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应观苦谛
相关主题
如理做意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新年第一天最新開示
MN.1.2 一切烦恼(一切漏;All the Taints)经中部2 一切烦恼经
南传中部不断经《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
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ZT白话大念住经
真实的存在何谓五停心观 ?
作意与无我【转】辨識佛法的準則
〔当我的鞋子被踩〕当下,你会怎么做?一个小故事
惨, 双盘无能新手应该怎么对佛教入手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比丘话题: 受阴话题: 舍利话题: 作意话题: 思惟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U
发帖数: 7025
1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杂阿含259经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
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
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
、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
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
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
受阴法精勤思惟,得阿罗汉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
「得阿罗汉果证已,复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摩诃拘絺罗!阿罗汉亦复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
、空、非我,所以者何?为得未得故,证未证故,见法乐住故。」
相应部22相应122经
那时,尊者摩诃拘絺罗在傍晚时,从静坐禅修中起来,去见尊者舍利弗。……(中
略)这么说∶
「舍利弗学友!持戒的比丘应该如理作意什么法?」
「拘絺罗学友!持戒的比丘应该如理作意五取蕴为无常的、苦的、病的、肿瘤的、
箭的、祸的、疾病的、另一边的、败坏的、空的、非我的,哪五个呢?即∶色取蕴、受
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拘絺罗学友!持戒的比丘应该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苦的、病的、肿瘤的
、箭的、祸的、疾病的、另一边的、败坏的、空的、非我的。
又,学友!这是可能的∶持戒的比丘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
非我的,则可能证入流果。」
「而,舍利弗学友!入流者比丘应该如理作意什么法?」
「拘絺罗学友!入流者比丘也应该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非
我的。
又,学友!这是可能的∶入流者比丘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
非我的,则可能证一来果。」
「而,舍利弗学友!一来者比丘应该如理作意什么法?」
「拘絺罗学友!一来者比丘也应该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非
我的。
又,学友!这是可能的∶一来者比丘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
非我的,则可能证不还果。」
「而,舍利弗学友!不还者比丘应该如理作意什么法?」
「拘絺罗学友!不还者比丘也应该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非
我的。
又,学友!这是可能的∶不还者比丘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中略)
非我的,则可能证阿罗汉果。」
「而,舍利弗学友!阿罗汉比丘应该如理作意什么法?」
「拘絺罗学友!阿罗汉比丘也应该如理作意这些五取蕴为无常的、苦的、病的、肿
瘤的、箭的、祸的、疾病的、另一边的、败坏的、空的、非我的。
学友!阿罗汉不再有更进一步应作的,或对已作的增加[什么],但当这些法已修习
、已多修习时,当生导向乐的住处,以及正念与正知。」
P******n
发帖数: 329
2
这个道理很好懂。
问题是:什么才叫做“精勤思维” 五受阴为病、为刺、等等。。。。
“精勤”容易理解,就是用功。那“思维”是如何呢?是四念处?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 杂阿含259经
: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 舍利弗言∶
: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 陀洹果证。」
: 又问舍利弗∶
: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S**U
发帖数: 7025
3
“精勤思维”
巴利对应经文是 yoniso manasi
如理作意, pay careful attention
可以是四念处

【在 P******n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道理很好懂。
: 问题是:什么才叫做“精勤思维” 五受阴为病、为刺、等等。。。。
: “精勤”容易理解,就是用功。那“思维”是如何呢?是四念处?

