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ChinaNews版 -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zz
相关主题
解密:“朝鲜战争” 林彪真的装病了吗?毛泽东创造空前绝后的“历史精品”(四之二)
早就整明白了, 林彪是被老毛陷害的文革绞肉机榨出来的历史真相
中国秘而不宣:林彪飞机黑匣子已取回来了!毛泽东林彪为何突然变得你死我活?
“913事件”中的李文普及其他 ZT毛泽东复辟家天下以文革告终 (2/2)
隐公与林彪林彪为何反对抗美援朝
还原历史 贴身内勤讲述朝夕相处的林彪(下)(多图)1975年薄熙来致李丹宇的情书
也许有真话看看当时苏联荫庇下,土共是如何萎缩的。
空军司令吴法宪临终大骂毛 证明周恩来逼死林彪习近平通过“第一接班人”大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林彪话题: 毛泽东话题: 东北话题: 敌人话题: 力量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c
发帖数: 2397
1
闲闲书话』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修订稿)
点击:79538 回复:504 12345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5页直接到页
作者:梁由之 发表日期:2005-9-13 0:22:00


《百年五牛图》封面:
相关: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
百年五牛图之三:关于张季鸾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
百年五牛图之一:关于鲁迅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
,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
芜绝兮异域!
江淹<<恨赋>>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
>>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题记
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开篇就抄书: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象从来
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
个“鬼”字覆盖了的人。
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
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抗
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
除了“副统帅”从未当过副职的人。
这是一个党史军史少了他,有的史实就会讲不明白,就会出现空白,就会留下问号
,进而愈发挑逗起人们好奇、探
究心理的人。
这是一个不时要面对,又不敢面对,竭力要回避,又很难回避,轻不得,重不得,
深不得,浅不得,稍不谨慎就要
引起麻烦,已经死去快20年了,依然异常敏感的人。
这是一个人们私下里有不少议论,据说世界上也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
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上的人。
谁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林彪”。
上文摘自<<雪白血红>>。作者张正隆中校。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初印,印
数93000本。
二.二种眼泪
古话说: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1971年9.13事件稍后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得到了中国民航
256号三叉戟专机在蒙古温都尔汗
坠毁、机上9人包括林彪在内全部身亡的确切消息。当时在场的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纪
登奎。纪没想到的是,一向沉稳潇
洒、气度雍容的周总理,居然当即号啕大哭起来,足顿胸捶,涕泗横飞,悲不自禁。足
足过了二十多分钟,才逐渐平静
下来,恢复常态。这在周恩来的一生中,几乎是仅见的。纪登奎莫明其妙,不知所措,
印象也就特别深刻。
无独有偶。
李子弋教授说蒋介石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未能利用林彪──蒋对此曾向陶希圣多次提
及。
1993年10月在美国发行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the World Journal)登载了一
篇有趣的文章,做蒋介石的私人
医生达四十年之久的熊丸(Hsiung Wan)在文章中说:“我唯一一次见到蒋总统流泪是
在他听到林彪死的消息时。”曾在
蒋身边长期扮演类似陈布雷一样角色的党国大员陶希圣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可靠性。
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一个中华民国总统,这对政坛上的生死冤家,居然冒天
下之大不韪,不避嫌疑,不约而
同地为一位非正常死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抛洒下英雄之泪。这实在太不同寻常、
太耐人寻味了。
我们知道,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周恩来曾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林彪则是黄埔四
期学生。蒋、周二人与林有师生
之谊。
这当然不是蒋周二公异口同声为林哭泣的因由。起码不是主要原因。
那么,林彪是谁?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呢?
三.十大元帅之三
林彪,原名育容,湖北黄冈人。1907年12月5日出生。父林明清,曾在村里的杂货
铺子当店员,又在往返于浠水、
鄂城、大冶一带的小火轮上做帐房先生。有些积蓄后回乡经营手工织布,当了一个小业
主。母陈氏。
黄冈县城距林彪的老家林家大湾约30公里,是著名的东坡赤壁所在地。苏东坡在这
里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杰
出的作品。现在有所黄冈中学,也是名震江湖,桃李满天下。据说,毕业于黄冈中学的
天涯网友,就为数不少。
林彪早年在家乡读书。后来到武昌上中学。1925年毕业。同年秋天,南下广州,考
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四期同学中,胡琏、张灵甫、李弥、刘玉章、罗列,刘志丹、曾中
生、袁国平、段德昌......等人,
后来都成为国共双方的名将。
他的两个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即张浩。1935年,他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从苏
联回国,与毛泽东配合默契,假
传圣旨,对毛最终战胜张国焘、确立中共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
初期,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不
久因病去世,毛泽东亲为抬棺。他的后任,就是邓小平),都是早期知名的共产党人,
对青年林彪走上革命道路无疑起了
领路人作用。
1926年10月,林彪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被分配到著名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见
习排长,参加北伐。不久升任
连长。
1927年8月,参加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余部转
战至湘南,因功升任营长。
1928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编组成红四军。毛、林风云际会,惺惺相惜,
互相借重。此后,林彪历任红二
十八团(四军主力团)团长、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指挥得力,战功卓著,与彭
德怀、黄公略一起成为中央红军朱
毛麾下最出色的将领。尤其是第四次反围剿的草台冈一役,一举歼灭了国军王牌、陈诚
的起家部队第十一师,更是声威
大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总兵力1.9万余人)担
任前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冲破重重包围,杀开一条血路。在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
镇。
抗战军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林彪出任主力师115师师长
。1937年9月,率部歼灭日军精
锐部队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一千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的第
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军心
民气,也使林彪成为遐迩闻名的抗日名将。
可惜乐极生悲。1938年3月,林彪被友军阎锡山部误伤。后去苏联医治。直到1942
年3月才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
动。这次意外事故,不惟使林彪无从在抗战中再展身手,有更佳表现;更为他后来的身
心与命运埋下了悲剧性的种子。
毛认为林具备多方面的才干,而不仅仅是军事天才。他曾让林作为周的助手去重庆
参加与国民党的谈判,一呆就是
几个月。军统巨头唐纵等对林印象极为深刻。
林彪回延安,毛泽东非常兴奋,亲自前往迎接。毛拉着林的手,满面笑容,边走边
说。令跟在一旁的秘书师哲深感
诧异:朱老总从前线、周副主席从重庆回延安,也从未得到主席这般礼遇。青年林彪不
就是一个师长吗?
那么,在现在颇为人所垢病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林彪表现如何呢?
