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生产国:痛苦的均衡
相关主题
中国3万吨黄金或可让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彻底破产谢国忠很悲观啊---新兴经济体们,自谋出路吧!
这次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啥不同?中国经济展望2-重温泰国金融危机
关键问题是要减少对美帝和西方别的国家的贸易顺差胡锦涛访问美国前接受专访 承认中美间存在分歧
走向深渊 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传言渐起美元本位的中国对外金融战略是自杀 航母本位才是正道
外汇储备不可能分, 这是基本的货币金融常识美国世纪的尾声与中国道路的命运
中国实业已没有能力为房地产输血川普打这个贸易战真让人头痛
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爱疯和美国服务业对中国的出口...中国一年贸易顺差5000亿美元
升值还是开放自由兑换?数据统计:09年中国机床产值居世界首位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亚洲话题: 经济体话题: 中国话题: 日元话题: 货币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r
发帖数: 42116
1
如果说消费国产生的根源是货币特权的话,生产国的产生则来自国际分工。根据国际分
工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贸易失衡本来就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美国建国后贸易长
期逆差,而后在1874至1970年中有93年顺差,1973年后又持续38年逆差;德国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已连续60多年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也连续29年保持顺差;韩国的贸易除
了在1997年外,也保持了40年的顺差。
在美元霸权进化的时期,世界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它拉入了美元驱动的全球化分
工体系,这也培养了一些代表性的生产型经济体:德国(1960~1990),日本(1965~
1985)和中国(1980~2010),这些国家在其贸易输出的巅峰期,其经常账户顺差占全
球之比都曾超过20%,他们的出口在全球的占比也一度达到10%。德国、日本和中国先后
面临过外部失衡的问题。
这些最大的顺差制造者之所以表现出“新重商主义”特征,主要是由其基本面因素
导致的全球分工决定的,如中国的资源与成本优势,德国的地缘与区域一体化背景,日
本的精密制造与工艺技术等等,但是各自选择的汇率均衡策略却完全不同。德国和日本
这两个美国为了抑制社会主义阵营扩张而在二战后布局的工业分中心,在美元本位的体
系中逐步成长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并成为第一批生产国的代表。德国与法国一起引领
了欧洲的一体化,新生的欧元也超越了马克和法郎,对美元的地位形成了挤压。以日本
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更是在亚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高速成长的奇迹。
西德和日本的资本账户开放后,马克和日元提供的储备货币选择就开始对美元形成
了挤压。尽管西方国家内部利益冲突日益显著,但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既不敢也不愿与
美国激化矛盾,这既有历史的依赖,也有相互投资形成的资本交错和防卫需要。
随着来自前苏联的共同威胁的逐步消除,美日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步上升为美国的主
要矛盾之一,其代表性事件就是美国强硬地通过“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日本的出
口由于日元大幅度升值迅速下降,而日本政府为了缓和升值,采用了低利率政策,又导
致了泡沫经济,以地产和资本市场成为破发点,泡沫崩溃后就是长期的停顿。日本出口
的世界市场份额迅速被亚洲四小龙替代和瓜分,可以说日元的升值牺牲了日本的贸易,
而日本的牺牲成就了东南亚经济的奇迹。
为了应对长期的通货紧缩,日本央行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日
本则让低利率的日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拆入货币,以套息交易导致的日元贬值对
冲其经常账户盈余导致的升值压力。交易者借入低息日元并在外汇市场上抛售买入其它
高息货币,这种套息交易平抑了贸易顺差导致的日元升值压力,这也成为日元汇率均衡
的主要特征。
