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罗振玉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M*****t
发帖数: 1842
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转载]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
转载]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2-03-11 21:18:0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作者:醉卧九天
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
uploads/200702/09_021027_15.jpg
罗振玉(1866-1940)
昨天在飞机上看再版的《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2007),看到末代皇帝溥仪所说王
国维的死因,很感意外。因为他提到了罗振玉,我最早知道罗的名字(在十多年前的大
学时代)是因为他是国学大师,而且还是中国最早研究客家迁移史和客家方言的人。在
溥仪的书中写到他的不少劣迹:
罗振玉并不经常到宫里来,他的姻亲王国维能替他“当值”,经常告诉他当他不在的时
候,宫里发生的许多事情。王国维对他如此服服帖帖,最大的原因是这位老实人总觉得
欠罗振玉的情,而罗振玉也自恃这一点,对王国维颇能指挥如意。我后来才知道,罗振
玉的学者名气,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
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着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
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329
4
http://view.news.qq.com/a/20140430/005523.htm
王国维之女解读乃父投湖自杀之谜
[摘要]罗振玉为何仿写伪造王国维“遗折”?
投湖之前
父亲为什么要到颐和园鱼藻轩跳昆明湖自杀呢?
关于这件遗憾事,讨论的人很多,关于原因,也各有不同的见解,包括“罗振玉先生逼
债说”、“罗振玉先生带回女儿说”、“殉清说”、“时局逼迫说”等。东明回想起来
,可能是各种因素促成的,导火线则是大哥潜明突然病逝,大哥的妻子罗孝纯却被其父
罗振玉带回去自己照顾,父亲受到很大的刺激。
1918年,大哥19岁在上海结婚,大嫂即罗振玉之次女。父亲与罗振玉先生初为师生,继
为朋友,终为儿女亲家,关系实不同寻常。
然而好景不长。1926年9月,潜明哥在上海突染伤寒症,本已好转,但实际并未痊愈。
这类病在恢复期忌吃生硬之物。大哥喜欢吃硬饭,后来又发作了。父亲听闻大哥病危,
即由北京清华园乘车赴上海,其病已无救。父亲在上海为他主持丧事。罗振玉也到上海
慰问,并安慰自己的女儿曼华(字孝纯)。丧事办完,罗振玉就带着女儿回到天津罗家
去了,当时称之为“大归”。
父亲个性刚直。他最爱大哥,大哥病...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3989
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这两天地小说
贴最后一段。。
蓝晴给游方的那件东西,此刻就装在他的背包里,此物极其珍贵。研究敦煌学的人,都应该听说过一部陈恒所著的《敦煌劫余录》,陈寅格在序言中写道“不流落于异国,既密藏于私家。”郁愤之情溢于言表,这里还牵涉到一段历史。
敦煌的石窟、彩塑、壁画、遗书堪称数千年来所遗存的无价之宝,然而近代以来被西方探险家发现之后,遭受了一场难以挽回的惨痛浩劫,有人以考察的名义进行盗窃与掠夺,有人则是直接了当的明偷暗抢,再加上国中蠢贼劫掠和破坏,损毁的面目全非。就算如今残留下来的遗迹,也仍然是无价之宝。
道理清代宣统年间,敦煌石窟中尚有残余经卷八千余轴,全部运往京师,但在路上发生了一点变故,有学部官员和若干参与人士截取其中最精美的数百卷,监守自盗瓜分私藏。
有一个缴罗振玉的学者,在自己的著作中记录了这一事件,宣称此次将敦煌经卷遗书运往京师收藏是在他的大力建议下促成,并痛斥了截取经卷瓜分的数人。但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批被瓜分私藏的经卷最后有一大部分落到了罗振玉手中,他也一样私藏,最后卖给了日本。
罗振玉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对金石书画、殷墟甲骨、皇家文档、敦煌遗书等方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甲骨文,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是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书写汉字。甲骨文的出现,极具传奇性和戏剧性,甚至夹带着某种神秘诡异的诅咒,令研究它的学者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奇死亡,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神秘力量呢?