南京大学高华教授写道:“林彪于1943年7月与周恩来等一行从重庆返回延安,受
到毛泽东的特别关照,毛嘱林彪休
息,林彪只是挂名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并不具体过问党校的具体工作(此时延安除整
风、审干外,没有任何紧急工
作)。林彪在延安对康生一直保持距离,对审干、抢救持沉默态度,完全置身于运动之
外。”
这其实是林的一贯作风。
八年抗战,终获苦胜。美国试图扶中制日。本来是千载难逢的“霖雨苍生新建国”
的绝佳时机。可惜国共两党各争雄
长,互不相让,内战一触即发。中共中央盯住了东北大地。不惜血本,在苏军的默许和
支持下,从各个根据地抽调精兵
强将和大批干部,投进黑土地,志在必得。当时提出的口号是“独霸东北”。中央原拟
派林彪去山东,后来根据毛泽东的
建议,改派他去东北负责军事指挥。统揽全局的,则是刘少奇最重要的亲信、中共中央
政治局委员、东北局书记、东北
我军(曾几度易名,当时叫东北民主自治军)第一政委彭真。
开始很不顺利。林、彭意见不一。蒋介石也不是吃素的,他派到东北负责的军政大
员熊式辉、杜聿明也算一时豪
杰,并不容易对付。“独霸东北”很快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共军占据的城市不断失守
。尤其是继四平之战失利后,1946
年5月23日,廖耀湘率国军精锐新6军攻占长春。共军进退失据,极为被动。
关键时刻,毛泽东显示出超人的胆识,采取了断然措施。
据<<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关于1946年6月16日的文字记载: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东北局干部分工问题给东北局的指示。指出:目前东北形势严
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
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
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
林、彭、罗、高、陈组织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
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
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当时,林只是中央委员;而彭、高、陈三人却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这在十分强调
“党指挥枪”原则的中共,实在是
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组织措施。
毛泽东孤注一掷,将中共在东北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了林彪。
范文澜先生说:一个领袖,得以成功最重要的两点品质,是纳谏和用人。在当时,
毛泽东这两点都比蒋介石要做得
好。他的成功,实非幸致。
林彪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短短不到两年半时间,就完全逆转了形势,实现了原
本接近破灭的“独霸东北”的梦
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更是一举歼灭了东北国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
战军的百万雄师成为一支最强大
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地区雄厚的工农业基础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强大后方,毛泽东已
经真正具备了最后打败蒋介石的
军事资本和经济实力。
甚至连中共领袖们,也未免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毛泽东乐不可支地对大家说:现
在,林彪可是壮得很哟。随即大
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表。
1948年11月23日,东野主力84万人分三路入关。
接着是平津战役。(四野)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歼灭李宗仁白崇禧桂系主力)。海南
战役。......万里远征,所向披靡,
把红旗从白山黑水一直插到了天涯海角。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授予中共十位
统帅级军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
帅。他们依次是: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林彪位列十大元帅之三。朱、彭总副司令的地位在红军、八路军时代已经奠定,无
人能够撼动。林彪的资历,仅比
罗帅稍老一点,远逊于其它九帅。另外六帅,陈、徐、聂、叶也都出身黄埔军校,是林
的师辈或学兄。贺、刘二帅更是
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和参谋长。十大元帅的人选和排名,中央是反复权衡、大费周章的。
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大体都是服气的。
令人瞩目的是:如此旷世盛典,军人荣誉的颠峰时刻,林彪元帅居然缺席。他在青
岛疗养。避开尘嚣,静听海浪天
风。
林彪何以能够后来居上,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两个字:战功。这实在是实至名归。
林彪的军政才能,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下面一节,在下
将尝试对此作一些分析。
四.四野
作为战功最大、年龄最小的元帅,林彪被国内外公认为是中共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已经崭露
头角。抗战阶段,也曾名震一时。抗美援朝,彭总大出风头。不过一直有不少人说,彭
总的战术修养远不如林总;若是
林总入朝指挥志愿军,战果肯定会更大,损失则会小一些。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这
毕竟只是一种假设。
网上也常见林粟之争。元帅之三与大将之首都有一帮坚定的支持者,各持己见,经
常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结
果仍然是谁也不能说服谁。
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
跟二徐一样,粟司令是标准的一流职业军人,素来为梁某所敬服。纯粹论战功,他
甚至更是为大多数元帅所不及。
不过,即便是粟裕,也尚非林总之匹。其它且不说,1946年6月16日之后,林彪成
为东北地区党、政、军一把手;
一句话:“东北王”。而这正是东北战场国共易势的转折点。斯大林说:干部决定一切
。粟裕则只是在华东地区负责军事
指挥,头上压着饶漱石、陈毅、张云逸、黎玉等巨头,对下面的指挥也并不是很得心应
手(尤其是原属八路军的部队和将
领)。平起平坐的谭震林对他更是啧有烦言。直到毛泽东让陈毅去了中野,粟裕“双代
”后,他才算是基本放开了手脚---
-虽然依旧小心翼翼。
我注意到,深居简出、不喜交际、清高淡泊如林总,对待罗荣桓、彭德怀、高岗、
周恩来、黄克诚、粟裕、柯庆
施、陶铸......等少数几位个性鲜明的军政要员,是青眼有加的。建国后,粟遭到彭、
陈、聂三位元帅的联手打压,长期
郁郁不得志。但从没听说他与林总有若何过节。扯远了,打住。
无论如何,三年东北解放战争,为林彪提供了可以充分施展军政才智的舞台,并在
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国共两党的兴
衰成败。
可说的很多。说来话长。为了控制篇幅,这里单挑两件事:两个“根本意见”和一
次撤退,稍加分说。管中窥豹,略
见一斑。
先说两个“根本意见”: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来,为了遮人耳目,应付国际舆论
,又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
伪“满州国”。陈寅恪先生诗中所谓“欲夸朔漠作神京”,即指此事。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9日,苏联对
日宣战。随后,苏联红军以雷
霆万钧、摧枯拉朽之势,进入中国东北,强弩之末的日本关东军不堪一击。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突然投降,国共双方都出乎意外,有点措手不及。随即加紧布置,调兵遣将,
力争使本方势力处于有利态势。
其中,双方力量近乎真空状态的东北地区成为热中之热,重中之重。
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正确决策,全力向东北扩张。在苏军的支持配合下
,一度抢得先机。
国民党则束手束脚,摇摆不定。曾寄厚望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试图和
平接受东北。结果被斯大林玩
弄。党国要员、经济学家张公权在日记中写道:“王(世杰)外长始终不明了苏方对于东
北,有其局部之策略。任何国际局
势之变动,不能动摇其既定之局部策略”。但张的独到之见当时不被重视。
毛泽东信心膨胀。1945年11月15日,他致电林彭真、林彪,要求坚守山海关、绥中
线,节节抗击,消耗、疲惫敌
人,同时让黄(克诚)、梁(兴初)两部开至锦州、锦西、兴城三角地区,准备战场,等敌
人进至绥中、兴城地区时,举行反
攻,分作几次战斗,一次消灭敌人两三个师,歼灭敌军三个军,以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19日,中央又来电提出:“要竭尽
全力,霸占全东北”。
军令如山。中央期望如此殷切。
其实呢,事情并不那么美妙。按黄克诚11月26日致毛泽东电报的说法,就是“七无
”: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
食、无经费、无药、无衣服鞋袜。其实,有些部队,尤其是主力部队,还缺少枪支弹药
:原以为东北什么都有,出发时
按上级要求,枪弹尽量留在老根据地了。先来的冀东部队,倒是弄到不少武器,拿去装
备了一些并不巩固的新扩大的部
队。但后到的老八路,却所获甚少。
相反,蒋介石在确信和平接受无望后,已下决心武力解决问题。东北九省保安司令
杜聿明(黄埔一期学生)率国军精
锐、百战沙场、全副美式装备、曾远征印缅的石觉第13军(汤恩伯基本部队)和赵公武
第52军(关麟征基本部队),浩荡出
关,兵锋直指锦州、沈阳。其余几个军陆续跟进。我军初战不利。
另一方面,在美国的压力下,11月19日,苏军通知中共东北局,按照中苏条约,苏
军将把中长路沿线各大城市移交
给国民政府。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
经过深思熟虑,11月22日,林彪致电中央军委和彭真、罗荣桓,强调指出:“我有
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
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
再选弱点突击......”
