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同文馆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i*****s
发帖数: 4596
1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
同文馆最初开办的时候,学生一共只有十名,后来添设法文馆、俄文馆,每馆也只有学
生十名。前来应考天文算学馆的72人,先录取30人,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六日开学。同治
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总署又奏,经诸臣在大堂当面考试,该三十人中尚堪造就者不过数人
,所以将学经半年毫无功效者20人立予撤退,留下的10人与原有三馆八旗子弟暂归一处
教学。同治六年十二月准署广州将军庆春等将该省同文馆学生蔡锡永、那三、博勒洪武
、韩常泰、左秉隆、坤扬等六名,咨送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中居住,加以考察
,照章作为监生、翻译生员,分别派充将军、督抚衙门翻译官,饬回广东,仍由该省随
时考察。同治七年三月准两江总督臣曾国藩咨送该同文馆学附生严良勋、席淦、监生汪
凤藻、汪远焜、王文秀五名到总署,饬在新立天文算学馆居住,详加考试,分别给予内
阁中书、国子监学正等职衔,总署大臣仍随时考察,令于汉洋文艺加意讲求。这样,继
畬任职期间同文馆的学生保持在四五十名的水平,语言、西学混合教学。到了光绪十三
年(1887),同文馆学生的名额增加到120名。直到停办都是这个数目。
同治七年五月二十三日(1868年7月12日)《总理衙门奏报考较...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7
第七章洋务文化教育的开端
一、举办洋务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洋务文化教育,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为适
应洋务活动需要所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这种事业,既与清政府同外国资本
主义国家打交道的外交活动有关,也与办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及一切政治、
军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洋务文化教育涉及面是比较广泛的,它培
养了包括翻译、外交、律例、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电报、矿务、冶炼、机
械制造、水陆军事等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这些文化教育事业,主要是由于
洋务派在洋务活动实践中,意识到培养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性而逐渐举办
的,是适应洋务活动的具体需要进行的。因此,虽有一些计划,但并无远景
规划和战略目标,因而基本上是被动的,尤其在洋务运动开始时是如此。
首先意识到紧迫需要的是通事(翻译)人才。清政府在与洋人打交道中
使用通事,并不是到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的,更不是到1860年《北京条约》
签订后才开始,而是早已有之。那时的通事,主要是由于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等活动,和澳门一隅同洋人接触及传教士的活动等关系,而自发的出现和形
成的“通事”群。没有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只有在北方因与沙俄交往...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丁韪良
孙邦华
【专题名称】世界史
【专 题 号】K5
【复印期号】2000年03期
【原文出处】《史林》(沪)1999年04期第84~91,94页
【作者简介】孙邦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 Martin), 近代使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
以基督征服中国为职志,但他寓华数十年却又以办学校、译西书为活动轨迹。他的传教
热情如何?办学译书活动与传教布道究竟有何内在联系?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番分析。
  一 传教热情
鸦片战争以后,在坚船利炮和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英美等国的新教传教士接踵而
至,相继深入通商口岸、内地自由传教,以达到“使中国基督教化”的目的。丁韪良正
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里,来华讲经布道的。
丁韪良于1827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里沃尼亚的一个贫寒的牧师之家,在十个兄
妹中排行第八。他的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并用两个传教士(William Alexander和
Parson Martin,分别到三明治岛和巴勒斯坦传教的传教士)的名字,为他取名,据此
可见父亲对他寄予的期望:将来成为传教...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6
光看见冠西俩字儿了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8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解经培训。1849年5月,丁韪良发表毕业论文“The Uses of Physical Science
for a Missionary”,同年10月被美北长老会派遣前往中国浙江宁波传教,11月结婚,
十天后即踏上征途,经过134天的海上航行,于1850年4月抵达香港,随后游...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征文】读书系列三:丁韪良的中国人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5 02:17:52 2012, 美东)
读书笔记:《丁韪良与中国》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丁韪良,字冠西,原名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北长老
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North])派遣到中国的传教士。丁韪良在中国
的生活长达62年(1850-1916,其中有不连续的四年返回美国休假),在华期间,他长
期担任北京同文馆的总教习,并在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西学
总教习。虽然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拳乱期间的行为有所争议,但是他为中国
当时的“西学东渐”文化运动做出了功勋卓越的成绩,值得肯定。
一、早年和宁波传教
丁韪良1846年毕业于Indiana州立大学,随后进入新奥尔良神学院接受Calvinism的《圣
经》...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0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一百零五章 南洋
1860年6月。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南京的经济秩序渐渐快复了正常,这座数十万人口
的六朝古都尽显昔日繁华,秦准河畔,更是酒家林立,浓酒笠歌,画肪如织,无数商船
昼夜往来河上,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
数家西洋小筑均是西洋、罗刹女子,概因上海洋人也时常乘火轮船来南京这片红灯
区流连,中国妓女却大多不愿接待洋鬼子,洋妓兴起也就不可避免,多由澳州而来,素
质低劣的女犯居多。
秦淮河畔,新园大戏院、新园俱乐部均已经开业,日日笠歌,灯红酒绿。
沪宁铁路在经过近半年时间测给后,终于选定路线,在三个月前五段同时开工。测
