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刘西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u
发帖数: 6421
1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刘西尧:邓小平了不起
教育部原部长刘西尧:我为首批赴美访问学者高兴
2009年03月27日12:23
来源:人民网
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访问学者的连续报道已经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一位居住在武
汉东湖边的老人也为他们取得的成就由衷地高兴,他就是当年派出了这批访问学者的教
育部原部长刘西尧,今年已经93岁了,仍然思路清晰,语言幽默。“两会”期间,他接
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刘西尧表示,通过公开选拔,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是邓小平继拍板恢复高考后,为
振兴中国教育大业走出的第二步棋。他说:“邓小平了不起。如果没有邓小平,要在
1977年当年恢复高考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要在第二年实现大规模派遣留学生,没
有邓小平也不行。”
1978年6月23日,时任教育部长的刘西尧随同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国家科委
常务副主任蒋南翔、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刘达一起听取邓小平关于大规模派遣留学
生的指示。邓小平的这个战略眼光使刘西尧很受震动。他是1977年1月担任教育部长的
,当时教育界争论最激烈的就是,怎样看待“文革”前17年的教育路线,和由此产生的
要不要恢复高考的问题。
刘西尧坦然地说,当时他在这个问题上看得不清晰,生怕再犯错误
x***u
发帖数: 6421
2
刘西尧的观点好像和周恩来传记里的不很一致
传记里面周恩来是坚决支持的,刘西尧说周恩来是想干的,但是却两套方案,总之给人
的感觉是周比较犹豫,等毛决断,当然也没有说出邓小平支持的实际证据来。
可是刘西尧说到了毛泽东那儿,却说已经是要干的意见了,也就是说老毛并没有从干和
不干中作决断,这一点和前面说的周的不够决断有点矛盾,也和其他的历史记录不甚符
合。总之,录像给人的感觉是过度地强调邓的支持,而淡化毛和周的决心。
13章 原子弹爆炸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17日,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向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发出电报,说: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 器,是
被迫而为的。”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间中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全 世界刮
目相看。可是要做到这一步,却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其中包括了周恩来的心血 和精力。
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这件事,周恩来很早就已放在心上了。早在1949年春 季,解
放中国的炮声还在祖国
b****a
发帖数: 4465
3
两弹元勋刘西尧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武昌举行。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
云山、王岐山等送花圈。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李长春
、贺国强、周永康等也送了花圈。
d*******3
发帖数: 8598
4
我打赌,刘西尧死前嚷嚷,说,我讨厌温家宝,不要他的花圈,儿子女儿你们切记了!
m**y
发帖数: 5225
5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刘西尧:邓小平了不起
这个刘西尧是不是就是那个副总指挥?
z**********e
发帖数: 22064
6
刘西尧。
粉碎四人帮之后的连续3任教育部长,名字分别是:
刘西尧、蒋南翔、何东昌。
就差一个北。
h******1
发帖数: 16295
7
吴冷西、刘西尧,还有西太后。
M******a
发帖数: 6723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立即搬!浩劫与磨难:中科大南迁合肥始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5:22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 柯资能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 读
“文化大革命”中,地处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辗转迁至合肥。作为全国最著名的大
学之一,该校的下迁备受社会关注,也在科技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
了导致科大下迁的历史背景与内外动因,指出在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感召
下创办教育革命试验基地的热情、中苏关系恶化导致的战备疏散、与中国科学院关系的
微妙变化、本校当权派的盲目等几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促成了科大的下迁。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馆员)
柯资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
● ● ●
创建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八年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具
有扎实理工基础的优秀毕业生,在科技、教育界声名鹊起,受到广泛...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3742
9
中国人是如何自己突破氢弹原理的
(本文是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在莫斯科苏
联国防部大楼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
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
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字仪式。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
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
火箭武器、原子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供给一
个型号原子弹的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两个型号的原子弹以及一个型号的
氢加强的原子弹的实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还规定,在中国能够生产制造氢弹
用的个别元素以后,将考虑供给制造氢弹的技术资料。
按照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规定,苏方应该在1958年内先向