故事还得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深秋讲起,当时的北京城一片混乱,列强兴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古老的中国危机频传。市井萧条,老百姓深居简出,只有一些粮店和药店尚在营业,维持着人们最低的生存需求。
传说中,就在这个深秋,一家中药店接到了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使用这张药方的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出身科举,任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时顶级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对古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颇有研究。
那天,当他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刻痕,立即敏感起来,当即将这家中药店里的全部“龙骨”购买下来,而且嘱人四处搜寻,很快就收购了1500余块“龙骨”。
熟悉古籍的王懿荣心里清楚,眼前这些被中医当做了药材的有字龙骨,一定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甲”的论述有关,它们很可能就是殷商时代人们占卜用的卜辞。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商代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第二,地下新材料
狩野直喜和王国维先生的学术交流,使他们双方全得到了好处。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
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所使用的资料,就有狩野直喜直接从欧洲抄录回来提供给他
的。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狩野直喜提供的是他个人的手抄本,其中有些字当时他
无法判断是何字,就大致画出,后来回国后却怎么也不明是什么字了。这些字到了王国
维先生那里都成了可以辨识之字。王国维使狩野直喜的手抄资料变成了可以利用的信史
,这是对双方大有裨益的事情。
从1909年狩野直喜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开始,他先后到北京、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地
的大学和博物馆、图书馆中,去实地考察和抄录所能看到的敦煌文献,亲自核对从罗振
玉那里得到的文献抄本、照片与英法等国收藏实物之间的文字差异。将这些文献利用到
对古代文学史的考证上。他已经熟练运用了二重证据。并且,还在日本学术界举行“敦
煌发掘物视察谈”、“关于敦煌遗书”等专题学术报告。实地考察、核对文字和文学史
研究三项工作,基本上就划定了敦煌文献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的定位。他从敦煌发现
的唐代写本唱本中(如《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变文》、《伍子胥变文》、《董永变
文》等)直接...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3045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天工开物》的失而复得
《天工开物》自明代以后曾一度消声匿迹,等到宋应星这位圣贤化泥近两百年后,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的价值才被中国人自己发现。但此时,崇尚西方的日本和众多西
方国家已经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当成了旷世奇书。那么,这部奇书是怎么样在中国
消失,又是怎样失而复得的呢?
牌楼村东北的一处断垣的门廊上嵌着一块“瑞吸长庚”的石牌。根据遗址,可以看
出这是一幢建筑面积很大的明代建筑。如今,古宅内的厅室已经成为菜园。宋名熺说,
宋应星字长庚,听老辈人说,这幢宅子是他著书之所。但徐钟济却指出“长庚”是指启
明星,否定了“瑞吸长庚”与宋应星有关的说法。但“瑞吸长庚”还是将我们带入了另
外另外一个时空。
19世纪,由于日本“脱亚入欧”崇尚西学,用甲午海战的炮弹震醒了清政府,中国
随即兴起了日本留学潮。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的江苏人丁文江就是东渡留洋的一名。
民国三年(1914年),任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的丁文江奉命来到云南个旧考察
,在《云南通志·矿政篇》中发现了一段有关《天工开物》对冶铜法的详细记载,觉得
具有非常价值。但回到北京后,遍访书肆和藏家却一无所获。
中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告诉丁文江,在日本东京帝国图...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8144
11
殷人东渡美洲
殷人东渡美洲
文 叶雨蒙
殷人东渡一事,多年来间或被人论及,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然而,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正史野史均无记载。这使我又感兴趣,又感茫然。
查阅资料,发现殷人东渡美洲之说,缘起于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有意思的是
,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却不是由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而是两百多年前(1761年)
,一位法国汉学家德·歧尼在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极
东部的几个民族的研究》中最早提出的。
在中国,涉及这一题目的文章,以我所见者,最早的是1880年章太炎先生撰文提出
法显发现美洲之说。他认为《佛国记》所载东晋高僧法显去西域取经,由海路归国时遭
遇飓风,漂航所至的耶婆提国,即是南美洲所在。
