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新文化运动ZZ
相关主题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达真堪布仁波切:“五四”青年节寄语
净空老法师对于从事色情业果报的开示中国文化得以傲視全世界的瑰宝
问Lixiaoyao兄及各位大德同金星谈佛法随想4
推荐:南北传杂阿含经对读全系列点鼠标,救饥民[转载]
哪些是当季水果呀?戒定慧,理科与工科
麻烦版二找一些佛经小故事Re: PARA的语言,
气龙生日穿越楼 (转载)金刚经的感应力量
学习鲁迅批判孔家店的彻底革命精神——纪念伟大的革命家、思想(转载)你是干什么吃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新文化运动话题: 思想话题: 中国话题: 青年话题: 民主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y
发帖数: 33185
1
新文化运动
百科名片
[新青年]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
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
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
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目录
起止时间
兴起背景
运动过程
代表人物
运动论述
口号
主要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影响
意义作用
历史评价
起止时间
兴起背景
运动过程
代表人物
运动论述
口号
主要内容
进步性
* 局限性
* 影响
* 意义作用
* 历史评价
展开
鲁迅介绍
总纲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英译:New Culture Movement
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
原因:辛亥革命后,国家形势越来越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出
路。
时间:1915年9月
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
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
②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旗帜:“民主”与“科学”
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
想解放的潮流。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
的伟大力量。
编辑本段起止时间
1915—1923年
编辑本段兴起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 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
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
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
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
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直接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
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
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因此,新文化
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
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
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
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编辑本段运动过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他刚登上
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1913年6月亲自发表“尊孔令”,鼓吹了“孔学博大”。
1914年又
[陈独秀]
陈独秀
发布《祭圣告令》,通告全国举行“祀孔典礼”。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
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
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
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面对这股反动逆流,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和封建势力同流合污;有的偃旗息鼓;许多人则感
到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但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
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
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开始的。陈
独秀任主编,李大钊是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
陈独秀是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他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
;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
道德规范。李大钊则反对复古尊孔,要求思想自由,号召青年不要留恋将死的社会,要
努力创造青春的中国。该杂志于1916年9月出版第二卷第一期时,迁往北京并改名为《
新青年》。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
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
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
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
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1916年初,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美国人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杨度
发表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散布中国宜于实行君主制,没有君主便要“灭亡”的谬
论。《新青年》针对这种情况,发表了陈独秀《一九一六年》、《吾人最后之觉悟》,
李大钊的《民彝与政治》、《青春》等主要论文,揭露了君主专制的危害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
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
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
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
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
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
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
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公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
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
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
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民主,反对独裁,提
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又传播了社会主
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
,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这次运动的主要缺点是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
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
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
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
奠定了思想基础。当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列主义的时候,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新青年》也
逐渐变成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
[胡适]
胡适
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发表抨击尊
孔复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学说(这也是儒家在近代所面临的一
个危机,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之处)。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
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
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
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
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
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
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
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
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蔡
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
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
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
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
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
。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
有新思想的青年。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
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
率先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他还试作白话诗。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
克思主义,俄国革命。
编辑本段运动论述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是
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好像得名自孙文(中山),其思想主导是胡适,他的《文学改良刍议》
首倡白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并创作了一系列
作品汇编为《尝试集》,此外,胡适在对旧文化的批评中也发表了很多影响一代青年的
文章,当时他以26岁(大概,我记不太清楚了)的年龄即暴得大名,被誉为“青年导师
”(毛泽东当时深受胡适影响,其创导的《湘江评论》每期都要送胡)。在倡导科学和
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
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打破家庭孝道──救救孩子;
和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当时的很多文人也都基本上是按照这4个途径开
展文学创作的,我们比较熟悉的鲁迅的很多小说都扣住了这4项内容。新文化运动后期
,鉴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的文章(眼见为实,当时毛泽东为响应还准备成立问题研究会,所定章程
曾交胡修改),以此为标志,以胡适、傅斯年等人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
,而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人士则转化为革命派,信奉了共产主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
