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BibleStudy版 - 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误解 (14) 基督教弟兄姊妹的分享
相关主题
每周一问 (11/6)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要受洗的问题吧
斑竹们,看着办吧~~~边区福音见证(五)zhuan (转载)
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 (1) 缘起与目的海德堡要理问答主日27
请教大家:catholic和christian[zz]《灵修神学发展史》第六章 福音派运动
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误解 (17) 其他巴刻对同性恋的意见
路德的十字架神学青年大会
每周一问 (1/30)互联网圣经直播
我来说说Bible Study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天主教话题: 浸信会话题: 浸礼话题: 教会话题: 基督教
1 (共1页)
s******t
发帖数: 2511
1
I1.不要盲从附和一些人说天主教是异端
如果一路以来,有人不断告诉你天主教是「异端」,或者说天主教徒鼓励人拜圣母、教
皇无误等,我以一个信了十多年福音派(浸信会)信徒的身份告诉大家,就算你不认同
天主教,也不要参与这个用谎言和诬蔑说话攻击其他人的卑鄙污秽行动。
比如大家都知道摩门教是天主教和新教都公认的异端,大家会不会捏造谎言,说他们摩
门教内部是「乱伦」、「杀人作献祭」(以上全部是假设)?不会的,无论我们如何看
对方,诚实的基督徒对于他们的批评必须基于事实。
但是,我在不少批评天主教的网页里看到的所谓「天主教」,大部份的指控都是基于误
解。比如,这个http://www.geocities.com/hk5760,对天主教的指控大部份资料不过是不加查究的转载。网页负责人的做法很不负责任,也把大部份新教徒陷于不义,也误导人以为所有新教徒都是如此看天主教。另外一个onchristianity.tripod.com的资料同样是偏见的。
我发现,新教徒里面的,极其量是承认和天主教在教义上有分歧,但是分歧不是大得如
这些网页所宣称的。例如梁家麟博士、罗锡为牧师都不把天主教视为异端。就连更新资
源出的《信徒疑惑四百问》,都不把天主教视为异端,说「我们无权将主内同一信仰的
弟兄当成敌基督」。世界信义会联会(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www.lwf.org),
圣公会、世界改革宗联会(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www.warc.ch)也
积极和天主教对话。
我以上所说的网页,所达到的目的,不是宣扬福音,而是「丑化」了福音派、丑化了新
教,也误导人。这类网页的立场完全不代表基督教。这个网页和一些和它类似的网页的
效果,不过是告诉人,「基督教」(这个网页网主心里面的基督教)是个用谎言打击异
见、反文化、对一切流行事物「疑神疑鬼」的怪胎。
一些新教(基督教)里面对天主教的评论:
梁家麟博士(宣道会):反对把天主教称为异端,认为只是教义上分歧多,以至未能和
其他新教宗派合一《信仰答客问==基道书楼》(新教间宗派也是因为教义不同而继续分
开)。同样在他的著作《基督教史略》(更新资源)也有相同说法。
梅智理博士(浸信会,香港浸神教授):在著作《丰盛的敬拜》,把天主教的弥撒和各
宗派的敬拜(东正教、圣公会等)比较,列为六大崇拜瑰宝。
罗庆才博士(浸信会,香港浸神教授,现在美国进修):在《圣经无误的再思》出文(
韩大辉编,Emmanual Community)和天主教神学家同等交流神学。Emmanuel Community
是天主教出版团体。
信义宗(Lutheran):LWF(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和天主教签署「因信成义」
联合声明,虽然信义宗内部不是所有人认为声明是理想的,但是愿意继续为和解努力。
连最保守的美国密苏理州路德会(香港路德会的差会),Lutheran Church Missouri
Synod(LCMS)也称呼天主教徒为Fellow Christians。
浸信会神学者刑伟林博士称呼天主教神职为「同工」(《浸信会的信仰根源和特色》的
序言,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出版)。
Scott Hahn:改革宗Presbyterian牧师,在美国顶尖福音派基督教神学院Gordon-
Conwell 的博士学位,和妻子双双由新教改投天主教。
罗锡为牧师的书,《剖析异端邪教》(道声出版,第四版) 也没有把天主教列为异端。
有位弟兄批评我,作为基督徒,何必要如此「卖力」的维护天主教?我做的不是维护天
主教,而是维护新教(基督教)的名声。香港的基督徒,因为有个别的在网上恶意用谎
言攻击天主教的行为,已经令其他基督徒名声败坏。
在新教、天主教和非基督徒中,这些人的言行已经使基督徒等同是用压制、欺骗、谎言
、征讨手段、散布宗教仇恨来宣扬宗教的「原教旨主义分子」、「十字军」。
「使人和睦的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9)就算你不认同天主教,
也请用诚实、和平的方法去做:do it with integrity and humility. How foolish I
've been in attacking the faith of Roman Catholics with the same kind of
blind arrogance exhibited by some Chinese pastors with family name吴。as
