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国古时候地主死了,家产怎么分?
相关主题
每次西崽贴这些图吹四五千年历史我就想笑权力继承和财产继承的一个区别
野夫:地主之殇——土改与毁家纪事我国进入男盈女亏时代 10年后千万男性娶妻难
河北人还金国 中原人还刘豫什么养父啊?根本就是为了需要随便认一个爹。
关键是中国没有债务继承,只有财产继承北魏的一桩家暴血案以及亲友团大辩论 (感谢军版赞助史版伪币发帖)
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转载)最亏本的房屋交易
沙特国王废黜王储对沙特未来政局造成什么影响?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有过民主吗?
我想以时间顺序来陈述女权主义者追求的目标宋江这个虚伪啊
隆裕太后必须在武昌起义后下诏退位倒薄确显降温迹象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继承话题: 继嗣话题: 宗祧话题: 财产继承话题: 习俗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d******a
发帖数: 32122
1
是按照某种比例在各儿子中间分,还是全给嫡长子?
全给嫡长子有点说不过去
r**********n
发帖数: 5281
2
英国人就是全给嫡长子,剩下的儿子们要么参军,要么去混社会。女儿给笔嫁妆就打发
了。嫡长子制的优点是财富不分散,几代人下来就形成规模了,所谓的贵族。其他儿子
命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
X*******G
发帖数: 14887
3
老地主活着时候老地主说了算。
老地主死了基本各儿子平分。地主婆也有一份。
女儿出嫁的无份,未嫁留一份生活和嫁妆。
长辈或官府作保。
X*******G
发帖数: 14887
4
日本也是全给长子,中国就是平分。
所以中国人财富积累慢。
[在 rateofreturn (回报率) 的大作中提到:]
:英国人就是全给嫡长子,剩下的儿子们要么参军,要么去混社会。女儿给笔嫁妆就打
发了。嫡长子制的优点是财富不分散,几代人下来就形成规模了,所谓的贵族。其他儿
子命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

:...........
r******e
发帖数: 8925
5
无论怎么分,富不过三代,最后都得败光。

:是按照某种比例在各儿子中间分,还是全给嫡长子?
X*******G
发帖数: 14887
6
不会。
我老家有地主十几代不败的。
共产党分光了地主家产,改开后一二十年全被地主后代买回去。
关健是家风传承。
[在 renyanhe (幽周) 的大作中提到:]
:无论怎么分,富不过三代,最后都得败光。

:...........
r******e
发帖数: 8925
7
反正不是你家

:不会。
X*******G
发帖数: 14887
8
这个不重要,哈哈。
[在 renyanhe (幽周) 的大作中提到:]
:反正不是你家

:...........
r******e
发帖数: 8925
9
上不着的白牛才诱人嘛

:这个不重要,哈哈。
X*******G
发帖数: 14887
10
这个肯定是你了,哈哈。
[在 renyanhe (幽周) 的大作中提到:]
:上不着的白牛才诱人嘛

:...........
相关主题
沙特国王废黜王储对沙特未来政局造成什么影响?权力继承和财产继承的一个区别
我想以时间顺序来陈述女权主义者追求的目标我国进入男盈女亏时代 10年后千万男性娶妻难
隆裕太后必须在武昌起义后下诏退位什么养父啊?根本就是为了需要随便认一个爹。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r**********n
发帖数: 5281
11
对。古时能传十几代的家族在教育子女上都有独到之处。
[在 XUANHUANG (玄黄) 的大作中提到:]
:不会。

:...........
r******e
发帖数: 8925
12
200块一炮的白牛你也得小心有没有HIV不是?

:这个肯定是你了,哈哈。
r******e
发帖数: 8925
13
有什么独到之处? 像犹太人那样投机取巧,满世界被过街老鼠一样的喊打??

:对。古时能传十几代的家族在教育子女上都有独到之处。
r**********n
发帖数: 5281
14
十几代屹立不倒的家族中国古时不是很多吗?就说那些富过几代的乡绅们,在地方上也
都是体面人啊。。我觉得犹太人胜在宗教所带来的凝聚力上。有这么一群人,几千年来
都聚在一起搞一件事,哪怕一代人只进步一点点,积累起来也很可观了。你把犹太人整
体想象成一个大家族,你说犹太人厉害在哪里?
[在 renyanhe (幽周) 的大作中提到:]
:有什么独到之处? 像犹太人那样投机取巧,满世界被过街老鼠一样的喊打??

