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卷四)
相关主题
MMJJ2008专缉之诗歌的诗律旧体诗入门手册
Re: 夜行跟着秋菱学平仄
转转关于平仄与韵的一个讲座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转帖]平仄易误用的字·杨维仁日出日落
咏茶一首“该死十三元”平议z
无意看飞雪 (转载)我也来贴几首诗歌旧作(1): 《桂河漂流记》
偶填《木兰花》闲情偶寄
水调歌头 - 张惠言江城子 .次韵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仄仄话题: 平仄话题: 平声话题: 仄声话题: fri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M******8
发帖数: 8425
1
81 标题 想起一个谜语
Mon Sep 25 10:53:47 2000
偶因一语蒙抬举,
却被多情送离别。
打一物。
猜猜看是什么东东?
伞者,散也。天下事无非一个“散”字。散则了,了则好。
人生如果是道谜题,那么无论你猜得着猜不着,无论你如何做如何努力,
谜底是早已注定了的。
单就谜面来看,指物论情,令人伤感。往往就是那么一句话或是一个印
象,使人蓦然生情;然而既然生情,则不免有所希望,既有所希望,则
不免患得患失......心中有了计较,有了区别,有了执著,则难免挑剔
难免猜疑。情到浓时情转薄,无非天命耳。
则此谜可为多情者一戒也。
M******8
发帖数: 8425
2
82 标题 李商隐诗
Sun Nov 5 11:28:42 2000
记得李商隐有首诗这样写:
剑外从军远,
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
回梦旧鸳机。
当时他妻子可能是死了吧。
这首诗因景而情,由情应景,又没有华丽的词语,可以说是他的诗中比较
特别的,而且在这类题材中算是很出色的诗。
M******8
发帖数: 8425
3
83 标题 关于《人间词话》
Thu Apr 27 11:25:15 2000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之交
的著名学者。他的重要贡献在史学方面。《人间词话》是他的美学、
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1908年前后。
境界(或意境)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人间词话》中,讨论
了境界的本质、艺术境界的产生过程、境界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境界
的构成和境界的分类。在王国维看来,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
我之境”,所谓“有我”,即“观我”,是意余于境,以抒情为主;
所谓“无我”,即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无我中还
有我。所谓有我之境,只是说偏重于抒情,在有我之境中还是有物,所
谓无我之境,只是说偏重于写景,在无我之境中还是有我在,只是感情
不象有我之境的强烈而已。
在他对于无我之境的描述中,隐约可以见到叔本华的影响。
境界一语原出佛家典籍,后来移植到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来。历代学者都
很重视研究抒情与写景的关系,但王国维的境界说超越了严羽的“兴趣”
说和王渔洋的“神韵”说而达到高峰。
我手头的这本《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 著,滕咸惠 校注,齐
M******8
发帖数: 8425
4
84 标题 写在前面的话
Fri Oct 13 14:43:02 2000
近些天写了不少对联。难得大家都这么感兴趣,并且由此引发了关于诗
韵平仄的讨论。
真是件好事。
因此,我想根据我所看到的文献,根据我的理解,简单地谈谈诗歌韵律。
疏漏之处,请多多指正。
以下几篇文章的参考文献:
1 读诗常识,吴文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1月。
2 中国古代韵书,赵诚,中华书局,1991年7月。
M******8
发帖数: 8425
5
85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1)
Fri Oct 13 15:13:25 2000
汉字是一字一音的。有些字有几种读音,也是每一种读法一个音。汉字
的语音无论在古代在现代都有四种声调,即有“四声”。
在古代,通常是这样分四声的:
平声:这个声调包括阴平声(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阳平声(汉语拼音
的第二声)。而在某些韵书中则分得更细。如《五音集韵》中就分:上
平,中平,下平。
上声:多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而有些字按今天的读法已变成了去
声字。
去声:多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少数按今天的读法变成了上声字。
入声:古汉语的入声字读音短促,这个声调在今天普通话中已不存在,
分别并入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中。今天某些方言中还保存
有入声。读诗时,很多时候按汉语拼音来读,有些字平仄是不合格律的,
这种情况往往就是由于入声字在今天已不存在所导致。
而在现在汉语中,四声为:
阴平:第一声,读音高而长,但不升不降。
阳平:第二声,读音低而长,也不升不降。
上声:第三声,读音上升而短。
去声:第四声,读音下降而短。
汉字的四种声调,可以分平声和仄声两类。现代汉语第一和第二声归为
平声字,第三和
M******8
发帖数: 8425
6
86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2)
Fri Oct 13 15:38:44 2000
押韵也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极少数远代诗外,诗歌都是押韵的。
可以说,无韵不成诗。
和四声一样,古今韵部变化也不小。今天写诗,可以认为现代汉语中韵
母相同的字,基本上是属于同一个韵部。现代汉语的每个字,都有声母