给队又开始测量抚州南京一线的铁路路线,随着伦敦市场南国铁路债券的利好消息传来
,这条南北大动脉,也有希望在年底开工。
排水量三千吨的“金陵号”在一个月前下水,福州造船厂加速建设中,而英国东印
度舰队下属的中国海舰队在香港水域出现的频率渐渐烦繁。似乎更加关切起中国海军的
发展。乾王宫大概一个月后就可以竣工,现在早已经处于“软装修”状态,硬件方面,
随着南京庞大的下水工程完工和自来水厂对部分区域的供水,乾王宫同广州摄政王府一
般,上下水、自动热水、...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1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一百零五章 南洋
1860年6月。
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南京的经济秩序渐渐快复了正常,这座数十万人口
的六朝古都尽显昔日繁华,秦准河畔,更是酒家林立,浓酒笠歌,画肪如织,无数商船
昼夜往来河上,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
数家西洋小筑均是西洋、罗刹女子,概因上海洋人也时常乘火轮船来南京这片红灯
区流连,中国妓女却大多不愿接待洋鬼子,洋妓兴起也就不可避免,多由澳州而来,素
质低劣的女犯居多。
秦淮河畔,新园大戏院、新园俱乐部均已经开业,日日笠歌,灯红酒绿。
沪宁铁路在经过近半年时间测给后,终于选定路线,在三个月前五段同时开工。测
给队又开始测量抚州南京一线的铁路路线,随着伦敦市场南国铁路债券的利好消息传来
,这条南北大动脉,也有希望在年底开工。
排水量三千吨的“金陵号”在一个月前下水,福州造船厂加速建设中,而英国东印
度舰队下属的中国海舰队在香港水域出现的频率渐渐烦繁。似乎更加关切起中国海军的
发展。乾王宫大概一个月后就可以竣工,现在早已经处于“软装修”状态,硬件方面,
随着南京庞大的下水工程完工和自来水厂对部分区域的供水,乾王宫同广州摄政王府一
般,上下水、自动热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直惊叹于我国现行的农历
西方力学传入中国的曲折过程
一、徐光启的科学活动
徐光启,江苏上海徐家汇人,20岁考中秀才而后开始教书,在他31岁时有人聘他南下到
广东的韶关教书,得以接触传教士并初步了解一些西方学术。1600年(万历28年)徐光
启因事到南京,并会见了久仰大名的利玛窦神父,同时受洗礼入教。1604年(万历32年
)徐光启43岁考中进士,之后便留京做官。恰好此时利玛窦已到北京,并在宣武门外盖
了教堂,在那里传教。徐光启从此在与利玛窦交往中不断学习西方的力学天文学和数学。
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于1607年春译完了《几何原本》前六章,并于次年刊行。
由熊三拔口授,徐光启笔录,编写成《泰西水法》一书,并于1612年刊行。书中介绍
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与有关的器具,还有一些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如介绍了阿基米德的
螺旋提水机。 主持编写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参考援引的书
籍达250多种,是从古到今最全面的农学专著。其中在水利部分包括了《泰西水法》。
,主持修改历法,并编写《崇祯历书》。大胆起用西方传教士参加这项工作,如利玛窦
、庞迪我、邓玉函、龙华民、汤若望、罗雅谷等。《崇祯历书》是一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徐光启的科学活动
一、徐光启的科学活动
徐光启,江苏上海徐家汇人,20岁考中秀才而后开始教书,在他31岁时有人聘他南下到
广东的韶关教书,得以接触传教士并初步了解一些西方学术。1600年(万历28年)徐光
启因事到南京,并会见了久仰大名的利玛窦神父,同时受洗礼入教。1604年(万历32年
)徐光启43岁考中进士,之后便留京做官。恰好此时利玛窦已到北京,并在宣武门外盖
了教堂,在那里传教。徐光启从此在与利玛窦交往中不断学习西方的力学天文学和数学。
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录,于1607年春译完了《几何原本》前六章,并于次年刊行。
由熊三拔口授,徐光启笔录,编写成《泰西水法》一书,并于1612年刊行。书中介绍
了西方的水利工程与有关的器具,还有一些简单的流体力学知识。如介绍了阿基米德的
螺旋提水机。 主持编写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参考援引的书
籍达250多种,是从古到今最全面的农学专著。其中在水利部分包括了《泰西水法》。
,主持修改历法,并编写《崇祯历书》。大胆起用西方传教士参加这项工作,如利玛窦
、庞迪我、邓玉函、龙华民、汤若望、罗雅谷等。《崇祯历书》是一部长达137卷的历
法丛书,其...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17
第十七章洋务教育的发展
一、由封建教育逐渐向资产阶级教育转变
本书第七章已对洋务运动前期的新式文化教育,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随着洋务事业、尤其是洋务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新式海陆军的建设,
需才孔亟,洋务文化教育很自然地迅速发展着。而且在性质上也必然起着变
化。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洋务教育方面的改革,基本上是封建主义教育的
话,那么,70年代以后到80—90年代,则是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化并相当程
度变为资产阶级教育了。60年代的教育,是与军用工业、对外交涉相适应的,
虽带上资本主义教育的色彩,但它是直接为封建统治服务并仍然是封建主义
的教育体制,这一点是显然的。奕曾企图挑选正途出身的官吏到同文馆学
习天文数学等科技知识,以逐步改变原有的干部队伍结构和制度,但这仍然
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畴①。70年代以后,特别是80—90年代则大不相同了。
办新式教育的根本目的,虽也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统治,但教育的直接服务
目标,却是日益增多地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是为造船、驾驶、电报、矿
务、冶金、铁路、纺织、商务以及一切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培养所必需
的人才。因此,教育的体制,包括课程设置、...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ader 讨论区 】
发信人: Torasan (真辛苦), 信区: Reader
标 题: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7 17:57:47 2013, 美东)
中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自始便“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李约瑟问题”只能是一个
“假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一词指所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探究。但事实上,中、西
这两种“科学”同名而异实;二者并不能用同一标准加以测量或比较,也就是“
incommensurable”的。
余英时
我的老朋友陈方正兄费了多年功夫,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继承与叛逆——现
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三联书店即将出版)。早在撰写期间方正便已约我为此书写
序。虽然我是一个十足的科学门外汉(“ignoramus”),当时却一诺无辞,大胆地接
受了这任务。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更因为本书的主旨涉及了
我所关怀的中西文化异同问题。
我最初打算就本书的主题作点独立研究,如稍有所得,则可以和方正的基本论点互