:...........
r******e
发帖数: 8925
15
封建社会世袭制就是你形容的这种,不过只限于极为有限的上层建筑群体。

:十几代屹立不倒的家族中国古时不是很多吗?就说那些富过几代的乡绅们,在地方上
也都是体面人啊。。我觉得犹太人胜在宗教所带来的凝聚力上。有这么一群人,几千年
来都聚在一起搞一件事,哪怕一代人只进步一点点,积累起来也很可观了。你把犹太人
整体想象成一个大家族,你说犹太人厉害在哪里?
C*****4
发帖数: 8585
16
不会轻易分家,嫡长子只是继承当家掌门的位置,又不是继承财富。富不过三代的,是
那些暴发户,真正的大宅门户大部分都延续几百年,跟一个王朝差不多。大户人家的子
女教育比泥腿子家庭不知道严格多少倍,见识广,基因好,教育好,使命强,大部分的
大户人家除非遇上tg那样的掠夺者,否则不会轻易倒塌,所谓财富越来越集中,土地越
来越集中,阶级越来越稳固,哪朝哪代都很明显。所谓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通常都来自
于小妾同房丫头所出,嫡出子女都来自于大户人家小姐,普遍教育要好好多显。
r******e
发帖数: 8925
17
历史来看,到底是暴发户多还是大户人家多呢??

:不会轻易分家,嫡长子只是继承当家掌门的位置,又不是继承财富。富不过三代的,
是那些暴发户,真正的大宅门户大部分都延续几百年,跟一个王朝差不多。大户人家的
子女教育比泥腿子家庭不知道严格多少倍,见识广,基因好,教育好,使命强,大部分
的大户人家除非遇上tg那样的掠夺者,否则不会轻易倒塌,所谓财富越来越集中,土地
越来越集中,阶级越来越稳固,哪朝哪代都很明显。所谓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通常都来
自于小妾同房丫头所出,嫡出子女都来自于大户人家小姐,普遍教育要好好多显。
T****t
发帖数: 11162
18
英国的那种继承法,从 傲慢与偏见就可以看出。
一家生的都是女儿,财产要有侄子来继承。
那家人完全可以把财产挥霍个光。

【在 r**********n 的大作中提到】
: 英国人就是全给嫡长子,剩下的儿子们要么参军,要么去混社会。女儿给笔嫁妆就打发
: 了。嫡长子制的优点是财富不分散,几代人下来就形成规模了,所谓的贵族。其他儿子
: 命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

T****t
发帖数: 11162
19
好象是长孙当子,可以多分一分。
其他的均分吧。

【在 d******a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按照某种比例在各儿子中间分,还是全给嫡长子?
: 全给嫡长子有点说不过去