林彪的“根本意见”完全否定了毛泽东15日电报中要求在锦州一线决战歼敌的设想
。但得到东北前线军政要员黄克
诚、高岗、陈云、罗荣桓的坚决支持。上升时期的毛泽东,恢弘大度,从谏如流,立即
采纳了林彪这个随机应变而得出
的切合实际的重要建议。不再急切求胜,而是改变既定方针,撤离中心城市,稳扎稳打
,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巩固的军事
政治的根据地”,主要是“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这才有了以
后的翻盘和反败为胜。
1945年尾至1946年中,国内气氛微妙,战和不定。美国总统杜鲁门特派马歇尔将军
强力介入,进行调停,意欲在
中国推行美国式的两党制。一时间似乎和平建国大有希望,中共中央一度也作了进入“
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思想准备。
这时,林彪致电毛泽东:
“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到关外大打,
先解决东北,再象磨盘那样南北夹
击我们。恐怕还得立足于打,立足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
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被人公开指为头脑不清醒,这在毛泽东平生大概也是惟一的一次。但他认了,听进
去了。
后来情势的发展,尽人皆知。东野入关前,聂荣臻在华北始终被傅作义压着打,很
大程度上就是吃了真的相信会进
入“和平民主新阶段”、裁军过猛的亏。无怪乎毛后来说聂是“老实人”。
再说一次撤退: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所以,军事目标,应该服从、服务于政治目标。
1946年4月18日到5月18日,四平保卫战刚好打了整整一个月。结果,我军伤亡8000
余人后主动撤退,四平为国
军精锐孙立人新1军、陈明仁第71军等部占领。
这不是林彪想打的仗。
4月11日深夜,林彪致电中央及东北局:
“......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
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
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
市又损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虽
遇有利条件亦不能歼灭敌人。故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对于
难夺取与巩固之城市,则不必过
分勉强去争取,以免束缚军队行动。”
这次毛泽东没有听他的。为了配合周恩来在重庆的谈判,毛多次严令林彪,务必死
守,“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越打越被动。黄克诚是我党最有眼光和胆识、最敢说话的优秀高级将领之一。他直
接致电毛泽东,又致电林彪,建
议及时撤退,保存实力。但毛、林都没有回电。
毛不回电,是因为他不同意黄的意见。
林不回电,是因为他要维护毛的权威。
这事令黄老纳闷多年。林总这次是怎么了,打这样的呆仗,不是他的风格呀?
解开这个谜是在十余年后的庐山会议。黄克诚大将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参谋长。但因同情、支
持写万言书直陈现实而触犯龙麟的彭总,即将翻船。
一次小会,不知怎么又扯到当年的四平保卫战。黄老说不及时撤退是错误的。毛说
:这是我的决定!黄老真是了得,
当即回应:“你决定的,错的也还是错的!”他这才明白了林总维护领袖威信的苦心。
加之这次会议上,墙倒众人推,破鼓滥人捶,对彭总新帐旧帐一起算。当年长征路
上林彪写信要求毛泽东将前敌指
挥权交给彭德怀自然是一大罪名,毛牢记在心,非常在意,提起多次。奇怪的事是,他
并不在意写信的是林,而是一直
认为是彭背后怂恿林写这封信的,帐该跟彭算。林总本来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会议中途
,作为“救兵”,与邓小平等临时
被急招上山。当作毛、彭等人的面,林总说明写那封信完全是他的个人行为,与彭总毫
无关系。毛不知作如何想。彭总
则十分感激。黄老也对林总实事求是、宁可让毛失望也不对彭落井下石非常敬仰。黄老
晚年能顶住压力出面为林总说
话,实非偶然。
这其实也是林总的一贯风格。
四平保卫战期间的电报很有意思,极具林彪色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
林彪一边指挥保卫战,一边留好退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傻事他可不会干,
添兵的乱命更不会听从。18日,敌
军即将攻克四平,守军有被合围之虞。林一面致电中央及东北局请示撤退,一面边奏边
斩,全师而退。
这两个“根本意见”和一次撤退可不容小觑。
1947年5月,陈云致信高岗,曾把锦州避战和四平撤退,作为本党进入东北前七个
月当中的两件大事。陈云说:如
果这两件事当时有错误的话,就很难有东北以后的好形势。
老毛奇说:“一个在展开的最初阶段中所犯的错误,是永远无法矫正的。”
历史是最深的冰山。即如东北解放战争,考究起来,问题多着呢,岂止“战锦”而
已!
红领巾时代,老师和家长就教导我们:“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
现在,我突然想:假如没有林彪,或者林彪为蒋委员长所用,又将如何?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历史上,韩信弃楚投汉,结果是楚灭汉兴。
写林彪,常想起一句流行的广告词: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梦想!林之于毛,不
正是如此吗?
1949年3月,林总一手带出的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四野既然横空出世,耀武幽燕;那么,河山姓共、金陵王气黯然收,就只是一个时
间问题了。
有朋友喜欢算命。我一直不以为然。
如果所谓命本没有,自然没必要去算。
如果有,你就将别无选择,又有什么算的必要呢?
