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很遗憾,中国赢贸易战是小概率事件(ZT)
相关主题
最新指示, 刘鹤:低收入者转为有房中产者贸易战如何打击美国?
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抵制日货贸易战的实质,其实是流动性问题
2010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600亿美元, 结果日本特务说中国对日本顺差。川普贸易战毁了美国制造业
李迅雷 本文原作发表于2006年的《新财富》专栏上中美贸易战体现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
美国单方面威胁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借口是(转) 中国将扩大进口美国产品,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
陈文玲:贸易战只是冰山一角,世界正站在十字路口总理说漏嘴,中国失业人口2亿(zz)
Re: 量化分析:美国2000亿关税清单影响多大?温家宝口气松动:中国将会继续扩大进口美国产品
Re: 量化分析:美国2000亿关税清单影响多大?温家宝口气松动:中国将会继续扩大进口美国产品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贸易战话题: 中国话题: 增长话题: 分工话题: 贸易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4
发帖数: 5125
1
来源: ThisMyWords 于 2018-07-22 07:41:51 [档案]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
阅读: 311 次 (7611 bytes)
字体:调大/重置/调小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当前最热讨论主

本文内容已被 [ ThisMyWords ] 在 2018-07-22 07:43:2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
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从历史上的贸易战来看,顺差国基本都败给了逆差国。200多年前,作为世界最大贸易
顺差国的英国,在与处于逆差地位的美国的一场贸易战中,失去了其在海外的最大殖民
地,最初的贸易战最后竟然演变成为一场北美殖民地争取独立的主权之战。
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又与中国发生了贸易战,此次英国处在相对不利的贸易逆差国地位
,而清朝则处于高额顺差的状态,在清政府不愿通过开放市场来缓解中英两国间与日俱
增的贸易失衡的情况下,便有了一场与贸易相关的战争。英国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但结果依然是顺差国败给了逆差国。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原本可以通过自由贸易来促进
经济增长,实现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反而因为战败赔款而失去了历史性的机
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日之间又发生了一场贸易战。当初作为世界最大贸易
顺差国的日本拒绝贸易自由化,宁可选择本币升值的政策来应对日美之间不断扩大的贸
易差额,结果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企业外逃、泡沫破灭,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增长
衰退之后,最终掉入了代际贫困的陷阱。
为什么在贸易战中顺差国大都输给逆差国?原因在于这两类国家所面临的贸易失衡是异
质的。逆差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支出超过储蓄,而顺差国所面临的问题则是产能大于需求
。当这两类异质国家开展贸易战的时候,前者的调整过程是向平衡的回归,而后者的调
整过程则是具有灾难性的“去产能”。
再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来看,贸易特别是出口在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内,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我们这样说的理由就在于,中国迄今为止
仍然处在刘易斯增长阶段。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人口占比为79%,到2010年为
51%,目前仍然高达46%左右。农村居民作为非工薪劳动者,是不可能为总需求增加带来
显著贡献的,但是他们却可以为总供给的增加带来显著贡献。
如果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把农村人口从报酬递减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
报酬递增的部门,那么就会实现罗斯托所说的经济起飞,以及刘易斯所定义的劳动无限
可供给的经济增长,即所谓的“刘易斯增长”。但是必须强调,要实现这样的增长,贸
易是关键,根本原因就在于刘易斯增长会面临总需求的约束,从而需要依靠贸易来加以
推进。
统计学家们把总需求定义为三个独立经济变量的加总,那就是消费、出口和投资,并且
错误地以为这三个变量相互独立,从而处于一种可相互替代的关系中。但是,如果我们
用经济学的逻辑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这三个变量并不独立,相互之间存在内生性联系。
那么,当经济增长处在刘易斯阶段的时候,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很显
