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相关主题
佛教为何重动物轻植物?时轮金刚法概说(下)zz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的比较抉择二无我讲记9/10
Re: [转自莲舟论坛]重温一下:麻叔的功能主义 --兼给RAY兄。对neohorizon等可默摈之
临时一点感想《中观精要》 五
月称论师的八大论说格鲁的中观见和时轮的本初佛矛盾么?
关于如来藏思想应成中观裏肚子饿的原因
《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6)(唯识见与中观见)如何学中观, 唯识
破魔金刚箭雨论反击萧平实对佛教正法的恶毒进攻 上Re: 说到养老,谈谈信仰和善行的重要性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觉囊话题: 胜义话题: 中观话题: 如来话题: 他空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a***n
发帖数: 1993
1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种
观点暗传给他的儿子达麦夏若,八十二岁卒。(《青史》901-902页)、(《宗派源
流》212-213页。)
达麦夏若为裕莫五十八岁时所生之子。幼时则得其父传法灌顶,十六岁时便
广讲《时轮》续经及释论,他又将其父所传之他空见传与其弟子南喀沃色。(
《青史》902页),(《宗派源流》213页)。
南喀沃色又名康萨巴,是一位精通中观的理聚六论⒂,熟练《时轮》续经大
疏论的讲演,而且园满三摩地⒃功德之大师,他传弟子是色莫齐瓦(《青史》902
页)。
色莫齐瓦是达麦夏若之子,名南喀坚赞,从南喀沃色学《时轮》经疏,并勤学
噶举派的《那若六法》⒄,得师传授要决亲自实践获得到成就,为一位瑜伽自在
⒅者(《青史》902夏)。其弟子为降萨?协饶沃色⒆。降萨?协饶沃色,早年研
习各种经论,又长期闭关修静,得色莫齐传授《时轮》的经续讲解以及一切支分,
在其初修园满次第时则获得风息自在⒇。协饶以前对《时轮》的传授,极为守
密,限制较严,协饶以后才遂渐弘传。协饶沃色弟子为却古沃色。(《青史》
902-904页)、(《宗派源流》213页)。
却古沃色的弟子即衮邦?吐吉尊追,尊号为衮觉囊巴钦布。他受到拉堆绛
(21)地区土酋的大力支持,修建了觉囊寺,宏传他空教授,觉囊派之名于是大张。
(《青史》904-905页)、(《教法源流》78页)。
吐吉尊追的法位继承者为绛森?杰瓦耶协(22)。(1204-1283),幼年曾认噶
举噶玛派的噶玛拔希为父,得到很好的教养。后来到觉摩囊听衮邦巴讲《时
轮》、《密集》经疏,尤其得到六支瑜伽实修教授,刻苦精修,获得觉验。遵师命
在觉囊寺附近建德庆寺,五十七岁癸丑年继任觉囊寺座主。萨迦豪门(23)本钦绛
多和云尊均来参拜求法。住寺八年,六十四岁逝世。噶玛让炯多吉曾为之作传
(《青史》904-905页)、《宗派源流》213页)。
吐吉尊追和杰瓦耶协共有之上首弟子为克准?云丹嘉措(24)(1260-1327)。
六十一岁时继任觉囊寺座主,先学萨迦派的显密经教,后住觉囊寺依止吐吉遵追,
吐杰去世后他又依止杰瓦耶协,尽得觉囊派的教授传承,寿六十八岁园寂(《青
史》908页),(《教法源流史》21页)。
克准弟子即有名之笃补巴(25),本名协饶坚赞(1292-1361)生于笃补地方的
班仓家。幼从机敦绎央巴叔侄学显教四大论(26);兼学《金刚曼》等密经。特别
是祥细学习了热译师所传的《时轮金刚法》。他年轻时就在萨迦大寺讲显教四
大论引起了萨迦人所不满。后来游学卫藏各大寺院,参加辩场(27),于是声名大
噪,获得“衮钦”的尊号。三十一岁时往觉囊寺依止云丹嘉措,学《时轮金刚》
无垢疏及其它教授密决,依之实修,颇有证验。年三十五岁时则继任觉囊寺座
主。他授命弟子萨桑玛底班钦和罗朱白译师二人校订改正《时轮金刚》续经译
文,他自己就根据新译本作了《时轮金刚无垢光疏释》的要义批注。其它还作了
灌顶修法仪轨教授以及星算等书,其著述甚多。他三十一岁以前还继承过萨迦教
派的法统。到觉囊后,得了云丹嘉措各种灌顶教授,特别是《时轮金刚》的导引,
生深敬信,从此便由萨迦派转入觉囊派了。他本人曾亲修《六支瑜伽》获得“命
勤”(28)园满之相,继承觉囊法座。对他空见生大定解,便著《山法?了义海
论》、《第四结集论》阐发他空之要义。一时名声大噪,从之者众。觉囊之名,
更为大显。任寺主三十余年,辛丑年逝世(《青史》909页),(《宗派源流》214
页)、(《教法源流史》22页)。
笃补巴的心传弟子为巧勒南杰,本名晋美扎巴却季坚赞1306-1386)。巧勒南
杰系蔡巴万户长赐给他的尊号。生于阿里,早年往卫部拉萨附近之却柯林寺,为
噶举蔡巴派的主寺,学中观、量论,博通诸明,有博学者之称。由于他曾住持谢通
门县境内之博东艾寺(29)。所以人们又尊他为博东班钦(30)。班钦就是大“班
智达”的意思。初不满他空见,来觉囊寺与笃补巴辩论,笃补巴广引显密经教.详
为解说,大为折服,不满之心,涣然冰释,于是便投于笃补巴门下,尽学显密教授,
特别是得到《时轮》灌顶,讲解导引,实修密决。四十九岁继承觉囊寺法座,后又
扩建白摩曲丁寺,树立觉囊派之讲风传规,从学者众,蔚然成派,称为博东支派。
五年后又离去,住持蔡伍林寺,在拉萨附近为蔡巴噶举庙。拉萨传招时他大讲传
《时轮金刚》灌顶及实修要门等,并受大绛巴大元国师(31)之礼供,一时从学弟
子甚众,为宏传他空见曾著有《破迷论》等著作。(《青史》910页),(《宗派源
流》215页)、(《教法源流史》37页)。
他的杰出弟子就是聂温衮噶白(1345-1439)他初亦是笃补巴弟子,笃逝世后
他则依止巧勒南杰。巧勒逝世后,他继承觉囊寺法座。宗喀巴大师亦曾从聂温学
《时轮》等法,聂的著作有《宗派光明严论》宏传他空见。(《教法源流史》)38
页-39页)。
继聂温衮噶白为座主的是佐钦?衮噶罗哲。(《教法源流史》40页)。
佐钦?衮噶罗哲之后为绛央?衮却桑布,他与格鲁派的克珠吉?格烈巴桑同
时代。此时格鲁派与觉囊派在教义上的分歧已渐突出(《教法源流史》40页)。
衮却桑布后为南喀却龚。南喀却龚后为多罗那拔陀罗译师(《教法源流史》
40页)。
多罗那拔陀罗译师的继任者为衮噶卓却(1507-1569)。中兴觉囊派,宏扬他
空教义。继他后担任座主的为他的高足弟子堪钦?隆日嘉措(32)。(《教法源流
史》51-55页)。
继隆日嘉措为座主的即多罗那他(1575-1635)。他是衮噶卓却的转世,是本
派中最有学识的人,著作丰富,广泛宣讲他空见。当时他的支持者为后藏地方政
权的噶玛丹炯旺布(33),第巴仁邦巴(34)对他也极为崇敬,依靠他们的势力,他在
日喀则彭措林县修建达丹当却林寺,据说寺庙营建极为庄严,造像修塔亦精美绝
伦,成为全藏之冠,他宣讲他空见,也吸引了不少群众,颇为盛极一时。当时格鲁
派与噶玛政权争夺权力斗争非常激烈,不久,噶玛派失利,政权坍台,多罗那他去
蒙古传法,格鲁派政权首领五世达赖遂将达丹当却林寺改为格鲁派寺庙,更名为
格丹彭措林寺。没收寺庙财产属民,经籍印版大多封禁。其余却隆江孜等处之觉
囊寺庙亦均令改宗,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现 在只有边远地区如四
川阿坝自治州壤塘寺、色更寺与嘉绒地区的马尔康县赛贡巴寺、卓格寺,青海果
