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读后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D*********0
发帖数: 779
1
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让人拥有智慧,促使人思考和对世界的有些现象产生质疑,会
让一个人拥有思想。而一群拥有思想喜欢质疑的人,是很容易发出一些“异响”,当然
就容易不听话。
那么,别去追求什么高度教育,别跑到喜欢问问题的地方去接受教育,就都听话了,都
特别的乖,都特别爱看星光大道和长膘和美容和海淘。多美的生活啊,什么追求都不用
有。
以上就是读这篇报道之后的作业:关于博士后出国奋斗然后一无分文还是精神病一文的
读后感。
c***s
发帖数: 70028
2
2012年本科毕业的美国学生中,有大约70%是背着助学贷款走出校门的,他们平均欠债29,400美元,得在工作多年后才能还清。在学费高昂的美国,想在不欠债的情况下读完大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是“富二代”。
据南周知道网站报道,生长在美国南方的单亲家庭,母亲是越南移民,属于低收入群体,整个家族中没有一个大学生;初中时就读的公立学校,枪支毒品泛滥,一位副校长在学校开大会时被BB枪击中,一位老师喝下被学生放了订书钉的咖啡之后被送进医院;16岁时,因为旷课过多被迫从高中退学,想去找一份在商场组装办公椅的工作,因为没有高中学历而被拒绝......
这简直是一幅美国“穷二代”的标准像,几乎看不到出头的希望。但是,这个故事的主角Alex是我的同学,现在在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院读博士,除了学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外,还拿到了一份住宿补贴以及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Google等机构的奖学金。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本科毕业时居然几乎没有欠债。要知道,在学费高昂的美国,想在不欠债的情况下读完大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你是“富二代”。Alex的逆袭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从中可以窥见美国...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3
相比以前,现在不少学生的假期增加了“私人订制”的实践性内容,还有亲子互动的作业。过完春节,眼看就要开学了,不少孩子发现假期的作业还没完成,家长们只能在工作之余帮着搞“突击”。
现象 开学前全家“代劳”作业
这几天王女士忙坏了,白天上班,趁着午休时间还得到附近的打印店帮孩子打印作业。晚上回家吃饭,又得“点灯熬油”帮孩子完成假期作业。王女士说,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今年寒假孩子除了语文和数学作业外,还有一项实践性作业,内容是将过年生活的照片,以图画加文字的形式制成海报,开学后全班进行评比。孩子只有六岁,识字不多,做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王女士就跟丈夫分工合作,她负责画画,挑照片,孩子爸爸负责文字创意。
“现在小学生书面作业总体在减少,这绝对是件好事。但有些非书面的作业,孩子做起来有些吃力。”家住三桥的冯先生说,儿子上学之后,他们夫妇俩的手工制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完成孩子两篇读后感、一篇观影感受的寒假作业,他们算是“全家总动员”了,还特意买了一台彩色打印机。“作业不仅有文字部分,完成后还得配图、装饰,最后要制成报纸的样子,还要打印出来”,冯先生苦笑着说,“为了能让孩子完成作业的质量更高,我还...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
“看完了全文。阿傅你害我在那么多人的博物馆里哭了,可是你的笔端又不时跳出幽默让我想笑,你就是这样一个人啊,再苦难也不失乐观的心态,我爱的你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姑娘,人生没有永远的一路顺风,可是逆风的时候更适合飞翔不是吗?希望以后的你,一直都是你只是你,美丽快乐坚强。”这是一个网友的读后感。
1月7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是“洪荒少女”傅园慧的生日。“洪荒之力”、网红、表情包……生日当天的傅园慧很不“网红”,正在昆明冬训的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利用休息时间捣鼓出一篇2500字长文,讲述自己2016年一年的心路历程。看着大长腿的傅园慧这篇长篇雄文,有人看着看着笑了,但更多的人看着看着却哭了。
本文截稿的时候,傅园慧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经330万了。
“这么快就二十一岁了啊,每年生日的那一天都特别衰。都不会很开心。所以其实我讨厌过生日。我回想着我2016一年,其实还是比较痛苦的吧。奥运会发生了许多事。好多人质疑我还是不是曾经的我。我必然还是那个傅园慧。”
题为《我,傅园慧又生日了》的这篇生日长文开始是典型的傅园慧风格,但是接下来她说——“你们可以说神经,可以智障,也可以美少女。但我永远...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5
周梅森接受现代快报·ZAKER南京专访,逐一回应《人民的名义》热点问题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江苏全民阅读日”。4月22日晚,“书香江苏”颁奖典礼暨第十三届江苏读书节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
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黄蓓佳的《童眸》等12本书入选2017年江苏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向社会推荐的12本好书。
《人民的名义》自开播以来就强势霸屏。《人民的名义》纸书销量目前已经突破150万册,预计全年销量将突破200万,提前锁定2017年最畅销图书。
颁奖典礼开始前,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获得独家专访周梅森的机会,并进行了“以网友的名义,专访周梅森”的直播。针对网友抛出的热辣问题,周梅森从容回答。
丁义珍式“蹲式窗口”
原型就在江苏
现代快报:这样一部主旋律的政治大剧放在湖南台播,开播前,您还有点儿紧张,挺担心收视率的?