然,当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工业部门的时候,产能就会释放,但是由于存在时滞效应,消
费并未同步增长,于是就会形成过剩的产能。
过剩产能的数量多少,不仅与农村存量人口的规模有关,而且与经济结构高度相关。当
经济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的时候,由于制造业会受到最小盈利规模的约束,产量必须足够
大,因此产能过剩的问题会变得更为严重。
面对国内农村人口占比过高造成的总需求约束,由刘易斯增长造成的过剩产能就只能通
过对外贸易(出口)来加以平衡。于是,我们便可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出口
是投资的函数;投资是就业的函数;就业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消费的函数。从这个逻
辑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两者之
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因果关系。中国刘易斯增长的这种逻辑告诉我们,中国不能与美国
乃至世界上的任何国家打贸易战,因为由贸易战造成的出口下降,只会加重中国的需求
约束,从而加剧刘易斯增长阶段的产能过剩问题。
最后,从当下国际分工的现实出发,中国也不能轻易与美国打贸易战。随着信息技术的
发展以及中间品生产标准化与可贸易,世界已经处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状态。在全球
产业链分工的结构之下,每种商品的生产都不独立,必须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才能加以
合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合作,要么退出。选择合作就不能打贸
易战,打贸易战就是选择退出。在目前中国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选择退出会
导致贸易缩减,强化产能过剩的压力,并会丧失动态的学习效应,弱化产业升级的能力。
此外,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中国与美国展开贸易战也很难取胜。道理很简单,美国处
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上游(研发),而中国则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下游(加工制造)
。作为上游的研发具有垄断性,而处于下游的加工制造则具有竞争性和较高的替代弹性
。在这种分工结构下,美国不怕与中国打贸易战,因为在加工制造存在替代性的情况下
,中国的退出不影响美国组织和领导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但中国则有可能被那些新进场
的、有能力参与加工制造的国家所替代。
那么,中国是否有能力组织一个不同于美国领导的全球分工体系来替代美国呢?从目前
的情况来看还不太可能。尽管中国有名列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以及由此带来的规模巨
大的消费市场,但消费所能影响的只是贸易规模而不是分工结构。迄今为止,中国显然
还没有能力从全球产业链分工下游的加工制造端一下子飞跃到上游的研发设计端,进而
组织起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国际分工体系。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的转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不仅取决于
禀赋的变化,而且还需要社会文化与制度的演进予以支持。禀赋变化的路径就是要通过
职业教育和工科教育,把劳动要素提升为人力资本。创新是研发和设计的函数,创新在
本质上不是一个金钱问题,而是一个文化与制度问题,故而需要文化与制度的演进予以
支持。
就中国当前的文化与制度来讲,其基本特征是强调秩序而不是自由,但缺失相应的自由
自然难以激活创新。从中国当前的制度设计来看,创新者也不能获得足够高的财务回报
,甚至都不能获得创新的技能与风险溢价。也正是因为创新无法得到高于其他经济活动
的回报,故而也就不会产生整个社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于是,人力资本供给和
创新不足,就成为今天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两大难以突破的瓶颈。
根据以上分析,当下中国尚没有充分的条件、也不能轻易与美国打贸易战,否则可能遭
受巨大的福利损失。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温家宝口气松动:中国将会继续扩大进口美国产品美国单方面威胁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借口是
家宝太善良陈文玲:贸易战只是冰山一角,世界正站在十字路口
影帝:会加大美国产品到中国的进口Re: 量化分析:美国2000亿关税清单影响多大?
日本向中国的倾销的 核污染的农产品海产品。。。。Re: 量化分析:美国2000亿关税清单影响多大?
最新指示, 刘鹤:低收入者转为有房中产者贸易战如何打击美国?
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抵制日货贸易战的实质,其实是流动性问题
2010年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600亿美元, 结果日本特务说中国对日本顺差。川普贸易战毁了美国制造业
李迅雷 本文原作发表于2006年的《新财富》专栏上中美贸易战体现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贸易战话题: 中国话题: 增长话题: 分工话题: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