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日常生活的止观修行-我的求道之路(3)慈心念
相关主题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35天行般舟汇报 (15) [原创 by 明良] (ZZ from 慈播)
主流科学杂志发表的 禅修 科研文章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修习四无量心( BY性空法师)以慈悲为修行的支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四無量心 ─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自然科学对人的幸福感问题的揭示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丹增嘉措堪布在多伦多的开示学佛的不同阶段
要让慈悲与空性平等而行 Zz[合集]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修行人的交友之道ZT我本人信仰三宝,但我的信仰却常令朋友及他人评谤,我应当怎么办?
请问前世作了什么蘖,今世孤独zzHow to maintain practice in one’s daily life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慈心话题: lutz话题: meditation话题: davidson话题: neural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w**u
发帖数: 311
1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德:能愉悦地睡着并起床;不做恶梦;一切众生乐于亲近;诸神护念;远离
一切的火灾、毒害及刀兵的伤害;容易专注;外貌清新;临终时不昏乱;因修习慈心观
而往生梵天。总之,不管什么宗教,如果有修行者有类似的练习,你都可以观察是否因
果不爽, 是否有以上所说的效果。
慈心禅的核心是慈悲心。如果我们逐层来分解其过程,就是对所缘的:1)不预设立场;
2)愿意去倾听了解;3)努力去理解其结构和体验后果;4)准备随时去支持。佛陀举母亲
对幼儿的感情来表明什么是“慈心”。慈心的作用就好像“水”:中性,柔软,渗透,
润泽。推测,他至少能培养1) 遍一切心所中的“一境性”;2)六杂心所中的:“寻”,“饲”;3)十九种”美心所”里的: “无贪”,“无嗔”,“身柔软性”,“心柔软性
”,“身适业性”,“心适业性”;4)无量心所的“ 悲”。其中1)和2)和止禅的直
接相关;3)有利于去除五盖。所以,我认为”慈心禅”和”安般念”是互相促进的。
在修慈心念的时候,我也拿以上标准 (中性,柔软,渗透,润泽)来判断。
慈心念中的悲心又被称为“同情心”。神经心理学认为同情心的生理基础是同情者通过
对被同情者的观察和想象,在管理痛觉和情感的杏仁体区,岛回,扣带前回产生与被同
情者类似的电位活动 (Rizzolatti et al., 2001)。功能性核磁共振已发现长期练习慈
心念的修行者边缘脑系的活跃度增强,右岛回中页血氧浓度信号/心率相关性加强 (Lutz
et al., 2008; Lutz et al., 2009)。这些研究都表明慈心念的练习能改变与同情心
相关脑区神经回路的功能。
w**u
发帖数: 311
2
几篇拙文的参考文献。
1)神经解剖和组织学部分,以参考“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第四版为主。
2)佛法的部分以参考,
玛欣德比库的“阿吡达摩论讲义”
叶均居士的译作“摄阿吡达摩论义注”
“清净道论”为主。
3)实验研究的参考文献
1. Brefczynski-Lewis, J.A., Lutz, A., Schaefer, H.S., Levinson, D.B., and
Davidson, R.J. (2007). Neural correlates of attentional expertise in long-
term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4, 11483-11488.
2. Christoff, K., Gordon, A.M., Smallwood, J., Smith, R., and Schooler, J
.W. (2009). Experience sampling during fMRI reveals default network and
executive system contributions to mind wand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 8719-8724.
3. Dockstader, C., Cheyne, D., and Tannock, R. (2010). Cortical dynamic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to somatosensory events. NeuroImage 49, 1777-1785.
4. Holzel, B.K., Carmody, J., Vangel, M., Congleton, C., Yerramsetti, S.M
., Gard, T., and Lazar, S.W. (2011). Mindfulness practice leads to increases
in regional 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 Psychiatry research 191, 36-43.
5. Lewin, R. (1980). Is your brain really necessary? Science (New York,
NY) 210, 1232-1234.
6. Lutz, A., Brefczynski-Lewis, J., Johnstone, T., and Davidson, R.J. (
2008). Regulation of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emotion by compassion
meditation: effects of meditative expertise. PloS one 3, e1897.
7. Lutz, A., Greischar, L.L., Perlman, D.M., and Davidson, R.J. (2009).
BOLD signal in insula is differentially related to cardiac function during
compassion meditation in experts vs. novices. NeuroImage 47, 1038-1046.
8. Lutz, A., Greischar, L.L., Rawlings, N.B., Ricard, M., and Davidson, R
.J. (2004). Long-term meditators self-induce high-amplitude gamma synchrony
during mental pract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1, 16369-16373.
9. Mason, M.F., Norton, M.I., Van Horn, J.D., Wegner, D.M., Grafton, S.T.
, and Macrae, C.N. (2007). Wandering minds: the default network and stimulus
-independent thought. Science (New York, NY) 315, 393-395.
10. Nebel, K., Wiese, H., Stude, P., de Greiff, A., Diener, H.C., and
Keidel, M. (2005). On the neural basis of focused and divided attention.
Brain research 25, 760-776.
11. Persinger, M.A., and Koren, S.A. (2007). A theory of neurophysics and
quantum neuroscience: implications for brain function and the limits of
consciousnes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17, 157-175.
12. Rizzolatti, G., Fogassi, L., and Gallese, V. (2001).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imitation of
action. Nature reviews 2, 661-670.
13. Slagter, H.A., Lutz, A., Greischar, L.L., Nieuwenhuis, S., and
Davidson, R.J. (2009). Theta phase synchrony and conscious target perception
1536-1549.
14. Vestergaard-Poulsen, P., van Beek, M., Skewes, J., Bjarkam, C.R.,
Stubberup, M., Bertelsen, J., and Roepstorff, A. (2009). Long-term
medi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ray matter density in the brain
stem. Neuroreport 20, 170-174.
c***h
发帖数: 2262
3

善哉 善哉
我甚少注意慈心禅,以后也要注意了。
感谢wuwu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J******s
发帖数: 7538
4
loving kindness should be different with compassion.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J******s
发帖数: 7538
5
This newest paper should be quite related to your topic.
J Neurosci. 2011 Sep 7;31(36):12705-7.
Does Meditation Reduce Pain through a Unique Neural Mechanism?
Salomons TV, Kucyi A.
Division of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ur-Systems Neuroscience, Toronto
Western Research Institute,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T 2S8, and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1A8.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w**u
发帖数: 311
6
So glad!!!
Thanks a lot!