Bible Christians, and admit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take Catholics
seriously as fellow-believers,mostly because we have never allowed
ourselves to be exposed to a sustained presentation of the biblical basis
for Catholic beliefs. Nor had we give Roman Catholics a fair chance to
defend and explain for themselves.
我们选择相信抹黑天主教的说话,也害怕替他们讲句公道说话,因为就是害怕那些恶意
攻击天主教的「原教旨主义者」的非理性压力、害怕一旦说了些对天主教和善的话,就
被他们「原教旨主义者」攻击。
记住:「原教旨主义者」没有权利代表你,也没有权利代表你去攻击天主教。如果你们
不赞同他们对天主教的攻击,just speak up。不要对他们的行为沉默,更加不要和他
们同流合污,以免败坏了基督教的名声。
s******t
发帖数: 2511
2
I2.介绍一些基督新教的宗派
基督教,按香港通俗的说法,其实指新教或者更正教(Protestantism),而当中包括
了一些十六世纪反抗罗马教廷的国家教会、后来的福音派和灵恩派,以及一些脱离传统
宗派的独立教会(例如平安福音堂、追随中国著名信徒倪柝声路线的香港教会、香港神
的教会等)。新统计,自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以来,全球有二万个宗派。
大体来说,新教,Protestants,其实最早是只有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在十六世
纪宗教改革(Reformation)运动产生的群体。他们又名抗议宗,或者名抗罗宗,天主
教的书教「誓反教」。这个运动很快席卷欧洲。马丁路德其追随者发展的宗派,主要代
表是「信义宗」(又叫路德会,Lutheran,虽然路德本人不想他们用这个称呼,「信义
宗」是华人给的名字,很贴切)。香港有信义宗联会和香港路德会。另外礼贤会(
Rheinish)、崇真会也是「信义宗」信仰。
后来,瑞士宗教改革家慈运理(UlrichZwengli)倡导。他原本也想和路德合作,但是
路德不赞同慈运理更激进的改革,而且在圣餐理解上面分歧很大。结果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改革宗(ReformedChurch),是由加尔文(JohnCalvin)承继慈运理路线发展的。
在香港比较少。他们以长老会为主(Presbyterians),或者称荷兰改革教会(
Reformed Church of Netherlands)。今日他们的世界联合会World Alliance of
Reformed Churches WARC(www.warc.ch)正和天主教、信义宗对话,寻求了解。
还有差不多时期的循道宗(Methodist),大家在湾仔看见的「红砖屋」就是他们香港
一个大堂会。这个是英国的约翰卫斯理发展的。
安格拉甘(Anglican Church),或者Episcopal Church,又称圣公会,是英国国教,
大致保留很多天主教的传统,路线比较接近信义宗、和天主教。
信义宗、圣公会和天主教因为礼仪多,属于礼仪教会(Liturgical Church),其他教
会把崇拜礼仪简化,是非礼仪教会。
有些区分以他们作为「信条教会」(Confession),指那些以信经(Creeds)为信仰告
白的教会,罗马天主教、信义宗、改革宗、圣公会、循道会都是「信条教会」。在美国
发展的成为「宗派」,例如长老会、浸信会、宣道会。华人习惯不把两者区分,通称为
「宗派」。
至于,浸信宗起源说法比较多,比较多人认同的说法,是他们起源自英国的分离派和清
教徒。而他们对于浸礼的观念很受宗教改革时期的「重浸派」影响。
福音派(Evangelicals)是比较后来的发展,香港有宣道会、中华基督教会、播道会、
中国布道会等。当然,灵恩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是更加后期。
浸信宗是笔者所属于的宗派,我比较熟识,和其他宗派很不同,主要因为她重视堂会独
立自治,没有所谓宗派总会去决定所有浸信会的信仰观点路线,崇尚自由。而教会体制
属于会友和教会领袖共治,民主体制。他们是自由教会,Free Church,不太注重教制
,内分不同派别。例如美国(浸信宗发扬光大之的)美北代表是American Baptists,
比较开明。美南(主要代表是Southern Baptists Convention)属于保守。
由于美国主张政教分离、宗教自由,所以很多其他的基督教会分出来。香港很多基督教
(新教)都是北美州,特别是美国福音派宣教士建立的。
中华基督教会背景比较特殊,她是由巴陵会、公理会、伦敦会、长老会及宣道会等十一
个宗派中国的差会组成。组成原因是因为二十世纪初,中国因为五四运动掀起了反教运
动,基督教被指为洋教,为了摆脱洋教的名字,而且支持中国教会的「自治、自养、自
传」( 「三自」并非共产党的发明),教会需要「本色化」,在一九二七年第一届中
华基督教会总议会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举行,出席代表八十八人,其中中国代表六十六
人,西国宣教士廿二人,正式代表十一个宗派,五十三个区会。便奠定了中华基督教会
合一组织之基础。本会组织采四级制:即全国之「总议会」,省级行政区性之「大会」
(或称协会),地区性之「区会」,及基层之「堂会」。(参考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
网页)
s******t
发帖数: 2511
3
I3.基督新教的不同宗派怎样看洗礼
今次介绍的,是基督教(以香港通俗的说法,包括新教、改革教、福音派等)如何看一
些宗教礼仪。

