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刘宗周
1 (共1页)
n*******w
发帖数: 6708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人的舌头与骨头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
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
“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
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
”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
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
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
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
,如何解法,实在很是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
kzeng以前写了一篇文,论述说十个刘宗周不如一个洪承畴对明朝的用处大。
这个刘宗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东林党吧,至少是东林党的同情者,平时唱高调,崇祯
想跑路被他老人家一家伙轰回来。他老人家自己呢事到临头百无一用,只有一死了之。
其实,被大家看不起的祖大寿,我觉得他也比刘宗周强,至少符合"欲将以有为也"的思
想,死容易,但忍死以求更大的价值
钱谦益后来一直暗中与其它地方的反清复明势力保持联系,曾先后与南明桂王的大学士
瞿式耜、郑成功、张名振和张煌言等人联系,并和柳如是一起几倾家产援助抗清义军,
主要策划了东西两方面南明军队会师长江的战略构想,虽然臣节不保,也比刘宗周强那
么一点。
m******r
发帖数: 435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东林党的本色
东林党虽然确实没干多少好事,但钱谦益投湖这个, 不应该过多指责。
钱谦益后来一直暗中与其它地方的反清复明势力保持联系,曾先后与南明桂王的大学士
瞿式耜、郑成功、张名振和张煌言等人联系,并和柳如是一起几倾家产援助抗清义军,
策划了东西两方面南明军队会师长江的战略构想。
kzeng以前写了一篇文,论述说十个刘宗周不如一个洪承畴对明朝的用处大。
这个刘宗周就是你所说的典型,平时百无一用,事到临头一死了之。气节是有了,但话
说回来,国家那么多年花了那么多俸禄养你干什么啊,就为了你在最后放一个华而不实
的烟花给别人看?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你的官职让给别人去做事,只用一部分钱买个乞
丐去上吊做这个秀还好些呢。
但是说这个刘宗周不做事也是不对的,他还是干了一点的,当年崇祯想离开北京跑路就
是被他老人家义正词严用大义的名义一炮轰回来的。其实,被大家看不起的祖大寿,我
觉得他也比刘宗周强的。死其实还是容易的,忍死以求有为更难。

发帖数: 1
4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偶读明史清曲(转)
偶读明史清曲
李书磊
《书摘》2002.6.
单位搬家,将一套《明史》寄放到我的办公室,就偷闲抽出几册读读。上个
月到曲阜旅行,登石门山瞻仰孔尚任读书处,忽然渴念起《桃花扇》中的词藻,
归后就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旧刊本彻夜重读。读书随就这些不期而至的缘份,很
得趣味。明朝并非善终,《明史》就写得沉重;《桃花扇》亦写明史,也很沉痛:
两者正可以参看,文史互证。
《明史》中我格外留意的是第255卷“二周”——刘宗周、黄道周——列传。
二人都处明朝危难之世,他们的情怀与见识,他们与时局、人物的互动就显得很
有张力。赵园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中称刘宗周为“一代大儒”,对他以发
展儒学为己任的“气量与现实感”很赞叹,我也有同感。在明末那一夕三惊的多
事之秋,能够以不动如山的心志坚持道统、弘继文明,并鼎力以高远的文化诉求
匡扶世道的倾覆,是非得有非常的大英雄气的。可惜刘宗周和他的祖师孔子一样
也是个失败的英雄,终其一生也文化未张、救世不成;他甚至还没有孔子幸运,
孔子还得寿终正寝,而他却在无限伤痛中绝食二十三日而死。这也是历史上每每
出现的悖论:越是人心崩坏就越需要文化来修复,但当此最需要文化的时
o*****p
发帖数: 2977
7
摘自 汗青著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节选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未必个个身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
官污吏则未必一定无气节,如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和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
”马士英,以及著名的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事迹,就有极强烈的代表性。而其中牵涉到
的其他一些所谓正人君子楷模如大儒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之表现,则颇令人齿冷。
马士英,字瑶草,贵阳人,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明
史》将其与温体仁、周延儒、阮大铖等一起列入奸臣传。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
河南、大同三府。崇祯初迁任山西阳和道副使,后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到此时,马士英的仕途都是颇顺利的,只是他做了巡抚后仅一月,就开始动用公款贿赂
朝贵,结果为镇守太监王坤揭发,被罚遣戍,随之流寓南京。
而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的得势与一方坐大,与当时同在南京的一位名列“逆案”的人物
——阮大铖,有极大关系。马士英与阮大铖两人就此熟识起来,也从此时开始,他们被
东林党人及大多史家指为阉党和大奸大恶的人物。
可实际上,阮大铖的名挂逆案与马士英被指奸臣,多少是有些冤枉的。认真追究起来,...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8
邹元标 ……
不过这样的人很难说算不算良臣(魏征说过:臣愿为良臣,毋为忠臣),明代之所以衰
亡和这些人也不无关系;
譬如明末的黄道周,邹元标的衣钵传人,因为杨嗣昌夺情的事情(邹元标就是因为张居
正夺情的事情被廷杖的),在加上反对杨嗣昌和后金媾和,积极上书反对杨嗣昌,最后