Institute
1A8.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This newest paper should be quite related to your topic.
: J Neurosci. 2011 Sep 7;31(36):12705-7.
: Does Meditation Reduce Pain through a Unique Neural Mechanism?
: Salomons TV, Kucyi A.
: Division of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ur-Systems Neuroscience, Toronto
: Western Research Institute,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T 2S8, and Institute
: of Med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1A8.

w**u
发帖数: 311
7
Lovekindness 因该属慈心,我好象没看到分那么细的研究。compassion,empathy
meditation 倒有不少paper. 但我想,实际选实验样本(〉8000 小时修行经验的藏传
佛教徒)时,这些和尚就是“慈心”“悲心”一起练习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loving kindness should be different with compassion.
J******s
发帖数: 7538
8
你原贴的陈述不严谨,因为你慈心和悲心没有区分,二者不同的,在四无量心里是两个。
慈心禅是针对loving-kindness的。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Lovekindness 因该属慈心,我好象没看到分那么细的研究。compassion,empathy
: meditation 倒有不少paper. 但我想,实际选实验样本(〉8000 小时修行经验的藏传
: 佛教徒)时,这些和尚就是“慈心”“悲心”一起练习的

J******s
发帖数: 7538
9
wuyu check this please,it is a nice book based on Visuddhimagga or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by Buddhagosha and also explains other Sublime States.
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by Ven.Sujiva
:-)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w**u
发帖数: 311
10
可能的确写得不清楚,但我是想分开的,或者题目应写成“慈悲念?”

个。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原贴的陈述不严谨,因为你慈心和悲心没有区分,二者不同的,在四无量心里是两个。
: 慈心禅是针对loving-kindness的。

相关主题
要让慈悲与空性平等而行 Zz35天行般舟汇报 (15) [原创 by 明良] (ZZ from 慈播)
修行人的交友之道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请问前世作了什么蘖,今世孤独以慈悲为修行的支持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s
发帖数: 7538
11
不是写的问题,是理解的问题。
你要讨论的问题,那本书都写了,写的很清楚很深刻,除了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哈
比如compassion和sympathetic joy通常在一起,但是和loving-kindness不同。
慈心禅和悲心不是从属涵盖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的确写得不清楚,但我是想分开的,或者题目应写成“慈悲念?”
:
: 个。

w**u
发帖数: 311
12
Thanks!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写的问题,是理解的问题。
: 你要讨论的问题,那本书都写了,写的很清楚很深刻,除了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哈
: 比如compassion和sympathetic joy通常在一起,但是和loving-kindness不同。
: 慈心禅和悲心不是从属涵盖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

J******s
发帖数: 7538
13
期待看你的求道之路续集,哈
赞!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r*******c
发帖数: 1060
14
谢谢推荐。

Path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wuyu check this please,it is a nice book based on Visuddhimagga or The Path
: of Purification by Buddhagosha and also explains other Sublime States.
: 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by Ven.Sujiva
: :-)

S**U
发帖数: 7025
15
“慈悲念”、“慈心念”都不是佛教用语。南传的“慈心禅”或大乘的“培养慈悲心”
比较恰当。
“念”是 sati (mindfulness)的汉译,“安般念”(anapana-sati)是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安般念「十六胜行」中止、观都有。南传把“慈心禅”当成纯粹的止禅。
印顺法师留意到,阿含经的无量心解脱,是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不过现在没有
修习的传承了。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的确写得不清楚,但我是想分开的,或者题目应写成“慈悲念?”
:
: 个。

r*******c
发帖数: 1060
16
compassion不太清楚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自觉自己的empathy很强,给我带来很多困扰
和痛苦。就是那种非常非常能够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和对方的气场/情
绪共振那种。
比如对方和我说她一件高兴的事情,结果我的情绪体验仿佛比她本人还高兴。比如对方
处在一种难过的情绪中,我也会“感同身受”,好像比她本人还难过。其实都是和我自
己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但我的情绪会和当事人一样,甚至更强烈。呜呜。
举一个例子,我2009年有一个女朋友,她们夫妻俩都失业了,还有小孩子,面临着要回
国的处境(我是喜欢回国的,但他们是坚决不想回国的),然后从他们失业到她老公重
新找到工作的大半年中,她经常给我打电话,她的心情自然是很抑郁绝望的,然后我的
心情在那半年中一直和她一样,抑郁难过无助等等。我回想起那半年,我的日子是灰暗
的。其实,那半年我自己的生活本身是很顺利的,但我的情绪状态和她“共振”了,呜
呜。
还有某人和我说起他小时候经历的一些悲惨身世小可怜那种,其实他自己都云淡风轻了
,可是我居然大哭不止那种。
从(一般)朋友的角度来看,我这样子的empathy令他们愿意和我分享并共鸣,但从我
自己还有一些非常了解我的人的角度来看,我常常“无端”经历一些(和自己无直接关
系的)负面情绪的体验,难以自拔,好伤心力啊。毕竟(世俗生活中的)成年人,都是
倾诉负面情绪的更多。
后来我意识到我这个问题后,我就开始尽量减少和人的交往,故意冷漠自己的心,努力
不共振共鸣。
所以,现在看到你们在这里说要有慈心悲心的,我好困惑啊。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有慈
心悲心,但又不会自己体会到那种负面情绪的伤害呢?好困惑。一直以来的困惑。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Lovekindness 因该属慈心,我好象没看到分那么细的研究。compassion,empathy
: meditation 倒有不少paper. 但我想,实际选实验样本(〉8000 小时修行经验的藏传
: 佛教徒)时,这些和尚就是“慈心”“悲心”一起练习的