周梅森:当时确实有点儿担心,因为湖南台是个以青春剧、娱乐节目为主打的台,但是现在看来,恰恰是因为由湖南台播出,我们才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令人惊讶的一个收视率。为了保证这部剧有个好的开局,湖南台别具匠心地用一个“因为遇见你”套播。我们的戏一开播就破亿了,而且从播出就没...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6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日本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这句话,简直问出了日本政府的心声:政府建设公共福祉,提高育儿补贴,甚至还规定爸爸们的育儿假期,呼吁男人回归家庭做家务。政府都这么努力了,你们怎么还不生?怎么还不生?怎么还不生嘛!
面对这样的疑问,不想生孩子的日本人,最简单的回答应该是二个字:“面倒。”
“面倒”,是指“麻烦、费事、棘手”的意思。
“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句话,许多中国人都早已知道了。因为在介绍日本的公共秩序为什么那么好时,这句话通常作为一个重要依据被反复引用。其实,这句话背后还有另一句话。那就是:“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以我个人在日本多年的生活经验而言,可以很确信地说:一个遵守“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信条的日本人,通常也是很不喜欢给自己添麻烦的。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不要给自己添麻烦”,把这两句话加起来,才是一个怕麻烦的日本人完整的生活信条。
而生孩子,就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既给自己添麻烦,还给别人添麻烦。所以,只好不生。这样,什么麻烦也木有了。
不过,上面这样的回答有点粗暴,显然无法令人满意。所以,下面还是详细谈谈个人浅见罢。
首先,源于高学历化社会。
日本是个高学历...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5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原创] 我的周公情结
前言:虽然我看了批评,批判周公的文章,觉得分析得有道理得还要看,还要想,还要贴

主题先行,不管是批周还是拥周,在我看来都一钱不值。
回忆我在人生几个不同阶段的周公情结
(一)童年记忆
最早的记忆是上小四/五时,学校里发的油印本《大地的儿子》。当年读了好几遍,一个
字总结读后感--灰!
留有印象处:1,读书时的振兴中华志向; 2,解放战争时期周公的艰苦谈判;3,文革时
期的呕心沥血,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人民自发纪念周公。
当时的感想:周公的天空太暗淡了, 他活的太苦了。疑惑:革命战争片里有很多激昂的,
充满乐观精神的镜头,但在周公的生涯里却一点都看不到......