中方提供一个TNT 当量为4 万吨的钚装料原子弹的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苏联政府在1958到1960年期间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条约规定的原子能工业援
助项目
I9... 阅读全帖
x*******8
发帖数: 1254
10
夺站之仇
一家民营加油站附加百米被强建加油站,引发伤人事件,幕后官员因涉加油站贪腐被抓
,加油站仍在荒废。
锦旗和牌匾还挂在协会的办公室墙壁,但保护不了会员潘仁兰。
7月8日,潘仁兰高烧在家,提起她被抢夺的加油站,浑身颤抖。
潘仁兰承包的江东农机站加油点,位于涪陵涪焦路口。加油点向上100米,是中石化高
石加油站已荒废了7年。加油站左边100多米,是涪陵劳教戒毒所。
2005年,潘仁兰发现,中石化一个施工队在她的加油站附近100米建设新加油站。
按照重庆市商务局规定,城区加油站半径需间距0.9-1.2公里。
潘仁兰找到涪陵区商务局时任副局长刘西尧,反映该加油站违法。刘告诉她,这是涪陵
劳教戒毒所和中石化合作建的,他管不了。
当时的农妇潘仁兰,依靠经营这个加油点,供着两个孩子读大学。“这是全家的命根子
”。
“我和80多岁的父母,还有几个亲戚到工地阻止施工。”潘仁兰牢牢记得,这天是2005
年5月7日上午。
潘回忆,他们站在挖掘机前面不到半小时,突然从旁边的戒毒所冲出几十个人,“围住
我们拳打脚踢”。
潘仁兰说,父亲和两个侄子都被打伤住院。在当地派出所的调解下,戒毒所赔偿1300元
了事...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郝柏林· 1967年底
·郝柏林·
1967年底,湖南醴陵第二中学的物理教师周友华写信给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批判爱
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受到陈伯达支持。周恩来总理派驻中国科学院的联络员刘西尧主持
过一些讨论会,周友华曾被郑重地请到前排就座。
周友华在醴陵二中图书馆的墙壁高处挂了一个重锤,长时间地记录重锤尖点的位置
,他发现重锤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呈现出季节和昼夜等变化,变化的相对幅度约为十万
分之几,周从而得出结论说万有引力常数随温度变化,提出了一套「热轻冷重」学说。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一些年轻人同周友华进行辩论,指出所观测的可能是墙壁的热
胀冷缩效应,周则提出墙壁很「结实」,重锤悬点绝不会移动等缺少基本实验证明的论
据。辩论不过了就说:「你们都是反动学术权威」。沈觉涟回答:「我和你一样挣56块
」。周说「你相对于我就是反动权威」。然而那时还可以进行辩论。沈觉涟、赖武彦和
我三人还写了两篇文章,批判周有华的谬论,刘西尧吩咐把这些文章都铅印成单行本,
供大家讨论。
不过这种情景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呼声中,对爱因斯
坦的批判也走向高潮。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中央党校的造反派,以及外地来京人员...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迁后,谁主科大沉浮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南迁后,谁主科大沉浮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1 07:37:46 2019, 美东)
原创:丁兆君等 科学春秋 微信号 kexuechunqiu
功能介绍
跨界论坛
导读:
南迁合肥后,中国科技大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房屋校舍和办学方向上面临诸多困
难,主管单位更是几经变更。在克服困难、排解障碍的过程中,不同身份和背景的科大
教职工做出了种种努力,最终使得中国科大重新归口中国科学院,保证了科大优势学科
的继续发展。这段艰难曲折的历史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重要发展史,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
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片段。
撰文 | 丁兆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陈崇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丁毅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 ● ●
1970年,中国科技大学南迁合肥。方才落脚,安徽省即派出工、军宣队进驻学校,领导
“一打三反” ①、清查“516”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其间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校园
内气氛紧张,人...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13
文革前的高考也有政审条件
在很多人看来,对参加高考的学子有条件限制源于文化大革命,其实是错误的。新中国
建立以后,高考政审是以立法的形式。对于公民考试权利做出的制度性规定,在当时称
之为“不宜录取”。也就是对一些考生要通过政审,政审不合格不能进入大学或者很难
进入大学。比如父母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地富反坏右的,亲戚中有杀关管的,或者有
海外关系港台关系一般通不过政审,即使能读大学也不能读保密专业(军事院校、军工
院和校涉及军工的专业都属于保密专业)。
文革推迟高考始于刘少奇
1966年6月的一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反对教育考试制度的文章搁在了时任
国家主席,中央一线领导人刘少奇的案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并决定将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中央
认为:鉴于目前大专学校和高中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兴起,要把这一运动搞深搞透,没有
一定的时间是不行的。有不少大专学校和中学,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根深蒂固,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十分尖锐激烈。在大专学校和高中,把文化革命运动搞深搞透,将对
今后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高等学校...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高考的取消和恢复,历史给邓小平开了个玩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2 07:16:57 2017, 美东)
文革前的高考也有政审条件
在很多人看来,对参加高考的学子有条件限制源于文化大革命,其实是错误的。新中国
建立以后,高考政审是以立法的形式。对于公民考试权利做出的制度性规定,在当时称
之为“不宜录取”。也就是对一些考生要通过政审,政审不合格不能进入大学或者很难
进入大学。比如父母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地富反坏右的,亲戚中有杀关管的,或者有
海外关系港台关系一般通不过政审,即使能读大学也不能读保密专业(军事院校、军工
院和校涉及军工的专业都属于保密专业)。
文革推迟高考始于刘少奇
1966年6月的一天,北京四中初二学生刘源把一封反对教育考试制度的文章搁在了时任
国家主席,中央一线领导人刘少奇的案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改革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并决定将一九六六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中央