较早的文章还有1913年《地学杂志》第七期刊载的兴公所写《寻获美洲者非哥仑布
说》。兴公在这篇文章中写道:“近来,西方学者忽创一说,谓最初寻获美洲大陆者实
为中国人,其说以美洲红印度人(即印第安人)之语言形体皆与中国人相似为证,盖犹
在疑信参半之间。最近则有著名考古学家奈云,偕人种学家数人...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5579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殷人东渡美洲
殷人东渡美洲
文 叶雨蒙
殷人东渡一事,多年来间或被人论及,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然而,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正史野史均无记载。这使我又感兴趣,又感茫然。
查阅资料,发现殷人东渡美洲之说,缘起于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有意思的是
,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却不是由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而是两百多年前(1761年)
,一位法国汉学家德·歧尼在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极
东部的几个民族的研究》中最早提出的。
在中国,涉及这一题目的文章,以我所见者,最早的是1880年章太炎先生撰文提出
法显发现美洲之说。他认为《佛国记》所载东晋高僧法显去西域取经,由海路归国时遭
遇飓风,漂航所至的耶婆提国,即是南美洲所在。
较早的文章还有1913年《地学杂志》第七期刊载的兴公所写《寻获美洲者非哥仑布
说》。兴公在这篇文章中写道:“近来,西方学者忽创一说,谓最初寻获美洲大陆者实
为中国人,其说以美洲红印度人(即印第安人)之语言形体皆与中国人相似为证,盖犹
在疑信参半之间。最近则有著名考古学家奈云,偕人种学家数人,在墨西哥越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四重证据说视野下的京都考证学派(上)
【内容提要】四重证据法的讨论发端于近年来国学方法论与时俱进的更新需要。国内外
学术界在进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研究时,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多重证据的
思路,这对时下的四重证据的探讨说有重要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以四重证据说为
理论参照,对日本汉学界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们的学术研究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评
估,兼及该派方法与留日的中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关联。
【关键词】四重证据说、日本汉学、京都学派、考证学
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在方法论上与传统的乾嘉考据学
相对接,王国维最初提出“二重证据说”,即是指史书记载与出土文献相印证。到90年
代饶宗颐、杨向奎、叶舒宪等分别提出“三重证据说”。于是,人类学视野与研究方法
的介入给传统国学带来了研究模式的变新。再到21世纪初,叶舒宪提出了“四重证据说
”,即把考古得来及传世的器物、图像等列为文化研究的第四重证据。由此引发出当下
国学方法论更新的特点话题之一。
二重证据说首先出自王国维。他主张: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5
15
来自主题: Joke版 - 殷人东渡美洲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etHer (外星人),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殷人东渡美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2 22:03:13 2015, 美东)
殷人东渡美洲
文 叶雨蒙
殷人东渡一事,多年来间或被人论及,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引起不少人的兴趣。
然而,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正史野史均无记载。这使我又感兴趣,又感茫然。
查阅资料,发现殷人东渡美洲之说,缘起于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有意思的是
,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之说,却不是由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而是两百多年前(1761年)
,一位法国汉学家德·歧尼在他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极
东部的几个民族的研究》中最早提出的。
在中国,涉及这一题目的文章,以我所见者,最早的是1880年章太炎先生撰文提出
法显发现美洲之说。他认为《佛国记》所载东晋高僧法显去西域取经,由海路归国时遭
遇飓风,漂航所至的耶婆提国,即是南美洲所在。
较早的文章还有1913年《地学杂志》第七期刊载的兴公所写《寻获美洲者非哥仑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8
文 | 李夏恩
溥仪被赶出深宫、客居天津之时,唯一对这位落魄皇帝伸出实实在在橄榄枝的,是
日本。只有日本人,会安静地听他倾诉对民国的不满和对昔日祖先荣光的向往,也只有
日本人,向他许诺,他们“诚心诚意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而溥仪作为
这个国家的皇帝“一切可以自主。”
于是,在1931年11月8日的那个深夜,这位前清的皇帝,“国民一分子”,将他的
三条冠以仇敌名字的狗抛在身后,踏上了前往其祖先龙兴之地的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
而即将离开天津的溥仪之妻,中国末代皇后婉容,却在日记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别时容易见时难”。
皇帝?
