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_Mao_and_Deng版 - 数据表明文革中招工进城农民与下放知青数量持平
相关主题
伤痕文学是态度问题(ZT)一个例子告诉你中国和西方援助非洲的不同
来看看被颠倒的事实 (转载)知青--难忘上山下乡的日子
"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知青下乡
文革纲领(ZT)上山下乡解决就业问题
我知道的上山下乡 (转载)房价推动中国第二次上山下乡
老田:某省前革委会副主任谈有些知青为什么怨恨下乡78-82这几年出生的人和他们的父母是中国最倒霉的两代人
如果当年有个知青来,至少可以让孩子能认几个字毛泽东时代 迅速缩小了城乡人民在知识上的差别 (Joke)
知青问题实质:工业化教育超前于工业化经济(ZT)习近平自述回忆:当年我也曾被共产党拒绝了十次 明报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上山下乡话题: 运动话题: 动机话题: 招工话题: 鸣啸
1 (共1页)
w****2
发帖数: 12072
1
统计数据表明,十年“文革”中,被招工进城的农民数量与被下放到农村的知青数量基
本持平,都在八百万左右。
============================
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潘鸣啸(Michel Bonnin)教授的《失落的一代:中国上山下
乡运动·1968-1980》。
《失落的一代》一书认为,毛泽东发动上山下乡运动的动机有三种。第一种在意识形态
方面,它在1968年的动员宣传中具有突出地位。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是资本主
义、修正主义教育,青年越来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革命理想,因此,他们必须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才能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与此同时,上山下乡还
能实现另一个意识形态目的,即缩小“三大差别”(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第二种动机是要降伏红卫兵,恢复社会秩序,重新稳定局面。在1968年,中国各个省市
都结束了造反和“天下大乱”的局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但红卫兵仍然没有停止派性
斗争,争吵不断,武斗不断,从7月底起,毛泽东派解放军和工人的宣传队进入大学,
强行制止派性、恢复秩序,紧接着就掀起了上山下乡运动。这个运动还有一种作用,就
是加强毛泽东的权威,以及建立在领袖个人思想及威望基础上的“魅力领袖”式权威制
度。
潘鸣啸并不否认上山下乡包含有经济上的动机,他把这样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积极的
,即要发展农村和边疆地区,中国农村历来落后,需要城市青年把知识、文化、科技带
下去,而边疆是“反帝反修的最前线”,需要增加防卫力量;二是消极的,即要解决城
市就业和人口过剩问题,这个动机在许多时候羞于提及,因为据说失业只是资本主义社
会固有的问题,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但在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中也会顾
不了那么多,毛泽东的号召就是夹在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为一篇报道的编者按
语中发表的,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里吃闲饭!”
潘鸣啸实际上对经济动机的作用持怀疑而非肯定态度,比如他指出,在大量下放知青的
地方,往往是既不缺农业劳动力又不缺能读会写会算的年轻人。他的论证更是指向“解
决城市就业和人口过剩问题”这个伯恩斯坦的观点,伯恩斯坦预言,工作岗位最不紧缺
之日,就是运动结束之时。但事实是,运动进入尾期的1979年正是城镇青年进入劳动力
市场的高峰期。统计数据表明,十年“文革”中,被招工进城的农民数量与被下放到农
村的知青数量基本持平,都在八百万左右。事实上,城镇企业单位需要劳动力,但当时
的政策不允许雇用城镇青年,于是只能在农民中招工,这说明上山下乡运动并不是源于
化解城市中待业青年人口过多的问题。
1 (共1页)
相关主题
习近平自述回忆:当年我也曾被共产党拒绝了十次 明报我知道的上山下乡 (转载)
中共罪评九:上山下乡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老田:某省前革委会副主任谈有些知青为什么怨恨下乡
上山下乡的确是浪费了一代人的青春如果当年有个知青来,至少可以让孩子能认几个字
主流媒体终于开始对文革批判了知青问题实质:工业化教育超前于工业化经济(ZT)
伤痕文学是态度问题(ZT)一个例子告诉你中国和西方援助非洲的不同
来看看被颠倒的事实 (转载)知青--难忘上山下乡的日子
"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知青下乡
文革纲领(ZT)上山下乡解决就业问题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上山下乡话题: 运动话题: 动机话题: 招工话题: 鸣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