T****t
发帖数: 11162
20
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南北方宗族社会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文章作者:林济
摘 要:本文主要利用民国期间全国性调查资料,对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作比
较分析。本文认为,近代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反映了以宗祧继嗣为基础的宗族社会
财产继承制度特点,但中国乡村财产继承制度并不是某种高度一致宗祧继嗣观念的简单
展开,宗祧继嗣观念本身就具有民间性,各地财产继承习俗与各地的社会生活需要具有
密切关系,受各地的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各地的宗族关系严重影响财产
继承习俗;同时财产继承习俗也影响乡村宗族关系的成长。
关键词:近代乡村 财产继承 宗族
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并未发生重要变化[1] ,这就为研究乡村社会财产习俗与社
会结构之间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海内外学者对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作了许多区域
性研究。[2] 本文试图从一个比较角度对近代南北方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宗祧继嗣及宗
族社会之间关系作一探讨,以期加深对乡村财产制度与宗族社会的理解。
一、南北方各地乡村财产继承形式
近代乡村社会的财产继承是以诸子均分为主要形式,诸子平等地继承家庭财产。绝
大多数地区财产继 中并无嫡庶差别,如黑龙江的11个县家庭财产分析均无嫡庶区别,
仅见湖北汉阳、麻城两县及福建连城县家庭析产中嫡庶有别,而且连城县的此种现象发
生在戚族主分条件下。[3] 诸子均分还可以通过下一代或妻子来实现,所谓“子承父业
”、“妇承夫财”。[4] 而各地私生子参与诸子均分则以生父认领与社会承认为条件。
[5]
诸子均分前,南北方各地有先抽提养膳田地、长子长孙田地等习俗。父母享有养膳
田地的财产权,诸子不得主张变卖或均分。[6] 长子长孙田地亦称长房田地,北方长子
长孙田地继承资格仅限于长子及长子所生长子,如山西临县“长子长孙地”限为“酌分
给兄之子地若干亩”,主要是因为长子长孙有主持家族祭祀的责任,如万全县“长子因
祀祖先之义务,较次子有稍能多得者”[7] ,有的地方称长子长孙田地为祀田,如陕西
华阴县“兄弟分产须为长房酌提田产以为奉祀之用,名曰祀田”。在南方大多数地区,
其长子长孙田地主要表现对血脉相续的重视,湖北乡村社会的初生子即承重的长子,而
不论其妻生妾出,均可享有长房田。长孙也并不限于长子所生之长子,而是诸子中最先
所生之长孙,江西萍乡家庭长孙田就是“给予诸子中最先所生之长孙”。而且南方大多
数地区的长房田并不具有祀田名目,长子长孙并没有主持家族祭祀责任,安徽贵池的长
孙田就是长孙婚娶教养等费。[8]
当然,大多数地方的长子长孙田地所占比例极小,如福建顺昌等县长房田地约占家
庭财产的百分之一左右[9] , 普通农家的长子长孙田地大多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近
代乡村社会的贫困化使许多地方的长子长孙继承特权趋于消亡,在河北昌黎县侯家营和
山东历城县冷水沟庄的一些家庭财产分析继承中,诸子均分极为彻底,已经不再作其它
财产分析安排。[10]
30年代的风俗调查显示,乡村妇女普遍未能享有财产继承权。[11] 满铁华北调查
也显示,“女子除结婚费之外,原则上不参与家产分析”。[12] 在珠江三角洲乡村出
现了极个别的自梳女继承家产案例,但这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并不能构成一种普遍的
习俗制度。[13] 虽然黑龙江一些地方亲女有绝户(没有男性继承人的家庭)财产继承
权,大多数地方亲女并不能完全继承绝户财产,如黑龙江泰来县、甘肃东乐县、热河承
德、湖北竹山等县亲女均不能继承全部绝户财产,黑龙江通北县、河北清苑县甚至拒绝
亲女的绝产继承权。[14]
妇女可以终身享有奁产管理权和收益权,夫家不能占有奁产,改嫁妇女甚至可以随
身带走奁田,沅陵县将奁产称之为女户田。[15] 浙江宣平县奁产为妇女死后祭产,但
大多数地方奁产在妇女死后仍归娘家所有,陕西西乡县、安徽贵池县 “如女死亡,其
产业仍归娘室”。妇女并没有奁产的最终处理权,也并非奁产的继承者,仅有外孙享有
奁产继承权,江苏松江县、福建建阳县均有外孙享有奁产继承权习俗。[16]
无亲子的财产继承,大多数地方习俗上是在父系宗族(即宗亲)中确立昭穆相当之
人为继承人,继承宗祧及财产。一些地方,可以在同姓不宗范围内确立继承人,但一些
地方则禁止在同姓不同宗范围内确立继承人。[17] 在同族或同姓范围内立继,有依亲
等顺序在亲支范围内决定继承人的应继与以贤以爱选择继承人的择继区别,满铁华北调
查显示,亲侄有继承优势,立继多由“由家长兄弟的儿子(作为过继子)继承全部家产
”。[18] 但在南方的许多地方,更强调依亲等顺序继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习俗