1934年3月的第一天,长春,或者按照日本人给它冠以的新名字“新京”,德国记
者恩斯特·柯德士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满洲国皇帝”的首次阅兵大典。10点钟,
四辆红色的大林肯轿车在围观人群肃穆的注目下驶到金黄的帐篷前,阅兵大典的主角溥
仪终于出场了。“皇帝和其他人一样身穿海蓝色军装,只是军装上缀有更多的金星和勋
章,头戴银色黑漆的盔帽,盔帽上海插上了威严的羽毛花翎”,在柯德士看来,这位“
不具军人气质,但帝王风范十足”的满洲国皇帝,就像“以前的德国轻骑兵...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19
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摘要: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
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
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
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
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
良的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关键词: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王国维是20世纪初期杰出的史学家,早在1917年,他就通过辨识甲骨文字、破解其
中历史信息而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等重
要论著,取得了确证殷商君王世次的重要学术成就。1925年,他又高调提出所谓“二重
证据法”的命题,成为学术史上被多数人评价极高的史学方法。然而细检众论,随声者
多、考实者寡,对于“二重证据法”这个影响重大的问题,理应置于大的学术背景及史
学史的进程中重新审视。
一、“二重证据法”风靡于世的时代因缘
历史学在其持续发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从王懿荣到孙诒让
——《契文举例》为中心的考察
前 言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甲骨文研究走进学术界已经将近一百多年了。和中国几千年
历史的长河相比,一百多年的甲骨学史无疑是短暂的,但是它却加深并印证了我们对于
中国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真正了解和认识。正是因为甲骨学的出现,使得中国古籍中绵绵
数千载有关商周历史和文明的种种或明或暗的传说,变成了可资信赖的历史。而这一切
的开始,就不能不直接归功到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一个是甲
骨学的奠基者孙诒让。
首先介绍王懿荣。
王懿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福山人。
字濂生,又字正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国子监祭酒。甲骨
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根据《清史稿•王懿荣传
》中的记载:“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博学”。著有《天壤阁
杂记》、《续丛稿》、《各家藏金文目》等。其中,《续丛稿》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
铭文题跋约十篇。余外皆考证古泉学文章。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
字。据褚德彝《金石学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1
张广达专访:中国历史的实态与表述
李丹婕
2015-02-15 09:57
【编者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张广达先生近年来持续
关注十九世纪末叶二十世纪初叶汉学研究在中、日、俄、法、美等不同国家 的转型特
色,其中对法国方面就以沙畹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张先生看来,沙畹的最大贡献可
以归结于一点:他以亲自的践行为当代汉学确立了专业规范 (professional
standards),与当代同侪相比,他更卓有成效地将汉学这一专业训练(professional
training/discipline)引上了现代学术研究的轨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汉学不
再仅仅是西方传教士、外交家等业余者的嗜好了。
1814 年法兰西学院创设“汉语和鞑靼-满语语言与文学”讲座,是法国现代汉学建立的
标志性事件,迄今已逾两百周年;刚刚到来的2015年,又恰逢沙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
澎湃新闻因而邀请张广达先生就沙畹及其所代表的法国现代汉学形成之初的诸多特征做
些介绍。
访谈分上下两篇,以下为下篇。
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 ,简称沙畹,是学术界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
...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22
29年到东北跟日本人拉关系的就是罗振玉
在满洲国执政典礼上,代替铺一向来宾致词的就是罗振玉
是热爱汉族文化的,甲骨文大师罗振玉
你说的铺一因为仇视汉族人去跟日本人合作,是没有文化

发帖数: 1
23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24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再给老牛提个醒
樊树志说
"
明清史前辈学者李光焘在1940年代撰写的长篇论文《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探幽索微
,清理毛文龙史迹,为后人研究这一段历史扑朔迷离的史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他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把毛文龙在东江(皮岛)的作用全盘否定,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死有余辜。这种毫无回旋余地的过于偏激的结论,与他的论文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令人
费解。
"
我个人看法。李光焘是民国最早整理满清档案的一批人之一,肯定是大家。
他之所以这么偏激,跟罗振玉有关。罗振玉老年,918之后,出任伪满国大臣。
罗写了个毛文龙翻案意思的文章。李写这个纪事本末,是为了证明罗振玉
“贼贼相护”---所以,李必须给毛文龙扣上通敌的帽子。
a*******t
发帖数: 1009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人看过这本书么?