相印证。这是我为友人学术著作写序的习惯,虽然比较费力,却也颇有切磋之乐。但...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1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余英时:李约瑟问题
中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自始便“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谓“李约瑟问题”只能是一个
“假问题”。我们可以用“科学”一词指所有关于自然现象的探究。但事实上,中、西
这两种“科学”同名而异实;二者并不能用同一标准加以测量或比较,也就是“
incommensurable”的。
余英时
我的老朋友陈方正兄费了多年功夫,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继承与叛逆——现
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三联书店即将出版)。早在撰写期间方正便已约我为此书写
序。虽然我是一个十足的科学门外汉(“ignoramus”),当时却一诺无辞,大胆地接
受了这任务。这不仅仅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更因为本书的主旨涉及了
我所关怀的中西文化异同问题。
我最初打算就本书的主题作点独立研究,如稍有所得,则可以和方正的基本论点互
相印证。这是我为友人学术著作写序的习惯,虽然比较费力,却也颇有切磋之乐。但不
巧得很,现在开始写序恰值病后,我的精力尚未恢复到可以发箧摊书,左右采获的状态
,因此原有想法不得不加修正。在这篇序文中,我希望能陈述两点,以为本书读者之助
。第一,阐释本书的性质及其特殊的重要性;第二,本于孟子“读其书不可不知其... 阅读全帖
t*******y
发帖数: 21396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的过程
海森伯在《物理学与哲学》一书中这样说∶“今天,当人们谈到现代物理学时,首
先就想到原子武器. ……并且都心悦诚服地承认物理学对一般政治形势的影响比以往任
何时期都要大.但是,现代物理学的政治方面真的是它的最重要的方面吗?……·每个
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 因为每个国家和政治集团,不管它的地理位置和文
化传统如何,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关心这种新武器,所以,现代物理学的精神必将渗透到
许多人的心灵之中,并以各种不同方式和老传统联系起来. ”对于某些地区和某种文化
传统,它“将同本地文化的宗教基础和哲学基础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引起全新的
、难以预料的发展”. 现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恰好证实了这个论断.这一过
程是漫长而且充满冲突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传入中国就是一个例证.
1“几何原本”的传入
欧几里得的《九何原本》是意大利传教士耶苏会士利玛窦(155乞-1610)传入中
国的. 利玛窦曾受教于克拉维乌斯(1537-1612,著名数学家,耶苏会士,曾受教皇格
里高里十三世之命,主持了Grcgory历的制订,完成了主要的计算工作). 根据教皇保
罗二世当时向...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18
多维历史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是华盛顿纪念塔中唯一的一块汉字石碑。该
碑长4.5英尺,宽3.5英尺,字体为正楷,黑漆文字。碑文选自徐继畬所著《瀛寰志略》
,称颂美国国父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及开创美国民主制度的业绩,并赞颂其功业超
过陈胜、吴广、曹操和刘备,堪列西方古今人物之首。长期以来,这块石碑鲜为人知,
直至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到后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摘
自《雁过留声:中美人文交流的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清国浙江宁波府镌赠美国华盛顿纪念塔碑
美国人来广州后的十年间,清朝官吏仍然将美国人和英国人混为一谈,清政府“不屑于
了解外国情形的闭目塞听状况,并没有稍为改变”。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坚船
利炮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关注西方世界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梁廷枏和徐继畬等一批开
明、进步的爱国者,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开始认识美国。他们特别重视对美国情
况的介绍,而且不加掩饰地对美国的长处加以推崇,给予好评。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第一
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认识。其中,徐继畬是他们之中最为推崇美
国、推崇美国总统华盛顿的...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老照片中的晚清政治家
2015-09-21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主讲人 | 姜鸣
*据8月20日上海图书馆演讲实录整理
晚清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变迁的时代。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批先行者留下了
他们的足迹。提起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详
,但他们的视觉形象是怎么样的呢?许多人并不熟悉。随着大批老照片被发掘,我们开
始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那个远去的年代有了更加深刻而亲切的印象。
为什么研究老照片?我的体会,一是观相貌,看看那是一张怎样的面容;第二晓民俗,
当年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细节;三是知变迁,让我们知道曾有一段怎样的发展过程。
我今天主要是围绕着1850-1900年这段时间,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并逐渐为官方和
社会各界接受,清朝上层统治者几次重要的摄影活动为线索,介绍一些官员们的形象,
介绍总理衙门大臣的形象,介绍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李鸿章访问欧美等等故事,加深
大家对中国近代历史在曲折中蹒跚前行的认识。
2015年华辰春拍上,1879年,李鸿章会见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访华的原照出现了,
...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0
溥仪、润麒、溥杰、庄士敦在御花园(资料图)
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深情吟诵: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现在中国人也要高声呐喊: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that’s a question!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复杂情结已然在教育战线上愈演愈烈。清末以来,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另一方面,加强母语教育、减少英语学习负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香港在大学推广英语教学,北京将缩减高考英语的分值。学还是不学?抑或是怎么学?除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外,英语学习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英帝国特使——马戛尔尼伯爵曾奉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互通商贸,却吃了闭门羹,无奈悻悻而返。走时,马戛尔尼抛出一句狠话:“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失望与讽刺之情溢于言表,果不其然,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吉利的商品...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573