(二)上大学前
民国政坛三美男子:周公,汪精卫,(还有一个是?),偶那时看到的一些纪录片里,周
公光彩夺目,神采奕奕,就像陈祖德在《超越自我》里写的:总理个子不高,但给人一种
伟岸的感觉。这大概就是伟人的气质吧。周公的一举一动都透着潇洒,但不觉得他长得很
英俊。红军时期,一大把络腮胡子,看不出美丑。 50年代,周公积极参与外交活动,当
时他还不老,也很有活力,母亲也说:大家都说总理是美男子,但她看不出来。 还有,
周公的记忆力
f******g
发帖数: 11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读后感
第一此听说黄仁宇的大名是1996年当我的roommate研读万历15年的时候。最近有一点业余
时间,order了他的自转黄河青山和中国大历史。读了他的自传以后,有一点个人的感想
,很想向历史板的大虾请教。
首先,说实在的之前之所以对黄河青山这本书很向往,很大的原因是喜欢这个名字。气势
宏大而深怀故土之情。但是读罢,是难以忍受的失望。个人觉得内容本身实在是有负这个
标题。身为历史学家,对于个人之于历史的地位,个人藐小的经历之于社会潮流的作用,
应该是一种很洞明很达观的态度。但是整本自传,作者显然对于自己少年时的不得志,中
年的挣扎和老年的不顺利耿耿于怀,不能宽免。实在是有违"历史名家"应有的气度。虽然
文章反复的标榜自己的客观,但是对于故政权的眷恋和辩解,对于大陆现有政权的厌恶和
无奈频频的现于笔端。坦率的讲对于一个年长的特别是研究历史的人,姑且不论学术如何
,单是境界就远远不到"历史名家"的高度(至少是个人认为)。
其次,斗胆说一句自己的见解。黄的大历史观点其实就是1个半博士的水平。所谓一个博
士主要是黄对史料的占有和研究。所谓半个是作者的研究打破150年的界限延伸到宋明时
代的bon
c*****s
发帖数: 425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读后感
西方自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以后,就很难再有一个自创一个全面体系的人物了。
现代的历史学家,即使再博闻强记、思路精深,也只是一种学术而已。学术界的观念
也早已实现从The history 向A history转变,很少再有严肃的历史学家在历史
纵深的、抽象的问题上面自称是唯一正确、不可替代的。历史学的阅读也是一样。
一个角度的观点足以。你可以挑剔一种观念、一个判断、一个理解、一种理论
和一种方法论的学术不足,但是批判谁谁谁不够“大师”,实在批判得不在点子上面。
中国近现代,除少数人物在具体历史区段或者问题上面,有非凡造诣之外,本来也没有
自创体系,概括历史内外一切事务、从抽象方面组织历史叙述的人物,如果非要“选拔”
这样一个人,钱穆或许可以算做一个。其他诸如王国维之类的大师,都不是这个角度
去展开其学术的。原因很复杂,但是至少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史统没有西方早期那种
以哲学世界观为基础,创建整体历史的习惯。
具体对于黄仁宇,不可过于苛求。一个人作品流行,要从读者、受众的角度去看待;
作者本身很重要,但是不是决定性的。书写出来,就是社会的、读者的。流行如果是
功劳,只有作者的小一半;如果流
r*****d
发帖数: 57
10
旧作一篇,不揣简陋,请各位斧正。
评史可法与多尔衮的交往
作者:reached
明末清初,中原大地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权交替。大顺取明朝而代之,旋即满清入关
,李自成部在山海关被优势兵力的八旗兵与吴三桂联手击败。后撤出北京,在河北,山西
,一路败亡回陕西。满清进京后对原明朝官僚统统留用,收买得地主官僚人心。而原南京
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在南京拥立福王继位,是为南明弘光政府。
此时,满清正在与大顺军激战,无力南顾,而弘光政权控制的正是富有又未受战乱波及的
的江南之地,财政上非常充盈。本可趁机巩固政权,但却龟缩于江淮以南,数十万大军割
据自雄,鱼肉当地百姓,连大顺军西撤后归属未定的畿辅南部、山东、河南都没有采取有
力措施加以收复。这几个因素凑在一起,使多尔衮等清廷决策人认定没有必要承认南明弘
光朝廷,干脆以清代明,走统一全国之路。
(1644年)七月二十八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弘光朝廷派来的副将何拱薇、参将陈万春带
了一封信给史可法。多尔衮的书信[1]反映了清廷对南明政权态度的全方位转变,即自封
正统,否认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它无条件投降。信中充满了恫吓之辞,甚至说什么
“且拟释彼重诛,
r*****d
发帖数: 57
11
旧作一篇,不揣简陋,请各位斧正。
评史可法与多尔衮的交往
作者:reached
明末清初,中原大地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权交替。大顺取明朝而代之,旋即满清入关
,李自成部在山海关被优势兵力的八旗兵与吴三桂联手击败。后撤出北京,在河北,山西
,一路败亡回陕西。满清进京后对原明朝官僚统统留用,收买得地主官僚人心。而原南京
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在南京拥立福王继位,是为南明弘光政府。
此时,满清正在与大顺军激战,无力南顾,而弘光政权控制的正是富有又未受战乱波及的
的江南之地,财政上非常充盈。本可趁机巩固政权,但却龟缩于江淮以南,数十万大军割
据自雄,鱼肉当地百姓,连大顺军西撤后归属未定的畿辅南部、山东、河南都没有采取有
力措施加以收复。这几个因素凑在一起,使多尔衮等清廷决策人认定没有必要承认南明弘
光朝廷,干脆以清代明,走统一全国之路。
(1644年)七月二十八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弘光朝廷派来的副将何拱薇、参将陈万春带
了一封信给史可法。多尔衮的书信[1]反映了清廷对南明政权态度的全方位转变,即自封
正统,否认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它无条件投降。信中充满了恫吓之辞,甚至说什么
“且拟释彼重诛,...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5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金瓯缺》的话题
到底是谁没读透《金瓯缺》?