终止疑古 正本清源
时间:2011年04月25日 09时23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树英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
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
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
只好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
,继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
,也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3498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潮流,中国的史学界兴起了以顾颉
刚为首的《古史辨》疑古思潮。王国维以“二重证据法”,即用从地下发掘得到的殷墟
甲骨文的记载与地上典籍记载的一致性,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是信史。疑古派只好
退一步说“殷前无古史”,但仍以“在甲骨文中始终未见有关夏代的记载”为理由,继
续坚持其学说,至今影响深远。因此,殷前古史的证实遂成为终止疑古思潮的关键,也
是正中华民族之本、清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础。
老友李元星同志,以九十高龄,积五十年研究成果,写就了《甲骨文中的殷前古史
》一书,正是终止疑古、正本清源的一部力作。
我和作者是大连同乡,大连解放后,我由太岳抗日根据地被派回家乡工作,奉命创
办大连高中并任校长,作者任历史教师,为同事。当时的印象他是一位通经史、博学多
闻的谦谦君子。不久我调任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文教局长,1950年我被选调北京考入
马列学院(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4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中间从1983年任中央党校
副校长5年。大连高中升格为关东文法专门学校,作者则继续在此校任教,后于1953年
调至旅顺博物馆做研究员,后来历遭磨难:1955年肃...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清遗民陈寅恪
老坑新挖啊。十世是指十年?这也太曲解了吧。
学霸罗振玉迫害陈寅恪?罗振玉一直是溥仪的狗腿子,后来还在伪满洲国任职。你说陈
寅恪是大清遗民,这不成了狗咬狗了?

发帖数: 1
28
《<三代吉金文存>校释札记》
《三代吉金文存》一书著录传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拓本共约4835件,是20世纪30年代质
量较高的集金文拓本之大成的金文合集。是罗氏在其子罗福颐协助下编撰完成的。该书
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只有拓片。正文首页下署“集古遗文第
二”。该书出版后至今堪称为民初时期治金第一名著。它以收罗宏富、印刷精良而闻名
于世。而且所收拓本多经过罗氏本人严格的真伪鉴定。铭文又以原大拓本付印。从食器
、礼器、乐器到兵器等等,分类又按铭文字数多少先后排列。只可惜没有对器形、出土
、著录、收藏及考释等作出说明。这和此书的编篡出自罗氏晚年、他个人已经没有精力
亲自撰写如此庞大拓片合集的释读和考证有直接关系。而实现了对这一古今空前绝后的
金文拓片合集进行释读和考证却是在他逝世几十年后才出现的:他的儿子罗福颐先生亲
自撰写了《三代吉金文存释文》一书、日本汉学大师白川静先生从此书中选释了大部分
拓片并以此写出了八卷本的考释性学术著作《金文通释》一书。
实际上,按照罗氏本人自述得知,他本来也是准备撰写《金文通释》的——由此我们也
可以明白白川静博士把自己考释商周铭文的多卷本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日本京都大学的敦煌学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敦煌学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发展史略,特别针对京都学派
的第一代学者狩野直喜到现代著名的敦煌学家高田时雄的敦煌学发展轨迹进行了简明扼
要的叙述和评价,为中外敦煌学大的交流和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京都大学、敦煌学、日本汉学
根据严绍璗教授在《日本中国学史稿》一书中的调查:
“日本国内首次报道敦煌文物的发现,是在《燕尘》第二卷十一期之后第二天,即1909
年11月12日,东京和大阪两地的《朝日新闻》,皆以《敦煌石室的发见物》为题,作了
隆重报道”。
严先生并推断此文的作者应该就是内藤湖南。这一推断是合理的。因为随后的几天中,
内藤就连续刊发了《敦煌发见之古书》长文。由此预示着内藤湖南有资格作为日本敦煌
学的最早的新闻报道人。但是,京都学派的敦煌学研究的开创者应该是狩野直喜博士。
晚清时期敦煌文书的发现,在中外学术界成了和甲骨文发现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日本的