洛自治州之贾贡巴寺、格果寺等寺庙继续传持觉囊派教法,或杂以其它派法。各
寺寺主亦仅维持其传承系统,未闻发展有其它流派。(《教法源流史》
53-63页)。
二、觉囊派教义
(二)
觉囊派在藏传佛教中可算是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觉囊派持他空见:承认有
真如本体,与藏中宁玛派的大园满(35),噶举派的大手印(36),萨迦派的轮涅无别
均承认有明空本性(37),颇为相似,不过各派又各有说法不同,但均属于“胜义
有”类。觉囊派与藏中持应成派(38)中观见的格鲁派主张一切皆空的“毕竟
空”类,则全完对立。因此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排挤。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觉囊的
见地仍来源于印度的中观派见。本来印度的中观派,在派内就有各种争论,后裂
为若干小派。但各自都承认自己是佛语旨意的正确解释者,觉囊派也说他们的见
地是遵循佛教释迦牟尼在印三转法轮(39)中的末转法轮的意旨,是究竟了义(40)
中观之教。
关于佛的三转法轮,各派亦有异说。
《土观?宗派源流》说:释迦牟尼一代教言,总结为三转法轮。初期教法为四
谛法轮,属小乘教;中期为中观;末期为唯识,此二为大乘教(《宗派源流》
19页)。
觉囊派不同意末转法轮仅为唯识教,而且主要是大乘中观了义教。《觉囊派
教法源流》说:"导师释迦牟尼佛为顺应众生根机,转了三次法轮:初为小乘转四
谛法轮,其经典有《缘起经》等等,此为因时因势而说之教,后成为争论之由,属
不了义教;中转远离戏论无相法轮,有《广、中、略般若经》等等,亦是因时因势
所说,后成为争论之由,属半了义教,末转分辩胜义法轮,有《如来藏经》等等。
这不是因时因势而说,而是宣说究竟真理,真如法性(41),光明如来藏,众生本具
之佛智等,为完全是不可退转之了义教,所以全无所诤之处(原书3-5页)。
关于判教各随所需,历来就有许多争议.据内地佛典记三时判教是出自《解深
密经》。初轮是小乘教,中轮是法性空宗,末轮是法相唯识,此二是大乘教,对于
初轮没有争议,争论较多是在中轮和末轮上,那一轮是了义教?争论的原因由于各
大论师各对佛语解释不同而产生了各种宗派。
最早解释佛语而作论典的人是龙树菩萨,约公元三世纪时人,他是开创大乘
之轨范,解释佛中轮密意,造中观《理聚论》,破小乘的色心实有论,提出缘起无
性,色心一切皆空说,他的随学有提婆、佛护、清辩等创立了中观学派,后来因各
自观点不同又出了若干支派.但都承认中轮为了义教,末轮为不了义教。后来无
着等出,不满于一切皆空之“毕竟空”说,依末轮的密意提出了色空心有的胜义
有(42)说,他的随学有世亲、安慧、陈那等亦因各自的观点不同,裂为各小派,他
们说末轮的初期是瑜伽行(43)唯识派,后期是唯觉明的中观学派,总属于“胜义
有”论派,承认末轮为了义教,中轮为不了义教。后人把龙树之门称为“空”
宗,无着之门称为“有”宗。空有之争在印度也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三时判教正反映了佛教的思想是在逐步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本来龙树开辟之空宗,无着开辟之有宗,在藏在印均称为大乘之二车乘,喻如
日月二光或称世间二眼故空有二宗是相辅相成的,不应有高下之分。(《宗派源
流》1页)、(《知识总汇》中553页)。
关于无着的学说,在印在藏大多都说为是唯识学,觉囊派不承认只是唯识,认
为无着世亲是解释佛的末次法轮,提出如来藏和自觉智(44),属于大中观的了义
教.他们就是随行无着所倡导的胜义有即他空见的中观学说。西藏的学者们对无
着产生误解,主要是他们没有把唯识和唯觉明(45)(不二智)分开的原因。因此他
们独尊龙树认为是中观正宗,贬低无着认为只是唯识而不是中观派。(《知识总
汇》553页)。
觉囊派的看法认为这些学者对中观的理解还不全面。多罗那他把中观分为四个
层次:一、共通中观;二、大中观;三、中观不共义;四、秘密义。(一)共通中观
只承认缘起性空,胜义世俗皆无自性空,佛护、清辩、解脱军、静命皆属这一观
点,他们说中转法轮后宣说之《般若经》等为了义经。龙树为解释经义著《中观
理聚》等论成为中观派的最大权威。末转法轮各经都是不了义经。共通中观唯
主“空”义,后来发展成为应成派则主张诸法自性皆空,唯名言安立而有,胜义世
俗一切皆空的“毕竟空”论。(《他空精义》232-233页)。
二、大中观主胜义有的他空见,觉囊派自认在藏就是他们的这一派,大中观的
根据的经典方面有:《如来藏经》、《大法鼓经》、《央掘魔罗经》、《胜曼
经》、《妙臂请问经》、《大般涅 经》、《宝云经》等究竟了义诸经。阐释
经义的有:弥勒、无著、世亲等的著述。弥勒在《现观庄严论》里略提他空之
义。在《经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性论》等中作了详细解释,在《宝
性论》中更详细为决择他空之义。依觉囊派说,龙树亦说他空见,他在理聚论中
为除常边,成立为空,在赞聚论中为除断边,成立为有(《文选》165-166页)。如
《法界赞》中亦提出胜义不空的中观了义思想。陈那、安慧更发展了这种思
想。从上述经典来看不仅宣说有唯识理论,并提出了法界真性,如来藏,不生不灭
等(《二谛论》19页),且是开创了中观了义之宗(《他空精义》232-255页)。
龙树无着的他空思想传入西藏由素?噶瓦多吉译师和赞喀布齐等人所翻译,
觉囊派先辈所继承,到了笃补巴时则更为发扬光大(《他空精义》234-237页)。
三、中观不共义,提出了如来藏,指明此即佛性,一切众生皆具。这佛性就是
指常,乐,我、净、正、真、善。(《文选》)154页)。又说此为法身。
四、中观秘密义,提出佛本具有身智(46)一切德相,并提出了“法界”
(47)、“法身”这些概念。法界不是一般概念所说的空,它是出生一切法之界,
尤其是胜义法界指的是一切涅 功德之所依。法身说明此为佛之身、智万法之
所依。皆为胜义有。(《他空精义》)241-245页)。
染法空了,净法不空,此本根不变,因它为胜义智慧善品之根,属胜义有。自
认为这就是究竟的了义大中观。
觉囊派的大中观,实际是在唯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唯识提阿赖耶识(48)是
有为法,只能含摄染法,他们改提如来藏,是无为法(49),染净兼摄。
为表示他们的教义是本自佛语经教,还提出了四依不依:依法不依人,依经不
依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他空庄严论》148-149页)。又引《楞伽
经》说;依于唯识理,不观察外境,依于无相理(空宗),始知超唯识,缘于缘真实
(有宗),又超过无相,非有相瑜伽,不能见大乘(《了义海论》274页)。他们主张
的胜义有,就是有相瑜伽。
觉囊派对三法轮的看法
初转法轮──四谛法轮──小乘色心实有(色心并重)──重世俗有─┐
│─自空不了义
中转法轮──无相法轮(中观)──色心皆空──胜义世俗皆空 ──┘
            │初期──法相唯识──色无心有未明提胜义有──
半了义未转法轮──分辩法轮──┤
        │后期──究竟中观唯觉明──如来藏──胜义有
── 他空了义教
(色心并重,现空双运,乐空双运)
(二)
关于他空见。觉囊派提出“自空”和“他空”这两个术语。什么是自空?