认为:鉴于目前大专学校...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503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恢复高考的决策过程
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抓科学和教育工作的一个
大动作。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闭幕,邓小平正式复出工作。7月29
日,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等汇报时提出,他近期要主持召开一个科学和教育工作
座谈会,请科学院和教育部“找一些敢说话、有见解的,不是行政人员,在自然科学方
面有才学的,与‘四人帮’没有牵连的人参加”。按照邓小平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和教
育部分别在科学院系统和高等院校找人,确定了一个33人的与会者名单。他们是:中
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文俊,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大猷、助理研究员郝柏林,化
学研究所研究员钱人元,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邹承鲁,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文裕
,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童第周,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张文佑,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叶笃正,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黄秉维,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守武,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
研究员高庆狮、许孔时,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汪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严
东生,长春光机研究所研究员王大珩,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金善宝,中国医学科学院院
长黄家驷,北京大学教授周培源、沈克琦,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何东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横空出世——中国突破氢弹原理的秘密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米艾尼 时间:2017-12-04
46 0 新中国史两弹一星 字号:A-A+
分享到:
0 收藏 打印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新疆天空上出现两个“太阳”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烟云。
我国氢弹爆炸成功以后,北京市民抢阅人民日报喜报。
时任九院理论部主任邓稼先(左)和副主任于敏(右)。
1965年九院理论部氢弹研制“百日会战”期间使用的J501电子管计算机。
上海市嘉定县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在高102米的自立式铁塔上爆炸成功。
14号楼灯火辉煌。
50年前的罗布泊荒原上,一团炫目的光芒在天空绽放,见到的人们曾称这一奇特景观为
“两个太阳”——这一天是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成功地爆炸了第
一颗氢弹。
举世震惊。
更加令西方世界惊讶的是中国核技术的进步速度: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
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而中国,仅用了
两年零八个月。
没有任何资料,没有来自其他国家的任何帮助,中国的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研制出
了氢弹。...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1061
17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经历了艰辛、困难、风险的历史进程,是来之不易的历
史性成果,这当中除了要突破核子理论、爆炸物理、电子测试、自动控制、精 密工艺
、总体设计以及核材料提取等各个领域中无数大大小小的技术难关,真正掌握确保原子
弹起爆成功的奥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那就是国家正处于经 济甚为困难时
期,可以说中国人勒紧了裤带,把原子弹研制出来,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
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放光芒。我们要向世人说 的有许多许多,现在
只能将其中部分重要内容作一回顾。
一、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有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1945年8月,美国人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
议上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
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枣园树下采访了毛泽东
,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
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25
18
中国人是如何自己突破氢弹原理的
(本文是摘录自“往事不尽如风——绝密的中国1100目标亲历”)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在莫斯科苏
联国防部大楼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
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的原子工业的协定》(简
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字仪式。在协定中,苏联政府答应在建立综合性的原
子工业、生产与研究原子武器、火箭武器、作战飞机、雷达无线电设备以及试验
火箭武器、原子武器的靶场等方面对中国政府进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供给一
个型号原子弹的样品和生产的全部技术资料,两个型号的原子弹以及一个型号的
氢加强的原子弹的实弹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还规定,在中国能够生产制造氢弹
用的个别元素以后,将考虑供给制造氢弹的技术资料。
按照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规定,苏方应该在1958年内先向
中方提供一个TNT 当量为4 万吨的钚装料原子弹的样品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苏联政府在1958到1960年期间找种种借口拖延履行条约规定的原子能工业援
助项目
I960年7 月16日,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出大事了, 温家宝被双规?