内藤湖南博士通过罗振玉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立刻上报日本文部省和京都帝国大学,请
求派出特别考察队,前往北京,进行学术调查。于是,1910 年 8 月,京都帝国大学立
即派遣内藤湖南教授...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1931年11月10日夜,溥仪不顾陈宝琛的坚决反对,背着这位“忠心可嘉”的师傅潜赴东
北。长期以来作为溥仪最倚重的“智囊”,陈宝琛对此虽然气愤,却不愿抛弃君臣之义
而置溥仪于不顾。
1932年1月24日,陈宝琛以85岁高龄,在北方最严寒的季节动身离津,出关北上。当时
溥仪在旅顺,由郑孝胥和罗振玉随扈,正与日本关东军的代表板垣征四郎商谈伪满的“
建国”问题。婉容的汉文师傅曾寿(字苍虬)之弟陈曾植据陈宝琛自述,将其赴旅顺谒见
溥仪的经过载入日记(括号内文字系本文作者所加):
弢老(陈宝琛)十八日(农历辛未年十二月十八即公历1932年1月25日)到连(大连),暂憩
大和旅馆,约苏厂(郑孝胥)来见。苏老怪弢老未先电告,言仓卒赴旅(旅顺),恐难入见
。欲先通一电话至旅。弢老辞之。言此来只尽己之心,若不得见,亦无可如何。遂行。
到行在,门卫日人闻弢老来颇表敬意,立为传达召见。是夜宿旅顺之大和旅馆。次日,
又入见。第三日,苏厂父子(郑孝胥之子为郑垂)来,言日欲在大和旅馆开会,旅客均不
能容留,催弢老行。弢老言本拟即行,已命几士(陈宝琛之子陈懋复)、午园(陈宝琛之
甥刘骧业)赴连换金票,俟其返即动身也...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754
33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
,劝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
盏劝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
权更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
有人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
主公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
叫做“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
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
本身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
收益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
立之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3812
34
加一点东西在这里。 虽然没有索引,去找也不难。
http://tt.mop.com/read_5178969_1_0.html
5665点击 | 24回复
在网上看到了很多文章说美洲印地安人是中国商朝移民过去的,玛雅文明和华夏文明很
多相似之处等等,说的给真的似的,所以我有点半信半疑,我发几篇文章大家看看...
----------------------------------------------------------
国外学者从四百多年前就开始注意玛雅与古代中国的关系,被普遍认同的是,最早的美
洲印第安人是经过白令海峡从亚洲来到美洲的。大约在距今四万至两万年之间,第四季
冰川的势力仍未减退,白令海峡由于海平面下降、海水结冰,成为海上陆桥,很有可能
就是亚洲人到美洲的通道。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中国文明,两者是文化传播的关系。最早提
出的是“扶桑国”说,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达到“
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说是中国商朝的商人
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美洲。认为马雅文明崇拜蛇形神的习俗源自四千年前的中国商...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7006
35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7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立之
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7 个月前2017 年 7月 22 日星期六上午 10 点 10 分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识字
哈哈,会查也是本事,我除了google就不会用别的了。对了那谁还没说雪堂那个是不是
罗振玉的印?查了一下罗振玉的印谱,都挺工整的,没找到这样的。
l*****f
发帖数: 13466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古代有没有书店?