但目前欧美同样奉行长期低利率政策的背景下,日元不再是主要的拆出货币,大量
的套息交易被解除,这与后危机时代再次出现的贸易顺差一起,抬升了日元汇率。对日
本走出目前高收入陷阱至关重要的经济增长却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出口扩张,在金融危机
经济下滑后,日本对出口复苏更加重视,当日元事与愿违地不停升值冲击新高时,受过
“广场协议”伤害的日本当局无法坐视不理,甚至一度对汇市进行了直接干预。但日元
已经积重难返,过去这种长期的非正规均衡手段的反馈让日元汇率不断冲击新高,日本
政坛的波动也导致政府无法拿出长期而有效地策略应对这种致命的反转。
德国的汇率均衡策略更特殊,欧元出生以来,德国用欧元区对外贸易的整体平衡来
掩盖自己长期的贸易盈余,准确地说是南欧国家的贸易逆差被中北欧贸易强国的顺差抵
消,这使得德国可以长期保持区内外最大顺差制造者的地位,而欧元却不会有升值压力
。欧元像是生产型货币与消费型货币的矛盾混合体:北部生产,南部消费。德国在建区
之初的扩张欲望让欧元区混入了不符统一货币条件的国家,如希腊和葡萄牙,从而引发
了欧元的危机。而德国有意的拖延了最后出手时刻,一个弱而不倒的欧元和乖乖听话的
邻居最符合德国的胃口。
德日的对外均衡策略在这次全球危机后相继崩溃了,作为新兴贸易大国的中国虽然
坚持了下来,但仍然不得不接受人民币长期缓慢升值的现实。与德日不同的是,人民币
最大的特点是其有限可兑换性,并且有明显的生产型货币特征:货币扩张以实体经济增
长为基础,有强大的产能和外汇储备支持,并且还有健康的对外资产负债表和潜在的庞
大市场。面对长期贸易顺差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中国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
原则,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更多地体现为控制下的均衡。尽管对于美元本位,日本不相信
,欧洲不相信,中国也不相信,并施展自己的腾挪绝活,但这一次都被美国为了自家利
益,被顶到了墙角上。
当一个不受美国控制的超大型生产国不能发行国际货币的时候,美国真正的麻烦开
始了,这就是来自中国崛起的威胁。
作为与美国对应的这次全球失衡的两极之一,我们有必要认真地分析一下中国引领
的亚洲崛起在美元霸权模式中的作用:美国的“双赤字”,中国的“双顺差”,国际市
场上剩余资本的积累,在这些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因素一直都在。
进入21世纪,中国引领了亚洲再次升腾后,这些矛盾加速激化。中国的出现多少有
些偶然,开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最初尝试。尽管中国是比
四小龙还晚出现的后来者,但其规模庞大的生产要素迅速被西方资本利用。FDI进入中
国,发达经济体的部分实体产业逐渐向中国转移。
中国被西方纳入国际分工体系后,既为其提供消费品,又为其提供销售市场和投资
利润。中国也在代工的微薄利润中开始了和平的原始积累: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过程
很顺利,在积累初期,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的附加值都很低,中国贸易走的是绝对优势
路线。
经过大约10~15年的代工学习,中国的民族产业开始先后毕业,开始进口替代、模
仿生产再出口替代,并最终有自己品牌,有些领域还有了自主创新能力。同国外产品全
面展开竞争时,低端产品中国制造一度全胜。其实,亚太出口导向策略战胜拉美进口替
代策略的核心就是顺应了美式全球化潮流,一时需求巨大所致,然后才是发挥比较优势
和山寨型学习。
中国的开放最初让美国充满了狐疑,也让其它亚洲经济体措手不及。1980年代初期
的东西国际分工是仍然是传统二元经济的国际化,亚洲的新兴经济体相当于劳动力无限
供应的传统部门,在中低端产品市场进行激烈竞争,中国入局后,这种竞争进入白热化
阶段。
与已经有一些技术和资本积累的亚洲四小龙不同,中国与东南亚其他同样处于原始
积累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出口产品的相互替代性很高。在这个区间内,亚洲经济体
们面对的是一条弹性很低的需求曲线,而拥有丰富生产要素的中国入局后,几乎将新兴
亚洲的出口供给拉伸为一条弹性无限的直线。
这种教科书式的市场结构将出口依赖的亚洲经济体们逼入了“囚徒困境”:谁贬值
谁就能扩大市场份额,除非有实力的国家能够用其货币作为区域的“货币锚”,否则“
竞争性贬值”将是必然的结果。
而事实就是如此,东亚在整个二十世纪都没有出现任何核心货币。亚洲的新兴和发
展中经济体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要么保持钉住汇率,忍受竞争力下降的痛苦,要么紧跟
中国对美元贬值,忍受福利损失。
无论怎样,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欧美国家都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钉住则失去国际