应继享有完全财产继承权,而择继必须分润亲支族人。[19]
一个嗣子子继承两个以上家庭宗祧的兼祧习俗在南北方均较为流行,直隶、陕西、
山西等北方省份及南方湖北、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均有兼祧习俗,许多地方的兼祧习
俗以生母推定继承宗祧财产的人,所谓“各继宗祧,各继财产”,其兼祧制度在财产继
承方面类似于孙继,实际上是由兼祧子所生之子继承财产。并继、关继与并祧则是则是
亲族两个以上继子共同继承绝嗣家庭宗祧和财产,此习俗在山西、河北、陕西、安徽等
地方均有发现。[20]
异姓继承以赘婿与外甥继承为多。招赘婚多发生在无子有女家庭,南北方乡村均存
在,但赘婿继承在北方尤为突出,如陕西就有11个县报告有赘婿继承习俗,陕西等地还
盛行孀妇招赘继承,相当多的县报告有孀妇赘夫继承财产习俗。赘婿继承可分为三种情
况:一种情况是赘婿并无宗祧继嗣权,但可承受全部或部分财产,由其所生之子继承宗
祧,甘肃东乐县、陕西保安县、湖北通山县等地赘婿承受所有财产,但不得承嗣,生子
须从女姓以承祀。此种习俗实际上是以外孙为继承主体,赘婿只是继承了财产管理权,
因而赘婿不得当卖财产,如甘肃平凉县 “女家所有产业许赘婿管理,不许当卖,若有
当卖情事,女族可以争阻”。第二种情况是赘婿承受部分财产,另立一嗣子与赘婿均分
财产,此种赘婿未取得宗祧继嗣地位,不负责死后奉祀,仅负责妻家父母的生养死葬。
第三种情况是以赘婿为继承主体,亦即以赘婿为子,赘婿为子的前提多为女家乏嗣及其
同宗无应继之人,此种赘婿多须从妻家之姓、与妻家共同生活、负责妻家父母的生养死
葬。此种赘婿等于异姓继子,甘肃全省、陕西南郑县、略阳县、福建政和县、江苏昆山
县享有完全财产继承权的赘婿均属赘婿为嗣,兼有异姓继子身份。在一些地方,赘书实
际上等同于继书,甘肃全省、江苏句容县等地招赘婿为子时“写立赘书为据,名为赘书
,实与继书无异”。[21]
外甥继承是一种南北方均较为流行的外亲继承形式,陕西渭南县外甥的继承顺序甚
至高于同族侄辈,甘肃天水县“可以外甥兼祧”。在南方,外甥继承也相当普遍,安徽
当涂等县的外甥继承顺序仅次于同父周亲,江西“无子孙可以承继者,例得招外甥来舅
家承祀宗祧,并得袭受其遗产”。 大多数南方地区仅认同外甥继承权,而妻侄姨侄等
并不具有继承权。而在北方的许多地方,外甥继承与内侄等姻亲继承联系在一起,如山
西临县、高平县内侄外甥均可继承,甘肃全省“得立两姨及中表之子为子”。北方的姻
亲继承还有随娘子继承形式,如山西、陕西等地死带子(改姓继嗣的随娘子)即可继承
继父财产。[22]
非亲属的异姓继承流行于北方,南方闽南等地亦较盛行,非亲属的异姓继承分为两
种情况,一种系以异姓为嗣的继承关系,异姓构成继嗣关系一般以自幼抱养的异姓子为
条件,如山西山阴有“血布养子”习俗即抱养异姓他人初生之子为嗣,偏关、屯留等县
的抱子为嗣也与此相似。继子关系一旦成立,其财产继承权利不可剥夺。另一种为不构
成继嗣关系的异姓义子继承关系,虽然义子与养父母并不构成宗祧继承关系,但义子可
以继承部分家产财产,不过其对养父母家庭财产并不具有不可剥夺的继承权利,而是由
养父母酌给财产。[23]
可以看出,南北方乡村社会均以诸子均分及同姓同族继承为主要继承形式,南北方
乡村财产继承形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姻亲及异姓继承方面,北方乡村社会习俗对姻亲及
异姓继承有较多的认同,虽然闽南等地对异姓继承及赘婿继承也有着较多的认同,但南
方大多数地区仅仅认同外甥及外孙等外亲继承形式。不过,北方大多数地方姻亲及异姓
继承的继承顺序也低于亲族继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某种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或权变继承
形式,如河南嵩县等地只有在同宗无应继者情况下才能招婿为子,河北清苑县、高邑县
的异姓继承也是以亲族或同姓无相当继承人为条件。[24] 而且即使在北方许多地方,
异姓继承大多须经亲族许可,如陕西华阴等县异姓嗣子须凭亲族才能有财产继承权。[
25] 南北方乡村社会财产继承形式反映了以宗祧继嗣为基础的宗族社会财产继承制度基
本特点。
二、南北方财产继承习俗与宗祧继嗣观念
宗祧继嗣观念对乡村财产继承行为有着巨大影响,成为影响乡村继承习俗的核心文
化观念,在赣南,如果财产继承违背了宗祧继嗣观念,“不但近房必出而相争,虽无关
系之族人亦皆不以为然”;在浙江丽水县,违背宗祧继嗣原则的立继普遍受到强大的宗
族社会压力,“同族人等亦皆从而非议之,而无子者始虽不愿,终则因受舆论之影响,
仍从公议”。[26]
陈其南十分重视宗祧继嗣观念对乡村继承习俗的影响,进而其分房理论认为汉人财
产继承关系就是每个儿子独立继承父亲宗祧的继嗣观念展开。[27] 在国家政权及儒家
正统文化影响下,南北方的宗祧继嗣观念及财产继承习俗固然有其一致性一面,但国家
法律及儒家正统文化并没有规定一套某一简单宗祧继嗣观念展开的财产继承制度,乡村
社会财产继承习俗也不能完全与国家法律或某一简单宗祧继嗣观念保持一致,如许多地
方有“禁止赘婿”并禁止赘婿继承财产的习俗,有的地方又有赘婿为嗣继承宗祧与财产
习俗,而法律规定赘婿没有宗祧继承权,但允许招婿养老、并可以继承部分财产;亲女
继承绝户财产也为清代法律所规定,一些地方亲女有继承部分财产的权利,而大多数地
区并不认同亲女的继承主体地位。[28] 乡村社会的财产继承习俗是在与社会生活需要