考据考据,书林清话这么写的
书有刻板之始
书有刻本,世皆以为始于五代冯道。其实唐僖宗中和年间已有之。据唐柳比《家
训序》(诸书称引多作《柳比训序》,无家字。此殿本《薛五代史·唐书明宗纪》注
引。)云:“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
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
染不可晓。”是为书有刻板之始。先六世祖宋少保公《石林燕语》(八)云:“世言雕
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之尔。柳比《训序》言其在蜀时,
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此虽节载《
训序》之文,固信以为唐有刻板书之证。特当时所刻印者,非经典四部及有用之书,故
世人不甚称述耳。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云:“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
墨版,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收经史,以镂板为正。见《两朝国史》。”据朱
氏亦谓刻板实始于唐矣。近日本岛田翰撰《雕板渊源考》,(所撰《古文旧书考》之一
。)据《颜氏家训》称“江南书本”,谓书本之为言,乃对墨板而言之。又据陆深《河
汾燕闲录》引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读殷墟卜辞综述
读殷墟卜辞综述
作者陈梦家是容庚的学生,是古文字学家,又是新月派诗人。妻子赵萝蕤是翻译文学家
。陈梦家1966年自杀。李学勤曾是他的助手。
此书1955年写成,总结从甲骨发现到成书为止的甲骨研究。涉及甲骨发现过程,甲骨文
字的构造,文法,断代分类,以及解读卜辞得到的关于商朝历史,包括历法,地理,商
王世系庙号,商人亲属关系,宗教等内容。
甲骨出土前,古文字学只是古器物学,金石文字。据此书所述,发现甲骨的时间顺序大
致为:约1880清光绪初年前后,安阳之小屯村民耕地发现有甲骨出土, 村民用来填
井,磨粉做伤药,及卖给药铺,为龟板与龙骨。约二十年后有所谓贩卖古董的"估人"
来村里收买有字甲骨贩卖北京,从此村人才有意寻找有字甲骨。最早收藏人为王懿荣,
王死后收藏归与刘鹗。刘继续经估人手收集,约五千余片。其间这些估人们是对甲骨出
土与传播的直接负责者。直到1928-37年中研院开始殷墟考古系统发掘,又陆续
万余片出土。49年后又继续考古工作。这些出土甲骨碎片居多,整片极其稀少。到此
书出版时,甲骨收藏以国有最多,五万余片,还有运台的两万六千余,日本一万片,欧
美七千余,及私人收藏若干。这些碎片... 阅读全帖
m*h
发帖数: 2750
43
罗振玉怎么死的?
没说哈
o***s
发帖数: 42149
44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张人口登记卡昨现身网络。上传者为“平安北京”,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卡片显示,1960年8月12日进行登记时,末代皇帝填写的学历为“初中”,这引起网民热议。
“这是……1960年8月12日特赦后的溥仪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平安北京”说。卡片显示的一些信息颇有意思。比如,“现有文化程度”一栏显示为“初中”,“职业和服务处所”一栏显示“北京植物园 下放劳动”,“婚姻状况”一栏为“离婚”。
堂堂末代皇帝竟然只是初中学历?网友“吕峥1986”说 :“文化程度初中,真可怜。把溥仪老师的名单列出来吓死你们:庄士敦、陆润庠、陈宝琛、罗振玉、王国维,不是状元就是翰林,不是国学大师就是书法家,还有国际友人。”网友“马宁_aawolf ”则表示:“如果按照现在的规定,溥仪同学创办的公司没法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也没办法办理双高退税,原因是他不是大本以上学历……”
溥仪的初中学历从何而来?记者搜索发现,这张卡片实为溥仪的第二张人口卡。第一张人口卡办理于1959年。当年,结束10年监狱生活的溥仪,在北京市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办理了户口。据经办民警回忆,“学历”一栏当时填写的...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美洲发现甲骨文?