标题:两弹元勋刘西尧逝世 习近平、周永康等送花圈
【两弹元勋刘西尧逝世 习近平等送花圈】两弹元勋刘西尧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武
昌举行。湖北卫视公布画面显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
等送花圈。画面还显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李长春
、贺国强、周永康等也送了花圈。
8月28日上午,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庄严肃穆,正厅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刘西尧同志"的
横幅。刘西尧同志的遗体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大厅
四周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政协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
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核集团核动力运行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
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分会,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
协、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武警湖北总队等,湖南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
政府,四川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单位和个人送来的花圈。[详细]
(责任编辑:UN607)
S*********4
发帖数: 5125
20
听众甚多,出现了等离子体物理热。
1965年7 月10日,二机部党委向中央专委呈送了《关于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
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朱光亚代二机部起草的。报告说,核武器的研究试验工作
当前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按预定计划在1966年上半年解决原子弹与中近程地地
导弹结合的问题;二是突破氢弹技术关键的问题。
报告在讲突破氢弹技术关键的问题时说,当前的主要情况是: 1. 对热核反
应,我们缺乏通过自己实践所取得的第一性资料。2.在理论上虽已进行了大量的
探索研究与计算,但仍有许多问题不很清楚。因此,要突破氢弹的技术关,应首
先安排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进行理论上的探讨研究,结合各种核性能与核
材料在高压状态下的测量试验,摸清如何使热核材料重氢化埋烧起来、烧下去的
基本规律。二是,进行若干次“热”试验(即装有浓缩铀的核爆炸试验)。初步
考虑:第一步,进行热核材料试验。争取在1966年6 月进行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
原子弹(即加强型原子弹)空中爆炸试验,以了解在数千万度的高温下重氢化锂
热核反应进行情况。第二步,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拟于1967年内进行一次更大
的三相(裂变一聚变一裂变)航弹的试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1
标题起得有点哗众取宠
这人父亲查谦,原来的华中工学院院长
https://news.sina.com.cn/c/2019-08-01/doc-ihytcerm7769319.shtml
巨星陨落:他是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 曾面谏邓小平
原标题:痛惜!又一巨星陨落!他是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曾面谏小平同志
来源:荆楚网公众号
8月1日清晨5点08分,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因病离世,享年95岁。
查全性1925年生于江苏南京,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其编著的《电极过程
动力学导论》是我国电化学界影响最广泛的学术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
作为院士,查全性学术成果自是丰硕,然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却是一个倡议。
座谈会上坦诚直言
改革招生“语惊四座”
1977年7月,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就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等职。7
月19日,邓小平指示教育部准备召开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他对教育部负责人说
,到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找一些敢说真话有见解的,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是行政
人员,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才华的教学人员来京参加座谈会。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这些参
会人员必须与“四人帮”没有任何牵连... 阅读全帖
z***s
发帖数: 91
22
出自: http://www.fyjs.cn 作者: 秋风换人间 2013-2-14 复制链接
看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关于1961年夏“北戴河国防工委会议”那一段,忍不住问一
声:当年是谁拍着桌子要中国的原子弹下马?
电视剧是如此记叙当年那一幕的前前后后的: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委会议上,关于两弹是下马还是继续干的争论
达到高潮。
——范济生:“各种意见都有。有的意见还很尖锐、对立。说到激烈的时候还拍起了桌
子。”
——聂荣臻:“是啊,现在有很多意见是指着我来的。压力很大啊!但是,国防建设,
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是去年二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后来得到中共中央的
批准。三五年内这个尖端武器要力争突破,是历史任务,不能动摇。”
——范济生:“聂总,你身体不好,事情又这么多,还有那么多非议,你还是辞了这付
担子吧!”
——聂荣臻:“你说什么?辞掉?让我不搞原子弹导弹?”
——范济生:“这个问题以前我也提过。两弹研制困难重重,又有许多矛盾,现在很多
人提出下马。”
——聂荣臻:“范济生啊,你真糊涂!”
