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合集] 空的觉醒Zz
相关主题
俺终身修炼,可否成仙成佛?今天很神奇
佛教应该是最平和的宗教致WaiChi师兄,兼道别
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达人请问 waichi 兄
Re: 给逍遥那个圣者不是只言片句开悟的?
讨论准备实证与印证
同金星谈佛法随想1请教麻兄和刀锋兄,
“和而不同”兼送别ARHAT拜佛要诀
请问lxy兄菩萨等级等事回gder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觉醒话题: 欲望话题: 罗汉话题: 大乘话题: 人家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Y**u
发帖数: 5466
1
☆─────────────────────────────────────☆
Ylsu (Yisu) 于 h 提到:
一切事物相依相存,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本是至为简单的道理。这整体中的
部分,没有一样独立常存。如果说宇宙是海,那么每一样事物,如同浪花,离开大海,
便不能独立实存。
执著有独立事物的观念,是一种坚固的妄想习气,使我们无法在心意识里随时安住在这
现前简单的道理,而迷惑于无常变迁的事物,固执于得失,于是非妄计中,迷失本心。
把自我的执著放下,当下便简单地明了:一切的一切,尽管事相万千不同,但包括我们
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整体。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不再执著自己的肉身,当下便顿显清净,自然心念不动。如是
常常安住,便自然回到本心的平常寂静。一切事物,本来就是如此自性大涅槃,若不起
妄心,本来毫无纷争。
虽然,我们放下心与外境的分别,体会这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无法对这整体,有进一步
的描述,也不知该当如何描述这整体。但恰恰就是如此不知而非木石非痴呆的状态,才
是本来面目。整体,本即不可说,能体会这不可说的心,也是这整体系统的作用,也是
一种不可说的本来寂灭状态。
回到没有人为观念的心的状态,我们便走上了如日月般空灵明照的觉悟之路。
心在这时候,晴空如洗,是一切无有而一切全在的“空的觉醒”!
学会表达这无可言说,但放弃表达的欲望,是一切禅修中最根本的禅修!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Sat Apr 21 11:07:05 2012, 美东) 提到:
《金刚经》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用这一篇文章
解释《金刚经》的这句话倒是很好。
"但恰恰就是如此不知而非木石非痴呆的状态,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的另一种
表述。
☆─────────────────────────────────────☆
cpath (秋十三) 于 (Sat Apr 21 13:22:18 2012, 美东) 提到:
☆─────────────────────────────────────☆
Ylsu (Yisu) 于 (Sat Apr 21 13:33:12 2012, 美东) 提到:
"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 这么说的确是不太如法, 就像Nonarisen师兄提醒的"一合相
即是不可说" , 是不应该做如此想的, 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不是这个, 也不是
具体怎么做, 更像是对目标的一种描述..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Sat Apr 21 14:27:12 2012, 美东) 提到: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Sun Apr 22 01:57:02 2012, 美东) 提到:
你的问题的唯一的解着就是找到写这个文章的作者,直接追问他操作的细节。真懂这些
的人,不会只扯些虚理想象一番,而是知道操作中的细节和实况。
比如怎么操作可以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Sun Apr 22 02:10:12 2012, 美东) 提到:
请教:何为您说的“大乘佛法所说的本来面目”?又如何为安住于本来面目?