r*******c
发帖数: 1060
17
这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好朋友找到工作后,我2009年写的日记(现在2011我成熟了更多啦
):
她的情况终于好转了,我心里舒了一口气,终于又可以在一起“一起”开心了。之前常
常是我一个人独自开心,她怎么样也都不开心的。
现在她的情况终于极大的改善了,她 告诉我好消息的时候,我开心极了。
可是呢,经过这一劫后,我觉得她好像怎么样都不开心了。我说,你们要庆祝一下,把
你这几个月忍受的委屈安抚一下。她说,我不习惯庆祝也。
然后呢,我觉得她仍然是小心谨慎,一点也不纵容自己开心。换言之,她的情绪状态仍
然没有回复到之前的状态。
我有点困惑,这是成年人的“淡定”?还是,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希望时间再久一点,可以抚平她所承受的一切不开心的伤痛。
我是应该一路庆祝开开心心的走过?还是步步为艰/小心谨慎/忧虑的走过?
忧虑到底好不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底对不对?
乐极生悲,是不是这样子的呢?
每当我欢快的时候,我心里有个声音说:这是不成熟不负责的表现,为老不尊!
但是,无论如何,我不打算忧虑的度过这一生,太不值得了,及时行乐才是我的宏伟抱
负。虽然,有时,看起来,好像在吃苦,那也是以吃苦为手段,终极目标仍然是快乐,
更长久更恒定(arguably)质量更高的的快乐而已。
但是,如果,我和她一样,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会不会就没这么潇洒了呢?
介个,嗯,不知道也................有点郁闷了。
但是,不管如何,生命短暂,我不想故意把自己浸泡在忧虑中。即便忧虑也许带来更大
的成效,但我不喜欢,我觉得忧虑背后是恐惧/fear
我不要用恐惧/fear来作动力/能源,哪怕它是一个很好的能源,来提高成效。
我不要刻意/obsessed with 这种感觉(忧愁恐惧)。
我希望可以用爱来做能源,对“他”的爱,对universe/the wholeness/oneness/all
beings的爱,来做能源。当然,这个需要练习和训练。正在进行时。
好吧,另一个困惑是,我发现自己只擅长拍马P,而不擅长安慰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人,才能让人家好受一些。比如,她刚开始把坏消息告诉我的时候
,我知道我应该说点啥,但我啥也说不出来,只是默默地听着,心里和她一样难过,最
后,她说完了,停了下来,我想我该说点啥吧,我说了一句:XX, let's choose hope
over fear. 说完我很想撞墙,我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她也楞了一下,这话也接的太离
谱了。
[后来我听到另一个MM是这样安慰她的:“现在是低谷了,三月份就会好起来的,所以
不用担心了,你们三月份就会找到工作的”。我当时听了都觉得很受安慰。而且,果真
三月份他们就重新找到工作了。]
还有她和我说她因为很难过睡不好,然后我真的很真诚的说:“我有办法,很灵验的,
你睡觉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脚心,或者count your breath”. 然后她又一楞。我心里
又懊恼起来,我猜测她想听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些别的。而那些别的,我不清楚到底
是啥,所以不知道该说些啥,能令她感到好受一些。总之啦,不会安慰人。
我很想安慰人也,真的。我的理想是project positive energy to universe, 我觉得
能被人利用是莫大的福气。而且我的ego多少有点please他人的倾向。可是呢,我真的
不会安慰人,但我又很想,结果自己内心很纠结,产生inner conflict,不开心,负能
量。
相比之下,拍马P就很得心应手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安慰人的时候,我常常说话
不到点子上,或者说无论我说什么,对方的情绪仍然底颓,就没办法达到这个众乐融融
的状态,然后我心里就会很崩溃很憔悴,是我慢我执么?
而且,我的empathy(备注一)的能量比较强(贬义),常常能自动的和对方保持在一
个能量场级别中/resonate with each other emotionally,于是对方陷入低迷的能量
场时,我也会Jump with her,自己的能量场也会陷入低迷,最后,把自己的情绪弄得
很糟,甚至陷进去拔不出来了。(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好在我已经认识到
了这一点,所以呢,就会有解决的希望)
因为我的empathy的能量强,所以,我会常常有意识的接触一些很“阳光”的人。这样
我的能量场也跟他们一样阳光了。
我不知道怎样提高安慰人的能力。还是我太“我慢我执”,自己是小蝼蚁一只,自顾不
暇,还以为自己真的是可以改变/帮助到别人,可以给别人带来正能量/快乐啥的。
Jesus能帮助苦难中的人,是因为他是神。观音能帮助苦难中的人,是因为她有千手千
臂。我呢,我啥也不失,啥也没有,自己还有N多纠结。
可是,我仍然希望可以提高安慰人的能力。这不是什么错或者邪恶的想法吧?我就是喜
欢。不是为了什么。
总之,我心里有挣扎,有困惑,但是有希望。
我相信总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somehow, some way, some day.
"So God help me."
备注一:
Empathy is the capability to share and understand another's emotion and
feelings. It is often characterized as the ability to "put oneself into
another's shoes", or in some way experience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feeling.
1) Being an empath is a double edged sword. It can be both a curse and a
blessing. On one hand,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intuit exactly what you need
to do to make someone comfortable. On the other, it is easy to lose track of
what you need, because you are so accustomed to caring for other's comfort
before caring for your own. You have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what
is going on with the people around you, but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know
your own mind.
2) It is a good idea to smudge yourself regularly to release other people's
energy and influence from your energy body. Other good clearing methods are
showering, bathing and spending time in solitude.
3) The appropriate role of empathy in our dealings with other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ircumstances. For instance, it is claimed that clinicians
or caregivers must take care NOT to be too sensitive to the emotions of
others, to over-invest their own emotions, at the risk of draining away
their own resourcefulness. Furthermore an awareness of the limitations of
empathic accuracy is prudent in a caregiving situation.
w**u
发帖数: 311
18
SeeU:
谢谢又为我理清概念。
IRIS 提到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里的四梵住,还有一些散见的南传的慈心禅,跟你这里讲的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有
区别吗?