及宗祧继嗣观念互动中形成,并且受各地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条件及宗族关系影响,其
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特点。
其实,乡村社会宗祧继嗣观念本身就具有民间性,其宗祧继嗣观念往往并不完全等
同于儒家正统的宗祧继嗣观念。陈奕麟曾经对儒家正统的宗祧继嗣观念作过探讨,他引
用(宋)陈淳《北溪字义》对族人继嗣“取其一气脉相为感通可以嗣续无间”的解释,
认为宗祧继嗣的根据是气脉说。[29] 气脉说以父子及族人之间的男系联系为继嗣依据
,属于正统的父系宗祧继嗣观念。但各地民间的宗祧继嗣观念往往并不完全以此为根据
,许多地方的民间继嗣观念以血脉说为根据,认同外甥及外孙的宗祧继嗣权,如陕西蓝
田扶风等县以甥舅有血统关系,以甥为嗣“竟视与亲生子无异,甚且有合户欢迎,酌酒
相贺者”;甘肃皋兰县“有以外甥承舅而同宗之人亦不争者,盖谓姊妹之子与昆弟之子
相似,其血脉同出一本,较同宗之人或尤亲也”。安徽当涂贵池等县外甥 继承顺序仅
次于同父周亲,“盖以外甥为其同胞姊妹所生,血统较为亲密之故”。[30] 因而南北
方各地普遍流行外甥及外孙继承。
各地的宗祧继嗣及财产继承习俗形成也受各自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生活环境因素影响
,民间继嗣观念存在着南北方的某些差异。北方社会表现以“宗”为其继嗣特点,“宗
”的继嗣除了反映父子之间的世代连续性,还反映了兄弟分化的大宗与小宗区别。[31]
在继承中区别长子与众子是中国血缘宗法文化中的大宗小宗原则应有之义,在南北方
宗祧继嗣及财产继承中均有其表现,如绝次不绝长、长子不出继等习俗,黑龙江、奉天
、热河、河南、山东、山西、江西、湖南等地乡村均能发现。[32] 但是,北方社会更
强调长子的“大宗”地位。在华北的良乡县吴店村、昌黎县侯家营、顺义县沙井村、山
东省历城县冷水沟,象征着宗祧继承的牌位、祖匣、家谱多归长子继承。[33] 长子继
承祖屋也是北方社会长子继承特权,如陕西华阴县“原有祖房恒为长子分得,故俗有长
子不离祖之说”,山西兴县“惟长子务须居其原宅,故曰长子不离旧院”,《同官县志
》记载“长子不离老庄,次子不离马房”。[34] 北方社会长子继承牌位、祖匣、家谱
及祖屋,被视为家族世系的“大宗”,有主持家族祭祀的责任。而南方社会则以“房”
为其继嗣特点,房不仅代表了父子间的世系连续,而且反映兄弟平等分化,独立与父亲
构成世系联系,强调每个儿子在继承中的平等地位。[35]
南北方继嗣观念的差异还表现在嗣子义务方面。北方强调嗣子的送死责任,摔盆执
幡即是获得嗣子资格的一种凭证,可以得到财产继承权。河北清苑县、山西神池县、山
西临晋县、陕西渭南县、甘肃全省等到地均有以顶盆者、摔盆者及执幡者为嗣子的习俗
[36] ,在死者没有亲子或未立嗣子的情况下,丧礼中“有继承资格者往往争摔牢盆,
以为取得继承之根据”。[37] 即使摔盆或持幡者未能立为嗣子,因为他们履行了送死
义务,也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如山东东阿县、临朐县摔盆或顶盆者不能继承宗祧,
也可继承部分财产;黑龙江各县承办丧事及顶灵驾丧者均有遗产继承权。[38] 北方各
地习俗将人子送死义务与财产继承紧密相联,以致乡村丧礼多有“争继夺幡,辄致相哄
”[39] ,实际上就是以此争夺财产继承权。
北方乡村社会虽然有长子以抽提祀田为名的长子田,但此种祀田常常徒具虚名,供
奉血食并未成为嗣子的重要责任,在财产继承方面出现了不立嗣子而由送葬者迳行继承
的情况,如华北地区,继嗣奉祀观念淡薄,河北省昌黎县侯家营庄的农民甚至认为自己
的死去亲人并不需要祭祀,家庭中无子者死后无须立嗣子解决血食供奉问题,其财产由
兄弟分析继承,河北省昌黎县侯家营和河北省栾城县寺北柴村均有不为自己兄弟立嗣而
迳行分析财产的案例。[40] 南方乡村社会继嗣观念则以供奉血食为立嗣的重要原因,
以奉祀宗祧为嗣子的重要责任,也是嗣子获得财产继承权的依据,强调财产继承与供奉
血食的联系。南方许多地方流行死后立嗣,江苏高淳县死者无遗产,由亲族为之积资并
立继供奉血食;湖北汉阳、浙江东阳、福建连城等县为未婚夭亡者立继, 继子有供奉
血食责任和继承财产的权利。[41]
在乡村社会财产继承关系中,社会生活需要-宗祧继嗣观念-财产继承习俗三者处
在一种互动之中,而社会生活需要往往处于关键地位。中国亲属文化本身具有极大的包
容性与扩展性[42] ,亲不仅有血亲、姻亲关系,而且可以扩展到共同生活的非血亲或
非姻亲关系,社会生活需要可以使此种共同生活的非宗亲关系及非亲属关系虚拟为某种
宗祧继嗣关系,从而丰富了宗祧继嗣观念与财产继承习俗的多样性。在南北方乡村财产
继承习俗中,异姓为嗣多以自幼抱养为条件,也是因为自幼抱养的异姓子有长期共同生
活而具有亲情纽带。如陕西汉阴县、浙江诸暨、山西偏关的异姓为嗣习俗强调“抱养异
姓三岁以下之幼子者”,此种异姓子有完全财产继承权。[43] 华琛在香港新界调查发
现,乏嗣族人如果不能收养自己兄弟或堂兄弟的儿子,往往就从陌生人那里买下男孩继
承。华琛认为,人们这样做是因为兄弟或同堂兄弟之子与自己具有较强的亲情纽带,抱
养异姓子也可以通过长期共同生活建立亲情纽带,能够保证继子的忠诚及家庭财产的安
全。[44] 斯图柯德在华南地区田野调查时发现冥婚名义上为死去的儿子立继,实际为
自己立嗣孙作为继承人,人们解释立嗣孙是“害怕宗族的人欺骗并夺走自己的财产”,