☆─────────────────────────────────────☆
cpath (秋十三) 于 (Sun Apr 22 11:47:35 2012, 美东) 提到:
☆─────────────────────────────────────☆
cpath (秋十三) 于 (Sun Apr 22 11:56:21 2012, 美东) 提到: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Sun Apr 22 23:13:27 2012, 美东) 提到:
你这里有好几个概念没搞清楚。你把欲望和觉知(如实了知)搞混了,你也没搞清欲望
是属于妄想的范畴。饥来吃饭困来眠,这里不需要很多的妄想,只要如实了知冷暖饥渴
的觉受,然后安当时的因缘吃饭穿衣就是。比丘的问答,佛也只要按当时的因缘回答就
好,哪里扯得到回答的欲望?经言: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故圣者善能分
别诸法相,而不是像我们凡夫那样胡思乱想,欲念纷飞。
这里最根本的问题是你对佛的境界以自己的想象去定义,而不是以经论为依据。欲望有
一个主体和对象,这是典型的二元对立状态。佛的境界超越自它,主客,生死等一切对
立。所以欲望根本不可能属于佛的境界。你难道认为佛在圆寂之前还会有贪生的欲望和
怕死的恐惧么?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Sun Apr 22 23:30:47 2012, 美东) 提到:
不用“您”这个字,也不用说“请教”。大家有缘就闲聊几句佛法而已。但我不能把自
己说的当回事,也不能把自己弄得像模像样跟真的似的,那样只能增强自己的我法二执
。所以我宁可视自己为一堆臭狗屎,也不能像模像样地给别人说教。
关于本来面目,就是平常说的佛性,心性,本觉等。至于如何安住,那得要先证到了才
谈得上安住。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Mon Apr 23 00:16:40 2012, 美东) 提到:
这一篇文章楼主转载的时候没有出处,但看文中的用词和句子的连接有些别拗,估计是
从别的语言翻成中文的。
至于“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这个说法,如果换成“把心放在一法界整体上”,大家
也许就容易理解了。其实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大乘起信论》里说的“法界一相,即是
如来平等法身”。
☆─────────────────────────────────────☆
cpath (秋十三) 于 (Mon Apr 23 03:35:56 2012, 美东) 提到: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05:24:58 2012, 美东) 提到:
此语境中何为“心”?
☆─────────────────────────────────────☆
Ylsu (Yisu) 于 (Mon Apr 23 09:22:26 2012, 美东) 提到:
就是这个"能"啊。。
☆─────────────────────────────────────☆
Ylsu (Yisu) 于 (Mon Apr 23 10:07:10 2012, 美东) 提到:
你如果站在究竟的角度去看, 当然他有他的问题。。但是也不能说他是错的,这是个
次第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一开始学习观呼吸,到后来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放弃。 有的
人需要一个具体的所缘来帮助, 有的人就可以在总相上下功夫, 还有的人这些都不需
要,直接修不修。。在各个阶段上, 都是合理的。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10:09:42 2012, 美东) 提到:
那个问题我在问Nonarisen。您懂他在指什么?如果您是在替原文作者回答,您懂原文
作者在指什么?如果不知道,您为何可以回答?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Mon Apr 23 10:11:27 2012, 美东) 提到:
看来你不但喜欢无根无剧地胡说八道,而且理解力极差.欲如果没有主体,那是谁有欲?如
果没有对象,欲的又是什么?这么简单的常识你都不懂?
你那么喜欢说无常,苦,无我,那我问你,你承认佛证到无我了吗? 如果承认,那佛都无我
了,还会有欲望么? 欲望的主体都没有了,怎么还会有欲望?
你就象一个井底之蛙,当别人描述大千世界,青山绿水的时候,你虽然不懂,也没见过,也
想象不出来,可能也不愿承认井外有大千世界青山绿水,所以你就只能胡说八道却自鸣得
意.
☆─────────────────────────────────────☆
Ylsu (Yisu) 于 (Mon Apr 23 10:15:46 2012, 美东) 提到:
哈, 我多嘴。。啪。。:)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Mon Apr 23 10:43:35 2012, 美东) 提到:
既然你这么喜欢追究,那我就多聊几句.
法界本不可分割,但我们凡夫的习惯就是把法界分割成一个个概念,然后又执之为实有.
上面这篇文章讲的"把心一念放在整个宇宙",就是要让我们去体验法界本不可分割的状
态.具体的操作其实很简单.比如你面对一片景观,如山峰,峡谷,树林,上面是蓝天,白云,
这时你先把心和眼光放到前面的景观,但不要关注一特定物体,要对眼前的一切都历历在
目,同时觉性内观自心,应见心内廓然无物,这就是法界本不可分割的状态.如果你关注一
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那你内心就会生起那个物体的概念,这就是法界被分割的状态.