被连贬六级,贬到了广西;
而同朝为官的洪承畴,对杨嗣昌也有异议,认为杨嗣成的计划不切实际,但只是私下里
尽力消除杨嗣昌计划的不利之处,后来大破李自成,几乎完成了对李闯的镇压;
就“正气”而言,黄道周显然高于洪承畴,但是究竟谁对明朝更有贡献呢?丢了一个黄
道周似乎对明朝并没有大碍,但是丢了一个洪承畴,对于明朝的打击是沉重的,这也从
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两人的价值……
所以我觉得顾诚在南明史里的评论很有道理:
“人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只要刘(宗周)、黄(道周)诸君子掌握朝政,明帝国
就有中兴之望。其实,刘宗周和黄道周都不是栋梁之材。他们“守正”而不能达变;敢
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就迂腐和偏狭而言,宗周更甚于道周。
他毕生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完美。由于这种“完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显得矫情做
作。”
g***e
发帖数: 1168
9
有印象了,omg,我最喜欢地题材(之一)啊,,,看郑成功地电影,伊旧部脱帽露出
个猪尾巴,我气死了,看不下去。。。最近意外拜李渔清初mp诗文所赐--被他恶心地
要死之余,意外地side effect,就是没有原来那么愤了,感觉应该快可以忍心读桃花
扇了吧 -____-
在blog上看到地: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62501975_0_1.html
祝渊死于1645年,少时有神童的称呼,师从刘宗周,当清兵攻破杭州时,他不肯降清,
埋葬母亲后,便投水死了(亦有说绝食死)。
刘宗周是明末大儒,1645年时,绝食死,他的儿子遵循他的遗愿,于墓碑刻:皇明
蕺山长念台刘子之柩。
明清之际,那些选择保有尊严死去的,与那些选择屈辱、痛苦活下来的,都让人敬
佩,叹息。烈明这烈字,用得真贴切,以至我有时很迷惑,这个民族以前应该是怎样的
一个风貌呢?
这个作者好像有考古背景,对宋遗民很有兴趣。
另外,几时伊写屈原地文章我来转到板上,哈哈,应该是随便不用心地写写,但是给我
蛮有启发--关键格调契合 XDDDD
朱舜水呢?他什么情况?哎呦-...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0
道德上来说崇祯应该说无可指摘,可惜政治也好,国家大事也好,关键时刻道德没啥用
。崇祯不会用人,用不好人,足够要命了。
崇祯还有一个毛病是爱面子。己巳之变的时候崇祯连着好几天没上朝,到处搜罗马匹等
预备在关键时候跑路,蹦出来一个叫刘宗周的,跑到午门义正词严的一顿咋呼,把崇祯
的自由化倾向吓回去了。这个刘宗周按照顾诚的评价是腐儒一个,啥本事没有,就是能
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指指点点,最后殉节了事。
与其说崇祯爱面子,不如说他是怕清议。明末的清议不是简单的民间舆论,它还要厉害
得多,能左右政治,比如官员升迁甚至其身家性命,因一言之评而出将入相或丢官罢职
的事情太经常了。很多人宁可官不要也不愿意受到不利的评价,比如陈新甲和孙承宗,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面子问题。
清议听上去不错,但是最后往往就发展成结党,争意气不争是非。比如明末的东林党,
东汉末的党锢的缘起也有点这个意思(参考曹操找许劭)。
虽然说皇帝的权力大,但是架不住和平时期一代一代地惯着这些读书人,日久天长,清
议就起来了。后来嘉靖万历等和臣下意气相争,万历甚至赌气不上朝,都是这个清议惹
得祸。
v**n
发帖数: 135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剃发逸事
既然如此,多说两句。
你这次的言论我不评论。只不过,现代人命令古人应该如何如何,有点自大。钱死了,
不过又一个刘宗周,有何益处。他活着,虽然丢脸,能做点让满清不爽的事,比死了强
。我比较实用主义。吴三桂造反成功,那也比满清强。不代表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
。刘宗周令人钦佩。但是实话实说,这样的人如果多了,清廷应该很欣慰。相反钱谦益
这样的人如果多了,清廷可能不大放心。满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自然有它的道理。
我有时会多想想而已。
多扰,打住。

出仕满清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罪己诏该怎么写?
六下罪己诏的亡国之君
赤野
崇祯皇帝,一个六下罪己诏的亡国之君
崇祯皇帝,一个六下罪己诏的亡国之君
往事如烟,至今已三百六十二年矣,后世人当凭吊之。
引子:一个励精图治、殚精竭虑的青年皇帝在短短的十七年驭内,接连颁布了六道罪己
诏,向全天下的官员士绅、黎民百姓认错和谢罪,但是依旧没有挽救日渐沉沦的江山社
稷,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而同时又是最为孤独的亡国之君,这位命运多舛的崇
祯皇帝朱由检也最终于1644年的一个凄风苦雨的黎明时分,在闯王李自成率数十万彪悍
的陕西大兵压境的武力剑锋逼迫之下,绝望地选择以自缢的惨烈方式在紫禁城北侧的煤
山松柏下结束了他痛苦而忙碌的悲情人生,并以自杀行动向全天下的黎民苍生下达了他
三十四年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罪己诏"。崇祯帝殉国之后的持续战乱和社会动荡竟酿成了
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人道主义大灾难,令后人观之读之不免为生活在那个血雨腥风、
风雨飘摇的明末战乱年代的芸芸众生所遭受的不幸与苦难嘘唏慨叹不已,唉!这可真谓
"宁为盛世犬、莫为乱世人"。
明末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1610─1644),在其一生中共先后六次向普天之下颁布了罪
己诏,这对于一个天贵皇胄、...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辫子、胡桃夹子和黄道周
昨天晚上去林肯中心看芭蕾舞《胡桃夹子》,本来是圣诞节的剧目,图个热闹高兴,但
是第二幕在 Land of Sweets 中出现的三个中国人模样的角色确实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一男两女。男的戴着斗笠留着辫子,让人想到晚清时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 stereotype
—— 又想到,在京剧的剧目中,但凡是牵扯到西北方、北方的“番邦”角色,他们的
打扮也多是一副满人的辫子装束,譬如《大登殿》、《四郎探母》等等(以前还好奇过
晚清京剧昌盛之时,西太后看着长着辫子的马达和江海,难道不觉得被揶揄了么?),
所以犹为觉得辫子刺眼 —— 我们用来戏谑番邦的装束却又被被人强加在了我们自己
身上,不舒服之余,又觉得有些 ironic ...