21
作者: 风雨声
不容于尧舜之邦: 中国第一个职业外交官郭嵩焘的故事
目录:
(一)遣使
(二)仕途
(三)出使
(四)解甲
==============================================================================
(一)
所谓外交在大清就是少数民族委员会下一个小部门的事,那时候叫礼部理藩院。洋务派得
势后机构改革,1861年成立总理衙门的升成部级机构,收起了天朝大国的架子,却把老一
辈的脸都丢尽了。
总理衙门不久设了个同文馆研习“夷务”,培养翻译。后来洋务派在外语学院之外,再设
立科学院数学所和天文所,选派科甲出身的人进馆学习。如果今天要把北大历史系博士转
到中科院学习个天体物理和微分方程,也有人不答应,难怪文渊阁大学士倭仁大怒,说“
以中国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师事洋人”。那时改革开放还没有改到太后头上,她老人家
还是一如既往支持与时俱进,一听倭仁此话,说好,你立即保举精通科学的中国教师,与
同文馆的洋教习一比高低。倭仁见太上动了真格,赶快申辩 “不患无才”只是“以理度
之“,“况奴才并无精于天文、算学之人,不敢妄保”
i*****s
发帖数: 4596
22
丘成桐:从明治维新到二战前后中日数学人才培养之比较
序言
在牛顿(1642~1727)和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微积分以后,数学产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在18到19世纪200年间,欧洲人才辈出,在这期间诞生的大数学家不可胜数,
重要的有:尤拉(Euler,1707~1783),高斯(Gauss,1777~1855),阿贝尔(Abel
,1802~1829),黎曼(Riemann,1826~1866),庞卡莱(Poincare,1854~1912)
,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格拉斯曼(Grassmann,1809~1877),傅立叶
(Fourier,1768~1830),伽罗华(Galois,1811~1832),嘉当(E.Cartan,1869
~1951),伯努利(D. Bernoulli,1700~1782),克莱姆(G. Cramer,1704~1752
),克莱罗(A. Clairaut,1713~1765),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
兰伯特(J. Lambert,1728~1777),华林(E. Waring,1...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23
序言
在牛顿(1642~1727)和莱布尼茨(1646~1716)发明微积分以后,数学产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在18到19世纪200年间,欧洲人才辈出,在这期间诞生的大数学家不可胜数,
重要的有:尤拉(Euler,1707~1783),高斯(Gauss,1777~1855),阿贝尔(Abel
,1802~1829),黎曼(Riemann,1826~1866),庞卡莱(Poincare,1854~1912)
,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格拉斯曼(Grassmann,1809~1877),傅立叶
(Fourier,1768~1830),伽罗华(Galois,1811~1832),嘉当(E.Cartan,1869
~1951),伯努利(D. Bernoulli,1700~1782),克莱姆(G. Cramer,1704~1752
),克莱罗(A. Clairaut,1713~1765),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
兰伯特(J. Lambert,1728~1777),华林(E. Waring,1734~1798),范德蒙德(
Vandermond...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4
2016-09-05于建嵘的东书房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者丨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转自丨中国社会学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多年前有两个教授发起成立了一个政党
,就是现在宪法上写的执政党;有个图书管理员觉得寂寞,到南方搞农民运动,发动秋
收起义,头像现在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一位讲师写了几本小说,叫《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大家一阵唏嘘,片刻沉默。不...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5
http://hx.cnd.org/?p=129926
作者: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学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多年前有两个教授发起成立了一个政党
,就是现在宪法上写的执政党;有个图书管理员觉得寂寞,到南方搞农民运动,发动秋
收起义,头像现在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一位讲师写了几本小说,叫《阿Q正传》、
《狂人日记》等,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他”。大家一...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2754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清龙组覆灭之谜
在近代军事谍报工作方面,19世纪的中国满清政府可谓毫无进展。清国在总理事务衙门
成立之前,刑部和大理寺主要是司法和刑事部门,没有特工职能,而军机处一直是最高
国防部和军事情报部,主要是对内镇压人民和南明残余势力,没有对外情报职能。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皇帝批准建立后,满洲大臣奕?扩大了其
职能,秘密成立了一个间谍小组,代号“清龙”,成员主要是京师同文馆学外语的满洲
八旗子弟,利用外交官或者企业家的身份从事谍报工作,主要情报方向是欧洲各国和俄
罗斯,因为自恃“上邦”,看不起小国日本,所以对于日本方向很少动作。
1883年中法战争之后,日本势力在东亚日益增强。奉清廷之命,“清龙组”在日本
开始秘密谍报工作,当时东京和横滨两地都陆续建有清国客商的物流货栈和商号,清国
间谍以商人身份开始结交和收买日本地方官员、军界官员和经济界领袖,刺探各方面的
情报,尤其是针对横滨基地日本舰队的秘密情报。
清国驻东京和大阪的最大的秘密情报站叫“乐善堂”,以民营企业为外衣,经营中
医、中药药材和人参方面的生意。情报站负责人、三品顶戴陈端生是一个著名的中医,
40多岁,他发明了一种眼药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4岁,不知战争为何物。从帝师翁同龢到军机处,绝大多数是文官,很少有人打
过仗。图为光绪画像。
军机处是清政府的中枢权力机关。从1861年到1884...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6415
28
这人很有意思。73岁还参加抢劫,身体挺不错的。
最后一段,前句说“在同文馆的几十年里,没有迹象表明丁韪良在教学的同时还有传
教行为”,接着后句说“事实上,没有(或者极少?)同文馆的学生最后成为了基督徒
。”
说明他25年的“文明开化”导致那学生没有变成基督徒?