这操作虽然简单,能不能做到,就看你的心有多清静,见地到不到,还有因缘到不到.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11:16:05 2012, 美东) 提到:
嗯,谢谢。我可以结合刚刚坐中的情况来谈。坐中我是闭眼观额前。非注意一个特定
的物体,只是留意一个方向。
“觉性内观自心”是怎么操作的?
“关注一个特定物体,产生分别心”,从法理上我认为是“见”到一物,但不起意,
不转意根。你说的分别心具体是什么?是不是不起意的意思?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Mon Apr 23 12:18:23 2012, 美东) 提到:
闭眼观额前也是个好修法.
你太关心"怎么找",而更重要的是先要搞清"找什么". 好比你要找宝石,首先你要明确的是宝石是什么样
的,什么特质,怎样描述等. 假设你拿起一块鲜艳夺目的石头,你怎么判断那是你要找的
呢? 同样,你在定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或觉受,你怎么判断哪个是你要找的呢?这是很
重要的一个过程,叫开佛知见.你觉得呢?你对心性是怎么描述的?
☆─────────────────────────────────────☆
POORMS (佛油子) 于 (Mon Apr 23 12:41:21 2012, 美东) 提到: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12:50:43 2012, 美东) 提到:
找什么我只有一个大的目的就是“持眼根明白何为见性”。我不为任何境界或觉受,
任何境界或觉受来了,我皆不执不做圣解,就是当成狗屁一样。但真做起来,于坐中
,我会保持主题,不因境界和觉受忘失主题。何为主题,一指“持眼根明白见性为何
”这个目的不变,二指行动上继续做该做的事,该怎么观继续怎么观。
何为宝石,何为见性,楞严经中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至于从知见上,了解这些对见性的了解有多帮助,嗯,我看是极为有限的。有一个实
际入门上手的方法,实践出真知。不然凭法理想象,恐怕似经中所云“如萤火烧须弥
山”。
话说回来,我已经回答你我的方向和目的了。也就是“找什么”。我确实非常关心“
怎么找”。实际上我关心两个问题,一是这个方法是否从佛法理论上有不如法之处;
若没有,则如何入手,如何进展。
☆─────────────────────────────────────☆
POORMS (佛油子) 于 (Mon Apr 23 12:54:01 2012, 美东) 提到:
没有安住与不安住的分别才可能是本来面目。所以第二个问题就已经问错了。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13:01:16 2012, 美东) 提到:
你的问题“对心性是怎么描述”。即心即佛,所以不心外求佛。明心乃至究竟见性,
即能如佛一般彻底觉悟。明心,心因用而显,见闻觉知等即是在用,所以明心之过程
不离见闻觉知等。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13:06:43 2012, 美东) 提到:
“安住于本来面目”是Non兄提出的。我不懂他具体指什么,所以才发问,会追问细节
以明白他究竟在说啥。明白他究竟在说啥,是善法有可操作性,并与本人所修相关,
我会予以实践。在实践中去深入了解,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还会再来追问。:-)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Mon Apr 23 13:13:50 2012, 美东) 提到:
你的见地差远了.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13:19:13 2012, 美东) 提到:
嗯,您有何高见我都愿闻其详,只要能对我实修有帮助。
☆─────────────────────────────────────☆
POORMS (佛油子) 于 (Mon Apr 23 13:27:37 2012, 美东) 提到:
“安住于本来面目”的意思不是说有个本来面目让你去安住。“本来面目”是超越我们
思维能力的。如果你认为有个本来面目可以被认识,就已经陷入自己的分别思维了。这
样再怎么用功也是无用的。
☆─────────────────────────────────────☆
bdbd (kakali) 于 (Mon Apr 23 13:29:26 2012, 美东) 提到:
你要是觉得你自己实修很牛,你就明着说. 能不能不要老是这么拐着弯儿呀? 俺根本
没瞧出来你是真心请教他的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Mon Apr 23 14:06:24 2012, 美东) 提到:
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很透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
bigfool (fool) 于 (Mon Apr 23 14:37:08 2012, 美东) 提到:
他们家喜欢抓个东西抓个稻草啥的,
得弄点打坐观光这样的事相的东西才安心,
禅宗大概不适合他们。