早一些时候去大都会博物馆看了“十七世纪中国政治异见者艺术展”,其实就是黄道周
、八大山人、石涛、洪仁等人的书画展。特别是黄道周,书画造诣都很高。就道德而言
,黄道周被乾隆称为“一代完人”。但是不敬的想一下:黄道周和后来成了贰臣、“道
德很有问题”的洪承畴相比,在崇祯帝吊死煤山前,究竟谁对明朝贡献更大?
黄道周和洪承畴都是闽南人,都是进士出身。黄道周大概算是理想主义者,对于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第三,民俗资料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一书中首先主张:
文献不足则取决于考古材料,再不足则取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过去,研究中国古代
史讲双重证据,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鉴于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民族学的材料
,更可以补文献考古之不足,所以古史研究中三重证据代替了过去的双重证据。
按照叶舒宪的解释,即:
三重证据指传世和出土文献以外的各种文化参照,包括民间地方的口传叙事和仪式礼俗
,以及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的材料。希望凭借“礼失而求诸野”和“此失而求诸彼”
的认识方略,改进和拓展传统的训诂考据之学。
可是,民俗材料作为第三重证据,曾几何时遭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反对。当Marcel
Granet博士的法国社会学派的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汉学界和中国学术
界流行之时,居然遭到了内藤湖南的弟子、京都帝国大学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小岛祐马的
嘲讽和轻视。这就是当时反对的一个证明。今天,日本研究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基地
是国立民俗学博物馆、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日本汉学界进行这一研究的学
者,早年有白鸟清、小川琢治、三原一雄、森安太郎、铁井庆纪、古贺澄、池田末利、
御手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辫子、胡桃夹子和黄道周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zeng (寱语·无味赛百味),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辫子、胡桃夹子和黄道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4 00:30:04 2011, 美东)
昨天晚上去林肯中心看芭蕾舞《胡桃夹子》,本来是圣诞节的剧目,图个热闹高兴,但
是第二幕在 Land of Sweets 中出现的三个中国人模样的角色确实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一男两女。男的戴着斗笠留着辫子,让人想到晚清时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 stereotype
—— 又想到,在京剧的剧目中,但凡是牵扯到西北方、北方的“番邦”角色,他们的
打扮也多是一副满人的辫子装束,譬如《大登殿》、《四郎探母》等等(以前还好奇过
晚清京剧昌盛之时,西太后看着长着辫子的马达和江海,难道不觉得被揶揄了么?),
所以犹为觉得辫子刺眼 —— 我们用来戏谑番邦的装束却又被被人强加在了我们自己
身上,不舒服之余,又觉得有些 ironic ...