——范济生:“聂总,你别发火。我是担心你的身体。”
——聂荣臻...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23
◆◆◆◆◆◆◆◆◆◆◆◆◆◆◆◆◆◆
◆                ◆
◆  华 夏 文 摘 增 刊   ◆
◆  文革博物馆通讯(四六八)  ◆
◆                ◆
◆◆◆◆◆◆◆◆◆◆◆◆◆◆◆◆◆◆
China news digest -- chinese magazine(cnd-cm)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
—— 增刊 第六三五期 ——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出版)
————————————————————————————————————
本期目录 (zk0803d)
————————————————————————————————————
【史海钩沉】 文革中对爱...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24
http://www.cnd.org/CR/ZK08/cr468.gb.html
【史海钩沉】
文革中对爱因斯坦的批判运动(上)
·胡大年·
〔本文摘自胡大年著《爱因斯坦在中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一书
中的第五章:“爱因斯坦:从批判中重生的偶像”的原定稿。在中国出版时有所删
改——编者〕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对中国来说完全是一场悲剧和灾难。这场
主要由毛泽东个人发动的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可能是最具毁灭性的影响。〔1
〕由于文化大革命是以摧毁文化机构开始的,中国的科学和科学家都属于最严重的
受害者。文革期间,爱因斯坦和相对论遭到了有组织的批判。该批判运动于196
8年首先发难于北京,1970年代又在上海得以扩张和加强。陈伯达和姚文元支
持了这种批判,并利用它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在陈、姚这些激进的领导人倒台之
后,大多数政治和哲学上的批判都于1976年停止了。但由这些批判所引发的一
场关于相对论的大争论,却又持续了6个月。直到1979年,中国政府才正式给
...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25
高校发展信息网 » 大学论剑 » ZZ:中国科技大学迁河南流产的真实原因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bbs.walledu.com/viewthread.php?tid=36202
1969年,有意迁往河南的中国科技大学遭遇河南当局的冷淡,时为安徽省革委会
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曾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却主动要
去了这所名校。历史很有讽刺性,李德生的故乡就是河南。从此后,中科大成为安徽的
骄傲和机会,河南则因此而后悔、痛楚,经年不绝。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根据形势,中央决定进行“战备疏散”,中国科技大学被
国务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据时为中科大革委会常委之一的蔡有智教
授回忆,“九月下旬,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
河南组带有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
我是去河南组的成员,因为带有刘西尧同志的亲笔信,我们受到了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
接待,他让我们去南阳地区看看,在谈话中我们意识到他们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我
们在南阳周边和邓县看了不少地...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3742
26
邓支持搞原子弹是l刘西尧亲口说的,凤凰卫视有对他的采访视频。刘西尧在
当时是搞原子弹的二机部副部长,主抓核武器研制工作。也是第一次原子弹
试爆的前线指挥部领导之一。我认为他的话还是有credit的。
不知道你说的那篇文章作者是谁,和刘西尧这样的核武器研制一线领导相比
是否更有credit。
t******t
发帖数: 15246
2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8/23/content_6587765_1
不全,剩下的自己去链接里面看
编者按: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1977年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
之后,中共中央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它是“文革”后恢复和建立新的教育秩序的开
端。这个决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今年是恢复高考制
度30周年,我们从文献的角度,编辑了邓小平1977年5月至11月关于恢复高考的一组讲
话、谈话和批示,并配发一篇题为《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的署名文章,以飨读者。选
发的邓小平文稿,除部分内容已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外,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
表。
抓科研就要抓教育。抓教育,关键在中学,中学又以小学教育为基础。中小学现在
接不上茬,十年没有好好上课,数理化不行,外文也不懂。多数中学教师水平不高。因
此,要抓好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要不然就跟不上。要加强教师的配备。普及高中没有
解决水平问题,不考试怎么行?要重新审定大中小学的教材。过去大学学制太长,教材
繁琐,没有吸收外国先进的东西。学校要抓...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28
中国科技大学迁河南流产的真实原因
(2011-04-27 19:42:07)
1969年,有意迁往河南的中国科技大学遭遇河南当局的冷淡,时为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
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曾任党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却主动要去了这所名
校。历史很有讽刺性,李德生的故乡就是河南。从此后,中科大成为安徽的骄傲和机会
,河南则因此而后悔、痛楚,经年不绝。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根据形势,中央决定进行“战备疏散”,中国科技大学被国务
院科教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据时为中科大革委会常委之一的蔡有智教授回
忆,“九月下旬,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
组带有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我是
去河南组的成员,因为带有刘西尧同志的亲笔信,我们受到了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
,他让我们去南阳地区看看,在谈话中我们意识到他们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我们在
南阳周边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地区的同志说: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
我们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
,不能去。接着... 阅读全帖
K**W
发帖数: 6346
29
两弹元勋刘西尧逝世 习近平周永康等送花圈
【两弹元勋刘西尧逝世 习近平等送花圈】
两弹元勋刘西尧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武昌举行。
湖北卫视公布画面显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等送花圈
。画面还显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
、周永康等也送了花圈。
M******8
发帖数: 10589
3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粉碎“四人帮”全景写真
http://www.sjzdx.gov.cn/Item-1625.aspx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2000年第11期
作者:纪希晨
责任编辑:杨京彬
最后的岁月
健康情况一直较好的毛泽东,曾以矫健的体魄,乘风破浪,横渡万里长江。
但是从1971年“九一三”发生林彪叛逃事件以后,他的身体就日渐走下坡路了。林
彪,这个被写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上的接班人,“最最亲密的战友”的驾机逃亡,给毛泽
东以极大的精神创伤。
这次事件的打击如此沉重9即使像毛泽东这样身经百战,饱经沧桑,扭转了历史巨
轮的伟人,也是难以承受的。尽管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批阅文件、主持会议,听取报告;
像往昔一样的在宽大空旷的厅堂里踱步,从窗口凝望云天,远远注目着中南海的风光,
但是总难以压抑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他两天两夜不曾睡觉,不停地在房间的地毯上踱步
……
他感到孤独了,他常常躺进长沙发里,点燃一支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他手捧着头
,望着烟头上的一丝青烟,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1971年11月下旬,毛泽东曾患过一次重病,经过医生全力抢救脱险,但是他的身体
一直没有复原,一双脚浮肿得很厉害。原先的鞋不能穿了,身边的人员只好赶制了两双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1
普世们开始进攻了?
