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跟将军们说,回国除了空气差些之外,亲情乡情都有
相关主题
毛时代就从不赶走低端人口爸爸忆饥荒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确切人数,个人有个数据来源解放前的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民心?
河南穷山恶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撒下嘛种子都你妈不涨大饥荒的救灾
低端人口就类似老坦儿老帽儿三炮香毋宁的意思说说天津真正牛B的地方
经过1959年-1962年漫长的三年饥饿中国人不易!穷的连俩蛋都裹不住,也要造两弹一星!!
我知道结论,不知道原因三年自然灾害在民间叫节粮度荒,海华称“饿死三千万”
算下来有三年五年时间全国就基本跑遍了说实在的,节粮度荒内三年还不如小鬼子在满洲那些年
出身的话,做财务三年后就可以年薪三十万左右了就是个“节粮度荒”,整天“三千万”三千万的没完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天津话题: 高中话题: 农村话题: 度荒话题: 节粮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t
发帖数: 4480
1
还是自己的主场 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想想我们的父母辈
出生随着新中国一起,长在红旗下,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
城市的还好,农村的饿死人真不新鲜,那时我飞象的老家天津马马虎虎还不至于饿死,
但是周边的河北山东饿死人的事情不新鲜,一个小时候我们平房新村大院儿的邻居(
1960年24岁不到)当时在河北唐山的消防队工作,结果节粮度荒期间,还是得参加日常
高强度的训练,一来二去的再加上饥饿难耐累出了肺结核,经常咳血,于是单位给他开
了病假,回家调理,回到天津的家里没三四年就死了。。。因为身体整个就垮了。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中央的政策是农村的粮食统一调拨优先支援给大城市,农村吃不饱的情况
更明显,那个时候户籍严格管制,农村人口绝不允许随随便便进入城市流动,必须得有
“路条”.
再说两句,当年1960年代的大学生比1980年代更牛逼,因为绝对是共和国的最被重用的
一类人,当年只要是能考上高中,基本就妥妥的考上大学了,天津的来个南大(南开)天
大一念,拿分了,出来直接你妈妈分到北京上海或天津等大城市的部委一个级别的单位,
跟古代走入仕途一个意思,有社会地位还吃皇粮,祖宗三代跟着尼玛沾光了,绝对尼玛
光宗耀祖了!
好不容易度过了节粮度荒,刚吃几口饱饭,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跃跃欲试念完初中考高
中之际,不料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当时那个年代高中不像现在那么普及,就拿
天津来说,平均40万人口的一个市辖区内撑死一所高中,基本上区内1万个当届初中生
里能有300个考入高中就不错,比例是33分之一,淘汰率相当高,但是好处是这300个只
要考上了,那就意味着上大学八九不离十,可惜赶上了那场运动,都没躲过去,直接奔
赴偏远地区下乡。就算没去下乡的,那个时候很多15 16岁的年纪对于家里一堆弟弟妹
妹的情况来说,也无心念书了,必须得参加工作,出去挣嚼谷,毕竟读高中也不能赚钱。
上山下乡的后来回城极个别的能考回大学难度可想而知,要知道第一届恢复高考后的录
取率只有可怜的4%左右。。。考不上的回城回来天津的很多也就是待业,运气好的进个
国营大厂,出力赚工钱,谈个对象,没几年一结婚,刚开始条件都不好,居住条件很多
很偏僻,至少在天津都是住在今天看来依然偏僻的位置,好比距离市中心起码10公里左
右的位置,分的都是单位小公房,厨房都得公用。要么干脆就是平房大杂院儿那种,蹲
坑厕所很恶心,很不方便。慢慢慢慢的,生活每隔6、7年 7、8年改善一点点,带来的
变化就是居住面积增大,或者搬进了楼房,终于用上坐便器了,夏天也有空调了,一点
点的改变,到了现在在天津人均居住面积50平米,条件比几十年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不仅如此,以前谁敢想私家车与出境游啊,现在太普遍了,天津家家户户你说还没开过
私家车还没去过国外的简直寥若晨星了。
国家的确发展的越来越好,当然了只要努力,只要付出劳动,生活从刚开始的一穷二白
到日后的吃穿不愁总归有个变好的过程,我想这也就是人生奋斗活着的最大意义!!!就
是看着自己小家在辛勤双手的努力之下越过越好,越过越知足常乐,不跟别人比,就跟
自己比。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
k**********4
发帖数: 16092
2
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说还没开过
私家车去过国外寥若晨星太过了,你叔我就认识好多家