c***h
发帖数: 2262
4

SeeU法友,你贴的经文里,有关阿罗汉还有五受阴的部分,
与以下经文不符合,
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当属后世人传颂时之误传。
杂阿含 75经说,五受阴灭,叫阿罗汉。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也说
对五蕴不执取,也就是五取蕴灭,叫阿罗汉。
杂阿含 13、14经说,佛陀自己是离五受阴,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杂阿含 41经说,何谓离五受阴,就是断除对五受阴的贪爱。
杂阿含 46经说,五受阴灭,解脱、涅盘,自知不受后有。也就是证阿罗汉果。
辅以增ㄧ阿含有一样的经文,但却说阿罗汉不用这样观五受阴,是前三果要观。
虽然增ㄧ阿含较不可靠,
但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与众多杂阿含经文相违背,错误极为明显。
辅以增ㄧ阿含相同经文,当更可说明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是错误的。
以下附经文
杂阿含75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
.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
被称为『遍正觉者』。
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
解脱者』。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经由对受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
称为『遍正觉者』。
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受的厌、……(中略)被称为『慧解脱者』。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经由对想的……对行的……经由对识的厌、离贪
、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遍正觉者』。
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识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
解脱者』。
杂阿含13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
.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
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
。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 41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
。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
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
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
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
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
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杂阿含 32
输屡那。圣弟子于此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观。于诸世间无所摄受。
无摄受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得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
杂阿含 46
于何灭而不增。色灭而不增。受.想.行.识灭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色退而
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行.识灭而
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
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
不生系着。不系着已。自觉涅盘。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增壹阿含34品1经 等见品
闻如是:
一时,尊者舍利弗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众多比丘到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众多比丘白舍利弗言:
「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
「戒成就比丘当思惟五盛阴无常、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
,云何为五?所谓:色阴、痛阴、想阴、行阴、识阴。尔时,戒成就比丘思惟此五盛阴
,便成须陀洹道。」
比丘白舍利弗言:
「须陀洹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
「须陀洹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
诸贤!当知若须陀{恒}[洹?]比丘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斯陀含果。」
诸比丘问曰:
「斯陀含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
「斯陀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苦、空、无我。
尔时,斯陀含比丘当思惟此五盛阴时,便成阿那含果。」
诸比丘问曰:
「阿那含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
「阿那含比丘亦当思惟此五盛阴为苦、为恼、为多痛畏,亦当思惟此五盛阴[苦、
空、无我。尔?]时,便成阿罗汉。」
诸比丘问曰:
「阿罗汉比丘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报言:
「汝等所问何其过乎!罗汉比丘所作以(已)过,更不造行,有漏心得解脱,不向五
趣生死之海,更不受有,有所造作。
是故,诸贤!持戒比丘、须陀{恒}[洹?]、斯陀含、阿那含当思惟此五盛阴。如是
,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 杂阿含259经
: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 舍利弗言∶
: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 陀洹果证。」
: 又问舍利弗∶
: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S**U
发帖数: 7025
5
That's not what it meant.
It refers no future 5 aggregates. Otherwise the sutra below would imply that
to be an arahant, you must be dead, which contradicts other sutras.
杂阿含28经
佛告比丘∶
「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
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南传:相应部22相应116经, 相应部35相应155经
比丘!如果对色从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得当生涅盘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28.htm
SA 456
灭界者,缘有身[故]可知。...
灭界者于有身灭正受而得。
SN 14.11
这想受灭界,此界缘灭而被了知。...
这想受灭界,此界应该从灭等至达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456.htm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SeeU法友,你贴的经文里,有关阿罗汉还有五受阴的部分,
: 与以下经文不符合,
: 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当属后世人传颂时之误传。
: 杂阿含 75经说,五受阴灭,叫阿罗汉。
: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也说
: 对五蕴不执取,也就是五取蕴灭,叫阿罗汉。
: 杂阿含 13、14经说,佛陀自己是离五受阴,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杂阿含 41经说,何谓离五受阴,就是断除对五受阴的贪爱。
: 杂阿含 46经说,五受阴灭,解脱、涅盘,自知不受后有。也就是证阿罗汉果。

S**U
发帖数: 7025
6
Another sutra to clarify the point
北传:杂阿含237经
「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著,以爱、念、染著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
取故,不得见法般涅盘。耳……鼻……舌……身……意识[于]法亦复如是。
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著,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著、不取故
,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盘。耳……鼻……舌……身……意识[于]法亦复如是。
南传:相应部35相应124经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这里一些众生当生不证涅盘呢?而,大德!什么因、什么缘
,这里一些众生当生证涅盘呢?」
「屋主!有能被眼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著欲、
贪染的色,如果比丘欢喜、欢迎、持续固持,对它欢喜、欢迎、持续固持,则他的识转
为依赖它、执取它。
屋主!有执取的比丘不证涅盘。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37.htm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SeeU法友,你贴的经文里,有关阿罗汉还有五受阴的部分,
: 与以下经文不符合,
: 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当属后世人传颂时之误传。
: 杂阿含 75经说,五受阴灭,叫阿罗汉。
: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也说
: 对五蕴不执取,也就是五取蕴灭,叫阿罗汉。
: 杂阿含 13、14经说,佛陀自己是离五受阴,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杂阿含 41经说,何谓离五受阴,就是断除对五受阴的贪爱。
: 杂阿含 46经说,五受阴灭,解脱、涅盘,自知不受后有。也就是证阿罗汉果。

G**W
发帖数: 1865
7
声闻四果判果
《长阿含经》卷12教诫: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所谓教诫。教诫者: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是为初教诫.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五下结,于彼灭度,不还此世,是为二教诫.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是为三教
诫。
或时有人不违牧诫,三结尽,得须陀洹,极七往返,必成道果,不堕恶趣,是为四教诫
。』
依上述经文 释迦世尊圣教: 初教诫就是证得四果阿罗汉;
二教诫就是证得三果阿那含;
三教诫就是证得二果斯陀含;
四教诫就是证得初果须陀洹。
===
然而, 初果须陀洹的实证者于经中如何定义 ?
我们看《杂阿含经》卷3第61经:【比丘! 于此法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谓: 身见
, 戒取, 疑。比丘! 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
究竟苦边。】
G**W
发帖数: 1865
8
在初果斷我見內容及觀行未確立下, 二三四果可以免談,
因為上三果是建立在初果的斷我見基楚上.
而涅槃就只是"貪,瞋,痴的止息"正是大我見, 剛好就等於 Seeyou 那篇Jokita 禪師說
的:
『四果阿罗汉,并且入般涅盘(parinibbana),他不在任何地方(不受后有)。有些人说
∶即使证了阿罗汉果位,阿罗汉仍会享受解脱之乐,而且永远处在那种状态,这是错误
的见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吗?他们仍然执著无忧无虑的境界,他们仍想继续活
著,这个我非常了解。要了解这种观念并不难,你会发现他们仍然有所执著,想继续活
著。』
想要自己一直存在,我見,我見,我見, 這就是我見.