☆─────────────────────────────────────☆
bdbd (kakali) 于 (Mon Apr 23 15:34:51 2012, 美东) 提到:
我老人家坐中闭眼观额前,曾经看见诸佛,你能看见吗?观光那种东东,我不到十岁就
看见啦.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20:03:12 2012, 美东) 提到:
嗯,我看过。达摩的血脉论,破相论,悟性论,也看过。说实话,我看不出有何比“
即心即佛”更高明的见地。当然我是土人,看不出来可能也正常。要不您具体说说。
也可以结合我前面所说的见地来谈。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20:12:12 2012, 美东) 提到:
本来面目,安住本来面目,这都是Non兄提出来的。应该由他来回答。
不过我插句话谈点别的。佛法中很多东西是思维不能达的,通过思维这个工具认识真
理是非常有局限的。所以我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先有基本的禅定,然后从六根择一根而
入。通过实际能入手的方法在实践中参悟,非通过法理想象思维而去了解。
☆─────────────────────────────────────☆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于 (Mon Apr 23 20:24:40 2012, 美东) 提到:
您不去除一些我慢的习气,在加上遇事急躁不够耐心,恐怕进步很难。前面简简单单
的一个念佛能否禅定的问题,您可能因为自己的习气到现在都没有机会深入了解。真
是遗憾。这就是有缘分,有机会,但确宁愿错过机会。
☆─────────────────────────────────────☆
bdbd (kakali) 于 (Tue Apr 24 09:15:03 2012, 美东) 提到:
不听你的话的人,就是我慢, 就是不耐心. 你的逻辑很强大呀.
你看看清楚,我这个态度不是对所有的人的.
就凭这点,你就够自欺自大的啦.
☆─────────────────────────────────────☆
bdbd (kakali) 于 (Tue Apr 24 09:18:15 2012, 美东) 提到:
这个就比较像样子拉. 原来又是来介绍根法的. 怎么你们是开过会以后,决定换人出来
吗?
☆─────────────────────────────────────☆
cpath (秋十三) 于 (Tue Apr 24 11:20:55 2012, 美东) 提到:
☆─────────────────────────────────────☆
bdbd (kakali) 于 (Tue Apr 24 12:55:29 2012, 美东) 提到:
又开始啦. 你说呢? 你想教训人,就明着说. 不要拐弯. 她高兴答就答啦. 挨着你什
么事情啦? 你管得着吗? 人家好心回答,你应该感激才对. 不感激,还那么多废话,
特别不尊重人. 所以说你我慢. 你入禅定啦吗? 在这儿教育这个教育那个的.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Wed Apr 25 01:03:55 2012, 美东) 提到:
说你喜欢无根无据的胡说八道,一点也不过分。你看你罗嗦这一大堆,哪有半点经论的
依据?纯粹是按自己的想象胡诌。你前面说:“佛陀没说过要放弃欲望”,于是我举出
了《阿含经》中佛说“閑靜無欲”的教导。你那样说的根据在哪里啊?说你无根无据的
胡说八道难道是冤枉你了?
你这里把二元对立和问答,吃饭联系起来,又一次显示了你的无知。二元对立是属于意识的范畴,是心行上的内外,有无,自他等对立,跟吃饭做事的行动无关. 关于超越二元对立,看
你实在理解不了,我也懒得跟你再多解释了。但是你不要以为超越二元
对立是只有现代人才兴起的,其实超越二元对立一直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只不过以前叫
"不二法门“。六祖说:佛法是不二之法。《信心铭》说:真如法界,无自无他. 不二法
门在很多大乘经典里都广为宣说。甚至在《杂阿含经》里都有类似不二法门的教导.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佛告跚陀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
觸故,或依有,或依無。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 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
生,苦滅而滅;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
所以者何?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 有;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
者無 有。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
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上面这段里的“離於(有,无)二邊”,不正是现代人说的超越有无的二元对立吗?
