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中国新闻周刊:新晋“网红科学家”韩春雨:科学其实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相关主题
埋没在河北10年,这个从没出过国的副教授,一夜成为“诺贝尔奖级”科学家韩春雨:小科学家跳上大舞台
韩教授十年没发文章 一夜变成“诺奖级”科学家诺维信:测试NgAgo后看到可能有用的迹象
“诺奖级”学者:在985、211高校可能就被淘汰(组图)韩春雨被曝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欲让学生买论文
河北科大韩春雨老师发表诺奖级原创成果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的工资多少啊
韩春雨开小号假装网友为自己站台方舟子质疑中国“诺贝尔奖级”实验不可重复 (转载)
三无研究者韩春雨的科研大卫星有感, 科研的钱还是要散得广一点 (转载)Gaetan Burgio 重复韩春雨的实验
韩春雨当选河北科协副主席 所在学校获两亿投资韩春雨的阿狗不是小事(转载)
饶毅看好韩春雨的发现 (转载)韩春雨:已有实验室成功复制我的技术但不便告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春雨话题: 实验室话题: 新闻周刊话题: 科学家话题: 研究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a
发帖数: 6723
1
【一个偏安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
韩春雨从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他自嘲“连续十
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样了”。】
韩春雨(摄影:董洁旭)
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
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
“河北科技大学、一个副教授、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
样了。说要把文章发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浙大敞开大门的顶端学术平
台,没人信啊,就高峰傻,傻了就信了。”韩春雨对《中国新闻周刊》自嘲地说。
此时,他正在河北科技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室里,多家媒体在排着队等待采访这个新晋
的“网红科学家”。他的学生高峰,也是他的重要合作者,坐在旁边,师徒二人都被这
段“伤心史”逗乐了。
因为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韩春雨从一个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
奖级别的科学家”。这打破了他早已习惯的平静生活,但毕竟是一项让他欣慰的成绩。
他的行程已经排到了6月底,中日韩三国基因大会向他发出邀约,而在此之前,他几乎
从未参加过任何前沿的学术活动,事实上,他也从未受到过此类活动的邀约。现在,韩
春雨不得不暂时告别他十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的“泡在实验室里的安静生活”。
“一下子成网红了,这个我完全没有准备好”
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CRISPR-Cas9被认为是
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而韩春雨团队的发现,在一些
人看来,可以堪称是“第四代”技术。
“如果说此前的技术是一个菜市场,我们就是发现了另一个菜市场,丰富了人们的选择
,而这个菜市场究竟好不好有待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验证,当然我也会进一步探究。”对
于这项新技术将会替代原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技术的粗暴说法,韩春雨团队目前比较谨
慎。
5月2日,文章在线发表,几个小时之后,学术圈朋友的祝贺电话陆续打来了。很快,韩
春雨和他的新发现出现在了大洋彼岸MIT(麻省理工学院)的BBS讨论区里。
韩春雨泡在实验室的安静日子一下子被打破了。
邮件每天翻倍增加,第一天收到十几封邮件,第三天就上百封了,这些从美国、瑞典、
法国、韩国等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邮件,有谈学术的,也有谈合作的,其中夹杂着一些
向他抛出橄榄枝的研究机构。这些天,他接电话接到耳朵疼,这其中有亲自打给他谈实
验室谈合作的院士,不少人都是他仰视的行业前辈。
“刚发表后的前五天,找来的都是行业内的顶尖高手,都是值得敬佩的人。”同行纷纷
