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History版 - 年轻时千万不要追求稳定 吴三桂就是血的教训
相关主题
康熙听信明珠撤藩是不是急躁了中国形不成南北割据
如果你是吴三桂面对李自成进攻,你会怎么办最妥当? (转载)斯大林企图让中国划江而治,这个说法的出处在哪儿?
1644年:历史发展中混沌的一页 (转贴)如果日本早5年投降,国军对土共内战翻盘的机会高多少?
请教一下,吴三桂到底是被谁打败的如果明清划江而治
清廷为什么故意贬低洪承畴 ?中国最尚武的朝代是哪个?
吴三桂手握几万精兵,宣布山海关易帜 (转载)郭松龄反奉 3
如果崇祯没有吊死,而是迁都南京冉闵
这些老帅的悲剧就在于把常校长赶跑了这个加伦将军真是苏联的彭德怀阿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吴三桂话题: 康熙话题: 稳定话题: 清廷话题: 划江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t
发帖数: 136
1
大伟是一个211学校的毕业生,毕业那年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响应政府的“大学生村
官”号召,放弃了南下深圳去华为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这村官一干就是两年,期间有许多鸡毛蒜皮、鸡飞狗跳墙的琐事,也有各种诸如基层维
稳、集资修路、请客送礼等上不了台面的破事。当年满怀报国热情的大伟如今有些失落
,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
他在微信上跟我说,胡老师,我现在发现自己当初真是太幼稚了,以为进入体制就进了
保险箱,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看看,自己那每月三四千块钱的工资算什么呀?当
初去华为的同学都已经月薪两万了,有的甚至已经打算在深圳买房。想到自己的未来,
大伟感觉一片迷茫和恐惧。
我跟大伟说,你现在还没结婚,没有家庭责任的束缚,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没办法满足
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可以大胆地去尝试。无论南下深圳再去打工还是在家乡创业,都行
。只要去尝试,去改变就是进步。
他有些忧虑地说,自己也想过去大城市闯一闯,打拼一番,但是自己社保、人脉、组织
关系全都在现在的单位,一旦自己辞职,感觉对未来一点把握都没有。在深圳那样的城
市,别说买房了,以现在自己手里的存款,连租房都租不了几个月。而且父母都是农民
,如今年纪也都大了,家里还有一个在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需要照顾。如今,全家人都
靠着自己的一点工资生活,如果自己贸然辞职,要是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一家人可
真要饿肚子了。
见大伟这么说,我知道谈话不会有结果,于是就给他讲了吴三桂的故事。
公元1644年,失去陈圆圆的吴三桂被愤怒点燃,毅然跟李自成决裂,投降了多尔衮。随
后,吴三桂率军入关,一路南下剿灭前明势力。
经过十余年几经生死的奋战,吴三桂终于为满清政权平定西南,被封为亲王,镇守云南
,兼辖贵州。此外,清廷还赐吴三桂开藩设府的特权,这意味着吴三桂不但拥有位极人
臣的亲王爵位,还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和行政班底。也就是说,吴三桂的“平西王”是
实封而非虚爵,云贵两省就是他的独立王国。
正因如此,吴三桂也把“平西王”一爵当做自己最大的政治荣誉和政治资本。为了保住
和巩固这个政治资本,吴三桂一直努力地向清廷推荐自己的部将。在吴三桂的一再要求
下,清廷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
、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
至此,在吴三桂看来,虽然自己表面上只控制云贵两省,但势力却遍布整个西南和西北
,再加上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以及台湾的郑经,清廷绝不敢贸然撤藩。吴三
桂的如意算盘是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他希望成为清朝的沐英,世袭爵位,世镇云贵。
正因如此,为了能当一个割据一方的太平王爷,所以吴三桂在最有机会反叛的时候不反
,反而帮着清廷剿灭一个有一个的反叛势力,就是希望以此换得一个安稳的晚年。可惜
,事与愿违,当年幼的康熙长大之后,终于还是对年迈的吴三桂动手了。
撤藩的圣旨抵达昆明的时候,吴三桂不反也得反了。
尽管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六十多岁,身体大不如前,穿上战甲后都无法在马上坐稳,但好
在昔日的部下都还未刀枪入库,很快便势如破竹地打到了湖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吴军
就已经饮马长江。只要渡过长江天堑,再联合其他两藩的反清势力,会师北京指日可待。
然而,此时的吴三桂毕竟是一个花甲老人,过惯了稳定日子,不希望再过多的折腾。虽
然他打下了南方六省,但面对北方广阔的平原地区,他并无必胜的把握。况且,他的身
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他也不希望这场战争旷日持久,早年戎马生涯的他已经厌倦了打