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
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
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
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
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
,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
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本段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
;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
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
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
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
的“新”之所在。即:
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
”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
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鲁迅]
鲁迅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编辑本段进步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
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
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
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编辑本段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大钊
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
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
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
,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编辑本段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
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
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
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
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
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
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
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
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其实无论是东方或西方,
都应该互相地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编辑本段意义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
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
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
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
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
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
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
》、《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
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
“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
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
“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
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
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
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中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
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
统治的根基。
另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部分青年自由主义者和左翼激进文人之间的不稳定组
合,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需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但彼此对西方文化和中国
现实的理解大相迳庭,所以这个运动迅速分解并依照各种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组合。中国
现代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都可以在这个运动中找到源头。
还有一些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
。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大获全
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全国
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到今日,全国已没人会真正的古文朗诵了。1949年后中共
推出了简体字,但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完成,废除汉字是新文化运动分子的广泛主
张。
在近代以来从西方思想崇拜出发试图打倒中国文化的动流中,太平天国起事、新文
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三个高潮。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还是对人们有反思的意义。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 1
中国近代史纲要
a*****y
发帖数: 33185
2
新文化运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Wiki letter w.svg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扩充,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2008年7月11日)
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青年杂志》第一期,作为陈独秀在文坛活跃的象征同时,也昭示著中国自1840年以来
即将再次降临的思想风暴。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
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
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
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目录
[隐藏]
* 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3 前期经过
* 4 主要内容
* 5 后期变化
o 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6 历史评价
* 7 影响
* 8 参考
* 9 相关条目
* 10 参考资料
[编辑]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祭孔。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体制,以服侍帝王为己任的儒家集团也土崩瓦解。面临这一
危机,以康有为、严复、陈焕章为首的一部分保守知识分子尽力保护国粹,并发送了一
场请定孔教为国教的请愿活动。从清朝旧官僚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也意
欲称帝,他在文化方面实行的一个步骤,就是抬出“尊孔复古”的口号,为自己制造洪
宪帝制的舆论、文化基础。由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不仅成功地推翻了君主专制,也将“
民主”、“共和”这一思想深入人心。因此袁世凯此一举动遭到了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
分子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
封建社会时期,孔学是中国的正统思想。进入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把孔学当宗
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去信奉。统治阶级及其帮闲者们的文章和教育,不论它的内容和形
式,都是八股式、教条式的。这种情况严重地束缚了大众思想,压制了民族的生机和创
造力。
由于孔子所提倡的是“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与“建设西洋式的新国
家”的目标不相适应,所以,新文化的倡导者们认定,为了提倡民主和科学,给发展资
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必须对孔学进行批评。为此,他们大声疾呼:“儒教不革命、儒
学不转轮,吾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已吁!”
新文化运动能够发生,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言论自由的大环境。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中
国国民党1927年开始训政,中国言论空前自由。1927年之后,国民党实行以党治国,党
办教育的政策,中国言论自由受到许多限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大
陆言论自由受到极大限制,直到近年改革开放,才开始逐步放松;而台湾在解除戒严后
,逐步恢复了言论自由。
[编辑]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
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
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
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
“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国民性。他们决心发动一
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中国大众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
态中解放出来。
[编辑] 前期经过
主条目:新青年
《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自第二卷改成《新青年(La
Jeunesse)》,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们也普遍以《新青年》作为该杂志的总称。1917年1
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聘任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
。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至北京。《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
“德先生”(指“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 (指“科学”Science)。陈独秀
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为此,“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
辞”。并在该刊物上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思想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这一时期中国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们也纷纷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如胡适、鲁迅、