前来索要实验样本,韩春雨非常愿意分享,只是实验室人手有限,他实在回复不过来。
在学术圈收获这样的反响,倒是完全在韩春雨的预料之中。
2014年前,有很多科学家在质疑Ago家族(韩春雨团队所发现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是否
能作为基因编辑工作研究,韩春雨当时就断定,他如今这篇文章的发表会刺激很多具备
科学敏感的科学家。
而在此之前,他曾有过两次失败的跟风。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基因编辑这一前沿科学领域
。CRISPR-Cas9技术出现后,韩春雨也备受鼓舞,他的团队曾使用这一技术变异了一些
植物,当他们准备把这一过程梳理成型时,国外顶级学术杂志连续推出了两篇同类文章
。韩春雨不得不改变计划,接下来,他的团队试图通过设计对该技术进行改进,随后,
他们的研究想法又被别人抢先发表。
经历过这两次失败后,韩春雨发现他们的研究速度难以赶超别人。他决定不再跟风,要
做原创,这也更符合他作为科学家的身份认同。2014年初的两篇文献,促使韩春雨把这
一想法转化成行动,他开始着手研究这项新发表的技术。
这期间,屡战屡败,但学生高峰一直和导师韩春雨并肩作战。高峰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
三本,后考取了韩春雨的研究生。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高峰没有找工作,而是选择继
续留在韩春雨的实验室。实验室楼上空出来一个小屋,他就在那里打个地铺,这两年一
直住在那。
事实上,一开始韩春雨并没“看上”高峰,“我让他滚,他没滚,嗯,这孩子挺执着的
。”韩春雨对《中国新闻周刊》开玩笑地说。实验室里有张脱了漆的旧桌子,上面摆着
一套茶具,韩春雨和高峰坐下来,韩用熟练的姿势泡好茶,师徒二人喝着茶,互相打趣
。这是韩春雨最喜欢的状态,他们经常会拿着写满实验记录的厚本子,一起探讨,偶尔
也聊一些“少儿不宜”的话题,“像大学男生宿舍一样。”高峰这样对《中国新闻周刊
》形容。看得出来,他们师徒二人不只是死板的上下级关系,在这个于科学世界登顶的
过程中,他们变得很亲密。
发现、设想、再用实验证明自己此前的设想,这是韩春雨在实验室的日常。而猜测成真
所带来的兴奋则是他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次不同,他欢喜之余,也生了一些烦恼。
“科学家关注是我预料之中的,但火到了圈外,一下子成了网红,这个我完全没有准备
好。”面对接连不断的媒体采访邀约,他自己实在应对不过来。
韩春雨如今是河北科技大学的名人,除了师生,食堂打扫卫生的阿姨和学校的门卫师傅
都知道了,“韩春雨老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们这样判断。
“他真的能获得诺贝尔奖吗?那样的话,就太伟大了。”门卫师傅,一边在手机里浏览
着韩春雨的新闻报道,一边好奇地发问。
5月13日,论文发表十天之后,下午四点,韩春雨准时出现在实验室。电视台、广播、
平面媒体的记者,以及前来围观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实验室。
韩春雨个头不高,偏瘦,一身运动装,深灰色的套头衫,深蓝色李宁牌运动裤,留着圆
寸头,手上戴着电子表。说起话来,清晰缓慢。
摄影师希望他穿上白大褂,演示做实验,“这样不好。”用他的话说,“一开始,我是
拒绝的。”沟通之后,他还是欣然配合,决定扮演一次真实的自己。
“韩老师,其实,你可以当一个演员的。”摄影师对他的表现相当满意。“其实,我是
一个科学家。”他一脸严肃,说完后又调皮地笑了,在场的人也都被他逗乐了。
42岁的韩春雨,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我胆儿小,只选择在科学上探险”
韩春雨的实验室在河北科技大学的中校区,这里是老校区,学校不大,从南门到北门,
步行只需不到五分钟。大部分学生都在新校区,这里显得非常安静。食堂门口,校园歌
手大赛在招募选手,吆喝声不断,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
“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实验室”就在食堂对面,韩春雨的实验室就在这栋楼里。三楼和
四楼各有一个,规模在整栋楼里是最大的。
韩春雨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期间发表过一篇非常不错的论文,2006年进入河
北科技大学,属于引进人才,学校一开始就给了这个“青年才俊”25万元的学科建设经
费。不久之后,他又申请了17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上后来15万元的青年基金以
及他通过参与重大专项获得的资金,他开始发起这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时,并不缺
钱。
但后来的花费超出了他的预期,目前,他还欠下了30多万元。如果当下没有取得这项研
究成果,这笔钱他打算用自己的存款先补上。“这些钱我还欠得起。不在乎结果,也要