天主教朋友都听过,「基督教」只有两个圣礼或者礼仪,就是「洗礼」(或称圣洗,浸
信派称为「浸礼」,Baptism)和「主餐」(Holy Communion,The Lord's Supper,圣
餐礼,天主教和圣公会称Eucharist)。
A)浸礼/圣洗/洗礼(Baptism)
很多所谓「基督教」书(相信主要是福音派)普遍宣称「基督教」的 Baptism是指「信
而受洗」,只有象征意义。

其实,信义宗和圣公会对「圣洗」保留了很多和罗马天主教相似的特色,甚至仪式也很
相似。

「圣洗」方面,信义宗、荷兰改革宗、长老会、圣公会、循道宗都接受婴儿洗礼,认为
除了象征意义,也包括神的工作。部份宗派如信义宗也信婴孩是有「信 」的。他们也
认为在洗礼里面,神有特别的工作,具有恩典和拯救的功能,并且是旧约婴孩出生后行
割礼归入神家而在新约的表记。篇幅所限,我不能多介绍。

福音派(主要浸信派)因为觉得婴孩是有「信 」的说法不合理,乃排拒之。他们认为
,受浸/洗者要清楚信仰和得救,是需要一个清楚意志、能够理性的认识信仰,主动并
且公开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称为决志)才可以受水礼,他们称为 believer's
baptism,信而受浸(为什么不是叫「洗 」,以下解释)而称婴儿洗礼为 pedobaptist


中世纪以来,很多婴儿洗礼者其实是一出生就受洗,却未必一定有好好的教会栽培和信
仰成长,到长大后他们可能信得不真、不深,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信主。主张信而受浸
这就觉得他们婴孩时的「洗 」不代表有效,而认为一个人要自己清楚信仰得救,才可
以解释浸礼。在香港的浸信会,部份如果遇到有教徒加入而他/她是接
受婴儿洗礼的,就算行了坚信礼,也要求他们「重浸」。

「重浸」是个非常敏感的字眼,特别在改革教会运动时期,「重浸派」( Anabaptists
)被各方目为异端。他们受所有其他宗派,包括信义宗、荷兰改革宗(加尔文派)、罗
马天主教、圣公会等行婴儿洗礼的宗派所排挤和迫害,把他们赶走,甚至杀害。「重浸
派」是诬蔑的字眼,其实他们要求是成年浸,认为圣经没有提婴儿洗礼。同时,他们主
张和平抗战,不反抗(non-resistiance)。 但是,他们一些观点,特别关于浸礼的看
法,对后来的浸礼宗有深远影响。后来的部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落脚,成为后来的门诺
会(Mennonites)。
B)「重浸派」的一些领导人物
Michael Sattler-
最初他因为拥护路德的信仰路线,先逃离奥地利逃避拥护天主教的奥地利大 帝的迫害
。他到了瑞士苏黎世,却因为他领导主持「重浸者」的聚会,不容于慈运理(Zwengli
)又离开瑞士,到了德国,信义宗的大本营,在Rottenburg住。他为「主张重浸者」起
草Schleitheim Confession,之后被德国当局拘捕。在1527年5月20 日,Sattler被人
用最残忍的刑罚处决:先割了舌头,跟住用火红的铁钳把他身体的肉撕下来,最后用火
烧成灰。
Sattler妻子八天后被处死,她被人给了她「第三次浸」:婴儿时候一次,重浸一次,
而最后是她被绑在Neckar River 木柱上,等河水涨,把她活活「浸 」死。 (http://www.mainstreambaptists.org/sattler.htm