早一些时候去大都会博物馆看了“十七世纪中国政治异见者艺术展”,其实就是黄道周
、八大山人、石涛、洪仁等人的书画展。特别是黄道周,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点将录
这是明朝末年的一篇奇文。关于作者是谁有多种说法。一般说是魏忠贤的阉党制造出来
的。不过很多东林党人因为排名先后,比如认为自己应该在天罡星里面,而大打出手,
甚至朋友断交。
开山大元帅:
托塔天王 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总兵都头领二员:
天魁星 及时雨 大学士 叶向高
天罡星 玉麒麟 吏部尚书 赵南星
掌管机密军师二员:
天机星 智多星 缪昌期
天闲星 入云龙 左都御史 高攀龙
协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
地魁星 神机军师 礼部员外郎 顾大章
正先锋一员:
天杀星 黑旋风 吏科都给事中 魏大中
左右先锋二员:
天暗星 青面兽 浙江道御史 房可壮
地周星 跳涧虎 福建道御史 周宗建
马军五虎将五员:
天勇星 大刀手 左副都御史 杨涟
天雄星 豹子头 左佥都御史 左光斗
天猛星 霹雳火 大理寺少卿 惠世扬
天威星 双鞭将 太仆寺少卿 周朝瑞
天立星 双枪将 河南道御史 袁化中
马军八骠骑八员:
天英星 小李广 福建道御史 李应升
天捷星 没羽箭 陕西道御史 蒋允仪
天空星 急先锋 山东道御史 黄尊素
天退星 插翅虎 浙江道御史 夏之令
天究星 没遮拦 吏科给事中 刘宏化
天满星 美髯公 刑科...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87
19
宋朝:金兵破汴梁,殉节的只有一个李若水;元兵破临安,无人殉节;崖山,殉节的只有一个陆秀夫;最后有个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在大都就义。卖国求荣的倒是不少,张邦昌刘豫杜充,当内应的则有秦桧万俟谢。
明朝:卢象升和孙承宗很有名就不说了。崇祯自尽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
南明史更是壮烈,史可法、马士英、陈子龙(柳如是情人)、祁彪佳、徐汧,刘宗周、黄道周、冯梦龙(三言二拍作者)、钱肃乐、夏完淳、何腾蛟、瞿式耜......最后则是光辉的张煌言,一位堪与岳飞、于谦并列的人物,章太炎去世时即要求将自己埋在张煌言墓旁。
仔细想想,元朝一味进行高压统治,却不搞文字狱,正是因为他们见识了宋朝文人的软骨头,觉得对其统治没什么威胁。而清朝统治则高压和怀柔并举,却在顺康雍乾四世进行长达一百多年的文字狱(时间长度世界第一),正是他们征服过程中看了太多明朝文人(不管有名还是无名)的骨气和节义,对其十分警惕,所以才要千方百计进行磨灭和软化。
l*****f
发帖数: 1346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点将录
明史里不说是王绍徽做的么 这个应该比较可信
我觉得钱谦益是天巧星这个蛮好玩的 还有刘宗周给了赤发鬼刘唐 还有母大虫母夜叉那
几位 也是胡乱安的吧
韩爌不就是袁崇焕老师么

发帖数: 1
21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什么是中国性格?
你问我什么是中国性格,其实就是问: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中国?
中国是诗书礼易、唐诗宋词、高宗孝武、仓颉玄奘、解县关云长、常山赵子龙。
不过,中国也是夏桀殷纣、赵高秦桧、酷吏来俊臣、阉竖魏忠贤;口蜜腹剑李林甫、焚
书坑儒秦始皇;还有专食人肝赵思绾、屠尽四川张献忠、扶不起的刘阿斗、贪不完的清
和珅,跳梁小丑袁世凯、虎头蛇尾汪精卫。
什么是中国?中国是惟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诞生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立国于公元前3000年,为人类带来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文明史延续两千多年。
诞生于尼罗河畔的古埃及立国于公元前32世纪,历经31个王朝,文明史全长2500多年,
领土涵盖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以色列、耶路撒冷、土耳其、约旦和沙特,为人类
带来象形文字、金字塔、几何学和历法。没有古埃及文明,就不会有后来的古希腊罗马
文明。
诞生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立国于公元前3500年,疆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
丹、尼泊尔和阿富汗。阿拉伯数字即源于古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文明史
全长1500年。
因此,古印度并非印度,古埃及也并非埃及。至于古巴比伦,今已不存。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中国?
admin 发布于: 2013-10-21 来源:周密金融 浏览:1548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空间 腾讯微博 更多 14
中国是诗书礼义、唐诗宋词、高宗孝武、仓颉玄奘、解县关云长、常山赵子龙。
不过,中国也是夏桀殷纣、赵高秦桧、酷吏来俊臣、阉竖魏忠贤;口蜜腹剑李林甫
、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有专食人肝赵思绾、屠尽四川张献忠,扶不起的刘阿斗,贪不完
的清和坤,跳梁小丑袁世凯、虎头蛇尾汪精卫。
什么是中国?
中国,是惟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诞生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立国于公元前3000年
,为人类带来汉漠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文明史延续2000
多年。
诞生尼罗河畔的古埃及立国于公元前32世纪,历经31个王朝,文明史全长2500多年
,领土涵盖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以色列、耶路撒冷、土耳其、约旦和沙特,为人
类带来象形文字、金字塔、几何学和历法。没有古埃及文明,就不会有后来的古希腊罗
马文明。
诞生恒河流域的古印度立国于公元前2000年,疆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不丹、尼泊尔和阿富汗,为人类带来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还有伟大...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8648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完了, 如果这是宋史