我不知道,林总挥师南下、风卷残云时,是否曾经梦想得到:二十余年后,居然有
一个“五七一工程纪要”,会与他
攀扯上关系。
五.“五七一工程”纪要
(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二─二十四)
(一)可能性
(二)必要性
(三)基本条件
(四)时机
(五)力量
(六)口号和纲领
(七)实施要点
(八)政策和策略
(九)保密和纪律
(一)可能性
◇ 9.2(指中共九届二中全会,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会上毛、林
分岐公开化---编者注)后,政局
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右派势力抬头
军队受压
十多年来,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群众和基层干部、部队中下干部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
言。
统治集团内部上层很腐败、昏庸无能。
众叛亲离。
(1)一场政治危机正在蕴(酝)酿,
(2)夺权正在进行。
(3)对方目标在改变接班人
(4)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逐渐地和平演变式的政变。
(5)这种政变形式是他们惯用手法
(6)他们“故计(伎)重演”。
(7)政变正朝着有利於笔杆子,而不利於枪杆子方向发展。
(8)因此,我们要以暴力革命的突变来阻止和平演变式的反革命渐变。反之
,如果我们不用“五七一”工程阻
止和平演变,一旦他们得逞,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中国革命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9)一场新的夺权斗争势不可免,我们不掌握革命领导权,领导权将落在别
人头上
◇ 我方力量
经过几年准备,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的水平都有相当提高。具有一
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在全国,只有我们这支力量正在崛起,蒸蒸日上,朝气勃勃。
革命的领导权落在谁的头上,未来政权就落在谁的头上,取得了革命领导
权就取得了未来的政权。
革命领导权历史地落在我们舰队头上。(舰队以及下文的联合舰队等均为
本文件起草者林立果等人的自
称,这些名词以及后文中的“江田岛精神”等出自《啊,海军》和《山本五十六》等日
本电影。──编者注)
和国外“五七一工程”相比,我们的准备和力量比他们充分得多、成功的
把握性大得多
和十月革命相比,我们比当时苏维埃力量也不算小。
地理回旋余地大
空军机动能力强。
比较起来,空军搞五七一比较容易得到全国政权,军区搞地方割据。
◇ 两种可能性:
夺取全国政权,割据局面
(二)必要性、必然性
B─52(指毛泽东──编者注)好景不长,急不可待地要在近几年内安
排后事。
对我们不放心。
如其束手被擒,不如破釜沉舟。
在政治上后发制人,军事行动上先发制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在受到严重威胁,笔杆子托派集团正在任意纂改、歪
曲马列主义,为他们私利服务。
他们用假革命的词藻代替马列主义,用来欺骗和蒙蔽中国人民的思想
当前他们的继续革命论实质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他们的革命对象实
际是中国人民,而首当其冲的是
军队和与他们持不同意见的人
他们的社会主义实质是社会法西斯主义
他们把中国的国家机器变成一种互相残杀,互相倾轧的绞肉机式的
把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变成封建专制独裁式家长制生活
当然,我们不否定他在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革命者在
历史上曾给过他应有的地位和支
持。
但是现在他滥用中国人民给其信任和地位,历史地走向反面
实际上他已成了当代的秦始皇,为了向中国人民负责,向中国历史负责,
我们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
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借马列主义之皮、执
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封建暴君。
(三)基本条件
◇ 有利条件:
国内政治矛盾激化
危机四伏
──独裁者越来越不得人心,
──统治集团内部很不稳定,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几乎白热化。
──军队受压军心不稳 高级中上层干部不服、不满,并且握有兵权
──一小撮秀才仗势横行霸道,四面树敌 头脑发胀,对自己估计过高。
──党内长期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被排斥和打击的高级干部敢怒不敢言。
──农民生活缺吃少穿
──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等於变相劳改。
──红卫兵初期受骗被利用,已经发现充当炮灰,后期被压制变成了替罪
羔羊
──机关干部被精简,上五七干校等於变相失业
──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工资冻结,等於变相受剥削。
国外矛盾激化
中苏对立。整苏联。
我们行动会得到苏联支持。
最重要的条件:我们有首长(指林彪──编者注)威信名望、权力和联合
舰队的力量
从自然条件上讲,国土辽阔、回旋余地大,加之空军机动性强,有利於突
袭、串联、转移,甚至於撤退。
◇ 困难
△目前我们力量准备还不足
△群众对B-52的个人迷信很深
△由於B-52分而治之,军队内矛盾相当复杂,很难形成被我们掌握的
统一的力量。
△B-52身(深)居简出,行动神秘鬼(诡)窄(诈),戒备森严,给
我们行动带来一定困难
(四)时机
敌我双方骑虎难下
目前表面上的暂时平衡维持不久,矛盾的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平衡是
绝对的。
是一场你死我活斗争!只要他们上台,我们就要下台,进监狱、卫戍区。
或者我们把他们吃掉,或者他们
把我们吃掉。
◇ 战略上两种时机:
一种我们准备好了,能吃掉他们的时候;
一种是发现敌人张开嘴巴要把我们吃掉时候,我们受到严重危险的时候;
这时不管准备和没准备好,也要
破釜沉舟。
◇ 战术上时机和手段
△B-52在我手中,敌主力舰(指毛的主要助手──编者注)均在我手
心之中。属於自投罗网式
△利用上层集会一网打尽
△先斩局部爪牙,先和B-52既成事实,逼迫B-52就范,
逼宫形式
△利用特种手段如毒气、细菌武器、轰炸、543、车祸、暗杀、绑架、
城市游击小分队
(五)基本力量和可借用力量
◇ 基本力量
△联合舰队和各分舰队(上海、北京、广州)
△王、陈、江四、五军骨干力量(指王维国、陈励耘、江腾蛟以及他们控
制的空四军,空五军──编者
注)
△九师、十八师
△二十一坦克团
△民航(文革时民航由空军接管──编注)
△三十四师
◇ 借用力量:
国内
△二十军
△三十八军
△黄(指黄永胜──编者注)军委办事处
△国防科委
△广州、成都、武汉、江西、济南、新疆、西安
△社会力量、农民、红卫兵青年学生、机关干部、工人
国外:
苏联(秘密谈判)
美国(中美谈判)
借苏力量(箝)制国内外其他各种力量。
暂时核保护伞。
(六)动员群众口号、纲领
全军指战员团结起来!
全党团结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打倒当代的秦始皇──B-52,
推翻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封建王朝,
建立一个真正属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外:
全世界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我们对外政策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认现有的与各国的外交关系,
保护使馆人员的安全。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全军指战员团结起来,全党团结起来
用民富国强代替他“国富”民穷
使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得到真正解放
用真正马列主义作为我们指导思想,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代替B-52的
封建专制的社会主义,即社会封
建主义。
全国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各行各业要坚守岗位,努力生产,保护国家
财富和档案,遵守和维护社会秩
序。
因此,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不准串联。
全国武装力量要服从统率部的集中统一指挥,坚决严厉镇压反革命叛乱和
一切反革命破坏活动!