of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慈悲念”、“慈心念”都不是佛教用语。南传的“慈心禅”或大乘的“培养慈悲心”
: 比较恰当。
: “念”是 sati (mindfulness)的汉译,“安般念”(anapana-sati)是 mindfulness of
: breathing, 安般念「十六胜行」中止、观都有。南传把“慈心禅”当成纯粹的止禅。
: 印顺法师留意到,阿含经的无量心解脱,是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不过现在没有
: 修习的传承了。

w**u
发帖数: 311
19
Rainbow MM 可能悲心太强。是否需要一点“舍”的修行?我不知是否“身随念”会有所帮
助。
我们这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悲心。不然,就不能看病人,做试验。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好朋友找到工作后,我2009年写的日记(现在2011我成熟了更多啦
: ):
: 她的情况终于好转了,我心里舒了一口气,终于又可以在一起“一起”开心了。之前常
: 常是我一个人独自开心,她怎么样也都不开心的。
: 现在她的情况终于极大的改善了,她 告诉我好消息的时候,我开心极了。
: 可是呢,经过这一劫后,我觉得她好像怎么样都不开心了。我说,你们要庆祝一下,把
: 你这几个月忍受的委屈安抚一下。她说,我不习惯庆祝也。
: 然后呢,我觉得她仍然是小心谨慎,一点也不纵容自己开心。换言之,她的情绪状态仍
: 然没有回复到之前的状态。
: 我有点困惑,这是成年人的“淡定”?还是,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f*******8
发帖数: 3612
20

有道理,有道理。
怎样对待别人的反应和问题才是有智慧,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做一个医生,不能让别人脱离困难环境和状况,
而是把自己也弄成同样困难,以便跟别人感同身受,互相理解,似乎不对。
要求真明白,真智慧,要自己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生活和心理。
凡是导致不健康的电流,不是自己去接上体验,而是帮对方拔掉。
佛能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而不是把自己也弄到苦海里去悲苦难受。
不过人生总有很多事难以量化。
多啦
前常
,把
态仍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Rainbow MM 可能悲心太强。是否需要一点“舍”的修行?我不知是否“身随念”会有所帮
: 助。
: 我们这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悲心。不然,就不能看病人,做试验。

相关主题
自然科学对人的幸福感问题的揭示ZT我本人信仰三宝,但我的信仰却常令朋友及他人评谤,我应当怎么办?
学佛的不同阶段zzHow to maintain practice in one’s daily life
[合集]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中觀寶鬘論廣釋》良友之法相 ─ 喇拉秋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U
发帖数: 7025
21
四梵住就是四无量心。慈心禅是四无量心中的一个。
南传把慈心禅定位于世间定(不得解脱)。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无量心解脱,
更进一步,说能得解脱,不过具体修法现在没传下来。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SeeU:
: 谢谢又为我理清概念。
: IRIS 提到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 里的四梵住,还有一些散见的南传的慈心禅,跟你这里讲的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有
: 区别吗?
:
: of

S**U
发帖数: 7025
22
《清净道论》与摄论说∶
「悲」的特性是拔除有情之苦;作用是不能忍受他人之苦;悲心现起时则不残害;见为
苦所迫、无所依怙者为悲心的近因;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
失败。
以四圣谛观察∶
还没有得到圣道的众生,都还在三界中,没有到达真正安全快乐的地方,即使现在生于
善趣,也只是暂时安稳,将来还可能为苦所迫。这是苦谛。
女朋友的心情很抑郁绝望,这是负面情绪,属于集谛。
灭苦的方法,有世间的,有圣道的。不论哪一种方法,以生起「美心所」为主。
“舍”的修行,是要在慈、悲、喜有成就之後,才適合,否則容易落於冷漠。

有所帮
验。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Rainbow MM 可能悲心太强。是否需要一点“舍”的修行?我不知是否“身随念”会有所帮
: 助。
: 我们这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悲心。不然,就不能看病人,做试验。

c***h
发帖数: 2262
23

善哉 善哉
悲 是拔苦
我一直在想 慈与悲,原始的定义,一直想不起来,
没想到法友提供说明,让我想起来了,感谢。
那 慈 呢?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清净道论》与摄论说∶
: 「悲」的特性是拔除有情之苦;作用是不能忍受他人之苦;悲心现起时则不残害;见为
: 苦所迫、无所依怙者为悲心的近因;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
: 失败。
: 以四圣谛观察∶
: 还没有得到圣道的众生,都还在三界中,没有到达真正安全快乐的地方,即使现在生于
: 善趣,也只是暂时安稳,将来还可能为苦所迫。这是苦谛。
: 女朋友的心情很抑郁绝望,这是负面情绪,属于集谛。
: 灭苦的方法,有世间的,有圣道的。不论哪一种方法,以生起「美心所」为主。
: “舍”的修行,是要在慈、悲、喜有成就之後,才適合,否則容易落於冷漠。

r*******c
发帖数: 1060
24
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失败。
--------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所以悲心不(完全)是empathy.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清净道论》与摄论说∶
: 「悲」的特性是拔除有情之苦;作用是不能忍受他人之苦;悲心现起时则不残害;见为
: 苦所迫、无所依怙者为悲心的近因;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
: 失败。
: 以四圣谛观察∶
: 还没有得到圣道的众生,都还在三界中,没有到达真正安全快乐的地方,即使现在生于
: 善趣,也只是暂时安稳,将来还可能为苦所迫。这是苦谛。
: 女朋友的心情很抑郁绝望,这是负面情绪,属于集谛。
: 灭苦的方法,有世间的,有圣道的。不论哪一种方法,以生起「美心所」为主。
: “舍”的修行,是要在慈、悲、喜有成就之後,才適合,否則容易落於冷漠。

