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把公车公差费用砍下来才能回笼货币抑制通胀
相关主题
中国为甚么没有三星据称国务院已成立铁路改革小组zz
明报:荒腔走板 中国形象因诺奖跌入谷底中国国务院铁路改革小组已成立
外交部发言人真不是人干的事。 这都是什么国家形象啊。王铮又发出公开信 (转载)
危机公关失败 北京被批荒腔走板 中国形象跌入谷底 (转载)人民日报刊文回顾我国近10年行政体制改革得失
发改委:国家将加大铁路盐业等行业改革力度zz两个理论问题,有助于习总深化改革
本版id的最大问题是信息闭塞中国在钓鱼岛上丢分丢在哪里?
全国公务员人数4年暴增近一倍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二中全会公报
有些挺薄的还在做梦李毅中: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动摇 人口必须控制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政府话题: 货币话题: 通胀话题: 高价话题: 市场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2
发帖数: 4019
1
周其仁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话说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应对那时的通胀,主政者选了若干收入弹性较高的食品,
既不限价、也不限量,放手高价出售,“一下子收回60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这
条历史经验,看在80后读者的眼里,差不多是陈年老黄历了,难道还有值得今天借鉴之
处吗?我的看法,还是有的。不过,我们先要把时代的特征分清楚。
是的,今非昔比。当年中国的经济叫计划经济。其体制特征,按列宁在十月革命前的构
想,就是把整个国民经济作为一个超级大公司来对待。反正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地方,
大公司内部从来讲行政权、讲集中、讲命令、讲计划,只是在公司之间还是“无政府主
义的”市场关系。布尔什维克夺取了国家政权,把整个苏俄当做一个超级国家公司来运
营,岂不就一下子建立起全社会范围的计划经济了吗?列宁掌权后,执行这套构想遇到
挫折,向后退却搞了一段“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接手,推行全盘国有化和高度集
权的中央计划体制,框架还是那个超级国家公司。
超级国家公司政企合一、权力高度集中。就算什么人一时心血来潮,权力下放捅出了娄
子,也常常靠重新集权来解决问题。以我们关心的历史经验为例,就是大跃进捅出了财
政亏空的娄子,又向人民银行透支多发票子引发通胀,迫不得已才请陈云出来收拾局面
。历史的结论,从货币着眼,也要从货币下手,才是处理通胀问题的明白人做法,重点
是收回市场里过多的货币。
关键的问题是,“一下子收回”来的钱,是不是又花出去了?要注意,那是可以花出去
的。因为不管卖蜜枣还是卖高价糖果形成了收入,天经地义就可以花费。想当年那些销
售高价蜜枣的商家店铺,大把收钱再大手花钱,进更多的货、发更多的奖金、翻修更新
的门面,应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问题是,倘若由它高来高走,回笼的票子重新出笼,
抑制通胀就无从谈起了。
“伊拉克蜜枣”的真正秘诀在于,政府高价销售的几十亿所得,自己一分钱也不能再花
出去!反正那时的商店都是国家的,无论卖了多少高价商品,收回来的钱,国营商店不
可以自己花,要上缴的。这样,国营商铺卖高价的所得就进入财政库房。那么,库房有
了银子,政府能不能再大手花出去?也不允许。因为那一波通胀祸起财政亏空。要治理
通胀,不收缩财政开支,那是南辕北辙。看那个时期的财经文献,大方针叫“调整、充
实、巩固、提高”,核心还是收紧政府支出。例如当时最著名的“2000万人回农村”,
实质就是超级国家公司裁减雇员,以省开支。还有大批国家建设项目下马,也是紧缩财
政的投资性开支。至于政府自己的消费,楼堂馆所之类,更要从严控制,谁建办谁。
这里的关键环节,是政府经由国营商店卖出高价商品,财政增收,但同时又要财经减支