(七)实施要点
三个阶段
◇ 第一、准备阶段
(1) 计划
(2) 力量
△指挥班子
江、王、陈
△两套警卫处
公开的李松亭
秘密的上海小组负责。
新华一村(林立果等在上海的秘密据点──编者注)
教导队
△四、五军部队训练(地面训练)
△南空(指南京军区空军──编者注)直属师工作
(十师)
周建平负责
争取二十军
(江、王、陈)
──扩大舰队
──加速根据地建设 京、沪、杭、蜀、穗、
(3)物质准备
武器 领 自造
通讯器材(包括01工程)(指林立果主持设计的一种收发报机──编者
注)
车辆
掌握他们仓库地点、只要军械库
(4)情报保障
掌握三个环节 搜集 分析 上报
◇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奇袭式
一个先联后斩,上面串联好,然后奇袭。
一个先斩后联。
一个上下同时进行。
一定要把张(指张春桥──编者注)抓到手,然后立即运用一切舆论工具
,公布他叛徒罪行。
总的两条:
一是奇袭
二是一旦进行开始、坚持到底。
◇ 第三阶段
巩固阵地,扩大战果 夺取全部政权
(1)军事上首先固守阵地
△尽力坚守上海
占领电台、电信局、交通
把上海与外地联系卡断
△力争南京方面中立,但做好防御
△固守浙江、江西
△掌握空降、空运
(2)政治上采取进攻
△上面摊牌
△掌握舆论工具 开展政治攻势
(3)组织上扩大
△迅速扩军
△四方串联
(八)政策和策略
打着B-52旗号打击B-52力量
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
缓和群众的舆论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解放大多数
集中打击B-52及其一小撮独裁者
我们的政策
解放一大片(大多数)
保护(团结)一大片
打击一小撮独裁者及其身边的
他们所谓打击一小撮保护一大批不过是每次集中火力打击一派,各个击
破。
他们今天利用这个打击那个;明天利用那个打击这个。今天一小撮,明
天一小撮,加起来就是一大批。
他利用封建帝王的统治权术 不仅挑动干部斗干部、群众斗群众,而且
挑动军队斗军队、党员斗党员,
是中国武斗的最大倡导者
他们制造矛盾,制造分裂,以达到他们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巩固维持
他们的统治地位的目的。
他知道同时向所有人进攻,那就等於自取灭亡,所以他今天拉那个打这
个,明天拉这个打那个;每个时
期都拉一股力量,打另一股力量。
今天甜言密(蜜)语那些拉的人,明天就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死地;
今天是他的座上宾,明天就成了
他阶下囚;
从几十年的历史看,究竟有哪一个人开始被他捧起来的人,到后来不曾
被判处政治上死刑?
有哪一股政治力量能与他共事始终。他过去的秘书,自杀的自杀、关压
(押)的关压(押),他为数不
多的亲密战友和身边亲信也被他送进大牢,甚至连他的亲身儿子也被他逼疯。
他是一个怀疑狂、疟(虐)待狂,他的整人哲学是一不做、二不休
他每整一个人都要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而方休,一旦得罪就得罪到底、而
且把全部坏事嫁祸于别人。
戳穿了说,在他手下一个个象走马灯式垮台的人物,其实都是他的替罪
羊。
过去,对B-52宣传,有的是出於历史需要;有的顾全民族统一、团
结大局;有的出於抵御外来侵
敌;有的出於他的法西斯的压力之下;对广大群众来说,主要是有的是不了解他的内情

对於这些同志,我们都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予以谅解和保护。
对过去B-52以莫须有罪名加以迫害的人,一律给于(予)政治上的
解放

(九)保密、纪律
此工程属特级绝密,不经批准不得准向任何人透露。
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扬“江田岛”精神(江田岛,日本海军学
校所在地──编者注)。不成功便
成仁
泄密者、失责者、动摇者、背叛者严厉制裁。
以上是被认作“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纲领”的“571工程纪要”全文。由林立果、
周宇驰、于新野(执笔)共同炮制。
“571”是“武装起义”的谐音简称。
暂不涉及对这份文件的分析和评判。对文件本身,国防大学王年一教授的看法是:
“<<纪要>>是个草稿。定稿没有。送给林彪、叶群看过没有,都不得而知。林立果
对于新野等人说,这个计划是林
彪叫搞的。林立果说的是不是真话,也无从得知。靳大鹰在〈‘913’事件始末记〉里
说:‘里面有些话只有老谋深算的人
才能说得出来,有的话则明显的幼稚肤浅。’这是确实的。假设林彪看过<<纪要>>,他
会不会同意,这是不难推断出来
的。”
真难为了这位值得尊敬的将军教授。在当时的语境下,他好象什么都没说。又好象
什么都已说穿。
根据现有材料,我认为:这不过是林立果拉大旗作虎皮、假传圣旨罢了。林总是什
么人?中国历史上都数得上的名
将之星!策划政变是何等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他会弄出这等花里胡哨不三不四的东东
?这是林彪的作风吗?
不由想起林总在东北战场总结出的“六个战术原则”。话头又回到当年。
六.六个战术原则
作为中共领袖兼首屈一指的战略家,毛泽东有广为人知的“十大军事原则”。
作为我军最杰出的将领兼战术家,林彪则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六个战术原则”。
六个战术原则是:
1.一点两面。
即集中兵力于主要攻击点突击敌人,同时以部分兵力从另一面或多面钳制并协同歼
灭敌人,对敌人形成包围,不让
敌人跑掉,打成击溃战。在主攻点上要“采取狭窄的战斗正面和纵深的战斗配备”,使
主攻点的部队象尖刀和钻头一样,
突破敌人的防线并向纵深发展。这是强调要打歼灭战,并将战术具体化。
2.三三制。
是指一种疏散形的进攻战术。我军每连3排,每排3班。林总指出:战斗时每个步兵
班还可以再分为3个战斗小组,
每组3、4个战士,在村长的指导下,以疏散机动、小群的战斗队形进行战斗,以减少伤
亡,扩大战果。
3.四快一慢。
四快指向敌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后进行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敌人
开始溃退后追击时要快。一慢指
总攻发动时机要慢。慢的时间要用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置兵力及火力,政治鼓动工作及
休息。林总特别强调一慢的重要
性,认为这是中外兵家未曾注意过的一个盲点。
4.四组一队。
四组是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一队指突击队。同“三三制”一样,这
也是说的进攻时的队形问题。林彪
提出“四队一组”是为了解决攻城巷战中的战斗队形,并说明这种分组方法不受四个组
的限制,不必拘束于教条,可以灵
活运用。
5.三猛战术。指猛打、猛冲、猛追。
对于所选定的主攻点上,应将各种机关枪各种炮秘密地尽量接近敌人,适当的配备
起来,以便统一向主攻目标射
击,并于同时猛然开火。是谓猛打。这种火力用法,是反对零敲碎打,把火力到处分散
使用的。
在主攻点上,火力猛然开始射击后,我军突出部队应乘此际敌人一时发呆发慌拿不
出主意来不及调整时猛烈冲锋,
跃然奋进,以刺刀、手榴弹向前冲击,必须建立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手榴弹的飞出爆炸
而猛进的勇气,迅速打垮敌人的
战斗意志。是谓猛冲。
对于已经被我军冲动、开始溃乱的敌人,应实行猛烈追击,要一直压下去,尽量消
灭敌人,求取最大战果。是谓猛
追。
6.三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攻击法。
一种是敌人守,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一种是敌人退。为了有针对性地最有效地打
击敌人,提出三种相应的攻击战
法。
如果敌人守,就要经过正式的准备,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再攻击。如果敌人要退不
退,我们准备好了再打,敌人会
跑掉;不准备就打,又会被碰下来;这时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
用一部分和他们打,抓住他,使
他走不脱,然后准备好再大打出手。如果敌人退,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准备
就是合乎战术,准备了反而不合
乎战术,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抓着打就是。当然,战役指挥员应该组
织有计划的追击
多么精彩!