=======================================
凤凰野鸡向钱学森开炮! 全然不顾老人家的卓越贡献
凤凰, 野鸡, 钱学森
本文节选自《文史参考》2011年第01期 作者:李鹿 原题为:说话伤人吹捧大跃进不一
样的钱学森凤凰野鸡标题却变成“1975年钱学森揭发张爱萍:他说蒙古曾是中国领土。”
核心提示: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这场运动中表明自己旗帜鲜明地同张爱萍划
清界限,贴了一张大字报揭发张爱萍的“大国沙文主义”,具体写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
代陪同张爱萍到发射场时发生的事情,张曾指着地图跟他说:“这里是蒙古,从前都是
中国的领土。”
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年初刚出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被人们
称为是追随邓小平搞右倾复辟的“四大金刚”之一,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系统被宣布为
右倾翻案风的重灾区,号召科技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打一场批判张爱萍的人民战争”。
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这场运动中表明自己旗帜鲜明地同张爱萍划清界限,贴
了一张大字报揭发张爱萍的“大国沙文主义”,具体写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陪同张爱
萍到... 阅读全帖
a***s
发帖数: 12296
32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84、85:经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血压情况,零时定为正点减四,十五丈。请指示。”署名分别是“11”和“12”。其中,82是周总理的代号,林是林彪,83、84、85分别是贺龙元帅、聂荣臻元帅、罗瑞卿总参谋长的代号,11是张爱萍的代号,12是刘西尧的代号;血压,是气象的暗语;正点减四,十五...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2109
33
讨论原子弹的下马与否绝对不是专委,专委是执行机构,没这个分量,只能是政治局常委讨论决定。
不负责原子弹的讲话支持原子弹的多了,就是没有刘邓,急死也没用。
《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的十件大事》一文在描述至为关键的历史时刻决策中
国原子弹“上马还是下马”的那一段中一共提到了12个要员的名字: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张爱萍、刘
西尧、刘杰。
在这12人中,有明确主张继续搞原子弹的言行的有10人:
毛泽东:自始至终一贯主张中国要搞原子弹。
——“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4月25日)
——“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
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1958年)
——毛泽东亲自批准,最后决定,研制原子弹还是继续进行。(1961年)
周恩来、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坚决主张继续。(1961年)
陈毅: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1961年)
林彪: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1961年)
张爱萍副总长、国家科委副主任... 阅读全帖
J*******3
发帖数: 1651
34
历史转折中,还原真实的邓小平
转贴《历史转折下的邓小平》
作者:文贝 · 时间:2014-08-20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 阅读全帖
f***g
发帖数: 316
3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请示爆炸时间用暗语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84、85:经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血压情况,零时定为正点减四,十五丈。...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860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ding (奋斗),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中国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外号为什么叫“邱小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5 02:16:37 2015, 美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请示爆炸时间用暗语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1933
37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试验前后,我被派到一个临时组成的代号为177的专门办公室工作了一个月,这是一个
与原子弹爆炸试验密切相关的机构。
上传下达
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的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
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
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
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
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请示爆炸时间
用暗语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
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
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
、84、85:经党委常委会研究,根据血压情况,零时...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eadline 讨论区 】
发信人: anews (a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外号叫什么? 究竟怎么回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9 21:10:22 2017, 美东)
上传下达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的任务是,在二机部部长刘杰领导下,与核试验现场的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代称是“20号办公室”)进行密切联系,及时向中央有关首长的办公室及军内外有关部门报告、传递有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重要情况,并向20号办公室传达中央领导的指示。在当时,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顶级机密。
177办公室共有5名成员,主任是二机部办公室厅主任张汉周,当时我在国防科委任参谋,从事核武器研制、试验的组织管理工作,也是成员之一。
1964年10月15日上午,第一次核试验党委常委会确定16日15时为“零时”(原子弹起爆的具体时间)。会后,核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和核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于12时签署了一份报告(电话报告稿)。
中午12时刚过,我接到20号办公室主任李旭阁的加密电话,内容是:“82、林、83、84、85:经党委常...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3
39
一九六九年,大学都向《朝阳农学院》“取经”。科大的教改组到朝农取经后,在工军