Balthasare Hubmaier-
--唯一可以(有命)完成博士学位的「主张重浸者」,他认为浸礼是一个表征和记号
(sign and symbol),代表人决意终生持守对主的信和对复活的盼望。其实, 他主要
是质疑婴儿洗礼的意义。"The meaning of this sign and symbol (baptism), the
pledge of faith until death, in hope of the resurrection of life to come,
is to be considered more than a sign. This mean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abes, therefore infant Baptism is without validity. In baptism one pledges
himself to God, in the supper to his neighbor." (Vedder, Balthasar Hubmaier
, p. 108.)
瑞士改教家慈运理(Ulrich Zwengli)仍然坚持婴儿洗礼,Balthasare Hubmaier为文
力抗,他认为浸礼是代表信徒出自无亏的良知,主动接受基督去归信神,而且需要透过
他对信仰的了解,确信一位恩慈的神透过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救赎他。
"Every devout Christian who permits himself to be baptized with water should
beforehand have a good conscience toward God through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of God, that is, that knows and is sure that he
has a gracious, kindly God, through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 . . . Then
afterwards follows water baptism; not that through it the soul is cleansed,
but the "yes" [of] a good conscience toward God, previously given inwardly
by faith." (Balthasar Hubmaier: Schriften, pp. 136-37).
Balthasar Hubmaier后来在March 10, 1528, 在维也纳被绑在木柱上面烧死,他妻 子
就被淹死在多河。
C)浸信宗源起
英国剑桥毕业生史迈德(John Smyth)领导一群争取宗教改革的信徒从英国圣公会出来
。史迈德受 阿姆斯特丹「重浸派」(门诺派)影响,接受了他们反对婴儿圣洗的观点
。史迈德先给自己施浸,把水由头倒到全身。1609年,他在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间浸
信会。

另外一位平信徒赫尔维(Thomas Helwys)没有跟随史迈德领导,他在1611回英国,在
英格兰建立浸信教会。当 时,他们只是要求信徒「信而受浸」,却没有明确要求是全
身没入水里面浸。

后来,十七世纪另外一群信徒在伦敦组织另外一个独立的浸信教会,他们接受全身没入
水里面浸的形式,他们在1644年出版了「第一伦敦认信文」,表明几点:(一)浸礼是
全身没入水里面浸,而且是重要的;(二)浸礼只是给公开认信的个人

而自1644年,差不多所有浸信会都引用罗马书六3-5 作为浸礼象征意义的圣经基础。

初期,因为浸信会坚持浸礼是全身没入水里面浸,曾经受到不少压力、误会,以敬虔闻
名的牧师白李察(Richard Baxter)也曾经不公允的指责,毁谤他们要人在 英国的严
冬下要人浸,违反圣经「不可杀人」的诫命,又毁谤伦敦浸信会要妇女脱衣服浸。这些
指控都被反驳了。伦敦浸信会说「施浸者和受浸者都是穿上了便服的」。
D)浸信宗(Baptist)的「信而受浸」

要认识绍浸信宗「信而受浸」信仰,最好是参观我们的教会礼堂。香港的比较历史悠久
的浸信会,如香港浸信教会(又名坚浸,因为在坚道,天主教香港区的座堂好像在不远
)、尖沙嘴浸信会、浸信会神学院、九龙城浸信会的礼堂,设计是,在礼堂中央上方安
置了十字架,代表我们相信「基督是主」,而行浸礼的浸池就正在十字架之下,代表浸
信宗注重每一个会友必须是「信而受浸」,并尊照以弗所书/厄弗所书/Ephesians 四
5的「一主、一信、一浸」的要义。

【基督教圣经和合本】-「浸/神版--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
,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浸,」

【天主教圣经】--「因为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圣神,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希望一
样。 只有一个主,一个信德 ,一个洗礼;」

浸信宗认为,Baptism原本的字Baptizo是解全身没入水里面,所以坚持要 用immersion
,而不是洒水礼。甚至因为这个缘故,浸信宗在华语教会出版的圣经也把所有「洗 」
字改为「浸」字。大家比较香港圣经公会和其他出版的【和合本】(Union Version)
圣经和浸信会出版社的圣经,出来「洗 」字改为 「浸」字、「上帝」改为「神 」字
外,和其他基督教圣经所有字一样。