S**U
发帖数: 7025
25
慈是与他人快乐。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善哉 善哉
: 悲 是拔苦
: 我一直在想 慈与悲,原始的定义,一直想不起来,
: 没想到法友提供说明,让我想起来了,感谢。
: 那 慈 呢?

f*******8
发帖数: 3612
26

见为
者)
这一段经典引用还是不错的。
当然我从自己的个人体会上也认识到了这点,但是如果能
又有个人体会又有法理巩固应该是最好。
(题外话:
当然这是佛法里跟日常,世间法比较接近的部分,
每个人的都已经有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实践做基础,
理行并重不成问题。
如果是更深的佛法,我认为有些过于重理的探讨的
学派会出问题。没有实践作基础,就容易曲解佛法)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失败。
: --------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 所以悲心不(完全)是empathy.

w**u
发帖数: 311
27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慈心念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不可少的。慈心禅的独特作用还表现在他是在“轮回”中最好的保护法之一。我们知道
,慈悲也是”四梵住”的组成部分,即入世修行的最高层”梵天”所持有的品质。佛法
认为它的功德:能愉悦地睡着并起床;不做恶梦;一切众生乐于亲近;诸神护念;远离
一切的火灾、毒害及刀兵的伤害;容易专注;外貌清新;临终时不昏乱;因修习慈心观
而往生梵天。总之,不管什么宗教,如果有修行者有类似的练习,你都可以观察是否因
果不爽, 是否有以上所说的效果。
慈心禅的核心是慈悲心。如果我们逐层来分解其过程,就是对所缘的:1)不预设立场;
2)愿意去倾听了解;3)努力去理解其结构和体验后果;4)准备随时去支持。佛陀举母亲
对幼儿的感情来表明什么是“慈心”。慈心的作用就好像“水”:中性,柔软,渗透,
润泽。推测,他至少能培养1) 遍一切心所中的“一境性”;2)六杂心所中的:“寻”,“饲”;3)十九种”美心所”里的: “无贪”,“无嗔”,“身柔软性”,“心柔软性
”,“身适业性”,“心适业性”;4)无量心所的“ 悲”。其中1)和2)和止禅的直
接相关;3)有利于去除五盖。所以,我认为”慈心禅”和”安般念”是互相促进的。
在修慈心念的时候,我也拿以上标准 (中性,柔软,渗透,润泽)来判断。
慈心念中的悲心又被称为“同情心”。神经心理学认为同情心的生理基础是同情者通过
对被同情者的观察和想象,在管理痛觉和情感的杏仁体区,岛回,扣带前回产生与被同
情者类似的电位活动 (Rizzolatti et al., 2001)。功能性核磁共振已发现长期练习慈
心念的修行者边缘脑系的活跃度增强,右岛回中页血氧浓度信号/心率相关性加强 (Lutz
et al., 2008; Lutz et al., 2009)。这些研究都表明慈心念的练习能改变与同情心
相关脑区神经回路的功能。
w**u
发帖数: 311
28
几篇拙文的参考文献。
1)神经解剖和组织学部分,以参考“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 第四版为主。
2)佛法的部分以参考,
玛欣德比库的“阿吡达摩论讲义”
叶均居士的译作“摄阿吡达摩论义注”
“清净道论”为主。
3)实验研究的参考文献
1. Brefczynski-Lewis, J.A., Lutz, A., Schaefer, H.S., Levinson, D.B., and
Davidson, R.J. (2007). Neural correlates of attentional expertise in long-
term meditation practition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4, 11483-11488.
2. Christoff, K., Gordon, A.M., Smallwood, J., Smith, R., and Schooler, J
.W. (2009). Experience sampling during fMRI reveals default network and
executive system contributions to mind wand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6, 8719-8724.
3. Dockstader, C., Cheyne, D., and Tannock, R. (2010). Cortical dynamic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to somatosensory events. NeuroImage 49, 1777-1785.
4. Holzel, B.K., Carmody, J., Vangel, M., Congleton, C., Yerramsetti, S.M
., Gard, T., and Lazar, S.W. (2011). Mindfulness practice leads to increases
in regional brain gray matter density. Psychiatry research 191, 36-43.
5. Lewin, R. (1980). Is your brain really necessary? Science (New York,
NY) 210, 1232-1234.
6. Lutz, A., Brefczynski-Lewis, J., Johnstone, T., and Davidson, R.J. (
2008). Regulation of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emotion by compassion
meditation: effects of meditative expertise. PloS one 3, e1897.
7. Lutz, A., Greischar, L.L., Perlman, D.M., and Davidson, R.J. (2009).
BOLD signal in insula is differentially related to cardiac function during
compassion meditation in experts vs. novices. NeuroImage 47, 1038-1046.
8. Lutz, A., Greischar, L.L., Rawlings, N.B., Ricard, M., and Davidson, R
.J. (2004). Long-term meditators self-induce high-amplitude gamma synchrony
during mental pract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1, 16369-16373.
9. Mason, M.F., Norton, M.I., Van Horn, J.D., Wegner, D.M., Grafton, S.T.
, and Macrae, C.N. (2007). Wandering minds: the default network and stimulus
-independent thought. Science (New York, NY) 315, 393-395.
10. Nebel, K., Wiese, H., Stude, P., de Greiff, A., Diener, H.C., and
Keidel, M. (2005). On the neural basis of focused and divided attention.
Brain research 25, 760-776.
11. Persinger, M.A., and Koren, S.A. (2007). A theory of neurophysics and
quantum neuroscience: implications for brain function and the limits of
consciousnes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17, 157-175.
12. Rizzolatti, G., Fogassi, L., and Gallese, V. (2001).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imitation of
action. Nature reviews 2, 661-670.
13. Slagter, H.A., Lutz, A., Greischar, L.L., Nieuwenhuis, S., and
Davidson, R.J. (2009). Theta phase synchrony and conscious target perception
1536-1549.
14. Vestergaard-Poulsen, P., van Beek, M., Skewes, J., Bjarkam, C.R.,
Stubberup, M., Bertelsen, J., and Roepstorff, A. (2009). Long-term
medi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ray matter density in the brain
stem. Neuroreport 20, 170-174.
c***h
发帖数: 2262
29