说世俗诸法各以因缘而生,缘生不会有自体,仅是世俗假有。自己本身空者名为
自空”相反“自己本身本具万德而不空者,则为胜义有,加在胜义上的东西如他
世俗二执离戏(50)等皆空则名为他空”(《二谛论》3页)、(《知识总汇》中550
页)。自空、他空是对待来说的,说世俗是自空胜义当然是他空了,"他空”换言
之就是承认胜义不空,"胜义有”反对“毕竟空”。这个名词在印度的佛典中是
没有的,觉囊派为了显出他们的不共宗见(51),故特立此新名。
他空见不仅是依据印度的经论,纯属理论问题,他们他空见的来源,还是由于
实际修证所体验出来的。
胜义有论是来源于印度,他空见之名始自裕莫?木居多吉。他在修密乘的
“时轮六支行”时,见到空色的天身之相由内显发,乃众生因位本具(52),以此为
据,倡说他空胜义谛恒常不变,由他秘密传到衮邦巴?吐杰尊追,著《时轮心要本
释》和《瑜伽六支导引》。到笃补巴?协饶坚赞时始广为宣讲他空见,其本人著
有《了义海论》等,广引显密经教,证成其说。又后巧勒南杰著《广略破迷论》,
聂温?衮噶白著《宗派庄严论》,多罗那他有关他空见的著述更多,不胜枚举,于
是他空之见遂广为传播出来了。(《宗派源流》213-217页)。
他空的理论如何建立的,他们提出三空说。三空说出自《经庄严论》(《二
谛论》4页)。
首先弄清空的概念。什么是空,什么是不空,空的是什么,应当分辩清楚,于
何物上无有何事则此事空,而其所余者则为不空。(《了义海》
242,247,246页)。因此关于空性提出三种空性来进行观察。三空性有:无物空
性,有物空性,胜义空性。一、无物空性,指虚构的幻想抽象的概念,如方分、时
间、大小,美恶等空无实质可得,这是一种空法,二、有物空性,指一切因缘生法
有实际事物作为条件,但是缘起无自体可得,这又是一种空法。空的情况大概可
以概括为这两种。任何事物均有两面,空的反面就是不空。三、胜义空性,胜义
是离戏而空。空的什么就是离戏,胜义本身不空。离戏就是离开加在胜义上的断
常有无诸边执和二取有相之法(53)(《知识总汇》中547页)。胜义空性具足一切
胜义善品是诸法之本性(《文选》102页),它既不是抽象的空,也不是缘起的无自
性空,而是恒常不变之实相。此实相有种种异名,如真如、自觉智、空性、胜义
谛、智慧、法性、法界等等,此为慈氏(有宗)和龙树(空宗)之所共许(《了义海
论》295页)。
《知识总汇》说智慧法性,其体本自元成,永不变易,不空常往。(原书中547
页)。《经庄严论》云,知道无物空,又知有物空,知自性空后,方谓知空性(《他
空精义》241页),(《二谛论》4页)。
再从二谛来看空有问题。二谛即世俗谛与胜义谛。世俗谛指世俗诸法,在世
俗心中认为实有,故名世俗谛,然皆是生灭变化,虚妄不实,是假有之有为法。
胜义谛在智慧观照中见为实有之法,则为永恒不变之真实,故名胜义谛,是真有
之无为法。觉囊派特别强调胜义有,说它是常恒、坚固、雍仲(54)离戏、寂静、
园成、自性成就、实义有、实有等(《了义海论》189页)。
无物空和有物空属世俗谛,均无自体是自空,属空。胜义空、属胜义谛自体
不空,而是他空,属有。按觉囊派说凡缘起性空有为法皆是自空,非缘生之无为法
是他空。就“有”的方面来说,世俗谛属名言有,假有不实,而胜义谛则属真有,
永恒真实的有 。
│世俗谛─┤无物空│
空 │    │有物空├──自空──有为法──空
(性)│
│胜义谛──胜义不空──他空──无为法──有
│世俗谛──假有(名言有)──有为法──空
有┤
│胜义谛──真有(真如体)──无为法──有
龙树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那么非因缘生之无为法,当然就是不空
了。所谓空性,空的是因缘生法和无有自体之自空。本然智慧、法性元成非因缘
生法,是无为法,本具万德自体不空名为胜义空性(《知识总汇》547页)。他们的
胜义空,即指佛的身智等,实际是不空的,智慧法相是佛本具,故不可空。
胜义空就是胜义不空,胜义具有二相即不生灭,不垢不净。胜义是无为法,
无为法不空。若有为也空,无为也空,则有为无为成为一回事,没有分别了。所以
笃补巴说“离去因缘生法(有为)之法性决定是有”(《了义海论》527页)。世俗
虚妄不实故说空,若胜义也说空,那么胜义也成了虚妄不实了,故胜义是有。
再从三性来看,空有、真妄的问题,三性有偏执性,依他起性、元成实性。三
性非全为唯识之说,见于慈氏后论中(55),属究竟中观之见(《二谛论》20页)。
三性各从世俗胜义二谛两方面来看,偏计执性为假名有,虽世俗中亦无,属无
物空;依他起性,依他因缘条件结合而生为实物有,世俗中有,属有物空,此二皆妄
皆空。园成实性,空去执着戏论而自体不空,因其具足一切善品,为胜义有。此
有为偏计,依他二者之根是有,不可空此则为真如有。(《他空精义》241页)、
(《二谛论》13页)。
为什么要用三性三无性来决择他空见?主要决择什么是可空,什么是不可
空,偏计空后之根为依他,依他空后之根为园成,园成则不可空,不可空的就是诸
法之根,则为有。世俗之法以阿赖耶为根,赖耶是依胜义而存在,以胜义为根,因
赖耶亦非真根,赖耶空后,其真实之根为胜义真如。称为根中之根。此根则不可
空。笃补巴说,偏计,依他生灭无体,此二空后之根即园成实。离开世俗心之根则
为真如,真如亦名法身、法界,法性等等皆为异名(《了义海论》249、275、527
页)。
此根从本即有又称为本根(《文选》213、223页)。
法性不变始名法身,法身具备佛的一切功德乃佛本具,非由修来,众生有佛性
故众生也本具法身为一切功德之所依。
法界是诸法之界,诸法虽无自体,但有所依之本,即依存之处,法界则是万有
依存之处。否则成为断灭,则不能维持诸法之连续性。
宇宙万有刹那生灭变化,无自体,万有空了剩下来空不了的就是真如法性。
是法性胜义,无论说空,说有,或说真如自性,万有都必须要有个统一体,作为归属
之处,这统一体一定要是不生不灭,无变化,无为,真实存在之体,这真实存在体,
就是胜义有,自体不空而是他空。真性是不动的不能随万有变化而变化。人类就
是为摆脱有为的生灭化规律和因果的支配追求不生不灭的真理境界,若无此真
性,则学佛何用?