而嗣孙可以通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建立亲情纽带。[45] 兼祧继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具
有亲情纽带的嗣孙作为继承人。
一些以共同生活为基础的非亲属关系并不虚拟为宗祧继嗣关系,其财产继承关系也
可以成立。如许多地方的异姓子并没有宗祧继嗣权,但这并不妨碍长期共同生活的异姓
子享有全部或部分财产继承权。对于义子所生之子(即义孙),因为生长于家庭之中,
各地习俗普遍认同为“自家人”,承认其与亲孙一样的地位与继承权,河北各县“若义
孙则产于己家,虽义子所出,而情均天伦,固与亲孙无殊也”。[46]
社会生活需要促使新的宗祧继嗣观念及财产继承习俗产生,如同父同祖亲关系历来
是乡村社会互助的基本群体,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兼祧制度就是为了保证
同父同祖亲财产继承权而产生的继嗣及财产继承习俗,“始于乾隆年间,前代无有”。
[47] 人们甚至也会因为社会生活的迫切需要而不顾宗祧继承原则,如许多地方留媳招
夫并继承财产,就是因为养亲无人,寡媳承担家计劳动,“实因本县农村经济使之然也
”。[48] 在浙江吴兴、安徽广德等县,因为太平天国革命后“户丁稀少”,为了解决
家庭劳动力和继承人,于是民间兴起“异姓承嗣办法”。在闽南,异姓继承普遍,就是
因为当地房族争夺激烈,人们普遍多立异姓继子(即螟蛉子),以增强家庭及房族势力
。[49] 而且螟蛉子等承担在海上贸易中冒险犯难的勾当,在以海外贸易为主要生存资
源的闽南社会,螟蛉子往往掌握了家族盛衰命运。[50]
三、南北方财产继承习俗与宗族关系
以宗祧继嗣为基础的财产继承习俗对家庭-宗族结构的再生与维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弗里德曼认为诸子均分制度下的儿子潜在财产权对于大家庭分裂有着决定性作用,“
往往会使基本家庭从联合家庭中分离出来”。[51] 近代习俗调查资料表明存在着此种
儿子潜在财产权,如甘肃平凉县、浙江义乌县均有未分家析产的儿子“将家中财产书立
约据,出卖与人”,其父母死亡后才投税过粮管业。[52] 潜在财产权往往引起兄弟间
冲突,满铁华北调查发现大家庭内兄弟之间常常会因为子女多寡、子女教育费支出、浪
费金钱、懒惰等发生矛盾,“收入和支出常常敏锐地支配着他们的大脑,往往是妻子算
账而丈夫发言”。[53]
妇女奁产权也对家庭分裂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北省顺义县沙井村,“妻子娘家带
来的财产属于特有财产,与家产区别开来,自带财产是与家产区别的私产,所谓‘贴己
’,称之为夫妇‘两人的东西’”。[54] 由于奁产的存在,大家庭内部的一对新夫妇
往往“构成了共同体”,“他们被赋予某种经济独立性和追求更大的独立性”,于是“
一个新家庭开始在家庭内部生长”,最终导致大家庭的分裂。[55]
诸子均分制度又造成了小农家庭之间的共业联系,或是由于财产本身存在着物理上
不能分割的情况,或是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分析后的家庭之间往往存在着共同所有、
共同使用的共同财产关系。在河北省宝坻县,家产分析后,井、碾磨、车、采土场、家
屋宅地、进出道路等为共有公产。在栾城县寺北柴村,兄弟分家之后共有一部水车和大
车、骡等现象较为普遍。[56] 家庭之间存在着共业关系使原来的大家庭关系并没有完
全断裂,而再生出新的家族关系。当然,此种共业关系会随着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变化
而改变,具有暂时性特点,此种家族关系也并不是一种强大持久的宗族分支关系。
以宗祧继嗣为合法依据的财产继承习俗也规定了一个父系继承的系统,宗族成员之
间有着继嗣及财产继承方面的权力和义务,从而促进宗族关系的凝聚与宗族村落的成长
。在促进宗族成长方面,南方养膳田作为祭产共业继承习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在
养膳田地继承上,南北方习俗有所差别。在北方乡村社会,养膳田的继承仍然与养生送
死有关,陕西蓝田县养膳地就是“父母生养死葬之业”,负责养生送死的儿子享有养膳
田的继承权。陕西扶风县的养膳地是个例外,名为香火地,归主持家族祭祀的长子继承
,实际上也大多用于生养死葬的开支。[57]
南方社会重视奉祀祖先,“蒸尝视为孝子仁人最要之务”[58] ,抽提祭产为一项
重要社会习俗。富有家庭的父母亡故后,养膳田往往成为共同继承的祭产。虽然由于近
代乡村财富向城镇的转移、乡村贫困化及新文化对祖先崇拜的冲击,养膳田抽提祭产甚
少发生,但近代习俗调查资料及方志均有此习俗记载,如福建浦城“父母养膳约占诸子
分产之半数,父母亡故,即以为祭产”;江西横峰县养膳田,“如父母均故,则拨作父
母祀产居多”。[59] 宜北县家庭析产,“抽存一部分父母犹存作为养老田,殁后作为
祭田”。[60] 与此同时,在四川等南方地区,与北方长子继承祖宅习俗不同,有“分
爨时除留祖宅”作为共同财产的继承习俗。[61]
此种祭产、祖屋的继承为家族共同继承,成为宗族凝聚的物质基础,也是宗族关系
成长的基点,中江县的风俗调查说: “兄弟析产分居各为一家,遗产多者则留一份为
蒸尝,共占蒸尝者则分别为宗族,其无产或遗产少者则各随生活而人他适,有家制而无
