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仇和为政霸道:女干部随其调研不敢穿高跟鞋
相关主题
痛心,习夶打老虎打下去的都是干员能吏啊云南落马副书记仇和造城背后现浙江地产商
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10年了,中国的“五毛鼻祖”终于被扳倒了
江苏宿迁医改曾卖掉所有公立医院现宣布重建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落马 三天前还在谈反腐
仇和被“秒杀”背后:老干部举报称其系白恩培战友滇池
仇和往事:白恩培部署其任省委书记遭老领导坚决反对真扔水里了:滇池治污 20年投五百亿水质仍处劣五类
2015.3.13, 仇和两会发言:中国体制最廉政汉人的领土扩张能力确实不行
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严重违纪被查习近平在昆明考察,他关心着这些大事
仇和今年两会发言:中国体制最廉政人民网:江苏沭阳县外籍县长属实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昆明话题: 宿迁话题: 沭阳话题: 滇池话题: 官员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d
发帖数: 61690
1
仇和为政霸道:女干部随其调研不敢穿高跟鞋
2015年03月15日14:17 钱江晚报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12月3日,刚刚升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
记的仇和,发表离任感言时如此表述自己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的心境。
被称为“官场另类”的仇和,一路走来无时无刻不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但又一路升
迁:从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再
到云南省委副书记,其经历一直广受关注。
一位网友在“仇和升迁感言”中写道:“一直很关心仇和现象,对他的认识也是一
波三折。最早看到的是其‘霸道’的执政风格,当时认为,如果有太多这样的官员,中
国就无从谈民主法制了。但后来发现,他给执政地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是惊人的,也是令
人信服的。关键是老百姓对他拥戴的呼声也很高……”那么,一个真实的仇和究竟什么
样?他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铁腕治吏”,整顿昆明官场
素有“铁嘴学者”之称的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石鹏飞,2008年首次提出“仇和新政
”,这一概念此后被学术界和媒体广泛采用。“仇和新政”包括了一整套重大改革措施
:整顿吏治,打造班底;开展城市综合治理,滇池水系、交通拥堵、城市绿化得到全面
整治;强力拆迁,推动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力促跨越式、压缩化、超常规发展……
问一千个昆明人,一千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在所有“新政”中,仇和做得最
好的,是“铁腕治吏”。对仇和2008年一连串暴风骤雨般的整顿官场行动,昆明人至今
津津乐道:1月28日,仇和要求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进行现场直播,让官
员们开会再不敢走过场;1月31日,仇和主张面向全国公选后备干部,40名博士来到昆
明挂职,“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让昆明本地官员再不敢懈怠;2月4日,仇和在《昆明
日报》上公布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联系电话,包括他自己和市长张
祖林的电话,一时“昆明纸贵”,全城抢购;2月19日,仇和又公布自己和张祖林下班
后的联系电话,要求全市公务员24小时做到“办公电话、家庭电话和手机,三通必须有
一通”,“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昆明官场的神经绷到了极点。
2月20日,在招商投资专题讲座上,第一排一名官员打瞌睡,长时间没醒。仇和喊
道:“第一排在睡觉的,站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做什么职位?”吓醒
的官员站在会场上,不敢答话,旁边的人代答:“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副局长,蒋文辉
。”当时仇和没再追究。但两天后,呈贡县紧急召开纪委会议,县长宣布蒋文辉辞职,
投资促进局局长向大会作书面检查。过了几天,仇和看到各大报纸对“瞌睡门”的报道
,才知道蒋文辉辞职了,吃了一惊。
这些事彻底搅动了昆明官场。多名公务员告诉记者,仇和喊开会,所有人跑步下楼
、出门、上车,一个都不敢迟到;女干部随仇和调研,不敢穿高跟鞋,否则跟不上;没
人敢关手机,一位局长睡着了,没接到市委办公厅半夜打来的电话,第二天就受到仇和
批评;一个下大雨的中午,仇和撑把伞,一个人站在马路上观察,看到垃圾车里的垃圾
顺着雨水往下流,就打电话给正在吃饭的环保局长,要求立刻解决……
直到临别,仇和才在“告别演说”中,对昆明官员首次露出温情:“如果自己的性
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要求严格、批评人较多而伤
害一些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今天,也借此机会,对因我个人主观原因
,留给昆明的遗憾,带给同志们的不愉快,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说到这里,他从
座位上站起来,弯腰向台下鞠躬。沉默几秒钟后,台下的掌声响起,有的官员眼里含满
泪水。一位处级干部说:“我们自己都不清楚,是意外,是感动,是委屈,还是释怀。”
昆明人对仇和的感情复杂
除了“治吏”,仇和第二项得到昆明各界一致肯定的工作,是滇池水系综合治理。