觉囊派承认有空性,那空性只能是因缘生法,是虚妄。真实之法是胜义,胜义
即园成实性,无生灭来去,作为诸法之法性。笃补巴说,胜义园成实,不管佛出世
与不出世,法性和诸法所依之界而是常在(《了义海论》266页)。决不可说空。
此语亦见《楞伽经》(楞讲168页)
一般中观还提出三无性说(56),这是自空论,只能决择诸法无自性,本派胜义
有,非是无性,是离言法性。
园成实就是胜义有,自体有,自性光明,自性俱生智,自性清净,自性而住,自
性元成。他是法身、法界、真如性。界智无分别自证自明之胜义谛,是法身无边
功德之本性,是非空非不空之大空(《了义海论》261页)。若胜义只有空性,即无
佛一切智慧德相之所依─法身,亦无报化身,佛性成断灭。故法身之空名为一切
种相之大空,可见非毕竟空,乃真空之妙有(57),所以他们认为应成派一切皆空乃
是无遮(58)顽空、断空,其根断了。《金刚曼续》云: "空性和觉性,皆本性常
住,为瑜伽所悟,非乾慧行境”。(《文选》303页)。所谓万法之根的园成实性,
是什么?就是自觉自证之智,即本体法性,明觉自明之相,不二智,从本以来则为诸
法之本性本自元成(59)(《知识总汇》557页)。自觉自明之智即吾人之灵性,灵
明妙觉,它是不空是胜义有。因它为无明二取实执所垢污,起种种虚妄分别,轮流
生死。垢污去后灵明现前,自证自明。灵明觉性,就是佛性,承不承认众生有佛
性,就是承不承认有真常本性的问题。
┌ 偏计执性 无物有 世俗中无(倒依世俗)安名有────┐
三 │                         │
│     │
│ 依他起性 有物有 世俗中有(正世俗)──唯识有,假  │因为虚妄不实──自
体空,
┤       有(依他因缘生法,由无明他力所生境相 ─┚自空,有为法──世俗
谛──空性

┕ 圆成实性 离戏有 世俗中无,胜认中有──真实──自体不空,无为法,他空──
胜义谛──有
唯觉明有,真有
┌世俗谛──自空──阿赖耶识──妄心
如来藏   │
(心体) 二谛┤
└胜义谛──他空──阿赖耶智分──真心
觉囊派承认他们是中观派,所谓中观就是不堕二边(60)。他们说,世俗所现
不加省减,不堕断边,胜义实相,离诸戏论,不堕常边,此为中观,因之二谛双融
(61)。智慧不执任何法之相,不堕常边,大悲为利他故广大积资不随断边,此为中
观道之二谛双融。离一切戏论形相获证法身,不堕常边,二种色身在轮回未空间
作调伏上下化机利生之事,不堕断边,此为中观果之二谛双融也(《知识总汇》中
559-560页)。又说承认偏计,依他,因缘生法不堕常边,园成是无为法非因缘生,
不堕断边(《了义海论》253页)。或说离世俗本无而执为有之常边,胜义本有而
执为无之断边。
(三)
觉囊派所说之胜义有,具体指的是自心本性的如来藏。如来藏为园成实,园成
实具有三相,光明、自觉(自证),离戏。(《知识总汇》中511-544页)。此为诸法
之法性。如来藏就是法性、觉性、佛性。佛与众生同具,它名为因时果时无有分
别之见,此为胜义法性。“胜义法性是何者?非是冥顽乃觉性”(《了义海论》
233页)。
法性周遍法界,含裹十方,如来藏如虚空,非任何所成,常不思议,本自园成,"
遍”指空明法性遍一切法。
如来藏本性光明,有时说“空色”,或“空色光明”。自觉,指自心本性(灵性)。
离戏指本来清净,远离言思戏论,在密乘中还加“大乐”。光明大乐均为佛的受
用境界,成佛非成一个寂灭无为,故说胜义不空。
觉囊派说如来藏“遍”一切情器(62),虽说如来藏如虚空,但非空空洞洞之空,如
来藏是法身,有自觉智,能遍照一切情器世间是界觉无别之光明觉性。
如来藏何以能遍,因为如来藏是万有之法界,没有一法不包括在法界中,万有
包罗在法身,法界中,平等园融。(《文选》224页)。故如来藏又是万有之所依或
根子,在染为染根,在净为净根,染净均是如来藏一根,此根名为元始之根。这是
染净同源的思想。
如来藏为万有之根。在染时之根则名为阿赖耶识,为无明种子习气杂染之依
托处,是烦恼根,阿赖耶为有为法,随万有生灭转变,故转识成智,妄识自空,作为
万有所依之根本是无为法,不变动则恢复本面,所谓阿赖耶有识智之分,转识之
根,称为净根,染净都是一根,又名为根之根,实即仅是一如来藏分位(63)所立之
名,所以并没有有为转为无为的问题。(《文选》207页)。
他派说佛只证寂灭,则成佛只证空性,胜义世俗一齐空,成毕竟空,把如来藏也
空了,世俗万有失去依托之处,前后世业力谁来负荷?佛性的身智归空,即佛性成
为断灭,无智无德(64)成佛何用?求出离解脱,契证佛果,皆成无有意义之事。所
谓寂灭是指忽尔垢障清净之相,非是寂灭断空。
故如来藏为万法之根,绝不可空,如来藏遍情器,但它是无为法,不参加有为之
万法的造作,故如来藏对万有,也不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如来藏如虚空,非空无一物,有智慧不二智,此为本具,非缘生法,若因缘生法
终有断灭。故如来藏智慧则为甚深之空性,乃真常之自性(《了义海论》234、
236、238页)。为本元之法界。
如来藏自性为自觉智,或称不二智,此即众生之觉性,佛与众生仅是迷悟之
差,他们说二取空后之根不可空,如证二取空,谁知证了空性,知此即是自觉智,若
无此智则成顽空(65)断空。自觉智是有,此颇苻合诸大续部(66)之旨趣(《知识
总汇》中550)。能所二取,是虚妄分别,是客尘,有始有终之法,属自空。而剩下
的即此自觉智,属本具,真常自性,是为如来藏脱去所裹秽衣,离去世俗之染即为
胜义如来藏。如来藏之自觉智即为佛性,是由悟得来的,不是由修得来的。
龙树说,轮回与涅 ,无有稍分别,涅 与轮回,亦无少分别。“忽尔垢所障,
除障即成佛”(《了义海论》46页)。指一悟即了。《密严经》云:"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阿赖耶摄持之功力,即如来藏之功力,
阿赖耶是真相识之所转变,真相识即如来藏,《楞严经》说:"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是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园,含裹十方”。一切虚妄分别去了,才能显露出如来
藏包含宇宙万有之真机的真本面。
说毕竟空者,认为一切皆空,他们忽略了如来藏的秘奥和自觉之妙智。不管
真妄心,心皆非若木石,有灵明妙觉,称为不二智,即明空双运之智也(《了义海
论》233页)、(《他空精义》234页)。
以上这些说法与宁玛、噶举颇为一致,但如何契证,宁玛噶举是主张顿悟,而
觉囊即认为须通过密法的甚深方便始能得悟。
(四)
觉囊派的其它教理。觉囊派的教法大多来源于萨迦,所以觉囊与萨迦在观