量入为出,我不赞成弄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他很实在地说。
“我从来不做冒险的事情,我胆儿小。我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可能是具有偶然性,但之后
取得这个成绩是必然的,我向来都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
,出自《论语》中的这句话,韩春雨提到过不下三次。他说自己从这句话中吸收了太多
营养。
如果文章发不了,他也做好了退一步的打算,上报学校,申请基金,也足够补上资金缺
口。如今,文章顺利发表,而且是首发,这是他所有预期中最好的结果。
“其实比起很多我以往交流过的青年才俊,我不是那么刻苦。我只不过是想得特别仔细
,考虑好了才去做。”韩春雨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思考也是勤奋的一部分啊,
人最大的懒惰是思想懒惰。” 他补充说。
韩春雨也一直在为自己选择和争取最佳的科研环境。
2006年开始在河北科技大学任教,至今十年,期间他只作为通讯作者发表过两篇中文论
文,河北科技大学几乎从未给过他诸如发表论文篇数以及评职称的压力,这才让他有条
件泡在实验室专注实验本身。就像当初选择来这里一样,未来他还会继续留在这里。“
这里就是我的‘MIT’(麻省理工学院)。”外界把它的实验室称之为“小作坊”,他
觉得,能做出事情来,就挺好。
“你是穿阿迪达斯或者耐克,还是穿其他的——当然再高级的咱不知道了——还是穿解
放鞋,走路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穿的是解放鞋。”在韩春雨看来,穿解放鞋并不等同
于艰苦。
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却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原创技术。这一点,让很多人对韩春雨又佩服
又好奇。
韩春雨曾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强伯勤院士和袁建刚教授,接触到当时如
火如荼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是当时世界科研的最前沿。
初到协和,韩春雨遇到了石家庄老乡、院士沈岩,聊天中他得知,沈当年上山下乡回来
后,分配到协和技术所,开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十五年后,成了院士。这给了韩春
雨莫大的鼓舞,由此他也认定了一个道理,科学家一定是边实践边思考,要在实验室做
实验。“一个不爱做实验的人,不可能是科学家。”
“如果没有那几年的培养,我绝不可能做一名科学家。”韩春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那个时候他开始学习如何从文献中吸取智慧。“我发现,跟优秀的人学习,不一定要
去他们身边,看他们的著述就可以了。我看文献是一个更高的层面,学人家的聪明,人
家是怎么干成这一件事的。”
2003年韩春雨博士毕业后,没有立即另谋高就,而是选择留在协和实验室继续做研究,
两年后韩春雨作为第一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发表在了《核酸研究》上,这篇文章算得上韩
春雨第一次在学术圈交出的优秀作品。也正是凭借这篇文章,韩春雨在2006年作为先进
人才被河北科技大学引进。
韩春雨也因此结交了一个优秀同行沈啸,沈啸是这篇文章的合作者,也是韩春雨在协和
的师弟。2014年秋天,韩春雨跟沈啸介绍了他正在做的这项新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沈啸
全力支持并随即加入韩春雨团队。
沈啸当年博士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后,协和的大部分博士毕业生也都像他一样选择海外
深造。跟他们相比,韩春雨去河北科技大学任教的去向,当时看来,似乎不那么“前程
似锦”。当时韩春雨也想过出国,后因家庭原因,他回到石家庄。“我并没有觉得有什
么不好,也不觉得我比他们发展差了,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家里人也从未干涉过他的任何一次选择,韩春雨至今还是一个无房户,一家三口住在学
校提供的58平方米的房子里,骑自行车五分钟就能到实验室。2008年的时候,他买了一
台富康车。有房住,有车开,有泡在实验室的时间和自由,这样的生活,韩春雨觉得就
挺好。
“如果说梦想,就是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我这人胆比较小,真要去自然界探险的话,
我有点怕,所以选择在科学上探险。”
“其实我是一个科学家”
小的时候,韩春雨就喜欢“折腾”,他经常会把自行车和钟表拆掉再组装。喜欢去煤堆
里找化石,有时候一天都在煤堆里玩耍。高中时,看《侏罗纪公园》,科学家用蚊子的
血液,提取出恐龙的基因信息,借此培育和繁殖恐龙。他第一次感受到科学的力量,“
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啊!”