仇和的第一句话是“滇池死,昆明亡;滇池清,昆明兴”,第二句话是“治湖先治水,
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轰轰烈烈的“河长制”就此出
台,仇和亲自担任盘龙江的“河长”,市长任宝象河的“河长”,其他30多条河,也由
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局长们分任“河长”。如今,滇池水质明显好转。
和治水相比,治堵则曲折得多。仇和来了之后,问了一个问题:“二环1年能不能
修好?”在场的官员吓了一大跳,他们原先汇报的,是3年修完。2008年10月,二环全
面开工。昆明城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向,都是遍地挖坑、尘土满天、噪音轰鸣,所有道
路都因二环施工陷入令人绝望的拥堵中。当二环修通后,交通拥堵大大缓解,所有怨气
顿时消散,仇和赢得公信力和美誉度。
但畅通的日子只过了半年,2010年,仇和决定修地铁,并且6条地铁线同时开工。
昆明一片哗然。支持者认为,“二环经验”证明了“长痛不如短痛”是对的,干脆一口
气把地铁修完。反对者认为,这是典型的贪多图快。
到昆明不久,植物学专业出身的仇和,一声令下,1年,还是1年,要种300万棵树
,每条人行道都要有3行树,园林部门、城建部门的公务员,统统上街种树去。2010年
,昆明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53%,当年就圆了国家园林城市之梦。
眼下,所有昆明人都在担心,仇和做得最好的整顿官员、治理滇池两件事,会不会
随着他的离任出现倒退和反弹。2011年12月4日一早,仇和那篇充满了对昆明依依之情
和殷切希望的“告别演说”,登上了昆明所有媒体的头版头条,绝大部分媒体都把最大
的赞美、最深的不舍送给了仇和。但个别媒体也登出不乏反思的报道,认为“昆明今后
应注重休养生息”等。这两类报纸,都有很多市民购买、阅读。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普
通市民,问对仇和离任有何感想。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类似的话:“仇和这样的
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
在江苏,十年“叛逆式”改革
1996年12月,宿迁市成立不久,时任宿迁市副市长的仇和被派到辖下的沭阳县兼任
县委书记。当时宿迁下辖沭阳、泗阳、泗洪三县,数沭阳最穷。1997年以前,沭阳经济
排全省倒数第一。
沭阳百姓对仇和的政绩评价最高的,是修通了县里通往各个村庄的公路;对他的争
议记得最清的,是拆迁。“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仇和手一挥,拆到沂河堆”;“
拆了你别哭,没拆你别笑,那是仇和没看到”……后来,路修好了,仇和专门包了几辆
大车,把那些想告状的百姓都拉着在路上跑,让他们看看路修得怎么样,他们也就没了
脾气。路修好后,沭阳的经济自然上去了。
“不换思想就换人”,这是仇和上任以来一直强调的。他用加任务的方式改变了官
员的“铁饭碗”思想,又用惩罚、曝光等方式改变了老百姓的懒散思想。2000年12月,
仇和离开沭阳,回到宿迁担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2001年2月任市长,8月又升任市委
书记。直到2006年1月调到省里,他在这里干了5年多时间。
仇和在宿迁最富争议的举措,是卖掉了公立医院、学校、幼儿园。据媒体报道,他
曾说过一句话让全国哗然:“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
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2001年起,宿迁全市开始强力推行改革
,公立医院、卫生所、学校、幼儿园等纷纷变成民营。这就意味着,这些机构里的所有
工作人员,都不能再吃“财政饭”了。
泗洪县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市委门前静坐示威;沭阳县中医院数百位职工用大铁锁将
门诊部大楼锁了3天;央视《焦点访谈》三次质疑宿迁教改医改……面对压力,仇和放
缓了脚步,但并没有停下。
对于仇和迎难而上的大胆尝试和改革,2003年召开的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决议中
曾明确写道“允许和扶持宿迁市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采取更灵活的政策和
做法,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宿迁市人民医院改制后,私人资金注入,更新硬件设备,宿迁的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不过,现在,宿迁正在建设新的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原先仇和“叛逆式”的改革正
在逐步恢复正统。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人民网:江苏沭阳县外籍县长属实仇和往事:白恩培部署其任省委书记遭老领导坚决反对
昆明市原副市长谢新松涉嫌受贿罪被逮捕2015.3.13, 仇和两会发言:中国体制最廉政
中国只有昆明的气候还算舒服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严重违纪被查
仇和当年被称为酷吏仇和今年两会发言:中国体制最廉政
痛心,习夶打老虎打下去的都是干员能吏啊云南落马副书记仇和造城背后现浙江地产商
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10年了,中国的“五毛鼻祖”终于被扳倒了
江苏宿迁医改曾卖掉所有公立医院现宣布重建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落马 三天前还在谈反腐
仇和被“秒杀”背后:老干部举报称其系白恩培战友滇池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昆明话题: 宿迁话题: 沭阳话题: 滇池话题: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