点上较为接近。他们是从唯识学发展起来的。觉囊派的教理中提出五法三自性
说法,此乃出自《楞伽经》, 但为唯识所宗。三自性即偏计执性等已在前而提
过了。五法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提五法三自性为了建立他们的解脱理
趣认为众生的妄想自性即遍计执性,都是由于执着事物的名相和事相而起。所谓
执着名相,即执内外诸法之假名(概念),假名安立,构成概念,所谓着事相,即着概
念,确有内外诸法之事实,皆由妄想分别所生,不知这些都是依他因缘而起,名为
依他起性,是缘起生灭之因,如何求得解脱则要证成园成实性,那便是舍离名相和
事相的妄想,内证圣智,即得到自觉证智,由此便能证入如如之境。这如如境界
就是园成实性。现前的这一些五法三自性的法相,始终不外一心,只悟自心,不向
外求即可契证圆成实性,所谓正智,是由识转智,得自觉内证圣智,以正智观察五
法三自性的法相,则本性完全显露,则为如如之境,此如如即是本觉法性。
觉囊派不承认五法三自性为唯识学,说此广见于末转法轮的经典之中。笃补
巴说,若说五法三性是唯识见,那么《般若经》亦多谈三性,《般若经》应成为唯
识的经典了。三性之说亦多见于《辩中边论》(《了义海论》265页)。
五法三自性是决择(67)二种无我的,通过观察名相所构成之三种妄想空无我
和法的存在,离二执后则可彻见自心本性
又觉囊派所说解脱理趣,关于对所依根和能依根的认识,他们把宇宙万有世
出世法归纳为二十五法,此出自《大盘涅 经》、《大法鼓经》、《央掘罗魔
经》等。二十五法的分法之中二十四法为世俗法属有为能依,余下一法为胜义法
属无为,为所依。他们又说一切法都可以总归为蕴、界、处三科。蕴中之色蕴,
处中之心意,十八界中之内法界,概括起来则万法总不除色、心、及不相应行三
法之外。具体分法:
蕴、界、处三法
│由五蕴中之色蕴开为大种,情身色,器世色三法 ────────┐
│由十二处之心意开为心、意、识三法
     ├──皆依各种因缘而生,有为法,二十五所知
│由十二处之法处开为事相法、性相法、无实有法三法
│  世俗谛,虚妄,自空 ────能依
(二十五有) ┤由法处开为受、想、行三法

│由性相法开为假立境、假立时、假立自性三法

│由无实相法开为无他变实有、依实有所成之实有、无不变实有
─┚
│三种性道,共道(声闻)不共道(独觉),佛道 ─────── 三修学次第
所知
│无为法──本元界光明如来藏,无为法胜义谛,真实,他空 ──── (二
十五法万有)──所依
二十五法之建立,主要在通过蕴、界、处和心意识等人,法两方面的分析观察来
决择人法皆仅是假名安立全无人我法我可得,实际存在的仅是由蕴界和合之产
物,并无实体。换言之客观物理,影响主观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现象
或作用,并无实有可得,所谓人法之我皆假名安立,于是可以悟到人法二种无我
(68),清除二障,证二空智(69),但二空后并非空得全无所有,故在此基础上可以
彻见万法之所依,自觉自明自然智,现证胜义法性本元之实相,和光明智慧之法
性。以上是概略叙述,欲求详细,请阅多罗那他著《修心讲义》、《讲解甘露》
和藏文本《文选──觉囊派》等书。
又觉囊派总的教义,即其因、道、果三者之建立。一、关于因,认为众生欲
求佛果,众生因地本具光明如来藏之佛果,佛与众生所具无二无别,此则所谓因地
果地无别之见。肯定众生因位本具有佛性,但众生由于忽尔垢障虚妄分别,障复
真性而不显了。故需离戏无分别智,破除分别实执,分别实执犹如垢衣,光明如来
藏本觉妙智犹如宝珠,除去垢衣则珠光之自然本有智慧觉性显露闪耀。二、关于
道即除障之法,总有两种对治法门,一依显教道:破人法二种无我,清除烦恼及所
知二障,通过加行道等五道十地修行,至九、十地时始能初证离戏光明法性,悟清
净如来藏。但此须历劫修行,不能园证佛果。第二则依密乘道之殊胜方便和上师
密决,束气归脉,彻底清净障复如来藏上无始以来所积业及烦恼和无明种子习气,
故制心而外还须制气,本性犹如虚空,分别实执犹如云雾,云雾去后虚空仍旧,悟
此本元心性,一切现成但须保任,无修无治任运自然,密乘即入无有分别离戏大智
大手印三摩地、即所谓空色大手印之双运三摩地(《文选》333页)。三、关于
果,若此内界中因地果地无别之本有妙色光明智慧获得现证,则法身本具一切身
智德相尽皆显露,本具身智无增无减,此胜义自然智,果因无别,果因一体(《文
选》)290 和 326页)。笃补巴说:众生因位之如来藏与佛毫无差异(《了义海
论》28,29,30,53页)。此则果因无别之见也。
(五)
觉囊派的实修。觉囊派的实修方法亦重显密兼修,除了在见解上是依他空见
的解释外,其修法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萨迦、噶举、格鲁、宁玛都无大差别。
在显教修心方面亦须修前行支分之各种缘想,如观人身难得,死无常,轮回
苦,深信业果乃至皈依,发心,小乘之出离心,大乘之菩提心,勤行戒定慧三学,六
度以及止观法门等,这些与藏传佛教其它派别的观法完全相同。
他们认为只修显教的止观,观蕴、界、处等皆是假名无实,可以证得人法二
空境界。但即此空,仅是自空境界,尚未获见空明乐空的不二智的他空境界,佛的
身智功德未能显发;若无身智功德,则即身不能成佛,因此尚须结合修密教的果
乘,即显发佛的身智法门。自空,不是了知即空,自然而空,若无密乘的风脉修法
(70),执着束缚之无始熏习不能断除,故须修圆满次第风脉修法才能断除。
密教方面也分四续部,作、行、瑜伽和无上瑜伽,总为上下二部。上部即无
上瑜伽,其中也有父续,母续,不二续,本尊有胜乐、密集、大威德、金刚持赫鲁
迦等。依本尊修生圆次第、修幻身、光明、双运等,这是藏传佛教之通规。不过
本派特重本初佛时轮金刚的六支行。
密法的首要就是要承认众生是佛、众生皆有如来藏,如来藏的功德,光明、
大乐、离戏不二等在众生因位时不易显发,因为这些是瑜伽者及佛所行境界。必
须依时轮六支行,才能证得空明(71)双运、乐空双运、果因无别之不二智,逐步
获得果位。故必须显密结合。他们说他空见与密乘见极为契合,承认此见是融通
显密之大见。他们说要通过密宗修法才能证明他空见之是否正确。这指证明佛
的功德都是本具,是胜义实有,引《桑布扎密经》证明众生身中皆住有如来藏,遍
一切有情,自心本性就是光明自觉的如来藏本面。“世尊金刚持?赫鲁迦(72)之
自性遍于一切虚空等等”(《二谛论》19页)。引《密集胜曼续》证明“五蕴即
五佛,五大(73)即五佛母,认众生之身即是智慧本尊佛”。十二处、十八界均为
天身自性。甚至连“本尊、坛城、种子字,(74)印契(75)等均认为是自心本具,
什么胜义三宝,(76)百部天尊(77),共一意趣”(《土观宗派源流》220)。谓世俗