这是一个深思熟虑、沉默寡言、身带5处枪伤的方面大帅熔铸古今中外兵家思想精
华并结合战场实际提炼出的实用性
非常强的六个非同一般的战术原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的更是
出于他的独创,比如一慢。
我不由再次想到:设若此人为党国所用,如何得了?我党我军,谁能是他的对手?!
“571工程纪要”呢?思想且不论。作为政变纲要,有一点可章法和可行性吗?林
立果只是在乃父那里揎拾了一点思
想的皮毛,自己肆意发挥、狐假虎威罢了。
我还注意到:这6个原则,全部着眼于进攻,无一例外。这使人想起沙漠之狐隆美
尔元帅的名言:攻击,攻击,再攻
击!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英雄所见略同。
研究一下林总的六个战术原则,再比照一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态势、打法、进
展与战果,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
解,豁然开朗。东野伤亡越来越小,战果则越来越大。成功只属于作好了充分准备的人
。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亲爱的朋友,读到这里,你对林总1955年国庆节前超迈群雄,后来居上,位列十大
元帅之三,还有什么疑问吗?
1958年5月,在八届五中全会上,林总更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
席,成为当时中共七大领袖“毛刘
周朱陈林邓”之一。
七.中共七大领袖简评
1956年9月,中共召开八大。1958年5月,举行了八届二中全会。毛刘周朱陈林邓,
实至名归,成为中共七大领
袖。众望所归的新领导核心得以形成。这个领导集体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后才告瓦解,
分崩离析。
下面,梁某不揣冒昧,对上列中共七大领袖略予点评:
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无可争辩的最高领袖,极
大影响中国现代历史航向的巨
人。大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兼浪漫主义诗人。一句老话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确切的。如果还是农业社
会,毛的造诣和历史地位,起码不在刘彻、朱元璋之下。
依我看,一方面,毛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认识的深刻程度,仅次于鲁迅。他对我们
这个国家、对广大劳苦大众,感
情很深。另一方面,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对知识分子则存在严重偏见,制造了一系列
骇人听闻乃至史无前例的罪恶,
对国家、民族、国际共运和我党的事业都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张毕来认为毛:“挥手能教天地改,著书善诱议论归。”
不予平反的5名大右派当中的两位则有不同见解。章伯钧说:“毛泽东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大流氓。”罗隆基说:“毛
主席这个人很厉害狡猾,比历代统治人物都凶。”
我认为,他们都没有说错。雅努斯有两副面孔。合起来看,就比较完整了。
毛对统治权术的研究之深、运用之妙,已臻炉火纯青的化境,沛莫能御。在中国高
层,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
和幽深难言的孤独感。罗荣桓、柯庆施先后去世令他非常伤感,是有深刻的心理原因的。
晚年毛泽东最大的问题是将自己置于党和政府之上,予智予雄,为所欲为,比任何
一个封建君主都更为恣肆霸道,
不受任何约束。对党的各级干部也殊少爱心。
我对他的评价,是六*四开或倒三七开。
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大人物。值得千秋万世解剖研究,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
千秋功罪,谁人能予评说?
2.刘少奇。一个教条主义者。长着一张作报告的脸。才识资历均不足与其坐二望一
的崇高地位相匹配而不自知。
袁寒云诗曰: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如果不是因缘时会,进入了领导核心,而只是干一些具体党务工作的话,少奇同志
会干得很出色。
3.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聪明绝顶。英才盖世。
中国革命又一个决定性的人物。一个忠诚、智慧、光芒四射、顾全大局的最杰出的
中国共产党人。党的瑰宝和骄
傲。如果他为蒋介石所用,老蒋就不会去当“扶余海外王”,周在历史上就有望比诸葛
武侯更为出彩。可惜他遭逢的是毛
泽东。晚年泥足深陷,苦不堪言。
我对周的看法、感情,十分复杂,几经变化。现在看来,我们还是应该设身处地,
对总理的苦衷应取“理解之同
情”,无须深责。
4.朱德。中国革命和军队的教父级象征性人物。德高望重。基本没有实权,备位而
已。毛泽东一生有负于许多人(尤
其是杨开慧、林彪),但他完全对得起朱总司令(还有陈毅等人)。
5.陈云。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高层重要领导人。
这是一个类似1994年美国世界杯最终捧杯的巴西队队长邓加式的人物:工兵型,干
的都是卖力气的实活,不怎么出
彩,但不可或缺。
“夕阳红”阶段且不论。在陈老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我仅对其在高饶事件中所起的
作用有些疑义。
顺便说一句:陈云姓廖。
6.林彪。此处从略。
7.邓小平。短小精悍,精明强干。政治思想强,作风泼辣,外圆内方,人材难得,
举重若轻,不专权。又一个少见
的军政双全的出色领导人。
但学问、见识都有所欠缺,不是适宜的统揽全局的帅才。我注意到:小平成为大王
,是在山中无老虎之后。
姑妄言之。不值方家一嗤。
成为七大领袖之一,1949年后一直休养恬退的林总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未必出于本愿
的变化。但是,人在江湖,身不
由己。
八大前后,发生了不少事。
八.八大前后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被学者们充分肯定,多所揄扬。我对此颇有保留。八大
其实什么问题都没解决。政治、
思想、经济、组织......上,都是如此。姑且不说它本身存在诸如对阶级关系变化的认
识偏离实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
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估计严重不足,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南辕
北辙,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定位不当等不容忽视的错误,对反对个人崇拜也只是一般性提提
而已;......就算它基本正确甚至
完美无缺,而压根儿没有从组织措施上确保对八大各项路线方针的贯彻实施,流为一纸
空文,说的是一套,做的完全是
另一套,也是毫无意义的。窃以为对八大不宜估计过高。
八大前后,发生了不少大事。有些与林彪基本无关或者关系不大。有些则与他存在
密切关系(尽管很大程度上是被动
的),并对他以后成为第二号神又变为第一号鬼的吊诡命运发生了重要影响。
前者主要有:
整风整党与“三反”、“五反”。
胡风事件与潘杨事件。
反右运动。
军队反教条主义的斗争。
大跃进运动
中苏关系破裂。
这些就不去详细说了。
后者主要有:
高饶事件。
八大。
八届五中全会。
庐山会议。
七千人大会。
下面尝试对此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1.高饶事件。
毛泽东十分倚重的高岗和刘少奇一手提拔起来的饶漱石,戏剧性地联起手来,“批
薄射刘”,矛头直指党内二号人物
刘少奇,一时弄得刘灰头灰脸,狼狈不堪,相当被动,地位几乎不保。
直接起因之一,是资深的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安子文(被认为是刘的骨干。
部长刚由饶漱石兼任不久),私拟了
一份八大政治局委员名单。这份名单,据说居然“有薄(一波,与刘少奇、彭真、安子
文等同为作白区地下工作出身的高
干,被认为是刘系大将)无林(彪)”!一时激起轩然大波。军队高干与白区高干的矛盾趋
于白热化。
高岗过于生猛,矛锋又兼及周恩来。刘、周联手反击。斜刺里忽然杀出陈云、邓小
平两员大将,表示坚决拥刘。身
在杭州休养的毛担心党内分裂,想玩平衡,致信在北京主持准备召开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的刘,一再强调指出:“对任何同
志的自我批评均表欢迎,但应尽可能避免对任何同志展开批评”;并要求高岗、刘少奇
都作份自我批评。可谓煞费苦心。
毛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主持会议的刘、周并没按毛的指示办,而是抓住这个空隙,借机
发力,将高饶的问题无限上纲上
线,批倒批臭,让毛面对一个本不愿看到的既成事实。这决非毛的本愿。毛心里肯定相
当恼火,但一时却也有苦难言。
高饶于是只得成为牺牲品。高岗愤而自杀。向来对刘有看法、又敢于说话的陶铸文革初
期一度暴升至四哥的地位,却不
敢向刘开炮,相当程度上就是汲取了高岗的教训:看到少奇同志在党内的势力树大根深
,盘根错节,担心打虎不死,反
被虎伤。
高饶事件是中共历史上的一大不幸。它开了建国后党内斗争一个灾难性的先河。也
为后来发生的许多事件埋下了前
因。
毛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伸手岂止高饶!