【在 m******t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自己的主场 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 想想我们的父母辈
: 出生随着新中国一起,长在红旗下,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
: 城市的还好,农村的饿死人真不新鲜,那时我飞象的老家天津马马虎虎还不至于饿死,
: 但是周边的河北山东饿死人的事情不新鲜,一个小时候我们平房新村大院儿的邻居(
: 1960年24岁不到)当时在河北唐山的消防队工作,结果节粮度荒期间,还是得参加日常
: 高强度的训练,一来二去的再加上饥饿难耐累出了肺结核,经常咳血,于是单位给他开
: 了病假,回家调理,回到天津的家里没三四年就死了。。。因为身体整个就垮了。三年
: 自然灾害时期中央的政策是农村的粮食统一调拨优先支援给大城市,农村吃不饱的情况
: 更明显,那个时候户籍严格管制,农村人口绝不允许随随便便进入城市流动,必须得有

L**********g
发帖数: 498
3
家里没关系,办事太麻烦,处处受气
L******i
发帖数: 3027
4
摘要
楼主家里被虐待了几十年
忽然不被虐待了
祝愿主人繁荣昌盛 越来越好!!!
p******g
发帖数: 8316
5
老黄历了
现在办事去了就给办,只要合乎条例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家里没关系,办事太麻烦,处处受气
m******t
发帖数: 4480
6
你是老坦儿 去你麻痹的
曹泥麻麻

【在 k**********4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说还没开过
: 私家车去过国外寥若晨星太过了,你叔我就认识好多家

B*******c
发帖数: 5056
7
回去让雾霾呛死你,马来隔壁的
L**********g
发帖数: 498
8
没关系你永远都不合条例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老黄历了
: 现在办事去了就给办,只要合乎条例

k**********4
发帖数: 16092
9
确实好多了,书去办边防证,到那就给办了,脸上还带着笑

【在 L**********g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关系你永远都不合条例
i*********e
发帖数: 1419
10
属实
我老开个兰州牛肉面,来帮白帽子,咣咣咣1通砸了,浓浓的亲情
相关主题
我知道结论,不知道原因爸爸忆饥荒
算下来有三年五年时间全国就基本跑遍了解放前的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民心?
出身的话,做财务三年后就可以年薪三十万左右了大饥荒的救灾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s*****r
发帖数: 43070
11
LZ讲了那么多,想表达神马意思
t***o
发帖数: 19256
12
什么叫说还没开过?

【在 k**********4 的大作中提到】
: 是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说还没开过
: 私家车去过国外寥若晨星太过了,你叔我就认识好多家

m******t
发帖数: 4480
13
曹碾玛的 先把你爹妈呛死
你妈妈草的在自己屋里把窗子关严了,屁事儿没有
你个傻叉 草泥马的

【在 B*******c 的大作中提到】
: 回去让雾霾呛死你,马来隔壁的
m******t
发帖数: 4480
14
现在的确比十几年前好不少了

【在 p******g 的大作中提到】
: 老黄历了
: 现在办事去了就给办,只要合乎条例

k*******p
发帖数: 8821
15
赞!

【在 m******t 的大作中提到】
: 还是自己的主场 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 想想我们的父母辈
: 出生随着新中国一起,长在红旗下,正是身体发育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
: 城市的还好,农村的饿死人真不新鲜,那时我飞象的老家天津马马虎虎还不至于饿死,
: 但是周边的河北山东饿死人的事情不新鲜,一个小时候我们平房新村大院儿的邻居(
: 1960年24岁不到)当时在河北唐山的消防队工作,结果节粮度荒期间,还是得参加日常
: 高强度的训练,一来二去的再加上饥饿难耐累出了肺结核,经常咳血,于是单位给他开
: 了病假,回家调理,回到天津的家里没三四年就死了。。。因为身体整个就垮了。三年
: 自然灾害时期中央的政策是农村的粮食统一调拨优先支援给大城市,农村吃不饱的情况
: 更明显,那个时候户籍严格管制,农村人口绝不允许随随便便进入城市流动,必须得有

C******s
发帖数: 546
16
哈哈哈哈哈哈.
E****a
发帖数: 3088
17
看办啥事

:老黄历了
:现在办事去了就给办,只要合乎条例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就是个“节粮度荒”,整天“三千万”三千万的没完了经过1959年-1962年漫长的三年饥饿
节粮度荒内三年,河南省饿死600万,安徽饿死300万我知道结论,不知道原因
节粮度荒的1960年到1961年,河南信阳地区饿死110万算下来有三年五年时间全国就基本跑遍了
河南那破地儿种庄稼都不好好涨,历史上老逃荒!出身的话,做财务三年后就可以年薪三十万左右了
毛时代就从不赶走低端人口爸爸忆饥荒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确切人数,个人有个数据来源解放前的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民心?
河南穷山恶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撒下嘛种子都你妈不涨大饥荒的救灾
低端人口就类似老坦儿老帽儿三炮香毋宁的意思说说天津真正牛B的地方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天津话题: 高中话题: 农村话题: 度荒话题: 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