为啥说宋以后再没有以死殉国的人?就说南明吧,捡几个名人,史可法、刘宗周(绝食
而死)、刘肇基,等等等,为国而死的人不少。除非你又要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之类的
话。
k***g
发帖数: 7244
25
刘宗周黄道周这样的,价值远不如洪承畴啊,当然造成的伤害也不及,南明没有周公瑾
、陆伯言这样的人物也罢了,但是连刘锟、王导这样的人物都没有,最多不过史忠烈,
只能说是朝廷的问题了,social & political norm 使然。
r********n
发帖数: 7441
26
来自主题: THU版 - 姚名达与商务印书馆 zt
发信人: echina (西北胡子·原谅一生放纵爱自由),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姚名达与商务印书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Oct 25 09:01:05 2011), 站内
○丁波
姚名达(1905—1942),字达人,号显微,江西兴国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目
录学家,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一位为抗战殉国的教授。姚名达的代表作《目录学》、《
中国目录学史》等,都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他本人也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三年
,参与了《万有文库》第一集、第二集的编纂工作。商务印书馆已出版的纪念文集中,
对这位本馆走出的抗战教授鲜有述及。这里主要根据王咨臣先生编著的《姚名达年谱》
(稿本)提供的线索,简单勾勒这位抗战教授结缘商务印书馆的历程。
“年谱”的作者王咨臣先生,是姚名达在中正大学的同事,曾在他指导下从事目录
学和历史学研究工作。为纪念姚先生,王咨臣先生编纂了一本《姚名达年谱》,于20世
纪80年代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出版。王咨臣先生过世后,《姚名达年
谱》便无人问津。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位退休编辑将此稿转给王春瑜先生,希望
他能帮助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
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
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
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公私各家所藏殷墟甲骨,所见约有三千多片。他决心“征集诸
家所藏以为一书”。但因公私各家所藏多未拓存,编书之事没有成功。于是,他便决定
先选释传世甲骨中部分精品。他在该书自序中曾对自己从事甲骨研究的经过做了如下陈
述:“殷墟出土甲骨多流入日本,顾自故林泰辅博士著《龟甲兽骨文字》以来,未见著
录,学者亦罕有称道。余以寄寓此邦之便,颇欲征集诸家所藏以为一书。去岁夏秋之交
即从事探访。计于江户所见者,有东大考古学教室所藏约百片、上野博物馆廿余片、东
洋文库五百余片、中村不折氏约千片、中岛豪山氏二百片、田中子祥氏四百余片,已在
二千片以上。十一月初旬,携子祥次子震二君赴京都,后见京大考古学教室所藏四五十
片、内藤湖南博士廿余片,故富冈君撝氏七八百片,合计已...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480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美国显然更像罗马帝国
“汉人除非是吃不上饭,才要造反”。
与江阴百姓抗清同时,嘉定县民也因清政府强迫剃发起兵。满清委派的知县颁布剃发令
后,嘉定百姓愤愤不平,拒不从命。有人征询著名乡绅侯峒曾(天启五年进士,弘光时
任通政司左通政使)的意见。他毅然回答:“闻徐太史?护发自裁,何不奋义?即不可
为,乃与城存亡,未晚也。”就是说,他反对刘宗周、徐?的只顾自身名节的消极抵制
,主张积极地起兵抗清。
你难道觉得嘉定和江阴的义民也是刁民该杀了?
犹太人为什么要造反?宗教不过是一个诱因,经济和文化也有很大的
因素,且不要说罗马皇帝要把自己的神像放到犹太人的神殿里面,罗马帝国还禁止犹太人隔包皮,而且罗马皇帝把富裕的Judea行省当作提款机,科以重税(罗马帝国大部分时候是不对罗马本土征税,或者征远低于行省的税,当然罗马本土要提供帝国主要的兵源).
第一次犹太人大起义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尼罗缺钱,罗马总督要把犹太人神庙里面的香火钱抽走,要记住这是犹太老百姓在已经缴纳重税以后,额外省下来的钱捐给神庙的。激进的犹太武士(Zealots)和大祭司对峙,争执中杀死了大祭司,就此揭开第一次犹太人大起义的序幕。
假设蒙古人或者满族人在汉人的家
K*K
发帖数: 193
30
那一代人的思维局限太大,比如李尚英为了证明杨向奎是“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的大师,张口就来,把一些不靠谱的东西,如杨向奎的关于“理论物理”的研究都摆出
来。
试述杨向奎教授的学术贡献
李尚英
今年7月23日,是杨向奎师逝世一周年的忌日。一年来,作为他的一个不称职的学
生,我深深地怀念着他。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先生的道
德文章更时时激励着我永不停歇,努力工作和学习。我想,在先生一周年忌日到来之际
,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宣传他的学术思想,并使之发扬光大。自然,先生的博大
学问远非忝列其门而实则不学的我所能理解,但我还是冒昧地把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写
于下面,以表达自己对慈父般的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我国历史学一代宗师、著名史学家、经学家、教育家杨向奎教授(他的学生们都尊
称他为杨向老,或向老)字拱辰,河北丰润人,1931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史学大师
顾颉刚,傅斯年受业。毕业后,他先后执教于甘肃学院、西北联大、东北大学和山东大
学,任甘肃学院文史系讲师、教授(时年28岁,成为青年教授),西北联大副教授,东
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你没看我西西河的那个帖子啊,那是一个系列,很长的,大约十五集吧, 还没写完
不过基本上该回答得都回答了
其实我是想等袁黑的人再增长一下变成主流了,然后等到下一代的人出生后,我来个给袁
平反的东东,正好赚他个养老钱, 嘿嘿
其实我一开始很大程度是同意袁黑的许多论点的;但史料越读越多,发现袁黑的观点基本
上都有太多的硬伤.