市场份额,导致增长放缓,本币高估;贬值虽然可以增加出口数量,但却导致获汇金额
下降,国内价格水平上行;亚洲的出口锦标赛是以新兴亚洲的福利损失和对发达国家产
业替代加快为结果的。
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新兴的亚洲经济体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第一次角力,最后,毫无悬
念地,以1994年初人民币汇率并轨为标志,中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对于之前选择竞争
性贬值的菲律宾、印度和印尼等国,纷纷转为固定汇率制;对于泰国和马来西亚这样一
直选择固定汇率的经济体,则由于本币高估最严重而成为其后亚洲金融危机中投机资本
攻击的发端。
可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打乱了整个东亚的经济秩序,而中国对国际原始资本的渴
求导致了这种奇特的积累方式,这种方式以中国独一无二的生产要素优势为支撑,在中
低端产品市场上击败了亚洲的其它发展中经济体,逼迫其改变竞争战略和发展路径,从
而根本上重构了亚洲的竞争格局。
其后,东南亚的选择最糟糕,他们盲目自信地过早开放了资本账户,低利率的日元
更为国际炒家提供了廉价的弹药。国际过剩资本在对冲基金的代言下变成投机资金,引
发了长达两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中,东南亚和东亚经济体被一个个收割,直到国际
游资在围攻香港和俄罗斯时相继碰壁。
亚洲金融危机其实是一场被西方对冲基金利用了的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窝里斗。而
中国则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以改革开放以来积蓄的国际竞争力和储备资本为
基础,在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下,挺过了这场危机,并换来了在亚洲地位的提升,成为
了亚洲制造的火车头。
危机后的十年中,东亚各经济体通过产业分工和阶梯式的产业升级,成为了一个真
正的亚洲工厂,并为欧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各经济体都在分工合作中逐渐找到了自己
的定位:
陷入泥潭的日本仍然保持技术优势,为了养老金而努力工作;它和韩国一样,将更
多的产业转入中国和东南亚,自己掌握品牌优势,专攻技术和中高端制造。
韩国将自己未来的增长希望寄托于内部结构调整和来自亚洲的需求增长。中国香港
和新加坡则依靠整个大中华地区,发挥其金融和生产型服务业的优势。中国台湾在努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向服务业转型,因为从长远来看,与中国大陆的
经济整合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东南亚作为受伤最深的区域,为了修复资产负债表,开始转回出口驱动的老路,并
越来越重视区域内的产业整合。以越南为代表的其它小规模经济体或作为原料供应地,
或在初级制造上积极对其它亚洲经济体进行产能替代,也开始了辛勤的原始积累。
亚洲的区域内和区域外贸易都开始繁荣起来,整个亚洲经济从危机前的无序竞争阶
段,转入了一个各攻所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m*********y
发帖数: 851
2
"本文作者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尼玛,这种SB文章也转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数据统计:09年中国机床产值居世界首位外汇储备不可能分, 这是基本的货币金融常识
【转】围猎,杀死美国中国实业已没有能力为房地产输血
2010年10月温家宝接受CNN专访全文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爱疯和美国服务业对中国的出口...
nb 大发 。。。。。lol升值还是开放自由兑换?
中国3万吨黄金或可让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彻底破产谢国忠很悲观啊---新兴经济体们,自谋出路吧!
这次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啥不同?中国经济展望2-重温泰国金融危机
关键问题是要减少对美帝和西方别的国家的贸易顺差胡锦涛访问美国前接受专访 承认中美间存在分歧
走向深渊 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计划传言渐起美元本位的中国对外金融战略是自杀 航母本位才是正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亚洲话题: 经济体话题: 中国话题: 日元话题: 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