我说你像个井底之蛙难道也是冤枉你吗?楼主转的这篇文章对你来说不正是井外的青山绿水吗? 你真的读懂了吗?如果你懂都不懂,你凭什么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你要是对大乘佛法有意见,那也得要搞懂人家在说什么才有资格批吧?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Wed Apr 25 11:53:16 2012, 美东) 提到:
☆─────────────────────────────────────☆
cpath (秋十三) 于 (Wed Apr 25 11:54:51 2012, 美东) 提到:
☆─────────────────────────────────────☆
bdbd (kakali) 于 (Wed Apr 25 14:02:12 2012, 美东) 提到:
mind made body 意生身呀
连我老人家都不执着于肉体,你怎么对色这个事情这么看不开呢?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Wed Apr 25 15:43:31 2012, 美东) 提到:
不懂你想说啥.好比是演戏,他选择做反角,那我就做正角.既可练心,有可整理我的思路,
何乐而不为呢?
☆─────────────────────────────────────☆
Nonarisen (woof! woof!) 于 (Wed Apr 25 16:03:13 2012, 美东) 提到: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Thu Apr 26 10:26:02 2012, 美东) 提到:
断就是自杀?
我记得西游记里有个故事,说孙猴子给一个圈套住了,那是争强好胜圈。他怎么施展变
化都拖不出去,只好去找太上老君求救。太上老君教育了他一番,他领悟了,知道天外
有天的道理,超越了自己的好胜之心。然后他请求太上老君去掉套他的那个圈,太上老
君说你自己看看,那个圈哪里还有啊?
至于作为需要用念。比如我一拳打向你眉心,你眼睛一眨,你动眨眼的念了没有呢?
也许你要说这是个条件反射的例子。那我再打个比方:比如你在投入地思考问题,你家
人给你拿来一盘菜,你吃个精光。等我问你吃了什么?你用什么餐具吃下去的?你动嘴
了没有?你一无所知,只是想来必然是动嘴了才能吃下去的吧。在那个场景中,你动了
吃的念没有呢?
至于欲,欲需要发生在欲的对象发生之前才行的。比如说你吃了,然后说好吃,那是觉
。如果你看到好看的吃食,想着那好吃,那是联想。如果你想着这个好吃的要放到我嘴
里,放到我的肚子里,那才是欲。
觉是念,联想是念,欲也是念。
觉本身不会带来苦。欲而不得,才有苦。
☆─────────────────────────────────────☆
cpath (秋十三) 于 (Sat Apr 28 12:54:41 2012, 美东) 提到:
☆─────────────────────────────────────☆
cpath (秋十三) 于 (Sat Apr 28 13:02:35 2012, 美东) 提到:
☆─────────────────────────────────────☆
cpath (秋十三) 于 (Sat Apr 28 13:11:48 2012,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法扇) 于 (Sun Apr 29 22:46:11 2012, 美东) 提到:
佛陀那时是大觉者活着的时候带着出家的,那些人是放弃了所有的财产的出家人
人家除了吃饭之外别的都几乎没有了,戒律里没有的事情
人家都不做.就是吃饭,也是给什么吃什么,不留食物.
哪还会挑三拣四的,这不吃那不吃,象我们今天的人非要吃某一种菜.
吃什么都好吃,看什么都开心,这才是罗汉的境界.
人家当然就没什么欲望了,否则还叫什么罗汉呢.
当然今天的人可能比古人更高贵也未必.
有行为没欲望,只要心不动也可能,大乘不是这么说的吗?
当然咱们还理解不了什么是行为和欲望的分离状态.
所以还不够大乘.
人就是这么回事,在这个世界上,吃五谷杂粮,一天到晚都泡在这种物质里,
本质上要想发生变化,确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呢,只要是能够克制自己的
欲望一点的人,就基本上是个不错的人,能做到这些,开不开悟,都已经很不错了.
做个清心寡欲的人,就是在修行.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回gder讨论准备
回ECONOMETRIST同金星谈佛法随想1
罗汉道 与 罗汉果“和而不同”兼送别ARHAT
心的现象请问lxy兄菩萨等级等事
俺终身修炼,可否成仙成佛?今天很神奇
佛教应该是最平和的宗教致WaiChi师兄,兼道别
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达人请问 waichi 兄
Re: 给逍遥那个圣者不是只言片句开悟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觉醒话题: 欲望话题: 罗汉话题: 大乘话题: 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