M******a
发帖数: 6723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一艘搁浅在时代洋流的人文巨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4:50:48 2016, 美东)
2016-09-05于建嵘的东书房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作者丨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转自丨中国社会学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什么大人物,70...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搁浅在时代洋流的人文巨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28 17:34:09 2016, 美东)
http://hx.cnd.org/?p=129926
作者:闫恩虎(经济学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学
摘要:大学之所以立于世,是因为大学精神。大学是传承与创新的机构,传承的是文明
,创新的是知识和思想!是之谓:科教重地,人文秀区。一个大学之所以著名,是其弘
扬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闪烁了应有的光芒!正如杨福家院士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之为
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
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
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化。
二十多年前,听北京的几位教授在一块闲聊,有点炫耀各自学校的光荣。清华教授说×
×领导人是清华毕业的;人民大学教授说××领导人可以说是人大校友。北大教授平静
中有点不屑:“我们北大没出过...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战前大清:没落的王朝
2014年06月17日14:17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但这是一场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
进行的改良运动,没有改变政治体制。整个大清就像是一轮正在落山的太阳,积重难返
。【战前日本请点击:崛起的帝国】
http://slide.news.sina.com.cn/j/slide_1_45272_61694.html
【官场腐败官员缺乏现代政治、经济常识】一方面很多省都喊叫冗员过多,另一方面从
中央到地方都感到熟悉“洋务”的人员奇缺。冗员又成为官场腐败的温床。
从1861年登台到1908年去世,慈禧是这48年间统治清朝的绝对权威。这些年间,大清经
历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大事。慈禧把维护个人权威和享
受放在首位。为了过60大寿,在甲午海战爆发的当年,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
。图为宫中的慈禧。
大清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1874年,同治帝驾崩,在争权的斗争中,年仅四岁的载湉在
慈禧的运作下登基,年号光绪。他一生受制于慈禧,从未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负。1894年
,光绪2...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2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先秦“战争法”的普世价值
http://theory.gmw.cn/2010-12/29/content_1506249.htm
王晓渔 http://www.gmw.cn 2010-12-2913:56:30 来源:《财经》杂志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启蒙读物”,不是有关公民常识的读本,而是兵书,其中
备受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儿童经典诵读丛书”“中华传统蒙学精华”“小学生国学读本”“新课标小学语
文阅读丛书”“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丛书”“看动画学国学”“名师推荐课外阅读丛书”
,等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处不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国家如
此贯彻“兵书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不仅儿童读物如此,各种经管励志、职场指南类的
读物也贯彻着兵书的精神,全民皆兵。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兵者,诡道也”,《三十六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等,纷纷登堂入
室,构成国人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主要用于两国交战的兵书,成为一个国
家的内部规则,这说明“人民内部矛盾”一律被上纲上线为“敌我矛盾”,全民皆兵的
结果是人人自危,“兄弟阋于...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丁韪良其人其著
http://www.gmw.cn/01ds/2009-01/21/content_881674.htm

文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9年1月21日
■沈弘
2008年8月8日晚8点,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在“鸟巢”正式
拉开帷幕,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一个缤纷灿烂,自信满满的中国。假如将时间拨回到一百
多年以前,中国正处于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战乱不已,国家腐败,民族危亡,鸦片泛
滥,灾荒不断,经济崩溃,老百姓们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已经到了快要沦
为亡国奴的边缘。在那个时候,又有谁能看好中国,并预言中国会有光辉的前途呢?