浸信宗认为,全身没入水里面的浸礼,是生动和形象化的表达了浸礼的象征意义,浸信
宗认为,浸礼的仪式反映出基督徒生命有份于基督的死和复活,是向旧生命死而向新生
命活,其没入水代表和基督同死、同埋葬,而出水乃代表和将来复活的盼望。这个是根
据罗马书六3-5 的说法。同时,我们相信施浸约翰(John the Baptist)为主耶稣施浸
,是全身浸的。

【基督教圣经和合本】-浸/神版--「岂不知我们这受浸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浸
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浸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
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
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

【天主教圣经】--「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受过洗归于基督耶稣的人,就是受洗归于
他的死亡吗? 我们藉着洗礼已归于死亡与祂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
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 如果我们藉着同祂相似的死亡,已与
祂结合,也要藉着同祂相似的复活与祂结合。」

同时,浸信宗坚信,唯有真心信主的人才应该受浸。这些人必须本身信主,并且在众人
面前承认「基督是主」。把浸礼比喻和主耶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而复活的象征,
使浸信宗相信,浸礼复活的象征只可以给曾经历基督在他们生命中彰显复活大能,而又
愿意为这个经历作见证的人。我们相信,浸礼只能够行在和主基督一同复活的人身上(
林前/格前三1)。

同时,浸信会也认为,个人决志、公开认信基督,是使他归入普世教会、归入基督无形
的身体,而浸礼作为外在表记,是使受浸者归入地方教会、有形的基督身体里面,所有
浸信会也把浸礼作为收纳信徒如地方信仰群体的仪式。
接受浸礼前有不少准备和做法