打杀杀,他还是希望能做一个太平王爷,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
因此,尽管一开始占据了非常好的形势,但吴三桂却偏偏犯了战略性错误,始终不过长
江。吴军在长江边的小城松滋一停就是六年,白白错失了大好的战略窗口期。
吴三桂的想法是,与其渡江去博一个不确定的皇帝,还不如当一个安稳的王爷。所以,
在吴军打下长江以南之后,吴三桂就幻想着能跟康熙谈判,希望康熙放回儿子吴应熊,
与其划江而治。谋士刘玄初急得跳脚,写信给吴三桂,反复力陈渡江北上的重要性,可
吴三桂置若罔闻,一门心思想着跟康熙划江而治然后过安稳日子。
在吴三桂的踌躇和停滞中,康熙得以集中优势兵力,对尚可喜、耿精忠和王辅臣等反清
势力各个击破。当康熙逐一消灭了吴三桂的这些盟军之后,命运的天平开始倒向了清廷
,吴三桂更加不敢渡江北上了。
此时的吴三桂已是一个日薄西山的老人,而刚刚二十岁的康熙正值血气方刚。无论是气
势还是进取心,吴三桂都无法跟康熙同日而语。其实,这也怨不得吴三桂,毕竟他是与
多尔衮一辈的人,跟康熙隔了两代人,难免就显得暮气沉沉。可是,战场上的厮杀和政
治上的斗争却不讲尊老爱幼这一套,谁的拳头硬谁就是爷爷。
最后,康熙下狠心斩了留在北京的吴应熊,决心跟吴三桂死磕到底,吴三桂划江而治的
愿望彻底落空。为了鼓舞日渐低落的士气,吴三桂拖着老病之躯硬撑着在衡州称帝。然
而,此时已经是形势比人强,前方的军队节节败退,在焦虑和绝望之中吴三桂很快就病
逝。
当清军以平叛者的姿态进入昆明城的时候,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只能自杀,其首级被押
送北京,吴氏一族的其他成员全部被处死,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如果吴三桂地下有
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有太多的遗憾。
吴军与清军的六次决战,吴三桂胜多败少,其兵力是清廷的2倍有余,而且无论是质量
还是数量上都要优越。起兵之初更是势如破竹,短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半个中国
。在如此大好形势之下,可他只想着过个安稳的小日子,不愿意去冒更大的风险,其结
局只能是身死族灭。
稳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于贪图稳定,只会让自己丧失进取心,从而在人生的战场
被迫应战,最后疲于奔命。
吴三桂终其一生都只不过想过一个稳定的日子,可是大环境不允许。一开始是李自成多
尔衮逼着他站队,好不容易靠着浴血奋战拿到了王爷的爵位,康熙又开始撤藩。在每一
次人生的关键节点上,吴三桂都是被别人逼着走,都是无可奈何地被动选择。到最后,
好不容易有了跟别人叫板的力量,又想着划江而治,结果自然是鸡飞蛋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者,不足以谋一时。吴三桂只想做一个稳定的
太平王爷,结果是身死族灭——这就是历史血淋淋的教训。
不要以为“稳定”就是平稳和安定,你现在的平稳就是在绞杀将来的可能,你暂时的安
定正是在透支未来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更不要迷信什么铁饭碗,幻想着一劳永逸地
解决人生事业。吴三桂当年可是跟多尔衮杀马盟誓过的,结果又怎样呢?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50年代的工人,60年代的农民,70年代的军人,80年代的个体户,90年代的白领,00年
代的公务员……没有哪一个群体能永远吃香,没有哪一份工作能保你一辈子稳定!
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说所谓的稳定,不过是稳定地穷着。人生如逆水行舟,不
进则退。只有年轻的时候努力奋斗,年老了才有资格岁月静好。
当一个年轻人过分的迷恋所谓的稳定的时候,这就是危险的开始,这意味着他对外部的
不确定和对未知的风险感到恐惧。这种恐惧会吞噬他的进取心,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大的
障碍。当一个年轻人因为畏惧海上的风浪而愿意待在风平浪静的小池塘里,时间久了,
他会逐渐丧失抗击风浪的能力和勇气。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早就瓦解,我们的人生早就不是什么小池
塘,它就是星辰大海。你很难预测飓风会从哪里个方向掀起滔天巨浪来,你唯一能做的
是在大风还未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练就一番搏击风浪的本领。
1 (共1页)
进入Histo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这个加伦将军真是苏联的彭德怀阿清廷为什么故意贬低洪承畴 ?
歪脖子树:圣地的邪恶 ——读书札记六吴三桂手握几万精兵,宣布山海关易帜 (转载)
史上十大含冤而死的名将,谁最惨?如果崇祯没有吊死,而是迁都南京
忽必烈和屠杀这些老帅的悲剧就在于把常校长赶跑了
康熙听信明珠撤藩是不是急躁了中国形不成南北割据
如果你是吴三桂面对李自成进攻,你会怎么办最妥当? (转载)斯大林企图让中国划江而治,这个说法的出处在哪儿?
1644年:历史发展中混沌的一页 (转贴)如果日本早5年投降,国军对土共内战翻盘的机会高多少?
请教一下,吴三桂到底是被谁打败的如果明清划江而治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吴三桂话题: 康熙话题: 稳定话题: 清廷话题: 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