空了,其根为胜义,具体就是天身、明咒。“佛在身中住,其他处即无”身有无余
大智慧,此智超出声闻、独觉之最殊胜智慧,佛的功德为众生本具,此指佛之一切
智慧法相,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皆为本具并引据大量密经而为证成。
他们求证的就是如来藏的实相本来双运智,即不二智,(《知识总汇》548
页),或谓证空色大手印,空色光明,离戏光明等。
他空见具体贯彻在密乘中即修不二智与空性,即修明空双运与大乐和合。此
称为乐空双运,或称为密乘之他空大中观见,指出“一切诸法之本性即心性光明,
空去一切戏论及形相,自己本体法性妙觉,具有自觉之性,是本自元成”(《知识
总汇》中557页)。认为此为密乘中甚深中观之见。未修密前入坛场,灌顶,受三
味耶戒,一般密乘事相与各派相同。具体做法是在观想天身时从空寂中所出种子
和印契明现于六根六尘上,所谓“空”者指若对此明现取相执实,即不超出轮回,
不执不着,不起分别,可阻妄念起动。属于涅 。但尚未离有毒之性,故应修明空
双运,即明现之时即空,即空之时而又能明现,此为明空双运之见,或轮回涅
(78)无别见,这时,境成现空双运,心成明空双运,从定起时仍不离佛慢(79)。上
系有相瑜伽(80),还应修无相的圆满次第。修空色光明,将天身,坛城在整持,随
灭(81)二次第中清净。则全无所缘而住,此则名为禅定。在此境中可以阻止自空
之分别戏论。然此尚未亲证自觉智,还须修空色大印(82),乐空双运(83),由燃滴
(84)力引生四喜俱生喜乐智(85)亲证如来藏之实相(86)光明大乐,则本来真性及
佛所具之智慧德相皆全部显露出来。
又觉囊派的特法──《时轮六支行》之修法主要是修空色大手印。一、收
摄,其它派密法指如临终时四大五蕴之收摄,觉囊派则指三种远离(87),使本性由
根尘中解脱出来,进入三空境界,初见空色光明,即法身本有妙色。二、禅定,心
住于所缘之空色光明,初证光明由内显发他空之真实性。所以他们特重空色光明
之观察,不过,觉囊派说这种色相是内界胜妙之空色乃圣人所证境界非一般凡夫
所见之粗色尘(《文选》111页。三、命勤,由金刚诵收纳全身风息,强制进入中
脉,用宝瓶气,封闭上下二门(88),可以得自在风息,控制四大。四、持风,由修风
脉明点之枢要,掌握不坏明点(89)风息可以主宰生命。五、随念,修燃滴四喜
(90),初证乐空双运智。六、三摩地, 空色与大乐融成一味,入乐空双运定。通
过上面修法则可现证三身圆满正觉而成佛(《知识总汇》下429-453页)。
三、觉囊派的特点
觉囊派承认“胜义”有,即承认有真常本性,这一点与宁玛、噶举、萨迦相
同,但宁玛、噶举承认是真本性,无相寂灭非空非有,则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
非断非常,不断亦不常之意,更无有自空他空的词语,但觉派则认为胜义有,说得
太实,可能就有问题。他们与格鲁应成派主张胜义、世俗皆是缘起性空,"毕竟
空”成为针锋相对之教敌。这是空有之争在藏传佛教中的继续。
宁玛、噶举,萨迦承认真常本性其体但有空明,至于本性德能,则属体的相用
(91)之事,相用就是佛的智慧德相,妄用则为三有轮涅,用可随缘,但体即是一而
不动。相用所化虽有,如幻,非实有。觉囊派认为佛的智慧德相属本具,亦是胜义
实有(《他空精义》236页),乃至推到密乘的本尊,坛城,印契,种子字等皆属本具
实有,那胜义有成为有形有实物,有定处的了。这点颇引起各派争议。宁玛、噶
举均认为除空明外均为幻化,非究竟真实。笃补巴说: "法身功德是本具,非缘生
法,是无为”。格鲁派不承认如来藏,更不承认什么本具功德,应成派认为从色法
(92)乃至一切种智(佛)均是假名安立。佛的一切智德均是由培积资粮(93)缘起
所生,他们认为本体就是绝对的空,承认胜义有就是涅 实有论。觉囊派批判这
种空是把一切有为无为皆空,空无所有的顽空,是无遮断空,世俗空,是真性绝灭
论。法身本具一切功德,属智慧观照之境,非凡情可以测度。(《他空庄严论》
149页)
二谛是一法的两面,他们的世俗自空论,是把胜义和世俗完全分开,二谛应当
是同源,宁玛派认为是真妄是体用元成的关系,噶举认为妄念为法身波是俱生的
关系,都是真妄同源论,觉囊派虽说如来藏是万有依托之根,但是世俗自空,使真
妄隔绝了,这就是他们与他宗不同之处。  还有,觉囊派是从唯识发展起来成
为一派自称为大中观派。他们和唯识不同之处是唯识承认外境是无,内心实有。
觉囊认为否认外境可以破小乘微尘无分的实有论,立识有作为万法所依之根,可
以破中观的一切皆空论。但“识”亦是世俗心,世俗假有无实,是自空,执世俗有
实属常见。又说一般中观立缘起假名,无自性是毕竟空则全无所依之根,执胜义
空,属断见。他们认为世俗空后必有所依之总根,此根则最初法界,本元光明之如
来藏为胜义有,此根不可能断。“世俗空可以除常见,胜义有可以除断见”故无
论中观唯识皆未能离断常二边,本派才是远离二边之了义大中观,作为本派的不
共之特点。
《土观宗派源流》代表应成派批判觉囊派“如来藏遍一切情器,恒常坚固”
(该书119页)说这同外道梵声论(94)的梵我相似。其实觉囊所说如来藏光明觉
性,重在证悟自心本性,并非求证外道之神我(95)。如来藏虽为万法所依托处,但
它是无为法,并不安排主宰世间一切万有,不同于梵神。该书又说觉囊说解脱世
俗自空唯余胜义,为神我独存,类似外道数论派(96)(该书119页)。详细研究起来
数论所说之神我系一种未离业识之世俗我相,这样的精神实体,如何能与解脱了
的无我的真如本性相比。而且觉囊派说的解脱是“断去业烦恼不令新生,旧有者
皆令其从速现行,如此三界轮回之苦尽后觉性无垢清净,此则名为解脱”(《讲解
甘露》383页)。似乎与土观所说神我独存并不相同。
觉囊派在建立宗见理论上,似有偏颇之处,故引起非议,但他们说胜义有也非
全属理论,而是通过实践证验的。宇宙内包罗有色心二法(精神和物质),二法必
有一个最高的依托处,色心万法,生灭变化无常,此依托处必是真常不变的。说依
托处是什么?觉囊派属心宗,必然认定是心,此心指真心。他们的《时轮》内、
外、密三世界(97),都包含在密世界的心中,这心就是清净的如来藏。因此如来
藏成为了万有的本体了。认为有个本体即等同于梵论的外道,觉囊派对世俗一切
法承认是缘起,不承认有什么创世主,如来藏的提法或者与梵论派相似,相似不等
于即是。不能就某一部份相似就指为是什么,那么小乘同于胜论(98),唯识与密
宗同于数论,中观应成派同于遍入天派(99),中观自续派同于自在天派(100)(
《他空论》159页)。
如来藏万有所依,万有是缘起所生,没有主宰者,如来藏不是生万有,更不是
什么精神实体,这样认为就是外道的“梵论”?