和韵母,而韵母又分韵头和韵尾。凡是e,i,u,v做韵头的,只要韵尾相同,
也算同韵。如,eng,ing同韵,ie,ve同韵,en,in,un同韵。
同韵母的字在一首诗中用于一部分句子的末尾,叫“押韵”。由于押韵
的字都在句尾,又称其为“韵脚”。
当一个字作为韵脚时,阴平和阳平都属于平声,可以在同一首诗中使用。
但仄声字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是同一个声调才能用于同一首诗,即要么都
用上声(第三声),要么都用去声(第四声)或者旧读入声。
例如,举个用仄韵的例子: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是韵脚,虽然“绝”“灭”“雪”在现代汉语中分属
阳平、去声和上声,而在古代这几个字是以ie和v做韵母的旧读入声字,因
此此诗是以入声字为韵脚的,而不押韵的第三句结尾用的是平声字
M******8
发帖数: 8425
7
87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3)
Fri Oct 13 16:07:38 2000
中国古代韵书甚繁,最早的是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三国时期魏国校令李登
所编撰的〈声类〉十卷。
早期的韵书流传到现在的,有〈广韵〉和〈集韵〉两种。这两部韵书都
分206个韵目,又分上、平、去、入四声。每个韵目中集中韵母相同并且
声调相同的字若干个。
到了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宋.刘渊(江北平水人)曾编了一部〈壬子新刊
礼部韵略〉,此书刻印于宋淳祐壬子年(公元1252年),简称〈新刊韵〉
或〈平水韵〉。分韵107。此书早已不存。元代阴时夫编了 丛 府群玉〉,
分106韵。刘渊书上声迥独用,拯与等通,阴书全部合并,所以少了一韵。
明代各种诗韵分韵都是106,与阴书同。到了清康熙年间编了两部书:
〈佩文韵府〉和〈佩文诗韵〉,此后也有不少韵书出现,这些书分韵都
是106。
虽然〈平水韵〉早已不存,但“平水韵”的资料都保存在〈佩文诗韵〉中。
金元以后,人人习用诗韵,而人们写诗时用韵的根据就是“平水韵”,因
此“平水韵”一直通行了700多年。
近几十年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组织编定了〈诗韵新编〉。此书以北京
语音为基础,把韵部
M******8
发帖数: 8425
8
88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4)
Fri Oct 13 16:30:46 2000
词最早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歌词,有比较固定的旋律和节奏。人们按
照旋律和节奏填入歌词,即“依曲制拍为句”。后来填词之风日盛,词
作为一种文体被社会承认。因为词是依曲填制,所以最早叫“曲子词”,
后来简称“词”。
后来一些精通音律的作家,如姜白石,不满足于依据现成的曲子填词,
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新曲,这些文人自创的曲调就称作“自度
曲”。
在填词制曲中,作家往往更关注如何表达文辞的意境,以及文辞与音乐
的关系,从而使词唱起来悦耳动听,抒情达意。所以,用韵就是次要的
问题了。作家制词可以用诗韵,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音,因而最初并没
有专门的词韵作为押韵准则。
宋南渡前后,朱敦儒拟定了应制词韵十六条,入声韵四部,这可能是最
早的词韵。
宋元以后,词逐渐和音乐脱离,到了明代,竟完全成了文字的东西。后
来的研究者,仅仅根据文字资料来研究词的做法,于是词律、词谱、词
韵之类相继产生。
词韵专书的大量产生,是在清代,主要可分为三派:
1 傅燮坰〈词韵〉,沈谦〈词韵略〉等等。
2 郑春波〈绿漪亭词韵〉,等等。
3
M******8
发帖数: 8425
9
89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5)
Fri Oct 13 16:47:59 2000
曲有南北之分。南北语音不同,南北曲的用韵也就不同,因此曲韵专书
有南北派之分。
第一部北曲韵书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后来蒲松龄加以订正编成
了“十三辙”。“十三辙”被北方的戏曲、说唱艺人接受下来一直沿用到
现在。
南曲本来没有专门的韵书,等到〈洪武正韵〉出来后,南曲作家和艺人觉
得这部韵书和南方语言较为接近,就拿来作为主要的参考。明清两代,
戏曲界流传“北主〈中原〉,南宗〈洪武〉”,就是指这一点。
后来,朱权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编成了 琼 盅旁稀担?9
韵。这是第一部南曲专用的韵书。
戏曲在演唱中,由于旋律要求,入声字常因音乐延长而暂时变调,因此常
附入其它三声中。而且,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有时候就要求故意把字
唱变念变,这种字就叫“上口字”。上口字在一般曲韵书中很少反映,有
的分韵还与之矛盾。
因此,创作戏曲除了要依靠曲韵书,而且还要重视演员代代相传的“上口
字”传抄本,以便弄清其押韵情况。
M******8
发帖数: 8425
10
90 标题 诗律(一)
Thu Oct 26 20:57:53 2000
整理的一些东东...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
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用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
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一般只用平
声韵。近体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
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
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四声平仄:近体诗和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平仄. 汉语声调有四声:平上去入.