浮星槎读的史书很多,他在北大版发的宋史文章三行一个引,看来是会家子,值得我学习
。浮星槎说话盛气凌人,与历史研究者必要的平心静气的态度大不吻合。自己读了些书,
就对别人耳提面命:先读10年书再来说话。窃以为修养还待改进,圣人尚且不耻下问,何
况一颗无名之星。
史观方面我以为他也是有缺陷的。这一点,并不是文章中堆砌的材料越多,就说明观点越
正确的。
我写的读后感,写得不严谨,大方向上自信是不存在他所说的“因果颠倒的”。我的写作
目的也不是他理解的“翻案”,所以,我没什么需要畏惧的。我从没说过对北宋灭亡主战
派要比主和派负更大的责任。“硬要混淆主次轻重”是扯不上的。主战派应负的责任也不
是一句“主战派也有错误,没人否认这一点。”轻飘飘就能带过的。
cosmicstring开的宋史书单,绝大多数我没看过,而且,我以为像宋史上写的往往过于简
略。《金瓯缺》虽然不是信史,就像浮星槎说的:《金瓯缺》不光是好小说,史实上也相
当严谨。”下面就从浮星槎的帖子中看看他对此书的掌握程度。
(1)cosmicstring:说太学生被太监扣押,实在天大的笑话。当时太监被请愿的群众打
s**l
发帖数: 11983
13
2008年8月24日7时18分,曾创作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
巍因肝癌医治无效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
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
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
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我个人认为, 《东方》比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要好。
我从小就读《东方》 ,上中下三册, 从小学到大学, 也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深深被
主人公郭祥的故事所吸引. 郭祥是志愿军某部连长, 战斗机智勇敢,立功无数,他身
边的战士也都性格鲜明,有的幽默,有的腼腆, 有的调皮, 有的憨厚, 但是都是中
华优秀儿女。 整个小说故事性极强,战斗的描写精彩极了, 战争场面宏大, 战斗形
式复杂多变, 有伏击, 有突袭,有强功, 有打伞兵, 有阻击,有在帽耳洞里和敌周
旋,有在五面包围中的残
y***y
发帖数: 198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张灵甫传读后感 zz
☆─────────────────────────────────────☆
spiderman (听,那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 于 h 提到:
欢迎加入中医俱乐部: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tcmclub.html
都说读史明智,然而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困惑与疑团,让人唏嘘,让人不解。或
许,历史真的就是一个任人梳洗打扮的小姑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把英雄变成魔
鬼,有时候,谎言说了千遍万遍,看起来颇像真理。
1
说起张灵甫,摆传统影视剧、书籍所赐,一开始对他全无好感,头脑中满是一个骄
横自满、凶悍霸道的反GONG急先锋形象,被伟大的人民子弟的兵所灭,是他自取灭亡,
死有余辜。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说,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可以化身为真理,那么说了一
万遍的谎言是不是就可以穿越永久的时空?就如同我居然曾经相信历史课本,相信蒋军
是消极抗日,相信另一方是中流砥柱,而我就从没认真想一想,如果真的是消极抗日,
抗战何以能坚持8年。
2
说起国军抗日,就不能忽略张灵甫。正是由于张灵甫与其他国军
w****j
发帖数: 5581
15
你又来了。请阅读国军作战序列,并写100字读后感。
李天霞之前耍滑头不假,救援的时候可没有,家底都用上了。最后就他离74师最近了。
x****u
发帖数: 44466
16
前面说的不是牛顿定律吗?
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根本就没有界限,发展过度非常自然。你这个界限是人为框框,马
克思民科读后感里面的。
o***a
发帖数: 724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有点意思,继续转啊

动。
c**z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代词太多,有些对不上号,有些能对上但不知出处
386
普世集团
杨大郎
……

动。
T*****n
发帖数: 18811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这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
d******a
发帖数: 3212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开完追悼会就去玩球, 紫阳真人不够地道
s*****a
发帖数: 1269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需要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啊,要不你怎么在这里混。
O****X
发帖数: 2429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见识一般
S********8
发帖数: 446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原文作者难道是西西河里的大佬?