因为浸信宗坚持「信而受浸」,也坚持浸礼的方式乃全身没入水中,所以,受浸者接受
浸礼前有不少准备和做法。
步骤一:未信的参加慕道班,听福音,学道。
步骤二:刚刚决志信主的参加初信栽培班,学习信仰知识,接受栽培,学习信徒生活,
例如祈祷、灵修、读经,鼓励他们参加教会聚会、团契(Fellowship),崇拜。
步骤三:聚会了一定的日子,而经过观察,导师会鼓励人报名受浸,或者他也可以自己
报名,参加一个为期八到十个星期的受浸预备班,每课约一小时,一定是由教会牧者(
pastor)、传道人(preacher)或者加执事(deacons)教,浸信会有标准的课程的,
课程完成后要写一篇得救见证(不要太长,因为在浸礼那天要读出来)。
步骤四:学员完成受浸预备班,出席要有75%以上,个别教会或者有不同要求,但是肯
定缺席太多就不可以「毕业」。完成学员会接受「查问信德」,由教会牧者(pastor)
、传道人(preacher)或者加执事(deacons)一起个别面见预备受浸者,会仔细查问
他是否真的清楚信仰、加入教会的会友责任等。
步骤五:成功通过「查问信德」后(即有可能不通过),便签一份「会友志愿书」,承
诺愿意在受浸后靠主尽基督徒的义务(读经、祈祷、灵修、读属灵书)、经常参加教会
聚会(如:主日学、团契、祈祷会)、尽力以祷告和奉献支持教会、见证基督的教导、
实行基督的教导、参加事奉......。
步骤六:受浸加入教会,必须是由已经受按立的牧师施浸(Ordained pastor)。浸时
,施浸者通常问受浸者:「XXX,你是否愿意公开承认你接受主耶稣基督为救主?」受
浸者答:「我愿意。」施浸者说:「我现在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你施浸归入基督,没
入水代表和基督同死、同埋葬,而出水与基督同复活。」跟住施浸者就托住受浸者,受
浸者向后躺,施浸者就放他入水,等他全身浸湿(全身,头也入水),再扶起来。会众
在受浸者起来,出水时候唱诗。
有时受浸者因为健康理由,不可以用这个形式,今日的浸信会都有宽容的做法,就是给
他们倒水在头,例如病危、临终的人,或者很老、有残疾的人。
部份参加受浸者可能有些情况可能特别处理。例如,某君原本在另外一间浸信会甲会堂
受了浸,不过因为一些原因转去另外一间浸信会会堂乙聚会。某君想加入乙会堂,可以
叫甲会堂写推荐信,证明某君确实是「信而受浸」的信徒,乙会堂就可以接纳。某君如
果不是属于浸信宗,不过原本会堂是行「全身没入水里面」的浸礼,那么某君只要在乙
会堂会众面前宣读该会堂的信仰认信文,程序称为「宣读约章」,类似到香港的政务处
宣誓,表示某君接纳、认同乙会堂的信仰,就可以加入乙会堂。
最后一点可能比较大争议,如果某君既非浸信会徒,原本会堂不是行「全身没入水里面
」的浸礼,而是例如「洒水礼」,就算行了坚振礼(Confirmation),是要「重浸」。
笔者对部份教会强要求人「重浸」的做法并不认同,主要是我们不应该拘泥形式,或者
要人误以为自己以前所领的「洒水礼」是错误的而令他们良心无故地受到困扰。
如果那人已经是口里承认、心里相信接纳耶稣基督为救主,更加在坚信礼公开在神和人
面前承认「基督是主」,那么勉强「重浸」是一种为难人的行为。更正教,特别福音派
爱批评天主教教导人洗礼使人得救是一种教条主义、不合圣经,但是,他们勉强一个已
经「父、子、圣灵的名」受了洗而且已经行了坚振礼又公开在神和人面前承认、心里相
信接纳耶稣基督为救主,对他信心有帮助吗?
E)给天主教徒弟兄姊妹的意见
浸信宗在Baptism(洗礼、圣洗、浸礼)的教导上面,确实和天主教有明显分别,不独
是形式,而且背后信仰思想、神学基础上都不同。但是其实圣公会、循道宗、信义宗、
长老会在Baptism(洗礼、圣洗、浸礼)的差别也很大。但是,大家请汲取「重浸派」
悲剧里面的教训,他们受所有坚持婴孩洗礼的宗派国家迫害(甚至不容于新教),早期
浸信会也受到很大压力,我们发现,根本大家理解有分别,但是这个浸礼的教导并非最
核心的教义。
只要大家都承认「基督是主」、「因信称义」、「唯独恩典」、「唯独信心(信德)」
、「圣经最高权威」,大家就要互相谅解。因为,真正的见证、信是在心,由我们的主
基督、圣灵作为见证的。
在核心教义,浸信宗完全认同「使徒信经」(Apostles Creed)、「尼西亚信经」 (
Nicene Creed)、「亚他那修信经」 (Athanasian Creed)、「迦克敦信条」(
Definition of Chalcedon)的内容,和 天主教 一样,虽然浸信会信徒不会用这些信
经。
婴儿受洗受到批评的原因,在于以往教会在位婴儿施洗后,父母没有全心全意的把孩童
按基督教训教导他,也可能不把他带返教会学道,因此大了对信仰不认识。这个危机在
于过份依赖礼仪外在客观的意义而忽略个人需要的委身(commitment)和责任。天父不
是要你在一群教友里面才可以和你亲近,祂更愿意在那么独自的时候和你亲近。
其实,浸信会有一个特别礼仪,是「婴儿奉献礼」,个礼仪其实是为父母而设立的,主
要父母要在神和教会弟兄姊妹面前许愿,承诺要尽心在基督的爱里面教导自己的孩子从
小认识基督,愿意把孩子归入神的家,接受基督的教导。牧师是会按手和会众一起为婴
儿祈祷。我认为这个精神也可以提醒天主教朋友,特别是要要自己婴儿受洗的,认识作
为父母责任,是要教导孩子从小认识神。
s******t
发帖数: 2511
4
I4.我对天主教之认识