有!一个隐居在北京西山宝珠洞的八旬老人对于中国的前途就曾一直持乐观的看法
,并且还多次撰文,预言中国定会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东方大国
。这位睿智的老人就是本书的作者,长期担任同文馆总教习,后来又出任过京师大学堂
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
早在1868年10月,丁韪良就曾在美国远东学会上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就叫做
“中国的文艺复兴”。在这个演讲中,他批驳了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所形成的诸
多“傲慢与偏见”,
d*****0
发帖数: 68029
35
【男】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西历1900年11月6号,距太
后大寿还有5天。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女】 《太后懿旨选》出版发行。
【男】 全国各地官员、百姓继续深入学习、落实太后“圆明园讲话”精神,以“
讲话”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女】 久经考验的大清皇室忠诚战士、大清人民的优秀儿子张文襄公之洞逝世。

【男】 皇帝陛下接受新任三国公使递交的国书。
【女】 长篇通讯《人民的好公仆——常贝勒》。
【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言人就日本海军在东海阻拦我北洋水师正常航行一事
发表谈话。
【女】 全国农村稳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男】 朝鲜、越南、南掌领导人电贺太后诞辰。
下面请看详细内容。

【女】 由翰林院编辑、龙兴书局出版的《太后懿旨选》,今天起在全国各地发行
。这本书收录了太后近年来的诏书共75篇。其中有部分篇目是以前未公开发布的。该书
全面阐述了我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为我朝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切换画面)礼部侍郎李鸿藻出席了发行仪式...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7299
36
周自齊(1871年-1923年10月21日),字子廙,山東單縣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經濟學家、實業家。也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交通系政客。
其父周鎬秀,曾任廣東候補巡檢,早逝。伯父周少棠将其帶大,早年入北京同文馆学习
,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896年任驻美公使馆秘书。1899年任纽约领事。1900年
任驻古巴代办。1903年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次年任驻美公使馆一等秘书。1908年任驻美
公使馆代办,游美學生監督。1909年署外務部左丞左參議,后升任外务部右丞。1909年
7月任游美學務處總辦,主持筹建游美学务处肄业馆(后改名为清華學堂),1911年2月
兼任清華學堂監督,後任袁世凱內閣度支部大臣。
1912年改任山东都督兼民政长。1913年任交通部總長、代理陆军部总长。1914年任税务
处督办兼中国银行总裁。1915年任农商总长,支持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委员。
1916年6月列为帝制祸首“十三太保”之一被黎元洪通缉而亡命日本。次年回国。1918
年特赦后,任参议院副议长、总统府高等顾问。10月,与熊希龄等24人通电发起“和平
期成会”。12月任北京总统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4/c_122189314.htm
2011年10月24日 09:06:54 来源: 光明日报
考试场景
殿试录
殿试
试卷
访谈嘉宾:
李弘祺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讲座教授
刘海峰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陈文新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金惠经 韩国国立Hanbat大学中国语科教授
水上雅晴 日本琉球大学教育学部国语教育讲座准教授
丁克顺 越南《汉喃杂志》副总编辑
主 持 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杨 华)
(光明日报 国学版 梁 枢)
时 间:2011年9月24日晚
地 点:武汉大学珞珈山庄
主持人(杨华):各位先生,去年开始,我们就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共同筹划发起一
个讨论,叫做“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专注于中国文明的独特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
题目。前一段时间,主要就20世纪思想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给我们留下的思想遗产进行梳
理,这方面的讨论今后仍将继续进行;而同时另外一种讨论正在酝酿开展,就是讨论文
明发展过程中,中国文明所独有的一些侧面,比如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宗法制度,
中国的礼乐制度,等等。今...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8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049
一直想写这个题目,但不知如何下笔,另外也担心我的头盖骨不够坚硬,四面八方的板
砖砸下来怕是要当头开花的。
算了,豁出去了,拿个锅盖顶上,先从两个侧面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吧。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中国近代的落后归罪于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掠夺,不错,帝国主义
和殖民者们三番五次地用坚船利炮砸开中国大门,搜刮财富,使中国受尽了浩劫,我们
这个国家再富饶,最终还不一贫如洗?
慢着!我想假设一下,如果没有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中国会走上一条什么道路,国可
富,民可强?
坚船利炮砸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八国联军和鸦片战争,矫情一点说是耻辱,其实那
主要是皇帝老爷的耻辱,那老佛爷被赶得四处流窜,连平日里不屑一顾的窝窝头都成了
美食,能不屈辱吗?后来割地赔款更是屈辱。可老百姓的日子一样过呀,至少香港同胞
比天朝子民们生活的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可我们想过没有?人家为什么要来砸门?咱们天朝为何又如此不堪一击?我就不给结论
了,否则俺就此牺牲了这文章怎么写的下去?还是您自个儿找历史书看吧...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512
39
from wenxuecity
(原名)郭嵩焘一句话让李鸿章目瞪口呆!
(他跑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去给被人道歉,被人骂成大汉奸卖国贼,又成了近代中国第一
任大使。这小子也是湖南犟驴子,多说点帝国主义腐朽没落,大清国制度先进不就完了
,非要写个劳什子《使西纪程》,还被总理衙门刊登在党报上,结果坐实了大汉奸卖国
贼的尊称。被清宣部停止刊登,连版都收回烧毁!终于被爱党爱国的副手将其卖国行径
不断汇报,被召回国内。让人民群众痛骂。郁闷而死。)
今天人们能记住的晚清官员,大概只有李鸿章、曾国藩了和左宗棠了。
不过,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一位名叫郭嵩焘的名字,将超过他们三位,成为晚清最值得
记住的中国人。
郭嵩焘,大清的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 中国第一个放眼看
世界的人。当年他从英国归来的一席话,曾让李鸿章瞠目结舌!
