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Military版 - lubbock12,现在一年毕业13000生物博士了
相关主题
韩春雨教授又发论文了生物高学历过剩,只能拼后狗与CNS,因为美国教职太难
印度研究人员新冠病毒论文被质疑“扭曲事实” 已撤稿在美国混得差的索男可以回到国内二本院校
高效安全的合成新冠病毒,做出来了!美国绝大多数科学家believe in god or higher power
能教授拿了院士后没动力了基本可以肯定病毒来自P4实验室
人造论再次被否!新冠病毒的产生可追溯至 2009 年烙印那文章大家别被忽悠了,biorxiv 本来就不是啥正经地方
看看可笑的清华人事改革的标准 (转载)石正丽 不打自招为哪般?
Re: 国内拿的博士学位,在美国找到教职的可能性有多大?施一公电镜发力了:西湖大学成功解析ACE2的空间结构
军版几个人能在985当老师啊?韩国研究团队宣布发现新冠病毒抗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教职话题: 申请话题: 研究话题: 学术话题: 下图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g******t
发帖数: 11249
1
数据更新了
http://www.jintiankansha.me/t/NYULphDhzN
学术教职竞争愈演愈烈,哪些因素助你拿到offer?
近日,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术教职申请者录取率
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4个,按显著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1)是否在CNS上发表过第
一作者论文;2)是否具有独立研究资金;3)总引用数;4)在学术就业市场中的经
历时间。
1. 持续、快速增长的博士学位拥有者数量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下属机构于2018年发布的一
项统计报告(NCSES,2018)显示,美国境内大学和研究机构每年颁发的学术研究型
博士学位数量从1957年的不足10000个持续增长至2016年的接近55000个(下图),而
其中高达23%的接近13000个博士学位隶属于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领域。
而根据Nature杂志于2011年发表的The PhD Factory一文中提供的数据【1】,可知2007
年时美国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s)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到7000人(下图左)

也就是说,在2007年至2016年的9年间,这一领域的博士学位拥有者的增加速度翻了
约一番(由于不同的调查报告对学科划分的方式有所出入,因此此处仅为粗略估计)

2. 越来越不友好的学术就业市场
与博士学位拥有者持续增长的情景不相匹配的是,相应的学术领域教职数量并未发生
显著增加。
一项对比美国高等教育各级学位授予数量和预测工作岗位数量的分析【2】表明,在
6个不同专业中,仅计算机科学相关专业的需求超过了供给。
对于生命科学专业来说,考虑到在全部开放的工作岗位中,学术教职所占比例不会太
高,而这项分析中显示工作岗位数与博士学位获得数几乎持平,可见生命科学专业的
博士生要取得教职是十分困难的。
然而,即便面对着空前的现实就职压力,一项由Nature杂志于2017年对全世界近6000
名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的问卷调查【3】仍然显示,比起工业界或政府相关职位,超
过50%的学生更青睐学术界的职位(下图左)。
并且,近60%的博士研究生有信心在3年内找到固定职位(下图右)。
显然,这一自我期望和自身定位严重偏离了现实。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John Walsh等人于2018年发表在PNAS上的研究【4】表明,数十年
来美国学术就业市场经历了大幅度的临时职位(如博士后)数量增长,从未以主要作
者身份在任何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占比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5%激增至目前的
高达60%,且科研人员的科研生涯半衰期(半数科研人员从开始从事科学研究到离开
研究界的时间) 由35年降至仅5年(下图)。
综上所述,部分专业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如今正面对着几乎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
就业环境,大部分人即使在临时岗位上累积了多年相关经历,仍然无法获得学术教职

那么,对于那些最终成功拿到教职的“幸运儿”博士们来说,究竟是哪些因素发挥了
作用呢?
那些通常被人们视为在学术界生存必需的要素,例如高质量文章的发表、独立研究资
金的获得、或者诸如引用次数和H指数等定量化指标,对于成功申请教职有多大的贡
献呢?
由于学术教职的申请流程长久以来存在相当程度的不透明性,上述问题始终无法得到
准确的回答。
现在,一项综合了数百个教职申请者经历的网络社交媒体问卷调查,可能第一次让人
们窥见其中的奥秘。
3. 学术界求职成功的复杂影响因素
2019年10月9日,来自美国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们在生物
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了一项由317个被试者匿名参与的关于学术界求职经历的网
络调查的结果。
这些2018-2019学术教职申请季的参与者中,96%为博士后研究人员,85%从事生命科
学相关研究,72%在美国生活和工作,58%最终成功申请到一个以上教职。
这篇调查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和准确、丰富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诸多因素对学术教职申请
结果的影响,为后继的申请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定量化信息资源。
在学术研究经历方面,277位博士后研究者中超过60%在结束第一个博士后职位后即申
请了相关领域的教职;参与者平均(中位数)拥有6篇第一作者论文;总引用中位数
为245;大部分人没有独立研究资金;超过80%的人没有在Cell/Nature/Science上发
表过第一作者论文。
值得注意的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博士后训练的时长显著高于非生命科学领
域研究者的相应时长,前者的中位数为5年,是后者的2倍(下图)。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持提交足够多的求职申请,是否能够换来更多的录
取通知书呢?
作者发现,求职者们的总申请数与他们收获的面试数(远程或现场)具有一定程度的
正相关性,但与最终拿到的录取数却几乎不具有相关性(下图左)。
而对于那些已经拿到面试的求职者来说,现场面试数与最终录取数具有极强的正相关
性,同时远程面试数亦与录取数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下图右)。
如果说更多的申请尝试导致了更高的面试或录取几率的结论并不令人意外的话,那么
作者接下来对10个常见/传统的学术研究成就指标与教职申请录取率的相关性分析则
给出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为了排除由于申请数与录取数正相关导致的统计偏差,作者选择
利用录取数除以申请数得出的申请录取率作为响应指标。
如下图所示,10个因素中对求职者申请录取率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仅有4个,按显著
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1)是否在CNS上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2)是否具有独立研究资
金;3)总引用数;和4)在学术就业市场中的经历时间。
一些受到研究界重视的指标如第一作者论文数、H指数等和博士后训练时长等均不对
申请录取率具有显著影响。
最后,对于令人身心俱疲的漫长申请季,求职方和招聘方分别有怎样的想法和评价呢