(本文原载于香港大学基督徒团契刊物“榄榄”1983,作者是余创豪博士,Chong-ho (
Alex) Yu, Ph.D., MCSE, CNE, CCNA, Academic Research Professional/Manager,
Educational Data Communication, Assessment,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Farmer
418,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Z 85287-0611。承蒙允许刊载此文,特此鸣
谢!)
引言
一般基督新教徒都视天主教为异端,而现今有不少更正教护教书籍亦是持此观点,但我
认为这些书的资料许多都已过时,而且当中包含了不少误解。
救恩观的误解
首先是关于救恩问题,更正教批评天主教并非因信称义,而是信德加上行为、再加上圣
礼。今年为天主教之救赎圣年,天主教在“救赎圣年”特刊上宣称:“自己﹝信徒﹞的
卓越地位并非个人功劳所获,而应归功于基督的特殊恩宠。”(1)又脱利腾﹝天特Trent
1545-1563﹞大公会议之信条宣称:“基督藉着十字架上祭祀的死亡,救赎了我们使我
们与天主和好。非有信心,成人之称义是不可能的。”(2)发行港台两地之‘圣经双月
刊’,在一九八三年三月号中有许多篇文章都论及“救赎、十字架、主之死亡与复活”
,其论点与更正教完全相同。(3)
那么关于行为与圣礼又如何去解释呢?上面引用的“救赎圣年”还有下文:“如果不以
思言行为去报效﹝恩典﹞,不惟不能得救,且要招致更严厉之审判。”(4)脱利腾信条
亦补充说:“善工能邀至更丰富的恩宠。”(5)换言之,行为是得救之后的,而非得救
之条件。我与天主教合一委员会的扬祖媛女士谈论过这个问题,她认为信心与行为就如
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因信主而罪得赦免,但人性仍是软弱的,所以教会才强调行为与
圣礼,来扶持信友奔走天路。
脱利腾信条有云:“新约的圣事对人的得救是必要的。”(6)圣礼问题无疑是两教之分
歧点,但我觉得并不是双方之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就圣礼问题,我请教过大角咀堂司铎
恩宝德神甫,他认为圣事虽有圣化信友之能力,但圣事并非消炎片,一服便有效,要它
产生效果,必须要有信友心灵上之应和。这与更正教强调圣餐前要悔罪并无两样。至于
复和圣事﹝告解﹞,敷油圣事,杨祖媛认为教会是为体恤罪人及病人而立的,表示教会
对罪人的接纳,对病人的支持。
对教皇问题的误解
第二个误解是关于教皇问题,首先谈谈教皇无误,我们不要以为教皇一人所宣告之一切
东西都完全没有错误,其实“教皇所颁布之决议必须由公会会议所研讨通过及联名签署
,否则无效。”(7)梵谛冈初次公教会议(Vatican I 1869-1870)宣布:“全主教或在举
行大公会议时集合,或分散在全球各地,共同宣布一项有关信仰或道德应为一切信友所
接受的教训时,不会错误。”(8)
换言之,“教皇无误”实在应是“教会无误”,但教会宣告的一切是否都在无误之列呢
?恩宝德神甫表示非也,无误之范围,只限制在有关福音的教义上,并不包括教会组织
、礼仪之类的事。事实上天主教的组织、礼仪是经常在变的。 教宗并非一个握有无上
权力的独裁者,例如若望二十三世出任教宗后,马上觉察到弥漫于罗马教廷内一般自我
封闭的气氛,而对这种情形,他只感叹无能为力而叹道:“在这里,我只不过是个教宗
。”(9)
有关拜圣母问题
第三点误解是关于圣母玛利亚,更正教以为天主教拜圣母根本是大错特错。玛利亚之地
位,最先在公元四三一年之厄弗所(以弗所)会议讨论,会中决定称她为“天主的母亲
”,为什么神有母亲?不是这个意思!大会其实是为了肯定耶稣基督是神,所以才叫玛
利亚为“天主的母亲”。天主教中不少神学家主张“淡出”圣母的地位,天主教现在只
对圣母敬礼,而非敬拜。﹝当然会有部份教友不知情而拜圣母。﹞现在西方之合一运动
,已不再太争论圣母问题了。 不过圣母教义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如圣母卒世童贞、
无原罪、带肉身升天、为人代求等,永援圣母九日敬礼之祷词,甚至直接向圣母求救!
(10)
无可讳言,天主教在历史上犯有不少错误,即使至今亦不能完全改正过来,所以当提出
一些尖锐的质询时,公教报总编辑夏其龙神甫说:“父亲错了,儿子要怎么办呢?”恩
宝德说:“你可质问当时有没有宣布那些信条之必要,但事实上已经宣告了。”
梵谛岗二次公教会议前后的变化 要真正认识天主教,我想必须要留意一九六二至六五
年的梵谛岗第二次公教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甚多天主教之改变,我尝试提及几点,但
难免会挂一漏万:
梵二精神部份是受到神学家德日进(Chardin)影响的。在此之前,天主教相当出世、保
守、和排他。德日进参考了达尔文进化论,着有‘人的现象’(The phenomenon of man
﹞一书,他认为世界不是静止、而是动态的,世界向着亚美茄终点(Omega point)迈进
。(11)他说自己的书是写给爱神所爱的世界的人看的。德氏曾被教廷视为异端,后来又
对他追认接纳,德氏之论调,令天主教醒觉到人类之历史与救赎之历史的关切。 简言
