓促,没有拘泥格式。起行就是Dr.Cantline
,是孙中山写给康德黎的,英文翻译过来,信件大意是:我现被拘禁在清使馆,但不必
过于担心。邓廷铿与我曾有一面之缘,此次得知我化名赴英,相邀一聚。面谈后得知邓
廷铿非先生所想之险恶,虽供职清廷,然另有英吉利间谍身份,今我身处使馆,欲与邓
君共演戏剧一出,以避耳目。邓君对我等所议之事所知甚深,他的阅历和见解对于我们
的事业是最好的补充。另外邓君已支会英吉利政界高层,您可凭我被拘禁之事直接向英
吉利政府申诉,自有官员配合。另外尽量的多召集媒体,广传此事,有利于我们的宣传。
这难道就是孙中山的自传和各种史料中提及的那封?当时孙中山被关在清使馆,央
求里面的工作人员偷偷传出来这封信。谁都没想到真正的信件是这番内容!
终于,看到这封仓促写就的手信,之前的线索都贯连了起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
事情应该如此:孙中山得知过邓廷铿的经历和所知,在邓廷铿发出邀请后,康德黎认为
贸然应邀去使馆是一招险棋,但是孙中山最终还是去了,所幸的是,邓廷铿是一名供职
清廷的英国间谍,邀请孙中山来,不光是告知他所知道的秘密,更让孙中山和他共同演
戏来蒙蔽清政府。邓廷铿的后手就是他有把握让英国的政界释放孙中山。而孙中山也是
个聪明人,不但获知了他想要知道的信息,更是顺水推舟,用这出戏为自己的反清形象
加码。
“原来邓廷铿是英国间谍啊,怪不得神神秘秘又知道那么多了。既然在保路运动时
还做过英国人的翻译,那他是极有可能对保路运动中出现的那支羌族部队有所知晓,更
可能是专程为了这支羌族部队而去做英国人的翻译和间谍。”我推测道。
“王储,你讲的很有道理,比我想的更远。是啊,这个邓廷铿表面上是清廷的人,
背后干着英国间谍的事,可实质上到底怀有什么目的无人知道,谁能保证这样的人自己
怀了什么样的目的?间谍也好,翻译也好,只是一个身份而已。”小刘把我的想法说的
更明确些了。
“那这个邓廷铿到底知道些什么,孙中山从他那里得知了什么?”我追问。但是小
刘摇摇头。
“我爸也许能知道这些。”小刘黯然,“接着看吧,这几份资料我看不懂,觉得都
与保路运动有关,这几份资料也许交代了邓廷铿当年在四川保路运动中的经历。
我看着地上的和我们阅览过的这些资料,突然有个猜测:“刘韦山,据你所知的话
,中国现在对这个事情有见闻有兴趣的,还有谁?”
刘韦山奇怪我突然问这个问题,深思了一会:“我和我爸收集整理羌族部队有关的
信息时,除了你们的上级,中国军方,倒也会偶然碰到那种人,可没打过照面,只是隐
隐觉得有别人在做和我们一样的事情,而且延续性超过我们,似乎从事这个的是一个庞
大组织,几代传承,他们非常系统,我和爸到过的地方、找到的信息,都有他们曾经接
触过的迹象。不过,他们似乎是国外的组织。至于国内,还真没发现。”
听到这番话,我说出了我的猜测:“小刘,这些材料你也没见过是吧,如果说,我
是说如果,你爸和你分开后,仍然活着。。。”我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后脊梁发冷,半
夜说这话还是有点恐怖的。“如果你爸仍然活着,他有没有这个能力收集齐这些东西?”
小刘头猛的一摆,直愣愣的看向我:“你说这些是我爸整理的?”
当然,我仅仅是猜测而已,看着这些材料不仅是时间上还是事件上,外行人都看不
出什么内在联系,却被人为的捆绑在一起,除了刘启德有心收集,并且按顺序排列,还
有谁能做到?此情此景,不光是在逻辑上,还是为了照顾小刘的感情,我都相信非刘启
德莫属。于是我点点头。
小刘的眼睛一眨不眨,瞪大的眼眶中,充盈了一丝泪光。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放好吗,时间真的不要浪费了。”无素子看看窗外,再次提
醒。
小刘此刻紧要着嘴,仿佛凭空添了无尽的力量,原本病怏怏的脸上充满了斗志。把
这张皱巴巴的手信继续放在一旁后,地上还剩下几分材料, 那几份材料虽然新旧不一
,但都有着一样的装帧,封皮上看不出什么信息。
我俯下身摊开了其中一份,首先落入眼中的几个字,就让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倒不是有多恐怖,而是在几十年的政治宣讲中,这个名词的背后附加了各种凶残阴冷的
意味:国防部保密局成都站。
可能现在的民众对于国防部保密局这个名字倍感陌生,其实它是成立于民国时期的
一个国民党特务机构,前身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军统
”!
传说中的军统,和中统并列为国民党的机密组织,它们的存在意义几乎全部被描述成了
暗杀反对党和其他进步人士。但当我此时此刻看到这些军统文件出现在这里时,我才知
道,除了宣传中的阴冷意味,它还是有其本身基本职能属性在里面的,也就是调查统计
各种机密事件。
“这些文件应该是很后期的事情了,起码在四六年以后,抗日胜利后蒋介石撤销军
统才重编了这支国防部保密局。王储你应该知道这历史吧?”小刘把余下的几份保密局
文件也一并拿起。
“是知道这些,不过看到实物倒是第一次。原来保密局还不光干暗杀的事情啊?”
我说出我的想法。
“当然了,你以为所有的历史都是教科书上写的啊?”小刘这句话正是我对613工
程的感悟,没想到具体到这么几份细节的文件,教科书还是让人信不过。“暗杀只是国
民党这些机构的附属功能,由于影响较大,一般提到这些秘密组织,自然都联想到暗杀
,但毕竟不是这些机构的常态和主要职能。”
“那主要职能是什么?”我问道。
“主要职能就是调查统计那些需要保密的事情啊。”小刘说了等于白说。“像保密
局曾经的总部,也就是重庆歌乐山上的白公馆,一般人只知道江姐和小萝卜头关押取义
的地方,可是真实的历史少有人知道,就跟它的另一个名字: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表
面意思一样,白公馆其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美国军事情报机构合作建立的战
时跨国情报机构,山本五十六的行程信息就是白公馆破译的,由此才击落了这个刽子手
的座机,美国后来评价白公馆的说辞是,当时的白公馆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在远东唯一的
情报来源。”小刘挺了挺眼镜,“白公馆和渣滓洞之所以被《红岩》描写成迫害我党党
员的监狱,大概是因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抗战后,把所有信息和技术都移交给了国
民党,而我党一分钱没捞着。”小刘说到这里,停住了,他也意识到有点跑题。当然,
这也是小刘的老毛病了。“说回来吧,所以国防部保密局的任务可不单单是宣传的暗杀
,所有玄秘的事情,都可能是保密局曾经调查过的。”
我被他吊起了胃口,原来这份档案出自白公馆!“原来这些文件还出自白公馆。国
民党时期的保密局难道也注意到那支部队的蛛丝马迹了?”
翻开封面,第一页的敲了一个红章:“保密局特种技术研究组 特等”。
g**g
发帖数: 3075
10
我看了
这个应该是个小说,但作者又强调纪实性的文学,帖了几张图片例证。
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作者凭空想象?
我看的都要相信他所说的了。。。
相关主题
勿忘历史: 中美合作所与渣滓洞 (转载)欧洲什么时候开始有文字的?
揭秘真实的中美合作所:美军官演示射击[合集] 努米底亚事务略 - 50
渣滓洞他忍了400多天,文革他只坚持了6天(图)何新三论希腊伪史:荷马真存在么?谈谈著名的“荷马问题” (转载)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h**k
发帖数: 3368
11
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了
: 这个应该是个小说,但作者又强调纪实性的文学,帖了几张图片例证。
: 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作者凭空想象?
: 我看的都要相信他所说的了。。。