高饶事件最大的赢家并非刘少奇,而是邓小平。刘只是保住了既有的地位罢了。而
本来不甚起眼的邓则几乎接任了
高、饶二人在党内所有的重要职务,脱颖而出;在八大,更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
局常委,进入领导核心。又与本
来渊源甚浅的刘少奇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给高饶定性的报告,亦为小平所作。
彭、林两位老总都与高岗有过愉快成功的合作经历,对高麻子的能力和作风很是欣
赏,关系很好。桀骜不驯、目中
无人的高岗对林总更是敬服有加。高岗曾对邓小平说:“我在林总直接领导下工作过,
林总是个天才的统帅,无论政治水
平、军事水平,还是思想水平、领导水平,都是第一流的,绝对非凡。三大战役,林总
有两个,率领四野从中国的最北
边打到最南边,了不起啊!哦,当然,你小平同志也有个淮海战役嘛。”邓小平当时回
答:“我哪能跟林总比。淮海也不是
我一个人,还有刘伯承、陈毅他们。”
以林总的为人和性格,他肯定同情高岗,而不会对高饶事件前后邓的做法有好感。
这一切,都是耐人寻味的。
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范斯莱克说:“对中国上层领导人的行为,我们好象是站在一
个舞台前,幕布只是升起来了一点
点,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脚在舞台上移动,却看不到也听不到其它部分。”
2.八大。
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如日中天的毛泽东居然未得全票:他将
自己的一票投给了林彪。
这绝对是非同寻常的。我不知中共高层还有谁蒙受过最高领袖的如此荣宠。
大家不难推想当时毛泽东的用意和林彪的感受。
3.八届五中全会。
1958年5月,在八届五中全会上,林彪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成为“毛刘周朱陈林邓”七大领
袖之一。这是林总在党内地位第一次超迈实际上的军队领袖彭总。也是他被后起之秀邓
小平一度超越后再度反超领先。
在此前后,林总还是以休养为主,没做多少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枉驾屈尊,多次到苏州等林彪的休养地前往看望,洽谈甚欢
。主席对林总惟一的批评是说
他“有暮气”。并亲书曹操名诗<<龟虽寿>>中的名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条幅相赠。关怀备至,期望殷切
。毛还一再说,希望林能多活20
年,因为他有马列主义。
4.庐山会议,彭总翻船。林总是作为救兵中途被急召上山的。他一定很矛盾:一边
是功勋卓著、刚直敢言、多年并
肩作战、相处甚得、感情深厚的老战友,一边是对自己有着深厚知遇之恩的共和国缔造
者。最终,他选择了支持毛,但
决不对彭落井下石。大家说林总批彭调门儿怎么怎么高,是不切合实际的。谓予不信,
可去找找贺龙、罗瑞卿、肖华等
将帅的发言,比较一下即可。林总曾这样暗自发泄对毛整倒彭总的不满:“说绝了。做
绝了。绝则错”;“他自我崇拜,自
我迷信,崇拜自己,功为己,过为人”。林总从来是个现实主义者,不会离谱。他是党
内高层领导中头脑最清醒、最冷静
的一个,对人对事极有主见,从不盲信盲从,对待毛泽东也是如此。这正是他的过人之
处。但在当时的环境与氛围下,
哪怕你众醉独醒,又能如何呢?邓小平后来也说过:“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
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此言极
是。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那么,养帅超过千日,又是为了什么?
会后,林彪取代彭德怀,出任国防部长。这后来也成为林总的一条罪状。何其荒唐
。在当时,这不是众望所归吗?
到底是林总自己念念在兹还是主席对他亟需倚重,一步步将他推上前台的,谁能告诉我?