写的不错,条理很清晰,感觉比右派一味玩悲情好一些
T*****n
发帖数: 18811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右派也没玩儿悲情啊。顶多算骂人。
k****r
发帖数: 962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毛轮和民运本来就是一派的,呵呵。
S********8
发帖数: 4466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那右派们也算进步了,面对机枪坦克玩悲情太没种了。
t****u
发帖数: 8614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其实就是如您老前几天说了法国大革命,
左派打压右派和极左派,右派和极左派联合起来斗倒了左派,然后右派再镇压极左派。
T*****n
发帖数: 18811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嗯。就是一家亲。
k****r
发帖数: 962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嗯。
Y*********i
发帖数: 284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同根同源
走的路貌似相反
其实殊途同归
t****u
发帖数: 8614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真要把朝廷搞倒了,还是会你死我活斗一把的。
T*****n
发帖数: 1881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什么有种没种的。搞革命呢,又不是搞配种
Y*********i
发帖数: 2840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做梦也轮不到这两伙人上位啊
就是两坨炮灰而已
T*****n
发帖数: 18811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就是这么回事儿。雅各宾派当时怎么分析(你说污蔑也可以)极左派?就是指责他们就
是戴了革命假面具的右派,混入革命队伍,妄图用过激的行动给革命泼脏水,搞砸了革
命,从而做到阶级敌人正面攻击所不能达到的目的。
所以追求穷苦民众专政和经济绝对平等的极左派,最先上了断头台。
T*****n
发帖数: 18811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嗯。
T*****n
发帖数: 1881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对。所谓动乱这个词儿
就已经把极左和右派划了等号
T*****n
发帖数: 1881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那时候极左就没戏喽,hia hia
T*****n
发帖数: 1881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革命搞起来,前头起来的都是炮灰,
但是最先炮灰了的,还是旧政权和它的走狗
笑到最后的,都是摘桃派
t****u
发帖数: 8614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然!
好比陈胜吴广开第一枪,最后争天下的却是刘项。
T*****n
发帖数: 1881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辛亥之前那些填了刀口的,只落下些纪念碑。
辛亥首义的,又有几个高官得做?
最后便宜的是谁?
大头和北洋啊。
d**********g
发帖数: 533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所谓赶早不如赶巧
o***a
发帖数: 72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怎样才能加入摘桃拍
t****u
发帖数: 861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一命二运三风水。
辛亥年间有黎菩萨,本朝有JCORE。
o***a
发帖数: 724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也是,太祖当年差点给常军抓住,
还有小平没被太祖喀嚓掉
都是命啊
T*****n
发帖数: 1881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等。至少风口浪尖上先别出来。
T*****n
发帖数: 1881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太祖最右的事儿就是没咔嚓了太宗。
a***n
发帖数: 3633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李相日记读后感(zt)
笑到最后的就是摘桃派的别称。
上人的智慧就在于告诉你长寿的关键在于活得足够长,
其余的全是白扯。
T*****n
发帖数: 18811
48
读后感:世界上本没有坑,杠头多了,也便有了坑。
R*****d
发帖数: 1148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航海时代
从现在起,认真回这篇文章的都有包子吃--前提是要认真读过这篇文章,且用词要文明
,逻辑要清晰,字数200以上。具体形式不限,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借题发挥,也可以
是其他(甚至不妨就看不懂的地方来提问)。
g****t
发帖数: 31659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没人不让你介绍著作阿.
你尽可介绍更多的"英文原版"大仲马.
但我觉得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自己的见解上或者读后感上.
不能说某某学者说过什么了,所以你们不知道某某学者的都是民科.

内藤是开山前辈,他的学生宫崎市定的影响力不亚于他。
郝若贝最著名的文章不是那篇煤铁的,是他针对何炳棣的宋代士人转型论。从此开始,
基本上美国学者都按照他的理论进行。这裡面可能有种族的因素。
真正重评宋代确实是美国学者开始的。你说的很公允。宋代不是积贫积弱其实不是郝若
贝的看法,从他的前辈柯睿格就开始了。

我好像没有拿李华瑞来当板砖,这个版连介绍一本有意义的著作都不可以吗?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