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但是古今音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写诗时需要注意.
(阿大补注:此篇为网友ljyh整理)
相关主题
无意看飞雪 (转载)旧体诗入门手册
偶填《木兰花》跟着秋菱学平仄
水调歌头 - 张惠言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M******8
发帖数: 8425
11
91 标题 诗律(二)
Thu Oct 26 20:58:56 2000
句法: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
为排律,也叫长律。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
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
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
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对于五言来说,
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也可以这样: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
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
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
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
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
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
M******8
发帖数: 8425
12
92 标题 诗律(三)
Thu Oct 26 20:59:31 2000
粘对: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
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
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
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
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仄起: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
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
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
M******8
发帖数: 8425
13
93 标题 诗律(四)
Thu Oct 26 20:59:57 2000
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
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
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
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
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
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
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
”对“大”,“阔”对“流”,也
M******8
发帖数: 8425
14
94 标题 诗律(五)
Fri Nov 10 17:24:37 2000
诗句的末三字称三字尾。从诗的音乐效果上看,近体诗的三字尾必须
避免三字同平或三字同仄(而古体诗则不存在这样的限制)。格律诗
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不合格律的句子称“拗句”。
过去一般认为,三字尾的标准形式有四种:
1 平平仄
2 仄仄平
3 平仄仄
4 仄平平
其实,一般说来,对于三字尾的第一字,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因为它
既不违反格律,也不影响声律和谐。如: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按标准,三字尾的第一字当为仄声,这里用了平声字。又如: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这是当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的。
总结起来,对于标准格式的第三种和第四种的平仄格式,是不能随便
更改的。第一种格式的第一字,在采取补救的情况下,有时可改用仄
声。第二种格式的第一字,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灵活安排的。
M******8
发帖数: 8425
15
95 标题 诗律(六)
Fri Nov 10 17:44:29 2000
格律诗中如果出现了拗句,则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它字的安排而
进行补救,称为“拗救”。通常有两种情况:
1 当句救。
既改变本句中某个字的平仄安排。但注意由于格律诗每句尾的平仄是
有规定的,因此句尾的平仄不能改变。通常是将五言句三四两字、七
言句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如: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其中出句按格律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而诗中的“时”却是平声。
因此,把应该用平声字的第五字改用仄声字“旧”,以作补救。
2 对句救
如果在本句中没法补救,那么可以在下一句适当的位置进行补救,这
样就形成两个句式对称的拗句,以使句子读起来还算顺口。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首句的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现在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字,因