善哉 善哉
我甚少注意慈心禅,以后也要注意了。
感谢wuwu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J******s
发帖数: 7538
30
loving kindness should be different with compassion.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相关主题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 ——索达吉堪布主流科学杂志发表的 禅修 科研文章
一位南传法师在第二届香港青年佛教研讨会的讲话修习四无量心( BY性空法师)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四無量心 ─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J******s
发帖数: 7538
31
This newest paper should be quite related to your topic.
J Neurosci. 2011 Sep 7;31(36):12705-7.
Does Meditation Reduce Pain through a Unique Neural Mechanism?
Salomons TV, Kucyi A.
Division of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ur-Systems Neuroscience, Toronto
Western Research Institute,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T 2S8, and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1A8.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w**u
发帖数: 311
32
So glad!!!
Thanks a lot!

Institute
1A8.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This newest paper should be quite related to your topic.
: J Neurosci. 2011 Sep 7;31(36):12705-7.
: Does Meditation Reduce Pain through a Unique Neural Mechanism?
: Salomons TV, Kucyi A.
: Division of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ur-Systems Neuroscience, Toronto
: Western Research Institute,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T 2S8, and Institute
: of Med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1A8.

w**u
发帖数: 311
33
Lovekindness 因该属慈心,我好象没看到分那么细的研究。compassion,empathy
meditation 倒有不少paper. 但我想,实际选实验样本(〉8000 小时修行经验的藏传
佛教徒)时,这些和尚就是“慈心”“悲心”一起练习的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loving kindness should be different with compassion.
J******s
发帖数: 7538
34
你原贴的陈述不严谨,因为你慈心和悲心没有区分,二者不同的,在四无量心里是两个。
慈心禅是针对loving-kindness的。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Lovekindness 因该属慈心,我好象没看到分那么细的研究。compassion,empathy
: meditation 倒有不少paper. 但我想,实际选实验样本(〉8000 小时修行经验的藏传
: 佛教徒)时,这些和尚就是“慈心”“悲心”一起练习的

J******s
发帖数: 7538
35
wuyu check this please,it is a nice book based on Visuddhimagga or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by Buddhagosha and also explains other Sublime States.
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by Ven.Sujiva
:-)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w**u
发帖数: 311
36
可能的确写得不清楚,但我是想分开的,或者题目应写成“慈悲念?”

个。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原贴的陈述不严谨,因为你慈心和悲心没有区分,二者不同的,在四无量心里是两个。
: 慈心禅是针对loving-kindness的。

J******s
发帖数: 7538
37
不是写的问题,是理解的问题。
你要讨论的问题,那本书都写了,写的很清楚很深刻,除了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哈
比如compassion和sympathetic joy通常在一起,但是和loving-kindness不同。
慈心禅和悲心不是从属涵盖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的确写得不清楚,但我是想分开的,或者题目应写成“慈悲念?”
:
: 个。

w**u
发帖数: 311
38
Thanks!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不是写的问题,是理解的问题。
: 你要讨论的问题,那本书都写了,写的很清楚很深刻,除了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哈
: 比如compassion和sympathetic joy通常在一起,但是和loving-kindness不同。
: 慈心禅和悲心不是从属涵盖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

J******s
发帖数: 7538
39
期待看你的求道之路续集,哈
赞!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Thanks!
r*******c
发帖数: 1060
40
谢谢推荐。

Path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wuyu check this please,it is a nice book based on Visuddhimagga or The Path
: of Purification by Buddhagosha and also explains other Sublime States.
: 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 by Ven.Sujiva
: :-)

相关主题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四無量心 ─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修行人的交友之道
利他主义与菩提心——丹增嘉措堪布在多伦多的开示请问前世作了什么蘖,今世孤独
要让慈悲与空性平等而行 Zz35天行般舟汇报 (15) [原创 by 明良] (ZZ from 慈播)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U
发帖数: 7025
41
“慈悲念”、“慈心念”都不是佛教用语。南传的“慈心禅”或大乘的“培养慈悲心”
比较恰当。
“念”是 sati (mindfulness)的汉译,“安般念”(anapana-sati)是 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安般念「十六胜行」中止、观都有。南传把“慈心禅”当成纯粹的止禅。
印顺法师留意到,阿含经的无量心解脱,是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不过现在没有
修习的传承了。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可能的确写得不清楚,但我是想分开的,或者题目应写成“慈悲念?”
:
: 个。

r*******c
发帖数: 1060
42
compassion不太清楚是什么样的,但是我自觉自己的empathy很强,给我带来很多困扰
和痛苦。就是那种非常非常能够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的能力,和对方的气场/情
绪共振那种。
比如对方和我说她一件高兴的事情,结果我的情绪体验仿佛比她本人还高兴。比如对方
处在一种难过的情绪中,我也会“感同身受”,好像比她本人还难过。其实都是和我自
己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但我的情绪会和当事人一样,甚至更强烈。呜呜。
举一个例子,我2009年有一个女朋友,她们夫妻俩都失业了,还有小孩子,面临着要回
国的处境(我是喜欢回国的,但他们是坚决不想回国的),然后从他们失业到她老公重
新找到工作的大半年中,她经常给我打电话,她的心情自然是很抑郁绝望的,然后我的
心情在那半年中一直和她一样,抑郁难过无助等等。我回想起那半年,我的日子是灰暗
的。其实,那半年我自己的生活本身是很顺利的,但我的情绪状态和她“共振”了,呜
呜。
还有某人和我说起他小时候经历的一些悲惨身世小可怜那种,其实他自己都云淡风轻了
,可是我居然大哭不止那种。
从(一般)朋友的角度来看,我这样子的empathy令他们愿意和我分享并共鸣,但从我
自己还有一些非常了解我的人的角度来看,我常常“无端”经历一些(和自己无直接关
系的)负面情绪的体验,难以自拔,好伤心力啊。毕竟(世俗生活中的)成年人,都是
倾诉负面情绪的更多。
后来我意识到我这个问题后,我就开始尽量减少和人的交往,故意冷漠自己的心,努力
不共振共鸣。
所以,现在看到你们在这里说要有慈心悲心的,我好困惑啊。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有慈
心悲心,但又不会自己体会到那种负面情绪的伤害呢?好困惑。一直以来的困惑。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Lovekindness 因该属慈心,我好象没看到分那么细的研究。compassion,empathy
: meditation 倒有不少paper. 但我想,实际选实验样本(〉8000 小时修行经验的藏传
: 佛教徒)时,这些和尚就是“慈心”“悲心”一起练习的