他们说有真常本性胜义有,即指为是外道之梵我,那么内地的天台,华严,禅
宗均为心宗(101),共同承认有真常本性,岂不都成了梵我论的外道了么。
注释
(1)衮邦: 衮邦意为舍弃一切世务之人,是敬称。加在本名前。
(2)衮钦: 衮钦意为一切智,系佛的尊号,此作对人的敬称。
(3)六支瑜伽: 为《时轮金刚》的圆满次第六种修法,详见本文。时轮金刚为密
乘无上瑜伽部的本尊之一。
(4)大中观: 这是觉囊派的分法。把中观派分为一般中观和大中观,一般中观只
谈世俗胜义皆空的自空论,大中观谈世俗空,胜义有的他空论。
(5)裕摩: 地名在后藏乌郁境内。
(6)瑜伽行者: 修行人。
(7)卓敦: 卓西藏阿里的地名,敦意为法师,卓地法师。
(8)要门: 要诀窍门,简短者可译为口诀,若属秘密教授可译要门。
(9)密集: 密乘无上瑜伽本尊之一。
(10)乌郁: 后藏一地区名,现为南木林县一个区。
(11)空色天身: 空色,是无而明现之色相,非一般粗漏色尘而是佛果地之最胜妙
色,天身即佛菩萨的身相,空色有时指光明。称空色光明。
(12)相好庄严: 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作为庄严。
(13)如来藏: 指清净,光明,妙觉,大乐之心,为佛与众生本具之心性。详见本
文。
(14)胜义有之他空见: 胜义有,指最真实的一种存在,他空见,指其他一切皆空此
真实存在则不空,详见本文。
(15)中观理聚六论: 《中观》、《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
论、》《精研磨论》、《宝曼论》等六论,为龙树菩萨所作。
(16)三摩地功德: 三摩地梵语,入定的意思。
(17)那若六法: 为噶举派那若巴所传无上瑜伽圆满次第中之六种修法: 拙火、
幻身、光明、梦境、迁识和中阴。
(18)瑜伽自在: 即对瑜伽法已全部掌握了。
(19)绛莎: 地名,在后藏。
(20)风息自在: 可以打通脉轮,气心自在促成开悟,且能出现神通。
(21)拉堆绛土酋: 拉堆绛即今日西藏日喀则专区的定日县,元设有万户,由当地
土酋任之,子孙世裔,成为该地区之首领。
(22)绛森: 译言菩萨,此作对人之敬称。
(23)萨迦豪门: 萨迦政权统治全藏时,绛多,云尊二人均曾担任万户长的大官职
务。
(24)克准: 克指博通教理,准指戒行谨严,这是对人的一种敬称。
(25)笃补: 西藏阿里的一个地方名。
(26)显教四大论: 中观、量论、律论和俱舍等四大部。
(27)辩场: 汇集僧众进行经论辩论的场所。
(28)命勤:用呼吸强力控制生命气息的一种密法。
(29)博东:在后藏彭措林至夏格丁之间的热曲河谷内。
(30)班钦:班,班智达,印语,博学意,钦,钦布为大,即大博学者,是一种敬称。
(31)绛巴大元国师:绛,指拉堆绛,元时曾设万户,其族人中可能有受过元朝敕封
为国师的封号。
(32)堪钦:堪即堪布,为寺庙的一种职称名,钦即大,大堪布亦为敬称。
(33)噶玛?丹炯旺布:公元十七世纪的后藏曾经出现过一个地方政权,称为噶玛
政权。他是这个政权的头首,历史上又称为藏巴汗。
(34)第巴?仁邦巴:公元十四世纪时西藏地方政权首领帕木主巴时之寨官,元曾
封为行都指挥司,子孙世袭,遂成为当地之头首,习称第巴。
(35)宁玛派的大圆满:是本派密法中的最高法名,是明心见性的法门,大圆满的思
想是指自心本性,具有空明二分,宇宙万法莫不包罗在此空,明之中,无欠无缺,故
名大圆满。
(36)噶举派大手印:也是噶举派的无上大法,有离戏大手印和乐空大手印之分。
大手印即指自心本性实相,即是空、明,悟了空明见性成佛,故又名空明大手印,
或实相大手印。乐空大印是通过方便引生空乐俱生智而现证成佛的法门。
(37)明空本性:本性即本有的觉性,承认此性有明空二分,本来即有,故属于胜义
有类。
(38)应成派:印度中观派中一个支派,承认胜义世俗万法皆空,唯有名言。不自立
宗,唯随敌所许而指其过,常用“应成某过”一词以破对方,故名应成。
(39)三转法轮:此指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总结起来大约可分为三个大时期。
(40)了义:对不了义称为了义。了义即直指究竟而说,不了义即从权达便而说。
(41)真如法性:性无虚妄曰真,常住不改曰如,此性即众生之本性,亦即佛性。
(42)胜义有:胜义对世俗言,胜义意为真实义,从究竟真实的角度来看,诸法是有
本性的。唯识派所说之胜义有为“识”,觉囊派所说之胜义有为“觉明”之本
性。
(43)瑜伽行派:瑜伽,相应义,谓若求与理相应,则必须通过观修,故瑜伽派即观修
之派。通常指的是唯识派。此派承认万法皆为识变,只有内识而无外境,执识是
胜义实有。
(44)自觉智:自心内证之智,即觉性,或称不二智。
(45)唯觉明:承认万法皆为假有,唯有觉明(觉性)真实。
(46)身智:身指佛的法、报、化三身,或加体性身为四身,智指佛的大园境智,平
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五智。
(47)法界:为万法之界,没有一法不属于法界,从法界中出,又还归法界,无始以来
即为诸法依托处。或称诸法之根,或名法身。
(48)阿赖耶识:唯识所说之第八识,译名藏识,此识能含藏一切根、身、器、界、
种子,习气,为染净诸法之依托处。
(49)有为、无为、:有为,有造作,因缘生法,有生、住、异,灭等相;无为则无造
作,非因缘生法,无生、住、异、灭等相。
(50)二执,戏论:二执即执有能取之心和所取之境;戏论,空言,执边执相则为戏
论,实相本不可言说,说有,说无均为边执,执断、常,有,无,(51)宗见:宗派的见
解和理论。
(52)本具:本来固有。
(53)二取有相之法:二取即二执,执有心和境,或精神和物质的两种执着;有相,指
有造作,虚假不实之相。
(54)雍仲:意为坚固,象征永恒不变之实相。
(55)慈氏后四论:《经庄严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和《宝性论》。