他和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走廊沙龙,经常讨论诸如宇宙等高深的东西,总是闹哄哄,遭
到了班主任的“嫌弃”,他们只能转战厕所,走廊沙龙改名厕所沙龙。那会他并不理解
科学,只是对生命充满兴趣。但实际上他的生物成绩并不够优秀,父母给他找了辅导老
师。老师给他出过一道题,韩春雨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起这道题,脱口而出。
“大肠杆菌每八分钟就能翻一倍的数量,但后来发现它的DNA 完全复制一次需要24分钟
。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几分钟后,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图,解释他的答案。受到了老
师极高的称赞,这让当时的韩春雨觉得自己可能真有这方面的天赋。考大学的时候,他
便选择了生物系,后来他以超出本科线2分的成绩,带着点惊险,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期间,他也不怎么安分,有时候听课实在听得无聊,就从窗户跳出去,看电影,或
者逛鸟市。考试前,先找书,然后一边考试一边理解书中的内容。如今,韩春雨自己当
了老师,给大四的学生带生物信息课,他选择让课堂充满趣味。
“我上课就跟咱们现在聊天一样,聊得挺高兴的。我其实不是那么努力去备课,我觉得
也用不着去备课,那些东西在我脑子里,我以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准备。我希望学生们
听到聪明人是怎么想的。”韩春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韩春雨实验室的另一位研究生姜峰,也参与了本次的新技术。大学本科期间,韩春雨来
他所在学院开了一次讲座,他听了之后,被韩春雨吸引了。“他的想法天马行空,看问
题十分透彻,特别有才的样子。”姜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感觉韩春雨和其他的
老师完全不一样,不是具体哪一点不一样,是全部不一样。
但大多数学生们似乎不怎么追捧这样的老师,韩春雨上课从来不点名,最少的一次,全
班就两个人。人多的时候,通常是他谈古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考试的时候人才会到
齐,韩老师通常会把自我介绍环节推迟到这个时候。“蛮大胆的。”一位上过韩老师课
的学生这样评价。
学生们都挺喜欢这样一个幽默、有趣、感觉特别有才的老师。可报考他的研究生却也不
是很多,因为大家都知道,做韩老师的学生,必须要发自内心热爱科学,这一点若不具
备,肯定没戏。
韩春雨每年带五到六个研究生,能安心跟他做实验的往往只有一两个。姜峰告诉《中国
新闻周刊》,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都在实验室,韩老师每天至少会来两到三次,他即
将研究生毕业,却丝毫没有毕业生的迷茫和烦恼,他甚至没想过毕业后要做什么,“现
在就想着把老师的本事多学点,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韩春雨是周星驰的影迷,周星驰的电影他几乎一部不落。但2016年春节《美人鱼》上映
至今,韩春雨一直忙于研究这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至今没来得及看。他从周星驰的电
影中看到了不少人生智慧。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里的这句经典台词
,韩春雨极有共鸣。
“就是你的内心一定要是一个什么,比如我的内心,即使没有发这篇文章,即使大家不
知道有韩春雨这个人,我的自我认同一直是科学家,而不是科学工作者。”做研究,他
要冲着诺奖的水平去,而至于诺奖本身,他也想过,但也就那么一想罢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一读者推荐
m*********w
发帖数: 6004
2

如果記者換個方向拍左臉的酒窩會不會更帥氣一點?

【在 M******a 的大作中提到】
: 【一个偏安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级”的实验成果,
: 韩春雨从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他自嘲“连续十
: 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样了”。】
: 韩春雨(摄影:董洁旭)
: 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副教授,偏安河北科技大学,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
: 贝尔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
: “河北科技大学、一个副教授、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了,以前就算有点战绩,也就那
: 样了。说要把文章发到通常只向哈佛、耶鲁、北大、清华、浙大敞开大门的顶端学术平
: 台,没人信啊,就高峰傻,傻了就信了。”韩春雨对《中国新闻周刊》自嘲地说。
: 此时,他正在河北科技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室里,多家媒体在排着队等待采访这个新晋

M******a
发帖数: 6723
3
方狗子怎能不歇斯底里啊!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韩春雨:已有实验室成功复制我的技术但不便告知韩春雨开小号假装网友为自己站台
十年春雨十年秋收三无研究者韩春雨的科研大卫星有感, 科研的钱还是要散得广一点 (转载)
超净实验室可以重复小韩的NgAgo韩春雨当选河北科协副主席 所在学校获两亿投资
韩春雨接受专访称已重复实验但重复率低饶毅看好韩春雨的发现 (转载)
埋没在河北10年,这个从没出过国的副教授,一夜成为“诺贝尔奖级”科学家韩春雨:小科学家跳上大舞台
韩教授十年没发文章 一夜变成“诺奖级”科学家诺维信:测试NgAgo后看到可能有用的迹象
“诺奖级”学者:在985、211高校可能就被淘汰(组图)韩春雨被曝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欲让学生买论文
河北科大韩春雨老师发表诺奖级原创成果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的工资多少啊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春雨话题: 实验室话题: 新闻周刊话题: 科学家话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