李大钊、周作人、吴虞等。这些撰稿人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使之成为新
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当时,《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阵地。
[编辑] 主要内容
在中国的教材中,以“四个反对”和“四个提倡”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2.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3.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
,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其次,他们并没有否
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李大钊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
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子说
得一无是处。陈独秀就说过“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这样的话。他们批判孔学,是
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
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
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新青年派还有其他一些主张,包括废除孔学、废除汉字等偏激的主张。这和人文理性学
术派学衡、文化与科学派国风等的主张或结论形成对比。[1]
[编辑] 后期变化
1916年3月,“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生因素,就这
样被消除了。从此新文化运动开始逐渐淡去强烈的政治色彩,成为一般性的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怀疑,推动着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
的新的途径,为他们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土壤。
此时,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陈独秀等)继承了它
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
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
[编辑]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他们接受了马列主义,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才是能够令中国独立富强的方式,开始极力宣传十月
革命,成为共产主义在中国被广泛了解的契机。[来源请求]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
一股有相当影响力的思想潮流。
李大钊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
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二十世纪初叶以
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在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
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
“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编辑] 历史评价
中国共产党认为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
得到空前的解放,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活动,成为“五
四运动”的导火索;知识分子在此运动中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中国共产党统治
的根基。
另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部分青年自由主义者和左翼激进文人之间的不稳定组合,
主要成员都相信必需用现代西方文化替代中国传统文化,但彼此对西方文化和中国现实
的理解大相迳庭,所以这个运动迅速分解并依照各种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组合。中国现代
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都可以在这个运动中找到源头。
还有一些人[来源请求]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左右两派文人联合起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的运动。主要战场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内,主要对象是一批老古董国学教授,结果
大获全胜,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真正国学从此逐渐走向灭亡,1946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
在全国明文取消国文,代之以语文。到今日,全国已没人会真正的古文朗诵了。1949
年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推出了简体字。
在近代以来从西方思想崇拜出发试图打倒中国文化的动流中,太平天国起事、新文化运
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三个高潮。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还是对人们有反思的意义。
[编辑] 影响
新文化运动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推动民主和科学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从后来的中
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是失败的,中国的专制极权仍然根深蒂固,从未根除。[2]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后
来对国学的忽视,国学开始衰落。但事实上,西方在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中国热,相应
地,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等“西方热”在人类历史上看来实属正常,国学的衰落等看
法实属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固步自封、视西方人为蛮夷等排外思想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比起明清时期中国学仅仅局限于中国而言,中国学目前不仅在中国被广泛研究,也传
入了世界各国,不少大学都开设有“中国学”的课程,因此,国学衰落的看法是错误的
。真正衰落的仅仅是伦理纲常、愚忠愚孝、重男轻女等与人类文明进步相违背的部分。
而文言文作为一种极不精确的语言,严重脱离日常使用,是不可能用来记录科学技术等
高度逻辑、高度精确的事物的,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际上拯救了汉语,使科学技术更
容易进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理解,与此巨大的优点相比,丧失阅读古文的能力并不算太
大的损失。
此外,由于五四时期对新的西方事物和观念的大量引入,活剥生吞,因此出现了很多今
日看来颇有趣的音译外词语:
* 柏理玺天德:President,总统
* 德谟克拉西:democracy,民主
* 赛恩斯:science,科学
* 安那其:anarchism,无政府主义
* 康敏尼:communism,共产主义
* 尖头鳗:gentlemen,绅士
* 费厄泼赖:fair play,公平忍让
* 蜜司脱:Mr.,先生
* 爱斯不难读:Esperanto,世界语,1887年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所创
* 布尔什维克:Bolshevik(俄文)多数派
* 奥伏赫变:Aufheben(德文),扬弃
* 普罗列塔利亚特:proletariat,无产阶级
* 意德沃罗基:ideology,意识形态
* 小布尔乔亚:petite bourgeoisie(法文),小资产阶级
* 印贴利更追亚:intelligentsia(俄文),知识分子
* 生的门脱儿:sentimental,伤感情调
* 生风尼:symphony,交响乐
* 朔拿大:sonata,奏鸣曲
* 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灵感
* 商籁:sonnet,十四行诗
* 英德耐雄纳尔:Internationale,无产阶级
* 英特纳雄奈:International,国际
* 德律风:Telephone,电话
这类过度期词汇,今日大都被“奥伏赫变”了,不过也有些沿用至今:
* “迷思”(myth)
* “杯葛”(boycott)
* “沙发”(sofa)
* “咖啡”(coffee)
[编辑] 参考
1. ^ 新青年派废除汉字的主张
* 陈独秀:“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
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 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 鲁迅:“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
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 胡适:“必须先用白话文字来代替文言的文字,然后把白话的文字变成拼
音的文字。” 中国人“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是“又蠢又懒的民族”,“一分
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民族”。“象形文字的残根余孽能爬出中世纪的茅坑,多少算
是救了汉字。”
* 钱玄同:“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
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学衡、国风派等认同汉字的观点
* 张其昀:“中国文字优美而合理,比较容易学习。”“文字之构想,需要
简易明晰,中国文字实能兼顾此二方面。每一文字,有如一座庄严巍峨之建筑物;而予
以连缀,则可运用无穷,盈天地间之事物, 均可包举而无遗。”
* 秉志:“中国文字最适用于科学,以其既简且明,而又富于伸缩之性也。”
2. ^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等书籍中可以看出来。
[编辑] 相关条目
* 五四运动
* 学衡
[编辑] 参考资料
*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 袁伟时: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新文化运动
: 百科名片
: [新青年]
: 新青年
: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
: 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
: 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 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
: 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a*****y
发帖数: 33185
3
要树孔子的,先来批倒新文化运动吧

【在 a*****y 的大作中提到】
: 新文化运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 Wiki letter w.svg
: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扩充,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2008年7月11日)
: 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 《青年杂志》第一期,作为陈独秀在文坛活跃的象征同时,也昭示著中国自1840年以来
: 即将再次降临的思想风暴。
: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
: 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你是干什么吃的哪些是当季水果呀?
麻烦版二找一些佛经小故事
最后一次回venusfire气龙生日穿越楼 (转载)
(转载)您的一次粘贴可能会挽救一个生命。紧急求助 (转载)学习鲁迅批判孔家店的彻底革命精神——纪念伟大的革命家、思想(转载)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达真堪布仁波切:“五四”青年节寄语
净空老法师对于从事色情业果报的开示中国文化得以傲視全世界的瑰宝
问Lixiaoyao兄及各位大德同金星谈佛法随想4
推荐:南北传杂阿含经对读全系列点鼠标,救饥民[转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新文化运动话题: 思想话题: 中国话题: 青年话题: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