(56)三无性:偏计相无自性,依他生无自性,元成胜义无自性。
(57)真空妙有:空非空无有物,谓之真空,有非自性实有,谓之妙有。
(58)无遮:否定有其存在,即根本否定主题本身是有。
(59)元成:即非由造作而任运成就之事物。
(60)二边:两个极端,如真俗,色心,空有,断常等等。
(61)二谛双融:即把两个极端结合或消融成为一味。
(62)情器:情,指有情,众生,器,指器世界即山河大地国土房舍。
(63)分位:即暂时处于某个阶段。
(64)无智无德:智,指佛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德,指佛的十力四无畏等无边功
德。
(65)顽空,断空:顽空即冥顽如木石,或空无一物之空:断空即因果之相续断灭成
空。
(66)续部:指密乘的经典。
(67)决择:判断,肯定。
(68)人法二种无我:执五蕴四大之假合为我,为人我执;执客观事物因缘假名为
法,为法我执。
(69)二空智:即证人法二皆无我之智慧。
(70)风脉修法:风脉为人身本具,可以修练调整转染成净,此为密乘园满次第之修
法。各依本尊不同,方便则有其多种。
(71)空明双运,乐空双运:此为密乘最高证境。空明双运,即空之时即明,乐空双
运,即乐之时即空,空明,乐空同时生起。
(72)赫鲁迦:忿怒神总名。
(73)五大:即地、水、火、风、空构成物质世界之五大元。
(74)种子:指佛心间咒字。
(75)印契:指佛菩萨手中所执法器,作为即事表理之象征。
(76)胜义三宝:非世俗之三宝,佛如虚空,法为清净光明,僧为自觉智,皆为自性三
宝。
(77)百部天尊:《密集》说佛之五蕴,六处、四大、五境等中有本尊共有百尊。
(78)轮回涅 无别见:即现空双运真俗不二之见。
(79)佛慢:观自身为天身时不自认是凡夫俗子、而应当有敢于承当我即是佛的气
概。
(80)有相瑜伽:指观修有形相之本尊坛城等,反之,无相瑜伽则收有相成空,观空
性。
(81)整持随灭:此为园满次第中之修法。整持即将所观天身等在光明中清净,随
灭即收摄归空。
(82)空色大手印:为殊胜之妙相,大多指本尊双身相。
(83)乐空双运:本性体是空,用是乐,使二者结合,故名双运。
(84)燃滴:由脐轮火燃融化菩提,下滴生四喜智。
(85)俱生喜乐智:自然具有之大乐智慧。
(86)实相:此处实相指真如不变随缘二相实相。
(87)三种远离:园满次第中之三远离,一、身远离,身想成天身,离凡庸耽着;二、
语远离,金刚诵,摄风归脉;三、意远离,心缘光明等。
(88)上下门:指口及肛门。
(89)不坏明点:众生轮回六道,此死彼生,则以此不坏明点负荷业力去投生转世,
业力净后,以之成佛,亦是此明点,它永不坏灭,故名不坏明点。
(90)四喜:喜,极喜,殊喜,俱生喜。
(91)相用:真心体,相,用三个方面,体空寂,相,光明,用,化现。佛的德能,噶举宁
玛不承认是本具,而说是真心的相,用所化。觉囊派承认是佛本具。
(92)从色法:色指客观物质,一切种智指佛,从物质到最高精神的佛均是假名安
立,无一实有。
(93)二种资粮: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即修慧培福作为趋往佛道中之资具。
(94)梵声论:古印度哲学流派之一。认为“梵”是至高无上,遍一切宇宙,万有皆
是梵声之变易,梵声之自性。
(95)神我:神我与自性结合即精神与物质结合构成为众生,神我脱离自性,神我解
脱可见神我也只是一种精神实体,未解脱轮回苦之根之业及烦恼。
(96)数论派:古印度哲学流派之一。此派把宇宙万有概括为二十五谛.说其数决
定,故名为数论派。
(97)内、外、密三世界:外世界即天地日月,内世界即风脉明点,密世界即自心本
性之如来藏。
(98)胜论:古印度哲学流派之一,用六句来概括宇宙万有,是多元论。
(99)遍入天派:遍入天为婆罗门教所奉之神祗,说轮回有边,修观天咒瓶息则可解
脱。
(100)自在天派:自在天为印度婆罗门教所奉之神祗,或称涂灰外道,修苦行者。
(101)心宗:以心为宗,承认内心实有,注重见性悟心的法门皆属心宗。
参考书目
《了义海论》──《究竟不共教授山法了义海论》笃补巴?喜饶贤赞著。
《他空庄严》──《他空中观庄严论》多罗那他著
《他空精义》──《他空见精义》多罗那他著
《中观决定论》──《大广胜乘大中观决定论》多罗那他著
《讲解甘露》──《入佛教次第三士教授讲解甘露》多罗那他著
《修心讲义》──《大乘修心七义讲文》多罗那他著
《教法源流史》──《吉祥觉囊派教法源流显明佛义月灯史》阿旺罗追扎巴著
《青史》桂洛?逊鲁巴著
《宗派源流》土观?洛桑却季尼玛著
《知识总汇》公珠?元丹嘉措著
《印度佛教史》(英)涅德尔著
《文选》──《藏文文选──觉囊派》云登桑布著
**********************************************************************
【录自:雪域风情】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Re: 说到养老,谈谈信仰和善行的重要性月称论师的八大论说
已删帖Re: 中观应成派也承认阿罗汉证法空?关于如来藏思想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zz《藏密问答录》 索达吉堪布 著(16)(唯识见与中观见)
漫谈自性zz破魔金刚箭雨论反击萧平实对佛教正法的恶毒进攻 上
佛教为何重动物轻植物?时轮金刚法概说(下)zz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的比较抉择二无我讲记9/10
Re: [转自莲舟论坛]重温一下:麻叔的功能主义 --兼给RAY兄。对neohorizon等可默摈之
临时一点感想《中观精要》 五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觉囊话题: 胜义话题: 中观话题: 如来话题: 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