r*******c
发帖数: 1060
43
这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好朋友找到工作后,我2009年写的日记(现在2011我成熟了更多啦
):
而且,我的empathy(备注一)的能量比较强(贬义),常常能自动的和对方保持在一
个能量场级别中/resonate with each other emotionally,于是对方陷入低迷的能量
场时,我也会Jump with her,自己的能量场也会陷入低迷,最后,把自己的情绪弄得
很糟,甚至陷进去拔不出来了。(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好在我已经认识到
了这一点,所以呢,就会有解决的希望)
因为我的empathy的能量强,所以,我会常常有意识的接触一些很“阳光”的人。这样
我的能量场也跟他们一样阳光了。
我不知道怎样提高安慰人的能力。还是我太“我慢我执”,自己是小蝼蚁一只,自顾不
暇,还以为自己真的是可以改变/帮助到别人,可以给别人带来正能量/快乐啥的。
Jesus能帮助苦难中的人,是因为他是神。观音能帮助苦难中的人,是因为她有千手千
臂。我呢,我啥也不失,啥也没有,自己还有N多纠结。
可是,我仍然希望可以提高安慰人的能力。这不是什么错或者邪恶的想法吧?我就是喜
欢。不是为了什么。
总之,我心里有挣扎,有困惑,但是有希望。
我相信总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somehow, some way, some day.
"So God help me."
备注一:
Empathy is the capability to share and understand another's emotion and
feelings. It is often characterized as the ability to "put oneself into
another's shoes", or in some way experience what the other person is feeling.
1) Being an empath is a double edged sword. It can be both a curse and a
blessing. On one hand, you have the ability to intuit exactly what you need
to do to make someone comfortable. On the other, it is easy to lose track of
what you need, because you are so accustomed to caring for other's comfort
before caring for your own. You have eas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what
is going on with the people around you, but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know
your own mind.
2) It is a good idea to smudge yourself regularly to release other people's
energy and influence from your energy body. Other good clearing methods are
showering, bathing and spending time in solitude.
3) The appropriate role of empathy in our dealings with other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ircumstances. For instance, it is claimed that clinicians
or caregivers must take care NOT to be too sensitive to the emotions of
others, to over-invest their own emotions, at the risk of draining away
their own resourcefulness. Furthermore an awareness of the limitations of
empathic accuracy is prudent in a caregiving situation.
w**u
发帖数: 311
44
SeeU:
谢谢又为我理清概念。
IRIS 提到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里的四梵住,还有一些散见的南传的慈心禅,跟你这里讲的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有
区别吗?

of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慈悲念”、“慈心念”都不是佛教用语。南传的“慈心禅”或大乘的“培养慈悲心”
: 比较恰当。
: “念”是 sati (mindfulness)的汉译,“安般念”(anapana-sati)是 mindfulness of
: breathing, 安般念「十六胜行」中止、观都有。南传把“慈心禅”当成纯粹的止禅。
: 印顺法师留意到,阿含经的无量心解脱,是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不过现在没有
: 修习的传承了。

w**u
发帖数: 311
45
Rainbow MM 可能悲心太强。是否需要一点“舍”的修行?我不知是否“身随念”会有所帮
助。
我们这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悲心。不然,就不能看病人,做试验。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好朋友找到工作后,我2009年写的日记(现在2011我成熟了更多啦
: ):
: 而且,我的empathy(备注一)的能量比较强(贬义),常常能自动的和对方保持在一
: 个能量场级别中/resonate with each other emotionally,于是对方陷入低迷的能量
: 场时,我也会Jump with her,自己的能量场也会陷入低迷,最后,把自己的情绪弄得
: 很糟,甚至陷进去拔不出来了。(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好在我已经认识到
: 了这一点,所以呢,就会有解决的希望)
: 因为我的empathy的能量强,所以,我会常常有意识的接触一些很“阳光”的人。这样
: 我的能量场也跟他们一样阳光了。
: 我不知道怎样提高安慰人的能力。还是我太“我慢我执”,自己是小蝼蚁一只,自顾不

f*******8
发帖数: 3612
46

有道理,有道理。
怎样对待别人的反应和问题才是有智慧,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做一个医生,不能让别人脱离困难环境和状况,
而是把自己也弄成同样困难,以便跟别人感同身受,互相理解,似乎不对。
要求真明白,真智慧,要自己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健康生活和心理。
凡是导致不健康的电流,不是自己去接上体验,而是帮对方拔掉。
佛能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而不是把自己也弄到苦海里去悲苦难受。
不过人生总有很多事难以量化。
多啦
前常
,把
态仍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Rainbow MM 可能悲心太强。是否需要一点“舍”的修行?我不知是否“身随念”会有所帮
: 助。
: 我们这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悲心。不然,就不能看病人,做试验。

S**U
发帖数: 7025
47
四梵住就是四无量心。慈心禅是四无量心中的一个。
南传把慈心禅定位于世间定(不得解脱)。从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无量心解脱,
更进一步,说能得解脱,不过具体修法现在没传下来。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SeeU:
: 谢谢又为我理清概念。
: IRIS 提到http://www.buddhanet.net/pdf_file/allmetta.pdf
: 里的四梵住,还有一些散见的南传的慈心禅,跟你这里讲的四无量心开展的解脱法门有
: 区别吗?
:
: of