。这就等于借助财政的收支通道,对货币流通完成了一次“截留”。否则,政府一只手
卖出高价伊拉克蜜枣,另一只手将销售所得又大把花了出去,流通中的货币毫不见少,
收不住货币,就不可能取得“市场物价稳定”之效。这说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超
级国家公司的“超用”管住了,才管得住货币和物价。
今天中国经济改成了市场经济。既然叫市场经济,其运行的基础就是不同的经济主体各
讲各的权利,协调关系要靠利益交换,不能靠行政命令。虽然法定货币还由政府发行,
但进入市场之后覆水难收,不是谁下一道命令说收就可以立马儿收回来的。列在央行报
表上的广义货币,数目大得惊人,但走进现实里看,哪一块钱也都早就 “名花有主”
,谁也不能随便想动就动。这就是为什么标准教科书上的“货币政策”,来来回回就是
央行买进卖出债券、调高调低利率那一套。连“法定储备金率”这样看似央行行长可以
言出法随,令行禁止的事儿,受严格程序的约束不算,还要记在央行负债栏目下,提醒
各位当事人那是央行欠着商业银行的钱。
搞市场经济就是这般婆婆妈妈的,干脆利落不得。在这种环境里,计划时代“一下子收
回”大量流通中的货币、从而很快平稳市场物价的老经验,还有用武之地吗?我的回答
,政府对待非政府的经济主体,无论居民家庭还是各类企业,不应该、也不可能靠直接
下行政命令。举凡消费、储蓄、投资,是民间财产权利范畴内的行为,政府要保护,才
能给经济增长添加源源不断的动力。乱发行政命令横加干预,有侵权之嫌,会破坏市场
中人的预期,引发行为紊乱,对经济不利。像现在这样,政府开个会发个文件,说限价
就限价,说限购就限购,恐怕还都是转型时期的急就章。再过些时日,居民和企业会不
会还如此给面子买账,有待观察就是了。所以在政府对待非政府拥有经济的范围内,下
道行政命令就回笼票子的老法子,早晚去如黄鹤,没有用武之地的。
但是,在政府对政府的场合,直接的行政指令和严明的财政纪律,可以、也应该派上大
用场。这倒不是说不要人民约束政府,或者不要人民经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约束各级
政府。都要的,只不过一下子还做不到。靠市场竞争能约束政府吗?论者不少,我尚存
疑,因为看不到可靠的证据。于是,麻烦就来了:民主和市场都不能有效管束政府,谁
来管束?看来看去,比较现实的还只好靠政府管政府。春节后铁道部长刘志军被撤职调
查的新闻,就不是铁道部几百万员工和几亿铁路乘客管得了的。能管住中国铁老大一把
手的,非比他还大的官不可。
货币问题是一样的。当今流淌在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的银子,数目巨大;在形形色色政
企不分、政资不分机构里滚动的银子,数目也巨大。对这类性质资金的实际用途和来往
流向,老百姓管不了,人代会管不了,市场管不了,舆论管不了,怕也不能指望货币政
策就完全管得了。还可以指望的,就是对政府行为做出政治决定和下达行政命令,以财
政纪律硬性削减政府开支,特别要把那些老百姓早就民意滔滔的公车公差之类的费用,
以及那些“豪华建设项目”,着实砍下一块来。历史经验说,那样才能有效实现货币回
笼,从速抑制通胀。
i**********d
发帖数: 44
2
不给狗腿子们点好处,谁给土匪卖力啊,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李毅中: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动摇 人口必须控制发改委:国家将加大铁路盐业等行业改革力度zz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今日将面世本版id的最大问题是信息闭塞
猴王解读何新全国公务员人数4年暴增近一倍
中国“剩女”多达数百万 好男人在哪呢?有些挺薄的还在做梦
中国为甚么没有三星据称国务院已成立铁路改革小组zz
明报:荒腔走板 中国形象因诺奖跌入谷底中国国务院铁路改革小组已成立
外交部发言人真不是人干的事。 这都是什么国家形象啊。王铮又发出公开信 (转载)
危机公关失败 北京被批荒腔走板 中国形象跌入谷底 (转载)人民日报刊文回顾我国近10年行政体制改革得失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政府话题: 货币话题: 通胀话题: 高价话题: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