g**g
发帖数: 3075
12
一语中的。 我naive了

【在 h**k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b****r
发帖数: 17995
13
这个我追着全文看了
孙这一段 作者另起帖子说是真的史实
另外如果根据现有进度,他写完起码2020年以后了

【在 g**g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看了
: 这个应该是个小说,但作者又强调纪实性的文学,帖了几张图片例证。
: 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作者凭空想象?
: 我看的都要相信他所说的了。。。

d*******r
发帖数: 3875
14
赞。
题材确实很象。达芬奇密码是讲宗教史,羌魂讲国家历史。

【在 h**k 的大作中提到】
: 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d*******r
发帖数: 3875
15
作者说第一部已经出版了,后面连载还在等。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受追捧的"口述历史"是真实历史吗(转载)希望黑TG的人能进来
[原创] 试论二十世纪之乱臣贼子--孙中山勿忘历史: 中美合作所与渣滓洞 (转载)
我心中的中国十大伟人揭秘真实的中美合作所:美军官演示射击
[合集] 【纪录片】美国人的宣传片,看看美国是怎么描述中国的渣滓洞他忍了400多天,文革他只坚持了6天(图)
毛泽东:征粮要学河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欧洲什么时候开始有文字的?
访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合集] 努米底亚事务略 - 50
蒋介石向张学良索要“对日作战计划”何新三论希腊伪史:荷马真存在么?谈谈著名的“荷马问题” (转载)
最全中华礼仪用语,再不保存就真要失传了!(ZT)高峰枫:“学术义和团”的胜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孙中山话题: 邓廷话题: 康德黎话题: 荷马话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