S**U
发帖数: 7025
48
《清净道论》与摄论说∶
「悲」的特性是拔除有情之苦;作用是不能忍受他人之苦;悲心现起时则不残害;见为
苦所迫、无所依怙者为悲心的近因;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
失败。
以四圣谛观察∶
还没有得到圣道的众生,都还在三界中,没有到达真正安全快乐的地方,即使现在生于
善趣,也只是暂时安稳,将来还可能为苦所迫。这是苦谛。
女朋友的心情很抑郁绝望,这是负面情绪,属于集谛。
灭苦的方法,有世间的,有圣道的。不论哪一种方法,以生起「美心所」为主。
“舍”的修行,是要在慈、悲、喜有成就之後,才適合,否則容易落於冷漠。

有所帮
验。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Rainbow MM 可能悲心太强。是否需要一点“舍”的修行?我不知是否“身随念”会有所帮
: 助。
: 我们这些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人不可能有你这样的悲心。不然,就不能看病人,做试验。

c***h
发帖数: 2262
49

善哉 善哉
悲 是拔苦
我一直在想 慈与悲,原始的定义,一直想不起来,
没想到法友提供说明,让我想起来了,感谢。
那 慈 呢?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清净道论》与摄论说∶
: 「悲」的特性是拔除有情之苦;作用是不能忍受他人之苦;悲心现起时则不残害;见为
: 苦所迫、无所依怙者为悲心的近因;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
: 失败。
: 以四圣谛观察∶
: 还没有得到圣道的众生,都还在三界中,没有到达真正安全快乐的地方,即使现在生于
: 善趣,也只是暂时安稳,将来还可能为苦所迫。这是苦谛。
: 女朋友的心情很抑郁绝望,这是负面情绪,属于集谛。
: 灭苦的方法,有世间的,有圣道的。不论哪一种方法,以生起「美心所」为主。
: “舍”的修行,是要在慈、悲、喜有成就之後,才適合,否則容易落於冷漠。

r*******c
发帖数: 1060
50
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失败。
--------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所以悲心不(完全)是empathy.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清净道论》与摄论说∶
: 「悲」的特性是拔除有情之苦;作用是不能忍受他人之苦;悲心现起时则不残害;见为
: 苦所迫、无所依怙者为悲心的近因;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
: 失败。
: 以四圣谛观察∶
: 还没有得到圣道的众生,都还在三界中,没有到达真正安全快乐的地方,即使现在生于
: 善趣,也只是暂时安稳,将来还可能为苦所迫。这是苦谛。
: 女朋友的心情很抑郁绝望,这是负面情绪,属于集谛。
: 灭苦的方法,有世间的,有圣道的。不论哪一种方法,以生起「美心所」为主。
: “舍”的修行,是要在慈、悲、喜有成就之後,才適合,否則容易落於冷漠。

相关主题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学佛的不同阶段
以慈悲为修行的支持[合集]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自然科学对人的幸福感问题的揭示ZT我本人信仰三宝,但我的信仰却常令朋友及他人评谤,我应当怎么办?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S**U
发帖数: 7025
51
慈是与他人快乐。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善哉 善哉
: 悲 是拔苦
: 我一直在想 慈与悲,原始的定义,一直想不起来,
: 没想到法友提供说明,让我想起来了,感谢。
: 那 慈 呢?

f*******8
发帖数: 3612
52

见为
者)
这一段经典引用还是不错的。
当然我从自己的个人体会上也认识到了这点,但是如果能
又有个人体会又有法理巩固应该是最好。
(题外话:
当然这是佛法里跟日常,世间法比较接近的部分,
每个人的都已经有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实践做基础,
理行并重不成问题。
如果是更深的佛法,我认为有些过于重理的探讨的
学派会出问题。没有实践作基础,就容易曲解佛法)

【在 r*******c 的大作中提到】
: 残害的止息为(悲心的)成就,生忧则为(悲者)失败。
: --------哦,原来是这样子的。
: 所以悲心不(完全)是empathy.

r****n
发帖数: 7315
53

先顶一下。

【在 w**u 的大作中提到】
: 请各位继续批评指正,谢谢!
: 第三篇:慈心念
: 慈心念的在修行中最重要修行之一。我个人认为,慈心念,安般念,身心受念住,应该
: 是初学者修行的三个支柱。佛法修行中,除了以解脱为目的的念住修行是佛家独有外,
: 其他的业处在别的入世宗教中都可能会有类似的方法。所以,有人如果认为“ 慈心念
: ”类似基督教里祷告,我也赞成。慈心禅练习的内容我已在第二章安般念的前方便中讲
: 过,此处不在赘述。一般我会在安般息念前,睡前做全套练习。平时则只以柔软慈爱的
: 心态祝福境遇所缘“快乐智慧无烦恼”或“福慧圆满”。佛法里对慈心禅作用有明确定
: 位。根据心法及心所法我们还可以对慈心禅的法理进行推测。
: 对于念住修行的“观禅”,作为“止禅”的“慈心念”和“安般念”所培养的定力是必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zzHow to maintain practice in one’s daily life利他主义与菩提心——丹增嘉措堪布在多伦多的开示
《中觀寶鬘論廣釋》良友之法相 ─ 喇拉秋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要让慈悲与空性平等而行 Zz
人生格言系列7:成就必经之三法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的交友之道
一位南传法师在第二届香港青年佛教研讨会的讲话请问前世作了什么蘖,今世孤独
未完成的小愿 (转载)35天行般舟汇报 (15) [原创 by 明良] (ZZ from 慈播)
主流科学杂志发表的 禅修 科研文章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修习四无量心( BY性空法师)以慈悲为修行的支持
《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四無量心 ─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自然科学对人的幸福感问题的揭示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慈心话题: lutz话题: meditation话题: davidson话题: ne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