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Msgs?cmm=7127&tid=268847406286
作者:tanghesizhou 提交日期:2009-09-03 10:04:00 访问:70 回复:0 楼主
商报记者 郑筱倩 李雅静 高云
美洲土著是殷商人的后裔,这种说法像天方夜谭?
但近期,我省历史学专家又提出了新的佐证。虽然在学术界,“殷人东渡美洲论”
尚无定论。但如今这些专家的解释,也许在若干年后能助推美洲土著之谜的揭晓。
再挑争议
美洲土著的祖先是殷商后裔
近期,在鹤壁淇县出席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分会成立大会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
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高凯被问到了“殷人东渡美洲论”的问题。他表示支持
这种学说,并提出了一些新“证据”。
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北美沿太平洋沿岸发现的石锚和商周时期的沿海石锚的形、
质相似,出土的玛雅祭坛和玉器也和中国殷商时期的玉器有着类似的文化“血统”。
他详细分析了这种学说成立的可能性:
一、从人种学来讲,印第安人是黄皮肤黑头发,是亚洲人种。
二、先秦时期,殷商灭国后,殷商的国民被当做奴隶对待,这就提供了向外...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46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7
我引用曾子的那句话,不主要是针对你,是因为版面上充斥了互相谩骂攻击的帖子,对
古人包括民国时期/文革时期或者更近时期的人物,包括政治的人物,学术的人物, 也
包括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他们很多人死于战场,也有些死于非命,不管怎样,很多都
是值得纪念的。民国时期的学术,因为个人喜好有争论也是正常的,钱穆先生说中国每
800年应该出一个圣人(周公-孔子-朱子),期待中国再出一个类似的圣人。也许民国
时期的人物学术还不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包括钱穆本人的学术
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
转了陈寅恪先生的这篇文章,你有兴趣就看看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881727/
义宁陈寅恪先生: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⑵。王国维死后,学
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⑶。在当
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
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
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2397
48
1953年,陈寅恪先生的一位学生奉命南下,劝陈先生北上,出任拟建立的中科院中古研
究所所长一职。陈寅恪先生专门为此作了答复。 \o:ELa HY
<'}
b*wUB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
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
,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
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
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
以脱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
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
研究学术。学说有无错误,这是可以商量的,我对于王国维即是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
,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史上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的。我的学说也有错误,
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王国维诗,中间骂了
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任公笑了笑,不以为芥蒂...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2463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承源自杀
民间造假者的水准一直很高,算得上是绝学
金石简帛,以前并不是没有发现,但正统学界大多持谨慎态度,存而不论。
现在的专家,连刘师培罗振玉百分之一的学问都没有,就妄加附会,大言不惭
后人视之,徒增笑柄
m******r
发帖数: 4351
50
你贴这么多遍有什么用?谎言重复一万遍也成不了真理。我结束BBS上的潜水,第一次
被m的文章就是批的这个贴,你说它该有多老。年复一年,一批又一批的新ID进来,然
后撞到我的枪口上.不过这次我也不想再重复。指出几点:
1)七杀碑没找到,找到了圣谕碑。不过同翻案者的意愿恰恰相反,七杀碑和圣谕碑说的
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所以我个人甚至认为,七杀碑很可能也是真的。
关于圣谕碑的讨论,大家要仔细想想此碑文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终不成是张献忠吃饱了
撑得没事干玩的吧。其实,这个碑文的重要性在于,它回答了张献忠搞大屠杀的思想根
源。
我这人一向比较懒,还是上剪刀浆糊好了。引用一下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现存大西政权所立的张献忠“圣谕碑”,颇能反映他当时的思想。碑文只有两句话:
“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大顺二年二月十三日。”(75)
这道“圣谕”,虽不象统治阶级捏造的那样,下面还有七个“杀”字,但它确实明白无
误地反映了张献忠的变态心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仇恨扩展成了对人的厌恶。张献忠何
尝不知道“天意从来高难问”,他所说的天只不过是他自己。有的史料记载,“张献忠
常曰:人命在我,我...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