族制者多矣”。[62] 南方乡村土地关系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有共同继承的祖先祭产较
多,“诸族各有祭田,其祖宗遗下以备祭祀者为血食”[63] ,其中许多祖先祭产就是
由养膳田转化为祭产。共同继承祖先祭产的子孙 “不论族服疏远”均可参加集体祖先
祭祀活动,“皆设有祭银、祭田以赡其祀”;[64] 同时共同祭产可用于宗族的赡济助
学及公共事务开支,“子孙贫者因得分惠,而资以振之”[65] ,从而构成了宗族生长
的物质基础。
在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族分支理论中,公产是宗族分支与凝聚的关键,拥有公产的“
小族支会不断成长,成为一个大而繁荣的合作单位”。[66] 近代乡村财产习俗调查资
料可以对弗里德曼理论作一个补充:这种带来宗族分支与凝聚的最早公产主要就是养膳
田转化而来的祭产和祖屋,由于其共同继承特性而促进宗族关系的凝聚,密切联系的宗
族群体因此而成长。
北方社会的养膳田主要用于生养死葬,剩余也多由家庭继承,缺乏共同继承的祭祀
公产;而长子长孙田及香火地等属家庭私产,且早已失去了祭田的意义,临县长子长孙
田“初不知为主庙祭而设”,兴县“析产者亦拨长子、长孙田,然不知其为祭设也”。
[67] 于是造成了祖先祭祀的缺乏,一般人民的祭祀活动,“祭品不必备物,视农家所
恒有者,仪文简略”。[68] 缺乏祖先崇拜缺乏宗族公产物质基础,祖先崇拜淡薄,“
村民自祖以上名字皆不能知,安望其洁蠲奉奉祀处”[69] ,乡村社会祠堂稀少,北方
宗族关系就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南方社会恰好与此相反,养膳田转化为祭产,祭祖
活动又强化了人们的祖先崇拜文化心理,宗族祭产不断积累、合并与扩大,乡村社会普
遍出现大规模的祠堂公产,进一步强化了宗族关系。
财产继承习俗与宗族关系也是处在相互作用之中。在乡村财产继承过程中,宗族扮
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一些地方,析产分家的中人是亲族与外亲、乡邻的结合,如高
邑县家长分产时,需要“约同家族长辈或乡邻中洞达事理者”均分财产。[70] 在许多
地方,中人就是宗族势力,如黑龙江各县分析财产“由主持家务者召请亲族公同议定”
。而且族长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清苑县“凡同族遇有继承分居事项,须有族长议定
继承,书立继单”。[71] 特别是在非亲子继承的财产继承或争议较大的亲子财产继承
中,习俗上往往由族长代立分书,族长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家庭父权与宗族构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宗族主要依据宗祧继嗣原则制约家庭父
权的财产继承安排,在栾城县寺北柴村,“假如父亲的遗嘱不公,本门亲长或族长可以
改变”。[72] 在山东聊城、山西新绛县、浙江富阳县,赘婿继嗣并继承女家财产均须
经宗族同意。[73] 尤其是在南方宗族关系强大的地方,家庭父权作出违背宗祧继嗣原
则的特殊财产继承安排,须经亲族或宗族认可方能生效;[74] 非亲子的立继继承在相
当程度上受到宗族势力的操纵与影响,各地宗族均有不得异姓乱宗规定, 1934年的武
昌张氏宗谱“凡例”规定:“倘溺爱异姓而不择立本宗者,须由同族将其产业捐入祖祠
,以作祭业,而除其名,永不入谱”。[75] 异姓财产继承人往往面对着宗族势力的强
大压力,难于在村落宗族立足,如湖南长沙、湘潭、衡山、湘乡等县,养父母去世后,
“义子非遭嫡庶子之苛待,即遭亲属之干涉,其或夺其财产而逐之”。[76] 四川蓬溪
县的抱子多为“各族属轻视欺凌”。[77]
一般说来,宗族关系强大的地方,其财产继承中的宗祧继嗣原则就更为严格,而且
更多地照顾亲族及宗族的利益,如湖南、湖北各地择继有分润亲族的习俗,“未立各人
亦各分给若干财产”。当然,乡村宗族社会毕竟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父权仍然是
影响财产继承的基本权力,宗族有时也会与家庭父权达成某种妥协,如江苏句容县赘婿
继承的家庭“须纳资于祠,其婿即可登谱顶门,享有被继承人一切之权利”。[78] 但
更多的南方宗族并不会因金钱出卖宗祧继嗣权,而是承认异姓子的家庭财产继承权,并
不承认他们具有宗族的正式谱系地位,而是将异姓子列入非正式的谱系或是有区别地列
入谱系之中,湖南长沙、浏阳等县宗族将异姓子列入副谱或零谱,江苏武进、浙江诸暨
、福建建阳等县宗族是在谱系中标明义子继子抚子螟子等字样,或者是在谱系中“亲生
子则朱线,买养子则用蓝线”,或者是在谱系中分内外行以容纳异姓子。[79] 以此方
法将他们区别于宗族,同时又将他们纳于宗族生活共同体之中。
而在一些宗族关系薄弱的地区,宗族关系还不能构成强大约束力,家庭父权在立继
方面就存在着更大的自主性,财产继承习俗中的择继、赘婿继承、异姓继承等就会较多
,北方乡村许多较多的择继、赘婿继承、异姓继承与宗族关系较弱有关,如陕西蓝田县
当地“人民大半不立宗祠,不修家乘”,异姓继承较多,“并无户族以异姓乱宗名义出
而理论”。[80] 可以认为,南北方宗族关系强弱差异是造成南北方财产继承习俗差异
的一个重要原因。
w*********e
发帖数: 6093
21
日本家长指定下一任家长,未必长子

