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Parenting版 - 在美华人这么看待虎妈(zz)
相关主题
卓越的代价是什么?特别烦那些整天在人人/微博上晒娃的
虎妈就是个阴谋误解了Lady Gaga
让孩子拼命学中文那是舍本逐末。北美崔哥:“杀光中国人!”该沉默还是发声? (转载)
大家怎么看孩子喜欢being silly百老汇的stereotypes
现实中要比这个BBS残酷的多社工那篇帖子怎么没有了?
Being silly vs Being funny时代真是变了
大家会允许自己孩子打眉骨钉耳廓钉吗?从我自己的藤校经历看LEGACY
请教:侄儿被班里的女生评分13分!!(满分50分)应GSJT要求,投诉他曲解我的观点,造谣生事,请版主酌情处理。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孩子话题: 教育话题: 美国话题: 虎妈话题: 兴趣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b**********7
发帖数: 814
1
《虎妈猫爸》引发对教育的争议浪潮从国内席卷到山姆大叔的地盘,就连在美国已经安
定下来的uper middle class的中国妈妈(这些人基本在全美的收入都在前5%——分不
同城市,大概就是至少家庭年收入25万美金之上吧)圈子也在讨论这部剧,从聊自己、
自己的先生到认识的身边朋友,大家所受到的中国式教育对如今生活状态的影响。本文
是由其中参与热议的一位妈妈所记录,她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在美工作4年。
感激国内教育的“狠”
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国教育的“狠” 持有感激,虽然对具体一些
方式方法有所不认同,认为有可改善,可以更巧的余地,但是无一例外地反对所谓“快
乐教育”。
一位妈妈说(注:她是个大家羡慕的美女妈妈,是医学科学家,工作出色家庭幸福,弹
一手好钢琴,画画在美国赢得young artist的荣誉,业余写小说还发表出版),中国式
教育有一些压制爱好的地方,也有一些“拙”的地方,比如老师对学生的罚,抄写课文
多少遍等等,但是总体上,中国式的教育让她第一能吃苦,第二受得了委屈,第三把以
色侍人,女人不工作靠男人养当成耻辱,而这三样,是她赢得很开心生活的根源。“吃
得苦”“受得委屈” 也是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一路冲杀,为自己和后来华人赢得一
席之地的中国女性在职场上站住脚的根本法宝。
另一位如今在全美前五的高校担任教授的姐姐说(她也有两个孩子,曾经与丈夫两地分
居,自己带孩子2年之久),她最喜欢狮子老爷的一句话,并且稍作改编就是--生活
没有捷径,吃不得苦,就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而如果让我自己来说,我的体会是,任何一种工作,不论是文科,理科,工科,做生意
......(物理系出身的我到美国后改了金融专业)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
的。我对我的专业我的工作都很有兴趣,但是兴趣归兴趣,在做的过程中,更多时候是
要咬牙克服困难,克服了一个困难,走到一个境界,就可以感受到比之前单纯简单的快
乐更大的快乐,而更大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知识,经验,顽强的不服输的精神来继续往前
走。
我记得我实习时候,是全公司唯一一个没有美国公民身份或者绿卡的实习生,我必须拿
到比别人更好的成绩,才能有机会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因为我需要公司给我办工作身份
,那么我的上司得特别欣赏我、看好我,才可能花更多的努力(给员工申请工作身份还
是有一定麻烦的)给我办理身份申请。我每天比别人更多工作,而且不止是感兴趣的活
干,一些琐碎的大家都不爱干的活,也干,当时我想的正是当初参加物理奥赛时候,我
的物理老师说成功就是需要不断地坚持,极限之后再坚持。
我就想,我15岁时候都能咬牙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卷子,一个周末做200道物理竞赛
题目,做完以为结束了,却因为做错的题目,再度领到新题目......哭过,抹干眼泪,
不服气,继续做。当拿到奖的时候,我永远记得我的老师说过的“第几名不重要,重要
的是你坚持下来了”这个魔鬼集训。
我的父母一个外科大夫一个银行分析师,工作都很忙,基本不管我,我也是北京出生的
学生,升学压力不大,我所有的教育都来自中国的类似毕姥爷那样严格的老师。我非常
非常非常地感谢他们。
千万不要去信明星,富二代对虎妈的评价,他们生活优越,自然没必要过于对孩子严苛
,而中国更广大的人群,生活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可比较。
再说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
负责地说,在我认识的所有uper middle class的美国人(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欧亚移民
),没有一个真的对他们的孩子真的实行什么国内人误解的“快乐教育”,美国之所以
似乎比国内压力小生活好,完全不是什么他们的教育成功,而是二战之后作为战胜国,
和之前的工业化,打了好基础,人少资源多,竞争压力小,不用千万人挤独木舟地拼杀
,而非是什么教育有捷径,可以从小做什么公主梦以后还能成功,而在美国内,其实一
样,每个成功一些的人,各有特长各有途径,但是有一条,没有一个人不能吃苦。
我的老公是一位德国人,他大学念的非常辛苦,宽进严出,但是也是凭借过硬的入学分
才挤进去的,学业非常沉重,其间还自己申请到美国做交换生两年,到上海一年,回去
完成论文的时候几个月天天废寝忘食,教授严厉的很。哪里是我们说的没压力?!之前
我美国的朋友Jason说美国念书看你自己,他书包有几公斤,天天背回家做作业到很晚
的。
接下来讲讲一些我身边的非华裔,美国的“成功人士”对孩子的教养吧。
第一个要说的,是我孩子的儿科医生。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医生是最受尊敬,收入也几乎是最高的一个行业。能够在美国做专科
医生(相对于家庭医生)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如果在很好的医院,那就是万里挑一。