1818年,郭嵩焘出生在湖南湘阴岳阳楼畔。
1835年,郭嵩焘进入岳麓书院读书,与曾国藩、刘蓉等为同窗好友。
1847年,郭嵩焘金榜题名,与李鸿章、沈葆桢等为同科进士。
郭嵩焘仕途坎坷,先后任上海任松沪粮道和广东巡抚等职,最终官至兵部侍郎(副部长
)。
当时的大清可谓...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7105
40
1939年就没有付过了
http://view.news.qq.com/zt2013/gzpk/index.htm
众所周知,辛丑条约赔款总计本息和为9.82亿两,加上各省地方赔偿教会、教士、教民
损失的2000万两,共计海关银10亿两。(编辑注:当时中国的官银分为关平银和库平银
两种:关平银又称海关银,一两约合37.7993克,库平银一两等于37.301克)这10亿两
白银在11个国家之间分配的详细情况如下:
图片来源: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
各国大使为中国官员详细谋划怎么才能凑齐赔款
如何能保证中国政府有能力按时足量偿还这巨额赔款呢?其实早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的
谈判阶段,各国大使就已经开始为中方的官员详细谋划筹措赔款的方法。1901年各国公
使与清方代表关于赔款来源的谈判纪要所描述的情形:“三月初一日申刻,徐寿朋,那
桐,周馥同至德馆晤法使毕君,德使穆君,英使萨君,日本使小村君。毕曰:‘今日请
三位来,专为要知中国有若干款项可以作抵?’徐曰:‘我想海关进口货税增订,商人
仍可将多出之数加入货价之内,于洋商无所亏损,而中国办理赔款大有裨益。’毕曰:
‘洋...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1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245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ttain79 (蒙古国海军司令),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近代以来向日本输出的一些词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6 00:49:29 2014, 美东)
很多被网上倭杂造谣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汉字词 弄了半天是中国传过去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287002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
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
(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
似”等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
1613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也创制了诸如“平方”、“立方”、“开
方”、“乘方”、“通分”、“约分”等等新词。
1602年利玛窦为李之藻印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撰写的总论和各部分说明,厘定了“地
球”、“南北二极”、“北极圈”、“南极圈”、“五大洲”、“赤道”、“经线”、
“纬线”等等一批地理术语...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3
“巍巍我祖,来自昆仑”
辛亥革命后,荫昌先生作词的中国国歌:
“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
万年。”
看,说得很好: “华胄从来昆仑巅”
这个说法来自1894年法国学者拉库伯里刊行《支那太古文明西元论》一书,提出巴比伦
说,认为华夏民族起源于两河流域,黄帝即为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君主。苏美尔被沙漠游
牧民灭亡,他率领巴克(“百姓”之音转)民族东迁,翻越昆仑山进入中原,征服了当地
野蛮土著部落,成为汉民族前身。
荫昌(1859—1934)字五楼,后改字午楼,满洲正白旗人。
1872年入读京师同文馆德语班。毕业后曾在奥地利学陆军,入军队做实习生,与德皇威
廉二世(时为太子)同队,两人感情甚好。
1879年报捐光禄寺正卿衔。后入德国军事学校学习军事操作技术,毕业后奉派押运地雷
返国,交给北洋新军,曾介绍聘用德武官修筑旅顺炮台。
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荫昌出任北洋武
备学堂翻译教习,因陆军专以德国人为师,李鸿章采纳荫昌之条陈,由荫昌介绍返聘德
奥武官数人来华任武备学堂教习,荫昌以候选知府任提调,因履经褒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作者: 张鸣
清廷1905年废科举,在具体落地之前,动静挺大。人们早就传说,科举要废,于是赶末
班车的人呜呜泱泱的。但科举真的废了,大体波澜不惊。只有极少数落后地区,出现过
秀才抗议的现象。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很兴奋,觉得连一个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制
度被废除,都能这样,可见中国今后的改革,将十分顺利。
然而,后来的新政改革,并不顺利,革命发生了。革命断送了清王朝,也断送了清廷的
新政改革。后来的中外史家,将中国的辛亥革命,视为“托克维尔假说”的最好例证:
一个传统王朝,改革更容易引发革命。而具体到当年的中国,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新
政废科举。
综合史家之言,科举之废,导致王朝垮台,原因有二。其一,科举不仅是上升的阶梯,
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断了,王朝出现危机,士子们就不帮忙了。
其二,科举之废,导致大批士人失业,投奔革命。
没错,科举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众多读书人,通过进士、举人、生员,以及生员
之外的众多参加过考试但没有考上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就是
引导士子归心朝廷热心功名的那个彀,即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那个彀
。说成是纽带...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6240
45
国内真是文科叫兽们的天堂亚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0-12-19/110596812.html
先秦“战争法”的普世价值
本文见《财经》杂志2010年第26期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更像恐怖主义培训教材。而有些理想主义的《司马法》,却
很接近普世价值,比长城、兵马俑和地动仪更值得追忆
王晓渔/文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启蒙读物”,不是有关公民常识的读本,而是兵书,其中
备受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儿童经典诵读丛书”“中华传统蒙学精华”“小学生国学读本”“新课标小学语
文阅读丛书”“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丛书”“看动画学国学”“名师推荐课外阅读丛书”
,等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处不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国家如
此贯彻“兵书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不仅儿童读物如此,各种经管励志、职场指南类的
读物也贯彻着兵书的精神,全民皆兵。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兵者,诡道也”,《三十六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 等,纷纷登堂
入室,构成...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6