宣传队的主持下,向当时科学院的领导和国务院分管教育的机构写了一份报告,申请离开
大都市到离城市较远但还有方便交通条件的地方办学工、学农、学军的教改基地。这个报
告可能是国务院科教组决定将科大列入北京十三所下迁高校之中的原因之一,但我认为根
本原因绝不是这个,我们不必武断地去追求结论了。
当时说的是“战备疏散”。九月下旬宣传队带队,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
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
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我是去河南组的成员,因为带有刘西尧同志的亲笔信,我们
受到了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他让我们去南阳地区看看,在谈话中我们意识到他们对
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我们在南阳周边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地区的同志说:土地有的
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我们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不能去。接着又派两组,一组去江
西,一组去安徽。我是去江西组的成员,到江西省后,省里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
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
s*******w
发帖数: 2257
40
文贝:《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失去民众的信任
发表于 2015 年 10 月 02 日 由 舟巷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设七个...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14173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verlap (过火地),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1977年,邓小平如何决策恢复高考[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n 11 17:23:04 2017, 美东)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349256?group_id=857383252393066497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
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和回忆的一个话题,高考改革也一直牵
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高考是一个万众瞩目、影响重大的教育考试制度,而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
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
诺曼底登陆”,[1]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确实,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
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是一
种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留史册的传奇。
突破坚冰的举措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以后,开始终结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5904
42
http://hi.baidu.com/%CB%AE%CE%F7%B9%AB%D6%F7/blog/item/27fb21ec
2009-11-30 10:03
钱学森说:“曾经一段时间有那么一些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
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这还不是个别人的意见。”(《追忆航天峥嵘岁月》,《瞭望》新
闻周刊2009年第25期)其实情况远远不仅仅是“误解”那么简单,而是差点让原子弹下
马:“在此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不同的意
见,一种是继续研制下去;另一种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研制。”(《揭秘: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的十件大事》)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5周年之际,人们除了纪念还不免有几分好奇:当年“中央领
导层”里主张原子弹下马、“还不是个别人”的人究竟是谁?
如果历史证明当年搞原子弹错了,那这些人的名字今天肯定不会藏着掖着,而会大肆宣
扬:看我多么英明。但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当年勒紧裤带搞原子弹无比正确—— 如今中
国人一提起“两弹一星”无不为之自豪,一提起当年坚持搞原子弹的人无不满怀感激。
这种现实使当年“中央领导层”里主张...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43
黎阳:此时无声胜有声--主张中国原子弹下马的是谁?
作者:黎阳
张宏良按:这是黎阳同志为纪念中国原子弹爆炸45周年撰写的文章,揭示了当初××主
张原子弹下马的历史真相。读罢黎阳这篇文章,脊背都是后怕的冷汗,幸亏毛泽东生前
否决了××,在世时就搞出了原子弹,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打开地图看一下美军10
大军事基地对中国的全面包围,就会知道没有原子弹的中国今天会是一个什么状况。一
个大国没有原子弹,如同一个寡妇家没有门闩,那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便欺负的。
60年代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曾作出过对中国大中城市进行核打击的决定,70年代苏联政
治局也曾作出过向中国大中城市扔原子弹的决定,之所以最后都没有实行,是因为毛泽
东领导中国人民具有了拼命的勇气和本钱。所有了解当代历史的中国人都知道,是罗布
泊上空的蘑菇云,才开始让西方人把中国人当人看,才开始让全世界华人有了扬眉吐气
的那一天。
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敌手的新中国。除了当时我们的
朋友遍天下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拥有了两弹一星,拥有了核潜艇,拥有了
建造大型喷气式战略轰炸机和航空母舰的技术平台,以及上...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8897
44
此时无声胜有声——主张中国原子弹下马的是谁?
黎 阳
钱学森说:“曾经一段时间有那么一些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
用来发展生产。这还不是个别人的意见。”(《追忆航天峥嵘岁月》,《瞭望》新闻周
刊2009年第25期 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4824.htm
其实情况远远不仅仅是“误解”那么简单,而是差点让原子弹下马。“在此严峻的经济
困难时期,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继续研制下
去,另一种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研制。”(《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的十件大事》 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4978
1951899823&nowpage=3)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5周年之际,人们除了纪念还不免有几分好奇:当年中央领导
层里主张原子弹下马,还不是个别人的人究竟是谁?