【在 X*******G 的大作中提到】
: 日本也是全给长子,中国就是平分。
: 所以中国人财富积累慢。
: [在 rateofreturn (回报率) 的大作中提到:]
: :英国人就是全给嫡长子,剩下的儿子们要么参军,要么去混社会。女儿给笔嫁妆就打
: 发了。嫡长子制的优点是财富不分散,几代人下来就形成规模了,所谓的贵族。其他儿
: 子命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
: :
: :...........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倒薄确显降温迹象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转载)
刘烨和法国犹太女人结婚,还要皈依成犹太教 (转载)沙特国王废黜王储对沙特未来政局造成什么影响?
这事不见血已经没法收场了我想以时间顺序来陈述女权主义者追求的目标
有没有人考虑娶温云松的女儿?隆裕太后必须在武昌起义后下诏退位
每次西崽贴这些图吹四五千年历史我就想笑权力继承和财产继承的一个区别
野夫:地主之殇——土改与毁家纪事我国进入男盈女亏时代 10年后千万男性娶妻难
河北人还金国 中原人还刘豫什么养父啊?根本就是为了需要随便认一个爹。
关键是中国没有债务继承,只有财产继承北魏的一桩家暴血案以及亲友团大辩论 (感谢军版赞助史版伪币发帖)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继承话题: 继嗣话题: 宗祧话题: 财产继承话题: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