甚至到了19世纪美国建立文官考试制度时依然在以中国的科举制度为佐证。
国基督教新教教会长老派传教士丁韪良,英文名字是威廉·马丁(
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丁韪良是清末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
指的“中国通”,曾任中国同文馆的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首任西学总教习。1868年他在
美国召开的美国东方学会(AmericanOrientalSociety)会议上宣读了题为“关于中国
的竞争考试”(CompetitiveExaminationinChina)的论文。文中他极力建议美国政府
像新近实行文官考试的英、法、德等国一样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实行科举
制的中国学习。他说:"中国的这种制度最为成功,如果此次能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
那么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获益,和火药、造纸术一样,我们也会获得大的
收益。他们的这些贡献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是影响了现代社会
彻底变革;对经济文化同样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应该承认,如果我们采用了他们的测试
候选人能力的方法来为政府提供最佳人才,那么我们的获益绝不会比刚才提到的那些发
...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8594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朝巨大的制度输出:科举制度
科举在西方的借鉴和完善
就考试而言,欧洲的考试制度经过了600多年的演变才得以逐步完善。根据可考证的史
料记录,在西方,最早的口试出现在1219年,正值中国的南宋(1127~1279)时期。我
在这里提醒一下,当时中国的科举制度已到了成熟期。西方最早的书面考试是在1702年
,也许更值得提醒的是,西方考试的目的是测试学术能力,与仕途没有直接关系。至于
西方世界专门通过考试来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安排,时间还要晚一些。法国早一点,始
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1年,德国大约在1800年,英国和美国还要再晚一些。
就可考证的时间而言,虽然法国、德国较早学习中国并开始建立文官考试制度,但是由
于不稳定和缺乏系统性,对其他国家影响也较小。相比之下,做得更出色的是英国。英
国于19世纪中期以后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系统而卓越,因而后来被其他欧美国家以及
日本等国所仿效。以下我们花点时间先谈谈英国。
16世纪以后的英国逐渐步入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文官制度显然是借
鉴了中国科举的"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但是,英国显然也接受了黑
格尔对中国科举局限性的批评,因此它在中国科举的基...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545
48
伊藤博文:欧美人入境 日本女子当尽量与其野合 2010年02月26日 14:56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85条核心提示:伊藤博文从英国留学归来,大倡优化
种族之论,认为黄种人荏弱不堪,不及白种人远甚。他当政后,即实施“谋种”政策,
凡欧美白人入其境内,辄鼓励日本女子与其野合,以改良种族。谭嗣同对此十分羡慕,
然亦知此法断难行于中国,于是喟然作诗曰:“娟娟香影梦灵修,此亦胜兵敌忾俦。蓦
地思量十年事,何曾谋种到欧洲?”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夏双刃供稿)
宋儒陆象山云:“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
同。”
清朝征剿太平天国时,开始参用西法训练士兵,并聘用了戈登、华尔、买忒勒等洋将。
戈登的洋枪队对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战事既了,他又远赴埃及投机,结果被埃及
民族军队击毙。华尔在中国阵亡时,遗命穿清朝官服入殓。买忒勒则颇知中国古书,曾
有某清朝官员冒着大雪前来拜访他,他一面用西方礼节与来客握手,一面吟诵《诗经》
的句子:“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后来他在攻打绍兴时阵亡。
1885年,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中指出:...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9

http://longquanzs.org/articledetail.php?id=8621
“在美国借鉴中国科举制度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基督教新教教会长老派传教士
丁韪良,英文名字是威廉·马丁(WilliamAlexanderParsonsMartin,1827~1916)。
丁韪良是清末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曾任中国同文馆的总教习和京师大
学堂首任西学总教习。1868年他在美国召开的美国东方学会(
AmericanOrientalSociety)会议上宣读了题为“关于中国的竞争考试”(
CompetitiveExaminationinChina)的论文。文中他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像新近实行文官
考试的英、法、德等国一样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
他说:"中国的这种制度最为成功,如果此次能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那么这不是第一
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获益,和火药、造纸术一样,我们也会获得大的收益。他们的这
些贡献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之一是影响了现代社会彻底变革;对经
济文化同样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应该承认,如果我们采用了他们的测试候...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674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从骂汉奸到争当汉奸的中国人
汉奸这名目,原本是汉人骂那些跟满人合作者的,但满人统治200多年之后,人们忘记
了原义,捡起来,又用在了跟外国人打交道的人头上。特别喜欢用这个词儿骂人的,偏
偏满人为多。晚清的中国,经常受西方的欺负,洋鬼子总是来找便宜,也是没办法。但
是,人家到门口了,交道总得打,不理不睬,人家会打破大门的。可是,在晚清国门被
打开的最初二三十年,漫说跟洋人打交道,就是沾濡了洋人的学问,也会为士林所不齿。
原来京师办同文馆,是准备招年轻翰林的,高起点,大阵仗。但士林以学习洋文为耻,
一个翰林都不肯来,也不敢来。结果使得一个国家办的西学最高学府,变成了满洲贫寒
子弟救济中心,混进来的,都是贫寒八旗子弟,饭吃不上,鸟是要遛的。其他几个新学
堂的学生,尽管都是国家珍稀的洋务人才,但在官场上,却一直被人看不起。严复留学
英国回来,做了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但在科名方面没有建树,一直为族人看不起。
严复有个叔父,是个举人,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却有资格一直看不起严复。严复受了这
个刺激,每次乡试,都会下场,屡试不第。如果他不花那么多功夫准备考试,肯定还可
以翻译出更多的西方著作。当年留美幼童,花了大笔的银子,眼看从... 阅读全帖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