5.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中央局、
中央各部门、省、市、地、县、
重要企业的负责干部,军队的有关负责干部,共7000余人,因此又称为“七千人大会”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空前
的盛会。毛泽东号召发扬民主,“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刘少奇作了书面主题报告。报告否定了毛泽东总把缺点错误与成绩说成是“三七开
”的框框,强调大跃进以来面临的
困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暗示毛泽东对此应负主要领导责任。毛泽东被迫向大
会作了检讨。
毛的威信严重受损。此消彼长,刘则声威大振,直有与毛分庭抗礼之势。
关键时刻,林彪出场了。他的讲话与众不同,迥异于当时的大会主旋律。
他说:“这些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有许多事情没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而造成
的。如果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
如都听毛主席的话,那么,困难会小得多,弯路会弯得小些。”
“我个人几十年来体会到,毛主席最突出的优点是实际,他总比人家实际一些,总
是八九不离十。”
“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
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
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
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
一个历史。”
林总何许人也。他的讲话,扭转了大会的方向。
毛泽东喜不自禁,带头鼓掌表示欢迎。会后,又让田家英等对这个讲话作了一些文
字上的整理,并且批示:“这是一
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令人大为高兴。”毛还当面质问当时与少奇同志走得较
近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林总的
报告,罗长子你写得出来吗?罗如实回答:写不出来。毛一箭双雕、不无调侃地说:你
当然写不出来了。
这可以视为毛林二人长达四十余年的深厚关系中的蜜月。
<<诗经>>上说:靡不有始,鲜克有终。
谁又能够预想得到,此后不到十年,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九一三事件”
九.九一三事件
文革初期,天下大乱。
乱到什么程度呢?下面举一个例子:
红小鬼出身,毛泽东、周恩来、林彪都很信任和欣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
长邱会作中将,在1966年10
月,总后造反派批斗他这个“当权派”、使用“车轮战”时,支撑不住,在总后礼堂当
场昏厥过去。幸亏林彪批示“没有我和
中央军委叶剑英的命令,邱会作不许下西山”,才躲过这场批斗。但躲得过初一,躲不
过十五。1967年1月19日,邱会
作接到中央军委文革小组的命令,从西山回到总后机关,遭到包括罚跪、抽耳光、喷气
式等刑罚在内的更为残酷的武
斗,被打断一根肋骨;肩胛骨骨膜、两片肌肉断裂,造成终生残废。邱为人很机灵。他
乘看管人员一时疏忽,在一张小
纸片上向毛、林写了呼救信,并设法捎出。也算是他运气好,这封信送到了林总手里。
林是非常爱护部下的,何况是他
的得力干将的邱会作呢。但在当时,林彪虽已贵为“副统帅”,造反派也不肯轻易从命
,非要中央文革小组说了才算数。
林彪当即让叶群去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讨了一纸手令,才将邱会作开释,保住了
这个“最好的一任后勤部长”(周恩
来语)一条性命。这就是被邱将军视为恩同再造的“午夜获救”。
这样下去当然不成名堂,不是个事。乱可以乱,但要乱而有序。
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于是有了一个秘而不宣的决策:借重周恩来以维
持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和运转;借
重林彪稳定并运用军方力量;借重林的老部下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稳定首都
北京军内的局势。
其意图是:通过稳定北京军内的局势,进而稳定全军的局势;通过稳定全军的局势
,进而稳定全国的局势。所谓“稳
定”,是指乱而不致失控,以达到全面清除刘邓路线在各个阶层、部门的代理人,保证
全面夺权的胜利。军队大举介入地
方事务,不少地方和部门甚至实行了军管。
在当时,不能不认为这个决策必不可少,十分必要。它果然也很有效:到1968年9
月5日,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
的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至此,全国(除台湾外)29个省、市、自治区都已经先后砸烂旧
机构,成立了革命委员会。9月7
日,北京举行庆祝大会。<<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的全面胜利万岁!>>,宣
布“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是一次论功行赏的大会。最引人注目的,是军方势力
的崛起。在九届一中全会选举出
的21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居然有林彪、叶剑英、刘伯承、朱德、许世友、陈锡联、李
作鹏、吴法宪、邱会作、黄永
胜、谢富治等多达11名职业军人(还没算上有军职的叶群和已无军职的职业军人李先念)
!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毛泽东当然还是主席。林彪成为惟一的副主席。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完
全肯定文革,载入了所谓“基本
路线”和“五十字方针”,取消了普通党员应该享有的权利。它不仅高调肯定了对毛泽
东的个人崇拜,而且明确写道:林彪
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这全然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水火不相
容。尤有甚者:江青、叶群,第一夫人与第二夫人,居然联袂进入政治局,堪称国际共
运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大奇观。据
说,仅出身于原东野八纵的中央委员,就达10人之多!
九大的政治报告是林彪作的。起草人为文革新贵张春桥、姚文元。但林作报告前,
居然对这份几经周折来之不易的
报告看都没看一眼。他心里有火。
本来,根据毛的意见,起草工作由林负责,由陈伯达及张、姚三大“秀才”具体执
笔。确定由陈先动笔拿出草稿。不
料陈写出一部分初稿后,江、张、姚等认为陈稿忽视革命和阶级斗争;强调生产,是鼓
吹“惟生产力论”,表示反对。陈
坚持己见,不愿另起炉灶,迟迟不能定稿。九大召开在即,等米下锅,毛泽东决定改由
康生、张、姚负责执笔。张姚很
快拿出初稿。向有中共第一秀才之称的陈伯达心有不甘,同时拿出了草稿。陈反唇相讥
,嘲笑张、姚稿是一个“伯恩斯坦
式的文件----主张运动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陈将稿件封好送毛裁定。没想到毛
看都不看,批字原样奉还。毛选
中了张、姚稿。据已在毛身边工作了三十余年的陈伯达说,他感到十分伤心。林彪则同
情和支持陈伯达的意见。并对
江、张、姚非常反感。
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自己中意的报告却被否决。在大会上念的东西根本是自己不
以为然的。这个”副统帅“当得实
在是没滋没味,表面风光而已,甚至有点窝囊。堂堂林总,何尝受过这种肮脏气?这为
第二年的庐山会议(九届二中全会)
上林彪一反常态,带头向张春桥发难,埋下了伏笔。
军事家林彪,近乎无可挑剔。政治家林彪,则相形逊色。
庐山会议,以“设立国家主席”、“称天才”为肇因,张春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
喊打。真所谓人心丧尽,极端孤立。
眼看翻船在所不免。关键时刻,毛泽东赤膊上阵,亲自出马,为张说话,稳林击陈,挽
狂澜于既倒,扭转乾坤。毛林关
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矛盾已经表面化。
毛泽东雄才大略,叱诧风云;而又一意孤行,唯我独尊。林彪巨大的威望、超高的
人气让他悄然心惊。作为一个自
诩为“马克思加秦始皇”的现代独裁者,他不容许出现任何有可能对自己权力与地位形
成挑战的团体或是个人。其实在这
时,林总的命运就已经大致确定。可惜政治家林彪见不及此。
在毛泽东咄咄逼人的组合拳攻势下,林彪几乎无所作为。又好象在以不变应万变,
静候尘埃落定。他呆在北戴河休
养。
其子林立果则不然。小伙子雄心勃勃,初生牛犊不怕虎。
庐山会议后,林立果得出结论:“这些老总们(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
、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海军第一政
委李作鹏、总后勤部长邱会作)政治水平底,平时不学习,到时胸无成竹,没有一个通
盘,指挥军事战役可以,指挥政治
战役不可以。说明了一点,今后的政治斗争不能靠他们的领导,真正的领导权要掌握在
我们手里。”
林立果十分自负,目空一切。不知他看不起的这些老总包不包括林总----他老爸--
1 (共1页)
进入ChinaNews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习近平通过“第一接班人”大考隐公与林彪
无言 三幅照片看毛泽东为人(组图)还原历史 贴身内勤讲述朝夕相处的林彪(下)(多图)
百年五牛图之四:关于陈寅恪zz (转载)也许有真话
百年五牛图之二:关于蔡锷zz空军司令吴法宪临终大骂毛 证明周恩来逼死林彪
解密:“朝鲜战争” 林彪真的装病了吗?毛泽东创造空前绝后的“历史精品”(四之二)
早就整明白了, 林彪是被老毛陷害的文革绞肉机榨出来的历史真相
中国秘而不宣:林彪飞机黑匣子已取回来了!毛泽东林彪为何突然变得你死我活?
“913事件”中的李文普及其他 ZT毛泽东复辟家天下以文革告终 (2/2)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林彪话题: 毛泽东话题: 东北话题: 敌人话题: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