【在 G**W 的大作中提到】
: 声闻四果判果
: 《长阿含经》卷12教诫: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所谓教诫。教诫者:
: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
: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是为初教诫.
: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尽五下结,于彼灭度,不还此世,是为二教诫.
: 或时有人不违教诫,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是为三教
: 诫。
: 或时有人不违牧诫,三结尽,得须陀洹,极七往返,必成道果,不堕恶趣,是为四教诫
: 。』
: 依上述经文 释迦世尊圣教: 初教诫就是证得四果阿罗汉;

i********7
发帖数: 808
9
very very nice :)

:比丘!如果对色从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得当生涅盘比丘』是适当的言
说。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Another sutra to clarify the point
: 北传:杂阿含237经
: 「若有比丘眼识于色,爱、念、染著,以爱、念、染著故,常依于识,为彼缚故,若彼
: 取故,不得见法般涅盘。耳……鼻……舌……身……意识[于]法亦复如是。
: 若比丘眼识于色,不爱乐、染著,不爱乐染著者,不依于识,不触、不著、不取故
: ,此诸比丘得见法般涅盘。耳……鼻……舌……身……意识[于]法亦复如是。
: 南传:相应部35相应124经
: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这里一些众生当生不证涅盘呢?而,大德!什么因、什么缘
: ,这里一些众生当生证涅盘呢?」
: 「屋主!有能被眼识知,令人满意的、可爱的、合意的、可爱样子的、伴随著欲、

i********7
发帖数: 808
10
完全同意,即使已经断无明,但是圣弟子还要住于五阴的集灭观继续修行断贪爱
即使已经证得阿罗汉,也是住在五阴的集灭观
因为阿罗汉者,时时住于因缘法,缘生法的正见之中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 杂阿含259经
: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 舍利弗言∶
: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 陀洹果证。」
: 又问舍利弗∶
: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c***h
发帖数: 2262
11

that
说。
我有些搞不清楚你的意思了
杂阿含75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
…..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比丘们!比丘慧解脱者也经由对色的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被称为『慧
解脱者』。
这两段经文,一致。
都指着 不要对五蕴贪爱,被称为如来、阿罗汉。
另,你贴的经文,说”见法涅盘”,
不太明白这与我贴的经文有何冲突,或有何相关??????
可否再说说。
你贴的经文,是说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今生就证涅盘。
这样很好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我理解为 五受阴灭) 被称为如来、阿罗汉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我理解为 五受阴灭) 今生就证涅盘
这样很对呀
五受阴灭,就五受阴灭, 为何你说就会死???????????
或者 今生证涅盘, 与会死有何关系?????
不解这其中的关系????????????????
或者 对五蕴的不贪爱,不执取
并非 五受阴灭 ?????????
或是 你认为五受阴灭,不是灭除对色的贪爱,受的贪爱…
而是 五蕴永远不见了 消失了 不起?
如果是这样,那是会立刻死掉。
或五受阴灭,是没有未来的五蕴。
那当然,一定是这样。
我是说死了以后没有五蕴。
活着没有五受阴,死了没有五蕴。这有何不妥??????
是不是这个”灭”字的解释问题????????????????
另外,没看到经文上说,五受阴或五取蕴, 是”别人”贪爱执取的对象
整个阿含看来看去 佛陀都在说自己该如何,没看到佛陀说”别人”
南传怎会突然插了个”别人”。??????????????????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That's not what it meant.
: It refers no future 5 aggregates. Otherwise the sutra below would imply that
: to be an arahant, you must be dead, which contradicts other sutras.
: 杂阿含28经
: 佛告比丘∶
: 「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 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
: 是名比丘见法涅盘。」
: 南传:相应部22相应116经, 相应部35相应155经
: 比丘!如果对色从厌、离贪、灭,以不执取而解脱,『得当生涅盘比丘』是适当的言说。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新手应该怎么对佛教入手真实的存在
四圣谛5作意与无我
佛法修行的四原则。〔当我的鞋子被踩〕当下,你会怎么做?
杂阿含经卷一惨, 双盘无能
如理做意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新年第一天最新開示
MN.1.2 一切烦恼(一切漏;All the Taints)经中部2 一切烦恼经
南传中部不断经《中部》经1至经4。包括《一切漏经》。
比丘具此五法,得举他罪ZT白话大念住经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比丘话题: 受阴话题: 舍利话题: 作意话题: 思惟