甚至很多根本就是文言文和基本知识不过关导致的
比如那个著名的"无忧矣", 明明是底下人拿着袁崇焕的奏文安慰崇祯的.说起崇祯,己巳
当年还有一段想要逃跑的举动.偷摸备好了马,结果被那个除了会说豪言壮语别的不会的
刘宗周一顿义正词严的责备,不敢了. 崇祯也不是如后来那么勤力,那时候一发愁就好几
天不上朝,不上朝可不像万历那时候,耽误事啊, 袁崇焕军开到京城,因为供饭这个问题
要请示崇祯,结果是饿了袁崇焕军两天(见度支奏议)
不过这都可以理解,崇祯还没成年么, 不过也倒霉在这个没成年上了,青春期的孩子总以
为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师都很蠢, 过了几十年后发现原来还是父母老师对
c*****1
发帖数: 324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美国显然更像罗马帝国
☆─────────────────────────────────────☆
genghishan (大汉) 于 (Mon Feb 15 17:41:19 2010, 美东) 提到:
欧洲=古希腊,文明古国,内部基本同宗的城邦(英法德等日耳曼人后裔建立的国家)
争斗不休。
美国=古罗马,发迹于西部(罗马之于希腊,美国之于欧洲)落后的文明的角落,凭借
超群的军事能力,吃苦耐劳的百姓,坚韧不拔的公民兵以及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后来居
上,先征服当地部落(印第安人)和驱除外部凯尔特人,希腊人,迦太基人势力(美国
击败英国殖民,驱逐北美大陆上,西班牙,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势力)统一意大利半岛
。在二次大战里面彻底击败纳粹德国,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霸主(罗马击败皮尔斯王,彻底征服意大利南部希腊人移民城市;罗马在Battle of Pydna里面,决定性的击垮马其顿王和证明罗马中队战阵对希腊重步兵方阵的优势,彻底征服希腊本土)。
罗马现在像第二次布诺战争结束(前苏联=迦太基)后,基本成为世界独大,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中产阶级在廉价的奴隶劳动力(made in China, Mexican il...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3
刘宗周的确是啊。东林点将录里也有他名号。
洪承畴有用也没用啊,去做汉奸了,对清朝作用倒是蛮大的。
w*s
发帖数: 7227
34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价值观越到核心,越不被事实撼动,这一点千古不易
刀尔登
互联网初兴的时候,有老先生担心:如果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获得随便什么知识,长此以
往,岂不要天下无渔民,弄得咱们没有皮皮虾吃?我宽慰他老人家说:才不会呢,有一
些人,就算不上学,没互联网,一有机会,也要弃渔而农林牧副之,这种不安本业的人
,原不必对他有什么指望;然而另一些,就像戏里萧桂英唱的,生在渔家,长在渔家,
从里到外,一副渔家打扮,知识越多,越是不改其志,又何劳担心?
人的一般立场,或容易被知识改变,最核心的那部分,却很难触动。假设我们原来相信
天圆地方,大地又由乌龟驮着,后来有新说,称地为星球,接受这种知识,并不困难,
毕竟谁也不是乌龟的亲朋故旧,没必要维护它的声望。但假如这新说是我不喜的人提倡
,又假如我是某种集群主义者,一向以为自己所属的集体天下第一,只有别人欠它的,
没有它欠别人的,那么,要接受这新说,就难免闷闷不乐,难免要去证明你说的虽然不
算错,但多半是抄我的,或者本地情况特殊,偏偏就是方的,等等。
这里做例子的,还只是表层的观念,纠缠固结在后面的,还有更深的。经常,知识越少
的人,越是融通,而有些学富一两车、七八车...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刀尔登
互联网初兴的时候,有老先生担心:如果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获得随便什么知识,长此以
往,岂不要天下无渔民,弄得咱们没有皮皮虾吃?我宽慰他老人家说:才不会呢,有一
些人,就算不上学,没互联网,一有机会,也要弃渔而农林牧副之,这种不安本业的人
,原不必对他有什么指望;然而另一些,就像戏里萧桂英唱的,生在渔家,长在渔家,
从里到外,一副渔家打扮,知识越多,越是不改其志,又何劳担心?
人的一般立场,或容易被知识改变,最核心的那部分,却很难触动。假设我们原来相信
天圆地方,大地又由乌龟驮着,后来有新说,称地为星球,接受这种知识,并不困难,
毕竟谁也不是乌龟的亲朋故旧,没必要维护它的声望。但假如这新说是我不喜的人提倡
,又假如我是某种集群主义者,一向以为自己所属的集体天下第一,只有别人欠它的,
没有它欠别人的,那么,要接受这新说,就难免闷闷不乐,难免要去证明你说的虽然不
算错,但多半是抄我的,或者本地情况特殊,偏偏就是方的,等等。
这里做例子的,还只是表层的观念,纠缠固结在后面的,还有更深的。经常,知识越少
的人,越是融通,而有些学富一两车、七八车的人,接触的新知越多,性子越乖戻。
说到这里,想...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227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大明劫片尾曲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870
3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我来讲讲aspec以及香港人
管仲、孔子、墨子、老子、许行、杨朱、告子、孟子、庄子、商鞅、申不害、慎倒、宋
铒、惠施、公孙龙子、邹衍、荀子、韩非子, 这些是先秦的。
秦以下的有:
贾谊、董仲舒、扬雄、王充(两汉),王弼、郭象(魏晋南北朝),韩愈、李翱(隋唐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胡宏、朱熹、王阳明、刘宗周(宋明),王夫
之、黄宗羲、颜元、戴震、章学诚(清)
近代差一些。
秦,汉,唐,宋,明,中国都比西方强盛,不管是文化上,军事上,还是经济实力上,只是近代落
后了。我不明白怎么会是原地转圈呢?