如果历史证明当年搞原子弹错了,那这些人的名字今天肯定不会藏着掖着,而会大肆宣
扬:看我多么英明。但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当年勒紧裤腰带搞...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苏联毛子留给中国的遗产
周恩来曾开玩笑说,一个钱学森,一个钱三强,看来中国的导弹和原子弹都离不开“钱
”!这虽是句玩笑话,却一语双关道出了当时人们最头疼的问题。
原子弹刚上马时,主管经济的陈云找来二机部部长助理张献金问:“我找你们没旁
的事情,就是要算账,一个是原子弹到底要用多少钱?一个是原子弹要用多少铀?你们
以后要用多少钱?”
张献金一问三不知。中国从来没搞过原子弹,更不知道要搞多少年,需要多少人力
物力,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搞上原子弹以后,大家才知道这东西真费钱。
中美对抗,中苏交恶,中印战争,粮食减产……就在原子弹研制需要加大投入的关
口,中国却正处在最困难的时期。还要不要继续搞原子弹?最高决策层也发生了分歧。
1961年夏天,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上马下马的争论发展到
白热化。主张下马的一方认为,原子弹和导弹投入太大,又没有苏联的帮助,技术上有
很多难题,而且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搞两弹花钱太多,反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有
人甚至说,不能为了一头牛饿死一群羊。这种观点分析得合情合理,得到了很多人的赞
同。
主抓两弹的聂荣臻急得团团转。他深知,我们自行设计的中程导弹正在关键时刻,
原... 阅读全帖
i****t
发帖数: 1291
46
【两弹元勋刘西尧逝世 习近平等送花圈】
两弹元勋刘西尧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武昌举行。湖北卫视公布画面显示,
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等送花圈。
画面还显示,
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周永康等也送
了花圈。
b**z
发帖数: 1351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老虎究竟是谁?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8/29/29138339_0.sht
两弹元勋刘西尧逝世习近平等送花圈】两弹元勋刘西尧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武昌举
行。湖北卫视公布画面显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
等送花圈。画面还显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李
长春、贺国强、周永康等也送了花圈。
从新闻里看信息
师父这则新闻里缺了某个前国家首席领导人
周永康却在
l*******o
发帖数: 5673
48
大纪元这个消息很搞
周永康被安排只在八宝山和出殡中“露面”
【大纪元2013年09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郭惠报导)自去年十八大下台后,前政法委
书记周永康露面的消息甚少。其今年4月底回母校苏州中学露面的消息于7月初被香港媒
体报导后,却遭到苏州中学校友网紧急删除,似有意要与这位“著名校友”进行切割。
随着“周永康被软禁”、“中纪委已经成立了处理周永康事件的专案组”等消息不断被
释放出,有关周永康的各类负面传闻层出不穷。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周永康在八宝山
和其他中共官员出殡时候“露面”的消息却在网络传出。
周永康在八宝山露面的消息不断
耐人寻味的是,周永康在八宝山露面的消息却在网络不断发出。根据《 中国石油报》
消息,7月7日,周永康曾露过一次脸,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参加石油帮大佬陈烈民的告别
仪式。报导说,上午9 时,“周永康、盛华仁缓步走到陈烈民同志遗体前,作最后的告
别,与陈烈民同志的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最近(8月29日),中共海内外党媒和大陆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湖北卫视报导“两弹元勋
刘西尧逝世 习近平周永康等送花圈”的消息。周永康的名字在刘西尧的追悼会上再度
“亮相”。
此外...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94
49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设七个局级机构。根据业务区分,除
办公厅和科研管理部和局级出版社以外,还有第一至第五编研部。第一编研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7039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拔高邓小平 戏说编历史
拔高邓小平 戏说编历史
作者:文贝
2014.08.22
电视剧《历史转折下的邓小平》总编剧龙平平,是现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
主任,长期从事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当代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作为历史见证人和长期邓
小平研究者,理应了解情况,把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和邓小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恰恰
相反,由于他对邓小平“高大全”思想的固化,画蛇添足的违背历史事实,反而使这部
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弄巧成拙。
看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前几集的人都有种印象,编剧和导演像是从另一星球的过
来人,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其中的许多情节完全脱离了真实,从而让作者想诠释的政
治理念黯然失色。不仅没有勾起人们对邓小平的怀念,反而玷污了他曾经的辉煌。
作为政治性文艺作品,虽然电视剧不似传记片那样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
,不能凭空虚构,只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但作为表现时
代尤其是以真名实姓表现的电视剧,它的润饰和加工也必须真实合理,不能像历史片那
样想像和假设推理。
比如粉碎四人帮是毛泽东的生前部署,按编剧的解释是毛泽东曾说过“上半年解决不了
,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