此就在下句第三字本应用仄声的地方用了平声字“成”,以作补救。
但诗人往往不愿意因律害意,因此有条件时固然可以去补救不合律的
字句,但很多时候,受字面字意的限制,并不去勉强补救。
M******8
发帖数: 8425
16
96 标题 诗律(七)
Fri Nov 10 17:50:34 2000
过去有种说法,“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对于七言诗,句
中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安排,而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则
必须严格遵守格律。但这样的说法也有不确切之处。
大体说来,“二四六分明”除了当句救中的“平平仄平仄”句式和对
句救中的“(仄)仄(平)仄仄”句式之外,在一般情况下,都是适
用的。而对于“一三五不论”,情况稍微复杂些,一定注意尽可能不
要造成三字皆平或皆仄,其它都可从宽应用。
M******8
发帖数: 8425
17
97 标题 诗律 (八)
关于律诗中间两联,为求文采摇曳生姿,这两联作的时候要考虑到断句参差的问题。
比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2联读法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3联就不能再构造同样的句式了,所以下面写成万里/悲秋/常/作客。。。。
然后下面那个:
五岭逶迤腾细浪(去),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岩暖(上),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2联句式五岭/逶迤/腾/细浪,
后面一联就是金沙/水拍/云岩/暖。
音节上呢,律诗不押韵的那几句句尾,仄声字,要叉开来用:比如去声,上声交叉着用
。古代仄声字入声现代汉语里没有了,所以大体上按照现代汉语三声四声那样交叉着用
,以求音节错落有致。。。。。。其实这个并不严格的,只是听上去好听。。。
M******8
发帖数: 8425
18
98 标题 介绍吴梅的《词学通论》
Wed Dec 6 11:35:19 2000
吴梅(1884-1939),字瞿安,晚号霜厓,江苏长洲人。一代曲学大师。
然曲为词余,瞿安先生于词也为行家里手。五十岁时,手定旧作,是
为 此 厓词录〉。1933年12月〈词学通论〉初版。
在〈词学通论〉中,吴梅纵论词的源流,平仄四声,韵,音律,作法,
并讨论了唐五代至明清的词人词作,提出了一系列见解。
与王国维不同,吴梅认为作词要有“寄托,盖借物言志,以抒其忠爱
绸缪之志”。他认为,作词须“别有寄托,不可直赋”,而且还“须
用一两件事印证方可”。这就与王国维所提出的“词不可用代字”的
观点相对立。此外,吴梅对词的音律特别重视,认为词要“随律押韵”,
“八音克谐”,“须依四声,不可自改声韵”,因为词若是离了音律,
则无趣矣。因此,姜、吴(文英)、张(炎)等人的作品就深受吴梅
的赞赏,因为他们的作品的确在音律上精雕细琢,而且咏物时颇为含
蓄,借代颇多,而不直赋哀怨。
总之,吴梅倾向于依律填词,风格婉约。读〈词学通论〉,再与王国
维的观点加以对照,想必对读者大有启发。
(《词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
M******8
发帖数: 8425
19
99 标题 天才才子英雄及其他(1)
Thu May 31 17:24:36 2001
读书总有读累的时候。
读累了,也就喜欢瞎想,瞎联系。
忽然某日,就想到,所有这些可以真正称为“诗人”的人,
大概可以分为几类吧。
我眼中的诗人,就是诗人,绝不是什么有权势的人去名山
大川“欣然赋诗”(也许是一群跟班捉刀涂鸦)的那种。
大概第一种诗人,可以称之为天才。如李白。
所谓天才也者,神飞于九天之外,意来于苍茫之中,而
落笔于无形,诗成于叵测。世间的羁绊在他们面前多么
苍白无力,而他们的模范在后人面前是汪洋,是崇山,
不知其深浅,不知其所来,不知其所终。然而,多多少
少,在他们的洒脱豪爽中,又难免有作戏的成分,“洒
狗血”是也。——也许,这正因为他们的飘然不食人间
烟火,所以显得不够有真情实感;但世事总难两全,
所以也不必苛求了吧。
当他和朋友饮酒,朋友想问问青天明月,却又不禁腼腆
起来,是他洒然一笑,举杯而问:“青天有月来几时?”
问着问着,他觉得,也许明月自己也不晓得这一切的
圆缺都所为何来,所以索性自己回答自己:“今人不见
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
皆如此。....
M******8
发帖数: 8425
20
100 标题 看一个诗人
Fri Dec 15 14:59:26 2000
一个诗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子,除了写写诗也没什么别的用处。主要也是
他太倒霉了,处在各党相争的夹缝中。看他除了做点小官,就是给人当
书记,抄抄写写,起草个公文什么的,老婆也死得早(老爸死得更早了,
不过他老爸活着对他帮助也不会太大,哪象令狐,人家老爸官多大),
自己也死得早(看来人太聪明了没多大用处)。
当时的社会也很乱,一会是宦官当权,又是牛党,又是李党,又是兵变,
又是回鹘叛乱,一会又和亲,一会又放逐朝臣,一会又给平凡冤狱,而且
还有连年饥荒............看来看去,除了乱还是乱。不过虽然这些都
是诗人的好题材,但终究也是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扭转乾坤,也没办法
补偿天灾人祸带来的苦难。
现在想想,“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真的是沉痛多于牢骚
啊。想想啊,跑来跑去的,做点芝麻绿豆的事,于仕途于百姓都无裨益;
但又不得不做,温饱还成问题哪,真够可怜的。
M******8
发帖数: 8425
21
卷四就到这里。。。。
1 (共1页)
进入Literatur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江城子 .次韵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咏茶一首
咏茶无意看飞雪 (转载)
发篇旧作拜拜山头偶填《木兰花》
旧体诗入门手册 (ZZ)水调歌头 - 张惠言
MMJJ2008专缉之诗歌的诗律旧体诗入门手册
Re: 夜行跟着秋菱学平仄
转转关于平仄与韵的一个讲座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转帖]平仄易误用的字·杨维仁日出日落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仄仄话题: 平仄话题: 平声话题: 仄声话题: f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