t******n
发帖数: 2939
3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合集] 我来讲讲aspec以及香港人
☆─────────────────────────────────────☆
spitit (马甲一个) 于 (Sat Jul 9 22:28:19 2011, 美东) 提到:
1.我不觉得你是香港(或台湾人),因为套用你的思维方式,即,generalization,我
得出了stereotypical的香港和台湾人形象,你与他们不符,所以我认为你并非他们。
至多你应该只是某个闲的蛋疼的wsn,心态狭隘偏激并且扭曲,因此只能通过在论坛上
发布攻击性言论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和相应的满足感。
2.为什么你喜欢抨击大陆人?我觉得这种心态和部分ABC讨厌甚至仇视来自他们真正来
自亚洲的同类是类似的。一方面,他们自己成功的做了西方人的一条好狗,为此高兴的
汪汪叫。学到了好的英语,西方好的理念与意识。另一方面,他们看到了同样黄皮肤的
同类,没有向他们那样做成一条好狗,或者不屑与做好狗,所以优越感便油然而生。为
了amplify这种优越感,aspec就在版上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大肆发表令人不愉悦的帖子
。自称精英却频繁犯logical fallacies,这不是给你尊贵的香港中学一个大嘴巴么...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419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廖名春撰文探讨:“慎独”本义新证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9/14/content_99919.htm
廖名春在《学术月刊》2004年第8期撰文认为,“慎独”说在儒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但从郑玄、孔颖达、朱熹以至王栋、郝懿行、王念孙,其解释莫衷一是,近年来由于出
土资料的发现更引发了新的争议。该文在王栋、刘宗周、王念孙、凌廷堪、梁涛等人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郑玄以来解“慎独”为“谨慎独处”是错误的,而王念孙以及今人据箭帛
《五行》篇解“慎独”之“慎”为“诚”亦不可信。传世文献与出土箭帛中的“慎独”,
其“慎”字只能以本义“珍重”为解。作者在最后指出,近年来关于“慎独”问题的讨论
,也有一些教训值得吸取:一是固守成说,以郑玄、朱熹之是非为是非;二是提出新说忽
视前贤的建树,对明清学者的成绩没有做出应有的肯定。
b***n
发帖数: 13455
41
周延儒走在前往乾清宫的路上,虽急步而行,然举手投足间,皆显俨然风姿。他还不
到五十,正当盛年,相貌堂堂,二十岁曾连中会元状元,典型的江南才子一个。
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曾被迫引疾辞职,此时再进内阁,更身居首辅高位,说实在
,他都感觉意外,天威难测,然首辅之位落入手中,也在意料之中。
国势艰危,几任首辅无所作为,陈新甲资历名望不足,望眼海内,首辅之位,舍我
其谁?
想到此处,便以周延儒的城府,也觉有些飘飘然。
周延儒重新柄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体现,上有皇龘帝信任,下有东林与阉党等各
派政治势力的支持。特别以张溥为代表的东林后劲,更把希望寄托在周延儒身上,忠告
之:“公若再相,易前辙,可重得贤声。”
因为诸君支持,周延儒也很注意满足各方需求,己经在运作,将东林党人郑三俊、
刘宗周、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等召回朝堂。
同时,因为阉党诸人在温体仁当政时始终没有抬头,把希望寄托在周延儒身上,在
彼复出时,出了很大的力量,周延儒不负众望,同时运作以马士英为凤阳总督,一时中
外翕然称贤。
交际花周延儒妙手回春,迅速缓和大明各派内部倾轧,让崇祯帝龙颜大悦,皇龘帝
对他寄予很大希望,甚至贬损帝王之尊而揖...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2
hehe, hold 不住就去看贝,李漁俺狠不喜欢,不过也只翻过他那个闲情偶寄。。。。
他悼念亡姬的诗好无聊啊。桃花扇是俺最爱之一~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
人肠,哎哎,写得实在太好了。更自虐滴是顾诚南明史。。。。刘宗周先生这样的都是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没啥实际能力,不过殉国也算了不起了。顾诚说他
与其说殉国不如说殉名,似乎刻薄了一点。他可能认为张煌言这样的才是真正殉国。。
。。朱舜水不是想去日本乞师的么,日本有他纪念馆,要是有机会倒想去看看。
c*****1
发帖数: 3240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虢国史漫谈(转载)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Mon Dec 24 23:43:20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夷王对于姜姓诸侯似乎抱着某种敌视的态度,毕竟姜姓诸侯自穆王时期开始在朝廷中占
据主导,树大根深。夷王上台后,开始寻求任何机会来削弱姜姓诸侯。
恰逢此时,姜姓诸侯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龃龉,纪侯对齐哀公不满,在夷王面前
大肆攻击,夷王便利用了这一借口,将齐哀公用大鼎活活水煮。此外在之前活跃了三代
的姜姓井公家族开始在朝廷中销声匿迹,东方的姜姓逢公家族也不知所终。
本来按照觐礼制度,天子是不能下堂向诸侯示好的,但是夷王却为了讨好其他
诸侯,亲自下堂接见。这一举动无异于挑动了守旧派们敏感的神经。虽然姬姓大臣们对
姜姓诸侯不满,但也不希望权势被姞姓诸侯所取代。何况噩国已经开始成为汉水流域新
的霸主,如果他出面联系其他势力反对周天子,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新的矛盾开始积
累。
犬戎开始在太原(今甘肃省平凉一带)重新冒头,周人给他们一个新的称呼“
玁狁”。虢公再次出现在文献中,并统帅了六师前去讨伐,一直进军到俞泉,获马千匹
。这位虢公应当是伯大师的后人,伯大师根据出土青铜器铭文,他的名字叫“厘”,他
的儿子为伯公父,自称“伯大师小子”。随后懿王三年出现了虢叔...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5
《古本竹书纪年》全文 (2011-05-25 13:01:05)
标签: 文化 分类: 上古三代史
《古本竹书纪年》简介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
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
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
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各种版本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竹书纪年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 竹