他们可以说,都是不止智商高,情商也高,才能够冲过重重考试,面试,魔鬼的住院医
生训练,成功地成为一个医生的。
他对我说,他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最小的4岁,大孩子在南加最好的私立学校,中
学2年级,学三种语言,弹钢琴拉小提琴,而游泳,是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起床,孩子
妈妈也是科学家,夜里有时候需要加班,所以不会早上起来给每个孩子做饭,12岁的姐
姐自己烤面包,洗水果,吃一些,带一些,在游泳池游1小时后,回来再加餐一些,然
后由他把姐姐和老二一起送去上学。
而最小的4岁半的孩子,如今也已经开始学西班牙语,画画,踢足球。这些都是孩子自
己选择学的,但是选择之后,需要努力时候,就会耍赖,他允许孩子选择学或者不学,
学什么,但是一旦开始,必须坚持,因为他和他的太太都坚信,没有任何一种兴趣,可
以纯粹快乐地坚持,当孩子面对是练习画画还是看ipad动画片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可
以完全抵御诱惑。哪怕是最喜欢的踢球或者画画--因为这些需要努力才能提高。然而
当他们监督坚持孩子必须完成每天的作业(包括4岁的这个),孩子有了进步,那种快
乐,会加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帮孩子走第一步,坚持到他的成绩让他更加自信,喜欢,这是父母的责任。
btw,这个医生是美国白人,太太是英国人,第二代移民。
当然了,让孩子具备坚持的品质,吃苦的能力,合作的精神,受得委屈不崩溃的情商..
....这些,并不等于人云亦云,别的孩子学钢琴你的孩子也学钢琴,别的孩子背唐诗你
的孩子也背唐诗。
我觉得美国的教育的一个长处是,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之所以学校对课本的要求并不高
,比如k (5岁上k)的作业一周只有一次,要求只是10之内的数数,会写26个字母和简
单单词。只要通过这些就可以继续升级,也不会背建议看特殊教育。但是,并不是说5
岁的孩子真的只需要会这些。基础要求低,是因为给每个孩子的家庭有足够自由发展孩
子自己的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兴趣再绘画,有的孩子是音乐,有的孩子选择了3,4项体
育运动。学校统一的要求不高,放学早,并不是让孩子回家看电视,混日子,而是给家
长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孩子个性化的兴趣。
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方针,事实上,对家长给孩子的付出要求,更高。很多父母再孩
子小学期间选择了半职工作,或者flexible的工作安排,下午三点就接走孩子,参加跟
中兴趣班,孩子小时候总是会再有困难时候退缩,不愿意练习,很多时候是妈妈必须陪
练。。。然而,等孩子上床睡觉之后,夫妻二人一起再书房打开电脑加班的大有人在。
......
关于国外教育,越来越多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
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教育”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我们或许真
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教育。有一句话也许是一针见血: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
卓越在能力上!而追求卓越所需的付出是一致的。《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带给我们对
教育的思考远在剧情之外。
K**r
发帖数: 2193
2
S******0
发帖数: 1183
3
没全看完,但追求卓越和多样性,深有同感。而且美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用心和付出,
一点不逊且更懂策略方法。
D****y
发帖数: 2207
4
你觉得中国uper middle class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在 S******0 的大作中提到】
: 没全看完,但追求卓越和多样性,深有同感。而且美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用心和付出,
: 一点不逊且更懂策略方法。

S******0
发帖数: 1183
5
不了解。我说的都是自己看到感受到,不sure应归入那个阶层,但某种意义上算是自己
所属的community吧。
不是俺的阶层的关心不来啊。不是太子命,俺就不穿那个龙袍好吗。
T********3
发帖数: 465
6
“没有任何东西是纯粹靠兴趣可以做好的”,我也有类似的想法,不管是不是任何,但
是至少是大部分事情。
w*********i
发帖数: 1969
7
原来是个外F写出来的,怪不得那么多虎妈,华人还是被随意迫害的对象,虎妈本身是
外F,生出来的也是杂种
1 (共1页)
进入Parenting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应GSJT要求,投诉他曲解我的观点,造谣生事,请版主酌情处理。现实中要比这个BBS残酷的多
看了哈佛那个华裔的高中毕业演讲,实在忍不住了,觉得孩子完全是被坑了Being silly vs Being funny
ABC的活泼外向全是假的大家会允许自己孩子打眉骨钉耳廓钉吗?
“onetiemyshoe”和“feebe”,是同一个人,整天转些垃圾 (转载)请教:侄儿被班里的女生评分13分!!(满分50分)
卓越的代价是什么?特别烦那些整天在人人/微博上晒娃的
虎妈就是个阴谋误解了Lady Gaga
让孩子拼命学中文那是舍本逐末。北美崔哥:“杀光中国人!”该沉默还是发声? (转载)
大家怎么看孩子喜欢being silly百老汇的stereotypes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孩子话题: 教育话题: 美国话题: 虎妈话题: 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