作者对求职者在问卷中提交的意见进行了关键词云图分析,结果发现,申请者认为拥
有独立研究资金对自己的申请具有最大的助益,而独立资金的缺乏和低质量的导师指
导是申请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另外,申请者们对求职过程的最大抱怨是很难得到来自导师对自己在拟定和撰写研究
计划方面的反馈(下图)。
而对于招聘方来说,他们最为重视的是求职者是否提出了高质量的研究计划,其次是
是否有独立的研究资金(如NIH的K99)或博士后期间是否获得过资助(如F32)。
绝大多数招聘委员会的成员都不认为申请者发表论文的杂志影响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价
因素,大多数的招聘委员也不关注求职者是否在CNS上发表过论文。有趣的是,招聘
方对没有经过同行评议的预印本文章也十分关注(下图)。
对于这项网络问卷调查的意义及其结果所反映的现实,作者认为,学术界的教职申请
过程长久以来都具有不公开、不透明、不规范、高压力等负面特质,使得即使智识过
人、经验丰富的博士们也往往倍感无所适从。
由于缺乏清晰的操作指导,求职者们往往倾向于过度重视可触及的具象化的学术指标
,譬如CNS论文、引用次数等,尽管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因素确实存在对申请成功率的
正向影响,但其程度却并不十分显著,且在招聘方的评价中往往处于重要性较低的位
置。
总之,这项研究通过对具有教职申请亲身经历的以及在学术资历和成就方面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科研人员进行多维度的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定性与定量化数据资源;基于此
的详尽数据分析则验证和揭示了诸多有借鉴意义的关于影响获得教职的复杂因素的结
论。
这项研究无疑为人们理解和改良教职申请这一对学术界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流程
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Cyranoski, D., Gilbert, N., Ledford, H., Nayar, A., & Yahia, M. (2011)
.Education: The PhD factory.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472276a
2. Wright, H. (2016). Where The Jobs Are – 2016 Edition. [Blog post].
Retrievedfrom
https://www.cccblog.org/2016/03/31/where-the-jobs-are-2016-edition/
3. Woolston, C. (2017). Graduate survey: A love–hurt relationship.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nj7677-549a
4. Milojevic, S., Radicchi, F., & Walsh, J. P. (2018). Changing
demographicsof
scientific careers: The rise of the temporary workforce. 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s://doi
.org/10.1073/pnas.1800478115
5.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tatistics
(2018). Doctorate Recipients from U.S. Universities. NSF 19-301.
l*******2
发帖数: 1
2
还好,生物里面好多门类呢你知不知道,你看一下ice发布的STEM专业列表就知道了,
你看biological sciences 下辖多少专业
市场上还供不应求,美国太需要生物类人才,very labor intensive
l*******2
发帖数: 1
3
生物千老比T34型坦克性能还要好
z*******4
发帖数: 285
4
“96%为博士后研究人员,85%从事生命科
学相关研究,72%在美国生活和工作,58%最终成功申请到一个以上教职。”
超过一半能拿到教职?
原来有这么高啊
比本千老感觉的高不少

【在 g******t 的大作中提到】
: 数据更新了
: http://www.jintiankansha.me/t/NYULphDhzN
: 学术教职竞争愈演愈烈,哪些因素助你拿到offer?
: 近日,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术教职申请者录取率
: 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4个,按显著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1)是否在CNS上发表过第
: 一作者论文;2)是否具有独立研究资金;3)总引用数;4)在学术就业市场中的经
: 历时间。
: 1. 持续、快速增长的博士学位拥有者数量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下属机构于2018年发布的一
: 项统计报告(NCSES,2018)显示,美国境内大学和研究机构每年颁发的学术研究型

1 (共1页)
进入Military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韩国研究团队宣布发现新冠病毒抗体人造论再次被否!新冠病毒的产生可追溯至 2009 年
研究:酶切位点插入事件非独有 新冠病毒源于自然重组看看可笑的清华人事改革的标准 (转载)
完蛋了,新罐可以通过猫传播Re: 国内拿的博士学位,在美国找到教职的可能性有多大?
石正丽:流浪猫体内有新冠病毒抗体军版几个人能在985当老师啊?
韩春雨教授又发论文了生物高学历过剩,只能拼后狗与CNS,因为美国教职太难
印度研究人员新冠病毒论文被质疑“扭曲事实” 已撤稿在美国混得差的索男可以回到国内二本院校
高效安全的合成新冠病毒,做出来了!美国绝大多数科学家believe in god or higher power
能教授拿了院士后没动力了基本可以肯定病毒来自P4实验室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教职话题: 申请话题: 研究话题: 学术话题: 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