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宋明时期的"今本",清代的"古本"。原文竹
简亡佚,而初释本、考正本也渐渐散佚,今本被清儒斥为伪书。现今较为精准的是方诗
铭《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版本争议
《竹书纪年》原简可能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
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
出现的《竹书纪年》刻本﹐春秋战国部分均以周...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1619年女真族的后金政权和明朝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东
南岸,是一座山
名)进行的一场大战,后金军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后金亦即大清的
前身。
目录
1 战争起因
2 战前准备
2.1 双方兵力比较
2.1.1 双方战略与战术计划
3 战争过程
3.1 先败杜松
3.2 再破马林
3.3 歼灭刘铤
3.4 逼退李如柏
4 后记
5 军队资料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
7.2 书籍
7.3 其他
战争起因
1599年,女真族(当时被中国人称为东鞑靼,至于西鞑靼则为今日蒙古)本年前为无文
字之民族并于该年始创满文,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创立后金国,(清朝前身),并
且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进攻明朝[注 1],并以“七大恨
”誓师,历数中国明朝对后金国(建州女真)的七大罪状以及向明朝宣战。以后便出兵偷
袭辽东...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相当见功力,以虢国为线索,对西周和春秋早期的历史很是梳理
了一番。原文未完,链接如下
http://www.cctvdream.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
虢国是在西周乃至春秋早期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周王室
权威的兴衰。然而后人对于虢国的印象却十分模糊,主要停留在三十六计的“假道伐虢
”与成语“唇亡齿寒”之上。《左传》中仅有虢国零碎的记载,不成体系。《史记》中
给陈、杞这样的国家都留有世家,对于虢国这样对周王室来说意义非凡的重要国家却没
有专篇叙述,可见司马迁所看到的史料也是十分有限。
它的创始人名为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周文王的弟弟,简称为二虢。相
比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太公望吕尚、毛伯郑这些政治明星来说,二虢却显得异常
低调,无论是传统的《尚书》、《逸周书》,还是最近清华简中关于西周的文献,都没
有记载他们是如何辅佐文王,也没有记载他们在武王伐商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甚至
连名字也没有流传下来,只知道排行为仲和叔。我们按常理推测,他们应该是文王的二
弟和三...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28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山东乃中华文明唯一之正朔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的。这也证明,过去潍水居住的“东夷”人后来迁到了淮河流域。
山东是中华文明(周文明)的唯一正朔,不假。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1628
49
徐州的“徐”从哪儿来?
高中语文,韩非子“五蠹”:徐国的地盘曾很大:
古者文王處豐、鎬之間,地方百里,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處漢東,地方
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荊文王恐其害己也,舉兵伐徐,遂滅之。故
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世異則
事異。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戰,鐵銛矩者及乎敵,鎧甲不堅者傷乎體,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故曰:事異則備變。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郑斀駹庫
稓饬Α}R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
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門十里以為界。故偃王仁義而徐亡,子貢辯智而魯削。以
是言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
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
东夷多半迁到了河南,安徽,江苏一代,
历史上的“徐”国人,最早就是东夷,也就是在山东南部,后来被周人攻打,迁走。
山东的“潍”水,就是“淮”河,这两个字过去是一个,淮河称谓来自“潍”
很多人考证过...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虢国史漫谈(转载)
王室与郑国之间的恩怨暂告段落,日子还得过,各种备战和政治斡旋不能松懈。特别是
整个中原诸侯的大敌北戎还在威胁着大家的安全。《左传》中提及的“北戎”与灭掉宗
周的“犬戎”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得而知。我们从《左传》的零星记载中看到“北戎”
对郑、齐等国展开打击,加上之前可能介入芮伯万事件,北戎可以说是在西国和东国的
畅通无阻了,几个实力强劲的诸侯国,几乎都要面临北戎来侵的威胁。北戎兴起的来龙
去脉,其兵力构成和作战的目的,以及与各路中原诸侯的真实战况,缺乏详细可信的记
载。我们只了解到中原诸侯、周王室之间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而很难看清诸侯与北戎
之间攻防的全貌。繻葛之战结束后不久,齐国就遇到了北戎的袭击,郑太子忽亲自率军
前去救援,取得小胜。在此之后,齐、郑、卫三国结成联盟,大概就是以防御北戎为名
所建立的同盟关系。
早在公元前712年的时候,桓王曾经和郑国进行了一次土地交换,桓王要了郑
国的邬、刘、蔿、邘四邑之田,而许诺给了郑国的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
盟、州、陉、隤、怀十二邑的田地。但这十二邑的主人是己姓苏国。公元前706年,向
、盟二邑先是与郑国结盟,但随后便...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