之,梵二使教会关怀世界,教宗保禄六世说:“大公会议之教会看这个世界有点像天主
一般,﹝在创世后﹞说祂所造的一切都好。今日教会希望在世界各范畴中注意它:宇宙
、人性、历史、文化及社会,以更大的爱心关怀它。”(12) 教宗在1965年曾亲赴联合
国向全球代表呼喊“不要再有战争!”(13)在1967年又发表‘民族发展通论’,当中说
:“天主创造这个世界完全是为了人类,所以人应当运用天赋之智慧,努力使这个世界
完全属于每个人。”(14) “基督徒应该勇敢面对现实,铲除一切不正义之措施。”(15
) 时代征兆(Sign of generation)在梵二后是天主教通行之名词,Leon Bedrune 有一
篇文章被收录在‘时代征兆’一书,他在文中写道:“教会既不脱离世界亦不超越世界
,她就处在世界之中,她的使命就在世界之内。”(16)我们讲福音,不是拿起圣经照字
读字,而是看看时代之需要、世界之处境,而重新了解上主对吾人的要求,向人讲出他
们在特别处境下最需要的福音。 而天主教之独断、排他精神亦随着世界的开放而消退
,开始尊重其他社会文化、异教及更正教。 至于教会组织、礼仪等改革,此处暂且不
提。
当然,梵二之改革并未得到所有人同意,高等批判学家华德(bruce Vauter)说:“梵二
所带来的后果是,我们似乎完全被教会结构和行政组织问题所羁绊。”(17) 他认定梵
二重视教会,而忽视了教会之创始者基督,以致基督(Christology)之研究受到压制,
教会“从来不准人的思想自然发展……在权力之层次上反开放主义。”(18) 但据我所
知,天主教已由罗马下放了许多权力至各区主教,而其自由精神亦有进步,如1981年‘
示’编委出版之‘基督’,因内容问题引起了争论,但胡振中主教始终容?a href="
mailto:讨论,没有以权力去压制任何一面。">讨论,没有以权力去压制任何一面。
新神学的污染 以我的观察,天主教现在面临之危机是“新神学”(Liberalism)之污染)
,一九 0七年与一九一0年教皇庇护十世(Pius X)曾下两道通谕禁制之,当时之新神学
运动以法国教士劳瓦西(1857-1940)为着,他不接纳圣经无误论。但直至今天,新神学
又再在天主教中复起,Fredrick S. Leathy说:“新神学派现在正扫荡着整个罗马天主
教会,与这个新神学派运动作殊死战者,只不过有几个天主教保守派之学者而已。”(
19)我接触过不少天主教人士及阅读过不少天主教书籍,都发现当中有相当重的新神学
思想,当中有些可以接纳,有些则太惊人了! 这篇草草之作,实在不能算是澄清或启
导什么,但愿两教能在日后有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一则消弭误会,二则联手对抗新神学
,于愿足矣。
注释
‘救赎圣年’,圣年庆典小组编,1983年6月,P.6。
‘基督’,‘示’编委,1981年9月,P.244-245。
‘圣经双月刊’,思高圣经学会,1983年3月,三十八期。
同 (1) 。
同 (2) , P. 245 。
同 (2) ,P. 247 。
‘大公会议改变了教会吗?’,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78年,P.10。
同 (2) ,P. 247 。
同 (7) ,P. 17 。
‘祈祷手册’,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80年6月。
‘人的现象’,德日进着,郑圣冲译,先知出版社。
同 (7) ,P. 24 。
同 (7) ,P. 23 。
‘民族发展通论’,教宗保禄六世着,香港正义和平委员会,1967年下谕, 1978年6月
出版,P.9 。
同 上 P. 14 。
‘时代征兆’,香港公教真理学会,P.6。
‘耶稣基督’,华德着,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77年,P.1。
同 上 ,P. 4 。
‘圣经在现代神学中的地位’,李海着,赵中辉译,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出版,1971年
4月, P.3。
1 (共1页)
相关主题
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误解 (17) 其他
聚会所路德的十字架神学
宋尚节传(三十四)每周一问 (1/30)
宋尚节传(四十四)我来说说Bible Study
每周一问 (11/6)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要受洗的问题吧
斑竹们,看着办吧~~~边区福音见证(五)zhuan (转载)
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 (1) 缘起与目的海德堡要理问答主日27
请教大家:catholic和christian[zz]《灵修神学发展史》第六章 福音派运动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天主教话题: 浸信会话题: 浸礼话题: 教会话题: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